听过那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吗?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于19世纪20年代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事情中,核心部分的绝对数量只占其中很少的比重,约为20%,而其余80%则是次重要的事情。一位成功者说:“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的紧要事情,而用80%的时间去做那些暂时没有收益但以后会有的重要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应该把眼光放到那80%的未来。而在这里,制订一个好计划是面向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环。帮助孩子从小学会规划,可以先从规划一件简单的、短期的事情做起。比如,孩子学习英语,词汇量很重要,如果静下心来将单词任务列下来,计算一下能够分配给英语学习的时间,计划好每天应该完成多少任务量。每日必须完成。试想每天坚持,一个月下来的成绩虽然不大,一年下来的成绩呢?两年的成绩呢?
人们在畅想一个目标的美好前景时会激动不已,但一涉及如何完成这个目标,许多孩子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常常不知该如何下手,感觉难上加难。这样,很多目标便是被这茫然和难字给卡住了。实际上目标的完成本来就不可能手到擒来,因为目标永远高于现实,从低往高处走岂有不费力的?达到目标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做规划,帮助孩子充分地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制订详细具体的计划。
在一份报纸上有这么几句话:一个负责任又懂得帮孩子做规划的家长,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成才的孩子;一个不负责任又不懂教育方法的家长,可能会培养一个成才的孩子;一个负责任又不懂教育方法的家长,一定培养不了一个成才的孩子。就像车间主任把活儿交给下属,如果分得很细,承包给每个人,那么各人自扫门前雪,效率是高的,但没有创造性和协作性;如果不仅分给下属,还让他们内部协调合作完成,工作会做得更好。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告诉孩子目的地,自己的路怎么走,难道还要父母教吗?关键是家长所告诉的“目的地”是强制性给予的,还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自己规划出来的?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目标型家庭如何让孩子做规划。
“宝贝,你长大想做什么?”这是每个家长都会问孩子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在孩子没出生时就开始打算,生个男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生个女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这些美好的愿望常常在家长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养育孩子的艰辛和琐碎的生活的侵蚀下,日渐模糊、淡忘。
目标型家庭的人生规划应该是:根据父母的知识和经验,对父母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进行定位,并和孩子一起树立一个一定要努力准备去实现的孩子的目标。再根据这个目标进行分解,计划多少年实现这个目标,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目标,1年实现多少,3年实现多少,5年实现多少,10年实现多少……并根据以上阶段性目标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的行动方案。过一段时间就检查自己和孩子所做的事情和时间的分配是否按照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努力,实现了多少,与计划目标还有多少差距,并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不断纠偏。
此外,目标型家庭在规划孩子的人生未来、人生目标时,如何将孩子各个学习阶段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与他们的未来人生目标有机结合呢?父母的帮助是少不了的。首先,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喜好、特长及其愿望结合自己的人生丰富经验,提出建议,协助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学会制订短期计划,从每一天的学习目标、锻炼目标开始,使孩子的各项素质逐步提高,学会自我管理。让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天,珍惜面前的每一次机会,不断地鼓励自己为实现目标做出不懈努力。让孩子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未来的成功决定于现在的努力,现在的努力决定将来的前途。
其次,家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家庭条件,结合孩子的特点制定孩子的学习规划、人生规划。如果孩子努力达不到而家庭条件也达不到,却设法去花好多钱上没能考上的所谓重点学校,父母对孩子的安排显然超常,加重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孩子得到的是对父母的愧疚,对学校的陌生,对同学的心理不平衡,对自己包袱的加重,孩子失去的是平等的欢笑。孩子考大学,考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根本不必太在意,有学上就成。关键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注意,孩子大了,要学会放手。父母要做快快乐乐的放长线钓大鱼的甩手家长,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去为家庭目标而努力。只是在孩子需要时,帮助他们做好规划。必要的时候检查孩子是否按规划的做了,监督孩子是否在规划的时间完成规划的任务。
孩子的人生规划要与孩子自己、家庭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适应。盘点分析现有资源,包括父母自己的能力、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家长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孩子未来人生的美好期望,对孩子的人生总目标、阶段目标、过程行动方案所组成的规划提出建议。在这个规划中,家长的视野和视角十分重要,家长对目标过程的执行力度更为重要。还要根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和喜好,及时调整目标,要高度保证目标和行动的一致性。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把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规划,逐步变成孩子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目标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都在为目标而忙碌,而不是像以往因忙碌而失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