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300000003

第3章 低调做人是最成功的求胜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胜利的光环会笼罩在自己头上。然而,胜利者毕竟是少数人,当我们追寻他们成功的原因时,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低调做人的受益者,即使贵为天子的皇帝也有夹着尾巴做人的经历。如果你也想步入成功者的行列,请先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笔直的腰,做一个低调的人吧!

1.不争者才能得到大胜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争”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有时高调地去争往往并不能够带来预期的效果。而不去刻意地追求,却反而会有好的结果。其实,我们做出的努力都不会是白白付出的,采取低调的态度,并不代表对结果的放弃,而是代表了一种对全局的深刻了解与把握。当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也就很自然地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放弃那种咄咄逼人的高调态度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一种极富智慧的处世方法。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很有才华,年轻时候,文章就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他高中进士之后,初任淮南签判。按照惯例,任满之后,可以向朝廷提出要求,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得到“馆职”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但身在中央,比较清闲,而且前途远大,北宋不少宰相都是由此位升来的。所以,属于备受瞩目的“清要”之职,很多人都在争取这个机会。可王安石却与众不同,他放弃了这个做高官的机会,宁愿到地方上先做一名县令,从基层干起。于是,他就做了鄞县县令。

鄞县是个位于东南的偏僻小县,王安石到了那里,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放农业贷款,为地方上干了不少好事,广受百姓称赞。宰相文彦博对他这种安于基层的作风十分欣赏,就请求朝廷把他调到中央,以此树立榜样,对官场上的跑官要官之风给予打击。欧阳修也推荐他担任谏官。于是,朝廷又让他参加馆职考试,却仍被王安石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在沽名钓誉,他还在给朝廷的上表上特地说明,自己这么做不过是因为家累较重,地方官的俸禄能够多一点,“止是营私”,并没有谦虚恬退的意思。

于是,朝廷打算让他担任俸禄较多的群牧判官。这时,有一个叫做沈康的人觉得不公平。就去求见宰相,说自己久任馆职,资历老得多,早就要求做这个官了,却一直得不到。王安石不过是个地方官,资历又比自己浅,怎么能先让他做了呢。宰相就对他说,王安石屡次辞让朝廷的馆职考试,朝廷嘉奖他的恬退之风,才会给他这个职位,怎么会再和他计较资历。朝廷设置馆职,是为了招揽天下的人才,并不是把官位看作第一位。可你却为了一个官职如此争夺,脸皮可是比王安石厚多了啊。说得沈康脸红羞愧,灰溜溜地走了。

可王安石此时并不想担任这个职位,他打算向朝廷上表辞退,后来欧阳修劝他接受,他才答应下来。不过,他仍希望能够到地方上去锻炼自己。于是不久请求外任,做了常州知州,后来去主管江东地区的司法工作。

王安石虽然一直任地方官,却并不是无意于天下大事。二十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对各地风俗,民生疾苦都有了很深刻的了解,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所以,当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担任管理财政的度支判官时。他就把这些年深思熟虑的结果写成了一篇长达万言的上书,提出了他改革财政的主张。但此时宋仁宗已进入暮年,经过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一番折腾,已经对改革提不起多少兴趣,再加上他没有儿子,正在为选取继承人的问题焦心,所以,对王安石的奏章置之不理,搁置在一边。

王安石自然十分失望,他知道皇帝无意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继续在朝中为官也只是尸位素餐而已,不可能做出什么事情来。所以,当朝廷任命他做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知制诰时,他就屡次拒绝,坚持不受。后来,官府派人将委任状送上门去,王安石照例不肯接受,送信人只好跪下来求他。王安石躲进厕所里,送信人则将委任状放在桌上就走,却又被王安石追上。不久,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按照惯例,要回乡守孝三年。但三年期满,王安石却仍无意回到朝廷。此时宋仁宗也已经去世,宋英宗即位,朝廷里的大臣因为一些礼制问题吵得十分厉害,分为两派,互相攻击。王安石不想加入到这种争吵中去,就在家乡设馆讲学,打算多培养一些人才,或许以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然而,机会来了。不久,英宗皇帝去世了,他的儿子宋神宗即位。神宗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对王安石的政治观点十分感兴趣,一即位就任命王安石作江宁知府,接着马上提升他为翰林学士,几个月后,命他进京越次召对,参与国家机要。王安石到了京城,皇帝与他一番长谈,大为倾倒。第二年就任命他为副宰相,推行新法。一年之后,又把他升上了宰相的高位。

王安石这种对官位“不争”的态度,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有人说他是故意做作,沽名钓誉。这种对于动机的探讨,恐怕不会有什么结果,纵然是沽名钓誉,肯花上三十多年,也算是很难得了。无论如何,正是这种“不争”的低调态度,为王安石赢得了良好的名誉,即使在他回乡守孝的时候。当时的舆论还觉得像他这样的人不来做宰相真是可惜了。后来神宗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推重,也未尝不与他的这种名声有关。所以,“不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低调也绝对不是没有追求。所谓“君子居易以俟命”,低调可以使自己更能看清周围的形势,等待真正的机会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不争”,远远胜过那些盲目的“争”者,正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2.黑马最有可能成功

“黑马”是赛马比赛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指的是那些不被看好却意外获胜的马。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比喻出人意料的获胜者。“黑马”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那些我们看上去默默无闻的人,也许有一天就会取得令人吃惊的成果。这些“黑马”们并不喜欢高调地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往往不会刻意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可以避免过于引人注目,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蓄积实力,等待时机,一旦形势有利于自己,就能脱隐显扬,作出惊人的成就。所以,选择做一匹“黑马”,在实力暂时不足,时机不到的时候采取低调的态度,样比起那种高调的锋芒毕露来,会更容易得到成功。

