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7500000033

第33章  李翰祥返邵氏再建奇功

李小龙一拳定乾坤,改变了香港影业一枝独秀的格局。“嘉禾”不但在邵氏的穷追猛打之下存活下来,还迅速发展壮大,占领了影坛霸主邵氏公司的江山。

最为心焦的自然是邵逸夫。邵氏公司比“嘉禾”更早地介入武侠片,但票房却比“嘉禾”的功夫片差了一大截。他找来武侠片教父张彻,分析原因。

张彻认为不是导演水平的问题,而是演员的原因。他认为《唐山大兄》、《精武门》等影片之所以比邵氏的武侠片卖座,不是因为罗维导得好,完全是因为李小龙的出现。他直言不讳地夸李小龙武功高强、气质好、形象好、演技好,而错过李小龙,是邵逸夫最大的失误。

邵逸夫此时没有时间懊恼,而是严令张彻,虽然邵氏没有李小龙那样的影星,但也有许多优秀的武打明星,要从邵氏内部挖掘人才,利用现有资源,拍摄出卖座的影片。邵逸夫与张彻一起,把目光投向姜大卫、陈观泰、狄龙、傅声等人身上。

从邵氏一成立,就一直以歌舞片为主打。当时身手敏捷的动作演员,可能永远都只能作为明星的替身出现在影片里。李翰祥离开邵氏之后,张彻弃歌舞片转武侠片,运动员出身的王羽才有机会一举成名,其他动作演员也才见到了出路。其中佼佼者即为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等人。

姜大卫原名姜伟年,乳名阿尊。他出道最早。童年时就参演过《江山美人》等片,1966年进入邵氏做武师。他的动作漂亮,身手灵活,为许多明星做过武打替身,有“弹性替身”的称号。

张彻的动作片走俏市场之后,他着重栽培姜大卫。姜大卫身材矮小,但张彻认为能否成为巨星,跟身高没有关系,许多电影巨星都身材矮小,比如卓别林。张彻根据他的身材特点,让他扮演一些符合他身高的角色。他为姜大卫量身定做了一部影片:《拳击》,由姜大卫和狄龙主演,于1972年10月公映,反响热烈,甚至由此引发了一轮拍摄泰拳武打片的热潮。姜大卫曾以《报仇》一片荣获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奖,因为他的身高,被媒体戏称为“缩水影帝”。

狄龙原名谭富荣,1946年生于广东。和姜大卫相比,狄龙的身手更为专业,他少年曾拜师学过咏春拳。而李小龙的功夫,就是以咏春拳为基础,再博采众长而创研的。狄龙有武学底子,而邵氏当时刚刚掀起武侠片热潮,因此顺利考入邵氏的南国演员训练班,并深得张彻青睐。考入训练班的第二年,张彻拍摄《死角》一片,任用狄龙为主演,使狄龙从此踏上专职拍摄武侠片的道路。他和姜大卫搭档,演了多部武侠片,虽不可与李小龙的功夫片争锋,但仍被许多人熟悉和喜爱。

与他们相比,以陈观泰武学功底最为深厚。陈观泰8岁习武,开过武馆,收授徒弟。他是有真功夫在身的,1969年,新加坡举办东南亚国术大赛,陈观泰获轻重量级冠军。张彻对陈观泰甚为关注,动员他进邵氏做了武师。最初,他也只是给不会武功的明星做替身。李小龙走红之后,张彻与邵逸夫都意识到,真功夫才更受欢迎,于是大幅度提高武师的地位,给他们加薪,希望能调动武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尽情施展发挥,以从武师当中发现武星,而不是再像从前一样,由擅长演戏的明星在台上比画。

这样一来,陈观泰就有了演戏的机会。1972年,他出任《荡寇滩》一片的男主角,同年又主演《马永贞》一片,从而一举成名。

姜大卫、狄龙、陈观泰三人,是70年代邵氏的三大功夫巨星。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功夫与演技都堪称出色。但是,必须承认,演艺生涯极其短暂的李小龙,在艺术成就、票房号召力、电影史上的地位,都要远远超越邵氏这三位明星。1972年姜大卫主演的《拳击》一片,虽然市场反应尚可,但与同年上映的《精武门》、《猛龙过江》相比,仍差得很远。在“嘉禾”的强大攻势下,邵氏只能依靠实力强大、人才众多来与“嘉禾”对抗。但就武侠片而论,邵氏的出品量是“嘉禾”的五倍,也就是说,邵氏只能靠数量来维持与“嘉禾”旗鼓相当的局面。

