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0400000020

第20章 温州人买楼像买菜

要说起温州的“炒房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几年各大媒体报道的温州购房团的“壮举”:

2002年春天,温州购房团20多人北上横扫北京城,第一单生意就成交了2000万元。

2003年8月,温州购房团30人在徐州买下价值3200万元的房产。

10月,40个温州人在武汉下注4000万元。

当月,40个温州人奔赴青岛,两天成交2500万元。

11月,由80个人组成的温州购房团浩浩荡荡奔赴深圳,投入6000万元开炒深圳楼市。

……

更有甚者,在杭州,购房者中温州人的比重一度达到两成;在上海,高峰时每年有20亿元以上的资金主要来自温州。

以上这些数据,如果是聪明人的话都能看出来,这虽然都说明温州人手里的富余资金之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数据在中国巨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现在,中国每一个大城市的房子的单价,怎么也在五六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温州人所投资的那些资金,充其量也就是几十套房而已,像某些媒体所说的温州“炒房团”“左右”中国房价无疑是痴人说梦。

温州购房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媒体的“监视”之下,刚开始是美化,后来就变得恶名昭著,这都是媒体的“作用”,温州购房者说到底只是被媒体无意之中利用了。温州购房者在全国各地购房的目的并没有那么复杂,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驱动。这种利益的驱动导致的后果,可能连温州人自己也意想不到。

温州楼市的奇观

从进入21世纪以来,温州人不知不觉间开始在全国的楼市上“发光发热”,历来只做实业的温州人,源何不做实业而走上了这种“投机取巧”之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先不论温州人此举的目的,但说说全国楼市在他们手里经过翻炒后出现的奇观现象。

奇观一:初始,温州人猛炒温州市区本地楼盘。在1997年之前,温州人由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经商,所以,温州的楼盘出现了大量的空置房,政府为此很是苦恼,但就在不知不觉间,温州人开始从全国各地杀回了温州,把温州的楼市炒了个火热,从原来的平均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猛炒至平均每平方米超过6000元人民币。仅仅是价格的飙升也就算了,更为神奇的是,以往没有人要的房子现在居然奇货可居,刚听说哪里要盖房子,甚至还没有动土,该处的楼花就已经被温州人几番炒作,价格已经达到了使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在我国,不光是房地产,什么商品基本都是买方市场,然而温州市区的楼市却在温州人的“经营”下,形成了罕有的卖方市场。

奇观二:温州当地媒体的力量。现在,有很多人都把温州人炒房的罪过归在媒体上,其实,这么说也不过分,当初发现“温州人”这一品牌魅力的就是温州当地的媒体。刚开始,温州有一些人由于在外地供子女上学火在外地工作等原因,他们在外地买了房子,几年后,这些温州人发现当地的楼市价格飘升,他们就当机立断把房子卖了,从中赚到了可观的利润,尝到甜头后,他们就如法炮制,开始下一轮的购房计划。一小部分温州人的购房举动,让耳聪目明的温州媒体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从2001年8月开始,温州当地的媒体组织了温州购房团,最初去的是离温州最近杭州、上海,第一次的出击一大获全胜而告终,尝到甜头后,温州购房团把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向全国各地渗透。可以这么说,之所以有温州购房团今日的威名,媒体的力量功不可没。

奇观三:温州购房团的威力。温州购房团在媒体的宣传下,被打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话形象”,实际上,温州购房团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吗?想象一下,如果想在全国楼市上引起一定规模的“地震”的话,需要多少资金啊?我们虽然没有人统计过,但就这种高价位的商品本身来说,需要的资金数恐怕不是我们这种小老百姓所能够想象。而这个奇特的现象就出现在这里,是什么让温州购房团有那么大的威力的?无疑的,在其中起作用的是媒体,这一点在上面一条中已经说过了,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媒体的力量到底多大,这恐怕是谁也像想不到的。一个媒体透露的温州购房团用于外地购房的资金是一千个亿人民币,如果这个数字属实的话,那么,银行为此搭进去的人民币就是4500亿到5000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当然了,温州人有钱,我们不必替他们担心他们的钱从什么地方来,我们所要担心的是,炒楼就像炒股一样要有人接盘,如果温州人买楼不为自己住,那么最终接盘的就是当地老百姓,这才是问题的最关键之所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最近开始有那么多的声音说要打压温州购房团了。