北齐的高洋是高欢的次子。高欢是东魏的权臣,大权在握,连皇帝都要看他的眼色。一次,高欢想考察一下孩子们的胆识,便把孩子们都叫过来,等他们都恭敬地站在一起后,高欢拿出一团乱丝,叫孩子们把它清理好。其他孩子看着那团乱麻,都呆立在一旁,不知所措。只有高洋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来拔出宝剑,将乱丝一斩为二,然后朗声对父亲说:“治理乱世就要像处理这团乱丝一样,必须勇敢果断。”高欢对他的答案很满意。又有一次,高欢给他的儿子们配备军队,让他们四面出击,然后,暗中命令猛将彭乐伪装成盗贼,率甲士截击。其他的儿子都很害怕,吓得逃跑了,高洋却率部猛击,打的彭乐招架不住,只好向高洋承认是他父亲派来的,但高洋还是不依不饶,打散了彭乐的军队,把他抓了起来,献给高欢。高欢特别高兴,说:“这些孩子中,唯独这孩子将来会超过我的。”因此,高洋从小就得到了父亲的欣赏。

但是这种欣赏却引来了哥哥高澄对他的妒忌,于是,高洋就装出一副愚钝憨厚,傻乎乎的样子。慢慢的,人们都知道了高欢的这个儿子十分傻气,将来恐怕不会有多大出息。他的哥哥高澄就放心了,特别看不起他,经常说,要是我这个弟弟能取得富贵,那么那些能预言吉凶的相面书都无法解释了。高洋也表现出一副寡言少语的样子,在家中常常闭门静坐。后来父亲高欢去世了,传位给哥哥高澄。高澄凶横暴烈,锋芒毕露,总揽朝政大权,不可一世,不但轻视朝中的百官,就连东魏的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对于这个有点傻的弟弟,就更加欺负,甚至当着高洋的面调戏他的妻子。对此,高洋都忍下来了,有时感到实在受不了,就脱了鞋,光着脊梁在院子里跳个不停,以发泄心中的愤怒,但在表面上却显现得很平静,所以高澄对他没有怀疑。

后来,骄横跋扈的哥哥高澄因为对皇帝不满,和几个心腹密谋废立之事,结果却被家奴所杀。高洋得知此事,神色不变,镇定非常,立刻率兵赶来,把杀死高澄的凶手一一抓获。此时高澄已死,他却将此事压了下来,对皇帝说,自己的哥哥只是在家奴造反时受了点伤,并不要紧,请皇帝允许自己护送高澄回晋阳养伤。

皇帝本来就对高澄的专横十分忌惮,现在看到他受了伤,心里暗暗高兴,觉得这下能把权柄收回帝室了,他也看不起高洋,觉得他又笨又傻,难成大器,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高洋一回到晋阳,就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才能。他召集那里的官员布置政事,推行各项改革,革除弊政,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晋阳治理得欣欣向荣,安定富庶。以前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这时,高洋看到内外已经安定下来,才宣布高澄已经去世,为之发丧。由于他平时表现十分低调,皇帝认为他没有野心,就让他接替了哥哥的职务,任命他为大丞相,总管中外诸军。

然而皇帝低估了高洋的能力和野心。几个月后,高洋就率军进攻国都,逼皇帝禅位。东魏皇帝没有想到这个昔日人们眼中的傻小子会做到这一点,惊得目瞪口呆,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交出了王位。高洋即位为帝,建立了北齐,是为齐文宣帝。后来,西魏的宇文泰听到高洋篡位,借兴义师的名义进攻北齐。高洋亲自督兵出战,宇文泰看到北齐军容严整,不禁叹息道:“高欢有这样的儿子,真是虽死而无憾了。”于是不敢继续作战,引军西还。

当父亲表示出对高洋的偏爱,引起了他大权在握的哥哥不满时,高洋的地位是十分危险的。这时,他冷静的审时度势,采取了低调的态度,韬光养晦,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的才能,包括他的哥哥。但是他却以无比的毅力,对各种屈辱加以忍耐,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匹令人吃惊的黑马。而他高调的哥哥高澄,则因为过于骄横张扬,最后落得一个被刺身死的结局。所以,保持低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即使拥有优势的地位,低调也可以避免过于引人注目,而当处于劣势的时候,就更是一种对于自己的保护。

3.能屈能伸才是真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易经》中,龙是“变化无常,隐现不测”的,《易经》中的乾卦,就全部取象于龙,其中,既有“飞龙在天”的张扬,也有“潜龙勿用”的隐忍。龙这个意象代表了一种能屈能伸的精神。当周围的环境对自己不利,处于劣势的时候,要能够暂时屈服。这并不是放弃,也不退缩,而是以此审时度势,积蓄力量,以图再起。不能一味的高调,而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对策,如果处于不利的环境,就要保持低调,暂时屈服,使自己的力量得以存在,等待有利时机。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引起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天下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各路豪杰纷纷而起,北方的突厥也趁势南下抢掠。李渊作为隋朝的官员镇守太原,奉朝廷的命令剿除盗贼。这个时候,突厥用数万骑兵攻打太原,李渊遣部将率军出战,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还是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令突厥退兵。而寇盗刘武周又在李渊分身无术的情况下,抢占了他所防守的隋炀帝的离宫汾阳宫,掳走了其中的美女珠宝,献给了突厥可汗。突厥可汗大喜,就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其他各路强贼看到可以取得突厥的支持,就纷纷起兵闹事,使李渊防不胜防,腹背受敌,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处罚的危险。

