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9200000016

第16章 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16)

“五四精神”的“引领期”,至“国防电影”后结束。经过“孤岛”时期的沉滞,到1945年后,进入它的“沉淀期”。之所以用“沉淀”一词指称这时的“五四精神”的流转,主要是因为,尽管这一时期仍存在一定的“引领”,但经过多年的战争与革命,国人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显然已更进一步。在脱离了直接的或较为线性的思想主题表达之后,直到1949年建国前的这一时期,“五四精神”在三个面向上得到了延伸和拓展。第一个面向是继续沿着左翼电影运动的方向继续发展,以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为代表,但不同于左翼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五四精神”不仅大大降低了“激进”的程度,还在人物的塑造、人性的开掘、群像的刻画、悲剧命运的揭示以及现实生活的深度书写诸方面,都较以往更为圆熟。第二个面向是将“五四精神”深入到市民阶层,在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中,通过对情感和伦理等外衣的剥离,深刻表达一种“五四精神”所指涉的“现代性”的理解。它以文华公司出品的《太太万岁》、《假凤虚凰》等为代表。在这些影片中,虽然“五四精神”所强调的“反帝/爱国、反封建/革命”等都已基本消失不见,但“五四精神”所昭示的对于“现代性”的呼唤与思考,却被这些影片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另一方面,反衬着“五四精神”的平民化进程。第三个面向则是将现代西方的一些人权、民主等思想直接转换为一套叙事情节,并按既定的思想发展逻辑来组织叙事进程,是一种“五四精神”的理论化呈现,它以《摩登女性》等影片为例。这类影片无意表达“爱国”、“革命”等主题,也无意详尽展示或披露市民的阶级本性,而是自我满足于一种对于现代西方思想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尽管这与“引领期”的“五四精神”的体现有些距离,但对于西方“科学与民主”的理解,又何尝不是“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呢?

从“自发期”到“引领期”,再到“沉淀期”,“五四精神”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总体上说,虽有反复,却从未缺席,就算是在上海沦陷后的“孤岛”时期,再次出现的“古装片”等风潮,从某种意义上似乎与我们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无关,但戴锦华教授却认为,如果说,古装稗史、神怪武侠片原本是对前现代民间故事的重述,那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拍,便事实上成为重述的重述。这一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间或作为平滑、同一的历史叙述的一处裂隙,为一个迄今已愈百岁的幽灵赋形。这幽灵正诞生于老中华帝国颓然崩裂,少年中国艰难莅临的当口,为通常被简单地命名为反帝/反封建、救亡/启蒙、现代/传统的逻辑悖反命题所建构并召唤。戴锦华:《“五四”洪流中的一泾:中国电影的初创》,选自《“五四”记忆中的精神与电影》,《电影艺术》2009年第3期。如此说法,并非表明这一时期的所有中国电影都受到了“五四精神”的普照,而是旨在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从“五四精神”诞生的那一刻起,都以此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参照,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不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这一精神便被另外一个系统取代了,这便是“延安传统”。

二“延安传统”及其影响探析

“延安传统”显然来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么,何谓“延安传统”呢?周星教授认为,《讲话》精神包含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强化注重现实精神的要求;对艺术文化借鉴创新的强调;对注重鲜活的生活气息的强调;关于文艺的普及与提高问题的辩证认识;对艺术文化工作者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贴近大众的心理亲近的提示。周星:《新时代电影文化精神认知的借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启示》,《2012电影创意研究》,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编,页25—30。陈旭光教授则认为,《讲话》精神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实际上是一个“主流化”或“大众文化化”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的“大众化”及“化大众”的革命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意味,到今天,融合了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和中国当下文化发展的现实,已经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的独特性的大众文化,包括本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独特性。陈旭光:《大众、大众文化与电影的“大众文化化”——试论〈讲话〉精神的当下性与电影生态的大众文化视角审视》,《2012电影创意研究》,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编,页34。陆绍阳教授则指出,“延安传统”的精神内核有两点:第一,“延安传统”是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精神指引的,《讲话》中“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不但是作为文艺政策写入文件,而且深入人心,成为所有文艺工作者的行动纲领;第二,“延安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品格成为新中国电影的首要创作方法。尽管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也受到了其他文艺思潮、流派的影响,但那些思潮、流派并不是主流,影响时间也比较短,而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精神内核的是现实主义精神。陆绍阳:《〈讲话〉的当代价值与中国电影的精神内核》,《2012电影创意研究》,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编,页57、59。

