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3400000008

第8章 引导启发:循循善诱

古语道:“爱子,教之以义方,费约于邪。”若想使孩子成才,则必须运用最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更与我们国家的千秋大业紧密相连。家庭教育还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对下一代的成才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谋略,并且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问与谋略。要搞好家庭教育,除了需要家长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外,还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谋略和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才施教,使子女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的社会栋梁。

沟渠引导可汇江海,稚子引导可成栋材。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教子,如同一理,天下父母不可不“谋”也,谋,实质上就是教子的策略和方法。若想教育好孩子如何“谋”,还真是需要父母有充分的教子智慧和谋略。

培养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必须了解孩子,认真分析孩子特长,和孩子一起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然后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和自身条件培养孩子。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兴趣。诱导和启发就是从兴趣入手,使孩子们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引导启发的实质就是通过诱发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这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育者的意图进行的。孩子从混浊初开的婴儿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循循善诱的引导,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1.早期诱发,司有和培养孩子兴趣

司有和,1969年毕业留校于中国科技大学,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他在对少年大学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早期”诱发理论,据此使成绩平平的儿子也考取了科大少年班。司卫东是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早期教育,初中时还成绩平平的孩子,在受到其父独创的“早期诱发”理论施教后,学习成绩大幅度攀升,不仅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还一直读到美国著名大学博士后。如果您的孩子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时机,也别着急,您还可以进行这种“早期诱发”,也许同样使你的掌上明珠熠熠发光,这种“早期诱发”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首先必须了解孩子,认真分析孩子的特长,明确孩子将来的发展(诸如理科、工科、艺术等),然后根据孩子的大体发展方向培养孩子对那个方向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司有和提出的早期诱发原理系统中的第一个环节。因为兴趣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几乎每个同学对学习都有浓厚兴趣。11周岁入学的谢彦波在自学完《三角》之后就去院子里测量楼房和水塔的高度;13周岁入学的宁铂就说过:“总觉得这些书比蛋糕和巧克力的味道好。”可见其对学习的兴趣之浓。

当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司有和的早期诱发思想初步形成。司有和在家教中是这样做的:

他开始观察孩子,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自己并不好动;他想试探他的动手实验的兴趣,结果一台很好的收音机让他拆得装不还原;但是后来司有和发现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司有和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孩子产生兴趣。司有和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例如,坐火车时,他就问孩子:“孩子,你说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

“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孩子回答。

“那你再看看远处,”他说,“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

不看则已,一看糊涂了,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孩子好奇地看着他:“爸爸,这是怎么回事?”

再如,在教孩子学骑自行车时,司有和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

“不好,推进来费力。”孩子回答。

“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孩子回答不了,爸爸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镫子,就可以往前行驶。”

“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孩子说。

“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东子又好奇地看着父亲……

类似的实例很多。如回到乡下时,带孩子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爸爸就对他讲山、讲水、讲古迹;和孩子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最前面看司机如何开车;就是平时洗衣服,洗衣机排水,水流流出漩涡时,他也要把东子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孩子那里确实没有水,然后再给东子讲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这样一次又一次利用孩子好奇心的诱发终于使东子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入深”,把激发起来的兴趣巩固下来,形成稳定的兴趣。

司有和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推荐科普书。他除了给孩子订了《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等杂志外,还给他借来了《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太阳元素的发现》,还有他自己写的《低温世界》。孩子非常喜爱,特别是《太阳元素的发现》,书不厚,那天晚上一直看到深夜,直到看完后才睡觉。

有一年春节,孩子放假回家,在闲谈中他对爸爸说:“爸爸,要不是那个时候看了《物理世界奇遇记》,还有你那本《低温世界》,我恐怕现在不会搞超导物理的研究。”由此可见,司有和给孩子推荐科普书的做法确实起了作用。

司有和认为,早期诱发方法在“激发兴趣”中还注意到孩子的现有兴趣和家长确立的培养方向(目标兴趣)不一致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反复认真地思考自己确立的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如果确实正确,是孩子的现有兴趣不妥当,那么家教的任务就是要设法把孩子的现有兴趣转变为家长确立的目标兴趣。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这种转变是可能的,它叫兴趣的迁移。

迁移兴趣,说的是通过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将孩子的某一兴趣迁移到另一兴趣上去。在家教中常有这样的事,家长想让孩子做甲事,孩子偏偏喜欢乙事。为什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对甲事没兴趣,对乙事有兴趣。家长这时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强制孩子去做甲事,而应该设法将孩子对乙事的兴趣迁移到甲事上去,让孩子对甲事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做。我们应该从孩子很浓的兴趣中,选择与目标兴趣相关联的兴趣,关联越多越好。然后就把目标兴趣的内容夹在与其关联最多、孩子兴趣最浓的现实兴趣活动中,让孩子在高高兴兴的活动过程中,接触、了解、认识目标兴趣的内容,从而使兴趣产生转移。