这个时候,手下人都劝李渊和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没有同意。他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现在天下大乱,隋朝已经失去了人心,他也有了进兵中原,取代隋朝的念头。如果要起兵,太原虽然是军事重镇,但毕竟地处一隅,并非理想的根据地。所以,还应该西下进入关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太原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可自己手下兵将不多,又要防备盗贼,又要应付突厥,想守住太原根本不可能,只有先想办法,稳住突厥,才能保证太原的稳固,为自己的西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李渊决定暂时对突厥采取低调的态度。他向突厥称臣,还主动向突厥提出了和亲的建议。又向突厥可汗献上了大量的美女珠宝,还和他约定,将来攻克中原之后,自己只要土地,美女珠宝尽归突厥可汗。他与突厥可汗书信来往的时候用的都是臣下身份的“启”而不是平等身份的“书”,甚至对突厥可汗派遣的普通使者都能够纳头礼拜,丝毫没有面子上的顾虑,完完全全地表现出了臣下的身份。唯利是图的突厥可汗十分高兴,果然与李渊修好,这样就斩断了刘武周的臂助,让李渊西进长安的时候不至于后方起火,失去太原。在李渊从太原进入长安这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里,他只需要留下三子李元吉率领少量的兵马留守太原,不用再担心突厥前来进犯,使李元吉能够治理好太原,为前线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后来刘武周虽然攻下了太原,但是李渊在长安的根基已固,再没有初起兵时的后顾之忧了。不但如此,突厥可汗还把大量的骑兵、粮草提供给他,这使得李渊能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进行西征,而力量强大起来的李渊很快夺下了不少地盘。

李渊的势力变得强大起来,这时,有人劝他结束与突厥的屈辱之盟,但李渊没有答应。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没有完成统一,现在和突厥决裂为时过早,于是他依然和突厥交好,一直保障了北方的安宁。

后来,李渊建立了唐朝,唐朝的国力不断强大,到了他的儿子李世民为帝的时候,终于生擒了突厥的颉利可汗,洗刷了当年的耻辱。

如果李渊在战败的时候和突厥决一死战,以他微弱的兵力,肯定会被打得大败,也许连身家性命也保不住。如果他刚刚强盛起来,就急着起兵向突厥复仇,那北方地区定会陷入一片战火之中,自己的力量也会在不断厮杀中变得衰败,无力出兵平定南方,唐朝的统一还要晚上许多年。如果他在国家初步安定的时候,就废除与突厥的盟约,则会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社会又卷入战乱的纷扰,不可能有后来的大唐盛世了。李渊正是深深地明白低调的重要性,在力量不足的时候选择了屈服,不计较一时的区区名利,才能成就长久的帝业。后来国力强盛,一举洗刷了当年臣服突厥的羞辱。所以,能屈能伸才是真龙,低调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手段。

4.低调的人离成功最近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但怎样才离成功最近呢?是采取种种高调张扬的手法去夺取吗?不得不承认,这种手法有时的确可以收到成效。这就使许多人更加确信只有高调才可以成功,于是,就更加致力于用各种高调的手段去夺取成功,往往因此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筋疲力尽。但是,真正伟大的成就,却不是可以用这种高调张扬的手段夺取到的,只有那些低调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能够看到这一点,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更需要有持久的耐心。低调,看似是一种迂回的方式,事实上却离成功最近。

东汉的邓太后就是一个用低调取得成功的人。她是东汉和帝的皇后,名叫邓绥。她出身高门,祖父是建立东汉的功臣,母亲还是汉光武帝皇后的侄女。她从小博学知书,善解人意,十二岁的时候,被选入汉和帝的后宫。但那时她的父亲去世,她要守丧,所以暂时没有入宫。这时入选的女子中有一位阴氏,貌美聪慧,深受汉和帝的宠爱,就被立为皇后。

三年之后,邓绥守丧期满进宫。她芳龄十六,性格娴静,身材修长,肌肤若雪,秀骨姗姗,见过她的人都觉得是仙女。汉和帝的六千后宫粉黛,一时间被邓绥比得失去了颜色。汉和帝一见惊艳,对她十分宠爱。不过,邓绥虽然艳绝后宫,又深受皇帝宠爱,却并不因此自傲,而能保持低调的心态。她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又自制极严,事事谨慎,一切行动均遵循礼法,不但对阴皇后十分恭敬,就是对待那些宫女、内侍们也很是体贴,因此,宫中经常有人赞扬她的品德,都对她有好感。

但是,汉和帝的阴皇后却对她十分嫉妒。虽然邓绥对她礼数不缺,极其恭敬。可阴皇后觉得她独得皇帝宠爱,在宫中的人望也远远高于自己,就暗中把她视为仇敌。对此,邓绥并不和她计较,却更加小心谨慎。她平时穿的衣服,若偶尔与阴皇后穿的是同一种颜色,她便立刻换掉;有时与阴皇后同时进见和帝,她一定不与阴皇后并行,只是在侧面坐下,显出低人一等的样子;每次和帝有所发问,她也等到阴皇后先说完才开口,不和阴皇后同时说话;对于阴皇后的命令,不管对错与否,她绝不推脱怠慢,都很认真地听从。她见和帝对自己日见宠爱,对阴皇后却日益冷淡,心中很不安宁。每当和帝想在她那里留宿,她就推说身体不适,劝和帝去阴皇后那里。和帝也赞赏她的涵养,对她这种的委曲求全而感慨,觉得这是太难为她了。因此对她更加宠爱。

后来邓绥偶然生了病,和帝十分关心,常常让邓氏家属前来探望、照顾,并且破例允许他们自由往来,不限时日。邓绥却屡次劝谏说:“皇宫重地,却让外戚久留。上会让陛下蒙受偏爱的嫌疑,下也会让人觉得贱妾太不知足。还是请陛下令我的亲戚们回去吧。”汉和帝很赞叹她的深自抑损,劝慰她说,你的亲戚我何必要提防呢。对她越加宠幸,暗暗有了立她为皇后的心思。

这时,汉和帝得了痢疾,久久卧床,一直没有痊愈,过了一段时间,反而更加严重起来,大家都以为皇帝没有希望了,邓绥日日祈祷上苍保佑和帝早日康复。可阴皇后见和帝垂危,却暗自庆幸有了报复她的机会。阴皇后密语左右:“我若得志,一定将邓氏满门抄斩。”邓绥听说此事,觉得自己既然受到了皇后如此憎恨,皇上又病势沉重,肯定难逃将来的厄运,还不如现在就自杀的好。左右的侍从夺下了她的毒药,骗她说皇帝病好了。邓绥这才没有自杀,不久和帝的病真的渐渐好了,得知此事,就越发憎恶阴皇后,对邓绥则更加怜爱了。

