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9900000009

第9章 李鸿章家训(1)

“撰主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咸丰三年(1853)随侍郎吕贤基回老家合肥举办团练,与太平军为敌。咸丰八年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咸丰十一年奉曾国藩命编练淮军,悉法湘军。从此以后,拜巡抚,升总督,晋大学士,授爵一等伯,任首席封疆大吏兼北洋大臣达二十五年,主持海军衙署达十年之久,握清廷水陆兵权,出将入相,位尊名显。一生深受清廷殊恩,经久不衰。汉族大臣中,生受荣,死受荣,除了他的老师曾国藩之外,没有几个人能与他比肩。他在清末内阁大学士中,地位最高。自清乾隆以降,汉人为文华殿大学士、位居内阁首辅者,仅他一人而已。他被清廷赏戴三眼花翎,除王公贵族之外,在汉人官僚中是绝无仅有的。他死后被立专祠于京师,也是汉族官僚中独一无二的人。这是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他相关:他曾参与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主持洋务运动和筹办海防事务,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过程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亲身经历了戊戌维新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尤其突出的是,他受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9世纪70年代主持订立了中英《烟台条约》,80年代订立了《中法新约》,90年代代表清政府亲赴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继则去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1901年即在他去世之前还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屈辱地位完全确立的《辛丑条约》。从而,他以“议和专家”而闻名中外,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他成了一个理应谴责的人物。然而,在李鸿章的一生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他主持从事洋务自强新政三十余年,其民用企业中出现的中国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近代化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大型煤矿、金矿、第一个大型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读经书以研寻义理为本

“原文”

朱子家训内[1],有“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兄意亦然。兄少时从徐明经游,常告读经之法: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2]。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弟亦不妨照此行之。经学之道,不患不精焉。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朱子家训:指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家训。

[2]骛(wù):乱跑。

“译文”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家训内,有“儿孙虽然天赋不高,但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书不可不读”。为兄我也是这样认为。我在年少的时候跟随徐明经先生到处求学,他常常告诉我如何阅读经籍的方法。掌握经学之义理所在就是必须专攻一经,不可三心二意,泛泛而读。学习经书以探寻义理为主,考证名号物色为次。阅读经书有一不厌烦、不急躁的诀窍。一句意思未弄懂,决不看下句;今天未弄懂,明天继续阅读;今年未深入理解,明年继续阅读。这就是所说的不厌烦、不急躁的意思。弟弟你不妨照这个方法去实行。如能做到这样,那么对于经学中所说的道理,就不会担心不深入理解了。

“评析”

篇中强调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之书籍,要做到李鸿章掌握和深入理解其义理所在,就必须讲究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耐”,对所学之书不厌烦、不急躁,日积月累,专攻一门,就会受益无穷。这种对于做学问须专、尤须耐得住寂寞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练书法应因人而异并博采众长

“原文”

三弟笔性颇佳,习颜、柳各体似太拘束[1],活泼之气不能现于纸上,最宜改习赵字而参以北海之《云麾碑》[2],则大有可观。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颜:指颜真卿,唐临沂人。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后又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人称之为颜鲁公。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又善正、草各书,笔力沉着雄浑,称为“颜体”。柳:指柳公权,唐华原人,官至太子少师。善正、行各体,“体势劲媚,自成一家,”世人称之为“柳体”。

[2]赵字:指元代赵孟

之字。赵字子昂,系浙江吴兴人。书法初以钟绍京、王羲之为宗,至晚稍入李邕,篆隶真行草各书无不冠绝一时,遂以书名天下。所写碑版甚多,回转遒丽,人称“赵字”或“赵体”。北海:指唐李邕,江苏扬州人,唐玄宗时历任户部郎中、御史中丞、陈州刺史和汲郡、北海太守,世人称之为李北海。工文,善书,尤擅以行、楷写碑,初学王羲之,后乃摆脱其形迹,自具风格。《云麾碑》:指李邕的著名碑刻《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译文”

三弟爱好书法是件好事,但学习颜真卿、柳公权各种字体似乎过于拘谨、呆板,活泼洒脱的气势不能在纸上体现出来,最适合于改习赵孟之字体,而配合练习李邕留下的真迹碑刻《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帖。如能坚持做到这样,你的书法必定会大有长进。

“评析”

篇中强调学书法应结合各人的实际,博采众长,选择适宜于自己特点去坚持实践。这不仅反映出李鸿章对中国书学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使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