例如,司有和的女儿小春开始不喜欢看长篇小说。但是,爸爸觉得读小说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许多好处,应该帮助孩子确立阅读长篇小说的兴趣。他曾经采用讲解长篇小说的意义、推荐优秀科普作品等办法,结果效果都不明显。

当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时,他觉得时机到了,可以用兴趣迁移法。因为看电视是孩子的现实兴趣,看电视剧《红楼梦》和看长篇小说《红楼梦》有直接关联。

于是,每逢播放《红楼梦》时,不论在干什么事都停下来,他们全家都来看,看过之后全家讨论。由于爸爸、妈妈和哥哥都看过《红楼梦》小说,所以讨论起来他们三个人都有话说,而且有意谈论小说里有、在电视剧里没有的内容。小春没看过小说,就插不上嘴了,一插不上话,就产生了心理需求,她就要问,她一问就好办了,大人只稍作解释,然后告诉她这件事在书中哪一回里有。于是她对小说《红楼梦》发生了兴趣,电视剧《红楼梦》还没有播完,小春就捧起小说《红楼梦》看了起来。

在每次讨论中,小春对父母评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社会历史、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因为那是从电视画面上看不出来的。于是,父母又推荐她读“红楼梦评论”方面的文章。

在小春读完小说《红楼梦》之后,司有和不失时机又给她借了几本长篇小说。借着看完《红楼梦》的热度她又将这几本长篇小说捧上,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此后,她又提出要看国内外的名篇名著。应该说,她阅读长篇小说的兴趣是迁移成功了!

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孩子目标兴趣的产生,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是孩子在接受诱发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如果通过诱发,孩子的兴趣仍旧没有迁移到目标兴趣方面来,那就应改变诱发方案,直到孩子自发产生目标兴趣为止。

评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不应该强制孩子应该做某事,不应该做某事,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和启发上,引导孩子对某一方面产生兴趣,然后为孩子确立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势利导,南希·爱迪生珍惜孩子

好奇心杰出的发明家爱迪生早年曾制定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发明自动电报机。1877年—1879年发明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以后又制定了照明系统,并为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提出并采用直流三线系统。制成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利用该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在同一时期,做了铁道电气化的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

世界上搞发明创造最多的人,恐怕要数爱迪生了。他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还有未公开发表的放弃专利的,加起来将近有两千种左右。他享年84岁,平均每15天就有一种新发明。拿他1882年的发明计算,每两天半就有一种新发明。

这个伟大的发明家是什么大学毕业的呢?他什么大学也没有上过,上小学也总共只有三个月。爱迪生的老师就是她的妈妈南希。

爱迪生兄弟姐妹中数他最小,排行第七。父亲山墨尔从事农业和木工,没有什么文化;母亲南希曾经当过教师。

幼年的爱迪生身体孱弱,性格沉静,喜欢思索。他跟哥哥姐姐不同,看见不明白的事情就问,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各种问号:为什么不可以把黑夜时原闪电取来供人们照明?钟表为什么能永不休息地走动……父亲常被他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只好叫他去问妈妈。母亲当过教师,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孩子的心情,对爱迪生提出的问题,一点儿也不嫌烦,总是尽可能给予科学的解答,并且想法子启发他动脑筋思考问题,动手做试验。有一次,爱迪生为了弄明白钟表为什么能够嘀嗒嘀嗒地响个不停,就悄悄地把家里的钟表拆开,然后再装上,终于了解到它的奥秘。

一天,天真活泼的爱迪生,看见一只老母鸡在孵小鸡,他像发现一件稀罕的事儿,一边喊,一边跑,连蹦带跳地奔到妈妈南希面前。他仰起圆圆的红脸蛋,气喘吁吁地问道:

“妈妈……妈妈……那只鸡……把鸡蛋放在屁股……屁股底下坐着……在干什么呀?是不是蛋就是它的凳子呀?”

妈妈南希发现爱迪生好问这问那,甚至问些稀奇古怪的事儿。这是孩子的求知欲啊!

南希见到孩子问她,便放下手里的活儿,弯下腰把孩子搂在怀里,笑眯眯地说:“孩子,鸡妈妈是怕那些蛋着凉,给它们暖和暖和。”

“蛋也怕着凉,着了凉就要感冒,所以要暖和暖和,是吗?”爱迪生好奇地问。

“这些蛋跟别的蛋不一样,是孵小鸡的。”妈妈告诉他。

“什么叫孵小鸡?”爱迪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孵小鸡,就是让鸡娃娃从蛋壳里钻出来。你知道,那些像毛茸球儿一样的鸡娃子,全是它们的妈妈用自个儿的身体,像这样孵出来的。”

爱迪生歪着头,想了想,又问:“是不是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跑出来呢?”