阴皇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邓绥。她和外祖母悄悄计议,暗行巫盅,让巫师咒死邓绥以泄恨。后来此事被人告发,汉和帝下令将这些人逮捕,严刑拷问,他们承认了巫蛊诅咒的事实。本来汉和帝就看阴皇后不顺眼很久了,又发生了这样的事,便要下旨立刻把她废掉,册立邓绥为皇后。邓绥再三谦让,最终才接受。

后来,汉和帝去世,邓绥成了皇太后。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临朝执政十六年。她胸怀豁达,治国有方,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反对腐败,体恤民情,为民减负,在当时有口皆碑。

邓绥最后得以成为汉和帝的皇后,和她一贯低调的做法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她谦虚谨慎,一直委曲求全,才得到了汉和帝的由衷赞赏。反观阴皇后,却一味高调,只会想用各种方法除掉情敌,却徒惹汉和帝厌恶,而她在和帝病重时的那一番报仇的话,更是显得招摇,最后,更是把自己赔了进去。而邓绥则始终保持低调,最终取得了成功。不但做了皇后,而且成为了皇太后,还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自己也获得了很高的声望。比起阴皇后最终被废的命运,好坏不可以道里计。所以,坚持低调,并不是离成功更远,而是离成功更近。

5.弓越弯才能射得越远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低调意味着一种安于平淡,没有什么追求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活态度是绝对不会取得成功的。其实,低调绝对不是意味着让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事实上,采取低调处世的人往往才最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已经深思熟虑,要用最快捷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低调处世,无疑会使他们在走向自己目标的路上减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弓越弯射得越远。真正成功的人,当他保持低调的平淡时,也肯定不同于一般庸碌之人的平庸,而是由此到达那些高调张扬的人所不能达到的巅峰位置。

谢安是晋朝人,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父谢衡以儒学而名满天下,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少年时就很有名气,东晋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导、桓彝等人都很器重他。谢安思想敏锐深刻,风度优雅,举止沉着镇定,而且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谢安从不想凭借出身和名望获得高官厚禄。朝廷先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他以身体上有疾病给推辞掉了。后来,谢安干脆隐居到了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支道林、许询等人游玩于山水之间,不愿当官。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好几次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应召。只过了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他仍一一回绝。这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纷纷上书要求永远不让谢安做官,朝廷考虑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后,没有答应。

谢万是谢安的弟弟,也很有才气,仕途通达,颇有名气,只是器度不如谢安,经常自我炫耀。公元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谢万却不善统兵作战,受命北征时仍然只知自命清高,不知抚慰部将。谢安对弟弟的做法很是忧虑,对他说:“你身为元帅,应该经常和各个将领交交心,来获得他们的拥护。像你这样傲慢,怎么能够做大事呢?”谢万听了哥哥的话,召集了诸将,可是平时滔滔不绝的谢万竟连一句话都讲不出,最后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厉害的兵。”这样傲慢的话不仅没有起到抚慰将领的作用,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没有办法,只好代替谢万,亲自一个个拜访诸位将领,加以抚慰,请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贬为庶人。

谢奕病死,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终于迫使谢安进入仕途。360年,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他接受了。这件事引起了朝野轰动,还有人嘲讽他此前不愿做官的意愿,而谢安毫不介意。桓温却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去他家做客,告辞后,桓温竟然自豪地对手下人说:“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咸安二年(372),简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传给自己,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威。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却神情坦然地说:“晋的存亡,就在此次一行了。”王坦之只好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去。他们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王坦之十分紧张,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笏板也拿倒了。而谢安却从容不迫,就座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只是设守卫在四方,您又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兵呢?”桓温听后很尴尬,只好下令撤除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想要吞灭东晋,一统天下。建康城里一片恐慌,谢安还是那样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桓冲担心建康的安危,派三千精锐兵马前来协助保卫京师,被谢安拒绝了。谢玄也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只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

淝水之战后,当晋军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谢安手中时,他正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随手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他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后,谢安才抑不住心中的喜悦,进入内室,手舞足蹈起来,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弄断了。

谢安低调,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追求,而是为了达到长远目标的有效手段。这种低调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拥护,对于他能登上高位很有帮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采取高调张扬的态度,只能得到一些眼前的好处,而低调的长远经营,才能达到一个重大的目标。

6.胜利时要小心失败

成功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不少人取得胜利之后,就开始得意洋洋起来,对自己的行为不再加以检点。可正应了一句老话:乐极生悲。这样高调的表现反而让自己不久就遭遇到了各种挫折,从而走到了胜利的反面。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尽管如此,再犯者却仍然是前仆后继。这就要求我们对胜利保持一份平常的心态,能够做到居安思危。有了这种心态,行为自然就会低调起来,从而使胜利的成果能够得到长久的保持。

魏人范雎做秦国国相,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秦王慢慢疏远了范雎,形成君臣猜忌的局面。燕国辩士蔡泽到秦国后,让人到处宣扬自己的才干,声称见到秦王后一定要夺去范雎的相位。

范雎听说后非常气恼,他派人找来蔡泽,责问道:“听说你要夺我的相位,有这事吗?”“有啊!”“你有何本领,这样自信呢?”蔡泽列举秦孝公时的商鞅、楚悼王时的吴起、越勾践时的文种三人忠诚不贰最后被杀的事,和眼前范雎的处境作了比较,暗示他急流勇退。

范雎听到这儿,对他很敬佩,抛却前怨,拜为座上客。后范雎推荐蔡泽做了国相,自己则急流勇退保命终身。

相比于范雎的明智与低调,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不那么聪明了。

李自成是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能征善战,屡次打败前来征讨的明军。他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农民军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之初,不少明朝官员都对农民军持观望态度。李自成却认为这些前明官员都是贪官污吏,于是订出一条“追赃助饷”的政策。只要是官员,不论所任何职,都得拿出家产来充当军费。如果不交,或交的数额不够,就要打板子,直到交够为止。此举固然能够惩治那些贪官,但一些清廉的官员也无辜受害,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找出“赃款”来。而且,这种行为使新政权在前明官员中大大失去了号召力,把他们推到了自己的敌对立场上来,农民军由此变得孤立起来。