学书法须有恒心

“原文”

三弟来函,既改习赵字,慰甚。惟以功夫太浅,不能深得其意。此天然之理,不足道。只须有恒,不必多写。多写则生厌,厌则无功。每日临赵松雪《道教碑》三页足矣[1]。尚有一言以相告,临过之后,默思赵字之结构,以指画之,多看亦易进步。所临之字不可废,至朔日斋集订成一册[2],以之比较,自有心得。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赵松雪:松雪为其号。《道教碑》:指赵孟的书迹《道德经》。

[2]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日。斋集:在书房汇合收拢。

“译文”

三弟在来信中说,已经听从我的建议改习“赵体”,非常令人高兴。

只是根底太浅,不能做到深刻体会赵氏书法之真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算不了什么大问题,只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并不一定要每天写很多字。写得太多就会有厌恶感,厌恶感一产生,就不会有收获。每天临摹赵孟所书《道德经》碑帖三页就足够了。还有一句话要提醒你,临摹一次书法之后,静静思考寻求赵字基本结构,以手指头照样作出重点划记,多看也容易有收益。每次临摹过的字,不可丢弃,到农历每月初一日在书房里汇集装订成一册,彼此比较,自然就会有心得。

“评析”

李鸿章在篇中告诫其弟,练书法不要急于求成,贪多终将徒劳无功,关键的问题在于持之以恒,才不至于产生厌恶感。在坚持“赵体”的同时,每次练毕之后静加思索其每一字下笔的基本结构,找出特点,反复推敲,必定日有收获。并且要求其弟将练过之习作保存起来,按月收订成册以作比较。这种关于练字的方法,很具体,很切要。

读书不必急于求成

“原文”

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1]。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吟[2]。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阅未阅矣。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遽(jù)求:急于求得。

[2]涵吟:深入体会诵读。

“译文”

身体多病之时,有必要把名人的文集静心加以阅读,因为这也完全可以起到养病的作用。凡是读书碰到有疑难的地方,不必急于求得理解。有一字不能记的,不必苦苦寻求、死记硬背,只要深入体会诵读其意就行了。今天看几篇,明天看几篇,时间一长自然会有收获。但应将已经读过的篇章,自己作出记号,稍微批点几个字在书上,不然时间一久就会记不起究竟是读过还是没有读过。

“评析”

篇中强调人一患病,就需要休养,而适当读一些中国古代名人的文章,可以起到养病的作用。因为读名人之文章,可以使人静心入境,神志专一,身心也就会日渐健壮,抵御病毒的继续蔓延。当然,读书不要死记硬背,强求速效,只要持之以恒,且多记批点摘录,就会印象日深,不致浪费光阴。这种读书方法,是李鸿章对治学经验的总结,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做学问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人须立志自强自立

“原文”

曾夫子致其弟函曰[1]“余蒙祖宗遗泽,祖法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2],外遇无不如意[3],一无所觖矣[4]。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5]?何患家运之不兴?”余意与曾公之意正同。余与诸弟虽隔千里,盼望诸人之心未尝或断。[6]每间一月,乃作一函训诸弟,未知诸弟对余意如何?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曾夫子:指曾国藩。1847年,李鸿章初试于京城时,因其诗文作得好而被曾氏所器重,李即拜曾为老师。

[2]内顾:人在外而对家事的顾念。

[3]外遇:外边碰到的事情。

[4]觖:不满。

[5]令名:好的名声。

[6]尝:曾经。

“译文”

曾国藩老师在写给他弟弟的书信中说:“我承受着祖宗遗留下来的恩惠,熟知效法先人的教导,有幸获得科举考试的成功,家里的事情没有什么需要挂念的,外边碰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事不满意。我所希望的,是需要各位弟弟立志自强自立,齐心合力。如能做到这样,就不必去忧虑好的名声不会表现出来,不必去忧虑家庭运气之不兴盛。”我的想法与曾国藩老师的想法正相吻合。我与各位弟弟虽然相隔千里之远,但盼望你们自强自立的心愿未曾间断。每隔一月,我就写一封信开导你们,不知你们对我的想法是如何理解的?