“就是这么回事,孩子。”

当天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接连好几个钟头也不露面。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四处寻找,也找不见他的踪影。最后,父亲到邻居家仓库门口,眯起眼睛一瞧,嘿,小家伙在人家仓库里做了个“窝儿”,里面放了好些从家里拿来的鸡蛋,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头孵小鸡呢!

对于孩子的这种天真举动,爸爸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地向他讲述,人不能孵出小鸡来的道理。他们知道,对孩子的求知欲望,应当给予爱护,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如果一棍子打下去,也许以后他再也不敢问这问那了。爱迪生听妈妈讲过关于怎么才能孵出小鸡的道理之后,知道自己这么做是没有用的。从此以后,做任何试验,他都注意科学了。

爱迪生8岁那年开始上学。他的求知欲很强,对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总爱寻根问底。有一次上算术课,讲到2加2等于4,别的学生都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爱迪生突然问老师:“老师,为什么2加2能等于4?”老师回答不上来,还以为爱迪生是存心捣乱,故意为难老师。老师不喜欢这个学生,还骂他“糊涂”!

爱迪生受不了这个委屈,回家后告诉了妈妈。南希并不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的人,她到学校先去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讲的情况,使这位当过教师的母亲觉得,问题是在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对。于是,南希建议老师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谁知,这位老师竟然勃然大怒。他说:“我只知道教书,不知道什么性格不性格!”南希看这位老师无可理喻,也很生气。她说:“你教不了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明你自己无能。”爱迪生只好被迫退学。这,就是爱迪生的全部学历了。

后来,爱迪生回忆说:

“我终于发现母亲是多么的可亲。她带我回到学校,斥责那位老师信口胡言。她是我当时的最大的支持者,我当场下定决心,决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一定要使她看到,她对我的信任并没错。”

从此,母亲除了料理日常家务以外,又挑起教育儿子的重担。她了解孩子的性格,因势利导地教孩子阅读英文、算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让他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爱迪生在11岁时,就读了吉本的《罗马史》、休谟的《英国史》、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雨果的《悲惨世界》等名著,还读了牛顿和法拉第的科学著作和关于物理、化学方面的普及读物《博物教科书》。母亲的教育启迪着他幼小的心灵,他最喜欢做化学试验,渐渐地成了一个试验迷。他把父母给他的零用钱积攒起来,用于购买化学药品;又弄来二百多个瓶子,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办起了“实验室”。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对外面孩子们的游戏却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实验往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小爱迪生和母亲一起做的实验,是那样的有趣,更激发了他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越来越强烈,光照着书本已经不能使他感到满足了,他常常别出心裁地进行一些实验。有一次,小爱迪生用铜丝拴住两只猫,并用力在猫的脊背上揉搓。他是想进行摩擦生电的实验,结果被猫抓破了手。

孩子的这些实验曾经使南希感到过忧虑,但她并没有因噎废食,禁止孩子做实验。

有一次,爱迪生看到气球里面装满了气就能上天。他想,如果让人的身体里也装满气,人不是也能上天了吗?怎样才能让人身体里装满气呢?爱迪生想到当时的一种泻药叫做“沸腾散”。他想,水沸腾了就冒气,这药吃到肚子里,大概也能冒气。他找了一大包药,让邻居一个孩子吃下去。结果,那孩子不但没有能飞起来,反而肚子疼得不得了,只好赶快找来医生抢救。

这件事使南希非常生气,她下命令停止爱迪生的化学实验。爱迪生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一面向妈妈保证以后绝不再做这种蛮干的事,一面要求妈妈允许他继续做实验,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南希看到孩子的悔过是真诚的,就收回了成命。同时,也更加耐心细致地指导爱迪生的学习和实验。可以想象,如果爱迪生不是有这样一位好妈妈,这个天才的大发明家很有可能在萌芽时期就被扼杀了。

爱迪生12岁时,家境更困难了,他所热衷的实验,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持。当时,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铁路开始通车,他征得父母的同意,到列车上卖报。这样既可以糊口,又可以购买实验用品。等火车一到终点,还可以到藏书丰富的底特律图书馆去读书。他把行李车当作“实验室”,在列车上继续做他的实验。有一次,列车行进时,把架子上的一瓶磷震了下来,引起行李车着火。车长狠狠地打了他几个耳光,孩子的右耳竟被打聋了。但爱迪生并不气馁,将行李车上的实验室又搬回家里继续实验。

16岁那年,爱迪生在火车飞快驶来时,奋不顾身地抢救了一位在道轨上玩耍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是位出色的报务员,非常感谢爱迪生,将电报报务技术教给了他。从这时起,爱迪生的研究就集中在电学方面了。他先后在铁路、威因炮台、印第安纳州电报公司和波士顿电报公司当过报务员。尽管他刻苦钻研,精通技术,但常常因为搞实验耽误工作而被解雇,不得不到处流浪。23岁那年,爱迪生在纽约帮助金价标示所修好了通报机,并发明了金价印刷机,这才名声大振,经济上也有了保障。他高兴地给父母寄了一大笔钱。