李自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这些隐藏的危机毫无所知。农民军的纪律本来不错,所以能取得不断成功。可是入城之后,大家既然已经坐定了天下,就开始发起财来。那些从前明官员那里搜刮来的“赃款”,就这样做了农民军的“军饷”。据记载,当时大顺军自将军至战士各有私囊,多的有千余金,少的也有三四百金。此外,由于对军队的管束不再严格。这些人在搜刮“贪官”之余,也会到民间找寻一二,这样,就不免波及到了普通百姓。此时,大顺军攻占北京取代明朝后,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但李自成此时却忙着为自己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准备,早已把严重的敌情置之度外。

明朝有个大官吴襄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抄了家产,逮捕起来追赃。有人提醒李自成说,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把吴三桂招降,就解除了北面的威胁,对于大顺政权很有好处。李自成采纳了这个意见,让吴襄给他儿子写信,劝说他向农民军投降。

吴三桂收到了父亲吴襄的劝降信,犹豫起来,虽然不愿意向李自成投降,可深知他的军队勇猛善战,兵力强大,自己绝不是对手。吴三桂又想到北京城内还有家属财产,也舍不得丢掉。权衡再三,他还是决定先到北京看看再说。

在吴三桂去北京的路上,遇到了几个从北京逃出来的人。吴三桂找来几个人询问情况。得知父亲吴襄已经被抓了起来,家产也全都让农民军抄走了,便恨得咬牙切齿。后来,又听说他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抢去,更是气愤难平。当即命令军队退回山海关,发誓和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于是向原是自己敌人的清朝借兵,使清军得以长驱直入作为北方屏障的山海关。李自成率军抵敌。但农民军在北京一心“发财”,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以前,再加上吴三桂有清军相助。于是,李自成兵败,不得不退出北京,而清朝则坐收渔翁之利,得以占据北京,最后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三百年后,郭沫若有感李自成的失败,写过一篇《甲申三百年祭》,曾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整风学习的重要材料。后来,当毛泽东从西柏坡到北京的时候,还特地强调:我们不做李自成。李自成的功败垂成,和他在取得胜利之后的得意忘形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太过得意,才使他不能对眼前的形势做正确分析,把许多本来可以争取的力量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使自己的地位一天天孤立起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即使我们取得胜利,也不能因此得意高调,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低调做人,这样才能避免乐极生悲的后果。

7.退让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退让是一种低姿态,如果在一些问题上适当退让,不但会让自己占据有利位置,更会博得以后的大成功。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自然不会急躁、轻狂。丰富的知识使得他们的思想深沉,涵养有素,懂得低调做人。

1945年日寇投降时,粟裕的部队发展到几万人,建立了广大的解放区。10月,中央任命他为苏皖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粟裕接到电报后,对中央的任命深感不安,便向中央和华中局发了电报,请求由张鼎丞任司令,自己为副职。隔了一段时间没有收到中央和华中局的复电,他当机立断,命令业务部门暂不发任命文件,自己又向中央发了封加急电报,详述了自己要求改任的理由:张鼎丞是前辈,资格能力均超过了自己,战功卓著,政策水平高,声望更高,理应以张为司令。中央认为粟裕从大局出发,深谋远虑,句句在理,便同意了他的要求,改变了原先的任命。

1948年5月,中央提出让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渡江作战,开辟根据地,调动蒋军南撤,以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粟裕经仔细考虑后,提出在中原大决战的设想,不应抽调兵力去江南,中央接受了他的意见。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设想步骤比别人早,准备也早,中央又决定调陈毅和邓子恢到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工作,由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的司令、政委。粟裕又一次提出请求,他从华野的具体情况出发,认为华野离不开陈毅,陈毅也离不开华野,自己愿居副职。毛泽东接受了他的请求,又从中原大决战的需要出发,让陈毅继续任华野司令兼政委,但去中原局负责协调华野和中野的工作,粟裕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统一指挥华野参加淮海战役的作战。

在职位高低上的谦让体现了粟裕的风格。高风亮节和独具慧眼的战略目光体现了粟裕将军的完美人格,更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居功不傲,谦让禅贤,正应是共产党人所具备的品德。

立身处世,事事都须谨慎,不能只进不退,更不能居功自傲。

王导是东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西晋灭吴后,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初到建康,南方士族都不理他。王导为了要在吴境建立以北方士族为骨干的东晋朝,必须先树立司马睿的威信。他精心安排朝见司马睿的仪式,非常威严,南方士族都敬服拜于道左,司马睿威信大增,王导也因此备受宠信。司马睿登上皇帝宝座后,为感激王导辅佐,多次请王导与他一起接受群臣们的朝贺,王导固辞不就,因而更得司马睿的倚重。322年,王导堂兄王敦认为司马睿远贤近佞,要起兵讨伐,另立新主,王导不从,王敦只得作罢。323年,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敦派其兄王含进攻建康,要推翻司马氏自立,王导言辞讨伐,又用计打败王含,保住了司马氏政权,从而进位太保。他功成不居,不坐御床,深得各朝皇帝的信任和大臣的拥戴。

王导深明退让之道。他为了家族和利益,自己不居功,在家族中有人想造反的情况下,居然能全身而退,依旧荣虚不衰,以至于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民谣。这就是王导退让的结果。如果他也骄横跋扈的话,也不会风光太久。

