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6800000011

第11章 活动奠基作文常抓不懈

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培养增强创新意识,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我的作文教学坚持“博采众长细指导,快速浏览勤批改,点面结合多讲评”的原则,我的自主学习更多地体现于作文教学上。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订阅了不少相关的杂志和书籍,从中吸收了不少非常有用的东西。有的直接采纳,有的取其观点,有的用其方法,有的删、增、调、换,为我所用。在此,我要深深感谢王浴海先生主编的《作文成功之路》,它让我的作文教学抓住了“牛鼻子”,才使我的作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颇受学生欢迎。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序列作文

这是我在综合了刘胐胐的《作文入门》,邢大华的《作文结构教学》,以及作文《段落教学》《文章病院》等内容,并借鉴了洪宗礼、程良方先生的“三阶十六步”训练法而形成的一种以训练作文框架结构为主的奠基式作文教学法。作文课训练分三个阶段16个训练点。第一阶段使学生把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路子搞清楚;第二阶段使学生逐步巩固和掌握各种优化表达的方法,力求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练句等方面,把文章写得更深、更好、更有色彩;第三阶段使学生准确掌握题意,熟练运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真正把文章写活。16个训练点以基本写作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为核心,以写作要领、教材借鉴、例文引读、分综训练、讲评介优为体例。序列作文是写好其他作文的基础和关键。博采众长细指导就靠序列作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作文课堂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提高作文课堂指导的效益呢?我的作法是:构建自己三年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有“序”可依。不瞄准中、高考作文,而是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适合学生实际情形的作文学习过程,构建学生学习作文的良好心态。道理大家都明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光靠课堂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练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需要一些良好的习惯、持续有效的作法作为支撑。譬如说多读,这是一个经久使用的被认为是有助于解决学生作文问题的良好习惯、有效途径,但要有一套持之以恒的“读”法,形成读的习惯,这样,“读”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显现。多写,也是一个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良好习惯、有效途径,问题是仍然得有一套“写”法,并持之以恒,这样的“多写”才有价值。讲规律,有办法,持之以恒地学习作文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重视了这个过程,效益才能实现。而落实过程,实现效益必须转换角度,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指导些什么,指导到什么程度。竭力克服一堂作文指导课涉及内容太多,要求过高的问题。教师一旦贪多,学生必然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因此,课堂指导可以不追求内容的丰富与完整,但必须追求指导内容的精要与落实,哪怕在某个阶段只解决了学生“障碍区”中的部分问题,也是难得的高效益作文指导。比如如何克服学生作文空洞的普遍现象。我跟学生多次讨论后归纳为一个字——“细”。那怎么个“细”法呢?

第一,细看。细看就是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看仔细,看明白,看全面,看透彻,然后把得到的印象记在脑子里或写在笔记上。如果对要写的事物只是粗枝大叶地了解,到下笔时就该为难了。

第二,细想。细想指的是写前多动脑筋,把观察到的材料仔细“消化”一下。用哪些,舍哪些;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怎样才能突出主题……总之,要多问几个“什么”和“为什么”。下笔前,自己对这些问题都有了具体的答案,还担心没有具体内容吗?

第三,细写。细写指的是一句一句地叙述和描写,不要着急,交代清楚一件事再写另一件事。应该写的,不要丢落,要写得尽量细致、明白、清楚;不应该写的,不要写。这是“细”字的重点。

第四,细改。细改就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补充一些必要的情节和语句,删去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调整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纠正病句和错别字。必要时,还可以重写。如果能做到看、想、写、改样样细,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有具体内容了。持之以恒抓“四细”,使之形成习惯后,文章空洞的现象才能逐渐改观。

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对象。中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对象缺乏审视,模模糊糊,不明白,结果要么凭空捏造,要么言不由衷,要么人云亦云。审视作文对象就是走进人物、亲历事件、进入场景、捕捉画面、掂量观点。对作文中要表现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个场景、某个物品、某种观点进行认真地感受、审察和分析。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走进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气息,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亲历”事件过程,在事件过程中寻求细节,在细节中寻求具有表达价值的信息;要求学生“进入”场景,观察场景的形态、多彩及其变化的过程,捕捉那些能够触动情弦的画面;要求学生反复“掂量”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思考自己说服别人的理由有哪些,别人有可能来反驳自己的理由又有哪些,并从中寻找到恰当的表达思路等等。