1871年4月9日,爱迪生收到父亲拍来关于母亲病故的电报。顿时,母亲慈爱的面容,在他童年时母亲灯下教书的情景,一齐涌上了心头。爱迪生急忙赶回家中,扑在母亲遗体上嚎啕大哭起来。他觉得,只有努力加倍工作,多发明对大众有用的东西,才是对母亲的最好纪念。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期望没有落空,孩子向母亲发出的誓言也不是空谈。通过顽强的学习,刻苦的钻研,爱迪生终于在母亲死后的1872年到1875年这几年中,先后发明了自动电报机,二重、四重、六重发报机和英文打字机;以后,他又相继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话、蓄电池、电影等。在进入电器化时代的技术革命中,他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评析

好奇心可以说人皆有之,只不过有的人强烈一些而有一些人弱一些罢了。可以说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创造的源泉。好奇心的培养取决于父母的因势利导。爱迪生只上了三年的学,在校也被认为是个差等生,为什么后来却成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除母亲因势利导外,关键时刻的理解、支持和信任,给了爱迪生以极大的信心和力量,从而使他作出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

3.言传身教,卡尔·威特启发引导孩子

小卡尔·威特这个1800年出生于德国一个叫洛赫的小村庄被人讥笑的低能儿,在他父母卡尔·威特夫妇的精心爱护教育下,八九岁时就已经能够运用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通晓数学、物理学、植物学、化学和动物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岁入哥廷根大学;十四岁因为数学研究的杰出成就而被吉森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二十三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学者,并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词和文学作品。下面介绍的就是卡尔·威特教育儿子成长的故事。

一次,教育学会开会时,有人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卡尔·威特反驳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当时,会上的人都反对他的说法。卡尔·威特说:“只要上帝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都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为非凡的人。”

果然不久,他有了一个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小威特不仅不聪明,而且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邻居们纷纷背后议论,认为小威特是个白痴。就连小威特的母亲也说:“这样的孩子,就是教育也没什么出息,白费力气。”

然而,老威特没有灰心丧气,他认真教育起小威特来。他的教育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决不强迫着教他,总是言传身教、千方百计地唤起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欲望。比如,他教威特读书时,先买来小人书和画册,把其中有趣的故事讲给他听,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认识字,这些书就都能看明白。”有时,他干脆就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他听,而是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有工夫给你讲。”这样,就激发起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愿望,唤起了他对识字的兴趣。于是,他这才开始教小威特识字。

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很刻苦了。不久,这个笨孩子就轰动了附近地区。他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六国语言,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这个大学的校长说:“九岁的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这是他父亲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

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之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父亲曾把小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卡尔·威特的教育》。

父亲对小威特的早期教育,是从语言训练开始的。因为父亲懂得,孩子的可能能力的递减原则,即生下来有100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到15岁时就只剩下40了。所以,他认为,为了杜绝这种递减,必须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而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首先要及早教孩子学语言。因为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教育呢?父亲认为,应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在小威特刚刚会辨认事物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说话了。瞧,父亲在儿子眼前伸出手指头。儿子看到后,伸出小手想捉住它,刚开始时,怎么也捉不到。后来,一下子捉到了,儿子非常高兴,就把手指放在嘴里吃起来。这时,父亲就用和缓而又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儿子停止了吮吸的动作,因为他听到了一种声音,随即小眼睛开始寻找声源,哦,是爸爸的嘴在动。于是,视觉和听觉多次结合,儿子的小嘴也试着模仿了。不多久,小威特就学会了“手指”的发音。

等小威特稍大一点儿,父亲(或母亲)就抱着教他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体的部位,家里的器具和食品,房子的各处,院子的草木及其他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实物名称。也教他动词和形容词,使他的语汇渐渐丰富起来。

当小威特稍微能听得懂说话时,父亲和母亲就天天给他讲故事。不仅让儿子听,而且要儿子复述故事。这样,小威特到五六岁时,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三万多个词汇。

父亲在对儿子进行语言教学时,有一个原则,就是从一开始,就教标准德语。因为儿子记住了标准读法,就能毫不费力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为此,父亲自己从不教儿子“汪汪”(狗)之类的不规范的语言,只许儿子记标准德语,而且严禁妻子、仆人说方言和土语。

此外,父亲还很注意教学方法。每当儿子发音准确,父亲就摸着他的头表扬他说:“说得好!说得好!”当儿子发音不准确时,他就有意对妻子说:“你看,你儿子不会说什么什么……”于是,妻子就回答说:“是吗?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这样一来,小威特的学习劲头,就得到了激励。

父亲教孩子了解和使用复杂的措词时,总是力求措词准确生动,决不使用模糊的措词。他的信条是:要想有清醒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他和妻子也以身作则,力求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精选恰当的词汇。