奇观四:开发商的高招。温州购房团的最大受益者除了媒体外,一个最实际的受益者就是开发商了。刚开始,媒体一味地追捧温州购房团,最终把温州购房团塑造成了一个神话,等他们的追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媒体又开始纷纷指责温州人炒高了全国楼盘。但是,就在媒体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开发商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这场闹剧的最大受益者。媒体在一边炒着,开发商又在一边心急火燎地向温州人推销楼盘,恨不得全部的楼盘都让温州人接走。这个现象其实不难理解,开发商的主要目的就是推销自己的楼盘,真正温州人买的可能并没有多少,但开发商却利用温州人向当地的老百姓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赶快买房啊,温州人来了房子就买不到了,价格就高了。这个现象真的很奇怪,媒体和开发商之间本来没什么利益关系,但他们却站在了一条战线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开发商的利益和媒体的利益是否是紧密相连的。

热热闹闹的温州楼市的真相底下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全国各地的开发商如此热衷于温州炒房团,是不是因为有的地方真的出现了楼盘积压卖不出了?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那我们就真的要深思了,楼房关系到国计民生,出现了不正常的购买风向,是一个很大的经济问题。

一群寻找利润机会的人

温州人起初在外地购房,其实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自己居住或是为了子女在外地上学准备的,但是,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这些温州人买房子后,发现当地的房价开始上涨,天生就有经商头脑的温州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把自己买的房子倒手出卖了,这样,无意之中,温州人尝到了购房的甜头。看到了有人用这种手段赚钱,很快的,有一批温州人就跟进了,纷纷开始在全国各地购房,这种风气越来越盛,直至发展成为媒体所称的“炒房团”。

王女士是温州某单位的职员,虽说她没有像那些老板一样,动辄有几千万用来炒房,但她也确实是房产投资的受益者。

王女士在杭州念的大学,虽然毕业后回温州工作了,但在杭州拥有一套自己房子一直是她的梦想。1999年初,她以每平方米1600多元的价格买进杭州城西一个150平方米的大套,买这套房子只是想实现她自己的梦想,偶尔她也会到杭州去住一住。两年后,没对这套房子过多在意的王女士发现,她的这套房子的单价已经涨到了3000多元,温州人不愧是温州人,颇有头脑的王女士马上就把这套房子转手卖了出去,一下子就赚进20多万元。尝到了甜头的王女士发现房产投资有利可图,于是又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价格买进另一个小区的大套,两年后又以每平方米单价高达6000多元的价格转手出去,这次,王女士从中赚了40多万元!

王女士并没有把房产投资当成是一个职业,她只是看好了有可以投资的,她才会出手。现在,她看中了上海的一套商铺。这个商铺总价是60万元,首付40%。这套商铺的开发商还承诺代租,向业主保证月租不会低于4000元。这样的话,王女士从银行贷款10年,每个月还款额是3100元,就算租出去就是最低价4000元,王女士每个月还有900多元可以赚到手。

有很多对温州炒房客颇多微词的人说,温州购房团是由商人组成的,其实,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说,他们是一群寻找利润机会的企业家。他们发现了地产业的利润机会,于是就迅猛地扑了上来。这些企业家是投资者,并不是投机客,他们把购房当作一种投资,这也许并不能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理解,但惟利而去总是我们能理解的。

说温州人是投资者而不是投机客是有道理的。这些温州购房者并不仅仅是在当地购房,他们还要在当地装修、委托出租。温州人的这种异地投资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消费,而且还会给当地楼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温州人在当地置业,也带去了新的投资理念、新的置业模式,甚至包括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促进当地楼市良性发展的新动力。有很多对温州炒房团颇多微词的人只看到了温州炒房团的炒房行为,没有看到他们下一步的动作,也没有看到温州资本的进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其实,一个城市的房产会不会涨价,怎么能是几个温州人所能操控的呢?且不说温州人投资的那几千万元只是楼市整个资本的九牛一毛,但从温州人对这些房产资源的运作方式中也可以看出来。温州人对商铺的运作,通常是买下商铺,搞活市场,把地段炒热了之后再转手。所以说,温州人赚的钱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差价”,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市场的自然增值。这就是温州人给当地市场带去的经营理念。

虽然现在政府已经推出相关政策来限制炒房的行为,但温州人“唯利是图”的脚步是不会停的,他们依然会向着利润坚定地前进。这里不行,他们就会马上转变方向,没有什么能难倒温州人!