“评析”

李鸿章借用曾国藩家训的话语,以平等的姿态反复开导他的弟弟们要立志自强自立,个个学好,人人功成名就。这虽然是从一家一姓之兴旺发达这个目的出发的,但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治家的理论颇有研究,抓住了问题的要点所在。因为兄弟之间的言行好坏,是否立志自强自立,关系到长辈的榜样作用如何的问题。

有恒则终身家居自读也可成名

“原文”

为学之道,勿求外出,亦可成名。昔婺源王双鱼先生家贫如洗,在三十岁之前为窑工画碗,三十岁之后读书训蒙到老[1],终身不应科举,著作逾百,为本朝杰出名儒。彼一生未拜师友,不出闾里[2]。故余所望诸弟亦如是,惟不出“恒”之一字耳。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训蒙:教育儿童。

[2]闾里:乡里。

“译文”

做学问的方法,不寻求到外面去,也可以成就名声。从前婺源有一个叫王双鱼的先生,家里很穷,在三十岁之前为烧窑的工人画碗,三十岁以后他一边读书做学问,一边开设私塾教育儿童,终身从没有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但著作超过一百种,是清朝杰出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未拜过老师、交过朋友,足迹不出乡里。因此,我所寄希望于各位弟弟的也是这样,强调做学问不外乎一个“恒”字。

“评析”

篇中强调做学问不一定要拜师交友,游学外地,也不是单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重要的是在于做真学问,持之以恒。这里反映出的踏踏实实自学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很有道理的。

学书法应了解中国书学流派特点

“原文”

四弟来示言书法云,“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1],而间架纯用赵法[2]。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弟亦欣慰此说。子昂集古今之大成[3],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4],而参以钟绍京[5],因此以上窥二王[6],下法庭间[7]。此一径也。唐中叶师李北海[8],参以颜真卿、季斯之沉着[9]。又一径也。晚唐师苏灵芝[10],亦一径也。

由虞永兴以溯二王,以及六朝诸家,世称南派。

由李北海以溯欧阳询、褚遂良及魏、北齐诸家[11],世称北派。欲学书者,先明二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之苏东坡、黄山谷[12],似近南派;米襄阳[13]、蔡襄[14],似近北派;子昂合二派而为一。嘱四弟从赵法入门,他日趋南派或北派,庶不迷于所往也[15]。望将此意转告二弟,大哥于公退之余,可随时指导诸弟、侄。甚盼。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孙过庭: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虔礼,陈留(今属河南)人。工正、行、草各书,尤以草书善于名。所撰《书谱》阐述正、草二体书法,有精辟独到见解,历代书家很重视这部书文并茂的书学理论著作。

[2]赵法:指元代的书法体裁。

[3]子昂:字子昂。

[4]虞永兴:虞世南唐初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贞观七年(633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秘监”或“虞永兴”。工于书法,亲承智永传授,勤于学。骨王羲之力遒劲,温润圆浑,世以其与欧阳询并称“欧虞”,后增褚遂良、薛稷,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5]钟绍京:唐代书法家。虔州赣人,官至户部尚书、太子詹事。平生研究前人书法颇深,集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各体于一身,并多有创造,自成一体。

[6]二王: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7]庭间:孙过庭的字体间架布局。

[8]李北海:指唐代书法家李邕。

[9]真卿: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季斯:人名。待考。

[10]苏灵芝:人名。待考。

[11]欧阳询:唐代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属长沙)人。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等。书法宗循王羲之、王献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王民。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褚遂良:唐代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属杭州)人。贞观末年受唐太宗命辅政,高宗即位被封为河南县公,人称“褚河南”。工于隶、楷二体,初学史陵、欧阳询,继学虞世南,终取法二王,融会汉隶。遒劲温婉,丰美富艳,自成一家。

[12]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赡,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翰林院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善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得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为“宋四家”。黄山谷:黄庭坚,宋代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分宁(今属江西)人。善行书、草书,纵横奇倔,有独特之处。

[13]米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世居太原,迁襄阳。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妙于翰墨,用笔俊迈,尤得王献之笔意。

[14]蔡襄: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正、行二书。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并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格。

[15]庶:将近;差不多。

“译文”

