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9300000021

第21章 妙理幽思篇(2)

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梭鱼总是习惯攻击一切出现在它的攻击范围内的其他鱼类,所以当人们尝试着将一个装有几条鲦鱼的无底玻璃瓶,放入装有一条梭鱼的水箱时,梭鱼立刻就会习惯性地向玻璃瓶里的鲦鱼发起攻击。而在尝到了几次“碰壁”的失败苦果后,即便游出玻璃瓶的鲦鱼已经游到梭鱼身边的时候,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了一种固定信念的梭鱼,也不会出现任何的反应了。因为在它的意识里,已经认为自己不可能再吃到这些一直游荡着的食物了。

这是多么愚蠢、多么可怕的一种错误啊!

当这种错误的信念,竟让梭鱼活活饿死在一群游荡着的食物中的时候,我们自然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确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信念,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也许仍旧有人会对“信念造就人生”这样的箴言,抱着一种不置可否或是干脆嗤之以鼻的态度,甚至还会以“人生需要苦干实干”作为自己的全部信条,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果我们在行动之前所秉承的信念就是错误的,那么即便是付出了再多的努力,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正确的结果呢?相信大家都会记得“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吧?当故事中的那个人所选择的方向本身就已经存在着错误的时候,即使是拥有了再优良的马匹,或是再坚固的车具,其结果也只是会让他距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罢了。

事实就是这样简单。如果我们坚持的信念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即便它不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足以致命的打击,至少也会让我们的能量被白白地浪费在不该浪费的地方,并最终让我们的生活出现原本不该出现的错误与失败。而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记得在犹太人的民间文化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拥有着巨额钱财的守财奴去他的拉比那里乞求祝福,而拉比先是让他透过窗前的玻璃去看外面的街道,然后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守财奴回答说:“看到了满街的人。”接着,拉比又把他带到了一面镜子前,问他又看到了什么,这次守财奴的回答是:“只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拉比就对这个守财奴说:“窗户和镜子,它们都是用玻璃做的,只不过在镜子的上面又多镀了一层银。所以玻璃让我们看到了别人,而镜子就是因为多了这层银,却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了。”

这个故事所蕴涵着的道理确实发人深思。十足的自私自利或是争名逐利,显然也和那些随便地放弃努力或是盲目地固守己见一样,都是错误信念中的一种。就像真正能让我们犯下那些不可弥补的错误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名利本身,而只是在于我们在如何获取名利的态度上是否规范,还有我们在获取名利时所选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确罢了。这种态度和方式,才是造成事情出现不同结果的关键所在。

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我们想要得到的事物,都必须依靠自己的不断付出来换取。也只有付出得越多,我们才能最终收获得越多。而那些被金钱或是虚名等种种错误的信念蒙蔽了自己的人,一旦掉入了这些深不可测的陷阱之中,那么即便是有再简单明了的道理,再高深莫测的智慧,也很难再去拯救自己了,到头来,也只会让我们失去得更多,最终落得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可怜结局。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信念选择过程中的其他各个方面。就像对于“有怎样的信念,就有怎样的人生”的这一说法,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它绝非是故意的夸大其词或是危言耸听。尽管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理想,去选择相对应的人生信念,但我们至少不应该再去做一条活活饿死的傻鱼,或是那个越走越远的愚蠢车夫了。

居安思危,天地正道

【菜根语录】

天之机缄①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②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菜根注释】

①机缄:机是发动的意思,而缄则有封闭的意思,所以机缄就是一动一闭之间发生的变化,在这里用来比喻气运的变化,用来指大自然所拥有的支配事物变化的力量。

②播弄:玩弄、摆布。

【菜根新读】

大自然的运行与变化实在是变幻莫测,它的起伏与变化,都是捉弄和戏耍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豪杰的手段而已。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做到面对困境时泰然处之,学会在安逸时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样即便是上天也无法再来施展它的种种手段了。

【菜根解味】

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

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有哪一个人敢于宣称自己的一生之中,总是可以顺风顺水事事如意呢?又有哪一个人能够夸耀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从来就不曾遭受过挫折和打击呢?

这样的一些疑问,其实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那种单纯地享受快乐而不去承受痛苦的人生,显然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不存在的;更是因为即便这样的人生能够在未来的哪一天里变为现实,那也注定将是毫无任何的价值可言的。要知道,对于人生而言,这种苦乐相伴的经历正是塑造我们坚强心灵的工程师,一旦失去了它,我们的心灵也必将由此不再完整,从而失去它所具有的全部活力。那么,只是一味地承受痛苦却无法享受快乐的人生,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答案显然还是否定的。至于它的理由也很简单易懂,只是因为任何人承受苦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快乐。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这个并不漫长的生命过程,也注定要在一种有乐有苦的状态中渐渐完成。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活得更加快乐更有意义。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是承受苦难或只是享受快乐,而且苦难与快乐之间又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演变的,那么既要学会承受人生、又要懂得享受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了。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面对苦难和困境时泰然处之,而在享受快乐与安逸的时候,可以提早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所有苦难与困境,那么久而久之,也就可以让自己最终生活在一份自然随意的人生状态中了。