一切听从市场的温州原则

现在,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如同雨后的春笋一样疯狂的窜高,房价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每一地有每一地不同的情况,但是,因为温州购房者的集体出击,房价的升高被归罪到温州购房者的身上,在早期,温州购房者还是被媒体赞美的对象,转眼之间,温州购房者就变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这种行为我认为是不理性的,购房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任何经济活动都要遵守经济规律,只要温州购房者的购房行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那它就有存在的合理性。不分青红皂白的棒打是不合理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商人,都要听从市场的,市场中的交易都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只要符合这个规则,那么所有的行为都是合理的。现在,过多的人都来棒打温州炒房客,其实,按照市场规律来看,温州人在外地购房如果是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操作的话,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自主行为,无可厚非,不应该对其进行压制。温州人到外地购房,与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一样,为的是创造财富。当年是为了求生存,今天是为了开商路。

那些棒打温州炒房客的人有三个理由,这三个理由乍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细一推敲,都是一些借口。

那些棒打温州炒房客的人的第一个理由是温州人恶意的“炒”行为。首先要明白“炒”是什么意思,所谓“炒”,就是说买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高价卖出,从而“牟取暴利”。可是,这些打压者们没有看到,中国股市上的所有投资者、流通领域的所有商家,其经营行为无一不是以低价买进而高价卖出,其经营目的无一不是为了赚取其中的差价。为什么没有人对股市上的投资者大加贬斥而只单单针对温州炒房客呢?

那些棒打温州炒房客的人的第二个理由是,温州人的炒房行为造成全国各地房价飙升。那些颇有微词者的想法必是这样的:房价关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高房价必然有损国计民生,因此,高房价是一种“恶”的、“不善”的、“非正义”的行为或现象,那么导致这一现象的温州炒房客自然成了罪魁祸首。同上一个理由一样,这些打压者们没看到,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经济规律,只要遵守了这个市场规律,那么一切的行动都是合理的都是被准许的。温州炒房客并没有违背这一经济规律,他们的每一次购房行为都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什么温州人的购房行动就变成了被打压的行为了呢?这些人为什么不去打压别的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

谴责温州炒房客的第三个理由是房子是生活必需品,关乎民生大计,所以不是可以炒的对象。这种逻辑更是可笑。众所周知,生活必需品种类繁多,油盐酱醋无一不是生活必需品,超市出售油盐酱醋,赚的都是差价,为什么没有人去责难超市,而来责难炒房?

说一千道一万,人们谴责炒房者的理由主要就是因为炒房者垄断了房地产市场,让市场机制中的竞争这个标尺发生了扭曲,同时扭曲了价格。可是,众所周知的是,房地产市场是向所有人平等开放的,市场上的买方成千上万,甲、乙、丙都要买房,不可能只有炒房团一个买家。其次,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温州炒房团用于投资的金额是1000亿,这1000亿只是首付,如果是2成按揭的话,银行就要给温州炒房客提供差不多4000亿资金,可见真正能对市场形成垄断的是银行而不是温州的炒房团,可是为什么没有人谴责银行——为什么要贷款给温州炒房客呢?

“温州炒房团”的所谓炒房行为,彰显了温州人精明的市场意识,这种“投机”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合情合理合法的市场经济活动,政府不应该予以封杀。当然,政府可以对投资炒房行为予以适当的理性引导和宏观调控。对于被炒房的城市里的居民来说,明智的选择是学习温州人的精明,而不是在犹豫不决、怨天尤人之中,坐失购房良机。

其实,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失调,并不是单单一方的问题,导致这个结果,是有很多原因形成的,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多经济学家们要研究和解决的。以我们的理解来说,房价过高,有开发商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肯定不是买房者,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普通老百姓面对如此飙高的房价,不要一味地谴责温州炒房客,要客观地对待。再者,房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希望政府或经济学家们能在短时期内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解决老百姓们切实关心的问题,这才是正道。

温州购房团神话的破灭

在最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温州购房团有以下这些“壮举”:斥资1000亿元到全国各地购房;他们的第一站是上海,近年又到其他几个城市购房;到了哪个城市,就把哪个城市的房价炒得飙升;而温州购房团从上海撤资,造成了上海房价下跌;南京等一些城市明文规定禁止持温州身份证购房……在媒体的炒作下,温州购房团在一夜之间被神化,一个正常的购房行为被炒作的变了味道,现在全国的楼房市场,似乎是温州人所到之处,就要大难临头一样,当然这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的,开发商们当然巴不得温州人来炒作一下,这样他们也好牟取暴利。

不管媒体在外面怎样沸沸扬扬,我们自己不能乱了阵脚,我们要问一下,温州人真的有那么神吗?他们在中国楼市中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相信任何一个尚有些理智的人都会对此发出疑问。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温州购房团的神话,然后打破这个神话。