父亲去打字行,买来10厘米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10套。然后,把这些字都贴到10厘米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字。先教音,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孩子组字。

由于德语的发音比较规则,小威特虽然还未掌握读法,但很快就在游戏中学会了朗读。以后,他又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并且由于一直学的是标准德语,因此,很容易地就能读书了。

老威特不但重视及早发展儿子的智力,而且也注意从小教育孩子做好人。在父亲的教导下,威特终于成为一个心地善良、感情丰富、情趣高雅的人。

小卡尔·威特婴儿时期,反应相当迟钝,由于父亲的精心培养,才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但父亲却十分忌讳这个“神童”的称呼,坚持不准别人表扬自己的儿子。

有一次,德国有一个督学官,想考一考小威特究竟“神”不“神”。威特父亲同意了他的要求,但事先约定:“不管考得怎么样,决不要当面表扬我的儿子。”督学官是一位长于数学的学者,出了不少的数学难题让小威特做,但小威特却相当轻松地很快解完了这些题目,并且演算正确无误。督学官见状,禁不住赞叹道:“唉呀!你的儿子超过了我们学者!”老威特一听,立即纠正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

接着,督学官又出了一道大数学家欧拉想了三天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难题,要小威特做。谁知,小威特只用了喝一杯茶的工夫,就做出来了。督学官先生高兴地向老威特祝贺说:“你的孩子胜过了欧拉!”老威特听了更加不高兴,严肃地说:“瞎鸟有时也能啄到豆,这是偶然的。”

他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全知全能的小仙子,所谓“神童”,无非是某些人学知识早一些、深一些罢了。如果陶醉在“神童”的称号上,不继续上进,“神童”也会变得不“神”。正是由于老威特的教育得法和谨慎引导,小威特才避免了某些被称为“神童”的少年通常要犯的骄傲狂妄的毛病,也避免了历来所惯见的“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变庸人”的厄运,使小威特在学问上始终盛而不衰。

评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几乎都在家度过的,这时候,父母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孩子造成某方面的缺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老卡尔·威特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4.宽严相济,陈春江与女儿一路同行

陈春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先后担任过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绥化市委副书记。1991年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至今。他从政不忘教子,对素质教育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观点、看法,并在实践中大获成功。

他的女儿陈磊是一位曾备受国人瞩目的女孩。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她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市学联执行主席、省学联副主席,曾作为全国中学生的优秀代表出席国家教委组织的座谈会,大三上学期就以630分的“托福”高分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孩子的成功是父母教育的结果。同样是集众人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陈磊的父母又是怎样教育她的呢?

不少家长为了把孩子的学习抓上去,都自觉地承担起了“家庭教师”的角色。文化程度高一点儿的,直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辅导,文化程度方面力所不及的,便坐阵指挥、发号施令,甚至采用逼的方式。可即使如此,孩子的成绩还是不能提高,于是这些家长又陷入困惑之中:含辛茹苦养育的孩子,为什么不争气、不成器,甚至还不理解父母之心?

应该承认,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学习不用心、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努力的孩子们不失亡羊补牢之效,但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可取,因为多数孩子在威逼之下,则会表现得不知所措:我做错了什么?我已尽了力,为什么父母还不满意?有的变得唯唯诺诺、意志脆弱;有的愤恨不满、进行抗争。显然,这是一种失败教育,而这种失败恰恰来自家长自身。

陈磊还在襁褓之中时,陈春江曾对妻子讲:“我们失去的太多了,这小家伙才是我们的明天”,真是下了决心要很好“塑造”一下她。但实践证明,急于在孩子身上求得补偿或回报,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再说他们也不忍心让女儿在重压之下失去应有的欢乐,尤其是他们这些“老三届”,在特定的条件下,已失去了许多,绝不能让女儿换一种方式仍被“剥夺”。

陈春江认为,在孩子作了努力之后,也许还会出现偶然的失误,家长应与孩子一起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万万不可因其一时失误而否定其努力和进步。孩子在前进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家长不能袖手旁观,要给孩子鼓励、打气,同时要帮助想办法,使其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陈磊上小学以后,陈春江夫妇主要是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既启发她自觉学习,又引导她善于学习。

那时,他们常问她长大以后做什么,她回答最多的是当一名企业家,或者当一名外交家。于是父母有意识地让她阅读那些中外名人少年时期刻苦学习的故事,让她懂得,只有从小就有志气,从小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实现自己对未来发展的美好设想。日子长了,她学习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了,知道长大后要想干大事,就要从小发奋学习。

放学回家后,除督促她按时完成作业外,他们还给她精选了一些数学和语文的课外题,大都是具有灵活性、有益开发其智力的题目,而不是一般的简单重复课堂知识的题目。每天做的量不大,用时不长,她既不觉得是负担,又觉得有收获。