四弟来信中谈论书法说:“钩联顿挫,纯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草书体法,而字体间架纯用元代书法家赵孟回转遒丽体法。柔弱之中包含着刚劲,软绵里面隐藏着坚硬,动合自然、伸缩自如”等语。我也赞同这种集古今书法之大成,于唐代初期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中间专学虞永兴之体,而参与唐代书法家钟绍京之法,所以能够做到往上看得清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之真谛,往后仿效孙过庭间架之法。这是一条路子。唐代中期书法家中则效法李邕之行、楷体裁,而参考颜真卿和季斯等人沉着雄厚之笔法。这又是一条路子。晚唐则师法苏灵芝,这也是一条路子。由虞永兴而追溯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六朝书法各名家,人们称之为南派。由李邕而追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以及魏、北齐时代书法各名家,人们称之为北派。想要学习书法的人,必须首先明了书学史上这南、北两派的区别所在。南派以其风度气质占优势,北派以其坚劲有力占优势。宋代之苏轼、黄庭坚,风格似乎接近南派;米芾、蔡襄,风格似乎接近北派;赵孟观点。赵孟集聚这两派之长而合为一体。我嘱咐四弟从学赵孟书法起步,有了基础之后再向南派或北派深入发展,才有可能不迷失方向。希望你将我这个意见转告二位弟弟,你在公事办完的空闲时间里,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各位弟弟和侄儿。我很盼望你能这样做。

“评析”

在封建科举考试中字写得如何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字写得不好,即使在京城经过会试,也很难取得进士的资格。李鸿章跻身于进士之列,自然对中国书学历史进行过详细的考究,他在这封书信中所述就是明证。由于他对中国书学史流派之优长有着中肯的评价,所以他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弟、侄们练好书法。

再述书学史源流及其特点

“原文”

兄从涤生夫子游时[1],授书法云:“其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前以“活”字济弟不足,今后以“圆”字成其功。欧、虞、颜、柳四大书家[2],如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弟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用油纸临摹,间架则易进。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涤生:指曾国藩,字涤生。夫子:旧时指先生。

[2]欧、虞、颜、柳:指唐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

“译文”

我跟随我的老师曾国藩游学之时,他教给我有关书法理论说:“书法中的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个字为主。”我以前以“活”字帮助和指导弟弟你解决学书法所遇到的问题;今后则专心在“圆”字上下功夫取得成功。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就如同自然界存在的太阳、星星和大江、大河。你有志于学习书法,必须洞察探求这四个人书法的源流和特点,用油纸加以临摹,字体间隔距离即整体框架就会容易取得进步。

“评析”

学习书法了解其各流派特点,吸取众长,很有必要。李鸿章嘱咐其弟在练书法初有成效之后,应着重掌握每个字的整体布局,反复练习直至自成一体。这一观点很有道理。

钻研小学宜从字形、训诂、音韵入手

“原文”

小学之道[1],非深用功夫,仅得其面目。来函:“弟今后研究小学。”

颇好。今以小学门径略告我弟[2],俾易入手。小学约分三大宗。言字形者,以《说文》为宗[3]。古书惟大小徐二本[4],至本朝而段氏特开生面[5],而钱坫、王筠、桂馥之作[6],亦可参观。言训诂者,以《尔雅》为宗[7]。古书惟郭注[8]、邢疏[9],至本朝而邵二云之《尔雅正义》[10]、王怀祖之《广雅疏证》[11]、郝兰皋之《尔雅义疏》[12],皆称不朽之作。言音韵者,以《唐韵》为宗[13]。

古书惟《广韵》[14]《集韵》[15],至本朝而顾氏《音学五书》[16],乃为不刊之典[17]。而慎修[18]、东原[19]、茂堂[20]、怀祖[21]、巽轩[22]、晋三[23]诸作,亦可参观。弟欲小学,钻研古义,则三宗如顾、江、段、邵、郝、王六家之书[24],均不可不涉猎而探讨之,则小学自可入门焉[25]。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的总称。

[2]门径:进入治学的路子。

[3]《说文》:《说文解字》的简称。文字学书。东汉许慎撰,系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书。

[4]大小徐:指宋代徐铉、徐锴兄弟,精于小学,尤擅长治文字学。铉为大徐,锴为小徐。铉所校订《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篆韵谱》等书。

[5]段氏:指清代学者段玉裁。师事戴震,学通经史,精于音韵训诂,积数十年精力,专研《说文》。著有《说文解字读》《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等书。

[6]钱坫:清代书法家。著有《诗音表》《车制考》《说文斠诠》等书。王筠:清代学者。博涉经史,尤精《说文》之学,与段玉裁、桂馥、朱骏声同称为文字学四大家。著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等书。桂馥:清代学者。精于文字学,与段玉裁等合称为文字学四大家。著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札礼》等书。

[7]《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所收集的材料早至西周,晚至西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过许多人的不断增补,最后成书于西汉初年,在唐宋时被列为十三种经籍之一。

