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9900000010

第10章 李鸿章家训(2)

周济亲族用以报昔日之功

“原文”

吾弟来书,说起周济亲族事[1],兄亦颇赞成。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几如过江之鲫[2],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3]。支吾终非久长之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积蓄[4],时为周济,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命儿孙就学[5]。

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吾弟年少,此事或未之详也[6]。吾与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7]?吾虽服役在外,未尝敢一刻或忘。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父之穷困,亟应筹款接济[8],以报昔日之功。今特命使者携银五十两送去,暂济涸辙[9]。至吾祖父所欠未偿者尚多,兄至年终当更筹百两。吾弟景况亦非昔比,当可分任其劳。至大哥处[10],兄亦去信矣。吾弟兄四人将来能积资十万,仿范文正之例开办义庄[11],庶族中贫有养、孤有教也[12]。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周济:救济。

[2]过江之鲫:形容讨债的人很多。

[3]支吾:用含混闪烁的言语搪塞。

[4]姻: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太:高一辈。

[5]亟:屡次。

[6]或:语助词。加强否定语气。

[7]焉:哪里;怎么。克:能。

[8]亟:迫切。

[9]涸辙:“涸辙之鲋”的简称,用以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语出《庄子·外物》。

[10]大哥:李翰章。

[11]范文正: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卒谥文正。义庄:中国旧时封建大家族为加强宗法统治秩序而设立的田庄。范仲淹在苏州所置田庄,为最早见于记载的义庄。

[12]庶:希冀之词。

“译文”

你来信说起救济亲族一事,我也很赞成。以前我们祖父贫穷困窘,到年终的时候,讨债的人差不多如同过江之鲫。祖父没有办法还债,只好用一些含混闪烁的话搪塞应付。但搪塞应付终究不是长久的办法,于是就向亲友商借。借债以后,又没有偿还的日期,也渐渐被亲友所讨厌。当时幸亏有一位姻太伯父叫周菊初的稍微有些积蓄,时常给祖父一些救济,并劝祖父注意勤俭,还多次命儿孙就学。我们的祖父听从了他的话,才能有今天这个样子。你当时年龄小,对这件事知道得不清楚。我和你们能够有功名,如果没有周姻太伯,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我虽然在外面服役,也不曾敢一刻忘掉这件事。今天周姻太伯的后代也如同我们祖父一样穷困,迫切需要筹集钱款加以接济,来报答以前周姻太伯的功德。今特命使者带银五十两送去,暂解其燃眉之急。至于我们祖父所欠的债没有偿还的还多,我到年终一定筹措银百两。你的景况也今非昔比,应当可以分担一些责任。至于大哥那里,我也去了信。我们兄弟四人将来能集资十万,仿照范仲淹开办义庄的办法,希望能使我们族中贫穷的人能够得到抚养,孤儿能够受到教育。

“评析”

在信中,李鸿章教育自己的弟弟要知恩图报,当自己处于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接济那些处于困境、亟待救援的亲友。作为一位封建官吏,能有这种认识和态度,还是难得的。

文章贵雍容含蓄写字应有始有终

“原文”

日前寄母亲大人一禀中[1],言及文墨能定人生夭寿[2],想两弟均能神会。盖长于新奇藻丽[3],短于含蓄雍容[4],以之取科第则有余[5],享天年则不足。譬如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此外于写字一层,极宜留意。如有始无终,则迟暮之年,难得善果。此曾夫子时时论及[6],因转告吾弟,望善自为之。

兄远客京师,晨昏定省[7],不得不有劳两弟。兹得胡君晋甫南旋之便[8],托渠带回毛颖二十管[9],每管银一钱,望分赠亲友,留作纪念。试期在迩[10],余不多述。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禀:下对上言事曰禀。

[2]文墨:文辞。夭:短命;早死。

[3]藻:文采。

[4]雍容: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5]科第:科举考试。

[6]曾夫子:曾国藩。

[7]晨昏定省:亦作“昏定晨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指子女晚间服侍父母就寝,早上向父母省视问安。

[8]胡晋甫:人名,不详。旋:归;还。

[9]渠:他。毛颖:毛笔。唐代韩愈作《毛颖传》,以毛笔拟人,为笔作传,后因以“毛颖”为毛笔的代称。

[10]迩:近。

“译文”

几天前寄给母亲大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文辞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是短命还是长寿,想两弟都能领会。大概文辞新奇华丽,但欠缺含蓄大方,用这样的文辞来参加科举考试则绰绰有余,而用来享用人的自然的年寿就还不足。譬如出水芙蓉,光华夺目,但要不了多久,就再也没有当初那种鲜艳的颜色;而苍松翠柏,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但经过一百年也不会凋谢。此外对于写字,最应当留意。如果有始无终,那么到了晚年,就很难有好的结果。曾国藩老师时时谈到这一点,我转告给你,希望你好自为之。我远离家乡,作客京城,早晚向父母请安,不得不有劳两位弟弟。现在趁胡晋甫君南归,托他带回毛笔二十支,每支一钱银子,希望你分别赠送给亲友,留作纪念。就要举行科举考试,其余就不多说了。

“评析”

这封家书认为写文章不可追逐“新奇藻丽”,而应讲求“含蓄雍容”。李鸿章虽然是从养生之道的角度谈的这个问题,但他的意见是中肯的。华而不实的文章,不仅对个人本身无益,对社会、对他人也没有好处。此外,李鸿章在这封信中还谈到写字不能有始无终。不仅写字如此,做任何事都是这样。只有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

对功名不要耿耿于怀

“原文”