下面一篇文章就是我指导学生“走进”“亲历”的例文。

我的小学老师

孙玉琴

那是我上小学时发生的事,然而在我脑际中总擦拭不掉。班主任是位民办老师,也是我家邻居。他脸上的胡子不长,但又浓又硬。未上学时,他常给我讲故事。故事讲完后,他常抱起我,用那又浓又黑的胡子扎我。因此,我对他有一种戒备心理。

上一年级时,他不再用胡子扎我了,这种戒备心理也就消失了。他要求我们写字不用铅笔,说那是一种浪费。一支铅笔3分钱,浪费什么?但我们还是听他的,一人准备一大把竹棍。二年级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扔掉竹棍,一年的“竹笔”生活使我们更珍惜铅笔。铅笔头只削了一点,握笔时也握得很低,劲几乎全用在铅笔头上。但写的字又轻又小,老师用放大镜看,我们全笑了。

一天做作业,老师掏出一把红色的小刀,挨座给我们削铅笔。老师削得很快,铅笔屑在空中飞舞。他将铅笔递给了我。哟!简直像是精心研制的即刻升天的火箭。

回家后,我操起菜刀学老师。没两下,中指上的一块指甲和一块肉便做起了“平抛”运动,血马上滴了下来……

这事不知怎的,被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再也没有见过那把小刀及飞舞的铅笔屑。过了几天,他用铅笔旋给我们旋铅笔。尽管旋出来的一串串尖形的小薄木片比削出的木屑好看得多,但我心里很难受。

铅笔换成了圆珠笔,四年级时又换成了钢笔,教师的鼻梁上也多了副黑边眼镜。我总以为那是因为我们的字写的太小的缘故。

有一天下午,天下起大雨。开始以为是一阵过雨,但放学后仍不见停,路早已变成“烂泥湾”。天慢慢黑了,像是要压下来。我们正准备冲出去,突然从外面跌跌撞撞走进一个人,身上只披了块塑料布。

哟,是老师!大伙的心一下子踏实多了。他从衣襟下拿出一个包来。我们几个围上去,刚一打开,一股浓浓的馍香扑鼻而来,我的口水差点儿流了出来,掰了一大块馍吃了起来——荞面的,怪不得味儿这么香。再仔细看时,那馍约五寸厚,中间全是蜂窝状的小孔。

“这是我做的,知道你们饿了。”

我这才注意到,老师浑身全湿了,眼镜也不见了,头发贴在前额,裤褪上全是泥。

我们呆了,只望着他拧衣服上的水。

后来也吃过几次荞面馍,但味儿都比不上那次。饿极时吃,也比不上那次过瘾。

毕业后,我和几名回民同学去老师家玩。

当那几位回民同学说他们上回中月助学金17元时,老师的小女儿偏起头说:“你们的工资和我大(父亲)一样多。”

“啊?”我们又一次惊呆了。五年的小学生活怎么就不知道这事?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老师家,回头看了老师一眼,他在风里深情地目送我们。

每当偷懒、懈怠时,便想起那小刀,那飞舞着的木屑、老师为我们送来的荞面馍,还有那次去老师家……

没有玉琴同学的“走进”“亲历”,就不会有文中人物的生动的形象、感人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

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规律不只是方法层面的概括,更多的应该是认识层面的总结,不应是功利意识显明的捷径和方法,而应该是基于作文成长规律的一些公理。比方说,我为谁写?写给谁看?而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就是自己唯一的读者,他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给予的分数和评语,这似乎成了学生作文的唯一动力。其实学生作文成就感是来自他们心中的读者,这个读者不是唯一的、固定的,不同的作文其读者对象是不同的。写叙述文,读者就是那些想听你叙述故事和人物的人,你要想办法让读者弄清你要讲的故事,了解你描述的这个人;写描景文,读者是那些想欣赏你看到的那些景色的人,你要让他们体会到景象的美;写说明文,要让读者了解你要说明的对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写说理文,要想办法让读者知道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并接受它。

学生一旦有了读者意识,作文时他就会思考“我所说的话,是否是我最应该说的话?我是否让我的读者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作文时一开始考虑的,恐怕就不是“怎样让语言生动起来”等问题,而是“我应该选择写什么内容”,“我应该如何把应该说的话说清楚”,这样,学生对于如何作文的思考就回归了本位,回归了真实。