上初中以后,陈春江夫妇主要是引导她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的知识难度加深,面也很广,往往一时摸不到学习规律。父母就和她一起分析研究,形成了“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循环圈,同时增加了课外习题的难度和数量,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榜首。

高中阶段,他们主要是提醒她尽快提高自学能力,善于自我调控学习节奏。高中学习任务繁重,知识难度大,教师授课不像小学、初中那样偏重于灌输式,尤其在哈尔滨三中这所尖子学校,只靠课堂学习是跟不上节奏的。她在提高自学水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逐步摸索了一套方法:一段一复习,补短搞突击,加大做题量,科科不留疑。按照这样的方法,她的高中学习虽然紧张,但很有节奏,显得轻松。

在对陈磊学习的家庭辅导上,陈春江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注意把握住主要方面,采取教育、引导、提示的方法,始终把自己摆在参谋、助手的位置上,真正让孩子自己去唱主角。结果,他们这个“参谋”当得得力,女儿这个“主角”演得投入。

陈磊到美国后,学习和生活中困难很大,情绪上也一度很紧张压抑,他们便帮助她分析了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一些克服困难的办法,鼓励她下定决心,度过难关。

陈春江还给她编了“三字经”:“志要坚,不动摇;心要静,不烦恼;情要稳,不急躁;劲要鼓,不躺倒;招要多,不断找;脑要灵,不毛糙;睡要足,不可少;吃要香,不能挑;钱要花,不计较;体要健,不怕熬。”

父母和家里的亲属们还不断地给她写信,她赴美后三个多月就收到家人25封信,这些都给了她极大的鼓舞。使她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度过了“困难期”,参加的各类考试所有学科全部获得了“A”(优秀)。

所以,真正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们,一定不要逼孩子,那样做,往往会使孩子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能把对孩子的严要求,通过爱的方式来传递,便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评析

来自家长方面的辅导与帮助,是孩子学习上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只有与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相结合,才能形成巨大的前冲力。

陈春江对陈磊的教育引导实际上是爱和严的结合。严就是要求她具备优秀的品质、进取精神和更高的标准。爱就是靠情的感染,循循善诱,达成心理上的感应和默契,促其发展。如果家长们能够在施教过程中把握住自己,采取疏导的办法,会收到“逼”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这就要求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硬性强加给孩子,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孩子办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基础,提出那些跳跳脚、用用劲就可以达到的目标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其赶超的积极性。

5.放而不流,王则敏自由教育结硕果

王则敏,台湾一普通商人,尽管他在经营上并不出众,但在教育上却是个大行家,关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及培养,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儿子王乃庆是迄今为止台湾智商最高的儿童。他3岁多便能读报,8岁时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更显超群。台湾及海外媒体都曾广泛报道过他的事迹。他的父亲王则敏在教育孩子上的见解和经验值得每一位初为人父人母者细细品味。

从王乃庆会走路的第一天开始,父母就把客厅所有危险的东西全部收起来,把容易碰伤的地方用棉花包起来,电插头用硬纸壳盖住,浴室和厨房的门加上一道矮栏杆,用钉子钉死,高度正好大人可以跨越。因为根据统计,小孩容易受伤的地方,浴室、厕所、厨房占了很大的比例。

王则敏这么做的用意,一方面是把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再一方面就是给他充分的自由,他可以在屋子里到处转、到处跑、到处跳,他拿到的东西都可以玩。不像有些家庭中的小孩子,常常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拿,小孩子稍一跑跳便大声制止,美其名曰爱护孩子、怕孩子受伤,其实是限制孩子,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

王乃庆两岁多的时候,他妈妈就买了一台录音机让他玩,听听儿歌或古典音乐等,先后一共玩坏了三台录音机。

王则敏让他玩录音机,跟其他人的做法可能不太一样,当时他只教他怎样放音、怎样倒带、怎样停止,然后测验他,看他会了之后,就把录音机和录音带完全移交给他,丝毫不干涉如何使用。

为什么这么做呢?当时夫妇俩都认为,假如他们因为他还很小,就告诉他“你要听什么,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就会帮你放”,“你要听哪里?爸爸妈妈帮你调”,一切都由爸爸妈妈帮他代劳,就限制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会感觉到不愉快或是不能接受。因为不只是小孩,大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喜欢照自己的意思做,不管做什么,只要能成功就会有成就感,哪怕只是折架小飞机或做个小卡片。

以己心度彼心,王则敏觉得父母亲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太愚昧,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便事事代劳,动辄约束他的行为,限制他的行动。台湾师大特教中心主任吴武典教授曾说:

“行为的约束,会约束其求知欲。”

在学理的研究上王则敏认为自己虽然是门外汉,但是从经验上判断,他非常认同这句话,所以他主张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以录音机事件来说,一位住台南的朋友就曾经对王则敏说:“老王!你们并不是经济环境很好的人家,像你这样拿录音机给他玩,两三岁的孩子当然很快就会玩坏,你有多少录音机让他玩呢?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家,不被我爸爸骂死才怪!”