李小龙虽然不在了,但李小龙塑造的银幕形象,已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观众很难再认可其他演员的表演。“嘉禾”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成为邵氏的强大对手。邵逸夫此情此景之下,不能不感到焦虑。邵氏有大批的演员导演,却拿不出一部能够媲美李小龙的影片。

正当此时,邵逸夫得到一个消息,令他看到了对付“嘉禾”的希望——邵氏的前功勋导演——李翰祥,回到了香港。

李翰祥当初离开香港,在联邦公司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一个好导演,却未必是一个好老板。他自立公司不久,即与资助他的联邦公司闹翻,而他自己的国联公司,虽然拍的影片连获大奖,钱财上却一塌糊涂。当时他一家大小的开支,每月两万元左右,而他一年做下来,却未必挣得了二十万。弄到最后,国联公司连电费都交不出了。

毕竟,拍电影是个花大本钱的事情,没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想成为一名独立制片人,自己开公司拍电影,是非常艰难的。李翰祥虽然导演电影极具天赋,却也不敢保证每一部影片都卖座。倘若不卖座,对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而言,则是致命的。

这种情况之下,李翰祥放弃了台湾的公司,悄悄回到香港。邵逸夫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万般感慨。当初邵氏同李翰祥闹上法庭,兵戎相见,反目成仇,如今看到他如此落魄,邵逸夫颇有些解气。但邵逸夫比任何人都了解李翰祥的水平,况李翰祥毕竟为邵氏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对于李翰祥的落魄回港,邵逸夫心情是复杂的。又正值“嘉禾”日新月异,迅速崛起,令邵氏一时竟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邵逸夫于是考虑,重新起用李翰祥,也许是对付“嘉禾”的方法。

邵逸夫委托方逸华去和李翰祥谈判,劝他重回邵氏。以方逸华在邵氏的地位,加上她和老板的特殊关系,她的出现,无异老板亲临。

许是由于李翰祥大导演的面子问题,他并没有爽快地答应方逸华,而是表示好马不吃回头草,决不再回邵氏。

但方逸华知道,李翰祥同邵逸夫一样,心情很复杂。李翰祥回香港的消息一经传开,有许多制片公司都曾找过他,希望他加盟,其中包括“嘉禾”。但李翰祥都没有答应。也许,他的内心深处,也在隐隐期盼着邵氏能给他一个台阶,让他重返邵氏。因为在香港的电影公司当中,只有邵氏才能给他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供他施展才华。再者便是,他虽然从邵氏离开,并最终与其闹上法庭,但在他落魄江湖无名无望的时候,毕竟邵氏是最早给他机会的地方,之后他事业的辉煌,也都是依靠邵氏发展起来的。所以,就算李翰祥对邵氏兄弟的待人略有微词,对邵氏公司却还是有感情的。

方逸华了解这一点。所以对李翰祥号称不吃回头草,她微微一笑,给了李翰祥一个台阶:“您就当为邵氏救急好了。您知道,邹文怀走了,张彻导演脾气火爆,很难统揽大局,现在邵氏急需人手呢。六叔说了,翰祥若肯回来,邵氏出四万块钱一部影片的片酬。这可是全香港最高的标准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翰祥就坡下驴,答应回到邵氏为六叔效力。

重返邵氏的李翰祥,确是费了一番心思,思考拍一部什么片子,来与“嘉禾”相争。如果继续拍武侠片,从市场角度讲,观众对李小龙的狂热追捧,致使其他公司的武侠片都无法超越“嘉禾”。从个人角度讲,武侠片不是李翰祥的长项,他没有把握拍出一部能超越张彻的戏。而张彻才是邵氏公司武侠片的开创者,所以就算拍一部叫座的武侠片,也不过是往张彻头上再记一笔功劳而已。

一天,李翰祥无意中碰到一个老熟人。这个老熟人使李翰祥福至心灵,茅塞顿开,有了新的思路。

这个人其实是邵氏的一个小角色。他叫郝履人,是邵氏公司的一位部头演员。他身份并不显赫,收入也不丰厚,但人缘极佳。因为他总是一脸的和善,并且乐天知命,从没有人见他发过愁。

老郝乐观豁达性格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他年轻时,曾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手下当过差。他见识过刀光剑影,经历了世事变迁,自觉世间事不过如此,因此对一切都付之一笑。