曾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死后赶往地狱途中的人,因为看到了路边的一座豪华宫殿,于是就暂时住了进去。当宫殿的主人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这个人说自己在人世间已经辛勤忙碌了一辈子,所以现在他只想吃好睡足,再也不想去做任何的工作了。而宫殿的主人竟然极为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当时间在这种舒服的生活中一天天地过去后,这个人终于渐渐感到了空虚。当他要求宫殿的主人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时,谁知对方竟说这里从来就没有任何的工作。就这样,这个人又极其乏味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时,只好再次找到宫殿的主人,要求对方如果不能给他一份工作的话,还不如让他去下地狱。直到这时,宫殿的主人才笑着告诉他,其实这里就是地狱。

虽然这只是一则看似简单甚至有些揶揄意味的寓言故事,可是它却足以让我们看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味地沉溺于安逸舒适的生活享受中所能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不仅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力和进取心,甚至就等于是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一般。而这样的一个结局,难道还不够可怕吗?如果只是因为不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人生道理,就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痛苦和狼狈的状态之中,那么这样的人生难道还不够可悲吗?

对于这样的一个道理,古人显然要远比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经发出过“尽人事以听天命”的由衷感叹。虽然这句话中的“听天命”也包含着听天由命、一任自然的封建迷信思想,可它毕竟还是以一个“尽人事”的前提条件,来强调着自我的努力与奋斗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唐太宗李世民和玄宗李隆基,如果不是因为作出了选择“尽人事”而舍弃“听天命”的最终决定,也就不会在历经辗转后赢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了。至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就更是在成了吴国的阶下囚后,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磨难。为了消除吴王夫差的戒心,他甚至亲自去品尝对方的大便,终于在重获自由后,凭借着“卧薪尝胆”这种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的坚忍精神,不仅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且最终还一举消灭了吴国,建立起了自己更为强大的国家。

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就是要在艰难困苦中保持自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更要在快乐安逸中为今后的人生早作打算。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再大的挫折或是再多的苦难,也总有一天将会变成我们期望中的那种成功和甜蜜的。

偏激终有害,中和可多福

【菜根语录】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①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菜根注释】

①凝滞:停留不动,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古板性情。

【菜根新读】

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他的言行都像烈火一般炽热,仿佛跟他接触的物体都会被焚烧;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举止就如冰雪一般冷酷,仿佛任何物体碰到他都会遭到残害。头脑顽固而呆板的人,就像一潭死水或是一块朽木,已经完全失去了任何的生机。这些都不是能够建功立业而且为社会造福的人。

【菜根解味】

圆融变通,才是人生大智慧

高速发展中的现代社会,在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自然也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虽然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变化中,并不乏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鼓舞,但也或多或少地包含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挫折和失败。对于承受能力本已十分脆弱的现代人来说,这些磨难或是使他们的事业遭遇挫折,或是让他们的情感面临危机,或是造成了亲友之间的不和睦,或是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诸多矛盾。于是,面对着这些花样百出的种种磨难,除了无用的抱怨或是咒骂之外,又该怎样去应对和处理这些事情,就成了我们首先要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比之下,也许再没有什么方式及方法,能比一种圆融变通的人生智慧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了。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反却总是墨守陈规甚至是偏执于某一种习惯思维的话,那么不但他的言行容易陷入偏激的误区,就连他的性格也会慢慢地变得尖酸刻薄。久而久之,就像一潭死水或是一块朽木,完全有可能断绝了任何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最终成为一个对于社会和他人都没有益处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再奢谈什么个人的发展了。相比之下,一种处乱不惊、随机应变的态度和做法,不仅是我们谋求个人成功和搞好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处世之道,同时更是我们换取更大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做人之理。

在极其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那些难以预料的挫折与失败,可能随时随地都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懂得一些圆融变通的人生智慧,找到看待事情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与方法。套用佛教的一种说法,就是在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要懂得用“第三只眼”——在所谓“是”与“非”的两种答案之外,找到第三个同时也是更为全面更为合理的那个答案,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达到解决难题的最终目的。

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和利用这种圆融变通的人生智慧,甚至就连最起码的随机应变都不懂得的人也是随处可见。这些人或是习惯于每天保持着同样的一条出行路线,日复一日直至年复一年;或是习惯于终日里翻阅着同样的几份报刊,也从未想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可看;或是习惯于抽同一牌子的烟、喝同一牌子的酒,包括饭后的水果和点心也可以很多天都不加以更换;或是习惯于同一口味的饭菜,对于其他的饮食方式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虽然我们说懂得坚持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可是这种所谓的坚持,却更多的是指对于人生理想以及奋斗目标的一份永不放弃和执著追求,而绝对不等同于对个人习惯的不加改变,更不意味着我们在应对以及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可笑态度和愚蠢做法去面对一切和解决一切。要知道,坚持一旦演化成了对于一成不变的老方法以及故步自封的旧习惯的抱残守缺,那么这种坚持也就失去了任何的积极意义。而那些还在继续这种坚持的人,当然也注定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任何的进步和发展了。