他马上就告诉他:“老张!我要改变你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买一台录音机是两千一百块,他玩坏了三个,不过六千多块钱,这六千多块钱只是有形的损失,可是王乃庆从机器上得到的无形的好处,我们却无法估计。”

对他的解释,他那朋友当时还摇摇头,表示不可理喻。

在尊重孩子的自由方面,他们做得很彻底。他们为他买书,都是先征询他的意见,说得更直接一点,其实买给他的书都是他自己挑的,从来不曾告诉他:

“王乃庆!这本书很好,你要看!”

“王乃庆!这本书对你很有帮助,你必须看!”

事实上,小孩对他自己选的书接受度都很高——可能高达百分之八十,而对父母选给他看的书,接受度就差多了。他们曾经尝试过一次,帮他买了一本书,结果他连看都不看。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个别差异的因素存在,但不容否认的是,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岂可忽略!

不只是阅读,王则敏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能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让他自由发展。

有件事对王则敏的影响很深刻,那是他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对画画很有两下子,那时报上的三叔公、牛小妹等人物,他都能够不用看报纸就跟报上画的一模一样。当时还参加过好几次图画比赛,觉得画画蛮有意思的。

可是他的父母亲却常骂他:“不好好读书,画这些东西做什么?”他们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完全忽略了小孩子的兴趣,那时他也不晓得什么是兴趣,只是觉得自己好像有特殊的灵敏,拿起笔就能够画,父母则完全不相信这回事,一心一意地都要他拼命读书,偏偏王则敏就是对书本不太感兴趣,所以一天到晚挨骂。

王则敏有时自己会想,假如当时他父母亲有他这种想法——小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就好好地培养他——或许王则敏在这方面会有所发挥也说不定。

所以他常告诉自己,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来左右儿女的想法。在有了王乃庆之后,他从来不给他任何约束——至少到今天为止,没有给过他任何约束,凡事都按照他的性情,让他自由发展,或许这是他父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了他对王乃庆的教育吧!

评析

父母亲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太愚昧,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便事事代劳,动辄约束他的行为,限制他的行动。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能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让他自由发展。这是王乃庆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他同时还告诫我们,对孩子进行放任教育的原则,应是善于引导、放而不流。

同类推荐
  • 说话高手

    说话高手

    本书将教你用最短时间学会如何说好、说巧的方法,全书共有8章,包括:“怎样成为说话高手”、“怎样做好谈话准备”、“如何打动你的听众”、“如何巧妙反驳对手”等。
  • 待人处世的学问

    待人处世的学问

    待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它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待人处世的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不懂待人处世学问的人,一定会被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困扰。只要你掌握了这门学问,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处世高手。 本书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全面论述了如何待人处世,如何赞美别人、拒绝别人,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做到以情动人等等。如果你深入了解了本书中所罗列的待人处世的技巧,那些摆在你面前的看似棘手的待人处世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你在以后的日子里,灵活运用了这些技巧,那么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就会顺风而行。
  • 最珍贵的礼物:汉英对照(上)

    最珍贵的礼物:汉英对照(上)

    《读者文摘》以温情的风格面对广大读者,用持久的、人性的观念打败颓废、腐朽的东西,不追求过眼云烟一样的热点,守住人性道德最根本的观念,就是真、善、美。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征服人心,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还是应有所敬畏。人性中简单朴素的真、善、美可以拯救、平衡人的心灵,读者文摘在平淡中蕴藏着真、善、美的力量。在人文关怀中温暖,抚慰读者备受创伤的心。
  • 换个想法,立刻拥有:现代职业生涯成功指南

    换个想法,立刻拥有:现代职业生涯成功指南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调整我们对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看法和想法。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此,请你永远在心中铭记;改变想法,最终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因此,当你在感叹梦想中的财富、成功和幸福正离你越来越远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追求,而要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换个想法,立刻拥有!
  • 赚钱机器

    赚钱机器

    为什么那么多人陷入了金钱设下的陷阱,终其一生都在为金钱而努力找作,即使发现自己无法赚到更多钱时也无法自拔?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创业,却进入了另一时间陷阱中,终其一生赚取金钱,当发现自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时也无法脱身?为什么那么多人掉进了债务陷阱、被财务危机穷追不舍?为什么那么多人的财富无法有效增加?因为学错比不学更可怕,太多人正在学习一套“贫穷教育”。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悬壶济世

    重生之悬壶济世

    他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官二代,与土匪拜把称兄道弟,与自己的父亲兵戎相见,总想一呼百应占山为王;她只是豪门私生女一个,读了N年医科大学,却在洗澡的时候溺死,如此憋屈的死法让她死不瞑目,于是一激动,重生到张火纷飞的民国。她用精湛的医术,征服了整个家族,毅然决然投身救国之列。
  • 棋遇豪门