因为他的经历奇特,那些后备演员们经常缠着他讲故事,讲他亲身经历过的传奇故事。老郝自己没什么好讲,但韩复榘却是个笑话很多的人。韩复榘本人是个大老粗,这样一个人做山东省主席,每天面对大小官员、部署工作,不免笑话百出。加上老郝性格诙谐,讲的时候不动声色,却添油加醋,令人捧腹。李翰祥还在邵氏的时候,就经常听他讲故事。

就在李翰祥为新片的内容发愁的时候,碰见了老郝,自然想起他的那些故事,不由灵机一动,决定出奇制胜,拍一部幽默搞笑的讽刺喜剧片。

李翰祥单独请老郝去饭店吃了一顿饭。从饭店出来之后,把自己关了五天五夜,拿出了一个剧本:《大军阀》。

《大军阀》塑造了一个草包军阀庞大虎的形象,原型已不再限于韩复榘,而是李翰祥杂取民国诸多趣闻轶事,以张宗昌、韩复榘、孙殿英三大军阀为原型,将各种笑料串在一起的一部影片,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讽刺了北洋政府时代。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军阀庞大虎,是一个自作聪明、有勇无谋的土皇帝。日俄战争后,原是土匪的庞大虎因为帮助俄皇抗敌,大发洋财,摇身一变成了占领北方领土的大军阀。他虽然操控着百姓的生死大权,但目不识丁,愚昧无知,还经常自命不凡的炫耀才能,结果笑话连篇,丑态百出。

李翰祥善于描摹世情百态,注重细节铺陈,这部讲述民国军阀轶闻的影片,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也依然趣味十足。

李翰祥完成了剧本,兴冲冲拿给邵逸夫去看。邵逸夫一看李翰祥的神情,已经知道,又一部优秀的影片要诞生了。他没有看剧本,只简单听李翰祥说了故事梗概,讲了些草包军阀的故事,邵逸夫即刻拍板拍摄。

本子定下来了,但确定演员的时候,却有些波折。“大军阀”这个人物形象,在李翰祥心中已经成熟。他认为这个角色非台湾演员崔福生莫属。崔福生无须化装,只需套上军服往镜头前一站,就是活脱脱一个“大军阀”形象。况且崔福生是香港观众熟悉的形象,还有“影帝”称号,倘能请他出马,定能大赚票房。

但崔福生当时的身份是现役军人,乃台湾空军的地勤人员。他要申请出境,台湾当局不可能批准。邵逸夫通过关系多方斡旋,最终还是没有获准。

李翰祥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公司内物色人选。他把公司里演反派人物、喜剧人物的演员一一过滤了一遍,却认为都不合适。

男主角虽然尚未确定,开机日期却是固定的。因为女主角胡锦的档期很满,不可能改变拍摄时间。李翰祥无奈,只好在男主角暂时缺席的窘境下,勉强开机拍摄。在戏份最重的角色缺席情况下拍片,这在电影界可谓稀罕。

所幸,在开机的第二天,就被李翰祥找到一个合适人选。

所谓合适,是事过境迁之后众人的定论,当时大家却都不看好这位男主角的扮演者。这个人,就是后来蜚声影坛,但当时却从没演过电影的许冠文。

许冠文是广东番禹人,拍摄《大军阀》那年,许冠文30岁。他1971年加入无线电视,主持粤语节目“双星报喜”。李翰祥经常看他主持的节目,说也凑巧,许冠文平时主持节目,都戴一副眼镜,就在《大军阀》开拍当天的晚上,他把眼镜摘掉了。摘掉眼镜的许冠文令李翰祥眼前一亮:这正是自己寻找多时的“大军阀”。

邵逸夫以及公司其他人员,都对此持怀疑态度。虽然许冠文主持的节目风格幽默诙谐,但他毕竟从未演过电影。由一个全无表演经验的人,出任主角演一个几十年前的大军阀,未免有些冒险。

但一则影片已经开始拍摄,时间不等人,二则邵逸夫相信,李翰祥看人一向有他的独到之处,所以也就点头同意。

许冠文虽然从没演过电影,却是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也是一位公众人物。所以邵逸夫不仅同意让他出任主角,索性再利用这个资源,大肆炒作一番。邵氏公司对外宣传,《大军阀》一片找到了一位合适的演员来饰演庞大虎,但对这位演员的名字却讳莫如深。外界纷纷猜测这位演员是谁,香港的?台湾的?内地的?