四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所有学生有差别地共同提高。“关注一小撮,放弃一大片”抑或“针对一部分,忽视大部分”,这是我们教师在作文指导时有意无意经常表现出来的做法。学生个体、不同学生群体的作文是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同时,影响学生个体和不同学生群体作文发展的因素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教师的作文指导只有针对学生个体和不同学生群体的作文实际,兼顾各类学生的作文发展需求,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现有的作文水平下得以提升,实现所有学生有差别地共同提高。

2.记实作文

学生一进校,命个大题目《在过来的路上》。要求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或命小标题,或标一二三,自由自在、尽情尽兴地去写。一是一,二是二,不打诳语,不能虚构。我对学生说明虚构的记实作文,虽然可能会情节跌宕起伏,也很典型生动,但它却给你们的人格带来最大的伤害。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教育会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一方面编造文章想成为教育别人的人,另一方面作假本身已经使自己成了真正需要教育的人。为达目的在记实作文评比中我还专设了一项“真实奖”。这类作文我要求学生一周一交,两周一评。其文的确是真实感人,文如其人。有的学生一写几本,互传阅,互评改,写前言,做后记,乐此不疲!

3.想象作文

大题目《二十年后再相会》。让富于浪漫思想的学生尽显其才,为文时大胆想象,丰富联想,个性张扬,为文好不神奇!

4.课外作文

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托物言志、调查报告、访问记、书信体、说明实体、介绍当地特产、建筑物等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用心作文才有好文出现。

5.课堂快速作文

临毕业的一学期,开展40分钟快速作文训练,当堂命题或提供材料,成文后举手为序,老师讲评三五篇,小组互评搞推荐,好文张贴供参观。学生越写越快,越写越好,竞争激烈,乐趣无穷!

一课时师生共同评价,教学周期短,学生优点能得到及时肯定,不足之处能及时发现并改进,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由于作文在课堂完成,教师课后只抽查审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把教师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去完成更多的工作。

6.“三三制”作文

三掏、三真、三话。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掏心、掏肺、掏肝肠;书写真经验、真体会、真感受;说自己的话、心里的话、诚实的话。在向自己生活深处的钻探中读,在向自己心灵深处的钻探中写。千万不能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词藻,更不能生编硬造故事情节,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文。也不要把作文神秘化,动辄“穿靴戴帽”,套话、空话、大话满天飞。否则年复一年,尽管练习次数不少,写出的篇数也很多,却如推磨,始终在一个固定的圆圈里转。如此事倍功半,可叹可悲,其原因在于没有把“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掏出来。这里介绍我的一节作文指导课例。

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

一、指导思想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表真情达真意。拟定“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这一主题,能立足于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提供的例文,能昭示具体的写作方法。师生讨论的过程,能“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写作智慧。学生亲述自己的经历,即捕捉“动情点”的过程,也是美好的情感体验,写作练习更是趁热打铁的实践体验。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已经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但是,文章大都十分稚嫩,大多数学生对事件大致过程的叙述还勉强过关,但缺少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亮点——能统摄全篇又能充分表现感情的“动情点”,以致写出的文章平铺直叙,平淡无味。故以此为切入点,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由简析《背影》的“动情点”导入课题,结合例文进行具体解说,破除写作神秘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写作“动情点”的作用,学习如何捕捉“动情点”的方法。

2.通过针对例文的讨论以及对个人生活经历或见闻的回味,认识写作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

3.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

四、教学理念

方法的指导与过程的“生成”相结合,情感品味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把一腔真挚深沉的父子深情,定格在了一个平凡普通的“背影”中。从此,那个“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成了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伟大父爱的象征。

这篇散文的成功,很大原因就在于作者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写作的“动情点”——背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写作方面的重要启示:“要善于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何谓“动情点”?简言之,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丝白发,一句话;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总之,他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样的“点”,我们就称之为“动情点”。

(二)捕捉“动情点”

学生读例文(例文略)

1.这使你想到了《背影》中的哪段描写?划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动作描写。突出搬车的困难,表现父亲深沉的爱。)

2.这篇文章的动情点是什么?(父搬东西)

作者把无声的父爱浓缩在一辆小小的自行车里。作者在详细描写自己搬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搬车的艰难,也品出了浓浓的父爱。可见只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从司空见惯的凡人琐事中,发现许多让你动心的事物。

下面请大家回忆,在你的生活中,令你难以忘怀的“动情点”有哪些?请用三言两语来讲述一下。

老师示范:1.如《背影》:父亲爬上月台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2.老师生活中也有许多动情点,但最让我难忘的是父亲临终时,盯了我一小时的那双眼睛。

(学生自由发言略)

老师小结:捕捉动情点需要“一双”“一颗”。一双细心观察且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敏感多情的心。

捕捉到这些“点”,是不是就可以想当然地随便动手写作呢?不可以。还需要动脑思考,思考这些“点”的意义,挖掘这些点的价值和思考内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直接决定着文章的立意,因此,下一个环节——动脑。

(三)动脑(例文略)

老师点拨:文章动情点是什么?

