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办公室政治”盛行的单位里,难免遇到给你使绊子、打小报告、背地里“扎针儿”的同事。如果领导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这种伎俩多半不会起到作用,但如果领导是一个耳朵软的人,就会对你造成威胁,让人不得不防。
遇到这样的同事,谁都会觉得气愤和不解。同一办公室的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彼此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自己何以会成为他人口中毒箭的靶心?其实,这里潜藏着深层的心理原因。有的同事对工作缺乏热情,说点别人的坏话,以消遣时间;有的人则是见不得人好,起了歹心,非要弄个天下大乱不可。无论是哪种原因,大都因为他产生了心理劣势。
从北京一所重点高校毕业的杨冰,在人才招聘会上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进了一家重点事业单位。可进入单位之后,那些科里的老人却认为,她能进得来必定是关系第一,实力第二,所以拿她根本不当一回事。杨冰一旦不小心犯了点小小的错误,总会被人拿到领导面前添油加醋加以汇报。杨冰觉得,这些爱打小报告的人,一定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于是,她凡事据理力争,最后还是自己压住了场。
可见,当你不幸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套上时,首先就得把自己的自卑心理压下去,不能动不动就举白旗,而是在分清事实的基础上据理力争,让那些告黑状的人无以遁形。
一般而言,那些散布流言蜚语的人,为了使自己编造的“小报告”发挥陷害人的功效,总是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他们这些人在陷害人的实践中,也逐渐“摸索”到这样一个规律,即:从总体来说,人们往往对第一印象比较深刻,一经形成,常常会积淀为一种思维上的定式。
比如说,领导对张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既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如果在这时,李四对领导说张三其人如何能力差劲、人品恶劣等等,那么,领导即使是对于该人的话并不言听计从,可在内心深处却着实地对张三的能力、人品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就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有时很难改变。
那些告“黑状”的人也正是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地做到先发制人。先发制人的厉害,在于告黑状的人抢了先手。所以,要防范和反击这类人,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抢夺先机,先发制人,击败流言蜚语对自己的损害。
汉景帝时,晁错为内史,很受景帝的器重,提出过许多革新的建议。丞相申屠嘉因为晁错的建议触犯了他的利益,一直在伺机而动。有一次,晁错因为府邸在老皇帝本庙外空地上的矮墙里,出入极为不便,于是在矮墙南面开了两个门,申屠嘉借机大做文章,欲状告晁错擅自凿庙墙为门,奏请杀头。听到这一消息后,晁错急忙赶在申屠嘉之前,将真实情况禀报给了汉景帝,后来待申屠嘉告状时,已得知此事的景帝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寡人知道了。”晁错的机警使他躲过了一次谗言的灾祸。
所以,要想有效防范和反击告“黑状”的人,就不能总是“棋行后手”,而是要先下手为强,在那些打“小报告”的恶人告“黑状”之前主动出击,把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委详细客观地汇报给领导,把一切都摆到桌面上公之于众,这样一来,那些告黑状的人用来攻击你的不实之词也就昭然若揭了。
有时,告你黑状的人恰好是你非常信任的同事,并且被你视之为好友,无话不谈,在这种情况之下,最佳的解决方法不是斥责或假装若无其事,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把情况点出来,让其反思与内省。例如可以主动约这位同事面谈,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似乎不经意间提到:“最近有人说我的坏话,有人说是你说的,我不相信,我们这么好的关系,你怎么会说这些话呢?肯定是那些人胡说!”这样就给对方一个警告,说明你对他有所提防,如果是聪明人的话,自然会有所收敛。同时,你也要反省自己在与同事交往过程中,是否把握好了一个度,是否对不了解的同事口无遮拦、推心置腹?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明里暗里给人扎针儿的小人,总是想方设法抓住对方身上的一点把柄,然后无限夸大,使劲攻击,这不仅是那些喜好挑拔离间、搬弄是非之辈的做法,一切坑人害命的奸邪小人都如此。如果你为人办事都做到实事求是,口说老实话,身行老实事,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做一个值得信赖、值得重用的人,那么,这些小人纵使有恶心,也难以抓住打“小报告”诬陷害人的把柄,这样,你也就远离了一切罪恶之源,避免了祸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