8.主动低头才有抬头日

暂时的低头,不是一味的低姿态,而是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的休整,是为了出击的必要手段。众所周知,拳头只有先缩回来才有可能更有力地回击出去,为人也是一样,表面上可能是吃了一点亏,但是从长远利益看来,这种牺牲却是十分值得的。所谓低头才有抬头日,便是说今日的低头才会造就明日的扬眉吐气。人的眼光应当放得长远一点,不争蝇头小利,也不争一时之气,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所为,这样的人才是能够做大事的人。凡事斤斤计较,逞一时之勇,终会落于人后,没有出息。卧薪尝胆,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也不妨以此为楷模,大将之风由此得之。

西方中世纪的神权高于王权,最高权威是教皇,他凌驾于各国国王之上,具有无限的权力。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亨利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宜布驱逐亨利出教。“开除出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它等于宣布剥夺了一个人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甚至生命。当时亨利四世的国内基础并不稳固,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恰恰是他自己救了摇摇欲坠的亨利四世。他使得众多追随者大为失望,而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被逐一消灭。

在阵脚稳固之后,亨利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撒手锏”——开除教籍,但这回却完全失策了。原来的支持者已被除灭,中间派在“卡诺莎之行”后已不敢信任教皇,纷纷投靠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强兵压迫,所向披靡,格里高利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

亨利四世就是典型的先低头后抬头的智者。低头不是永远的比别人弱下去,而是在此期间集聚力量,准备再一次地出击。低头才有抬头日,就是这个道理。

9.太惹人注意也会有代价

渴望受人关注也许是人的本能。刚生下来的婴儿,就会用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随着渐渐长大,渴望受人关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而且,自己的优势受到关注,也会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然而,万众瞩目也不一定都是好事,有时候,别人的注意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为了引人注目而采取的高调行为,反而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保持低调也是必要的,不要把所有的眼光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也是一个聪明的办法。

据说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卫玠因为相貌过于俊美,所以每当他一出门,很多慕名而来的女子都围着他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最后竟把这个身体羸弱的帅哥给“看杀”了。当然,这或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受到过分的关注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个人本来拥有的优势,也可能在这种高调的重视下不断消失,吸引眼球的结果是得到一时的荣耀,却往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不过,很多人也许看不到这种荣耀背后潜藏的危险,还是沉迷在一时高调所带来的成就上了。

神童方仲永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个五岁的孩子十分聪明,尽管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从来都没有见过文具,但却能写出一首很不错的诗来。引来了人家的关注,也给他的父亲带来了不少好处,天天带着他到各处“展示”。结果,这种高调的炫耀使一个神童最终变成了庸才。所以,不要总是吸引别人的注意,保持低调,才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做法。

汉代淮南王刘安和河间献王刘德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淮南王刘安博学多才,不像一般的皇室子弟那样沉迷于酒色,只会斗鸡走狗。他喜欢读书治学,学艺弹琴,又喜欢交游宾客。他曾经招募宾客、术士达数千人,让他们在淮南王府从事讲学、炼丹之事,又把自己和学者们的讨论汇编成书,就是《淮南子》。后来刘安把此书献给汉武帝,很受武帝的欣赏,曾召他到长安,要他写《离骚传》。刘安才思敏捷,据说武帝清晨下令,他在吃早饭时就把《离骚传》写好了,武帝看后,称赏不已。

但是,这种名声并没有给刘安带来好处。正是这种成就和周围宾客、大臣们对他的赞扬,使他的权欲和野心膨胀起来。汉武帝因为他名声很大,一直对他颇为“关注”,后来有人向汉武帝报告淮南王谋反,汉武帝就派兵去讨伐,刘安知道这个消息,自杀身亡。他死后,淮南国也被汉武帝废除。

河间献王刘德也十分好学。不过和刘安不同,他更喜欢的是儒家学说。他召集了许多儒生到王府,共同讨论经典,还订正了很多经书,因此名声很大。后来,汉武帝召见他,问他不少关于经典和治国的问题,他都对答如流。汉武帝对他有些不放心,对他说:“当年商汤凭借着七十里的封地,周文王凭着一百里的封地,都取得了天下。现在,王爷你也可以努力一下了。”

刘德一听,知道汉武帝对自己十分猜忌。于是,他回去以后,表面上就不再那么好学刻苦,开始韬光养晦,避免了汉武帝的注意,最后得以善终,他的国家也能继续传下去。

由此看来,受到过分的关注并不是一件好事。采取低调态度,避免让自己受到万人瞩目,也许反而是一种更加有策略的生存方式。这么做并不是甘于平庸,而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不但有赞赏,也可能会有嫉妒和仇恨。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焦点之下,就要花费不少精力来应付,没有时间来做真正要做的事情了。而且在低调的情况下,还能把周围的形势分析得更加清楚,而不至于被万人瞩目的光华迷惑了双眼,使自己头脑不清,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不但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手段,也是在职场中必须掌握的人与人相处的艺术。

低调做人,不要过度引人注意,还可以避免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要强,也要学会藏拙,这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不动声色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当你的成果一时不被关注,也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要抱怨自己的功劳成了别人的功绩,不要招摇过市,那种高调只是肤浅的行为。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唯有脚踏实地工作才是牢靠的。以自己的修养与才识把事情做得充实有致而又声色不露,沉着而没有张扬之气。这样的低调做人,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成功。

10.示弱是为了图强

锋芒毕露,在人生的战场上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筹码。我们在过度暴露自己优点的同时,缺点也会被别人看得一清二楚。只有隐藏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出其不意,获得成功。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别人把自己的底牌看了个遍,在交手之时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连防守的机会都失去了,只能任人宰割。如果把锋芒藏在背后,放低姿态,低调为人,反而能够韬光养晦,等待机会,厚积薄发,进而一举击败对手,大胜而归。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当时有一家公司从事棉纺工业,产品流向世界各地。这引起了日本同行的注意。