然而,本文却认为,“延安传统”是完全逆“五四精神”方向的另一种文化运动。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延安传统”与“五四精神”本身并无高低之分,只是代表两种不同的文艺方向而已。本文也无意于对任何一方做出倾向性批判,而是就本人的理解,对此进行一番较为客观的评述罢了。因此,当我们回到原点,我们就会发现,《讲话》所确立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实际上是将“五四”以来的文化美学整个掉了个头,从总体上来说,是将“自上而下的重塑重造”改为了“由下而上的仰视景仰”;从美学上来说,则是将“以批判揭露为主的雷电文艺”变为了“以歌颂赞美为主的阳春文艺”。而综观建国后至新时期这段时间的电影创作,可以看到,“延安传统”在电影创作上的基本规律。1.由于视角的变化,叙事人称开始渐渐由全知型或第三人称叙事向第一人称叙事转变,有时采取杂糅的方式,布道者的角色仍然存在,但已被具体化为“党”。2.对现实采取二分法,一种是美好的歌颂,一种是苦难的展示,但展示苦难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是意在一种新旧对比;虽然革命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但因为视角的变化,革命浪漫主义反具有更直接的亲缘性。3.为了达到歌颂的目的,与“五四精神”的传播一样,也会选择一些传统的故事题材,但好人好事、悲情加励志是此种的首选。此外,思想加图解大于叙事的现象也仍有存在。4.人物的类型化与固定化开始愈来愈明显,坚定的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人、有缺点的好人、成长的人成为基本的人物谱系。5.人物的生死转变以及新人物、新典型的树立,多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流沙型”人物。6.由于意识形态已同化为故事,所以反复讲述已成为一种策略或习惯。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发现,在新时期之前,“延安传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大致经历了“确立期”、“震荡期”和“畸变期”三个时期。“确立期”是指建国后至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开始进行批判直到结束的这段时间。之所以称这段时间为“确立期”,原因有二:一是这一时期全国电影工业已基本完成公私合营,电影制片厂国有化的道路已基本确定;二是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批判。通过这次批判,它起码完成了如下任务:(1)在思想认识上,统一了全国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是《讲话》的一次现实演示。归结到电影方面,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完成了对上海电影创作队伍的改造和重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五四”以来所形成的“上海传统”的颠覆性再造。(2)通过这次批判,在文艺美学和创作方法上,真正确立了《讲话》精神中所昭示的基本创作方向。本文认为,毛泽东对《武训传》展开批判的主要原因为:1)主人公的选择存在严重问题,因为乞丐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属于真正的农民,这与毛泽东一贯主张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有所偏差;2)所采用的视角“明仰实俯”,也就是说,对于行乞办学的武训,创作者表面上是歌颂与赞扬,但实则却是批判的,因为武训办学的目的是好的,方式却存有很大问题;3)本片所宣扬的“阶级调和”和“改良思想”,实属“五四精神”多侧面中的一个,但这却与毛泽东所强调的“阶级对立”以及“农民革命是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严重抵牾;4)缺少“党”这一布道者角色,主人公武训也并非是一个“接受党的领导和召唤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人”。这些批判,实际上正暗合了本文在前面所归纳的“延安传统”在电影创作中的基本规律,是一次全方位的“大纠偏”。

当然,在实践方面,这一时期来自解放区的创作队伍其实在长期的领会中早已身践力行。《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女司机》、《民主青年进行曲》等故事片,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以影片《白毛女》为例,这个故事经一系列改造之后,已由一个普通的藏于深山中的白毛女的旧故事,上升到了在党的感召下,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新故事,由于视角的变化,对于白毛女的勇气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影片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而这个悲情的故事,也没有停留在“阶级调和”上,而是在势不两立的“阶级对立”中,表达了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美好愿望,白毛女直接成为意识形态机器中“被重塑的人”,成为意识形态反复讲述的一种策略和一个原型。

同类推荐
  • 古铜镜揭秘

    古铜镜揭秘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南辛赏柴

    南辛赏柴

    本书作者研究柴窑多年,结合史料、实物,对自己和同好的一些瓷器藏品做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对柴窑的新认识。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热门推荐
  • 妖女难为

    妖女难为

    新坑《我那与悠然无关的青春》,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多多支持O(∩_∩)O~~*******初见时,她初来乍到这个世界还不到一天,十九岁的现代少女重生在一个六岁的古代女童身上,她还来不及适应,就遭遇了家破人亡。汕穆山上偶然的相救,少年的一时兴起,算不得因祸得福,但至少让她从此有了个容身之处。渌澜谷九年时光,从六岁到十五岁,她收获了生死与共的伙伴,却不得不眼看着最初最亲近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一个谋划已久的阴谋,一份无法释怀的执念,她自始至终只是其中一枚小小的棋子,扮花魁,玩勾搭,不过是在尽当一枚棋子的本分,她清清楚楚明白这些,却还是抵不过良心的谴责动了恻隐之心。这其实就是一部魔教妖女的心酸成长史。
  • 霸情总裁夺娇妻