发生在某个家庭中的一则小故事,也许会让那些不懂得圆融变通这种人生智慧的人有所感悟和自省吧。那是在某一天的晚上,当正在书房里做作业的儿子和女儿,为了是否“把窗子打开”这样的问题而发生争执的时候,这让孩子们的父亲确实感到了左右为难。如果打开窗子,儿子需要的新鲜空气是有了,可女儿的怕冷问题却无法得到解决;可是如果不开窗子,虽然女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儿子的愿望显然又不能实现。至于打开一半的窗子来达到两个孩子的共同要求,那么做的结果很有可能会让两个孩子都不买账。面对着如此难于作出选择的问题,这位父亲的办法就是打开隔壁那个相通房间的窗子,这样既能使空气变得流通,又不至于让冷风直接地吹进来,于是两个孩子的要求自然也就全部得到了满足。

由此可见,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于发现。它需要的,只是我们能够拥有一份圆融变通的人生智慧,以及一种能够宽容待人和善于观察发现的能力而已。也许在生活中确实会出现很多无法预料的困境与磨难,但如果我们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进而做到客观而又全面地去抓住那些问题的核心和重点,那么也就可以不断地找到解决问题、赢得成功的最佳方案了。

所谓“事在人为”,说的也正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一念有私,万劫不复

【菜根语录】

人只一念①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②,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③一世。

【菜根注释】

①一念:在一刹那所生发出的观念。

②惨:狠毒。

③度越:超越。

【菜根新读】

人只要有一个贪图私利的念头,那么坚强的性格就会变得软弱,由理智变为昏庸,由慈善变为残忍,由高洁变为污浊,最终毁坏了一生的品德。因此古时的圣贤之人把没有贪念作为修身养性的宝贵品质,凭借着这一原则就可以实现终生的超然脱俗。

同类推荐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在路上

    在路上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路上》(圆满人生的智慧甘言)人在路上,佛也在路上,彼此相随。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修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富有哲理的佛法思想,来分享自己的修行和感悟。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热门推荐
  • 重回乡间

    重回乡间

    唐小燕的一生就像《蓝色生死恋》的翻版,尽管是被抱错的富家女,可她注定要做失败的恶毒女配。重来一次,回到宁静的乡间,她还会让自己重蹈覆辙吗?
  • 狩鬼录之死人活事

    狩鬼录之死人活事

    文革十年,茅山一派被扫个清光,我爷爷作为茅山派正道传人,为了掩人耳目,改名换姓,成为了一名游走各地的阴阳师。三代后,我家落地生户,开了家专做阴阳两界生意的小铺子,但我从小对什么鬼怪阴阳就没有半点兴趣,直到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我的一生由此改变……
  • 秘密Ⅳ:你就是一座宝藏

    秘密Ⅳ:你就是一座宝藏

    《秘密Ⅳ:你就是一座宝藏》是罗伯特·柯里尔《秘密》系列丛书中的第四部,关一书的意义,他本人如此说道:斯芬克斯问道:“什么生物早晨四足行走,中乖两足行走,晚上三足行走?”过路者们都要面对这个奥妙费解的谜语,凡猜中者即可活命,凡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这就是古老的斯芬克斯谜语。现代的斯芬克斯谜语变得更加困难:“我怎样可以赚更多的钱?怎样才能让我和我的家庭衣食无忧,富足快乐?”这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每天在你的心头萦绕,直到你解决它。这就是现代的斯芬克斯谜语,任何解答不了者下场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
  • 穿越流年

    穿越流年

    如果我吝啬的将自己封存,是不是就可以在遇到你时,给你一个最好的自己。而穿越的奇遇,让我不后悔将自己留给你。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一祸水

    第一祸水

    她叫苏祸水,励志成为天下祸水!不要说她只懂泡男人,谁让那些优质男人眼巴巴地往她眼前送呢?在她眼里,男人向来是玩物!直到遇见他!那个腹黑强硬、满脸坏笑,更想霸王硬上弓的男人!坑爹的,竟然比她还无耻?哼,她就不信还有她苏祸水征服不了的男人!
  • 流光散

    流光散

    坐落于玄露城的一家名为”流光“的乐馆,即使是常年冷清也一直开着。即使有客人进去,出来的时候手里只抱着一个乐器,但在乐馆里的记忆却莫名消失了。据说,是那里的老板娘带走了那些人部分的记忆。甚至有可能,那些进去的人,都不是人。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人生感悟(最适合青少年的哲理美文)

    人生感悟(最适合青少年的哲理美文)

    哲理美文所选文章打破了纯文学界限,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这些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闪光的语言,精辟睿智,鞭辟入里,简直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 朱舜水文选

    朱舜水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