[8]郭注:指晋代学者郭璞所作《尔雅注》。

[9]邢疏:指北宋经学家邢昺所著《尔雅义疏》。

[10]邵二云:指清代学者邵晋涵,著有《尔雅正义》一书。

说文解字

[11]王怀祖:指清代学者王念孙,所著《广雅疏证》订补讹缺,因声求义,甚为精审。

[12]郝兰皋:指清代学者郝懿行。

[13]《唐韵》:系唐代孙愐以陆法言等《切韵》为底本,增字加注,对部目也有所增订,重刊后改书名为《唐韵》。

[14]《广韵》:宋代陈彭年、邱雍等所著,本为增广《切韵》而作,故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为《广韵》。按四声分卷,其中平声较多,分作上下,共计五卷。

[15]《集韵》:宋代丁度等奉命对《广韵》重加修订而成。全书按四声分卷,平声四卷,上、去、入各二卷,共计十卷。其注文虽较《广韵》为简,但保存的语言训诂材料弥足珍贵。

[16]顾氏:指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著有《音学五书》等书,阐述音韵学源流,离析《唐韵》而求古音,分古韵为十部,为清代古音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不刊:刊,削除。古时书文字于竹简上,有误则削去。不刊,就是无可改易的意思。

[18]慎修:指清代音韵学家江永,著有《古韵标准》《音学辨微》等书。

[19]东原:指清代学者戴震,著有《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书。

[20]茂堂:指清代学者段玉裁。

[21]怀祖:指清代学者王念孙。

[22]巽轩:清代学者孔广森。

[23]晋三:清音韵学家江有诰。著有《音学十书》。

[24]顾:指顾炎武。江:指江永和江有诰。段:指段玉裁。邵:指邵晋涵。郝:指郝懿行。王:指王念孙。

[25]焉:文言助词。

“译文”

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的道理,如果不深下苦功,则只能了解其皮毛。你来信中说:“弟今后拟研究小学这一门学问。”这是好的。我今天要把进入小学的方法大略告诉你,使你容易入手。小学大略可以分为三个大流派。说字形者,以《说文解字》一书为本源。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只有徐铉、徐锴兄弟俩的版本。到了我们清朝,著名文字学者段玉裁特开生面,而文字学者钱坫、王筠、桂馥等人的著作,也可以参考浏览。

说训诂之学者,以《尔雅》为本源。过去有关这类的著作,只有晋代学者郭璞所写的《尔雅注》、邢昺所写的《尔雅义疏》。到了我们清朝,邵晋涵所写的《尔雅正义》、王念孙所写的《广雅疏证》,郝懿行所写的《尔雅义疏》,都可以称得上是流芳百世的学术专著。说音韵之学者,以《唐韵》为本源。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只有《广韵》《集韵》。到了我们清朝,由顾炎武所写的《音学五书》,实在是不需修改就可以作为典范的书籍。而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和江有诰等人所写的著作,也可参考浏览。你要作训诂、文字、音韵的学问,钻研古书的意旨所在,则这三个学术流派中如顾炎武、江永、江有诰、段玉裁、邵晋涵、郝懿行、王念孙这六家所写的书,均不可不广泛阅读而加以深入探求,如果这样则训诂、文字、音韵的学问自然可以入门了。

“评析”

篇中充分体现了李鸿章在学术方面的深刻见解,表明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观点,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经过仔细的学术考察得出的实在之言,使人易于接受。

学书应探取本原

“原文”

羲、献父子书法[1],自唐初君相推崇,遂风行千古。唐代诸贤其孙曾[2],而赵宋诸家以下,无非其云仍也[3]。顾世人徒占占于转展翻刻之诸丛帖中袭取其面目[4],而不知探取本原,学古人之所学。故惜阴先生既述其逸事[5],而兄以经验述其途径及方法,以授诸弟。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6]:“夫字,先须引入八分、章草入隶字中[7],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8],则不能先发意气[9]。”兄少时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10];又之许下[11],见钟繇、梁鸿书[12];又之洛下[13],见蔡邕石经三体书[14];又于涤笙夫子处见张昶《华岳碑沪》[15],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于五十三岁时改本师,手众碑学习,恐风烛奄及[16],聊遗教于子孙耳[17]。又《笔势论》云:“穷研篆籀[18],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19],形彰而势显[20]。”存意学者,半载可见其功。如吾弟笔性灵敏,旬月亦知其本。羲之《笔阵图》云:“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21]。若直点急牵急裹,此暂看似书,久味无力[22]。仍须用笔着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研之,久久不动弥佳矣。