    霸情总裁夺娇妻

    二十岁生日的时候,亲耳听到了一个击碎自己梦幻的事实。一夜之间,她成了情妇的女儿,所有的一切,原来都只是报复!绝望的时候,他入侵她的世界,霸道的宣布她为他的妻子,就在他们最甜蜜的时候,命运又一次给了她重重一击,原来,这一场嫁娶,又是一个骗局!几年后的重逢,他身边已有佳人,而她也不再是当年弱不禁风的大小姐……她无视的从他身边走过,为什么,他看她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不甘心呢?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上古之皇尊

    上古之皇尊

    上古世纪,妖魔横行,人类渐强,争端不断。少年林向道修仙法,锻神躯,刀斩神魔人怪,掌翻乾坤我为皇。
  • 为自己代言我就是土肥圆

    为自己代言我就是土肥圆

    当穿越文成为言情文学流行,宅女陈晨深深的爱上此类小说并坚信有朝一日自己也会穿越。跳过楼,上过吊,淘过古玩,溺过水。。。陈晨几乎试遍了所有穿越套路但是,然并卵。后来,陈晨心灰意冷准备放弃时,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了。正当她准备变女神,捞金子,拥男神,笑傲天下时,却发现一个让她崩溃的事实。。。。。。。
  • 女王驾到总裁别逃

    女王驾到总裁别逃

    他,狂妄不可一世,是风靡全球的L集团总裁,也是跨国帮派噬魂帮帮主,他,势力强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身边多得是女人,但,当她出现后,他的世界开始有了变化。她,带着十年以来的仇恨,带着全球第二的风月集团创始人和血冰堂堂主的身份回归。这一次,她不再柔弱,她要让所有曾经伤害过她的人,狠狠地踩在脚底下。在这个完美的复仇计划,他的出现,也让她措手不及……
  • 候补局长

    候补局长

    《候补局长》:揭秘大西北环保迷局,洞察贫困县官场生态。谁在挑战公仆的无上荣誉?谁在高唱草原文明挽歌?这是一场真实的官场斗争,两位候补局长之间正与邪的较量,惊心动魄;面对西部草原文明的日渐衰落,又有谁能拯救呢?本书将官场与环保迷局结合起来,反映了深刻的社会主题。《候补局长》以天龙市社会事务局局长退休导致的职位空缺为引线,描述了一幕幕激烈的官场争斗、一场场险恶的环保迷局。其中正义与邪恶、良知与私欲、清廉与贪腐的交战,随着作者朴实沉稳的叙述,如同一条掩藏在大山深处的涓涓细流,渐渐明晰地显现在阳光下。绮丽迷人的西部风光、浓郁淳朴的民俗风情,使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西部韵昧。
  • 九玄龟珠(兽王系列)

    九玄龟珠(兽王系列)

    云岩城事件过后不久,东西联邦政府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大伤元气,双方同时罢战,停战期间,东联邦政府境内不断发生有针对性的恐怖活动,于是东联邦政府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调查,最后矛头直指森蚺城第一大组织黑龙帮,兰虎奉命前往调查,黑龙帮帮主丁屠天的寿宴上,兰虎联合其他的势力对黑龙帮发起了攻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独孤奇也在宴会上突然出现,独孤奇告诉兰虎,四大神兽之一的玄龟在外星陨落,全身生命精华分为九颗珠子散落四方,独孤奇邀请兰虎结盟,一同前往外星寻找九颗九玄龟珠,平分天下,兰虎断然拒绝,双方一场大战,独孤奇乘坐单人宇宙飞船破空而去,在桃花源的帮助下,兰虎最终飞向后羿星,开始九死一生的寻找九玄龟珠之旅。
  • 三国之小兵传奇

    三国之小兵传奇

    这是一个三国培养的过程,这里只是借用三国的构架,这里全部都是虚构,这里都是作者的胡编乱造。
  • 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每个人都养成了各自的性格,习惯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涵和素质,而成功者恰恰就是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修正个人性格中的小缺点,发扬自己的性格优势,所以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顶级名校的学员身上都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这些性格特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现在,让我们跟随本书同优异学子一起修炼你的性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