待到签约之日,邵逸夫特意请来许多记者,而许冠文就坐在邵逸夫旁边。记者们都以为许冠文也是代表媒体来采访的,不料李翰祥突然宣布:男主角就是许冠文。可谓石破天惊,记者们先是目瞪口呆,接着纷纷举起相机,镁光灯闪个不停。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是这一消息。因为许冠文的知名度,以及主持人做演员带给人们的意外,《大军阀》还未问世,已经在大街小巷炒得沸沸扬扬,而邵氏公司也收到了宣传效果。

紧接着,邵氏又制造了第二个噱头:给许冠文“落发”。

许冠文作为节目主持人,一直梳着一种很得体的发型。但因为剧情的需要,许冠文要剃成光头。这种形象的反差必将引起香港观众的好奇,所以许冠文“落发”当天,影棚里又挤满了记者。更有戏剧性的是,第一剪子是影帝姜大卫、影后李菁剪下的,这自然又成为各报刊娱乐版的头号新闻。

如此一来二去,《大军阀》还在襁褓之中,港民的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

1972年8月,《大军阀》上映。果然捷报频传,轰动了香港。票房大卖,影票场场告罄。影片诙谐幽默,迎合大众口味,因此戏院里观众笑声不绝。许多人不是来看电影的,而是来看自己熟悉的许冠文,会在电影中有怎样的表现。而许冠文的表现确实不俗,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平时举止斯文、戴着眼镜的主持人,会将一个出身绿林、一介草莽的“大军阀”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许冠文由此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影坛的喜剧巨星,被尊为“冷面笑匠”。李翰祥因此片在亚洲影展获得“幽默滑稽导演奖”。而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邵逸夫,此片为邵氏公司创下了400万元的票房。

这部影片使邵氏公司暂时转危为安,在“嘉禾”的咄咄气势之下暂得喘息。这部影片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使邵氏公司从此打破了武侠片一枝独秀的格局,掀起了风月喜剧片的潮流。

《大军阀》主要讲述民国军阀轶闻,但其中却有不少表现“风月”艳事的镜头,所以该片可以看做是风月片的开山之作。影片中,女主角胡锦仅限风骚,狄娜更是褪下衣衫全裸上镜,她们活色生香的表演,令观众大饱眼福。《大军阀》火爆的票房提醒了邵逸夫和李翰祥,他们决定放弃武侠片,让观众在习惯了打打杀杀之后换一种口味,继续风月片的拍摄。

于是,李翰祥一鼓作气,仍以许冠文为主角,拍了《一乐也》、《丑闻》、《声色犬马》、《风流韵事》、《风雨奇谈》等纯粹的风月片,为邵氏公司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其实,60年代的香港电影,受西方性解放潮流的影响,免不了夹杂些风月情节和香艳镜头。1973年,功夫片巨星李小龙暴毙,火爆一时的功夫片也随着灵魂人物的辞世,迅速冷却。香港的电影市场一度跌入低谷。电影人蔡澜曾经说过:每逢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就是色情片兴盛之际。现在看来,之所以有此言,大约是因为色情片相对于动作片成本低,而且色情本是人之所欲,故而永受欢迎。

当时的邵氏,错失李小龙,许冠文也没有留住,与“嘉禾”相比,票房大不尽人意。于是邵逸夫决定拍风月片。他的名言是:“电影不景气,唯拍风月片。”

《大军阀》的成功,更坚定了李翰祥和邵逸夫拍风月片的决心。这之后,邵氏公司拍摄了大量的风月片,开创了70年代风月片的辉煌。

在李翰祥的风月片中,较有代表意义的,当是《金瓶双艳》。这是李翰祥根据对《金瓶梅》的研究心得拍的电影。这部影片不拘泥于单纯渲染情色,而是突出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把握了原著的精髓,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堪称香港风月片的经典之作。

邵氏的风月片,托起了一大批性感明星,如胡锦、恬妮、邵音音、白小曼等。这些性感艳星为香港影坛贡献了一大批佳作。

李翰祥的风月片虽然也在情色上做文章,但因为他的古典美学修养颇深,所以他的影片俗则俗矣,但是他将世俗精雕细刻,非常具有观赏性。他在风月片中对于旧时市井民俗的刻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影像资料。他还擅长将奇闻趣事、艳情怪谈放在一起,使影片容量很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的风月片题材五花八门,广泛取材于戏曲、民间传说、中外名著等,所以不会令观众感到重复雷同,保证了影片质量。

总之,风月片可算是李翰祥对香港影坛的另一贡献。这也许只是他牛刀小试的游戏之作,但片中角色性格特点的鲜明、服装布景的考究、氛围景象的逼真,皆体现了大师功力,令其他跟风者望尘莫及。