只动心还不行,还需要动脑思考。怎样思考?中心如何定,围绕中心挖掘思考。立意的高低、深浅牵扯到每个人的文化积淀、人生阅历等。动心去发现,动脑去思考,然后动手去写。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心意,写出你的思想;写出你的真经验、真体会、真感受;说出你的心里话,自己的话,诚实的话。只有这样掏心、掏肺、掏肝肠,作文时才能把心中的印象变为文中的形象。

(四)动手

我们试着把捕捉到的这些点写成一段话,借助一些文学手段,如描写、烘托以及多种修辞手法,还要加上一些带有情感的话语,文章才会更具有文采。

例1:《背影》

老师总结:(1)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2)修饰语。(3)饱含情感的话语。此外,写作时还要善于运用修辞。这样的一段文字,往往生动感人,富有感染力。推荐课后看《水浒》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细节描写。

例2:阅读《大手和小脚》,找出“动情点”,划出肖像和细节描写。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书写自己的心与生活的“心”真正发生了碰撞的事。

学生准备,成段后交流、推荐、发言。老师点评。

(五)老师总结发言

巴尔扎克说:“什么叫生活?无非是一些细小的情况,而人类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的管制。”只有热爱生活的有心人(非空心人)才能捕捉到一些细小的情况。

请看:周红令写的《奔向汶川》里的两个镜头,是怎样捕捉细节的。请同学们标上阅读符号。

(一)“大约走了十几公里的时候,我们碰上了一辆川A牌照的被巨石压得扁扁的白色小轿车,车内已没有生还的人,驾驶座上一个女人长长的头发搭在方向盘上,身体被压得扁扁的。后排的座位上,巨石还压着一个人,我只看到了一双女人的高跟鞋,简直不敢看。我小心翼翼绕过巨石,顺着地震后逃难的人们踩出的小道心惊胆战地攀爬着……”

(二)走了不远,我们碰上了汶川县政府的司机凯哥,他刚运走了一批人,才折回来。凯哥认识我们中的一员,他说可以送我们一程,只是走不远,这里的路断了,太烂了。我们本来只有四个人,完全够坐,但是我们把门一打开,很多往山里赶的人就争先恐后地挤了来。两个二十七八岁的女人,拼命挤开身边的男人进到车里,其中一个想都没想就要坐在任勇的腿上,任勇急忙说:“红令,你来抱她。”最后,小小的一个五座轿车挤了近十个人。

结束语:生活,时时在向我们招手,为我们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捕捉去联想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作文教学应是培养学生个人独创性的理想园地。传统模式恰好在培养学生个人独创性方面有不少缺陷。而我坚持的记实、想象、课外“三三制”作文教学纯属自由写作,这种写作教学有着宽松的写作氛围,有着思想碰撞的诸多机会,它把写作当作学生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其本质是引导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去再现个人独特的思想,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做一次倾诉和释放,而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作虚伪浮华的剽窃。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培养增强创新意识,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可以说这样的自由是一种站在目标明确,过程严谨,方法得当,效果明显基础上的方式自由,是学生思想的自由,是写作氛围的自由。所以不少学生三年下来,写四五本,六七十万字,也不觉得作文时没话可说,或者有话说不出来了。

总之,六种课型在作文教学中交叉实施,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会开阔他们的写作视野,在课型上大胆探索,使黯然无色的作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机。

同类推荐
  • 西方教育十二讲

    西方教育十二讲

    本书有选择性地十二个专题,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古希腊、罗以时期以来西方教育思想与制度演变的基本路径与探索主题,内容涉及西方自由教育传统的奠基性成型、中世纪时期理性与信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知识传播、文艺复兴与西方教育人文性格的形成、宗教改革的教育意义等。
  •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主要内容包括:歇后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本书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收录了《当自己是老板》、《白蝴蝶花》、《爱国诗人陆游》、《美丽的笑话》、《没有必要后悔》、《火车上的接生》、《四兄弟》等故事。
  • 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本书重点收录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两百多篇,由著名教师进行分析评点,剖析满分、高分作文的成功之处,撷取得分经验,梳理写作技巧。内容涵盖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多种作文要素。关注作文难点、要点、得分点,为考生指出一条获取高分、满分的便捷之路。
  •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年少青春,有你正好