兄蒙曾夫子垂爱[1],荐馆于何仲高幕府[2]。居停系初年翰林[3],学问渊博,晨昏清讲,实获吾心[4];公子亦少年好学。读上月初九日两弟手书并《感怀》八章,足徵刻苦用功[5],远人闻之,无任欣悦[6]。惟功名有迟早,无须介介也[7]。细玩《感怀诗》中[8],词锋未免太露。母亲大人前望晨昏奉侍,千万留意,以慰旅人[9]。兹托同年朱吉甫寄上银六十两[10],以充家用,到后速即作复,免足悬系。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蒙:受。曾夫子:指曾国藩。垂爱:看重;见爱。

[2]馆:书塾。何仲高:人名。不详。幕府:地方军政大臣的府署。

[3]居停:指居住于幕馆的主人,即指何仲高。初年:一年之初。翰林:清代翰林院属官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的通称。

[4]获:得到。

[5]徵:证验;证明。

[6]任:胜;堪。

[7]介介:心有所不安;不能忘怀。

[8]玩:研习。

[9]旅人:在外作客的人。

[10]同年:科举考试中称同科考中的人。

“译文”

我受到曾国藩老师的看重,被荐举到何仲高的府署教书。先生早年出身翰林,学问渊博,早晚和他交谈议论,他的观点和我实在相同;何府公子也是少年好学之人。读了上月初九两位弟弟的来信以及《感怀诗》八章,足足证明你们刻苦用功。我这远离家乡的人看了,有说不出的高兴。

只是功名有迟有早,没有必要对这不能忘怀。我仔细玩味《感怀诗》,觉得词锋未免太显露。对于母亲大人,我前次信中希望你们早晚侍候,千万要加留意,以安慰我这在外作客的人。现在拜托我的同年朱吉甫寄上银六十两,以充家用,收到后望迅速回信,以免我挂念。兄鸿章手具。

“评析”

自隋唐开设科举考试以来,知识分子中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都把科举当成入仕的途径,而甘心受统治阶级的收买和笼络,即使老死科场也毫无怨恨。李鸿章在信中告诫两位弟弟对功名不要耿耿于怀,在八股文统治科场的清末,能有这种认识,确属难能可贵。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原文”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着力为要。事无大小,均有一定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张乖崖亦云:“人当随时用智。”此为无所用心一辈人说法。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而日积月累,何患学业才识之不能及人也?作官能称职,颇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亦须几番盘根错节[1],而后有成。昔人事业到手,即能处措裕如[2],均由平常留心体验,能明其理,习于其事所致,未有当前遇事放过,而日后有成者也。弟于此层,最宜留意。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盘根错节:树木的根干枝节盘曲交错,不易砍伐。多用以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

[2]处措:处置;处理。裕如:从容不费力。

“译文”

学业才识,不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退步,必须随时随事加以留心,花上气力,这至为重要。事无大小,都有一定当然的道理。就一件事抓住不放,穷究它的道理,什么地方没有学问呢?古人说:“人的心就如同水一样,不流动就会腐臭。”张乖崖也说:“一个人应当随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话是针对无所用心一班人所说。如果真能做到日日留心,那么一天就有一天的长进;事事留心,那么一事就有一事的长进。由此而日积月累,又何必担忧学业才识不如别人呢?做官能称职,很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也必须经过一些艰难挫折,然后才会成功。古人事业一到手,就能从容处理,毫不费力,这都是由于平常留心体验,对所处理的事了如指掌所致。从来没有遇上一件事轻易放过,而日后有所成就的。你对于这层道理,最应当加以留意。

“评析”

李鸿章这封信告诫自己的弟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一些艰难挫折,然后才能有所成就。那些舍不得花功夫、下气力,只图一蹴而就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人应有强健之身体

“原文”

人虽有文章、名誉、金钱,而无强健之身体,亦何所用之?故养生之术,不可不注意也。养生非求不死,求暂时之康健而处安乐之境耳。常人不知养生,其最易致病而促寿者有十六条,愿我弟细阅之。

吕氏春秋

一、终年懒于洗浴,污垢堵塞,皮肤几无排泄之功用,肺于臂之负担较重。二、每日晏起,一起身即以点心朝饭饱塞胃部。三、一日三餐皆贪美味,食之过饱。《淮南子》曰[1]:“五味乱口,使口损伤。”傅休奕曰[2]:“病从口入。”四、一日三餐之前后,皆食点心及一切闲食,使胃肠无休息之时。《博志》曰[3]:“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五、每次食物均不细嚼,且咽下甚速,使胃作咀嚼之功。六、晚餐甫毕即就寝[4],就寝时,饱食干点心。七、深夜坐谈,或狂饮,或赌博,至来夜方就寝。

八、终日终夜紧闭卧室之窗门,凡灯火、衣服、便桶、便壶等发生之浊气及人体放出臭气,皆郁积于房内。九、终日坐卧,不甚运动,不出门户,不见日光。十、终日畏风,所呼吸者惟屋内之浊空气,卧时又以被覆其首。十一、吸水烟、旱烟或鸦片,使内脏及血液皆染烟毒及鸦片者。十二、饮酒狂醉,使心脏积多脂肪,以致疑心跳动,使脑积血,或脑出血(卒中)之原因。此外如肝、胃、肺、脏、血液,无不大受其损。

十三、终年饱食肉类,血内蕴毒既多,一日为外症或传染症所侵袭,则轻症变为重症而死。《吕氏春秋》曰[5]:“肥肉厚酒,务必自强。命曰:烂肠之食。”方今各派提倡素食者渐众,且集会素食者有之,吾弟慎勿轻信,迷于信佛也。

