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86

第86章 三千文士与《永乐大典》(1)

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其藩地在遥远的云南。云南毗邻安南(古称交趾)等国,边防地位极重要。永乐帝派他去边陲,其用意或许是想叫他威镇西南,真正起到“藩屏”的作用。但高煦又委屈又烦恼,对皇上说:“我有何罪,斥徙万里?”堵得皇上道不出话儿。他赖在京师不走,皇上也只好由着他去。

那时候永乐的主要精力是倾注于“文治”上了。

他以武力取得皇位,他却不想给人以“好武”的印象。登基伊始,通政使赵彝引奏一个山东男子进献“阵图”,原是想献媚取宠的,不料永乐批示道:“自古帝王用兵,皆出于不得已。朕居军旅数年,每亲当矢石,见死于锋镝之下者,未尝不痛心。今天下无事,惟当休养斯民,修礼乐,兴教化。此献图者,必谓朕有‘好武’之意,以冀进用。其斥去之!”赵彝讨了个没趣儿。

偃武必修文。永乐元年八月,除北京外,全国举行乡试。永乐二年春,就是封太子、封汉玉赵王的时期,会试刚刚结束。会试之前,永乐问礼部尚书李至刚,洪武时期选士多少?李至刚说,各科不同,多时达四百七十余人,少时只三十人。永乐说,朕初即位,取士宜多。于是这一回取了新进士四百七十二人,与洪武十八年乙丑科相同。经廷试,一甲三名为翰林修撰、编修,二甲五十一人俱授翰林院庶吉士。

永乐帝对会试落第的举人也给予关怀,令翰林院择其较优者入国子监继续研读,以俟下科再试,且给予“教谕”的俸禄。“举人入监”,称为“副榜”,副榜之设,从永乐朝开始,后代延续了下去。

那些日子,新人仕的士子们集中在朝天宫演习礼仪,忙得李至刚等礼部官不可开交。然而朔望日大朝时,一看奉天殿内外站得满满荡荡,因建文遗臣死的死逃的逃所造成的“左班”儿稀稀拉拉的局面已经转变,皇上春风满面,李至刚心里也美滋滋的。

这一日,永乐谕礼部,说他要亲视太学,看看那些国子监的学子们。礼部官便陈奏说,皇帝视太学,按规矩必先祭奠先师孔圣人。永乐说:“孔子乃帝王之师,是孔子以‘三纲五常’之理,立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朕应隆重祭奠先师,以示本朝尊儒重道之意呢!”于是,礼部官赶紧安排皇上祭孔、视学之事宜去了。

说到皇帝祭孔和视学,洪武十五年时曾做过一回。永乐决计要比先皇帝做得更隆重。这是三月中旬,风轻日暖,花树繁茂。礼部早在位于鸡笼山之南的成贤街上设了长长的帷幔,从南门即大成门的牌坊开始,这一带已“静街”,只有国子监的祭酒等官员,率领着学生们夹道迎接圣驾。辰时,永乐帝率百官来到大成门,下御辇,入帷幔更换皮弁服。先到孔庙,向圣人神位行礼。事前礼部官在考“谒庙仪”时,说孔子虽是圣人,但乃人臣,皇帝行礼宜“一奠而再拜”。永乐却说不可,拜先师,礼宜重,他坚持要四拜。拜毕,又到帷幔里换了常服,即翼善冠和金织盘龙黄袍。然后再升辇,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率文武百官进入了国子监。

国子监是在洪武初年设立的,设了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个馆,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年级,此时的学生约六七千人,而宿舍即“号房”多达一千余间。其中供外国留学者使用的“王子书房”和“光哲堂”,就有一百多间;教室即“讲院”八十间;练箭处即“射圃”一处;菜园即“蔬圃”八十余亩。学生来源,主要是各州县选送的贡生(每县每年限送一人),功臣及贵戚子弟,边疆“土司”子弟。也有来自日本、高丽(朝鲜)、琉球、暹罗(泰国)、安南等国的留学生。然而,这么多的中外学生,管教人员却少得令人惊讶:祭酒(即校长)、司业、监丞、典簿、典籍各一人,连“五经博士”、“助教”、“学正”等总共才三十余人。

当时的“祭酒”是胡俨。胡俨原在钦天监任职,但很快即以解缙之荐入翰林,成为文渊阁的学士,不久又调来国子监。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实属饱学之士。按照既定的程序,他率领着学官、诸生,请永乐帝到彝伦堂升座,然后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人堂东西侍立,接受了他们的五拜礼。之后,永乐便将《五经》即《诗》、《礼》、《易》、《书》、《春秋》颁赐给太学。

今日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是皇帝及百官听国子监祭酒讲授《五经》。这对永乐和胡俨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听的和讲的,都是第一次。天其实并不热,但胡俨在拜见皇上时已经满头汗水了。永乐便笑吟吟说:“如此好的天气,先生便到户外讲,朕与学生们都到院子里听,如何?”说着,他已经站起来了。胡俨受宠若惊,便忙不迭地亲自动手,也有内官帮着,将御座抬到了院子里。院里有一株古桧树,人称“六朝松”;鉴于六朝皇宫在隋兵灭陈时就已被夷为平地,故而这桧树是硕果仅存的,十分珍贵。御座就设在“六朝松”下,而胡俨的讲坛离御座也不过五六步的样子。