首先,我们对温州购房团的一个疑问就是,温州有多少富余资金可以到外地购房?我们在很多报纸的经济版面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温州这些年依靠他们大产量的小商品,依靠他们独特的销售网络,以及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国内外市场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获取了较大的利润,拥有了较多的富余资金。在手里握有一定量的资金的情况下,温州资金迫切希望有一个可以投资的渠道,但现在,温州资金没有好的出路,存入银行,由于目前的“负利息”,温州人自然不会走这么傻的路;第二条路就是兴办利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温州人走这条路也不太现实,比较来比较去,温州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路子可走,于是,才出现了温州人大肆炒房、大肆收购古玩字画等事件。

报纸上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也很符合经济学理论,但有一些重要环节的分析,在我看来却不够全面和准确。

首先,任何人都知道,在一样主打产品成功了以后,谁也不会就这样坐收其成,不管不顾该产品的后续发展怎样的。而天性就有经商才能的温州人更不会这么干,纵观现在的温州企业,不管是大是小,都在不断地投入较多的资金去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不断地提高现代化水平,以增加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看来,温州人手里的钱并不是没有可去的地方。

其次,温州人的精明是世人皆知的,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手里还有富余资金,他们会怎么做?当然是寻求与现有主打产品较为相近的以及其他较有把握的实业。温州人对自己有很深刻的理解,他们绝不会明明知道自己不宜兴办高新技术产业,还非要去投资,这只是自寻死路。但是,决不能把温州人不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当作资金无处可投。

再次,这些年,温州的众多大中企业都开始向外省的国企渗透,像是安徽、东北地区、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国企中,都有温州民企的身影出现。在今年年初,北京甚至还开办了一场大型的北京国企与温州民企的“相亲会”。这些都说明温州资金的走向还是有相当宽的路子的。

最后,我们在一些实业家那里也能看到,如果他们有了富余资金而暂时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时,也会采取一些购买房屋、古玩字画、债券、金银首饰等可以保值的东西来收藏。但这种资金的走向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只是企业家自己的一种私人爱好,决不可与投资画上等号。

从以上四条分析来看,温州人手里的资金主要用来发展和壮大本企业以及并购国企上,并不是像报道中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投资方向。媒体炒作的购房,只是企业家的一个私人爱好,所用资金只占富余资金总额的一小部分而已,不可能像媒体中所说的那样,把全部的富余资金都用来购房。

提到温州人手里富余的资金,就不得不研究一下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少资金可以供他们那样去炒房。我们不得不质疑,温州购房团投资购房的金额真的有媒体所说的那么多吗?在报纸上,我们最常看到的温州人投资的金额是1000亿元,这个数字只是媒体所说的,具体多少,没有认认真去研究过,自然这个数字的真伪就很难辨别了。但是,从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据的真伪:在温州购房团刚开始到外地购房时,温州民营企业的资本总额达到了1000亿元,到2003年年底进一步达到1400亿元。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温州人买房子自然只会用一小部分资金,因此,如果真的像媒体所说的温州购房团把全部的1000亿元用来到外地购房,那么这就意味着温州当年民营企业的全部资本(或者当年的绝大部分资本),都流动到外地的楼市上去了,这可能吗?我相信稍微有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个荒谬的数字。

有些人也会为媒体辩解,说温州购房团的资金大多数都是来自银行,这个说法就更是荒谬了。如果温州购房团斥资1000亿元用于购房的话,那么按照贷款比列,银行至少要给温州购房团贷款4000-5000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恐怕那些炒作的人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先不说数字的庞大,就说这么大额的贷款贷给同一批人用来到外地去购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违反个人购房抵押贷款政策的“大案”。银行方面怎么会一点动静也没有呢?

在媒体的炒作后期,温州购房团的一大罪过就是:购房团一到房价就会飙升。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成熟,但实际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温州购房团出现之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有很多空置房,而有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排队买房的居民却数不胜数,这些住房因有政府调控,所以房价不会上涨。这个时候,温州购房团出现了,那些空置房很快就被一抢而空,开发商看到了这其中的利润,于是疯狂的宣传,与媒体合作,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畸形繁荣,对房地产商是有利了,但却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回过头来,房地产商和媒体又把这种损害的后果加在温州购房团的头上。其实,温州购房团才是个冤大头。试想一下,除去买房子是自己住以外,所有的商业行为肯定是保值和增值,那么,如果温州购房团所到之处房价全部飙升,那他们还怎么“牟取暴利”?