    棋遇豪门

    本是怯弱小透明一枚,受尽各种欺压。一枚神奇的黑色骰子,让她人生改写。现实,斗婆婆斗小三,斗智斗勇摆平各路神仙;局中,与未知对弈,费劲心机她仍旧举步维艰;不如放手一搏!神马?最终大BOSS,竟然是亲爱的他?悲催!与爱人博弈,她该何去何从?命运是一局棋,当她执骰在手,她就是神!------------------------------------------------------------------谢谢作者冬梅傲雪提供的简介谢谢作者梧桐秋芷提供的图片
  • 都市风水师

    都市风水师

    斗转星移,万物乾坤。风水小少林一元直播之时遇美女总裁高额打赏,便以身试法,重踏浑水。闯厄境,斗恶少;却也不忘泡萝莉,追御姐……殊不知,风波也越扩越大,直至……
  • 教主夫人非你莫属

    教主夫人非你莫属

    她家的食物每天都会少掉一部分,她本以为是进了只硕鼠,两夜的灭鼠行动让她发现真正的硕鼠竟是他!此人极无赖地登堂入室霸占了她的客厅,还自称自己是一教之主,真是笑话,不过是因为电视里正在放电视剧《笑傲江湖》吧?如果放的是《鹿鼎记》,他难道还说自己是一国之君?谁知一场意外让她与他一齐穿越回他所在的年代,她才不得不相信他真的是手段狠辣得令人望而生畏的魔教教主,而她莫名其妙地成了他的第九位夫人,从此踏上了与他纠缠不清的不归路……
  • 贵族学院之恋:嗜血公主vs冰山王子

    贵族学院之恋:嗜血公主vs冰山王子

    她们——南宫雪玲,完颜紫涵,暗夜星雨,樱夏月舞。个个美貌如花,绝色倾城,冷傲娇艳。是天下第一黑道帮派——幻溪陵的宫主、是天下第一公司——雪涵雨舞的董事长、是歌舞天后、是黑道至尊……他们——夜寂攸,冷云轩,莫离枫,皇甫辰。个个帅气多金,潇洒俊逸,冷漠冷酷。是是天下第二黑道帮派——冰血宫的宫主、是歌舞王子、是黑道至尊……他(她)们每个身份都高贵无比,是全世界瞩目的闪光点……敬请期待校园四公主之恋。看看校斗、恋情、青春洋溢的的校园生活
  • 重生之嫡女无良

    重生之嫡女无良

    她是名动京城的丞相嫡女,大婚当日,自己的夫君要迎娶的人却是自己的妹妹,为他机关算尽,却换来鸠酒一杯。前世她瞎了双眼才把畜牲当成良人,今生,她定要那些伤得她体无完肤之人十倍偿还前世的债。阴暗潮湿的地牢里,看着那人,她嘴角冷笑:“前世我为你而死,今生定当让你生不如死!”金銮殿上,他眉眼温柔:“可愿与我共同携手,笑看这天下?”“若你负我,就让你以这天下为代价,背负千古骂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的黑色恋情

    我们的黑色恋情

    她陌离染——一代巨星,享受着众星捧月。夜晚,她又化身成了杀人不眨眼的“离”,拒人于千里之外。直到他强吻了她,她本来的生活被打乱了。她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 中国恐怖故事集

    中国恐怖故事集

    鬼魂亦或叫做灵魂,活着的人永远无法去辩清它的真伪,有些人见过,有些人却认为是无稽之谈。我写的或许你会不以为然,但是这个世界你真的相信你是唯一存在的吗?前三卷为简短故事,第四卷为长篇故事,谢谢观看。
  • 辰启

    辰启

    传昔者魔神争夺天下,魔败而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彼时随行之十三魔将除其一败逃,余皆为众神生擒,后女帝炼化为七色之石补天之痕地之隙而后世成...
  • 兄弟战争之后宫

    兄弟战争之后宫

    这个医生,好温柔,不错,别闹了,快到碗里来。这个律师,好美型,扑倒,绝对扑倒!这个和尚,好轻浮,倒贴?no,谁知道有啥目的。这个美容师,天然黑,舍不得动啊!!!这个学院王子,好贤惠,这个可以有。这个爱哭小鬼,好可爱,不要把我的话当圣旨,弥酱。这个姐姐,有喉结?额,这笑容咋这么骇人呢?这个组长,有点冷,噫,有重大发现,冷酷公子也会脸红。这个大学生,好纯情,啧啧,这小脸红的。这个不良少年,好单纯,不过,这性子,我喜欢。这个离家孩子,太傲娇,离家出走可不是个好孩子,快跟姐姐回家,让姐姐好好调教你这坏孩子。注:椿和梓为一对。剧情可能不怎么走。人设属于原作,ooc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