十四、看淫剧,犯手淫,以致神经衰弱。其馀有碍风化之事,悉能挑动色欲之端。十五、宿娼买妾,无有不发生花柳者[6]。幸而免焉,则事过度,旦旦伐之,生健忘心跳、不消化等;继则阳萎、血薄、肺痨,而大命乃倾。十六、大便闭结,往往三四日一次,甚有七八日一次、十余日一次者。粪块压迫大肠,致真阳郁血而有痔疮之患[7],粪毒亦吸入血内。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淮南子》: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亦称《淮南鸿烈》。

[2]傅休奕:傅玄。西晋哲学家、文学家。[3]《博志》:书名。疑为《博物志》之误。《博物志》,笔记。西晋张华撰。十卷。多取材于古书,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也宣扬神仙方术。

[4]甫:才;方。

[5]《吕氏春秋》:书名。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杂家代表著作。

[6]花柳:旧社会指娼妓,因称性病为“花柳病”。

[7]真阳:中医学名词,即“肾阳”。指肾脏的阳气。

“译文”

一个人即使有文章、名誉和金钱,但没有强健的身体,又有什么用处?所以养生之术,不可不加以注意。养生并不是求得不死,而是求暂时的身体健康,并且处在安乐的环境之中罢了。一般人不知道养生,而最容易致病而减短寿命的有十六条,愿我弟仔细阅读它。

一是一年到头懒得洗澡,致使污垢堵塞全身,皮肤几乎丧失了排泄的功能、肺部对于手臂的负担也较重。二是每天起得很晚,一起床就用点心、早饭饱塞胃部。三是一天三餐都贪食美味,并且吃得过饱。《淮南子》说:“五味乱口,使口损伤。”傅玄也说:“病从口入。”

四是一天三餐饭前饭后,都吃点心和一切闲食,使肠胃没有休息的时候。《博志》上说:“所吃越少,心愈开朗,寿命愈长;所吃越多,心愈堵塞,寿命越短。”

五是每次吃东西,都不细嚼,并且咽下很快,使胃再来做咀嚼之功。六是晚餐才吃完就睡觉,或就寝时饱吃干点心。七是深夜座谈,或狂饮,或赌博,到第二天晚上才睡觉。八是一天到晚紧闭卧室的门窗,凡灯火、衣服、便桶、便壶等发生的浊气,以及人体放出的臭气,都郁积在房内。九是一天到晚不是坐着,就是睡觉,不太运动,不出门户,不见日光。十是整天怕风,所呼吸的只是屋内的浊空气,睡觉时又用被子蒙着头。十一是吸水烟、旱烟或鸦片,使内脏和血液都染上烟毒和鸦片毒者。十二是饮酒狂醉,使心脏积多脂肪,这是导致疑心跳动,使大脑积血,或脑出血的原因。此外,如肝、胃、肺、脏、血液,无不大受其损。

十三是一年到头饱食肉类,血内积毒已多,一旦被外症或传染症所侵袭,轻症就变成重症而死。《吕氏春秋》上说:“肥肉和浓酒,一定要勉强自己少吃。命说:这些是烂肠之食。”现在各派提倡吃素食的渐渐多了起来,并且还有集会吃素食的,你要谨慎,切莫轻信,不要迷于信佛。

十四是看淫剧,犯手淫,以致神经衰弱。其他有碍风俗教化的事,都能挑动一个人的色欲。

十五是宿娼买妾,没有不发生性病的。侥幸能够避免,就房事过度。

天天进行房事,产生健忘心跳、不消化等病,接着就阳痿、血薄、肺痨,而生命大受损伤。

十六是大便闭结,往往三四天一次,甚至有七八天一次、十多天一次的。粪块压迫大肠,导致肾阳积血而患上痔疮,粪毒也被吸入血内。

“评析”

这封信谈的是养生保健应注意的事项。信中谈到的不晚睡、不贪食、不吸烟吸毒、不赌博、不狂饮酒等,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应当努力做到的。

应尊老爱幼

“原文”

我弟兄四人,惟吾弟年幼,尚在乡攻读,家中事务,全恃母亲主持。

老母年近古稀[1],精神日退,兄服务在外,不能时时回来,吾弟年逾弱冠[2],世务情形,当默自考察,佐母亲精力之不逮。昏晨侍奉,尤须必恭必敬。

倘有不满意事[3],不可趁一时血气,以使母亲不悦。遇疑难事,尤宜与诸长辈商量,不可独断独行。谚云:“一人腹中无两人志。”是也。诸堂弟妹及侄等,平日须好好教训,勿令荒疏学业。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古稀:亦作“古希”,七十岁的代称。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3]倘:如果。

“译文”

我们兄弟四人,只有你最年幼,还在家乡攻读。家中事务,全靠母亲主持。老母年近七十,精神一天天减退。我在外面服务,不能时时回来。你年龄已经过了二十岁,对于时务情形,应当自己默默地加以考察,辅佐母亲精力之所不及。每天早晚侍奉母亲,尤其须要毕恭毕敬。如果有不满意的事情,绝不可以趁一时感情冲动,而使母亲不高兴。碰上疑难的事情,尤其应当和各位长辈商量,不可独断独行。谚语说:“一个人的肚子里面没有两个人的智慧。”这话说得对。各位堂弟妹以及侄儿等人,你平日要好好教训,不要让他们荒废了学业。

“评析”

李鸿章这篇家训,教育自己的弟弟要恭敬侍奉老母;遇疑难事,不可独断独行;要督促堂弟妹及侄子认真学习,等等。这些训诫,对后人都颇有教益。

读书作文宜从记叙文开始

“原文”