直点急牵急裹,俗书类然[23],教者学者或且以为能事,此宜切戒者也。”其十迟五急云云,首句极言运笔宜缓,万勿轻率,此最易解者也。十藏五出,则谓用笔务取中锋迎入。此必多习籀篆分隶乃悟[24],如世所传二王及欧褚诸家书法佳拓[25],其圆浑藏锋之笔[26],多从篆分得来。不习篆分者,每苦不得其门而入,今兄授诸弟。若从籀篆隶入手,再学欧虞诸家[27],神似不难,区区藏锋之法,何足为奇!其十起十伏之法,则必虚掌、圆腕、悬肩者能之。盖执笔法不讲,任令五指如猢狲爬树[28],手腕如乌龟上阶沿,恶态如矛发戈斫[29]。盖执笔贵有力,而运笔贵灵活,果能使笔如优于技击者之用器,则方圆屈伸自无不神似矣。至十曲五直之法,向苦不得的解[30],盖世俗通行之正草隶篆[31],无不绢光削滑,从末有凹凸作钱串形,见钟鼎、石鼓、石门诸拓本乃恍然[32]。十曲五直者,直以笔著纸之后[33],竖则一左一右,屈曲则向左行去;横则一上一下,屈曲则向右行去,而笔满画中之意亦悟。夫用此十曲五直之法以行笔,笔势不必凹凸如钱串形也,而笔量之沉厚,自与轻牵急裹者迥别。兄意用笔着墨不过三分,不可深浸毛弱之利病,兄以为不易之法,用长锋羊毫最妙。涤笙夫子曰:“写字,不熟则不速,不速则不能敏以图功。”吾弟其细察而仿行之。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羲、献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其书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多变化,为历代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王献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其书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影响很大。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2]孙曾:孙和曾孙。

[3]云仍:远孙。《尔雅·释亲》:“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4]顾:但;特。占占:通“沾沾”,得意貌。转展:即“展转”,多次移转之意。

[5]惜阴先生:人名。不详。逸事:世人不甚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6]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姓卫,名铄,字茂漪。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

[7]章草:流行于东汉时的一种草书。是隶书的草写,但字不连写,可以用于章奏,故称章草。

[8]俗字:在民间流行的异体字,别于正体字而言。

[9]意气:意态;气概。

[10]李斯:秦代政治家。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工书,泰山、琅琊等刻石,传说均为他所手书。曹喜:东汉书法家。字仲则,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善书法,工篆书。

[11]许:古国名。亦作鄦。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

[12]钟繇: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其书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梁鸿: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伯鸾。

[13]洛:洛阳的简称。我国古都之一。

[14]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工篆、隶,尤以篆书著称。熹平四年(175),灵帝诏许邕与堂谿典等写定“六经”文字,部分由邕自书丹于石,立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三体书:也叫“正始石经”、“魏石经”。三国魏曹芳正始二年(241)刊立,刻有《尚书》《春秋》和《左传》(未刊全)。碑文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书写,故称“三体石经”。

[15]涤笙:曾国藩,清末湘军首领。字涤笙,湖南湘乡人。张昶:东汉书法家。字文舒,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大书法家张芝之弟。书类其兄,时人谓之“亚圣”。华岳碑:全称《华岳庙祠堂碑》,张昶所书。

[16]风烛:风中的烛焰容易熄灭,旧时常用来比喻人事无常,生命短促。奄:忽;遽。

[17]聊:姑且。

[18]篆:汉字的一种字体。籀:汉字的一种字体,亦名大篆。

[19]纂:编纂。

[20]彰:明显。

[21]方:才。书:书法。

[22]味:研究体会。

[23]俗:一般的。类然:都是这样。

[24]分:即八分书,也叫分书,汉字书体名。

[25]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欧:欧阳询,唐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学二王,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对后世影响很大。褚:褚遂良,唐大臣、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其书法继二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正书丰艳,自成一家,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

[26]圆浑:圆满。

[27]虞:虞世南,唐初书法家。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能文辞,尤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授,妙得其体。所书笔致圆融遒逸,外柔内刚,风神肃散,别开生面。