这家公司位于一条热闹的大街旁。每到中午,公司职工都到对面唯一的一家餐馆吃午饭。

不久,这家餐馆附近又新开了一家餐馆,馆内的管理服务人员清一色都是日本人。餐馆一开业就十分惹人注意。它不仅价格比英国馆子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服务态度极佳。那些英国职工慕名前来,渐渐地把就餐重心移向了这家日本餐馆。有时,某些职工没带钱,也可以先赊账,并同样受到热情的招待。久而久之,搞得人缘极好。

几年后的一天,这家餐馆突然倒闭,理由是由于出售的饭菜价格低廉、成本高而引起亏损。这家餐馆的经理和堂倌扬言“无钱回国”,并通过那些常来光顾的吃客——一些工程师及高级职员,请他们说情,协助谋求职业,以便筹集路费返回家园。

由于这些高级职员平时受到日本堂馆的“特殊照顾”,对于他们格外同情,因此都极力向公司推荐。起初,公司也相当谨慎,但经不住高级职员的屡次担保,最后不得不松口了。但是规定:所有进厂工作的日本人不许进车间,只许在车间外面做做粗装工,如推筒管、运袋皮、装纱等,只要一到车间门口,就由英国人接管。

经过一个时期的紧张观察,公司管理人员发现这些日本人忠实可靠、干活卖力,并无任何可疑之处,警戒慢慢地消除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日本人不仅能自由地进入各车间,而且有的还被安排到技术部门工作。

可是,公司里的上上下下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家日本餐馆的全体人员都是日本第一流的纺织专家。他们一边默默工作,一边把英国纺织机的先进设备部件、结构及作用等,都牢牢记在心里。

若干年后,日本人声称已积蓄了一笔款子并准备回家。他们顺利地办好了出国护照,启程返回日本。回国后,他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设计出一套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的纺织机械。从此以后,日本的纺织工业出现了一次大飞跃。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强者。面对不可战胜的强大势力,处于弱势的我们不妨采取守势,暂时卧倒。这样做并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正如大仲马在《基度山恩仇记》中所说:“等待,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他作为跳板。”这样低调的行为会带来积聚力量的时间,使我们能够再度站起来,取得成功。

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那时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彼此攻击,仇杀不已。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对李成梁毕恭毕敬,不时上贡,借明朝边官之力称霸满洲。一次,他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知此事,带着儿子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噩耗传来,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但势孤力单,根本不可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皇帝交锋。于是,他只好把仇恨集中到尼堪外兰身上,向明朝官吏请求把尼堪外兰交给他。这一请求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只肯把他祖父和父亲的遗体还给他,却不肯交出尼堪外兰,反而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尼堪外兰也因为依靠明军,势力大增,更加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不少女真部落都归附于他,他竟趁势逼迫努尔哈赤也来归附自己,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面对这种屈辱,努尔哈赤并没有让仇恨冲昏头脑。他从小就在抚顺的互市上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这一类小说。对其中的谋略十分欣赏,用心学习。心机深密的他开始对自己的现状作了一番冷静的分析。他深知现在力量弱小,绝对不能和明军发生对抗。此时明廷念他的祖父、父亲无辜而死,就让他子承父业,做了建州卫都督佥事,他就先对付尼堪外兰,用祖父留给他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把尼堪外兰打得狼狈不堪,大败而逃,明军怕因此引起更大战争,让他杀了尼堪外兰。灭掉尼堪外兰后,努尔哈赤又把目光转向分裂的女真各部。他知道,只有女真各部族团结起来,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才有可能对抗明朝军队。所以,他先致力于统一女真部族,对于明廷,则采取谦恭的态度,贡赋不止,对于明朝边将的骄横无礼,也都一一忍耐了下来。他的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引起女真族其他部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势力最强。看到努尔哈赤力量壮大,感到恐慌,就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他以少胜多,把这支联军打得大败。叶赫部不得不派人求和,提出将本部的公主嫁给努尔哈赤为妻。努尔哈赤答应退兵,并就此下了聘礼,向上天滴血盟誓。但是,不久叶赫部就违反了盟约,把公主另许他人,还把已经归顺了努尔哈赤的哈达部拉拢了过来。努尔哈赤当即发兵讨伐哈达部,将之打得大败。但一向对女真持分而治之政策的明廷却对努尔哈赤施压,努尔哈赤只好暂时退兵。

后来,叶赫部将许配给努尔哈赤的公主嫁到蒙古,努尔哈赤发兵来报夺妻之恨。明廷见形势危急,便多方调兵,并出面进行调解。努尔哈赤为形势所迫只好暂时息兵。努尔哈赤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统一女真各部,已经并不只是征讨叶赫部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明廷的问题。只要他一出兵攻打叶赫部,就不免要长驱深入到明朝的境内,一定会引起明廷的干涉。他虽然经过几年征战,实力大大增强,但还没有到能和明廷分庭抗礼的程度。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攻取叶赫部的计划,先尽力处理和明廷的关系。当时,明廷曾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建州女真部已垦种的地方,不许他们收获那里的庄稼,还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说建州女真部越境杀人,强令努尔哈赤交出十人抵命。对于种种无理的行为,努尔哈赤都忍了下来。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明朝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顺,又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后来,叶赫部又在明廷的支持下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给予回击,大败叶赫部。此时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将之编为八个旗,加强了战斗力。力量今非昔比,于是,就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他决定起兵征伐明朝。不久就攻下重镇抚顺,接着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经此一战,明朝军队元气大伤,不得不对努尔哈赤采取守势。后来,终于灭亡在清朝的手中。

努尔哈赤的崛起,告诉了我们忍耐的力量。他当年对明廷的屈服,只不过是采用了卧倒的守势,并不是忘记了血海深仇,而是以这样低调的行为避免引起强大明军的侧目,好寻找机会,积蓄力量,以图再起。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策略是十分有效的。一时的卧倒并不是永远的屈服,这种低调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手段,当有了强大的力量之后,就会再一次站起来。

同类推荐
  • 智能你的生活

    智能你的生活

    交通灯对交通流量的调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却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在管理不善的路口经常出现交通瘫痪,驾驶员们相互指责谩骂,互不相让。走走停停的驾驶过程依旧令驾驶员感到沮丧,而且与畅通无阻的行驶相比,还会耗费更多的燃油。
  • 一本书读完管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管理学名著