温州购房团的第一站是上海,所以,我们只要研究清楚了上海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温州购房团只是被媒体炒作出来的神话而已。在上海,因为媒体的炒作,所以有专门的机构统计持温州身份证的人购房的纪录。他们统计的结果是:最近的这几年,温州购房团和个人来上海购房所花费资金共计为15亿元,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房屋除了自住一部分外,其余的部分绝大多数还在温州人手里而没有大量的倒卖。

这个统计结果恐怕令很多相信媒体所说的人都难以置信。温州购房团在上海购房使用的资金只有15亿元,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在上海,对于商品房这样的高价位产品来说,一栋楼房动辄就要100多万,而15亿元才能买多少房子?这恐怕没有人算过。这区区的百十栋房子怎么能影响上海市的房价呢?上海市难道就只盖了这么百十栋的房子吗?

其次,这个数字说明了温州人确实是用富余资金的一小部分来购房的,相对于1000多亿来说,15亿元确实是个小数目,就算再加上别的城市的购房资金,也不过不到百亿而已。这个证据也有力的戳穿了温州购房团的神话。

其实,这几年全国各地楼市的价格疯狂的飙升,有各种方面的原因,比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住房水平和开发建设成本(含土地成本)上升快以及供求变化和结构变化比较快等原因。这些原因不是人为就能控制的了得,但是,有些人却抓住机会把此时冒出来的温州购房团和这个房价飙升联系了起来,这才有了温州购房团这个的神话出现。

再一个,转卖二手房费时费力,温州人不会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而且,现在温州人在全国各地买的房子大多都没有脱手,都还在自己手里,就更说明他们并没有炒房的念头了。如果像媒体所说的那样,他们要从中牟取暴利,那么他们就更不可能把房价炒高了再买了,牟取暴利应该是贱买贵卖才是啊。

其实,有人要爆炒温州购房团,原因不外乎这么一个,那就是房地产商利用温州人出来购房的机会让房价畸形飙高,并带动起一批盲目跟进买涨价房的人群,他们好从中获利。而媒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合作者的角色而已。

财富镜子

郑胜涛:“双思”典范

提起郑胜涛,好多人都会把他和最近风头正劲的中瑞财团联系起来,不错,郑胜涛确实是中瑞财团的董事长,但他也是神力集团的董事长。郑胜涛之所以被称为是“双思”典范,是因为近些年他的一些慈善行为。所谓的“双思”就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关于“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重要讲话精神。郑胜涛是一个典型的“双思”模范,为支持我国体育事业,2000年9月,郑胜涛设立“光彩神力报国奖”,出巨资150万元,奖励我国参加第27届奥运会荣获举重金牌的奥运健儿,被我国体育界和社会各界传为佳话;2000年6月,郑胜涛随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西部大开发考察团”来到了新疆,当他得知新疆喀什地区缺少青少年科技中心时,毅然捐资50万元,用以支持喀什地区科教兴区,以求发展教育事业,改善教学设施,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2000年4月初,为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双思”讲话精神,他与浙江的10位民营企业家一起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向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开拓进取,强我中华倡议书》,积极在全国推进“双思”活动的开展。

1952年11月,像大多数那个时期的孩子一样,郑胜涛出生在温州市区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贫困的生活再加上兄弟姐妹多,身为老大的郑胜涛在16岁时就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16岁的孩子什么手艺也没有,只能靠一身的力气吃饭,他先后拉过板车,当过供销员,在供销员的位置上,他干得如鱼得水,把自己潜在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了。

1981年,郑胜涛由供销科长升任东风电机厂副厂长,颇有能力的他将这个原本危机四伏的企业搞得生机盎然。1983年,在副厂长的位子上干了不到两年,郑胜涛觉得自己的才能不止这些,他要寻找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于是,他果断地从厂里跳了出来,以每月200元的租金租下了几间房子,竖起了一块“温州市小南五金机械厂”的牌子,像模像样的经营起来。创业的起初没有资金,于是,他采取了“借鸡下蛋、先求生存后发展”的策略,向一个面临倒闭的企业租借了几台旧机器,开始生产冲剪机和方箱。生产的第一批产品销出后,郑胜涛又用赚来的钱中的一部分将租借来的旧机器折旧买下来,逐渐充实、扩大企业。

1984年元月,厂子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郑胜涛把原来的厂牌换成了“温州市鹿城印刷机械厂”。同年下半年,郑胜涛以鹿城印刷机械厂的厂长身份,去哈尔滨参加机械行业全国订货会。

1984年初,工厂的规模虽已上了一个台阶,但在技术上还是跟不上,只能生产冲剪机、方箱等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企业的发展处在胶着状态。身为厂长的郑胜涛此时也是焦头烂额,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和研究,根据我国机械制造及客户需求的情况,郑胜涛认为开发分切机前景看好。因为,能把卷筒纸或薄膜按要求丝毫不差地分切成一定长度的分切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且价格昂贵。