    年少青春,有你正好

    欧阳倾语和万里长空是同桌,她说。仅仅只是同桌吗?他想尹唯莹和黎晨醒同桌,他说。我不想跟你只是做同桌,她想夜瞳璃和萧逸轩是同桌,她说。同桌是什么,我只想你做我女朋友,他想他们和她们该何去何从......
  • 寂静深处有人家

    寂静深处有人家

    彼时,袁飞飞不过是个稚龄小童,为了养父身后事,便将自己“卖”给铁匠张平。当时袁飞飞想,她家老爷,除了不会说话之外,倒是个顶顶好的好人。时光荏苒,稚龄小童长成了豆蔻少女,却是个任性大胆的姑娘。张平对着袁飞飞犯了难,他家的小丫头,好像对他有了“非分之想”,任他左想右想都想不到,这个姑娘居然会胆大到把自己“嫁给”他,更是在洞房花烛之后,悄然消失。从那时起,张平能做的事就是守着寂静深院,等她归来。
  • 年年有于

    年年有于

    穿越之后,西陵家的小姑娘把吃货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王爷出去玩,她在家里研究美食;王爷去进宫,她在品尝美食;王爷下江南找美食,她在…嗯?美食?“王爷带上我!”【这是一个吃货妃勾搭上古代高富帅的励志故事!】
  • 一个足球人

    一个足球人

    王中华,普普通通的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足球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在一次网吧与同学看球打游戏的时候,偶然的一次电击让他的人生命运轮盘发生改变。足球人,尼古拉特迪生。肩负着命运抉择的使命降临到了王中华身边,从此他也变的不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走过困境迈向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文章讲述了王中华怎么从一个平凡的足球爱好者走向足球人中的王者。他经历了哪些刻骨铭心的痛楚,激情澎湃的欢乐,与他一生并肩作战的朋友演绎了一场传奇的人生
  • 闪婚独宠,总裁宠妻无下限

    闪婚独宠,总裁宠妻无下限

    华灯初上,纸醉金迷。据传,三年男友与名媛暧昧不清。她化身孕妇,混入会场。本想捉奸,却不料红酒反泼一脸。男友却对她人嘘寒问暖。形势所迫,她转身投入另一陌生男人怀抱,另类邀约。如此囧遇,却促使她将自己嫁了,还遭老公夜夜索欢。“喂!我已经超负荷,你这么看我,干嘛?”
  • 奢爱

    奢爱

    他像一团谜,身世成谜,性格是谜,就连他的爱情也是一团谜。她猜不透他,却无法自拔的爱上他,掉进了爱情的深渊。任何人的话,她都可以无视,但她亲眼看见的又是什么?他和别的女人在床上翻滚,他的甜言蜜语,说给多少女人听?真象浮现,原来,他真的把她当作诱饵。他变成了一个买主,买走了她的第一次,残忍的继续扔下她一走了之。
  • 潜龙书院
  • 异世之千古血屠

    异世之千古血屠

    重生异世,富辰竟然有着与众不同的金色神魂和水晶骨骼,这具身体隐藏了什么秘密?通灵玉阙内蕴影像,血日降临,数不尽的神魔尸体从血红昏暗的天空中无力坠落下来,那些只在传说中的存在,如同稻草一般浮尸遍野。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大事?失去了魂魄的万载王者,冠绝古今的冷血将军,邪异的血杀浮屠,禁锢天地的玄秘神图,难以琢磨的金色小球……这些隐秘将被一步步揭开,而富辰也将一步步变成血腥王者,屠光无数敌手。然而最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注定了会以整个异界为敌,走上杀神之路,成就千古血屠!书友群:228716824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进来讨论
  • 这次请不要走

    这次请不要走

    她,本是乞丐出身,却在十七年后被阴差阳错的称为公主,再深宫里居住,受万人朝拜,却只想要最平凡的生活。他,负她三生三世,她却依旧执着,修仙只要与他长生不老,生死与共,天涯相随。
  • 健康必知的食物营养真相128例

    健康必知的食物营养真相128例

    有时我们会片面理解甚至误读食物的营养信息,这些营养误区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探求食物的营养真相,用吃的智慧保护身体健康。《美食天下(第2辑):健康必知的食物营养真相128例》让你清楚了解128种食物的健康必知的食物营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