[28]猢狲:猴子的别称。

[29]斫(zhuó):砍;削。

[30]的(dí):确切。

[31]正:正书,即楷书。草:草书。

[32]钟鼎:古铜器之总称。上面铭刻有文字,称“钟鼎文”。石鼓:指石鼓文。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的石上,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颂秦国君游猎情况,因也称“猎碣”。书体为大篆,即籀文。石门:指石门颂或石门铭。石门颂,东汉摩崖刻石。隶书。因在陕西褒城北石门崖壁上,故名。石门铭,北魏摩崖刻石。正书。在今陕西汉中石门东壁。拓(tà)本:指以湿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文物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的印刷品。恍然:猛然领悟。

[33]著:“着”的本字。

“译文”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从唐初起国君和宰相便加以推崇,于是风行千古。但唐代众多书法家不过如同二王的孙子和曾孙,而赵宋众多书法家,就如同二王的云孙和仍孙罢了。但世人徒然自我得意于多次移转翻刻的众多丛帖之中去袭取他们的表象,却不知探取他们的本原,学古人之所学。惜阴先生已经陈述了二王的一些不为世人所知道的事迹,而我也凭个人的经验来陈述二王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来传授给弟弟们。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写字,首先必须将八分书和章草的写法引入到隶字之中,引发人的意气。如果径直采用俗字的写法,就不能先引发人的意气。”我年轻的时候学习卫夫人的书法,认为自己会大有成就。等到向北游览名山,见到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又到许下,见到钟繇、梁鸿的书法;又到洛下,见到蔡邕的石经三体书;又在曾国藩老师那里见到张昶所书《华岳碑》,才知道学卫夫人书法白白浪费年月。王羲之年少时曾从卫夫人学习书法,五十三岁时,改变初学,亲手向众碑学习,他是恐怕自己忽然死去,姑且遗教给子孙罢了。他又在《笔势论》中说:“详尽地研究篆书和籀文,既省功又容易有所成就;编纂精心专一,成功的形势也就十分明显。有意学习的人,半年就可以见到功效。”如我弟笔性灵敏,十天一月也就知道他的本原。王羲之《笔阵图》说:“每逢写字,希望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才可以叫做书法。如果直点急牵急裹,这初看类似书法,但经久体味,就感觉无力。仍须在用笔着墨时不得超过三分,不能把笔深浸在墨中,使笔毛软弱无力。墨用松节来磨,久久不动更好。直点急牵急裹,一般的书法都是这样。学的人、教的人有的把这看成能事,这是应当切戒的啊。”他所谓十迟五急等话,第一句详尽地说明运笔应当迟缓,千万不要轻率,这是最容易理解的。十藏五出,就是说的用笔一定要从中锋迎入,这一定要多练习籀书、篆书、八分书和隶书的人才能悟彻。像世人所传的二王和欧阳褚等书法家的书法佳拓,他们圆满藏锋的笔法,大多从篆书和八分书得来。不熟习篆书和八分书的人,每每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现在我把这个诀窍传授给你们。如果从学习籀书、篆书、隶书入手,再学习欧虞等书法家的书法,要求神似不难,小小的藏锋之法,又何足为奇!其十起五伏之法,就一定要虚掌、圆腕、悬肩的人才能做到。大概执笔法不讲,听凭五个手指如同猴子爬树,手腕如同乌龟上阶沿,那种丑恶的姿态就如同矛发戈砍。大概执笔贵有力,而运笔贵灵活。如果真能做到用笔比技击者的使用器械还要灵活,那么方圆屈伸,自然没有不神似的了。至于十曲五直之法,一向苦于得不到确切的解释。世间通行的正书、草书、隶书、篆书,没有不像绸绢一样、刀削一样光滑的,从来没有凹凸不平作钱串形的。见到了钟鼎文、石鼓文以及石门颂、石门铭那些拓本,才猛然领悟。所谓十曲五直,说的是用笔着纸以后,写竖就一左一右,屈曲时笔就向左走;写横就一上一下,屈曲时就向右走,而笔满画中的道理也领悟了。用这十曲五直的方法来行笔,笔势不必凹凸像钱串形,而笔量的沉厚,自然和轻牵急裹远别了。我的意思,用笔着墨不超过三分,不可深浸笔毛,使其软弱无力,我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法则,使用长锋羊毫笔最妙。曾国藩老师说:“写字,不熟练就不能写快,写不快就不能敏捷而收到功效。”弟弟你要仔细体察这话的含义,并且仿照去实行。

“评析”

李鸿章在信中谈的虽然是关于如何学习书法的问题,但对我们搞好其他方面的学习同样很有启发。他认为,学习二王书法,不能只袭取其面目,应探取其本原。这话很有见地。此外,他还认为,一个人拜师学习,应当从多方面学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能有所成就。这同样是十分有益的意见。