从哈尔滨回到温州,郑胜涛进行了详细地调研和剖析,在他认为分切机的市场前景看好后,他下决心背水一战开发分切机。他下定决心后,还对厂里的员工进行了一番激励:“分切机现在国内还是空白,开发前景广阔,我们要抓紧时间开发,填补国内这一空白,造出‘名牌’产品,到时就是一路绿灯了。”工人们在他的热情带动下,也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干了起来。当年底,郑胜涛就制定了开发分切机的计划,次年初,厂里的设计部门就设计出了图纸。郑胜涛的决定是正确的,当时,他的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只是在画在图纸上的时候,就有好多使用单位上门来要货。有了订单,郑胜涛和工人们就更有干劲了,郑胜涛带领厂里员工们苦战五十天,在这五十天当中,他们以每天睡眠三、四个小时的拼命三郎精神,反复修整,反复改进,终于研制成功了高质量的分切机。

分切机的成功着实让郑胜涛高兴了一阵,但他很快清醒了过来,他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一、两个“名牌”产品,既不能组成产品配套,也无法发展企业,如果就靠这一、两个“名牌”产品,企业早晚会被历史所淘汰,要想把企业做好,就必须不断地开发、发展新的名牌产品。

郑胜涛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开发新的产品,但是开发什么产品好呢?郑胜涛心里却并没有底,有一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我国的经济,就在这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好项目——包装业。他在一份资料上发现,1984年,我国包装业在国民经济中排在第32位,而到90年代初上升到16位,这样的发展,表明这个事业的前景是很广阔的。于是他就将开发名牌产品的重点放到印刷、包装机械产品上,90年代初,郑胜涛的工厂终于研制、生产出TBZ1300型自动涂布机。该产品并于1992年获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和黑龙江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会、贸易会金奖,先后出口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顺利,经营也越来越红火,郑胜涛感觉扩大规模的时机到来了,1994年,郑胜涛把自己的工厂正式组建成神力集团。

集团刚一成立,郑胜涛就为企业制定了“创神力牌名牌,为温州货争光”的企业发展宗旨,力求产品的高、新、尖。“高”,就是要求产品技术含量一定要高;“新”,就是要求不能满足产品现状,原地踏步,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尖”,就是要研制、生产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印刷、包装机械名牌产品。按照“宗旨”和产品高、新、尖的原则,他们又研制开发了多功能热熔胶涂布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用铝箔涂布机等。随后的几年里,“神力”新产品不断地填补亚洲与国内空白:1993年底,试制成功YA6100型六色凹版印刷机,获1994年第四届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CIP94)金奖;1994年试制成功的“亚洲第一台”“六影一雕”凹版证券印刷机,填补了亚洲空白。该机目前是国际上印刷票证最先进设备之一,不仅具有七色印刷、打孔、截切、打号等多种功能外,还具有电脑对版大套准、多段张力自动控制、自动恒温、自动调整等高新技术特点。经国家邮电部和中国邮票总公司、北京邮票厂试车,中国印刷机械质检中心现场检测,该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印刷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机标同类机型水平,但价格仅是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

1995年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超级高速防伪身份证印刷机,交予国家公安部使用后,得到公安部的高度赞扬。1997年下半年,研制的“YA型全电脑自动套准印刷机”又被国家科委批准列入1997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该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投产后,年新增产值5220万元,创利税1090万元。

2000年2月,TH系列涂布机被全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协会评为全国名牌产品。

2000年8月,为上海汇丽公司生产的4400超宽度地板革印刷生产线,第四次填补了亚洲空白。

……

几年来,“神力牌”系列印刷、包装机械产品,九大系列、148种品种,先后填补了五项国家空白,八项浙江省空白,还有多项填补亚洲空白,成为全国包装行业和使用单位公认的“名牌”产品。“神力牌”印刷包装机械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亚、非、中东、西欧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印刷、包装机械产品品种齐全为全国同行业之首,生产产值、经济效益、综合实力为全国同行业第三。

在中国民营企业界,郑胜涛的战略眼光是很令人钦佩的。早在神力集团刚组建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思考: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向什么方向发展?1998年,“神力”召开了一次集团发展战略咨询研讨会,邀请汪道涵等一批海内外著名学者和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机构的专家到会,为集团的发展战略出谋划策。精英们的真知灼见给了郑胜涛极大的启发,神力集团确定了“一业为主,拓展两翼”的战略方针。

一业为主,就是继续巩固、发展印刷、包装机械产品,与世界印刷、包装机械同行们竞争,打响“神力"牌品牌,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外市场。