但李翰祥重返邵氏之后,之所以大拍风月片,只是为了票房。他真正耗费心血严谨制作的,是清宫历史片《倾国倾城》及其续集《瀛台泣血》。在李翰祥拍了一系列风月片之后,他说服邵逸夫让他拍摄清宫戏。邵逸夫本不看好历史戏,但他知道李翰祥在历史方面的造诣,所以勉强点头同意。令他意外的是,这部影片居然在香港一炮打响,而且拷贝卖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无人不叫绝,且获多项大奖。

李翰祥重返邵氏,搞了“风月”和“清宫”两大片种,一谐一庄,令他的创作更加从容成熟,使李翰祥的电影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而李翰祥的重新加盟,更强化了邵氏阵营。1973年,李小龙暴卒,而邵氏借《大军阀》等几记重拳,打的“嘉禾”猝不及防。

同类推荐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是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李真果,他遍读圣贤经典,问道玄门绝学,精练各派武术,集武功、丹道、道家医术绝学于一身。本书以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几个时代为背景,通过传主所经历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巨大变迁,讲述大道士李真果穿越百年、历经艰辛磨难的传奇人生,彰显其爱国爱教、悬壶济世的美德,全面而真实生动地反映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载道行道的修真之旅和中华民族精神及人格风范。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精选了拿破仑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热门推荐
  • 网王之年少

    网王之年少

    活了20年不知道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不懂得什么是感情。作者是网王粉,迹部大大是我男神。看了很多关于网王的同人小说。这是第一次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我做法师二十多年

    我做法师二十多年

    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我的一生原本就是与众不同。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温馨的家庭,但我却有着神圣而伟大的使命,那就是斩妖除魔,保人间太平。收鬼无数,驱妖伏魔总是难免要历经一些惊心动魄的灵异场面,以下就是我所经历最难忘的捉妖历程。
  •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包括《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说课稿、《生态系统》说课稿、《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观察动物细胞》说课稿、《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课稿、《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说课稿、《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种子的萌发》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说课稿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 总裁错爱难自拔

    总裁错爱难自拔

    乔子妍一直在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对于丈夫的感情一直很清楚,十年前他就一直吸引着她,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婚姻却不是因为相爱才走向婚姻殿堂的,而是阴差阳错之下才会走在一起的,乔子妍一直都是在苦恋中,她爱的是那么的卑微……
  • The Storyof a Bad Boy

    The Storyof a Bad B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他是亚洲最年轻俊美的亿万首席,对于他而言,女人就如同衣服。一夜,男友的小三陷害她,让她成为了冷酷首席的猎物……原本以为他们之后再无交集,可是她又被迫成为了他家中的小女佣,向来对任何女人不屑一顾的冷酷首席,唯独于她陷入了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中……小女人奋起反抗,“先生,我跟你好像不熟!”腹黑男人一把拉出了身后的小萌宝,邪魅的勾唇笑道,“女人,那这个小家伙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 凤天战纪

    凤天战纪

    诸神之战结束三十年,天道失常,大河决口,妖孽横行!特种兵齐孟逆天崛起,吞龙胆,诛仙屠神,兄弟,美女,一个也不能少!
  • 来自世界另一端的无能情人

    来自世界另一端的无能情人

    花海改变了一切,将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莞筒筒在异界的拼命的活着,只想回到原来属于她的世界。本来有了希望却被几人无情的拉回。让她又恨又爱。“我要超你大爷!”“你可以有什么冲我来。”谢谢观看,第一次首发。不足的地方多多体谅。
  • 美女上司的王牌高手

    美女上司的王牌高手

    他是杀手界一位武功超穷,胆识过人的杀手,然而,为了一个承诺和责任,来到了滚滚红尘,于是,都市的美好生活就此开启,各种美女不断的涌来,各种危机层出不穷,他在这里演绎出一片的惊天伟绩,成就了一番王者奇迹……
  • 弑暗域

    弑暗域

    吾又出现了,不带地狱悯殇,不携天堂垂怜,以神之姿容降临人世间,吾身黑白辗转,应背恒古,永世不朽,八荒六合,乃大道归一的天道,是世间唯一的神祗,吾控轮回,得永生,转六道,操生死,握苍穹,破不朽,变千万,乃万物之信仰,众生之意志,破碎无上神话的得道存在。吾的风姿依旧如风飘逸,恒古长存,不容释读,神的容貌深韵无波,如仙的嫡姿似影梦幻,无声无息,亦让人胆战心惊,化道天地,回归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