同类推荐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热门推荐
  • Rubaiyat of Omar Khayyam

    Rubaiyat of Omar Khayy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方姑娘

    北方姑娘

    林平从没想过在这里再次遇见她。当时是在首都某条脏乱差的地铁里,他嘴里倔强地嚼着早已经没味了的口香糖,耳朵里塞着的耳机正叮叮当当的排放着摇滚乐里电吉他失真的畅快音效。“林平!”一声惊讶的尖叫让林平整个身体打了个晃儿,嚼口香糖的声音戛然而止,他茫然的抬起头突然发现一张熟悉的脸挡在眼前。(⊙-⊙)他当时的表情是这样的。他用极其不自然的表情笑了一下。他也没想到会是这样地再次遇见她。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

    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为了最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科恩画像,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科恩,西蒙斯一路追寻科恩的足迹,从科恩的出生地蒙特利尔开始,途经科恩曾驻足过的伦敦和希腊小岛伊兹拉,再到科恩音乐事业的发迹地。无论是循着科恩的足迹走过孟买的小巷,探访他入住过的切尔西旅馆房间,还是精细入微地剖析科恩的诗与词,西蒙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科恩之谜的答案。在她富有洞悉力的笔触下,科恩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一个男人的种种经历真实地浮现出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 龙武霸尊

    龙武霸尊

    【这是个废弃的开篇,勿看!】一个落魄少年,偶然得到日月乾坤剑,可吞噬天地能量为己用。更觉醒龙族血脉之力,可在一念间化作魔龙盘踞与天穹之上。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争霸之路。当别人正在和同辈间较量时,他已经将那些同辈的师父踩在脚下;当别人正在为强奸公主未遂而担心时,他搂着皇上的女人睡纱床……好男儿,当如刀一般,雄浑厚重,刚猛霸道;当如剑一般,宁折不弯,锋芒毕露!看天不爽,则斩破那天,自己做天道、看地不爽,则踏破那地,镇压万古苍茫。所以,他夺走了天,战败了地。他要这诸天万界,都留下他的威名。
  •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

    “二百年前,一群野人靠着‘留发不留头’征服汉民族;二百年后,我们这群囚犯也要靠着‘留发不留头’夺回汉人的大好河山!”“小小高丽,鼻屎大的国家也敢进攻辽东?马上出兵平了他!辽东需要人力!”“一个殖民公司,竟想带一帮阿三用大炮轰京城?抄后路包围他们,一个也不要留!”“毛子又来提出领土要求?我还想提呢!对毛子提出领土要求,我要整个远东!”“倭寇?什么东西?组织几个高丽附庸军,让他们去征服倭寇,正好反衬出皇家帝国军队的正义性!”“没有粮食?南亚粮食多啊,想办法多拉回来点。不好横征暴敛?你不会组织大和附庸军去横征暴敛吗?他们都是临时工,出了问题直接辞退就行!”“土著不听话?不要紧,帝国庞大的领土需要大规模基建,去招工吧,多招点!”狂想,自1838年萌芽......建了个群,群号:324481691有兴趣的书友们可以加入,一起讨论后续情节!
  • 贴身神医

    贴身神医

    当一件杀人神器意外落到一个普通且纯洁的实习医生身上……一扇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大门也在杨南的身上打开!吸收,透视,复制,炼药,奇门……无所不能的妖孽天赋!一人,一鼎,笑看都市繁华,一针,一拳,主宰命运沉浮。我只是一个小小医生,美女们,请摸着你们的胸发誓,不能硬来!否则,我会“鼎”你们的哟!人性本善,奈何误入“岐”途,贴身神医,强势来“鼎”!
  • 异界之随机召唤

    异界之随机召唤

    穿越了!还好我也有金手指!随机召唤吗?看看我这次召唤的是谁?一群小弟站在身后,弗朗西斯一脸牛叉的看着眼前神魔。“还有哪个不服,站出来!”一个异界落魄贵族的发家史……————————————————————开了个新坑《同时穿越了99个世界》!
  • 嫡姐难当

    嫡姐难当

    前世遭遇至亲至爱的背叛,后世,她希冀期待命运的翻转,却是危机四伏,看似完美的背后,陷阱、谎言重重。云开雾散之后,已是心力交瘁,劫后余生,亲情、爱情,能否修得圆满,且看重生嫡女的逆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