拓展两翼,一是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积极参加旧城改造,全力投入新城建设,并同时向全国各地发展,参与中西部大开发,向山西、青海等省拓展业务。二是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由神力集团温州新型墙材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国家专利技术后研制成功的并破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的重量最轻、性能最好、价格最低的高科技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发泡新型墙材,它可取代我国传统“铝粉发泡”生产工艺,无废气、无废渣,不破坏耕地,被称为“世纪绿色生产线”。项目投资仅为传统发泡加气砌墙材项目投资的1/10,产品成本为传统砌块成本的1/2,还可节省大量能源。2005年前,神力已在全国中等城市建了10个分厂;21世纪新光源——高频电极低压放电灯(简称电子灯或无极灯),属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是继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后出现的第四代新光源,属填补国内空白产品,世界上也只有菲利浦、美国通用生产。该产品寿命可保证5年以上,亮度是白炽灯的4至6倍,具有绿色、长寿、高效、保护视力、光色柔和,无闪烁,能节电75%等特点。神力集团上海GL照明电气有限公司开发的有20W、40W、80W、120W无电极低压灯系列,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学校、道路、桥梁、隧道等处的照明,并与灯具厂家联手开发新型长寿命灯具,产品50%外销。神力集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研制开发的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系无害化综合处理工程,它是在克服单一处理方法、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的综合处理,从而稳定和降低了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神力”发展了,郑胜涛富裕了,而富裕了的郑胜涛没有忘记报效祖国、报效社会、报效人民。他积极响应中央“扶贫攻坚”的伟大号召,热心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被推选担任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光彩事业基金会的“永远荣誉会员”等职。1991年以来,他赞助光彩事业、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挂钩扶贫、建设希望小学等共计555万元。1999年春,他委托集团办公室同志携款16000元,前往集团对口扶贫单位——泰顺县九峰乡山后村进行春节前慰问;1999年2月份,龙泉县颜樟乡芭蕉村贫困孩子苏根琴、苏志华姐弟,因交不起学费无法上学,他们慕名写信给郑胜涛请求资助,郑胜涛接到两个孩子来信后,立即批示办公室派专人送去4000元;1999年10月20日,集团下属神力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21世纪广场”开工典礼,将节省不来的15万元捐给贫困山区改造茅草屋工程;为了解决贫困山区看电视难的问题,1999年11月份,他又赞助对口扶贫单位——泰顺乡九峰乡6万元,资助该乡架设有线电视;1999年底,他又赞助鹿城区慈善总会10000元。2001年9月,郑胜涛又决定向浙江举重队捐助10万元,并设立全运会举重冠军奖32万元(每个冠军8万元)。为了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还带头筹建了“温州企业家助奥联谊会”。

到今天,温州神力集团已经经过了22年的栉风沐雨,当初,仅仅是一个投入资本3000元、年产值不到5万元、利税不到1万元的家庭作坊式小厂,现在的神力集团,不光是生产印刷机械了,他已经发展成为集印刷、包装、轻工机械为基础,高科技产业为主体,大型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跨区域、跨行业、科、工、贸一体化的无区域企业集团。现在,要看神力集团发展的状况怎么样,看一看它在业内的影响力就知道了。神力集团先后被评为中国大型乡镇企业、全国优秀包装企业、中国包装龙头企业、中国十佳包装机械企业、国家级CAD示范企业、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企业、浙江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非公有制“双文明”企业、省级信用“AAA”级企业、温州市明星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温州市连续五年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而郑胜涛本人也被推选为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温州市人大常委、温州市工商联副会长、温州市鹿城区工商联会长等职位,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包装企业家、浙江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浙江省乡镇企业创业标兵,温州市、区劳动模范,连续七年温州市优秀厂长(经理)金鹿奖。

曾经有人问过郑胜涛,他在事业成功的今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郑胜涛对这个问题感慨万千,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神人,他只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是一个因生活逼迫而奋起的人。他的话虽然很朴实,但“神力”发展的创业历程,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种朴实的精神、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类推荐
  • 活学菜根谭 活用厚黑学

    活学菜根谭 活用厚黑学

    本书内容包括:磨炼稳健的德行、积淀成事的胸襟、慧纷扰的迷局、秉持自我的节守、宽展沉睡的心智、勃发激扬的才情、厚黑学的智慧精髓、厚黑学人生境——圆熟变通等。
  • 心如莲花静静开