文儿来禀询文学,今为汝告。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故二者之研练,相为表里者也。且夫思想为事实之母,今日学者所积之思想,他日皆将见诸事实者也。思想有不宜于事实者,则立身处世,安保无自误、误人之虑。是以读文宜先读纪叙文字,作文亦宜先作纪叙文字,参以文家法律,而平日要宜随时留心事物之实际。如此循序奋进,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预决焉。读文之选择,既以真确为标准,则八股既行以后[1],不如八股未行以前。(更细别之,道、咸以前尚佳[2],道、咸以后,乃每况愈下矣[3]。)唐、宋以后,尤不如汉、魏以前。盖古之文字于事实较切,后世之文字于事实多疏,不足为表示思想之模范,而汉、唐以上文字抑又为本国人素所尊信,择其尤切于世者阐明之,于全国人精神之联贯大有关系也。读文之法,可择爱熟诵之。每季必以能背诵者若干篇为目的,则字句之如何联合、篇段之如何布置,行思坐思,便可取象于收视反听之间。精神之研习既深,行文自极熟而流利,故高声朗诵与俯察沉吟种种功夫,万不可少也。所以须熟读者,以吾国人素无普及教育,言语与文字久离为二,非脑海中蓄有数百篇之佳文,三四千个可以分类(谓名、代、动、静、状、介、连、助、叹九类之文法)之字,心手必不能应。(寻常人说话所用之字[4],大约三千多,但无规律耳。)秉资虽有敏拙,习性虽有文野,而此熟读功夫,则不可少耳。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八股:即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自“起股”至“束股”这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

[2]道咸:道,道光,清宣宗年号。咸,咸丰,清文宗年号。

[3]每况愈下:原作“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

[4]寻常:平常。

“译文”

文儿来信询问文学,现在我告诉你。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因此二者的研究练习,互为表里。况且思想为事实之母,今日学者所积累的思想,有一天都将在事实中表现出来。思想有不适合于事实的,那么立身处世,怎么能保证没有自误和误人的顾虑。因此读文章应先读记叙文,作文也应当先作记叙文,再参照文家法则,而平时应当随时留心事物之实际,如此循序奋进,即使愚笨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变得刚强,这是可以事先判决的。读文章时的选择,既然以真实为标准,那么八股文推行以后,不如八股文未推行以前。(更详细地加以区别,道光、咸丰以前的文章还好,道光、咸丰以后,就越来越差了。)唐、宋以后的文章,尤其不如汉、魏以前。大概古代的文章,对于事实比较切合;后代的文章,对于事实多有疏忽,不足为表示思想的模范。而汉、唐以前的文章,又为本国人历来所尊信,选择其中最切合于世道的文章加以阐明,对于全国人精神的连贯,大有关系。读文章的方法,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加以熟诵,每个季度一定以能背诵若干篇为目的,那么字句怎样联合,篇段怎样布置,每时每刻地揣摩,就可以在收视反听之间得到一种作文的法式。精神的研究、练习已经深透,行文自然就很熟练、流利了。所以高声朗诵和俯察沉吟种种功夫,是万万不可以缺少的。之所以必须熟读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人民平素没有普及教育,言语和文字久离为二,不是脑海中储藏有几百篇好文章、三四千个可以分类(指名词、代词、动词、静词、状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九类之文法)之字,作文时,心手一定不能运用自如(普通人说话所用之字,大约三千多,但没有规律)。一个人秉资虽然有聪敏与笨拙的区别,习性虽然有文雅与鄙野的区别,但这种熟读的功夫,对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评析”

在信中,李鸿章告诫自己的儿子,无论读书作文,都应当从记叙文开始。他还强调,人的秉资虽有优劣,习性虽有文野,但熟读的功夫对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对我们无疑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家训中表现出的对八股文的蔑视态度,也是难能可贵的。

读书要一气读完

“原文”

汝兄弟来禀,以读书不得其法,颇为怅恨[1]。要知读古文,须从头至尾,一气读完,万不可分段读。盖文贵气魄,忌散漫,分段读,势必失通篇精警处[2],而淡然无味也。既知读法,则一面读,应一面想。如李华《吊古战场文》[3]、李陵《答苏武书》[4],能想到一幅凄凉图画,满纸生风。汉皇负德,只字泪寄千行,而为之声泪具下者[5],可谓得读书之玄奥焉[6]。此层我与伯叔等时时论及,汝可翻阅长上之日记,就近请教四叔。汝兄弟家居,宜听诸长训言,读书写字,刻苦用功。我以身体不适,不能多及,他日当反复论之。

“注释”

[1]怅恨:怅,失意。恨,遗憾。

[2]精警:精深精辟。

[3]李华:唐散文家,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有《李遐叔文集》。《吊古战场文》为其代表作。作者在文中描绘出一幅阴森凄凉的古战场画面,表达了反对战争,主张实行仁义王道的思想。

[4]李陵:汉名将李广孙,善骑射。武帝时,率兵出击匈奴贵族,兵败投降。世传《李陵答苏武书》系后人伪作。文中一方面描写了士卒的不怕牺牲,为国捐躯;一方面发泄了对朝廷的不满,抨击了当时黑暗的吏治。

[5]声泪具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具,通“俱”。都,完全。

[6]玄奥:幽深奥妙。

“译文”