    本书介绍了从管理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开始的50部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内容涵盖全面,兼顾了全方位的管理学知识。从时间上看,成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从国别上看,则主要集中了欧美国家管理大师的著作。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可以轻松地学习到各种管理知识。
  • 卖服装就是卖服务

    卖服装就是卖服务

    据统计,店面服务远比产品本身更大地影响着客户的消费体验和决策——卖产品不如卖服务。《卖服装就是卖服务:令顾客无法拒绝的销售术》通过系统讲述好导购应具备的素质、良好的职业形象、自身工作职责、重要服务流程、理解顾客心理以及训练销售技巧等六大内容,力求快速提高店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打造令顾客无法拒绝的服务式销售术。
  • 现代全面预算管理

    现代全面预算管理

    本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是针对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预算管理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围绕企业在预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编写的。体现了如下特点:1 全面性与系统性。本书涵盖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理论体系、指标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监控体系、方法体系、考评体系等,并合理安排章节结构框架以及其内容,重点明确,详略得当。2 现代性与前瞻性。本书侧重于对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前沿理论、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介绍。除系统论述了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和管理控制方法外,更着眼于吸收近年来企业预算管理控制理论、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实践成果。
  • 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升手册

    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升手册

    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有效提升核心能力,既需要企业不断加大培养塑造力度,也需要领导者个体进行自我提升。只有牢牢掌握核心能力提升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核心能力提升途径,形成组织与个体良性互动机制,才能把整个领导者和领导干部队伍的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
热门推荐
  •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许多人都曾为学习烦恼过、失落过,甚至流下过泪水。也有许多人曾经叩问:学习真的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吗?学习真的就是为了无穷无尽的考试,毫无快乐可言吗?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学习不只是校园里的鸟语书香、黑板上无穷尽的公式定理,或是试卷上的喜悦或悲伤,而有着太多太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学习,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绝境中,学习催人积极奋进;困顿中,学习使人豁然开朗;人生起伏中,学习给了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 完美校花的贴身邪少

    完美校花的贴身邪少

    此书装B全名,承包鱼塘的霸道帮主,得到神品丹药泡极品美女,走向人生巅峰,成就最强男人的史诗传奇我,拥有出神入化的武功,能虐遍所有高手,什么圣忍,剑魔,都是我的手下败将。我,拥有神奇的医术,能治好何种疑难杂症,各种癌,各种艾滋,各种脑残都能治好。我,拥有各种各样美女环绕身边,整天被她们蹂躏,身体都吃不消了。哎,嚣张的人生不需要彩排,现场直播的热血人生才是我的追求。已有近三百万字的写作经历,大伙安心的看吧!
  • 唐方

    唐方

    【一样的隋唐时代,不一样的隋唐英雄】王鹏这个中医药大学的屌丝男,跟同学去游泳馆潜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没再从水里爬出来。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竟带着搜索引擎穿越到了隋朝末年。王鹏先是结识了程咬金和尤俊达、秦琼、单雄信、接着阴差阳错地摇身一变成了李世民,且看猪脚如何统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梅、魏征、李靖等名臣良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鹏自认为是一个小郎中,也就给人看看病,谁知发明感冒退烧药就大卖,发明消炎药就脱销,摇身一变李世民,发明指南针、望远镜和枪炮,各地军阀全灭掉。建成夺位靠边站,篡取皇位众将赞,西域都护镇边关,打得突厥鸟兽散,参赞降服收吐蕃,开创贞观之治盛世新局面!!看医科男王鹏屌丝如何逆袭,踏上高富帅之路!开药方,治病救人;写良策,治国安邦,故曰《唐方》!!(另:本书与正史有出入,请勿拍砖)
  • 御道三生

    御道三生

    逆天者一种血脉的传承,他们伴随着天元珠诞生,他们的一生注定要逆天而上,改变这天地间固有的规律。御道第四代逆天者,一次意外让他的血脉提前觉醒,这样他就踏上了一条与前三代逆天者不一样的道路。在这条逆天之路上,他收获了亲情、友情、爱情,他有要守护的人。在面对强大敌人的压迫下,他一次次的突破自身的极限,一次次的绝处逢生。机缘与凶险同在,且看他如何扰乱天机,逆天而上。御道绝顶,三生何源。!!葡萄新书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求收藏,推荐。绝对完本!!!书友请进三生群(145528666)
  • 易转乾坤

    易转乾坤

    茫茫宇宙深处,是否还有生命存在?上古先人,遗留通天大道,是为哪般?昆仑山巅玉虚峰,一声巨响,陨石坠落,蕴含着神秘力量,心术不正的科学家为一己私欲,想要统治世界,又将引出怎么样的故事。登天道,探虚空,易转乾坤,永恒世界。
  • 行星歼灭

    行星歼灭

    搞笑与热血的人类史诗!!(话说真的不知道怎么写简介)
  • 傲娇尸妻

    傲娇尸妻

    我从小穿着寿衣长大,有一天,一个人骗我脱掉了它,此后一会……
  • 镌宣城汤睡庵集

    镌宣城汤睡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杆长枪挑天下

    一杆长枪挑天下

    一杆长枪怒沧海,一个诺言震天地,强者之心不可挡,红颜相伴傲苍天,
  • 华夏逐梦

    华夏逐梦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华夏大地之上,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势不可挡的巨大变化,旧貌换新颜,一幢幢具有现代感、时髦辉煌的摩天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气势宏伟、蜿蜒盘旋的高速立交桥令人惊叹,一辆辆时速领先的中国高铁令世界赞叹,一辆辆名牌高档轿车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千家万户……《华夏逐梦》讲述的是华夏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不断努力,勇于挑战和不断超越,勇于奉献,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大气磅礴的现代英雄故事……欢迎加入《华夏逐梦》读者群:3452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