    心如莲花静静开

    现代社会心理医生成为了热门的职业,心修类书籍成为了热门书籍,由此可知如今的职业男女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高压的生活氛围,每天的情绪不停地在发生着的变化,浮躁、怒吼,以及各种难以言表的情绪,由此,在都市中的人们都需要这样一本温暖、恬静的心灵修养之书。《心如莲花静静开》从逻辑的角度来描写心灵净化过程,读者可以跟着本书的节奏来了解自己内心的不同,参照自己的内心进行改变,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加上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更需要一本禅静的书来引导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心如莲花静静开》就如同一股清水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同时,语言之中透出一种淡淡的“佛味”,让读者能感受到温暖。
  • 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

    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

    你是否丢了自己的幸福? 丢到哪里去了?是谁绑架了你的幸福,他人,社会,还是你自己?马银文编著的《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告诉你,你的幸福失落在了哪里,去向何处寻,打开你的幸福之门……《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总结了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谈及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家庭,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几大方面,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生动案例的解析,来说明幸福在哪里,我们如何修炼到幸福的智慧,找到幸福生活的钥匙。从关注现实说起,归结到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好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保持一颗积极的、向上的、充实而宁静的心,把握当下,珍惜所有,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

    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

    有人说做人靠手腕,做事靠手段;有人说做人要有心计,做事要有心机;有人说老实人不能做,老实人做事易吃亏;有人说善良人不能做,善良人做事要被人欺。还有人说……做人与做事的理论堆起来恐怕比珠穆朗玛峰都要高了。
  • 超凡气质

    超凡气质

    先别说丰乳肥臀的曲线, 别说秀骨清癯的轻盈; 也别说沉鱼落雁的妩媚, 别说闭月羞花的柔逸, 容貌与身材之外, 衣饰的美好动人一直都是女人的追求。
热门推荐
  •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 顾少撩妻无下限

    顾少撩妻无下限

    酒吧错乱,他与她邂逅,隔天却不想认账。原以为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谁知他却食髓知味,百般纠缠。一场交易,他成为他的金主,原以为明码标价,各取所需。一朝走红影坛,追求者排成行,各路牛鬼神蛇粉墨登场。某金主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宠起女人来,连狗都不放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轩辕剑

    网游轩辕剑

    天启集团公子甘宁购买了一个《修真者领域》的游戏头盔,从而沉迷其中!法宝、奇遇、美女、意淫,这就是网游《修真者领域》。轩辕剑,也就是中华之剑的意思。
  • 网游之炼狱主宰

    网游之炼狱主宰

    游戏天王再战江湖。他是强者,背负着沉重的守护。他是恶魔,注定了寂寞和孤独。一个隐藏着惊天秘闻的游戏,展开了一段现实与游戏之中的传奇故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纤维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纤维

    本书重点阐述各种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质、用途、制作工艺和发展前景以及麻纤维、棉纤维、丝纤维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纤维新材料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雪痕晓熏心》

    《雪痕晓熏心》

    一个叫心痕的少年的爱恨别离情仇,情不忘,仙亦样。
  • 长久遇见你

    长久遇见你

    痧烁落流被一把枪打去了穿越,谁能告诉她,为毛研究人都特么的变态。傲王:“落落,你逃不出我的心,因为我的心只在你身上。”痧烁落流:“傲王啊,商量吧,你让我泡5天北辰啦,2天南宫瑟,1天君郡兮吧。”某男眼睛煽动落落你是爱我滴。“王爷,呜呜,你要是敢沾花儿惹草,我特么废了你孙子,带着崽崽私奔。”某女经常动不动发神经,头昂天,脚差地,肚子大的快要趴地。某王爷更是无节操的跪着,双手捧着肚子大声疾呼“我挚爱是落落,其他都是屎”某暗卫说:“爷,您节操呢,”换来一剂冷冰冰眼神,身体一凉,头一滴啊------
  • 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

    设立国家勋章的意义非常重大,她可以使那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名至实归、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设立国家勋章也是贯彻宪法,贯彻宪法至上精神的具体体现。本书收录了作者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勋章,并对其作了详细的介绍。
  • 撕天志

    撕天志

    通天门弟子南宫绝,偶然之下吃了镇山神兽浴火麒麟,被赶下门派,经历世俗七情六欲的故事。南宫绝:不是神兽吗,怎么直接被我吃了?浴火麒麟:我只是想找个身体泡妞罢了。如果有机会,我要撕开天际,怒指苍天,告诉他,我命由我不由天。——南宫绝
  • 在浮世

    在浮世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浮世》(丰润心灵的人生小语)人处浮世不浮躁,身临乱象不乱心,是一种精神境界。人之根本问题,是迷失本性,无所依托。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俗世,透过种种现象,来阐释佛法的本质——既是出世解脱,也是活在当下;其作品文字隽永,深入心灵,意蕴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