你们兄弟来信,谈到掌握不住读书的方法,感到失意和遗憾。要知道读古文,必须从头到尾,一气读完。因为文章贵气魄,忌散漫,分段读,势必失去通篇精深精辟的地方,从而感觉淡然无味。已经知道了读法,一边读,就应当一边想。如读李华《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就能想到一幅凄凉的图画,感觉满纸生风。汉皇有亏恩德,作者在每个字中寄托了自己的千行泪水,因而为之声泪俱下,这可以说是得到了读书的幽深奥妙之处了。对这个问题,我和你们的伯伯、叔叔时时谈论到,你可以翻阅长辈的日记,就近向四叔请教。你们兄弟住家的时候,应当听从各位长辈的训言,读书写字,刻苦用功。我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多谈,以后一定反复论述。

“评析”

李鸿章告诫自己的儿子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想,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空下来。

择师交友之法须讲究

“原文”

顷见曾夫子涤笙书寄其世兄一笺[1],亦颇可为吾儿训,录以转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儿少蓄为官之志,颇好,惟行事尚未就于正轨。业师足为吾儿模范[2],惟友朋辈尚嫌未足耳。师长常具畏惧之心,未敢朝亲夕近,虽有良师教训,难于转移学生性情。友朋等食则同席,出入同阶,惟有爱慕之心,不若师生间之敬惧而难于转移也。今尔友类都大家风气[3],习俗殊生厌恶[4],而有志为官者,亦所更忌者也。吾儿不可因恃父兄显贵而仗势欺人,尔知汝祖父穷乏之时,为人所凌暴,敢怒而不敢言,尔当念祖父之被困,而生反感焉。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曾夫子涤笙:曾国藩。世兄:旧时有世交之家,平辈相称为世兄。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用,引申为书信的代称。此处指书信。

[2]业师:本人受业的老师。

[3]大家:旧指高门贵族、大户人家。

[4]习俗:风俗习惯。此处作“一般人”解。

“译文”

不久前见到曾国藩先生寄给其世兄的一封信,也可以用来教育你,因此录下来转示给你。“凡做好人、好官、好名将,都要好师、好友、好榜样。”我儿从小就积聚有做官的志向,这很好,只是做事还没有走上正轨。业师足够作为我儿的榜样,只是朋友辈还嫌不足罢了。向老师学习却常常怀着畏惧老师的心理,不敢早晚和老师亲近,即使有好的老师来教训,也很难改变学生的性情。朋友之间(就不同)吃饭同一张桌子,出入同一个台阶,互相之间只有爱慕的心情,不像师生之间产生敬惧心理而难于改变性情。现在你交的朋友都有贵族风气,一般人都感到特别厌恶,有志于做官的,就更应当有所忌惮了。我儿不可以靠着父兄的显贵而仗势欺人,你知道你的祖父在贫穷困乏的时候,被别人欺凌,敢怒而不敢言,你应当想起你祖父贫困时被人欺凌,而对仗势欺人产生反感啊!

“评析”

身居高位,能够在信中教育自己的儿子要选择良师,慎重交友,尤其不要靠父兄的显贵而仗势欺人,确实是难得的。

应努力学习外文

“原文”

吾儿来禀,书法渐有进境,叙事亦有头绪[1],甚喜!甚喜!惟求学须有恒心,不可因稍得门径[2],以为已足。余近在上海设立外国语言馆,聘请外国知名之士为教授,专授外国语言。吾儿待国学稍有成就[3],可来申学习西文[4]。余未读蟹行文字[5],每与外人交涉,颇感困难。吾儿他日当尽力研读之。余前与四叔书,谓祖母年老,家事不可再使其烦心。吾儿在家,攻读之外,每日至四叔处请安,并讨论学问。虽微小之事,亦可与四叔商量也。四叔之训,不可违背。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头绪:条理。

[2]门径:原意为门前的小路,这里指进入某种境界的方法。

[3]国学: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4]申:上海的别称。

[5]蟹行文字:指外文。

“译文”

我儿来信,书法渐有进步,叙事也有条理,我感到非常高兴。只是求学必须有恒心,不可以因为稍微找到了一点路子,就认为已经足够了。我最近于上海设立外国语言馆,聘请外国知名之士为教授,专门讲授外国语言。我儿等到国学稍有成就,可以来上海学习西文。我没有学过外文,每次和外国人交涉,很感困难。我儿以后应当努力研究它。我前次写给你四叔的信中,谈到你祖母年老,家事不可再使她烦心。我儿在家,除攻读之外,每天要到四叔那里请安,并和四叔讨论学问。即使是微小的事情,也可以和四叔商量。四叔的教训,你不可以违背。

“评析”

李鸿章生活在晚清“西学东渐”的时代,能够认识到学习外国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勉励自己的儿子要在学好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文字。这种见解,较之当时一般人确实要高出一筹。

躬亲处事以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原文”

年来国势日非,吾等执政,虽竭力谋强盛,然未见效,深为可叹!国人思想,受毒根深,忽然一旦变化,固非易事,然受外人之凌辱,国人未能反省,非愚且钝乎?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1],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2]。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3],无独不然。今当局者渐醒,于是有遣使出洋考察之议。

然考察而未能仿行,等于不察。欲仿行而仍假手于外人[4],等于不仿。故曾夫子涤笙等有上疏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事[5],各专所学,报效于国家也。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军火;京师设同文馆[6],选满汉子弟,延请学者教授;又上海开广方言馆[7],选文童肄业[8];似中国已有基绪,无须远涉重洋。不知设局制造开馆,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其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9],期于月异而岁不同[10]。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递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11],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12],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13]。又曰:“百闻不如一见。”此物此志也。况诚得其法,归而触类引伸,今日所为孜孜以求者[14],不更扩充于无穷耶?余然曾夫子之说[15],附其后,因疏圣上,并筹办法。吾儿身体不佳,宜自保重。每日工作,宜有定时,弗过度。余年老力衰,耳眼不灵,疏忽之处颇多,可恨可恨[16]!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谙:熟悉。

[2]卑视:鄙视;轻视。

[3]窥:观察;考察。

[4]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做事。

[5]颖:才能秀出。聪颖:聪明;聪敏。

[6]京师:首都的旧称。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清末培养译员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先后开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算学等馆。

[7]广方言馆:1863年(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仿北京同文馆例,经清政府批准,在上海设立外国语文学堂,称“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招收十四岁以下文童入馆,学习外国语文及自然科学,三年毕业,分派洋务工作。

[8]文童:明清科举制度中童生的别称。对武童而言,表明文武考试体系之不同。亦称儒童。

[9]递:顺次;一个接一个。

[10]期:希望。

[11]奥窔(yào):室内的深谙角落,西南隅曰奥,东南隅曰窔。引申为指事物的深奥微妙之处。

[12]本原:根源。洞彻:洞彻,透彻了解。

[13]庄岳:春秋齐国临淄城内的街里名。“古人”句,见《孟子·膝文公下》。

[14]孜孜:努力不殆。

[15]然:赞同。

[16]恨:遗憾。

“译文”

近年来国势一天不如一天,我们这些当权的人虽然尽力谋求强盛,但是没有见效,深深感到叹惜。国人思想受毒害根深蒂固,忽然一旦发生变化,本来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受外国人凌辱,国人不能反省,难道不是愚笨并且迟钝吗?受人凌辱的原因,不外乎不熟悉世事,墨守成规旧法,藏身在文字之间,而鄙视工商。他们哪里知道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考察东西各国之强盛,没有不是这样。现在当局者渐渐醒悟,于是有派遣使者出洋考察的提议。但是只考察而没有能够仿照实行,等于不考察。打算仿照实行但仍然借助于外国人,等于没有仿照。因此曾国藩夫子等有上疏,打算选派聪敏秀颖子弟出洋习艺一事,使他们各专所学,以报效于国家。有人认为天津、上海、福州等地已经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军火;首都设同文馆,选收满族和汉族子弟,延请学者教授;又上海开广方言馆,选文童肄业;好像中国已有基础,不需远涉重洋。这些人不知道设局制造和开馆,是为了图取国家振奋的基础;远涉重洋留学肄业,集思广益,是为了收取远大的效果。西人之学讲求实际效用,西人无论为士、做工或当兵,没有不进学校读书的。他们都明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由于熟悉,都表现出各自的才干,亲自从事各自的事业,每个人都努力献出自己的心思巧力,互相进行师授。中国想取其所长,但一旦想购尽西人的器械,不只是力气上有所不及,况且其中的奥妙,如果不是普遍地阅览,长久地学习,那么其根源就没有办法透彻地了解,曲折的地方也没有办法自我明了。古人说过,学齐国语言,必须把他安置在齐国的临淄之间。古人又说:“百闻不如一见。”同样的事,同样的理。况且确实能够得到西人之法,回国后加以触类引申,今天努力不殆所求取的东西,不是会更加扩充到无穷无尽的地步吗?我赞成曾夫子的说法,附和在他后面,于是也上疏皇上,并筹划办法。我儿身体不好,应当自己保重。每天的工作,应当有定时,不要过度。我年老体衰,耳朵、眼睛都不灵便,疏忽的地方很多,真是感到遗憾。

“评析”

这篇家训从开办洋务的角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确是可取之处。家训中还对那些“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的人进行了批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家训中却又认为“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李鸿章的这种认识,是洋务派生活在晚清那个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特定时代,而又企图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产物。他的这种认识,过于偏重物质文明,这是我们在读这篇家训时,必须注意加以鉴别的。

一国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

“原文”

朔日来禀[1],谓古今五伦之不同[2],尚属合理。其中尚有一二未明晰者,乘友人回乡之便,为侄剖解。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3],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今已不甚适当。故三代盛时[4],孔子亦只谓之小康[5]。洎乎封建既破为郡县[6],此五者之伦理,更觉其不当,况乎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古伦理,愈不适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7],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8]。夫吾国之所谓五伦非有谬也,但不周备耳[9]。今世界学者公定之伦理,大概为对于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邦国、对于世界,亦五大纲,而以个人与邦国之关系为最重。一国民法由此定,修身道德即以此为标准。此实吾国向者之伦理所不及也。吾国家族伦理,父子间但重孝养,故谚有养洋务运动儿防老之说。西洋各国人重自立,养老自有储蓄,而对于教育,则有不可不尽之义务。故其人皆有学识,少家累,故能尽力于地方邦国,非不必养亲也。盖托生之社会国家,较二亲为尤重也,且人能自养,无须待养于子孙也。世界各国,成年自二十岁至二十五岁,各国不同,男子莫不有纳税、当兵之义务。既成婚,则自为一家之户主,籍有专职[10],凡生死、婚姻、迁居,莫不确注于册,无漏无隐。吾国则以五代同堂为美事,有祖、父、子、孙、曾。即年长成材,亦不得为户主,与地方国家,毫无关系,是徒增家累,减国力,乌能适宜于此竞争之世乎?总之一国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而道德即缘之为轻重[11]。今后一国之民族,乃趋乎适者生存之轨。凡此种种,非片楮可尽[12],所愿吾侄注意及之。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朔日:夏历每月初一日。

[2]五伦:也称“五常”。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3]纲纪:纲要;制度。

[4]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5]小康: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参见《礼记·礼运》。

[6]洎(jì):及;到。封建: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赐给诸侯,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与今天一般所说的“封建”,含义不同。

[7]泥:拘执。

[8]邦:古代诸侯国之称。

[9]周备:周全;完备。

[10]籍,登记名册。

[11]缘:循。

[12]楮(chǔ):木名。皮可制桑片纸,因以为纸的代称。

“译文”

你初一日来信,认为古今五伦不同,还算说得合理,但其中还有一二处不清楚的地方,乘友人回乡之便,我替你剖解。我国自古相传的伦理,叫做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者的制度,在家族封建时代,好像可以通行,但于今已经不很适当。因此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三代兴盛的时候,孔子也只称之为“小康”时代。到了封建制变为郡县制,此五者之伦理,更加感觉不适当,何况在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的年代呢?因此,我国古代的伦理,更加不适合于世用,而我国人还死守着它,这就是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所以一天天受外人欺侮的原因啊!我国的所谓五伦,并不是它本身有谬误,只是还不周全完备罢了。今天世界学者公定的伦理,大概为对于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邦国、对于世界,也是五大纲,而以个人与邦国的关系,最为重要。一个国家的民法由这种关系制定,修身道德也以这种关系为标准。这实在是我国以前的伦理所不及的地方。我国家族伦理,父子之间只注重孝养,因此谚语有“养儿防老”的说法。西洋各国人注重自立,养老自有储蓄,而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就有不可不尽的义务。所以西洋各国人都有学识,少家累,因此能尽力于地方和邦国,并不是不必要赡养双亲。大概(在西洋人看来)托身于社会国家,比较双亲来说,尤为重要,并且各人能够自养,也就无需等待子孙来赡养了。世界各国,成年自二十岁至二十五岁,各国不同,但男子没有谁没有纳税和当兵的义务。已经成婚,就成为一家之户主,户籍上登记有专职,凡是生死、婚姻、迁居,都确切地注在册上,没有遗漏,也没有隐瞒。我国则以五代同堂为美事,有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和曾孙。就是长大成了材,也不能做户主,与地方国家,毫无关系。这只能徒然增家累,减国力,哪里能适宜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呢?总之,一国的法度,应当随着时势而变迁,而道德也遵循它为轻重。今后一国之民族,都趋向于适者生存的轨道。凡此种种,不是片纸可以说得详尽的,愿我侄注意它。

“评析”

作为封建官吏,能够认识到“一国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这说明,在晚清“西学东渐”之际,西方进化论思想在中国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物身上,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家训中对我国古代五伦的批判精神,也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身虽病但心志不能病

“原文”

汝今多病,我不忍以学业督汝,然病者身也,必志则不能病也。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灰颓其志气[1],且安知夫病之久而不愈乎?夫病同而病之者异。古人有咏病鹤者、有咏病马者,鹤与马虽病,而其凌云之气[2]、追风逐电之心故在也。鸡犬岂必不病,而古人无咏之者,彼即不病,固无望其高远耳[3]。余向者抱病,志气不少衰,而病且等于无病,何也?立心坚确,阴阳亦退而听命也[4]。勖哉吾侄[5],敬听我言[6]。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灰颓:沮丧;颓唐。

[2]凌云:直上云霄。

[3]固:本来。

[4]阴阳: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人常用它来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皆分属阴阳。

[5]勖(xù):勉励。

[6]敬:戒慎;不怠慢。

“译文”

你现在身体多病,我不忍心拿学业来督促你,但是生病的只是身体,一个人的心志就不能病。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应当休息、保养他的身体,却不可以颓丧他的志气,况且又怎么知道生病久了却不会痊愈呢?生的病相同,但得病的人与物却不同。古人有咏病鹤的、有咏病马的,鹤与马即使病了,但是它们那种直上云霄的气概、追风逐电的心志仍然还在。鸡和狗难道一定就不病?但古人没有歌咏它们的。鸡和狗就算不得病,本来就没有谁企望它们能够高飞远跑的。我以前得病,志气一点也不衰退,就是病了也等于没有病。这是为什么呢?立心坚定不移,阴阳也退下听从你的驱使了。努力吧!我的侄儿,你一定要慎重地听从我的话。

“评析”

在这篇家训中,李鸿章告诫自己的侄儿:即使身体得了病,心志也不能病。这些话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一波波是谁?波波的童年、化身白衫老者(孔子)的问题、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与白衫老者(孔子)的初对面、二白衫老者引导波波所看到的“智慧”的世界、“什么都不是!”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字的含义、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的特点、“智”字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的正确解释!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
  • 培根智慧录

    培根智慧录

    本书精心选编了培根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生与命运,宗教与信仰,真理与哲理,读书与学习,道德与情操,友谊与爱情,成功与成才等方面的智慧语录。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热门推荐
  • 攻婚掠情,二爷的心尖前妻

    攻婚掠情,二爷的心尖前妻

    佟霏从安城最美名媛到安城第一弃妇,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预约人流的那天上午,战天爵的律师送来离婚协议书。“佟小姐,战总的意思是,签了它就可以拯救落魄的佟家,条件是,你跟他之间不要再藕断丝连,要断就干干净净。”佟霏毫不犹豫的落笔签字浅笑:“回去告诉你们战总,谢谢他的慷慨。”她爱他八年,他厌她八年。至此,她单方面爱慕的婚姻终于画上了句点。~当天全城号外,战天爵用世纪婚礼迎娶他的心上人叶蓁。那两人深情对望的照片刺痛了佟霏的眼。犹记得大学时,叶蓁拉着她的手问:“霏霏,这个战天爵家真的这么厉害吗?”“恩,很厉害。”叶蓁羡慕的笑道:“跟这样的男人订婚,你肯定高兴死了吧。”~从安城第一弃妇到安城第一名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坊间流传,战总的前妻跳上了他死对头涂卿阳的床。八个月后,她在一间私人医院早产诞下一名男婴。~六年留学生涯结束,她携子归来。机场巧遇前夫,她视若未闻的带着孩子从他身边走过。战天爵眼神微眯回头望去。只听那跟他小时候有七分相似的孩子用不屑的童音淡淡的道:“霏霏,那就是你的前夫呀?你从前眼神真不咋地。”“恩,从前我瞎,话说这辈子谁能没有一段踩屎的过去呢,别啰嗦了,你爸爸在等我们呢。”~再见面,他将她堵在医院长廊的角落中。“关于那个孩子,你不觉得你欠我一个解释吗?”~她真的喜欢那句歌词。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喜欢文文的亲请多多收藏,么么哒~新文推荐:南城五少第三发宠婚蜜爱,权少驭妻有方http://novel.hongxiu.com/a/1315957/占坑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中~南城五少中最霸气最雷厉风行的权少权南诏,三十二了依然单身,他心里时常惦念一个女人。权南大学南校区成立那天,他在师资队伍中看到了那双思念已久的眼眸,也闻到了她身上那股子熟悉的气味…(本文为宠文,甜文,非回头文,喜欢的妞儿先收藏一下撒~)
  • 一生的忠告(智慧生存丛书)

    一生的忠告(智慧生存丛书)

    忠告,是智者的睿智语,是师长的劝诫。好的忠告是一笔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它是歧路前的警示,让你避免重蹈覆辙,在人生的道路少走弯路,少遭挫折和失败;它是迷途时的明灯,在你彷徨之际,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它是坦途时的鞭策,在你春风得意之时,提醒你别忘了远方的目标;它是末路时的安慰,抚平你的创伤,激发你的潜能,催促你重整旗鼓,开始新的挑战……接受正确有益的忠告,不但可以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给你力量和指引,让你站在巨人的肩上,更快更顺利地取得人生的成功。
  • 让学生催人奋进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催人奋进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太上之剑

    太上之剑

    龙家,一个落魄的豪门,千年的封印,第一任家族族长用族人的血液,千年破咒。千年的落魄,在今朝,出现在一个少年身上。吾要出剑,天下无剑!吾要永恒,则永恒于世!太上之剑,剑指寰宇!诸天位面,唯吾独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逃离外企

    逃离外企

    书中对跨国公司的职业道路作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外企的面试全部过程描写、绩效评估面谈、入职信、岗位描述等,并对外企的内部管理作了全景式的展示。书中的主人公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多年以后回到民企工作的人。这个角色是很多人的一个角色融合。更确切地说,他代表了一代外企的经理人,“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接受过本土的高等教育,但是没有留学背景,外企也许是出于偶然,但是在这个圈子里一做就是很多年。在最后李白一个中国本土的民企却绝非偶然,他和现在很多离开外企进入本土企业的经理人一样,正是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
  • 死道友不死贫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友,请留步!”几乎是李道一在异世开口的必言之语!“死道友不死贫道!”是李道一身处异界的处世保身观念之一!而“与贫道有缘!”几字更是成为了李道一在修道界中最为出名的一句口头禅!“贫道做人做事,不究其他,只是顺心意而已,何过之有?”“道友,可愿助贫道一臂之力?”是李道一求助之言。“道友,可需要贫道相助一臂之力吗?”这是李道一伸出援助之手时的话语。“道友,我们还不怎么熟悉吧!”是李道一推脱或拒绝之时的常用言辞。……
  • 洛神绝恋

    洛神绝恋

    初次见面,情根深重。领兵搭救,一眼万年。那日,在花海中,他轻轻的搂住她的纤腰,深情的说到:“洛神花那好看的颜色,犹如爱情的表面,酸酸甜甜的味道,犹如恋爱时的感觉,洛儿,你感觉到了吗?”原本以为,这一生,便就这样,二人携手,相依相守。可就在父王生辰那天,赤裸裸的真相打破了洛儿所有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多年后,她终于又站在他面前,一剑刺进了他的心脏,正如当年父兄一样,鲜血就像一朵开在心口的洛神花。他没有反抗,反而任凭利剑穿透胸膛,紧紧拥她入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喃喃道:“洛神花,那初恋般的味道,是我此生,唯一的羁绊。”从此以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能在洛神殿的花海中,看见一抹纯白的身影。
  • 佛说前世三转经

    佛说前世三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恋如水滑入我心》

    《绝恋如水滑入我心》

    我,是可以称为凤朝最辉煌的女性了吧?手握凤朝三分之一的兵力。在人们心目中是最耀眼的一道光了吧?一手托起了凤朝女性的地位。可为什么上天要这样作弄我?······我竟然爱上了自己的皇兄!!!真是不可饶恕!!!皇兄他作为继父皇后最伟大的帝王怎么可以和我做这种事??!!可是事事不可预料,在光辉岁月中,皇兄他······在我抛下一切去接受时,却看见皇兄那平静的目光,只听他轻轻道:“对不起!”什么?你在说什么呀?!我完全听不见呀!我冷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一定是在做梦!你看呀,梦中的女主好傻哦!可,为什么女主那么像我?!为什么我感觉却这么真实?!快来人叫我醒来呀!!!人呢?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