胡俨提纲挈领地讲了讲《五经》。讲罢,永乐派内官赐茶水,并择其要点提了几个问题。胡俨简明扼要一一作了答复。那天国子监大院里黑压压的衣冠儒士,见皇上如此谦逊,如此敬儒,感动得真有点儿飘飘然了。

永乐听完了讲课,兴犹未尽,又由胡俨陪着,到国子监各处巡视。从洪武朝时对监生就很是厚待了,不仅管膳食,每年还赐以布帛文绮、衣服巾鞋;正旦元宵诸令节,还另有赏钱。打从孝慈皇后在时,就曾以皇后的名义在监中积粮,有二十余个米仓,用以供养诸生的妻子。监生未娶者,赐钱婚聘,并发女衣二袭,月米二石。永乐一面听胡俨介绍情况,一面吩咐礼部官,从即日开始,监生的待遇还应略作提高。他还特别嘱咐,北京的国子监,也要照此办理——原来,从永乐元年开始,随着北平改为北京,国家已有两处国学了。仅此一举即可看出,皇上对“文治”是多么地重视啊!

永乐到学生的几个“号房”略看一眼,又到“讲院”检阅了学生们每月一次考试“四书”、“五经”的卷子,还饶有兴味地跟学习外国语言的一部分学生,交谈了翻译书籍的几个问题。最后,他来到洪武时期树的一块碑前。那是太祖训示太学生的一通敕谕。这块碑的独特之处,是洪武爷用他独具个性的语言亲拟,完全是通俗的白话。

恁学生每听着:先前那宗讷(宗讷为首任国子监祭酒)做祭酒呵,学生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如今著那年纪小的秀才官人每来署学事,他定的学规,恁每当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泼皮、违犯学规的,著祭酒来奏着恁呵,都不饶!全家发向烟瘴地面去,或充军,或充役。

今后学规严紧,若有无赖之徒,敢有似前贴没头帖子,诽谤师长的,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若先前贴了帖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绑缚将来呵,也一般赏他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发往烟瘴地面。钦此!

永乐看罢,才知道了由太祖亲手拟的这通圣谕里藏了个血淋淋的故事。那是当年宗讷定的学规甚严,待学生极是残酷,故曾有人饿死或自缢。于是就有个叫赵麟的学生写了张“没头帖子”以示抗议。结果赵麟被查出来,在国子监里斩首示众。永乐在这碑前伫立良久。他心里话:太祖治国太严(连国子监里都这般严酷),建文却失之过宽,到我这一朝,应该宽严适度呢!

视察结束之后,永乐按照礼部的奏请,也在太学里立了一块碑。碑文也是由皇帝亲撰的。不过,他撰的这辞儿,却不是洪武帝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洪武帝直来直去,他就有点儿装腔作势了:

朕惟帝王之兴,必首举学校之政,以崇道德,弘教化,正人心,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世之尊崇之礼者,非于孔子有所增益,特以著明其道之至大,天下不可一日无也。

……

这两块皇帝亲拟的碑文并列在了一起,使人们看到了两朝天子不同的风范。

永乐帝祭孔和视察太学的这天下午,又来到文渊阁,视察另一件大事,即《永乐大典》的编纂。

早在三年前,即永乐元年七月初一,永乐帝到太庙祭祖“荐新”之后,就曾召从祭的翰林侍读解缙等人,讲到他修书的打算。他说:“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之中,浩如烟海,不易检阅。朕想悉采天下之书,将所载事物聚于一起,而统之以韵,庶几乎考察方便,如探囊取物呢。尔等应体朕意,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类,辑为一书,勿厌浩繁。”

话讲得很清楚:一是要全,要辑录各家之言;二是要大,要不怕浩繁。

但是作为总裁官的解缙似乎未能理会其要领,以为皇上意在尊孔重儒,所以未能兼收诸家之学。编纂的进度倒是不慢,翌年十一月即编纂告竣,将成书呈送御览。永乐开始还很高兴的,特赐名为《文献大成》,且对修书的一百四十七人都给予赏赐。然而,待他坐下来亲自翻检时,却不禁大失所望。叹道:“不对了,这哪里是朕要编的书呢!”

这也难怪。解缙虽堪称学富五车,却是地地道道的鸿儒,难以兼收百家。可以说,解缙也好,方孝孺也好,这类大儒的思想,很难跟洪武、永乐这样的皇帝完全合拍(倒是能跟建文一拍即合)。想当年,方孝孺以吴溥等人举荐于洪武驾前,洪武帝虽也称赞他的学识,但又说:“当老其才”,“今非用孝孺”时;后来解缙被举荐,洪武帝也是用“后十年来”,“大器晚成”之类的话,婉辞拒用。说到家,洪武帝是不需要方孝孺、解缙这样的儒生来治国的。而永乐帝同洪武帝在治国之道上,倒基本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就《永乐大典》的编纂来说,想来想去,解缙担任总裁怕是要耽误他的大事。必须找合适的人来替换;即便不把解缙撤换下来,也应当充实和调整人员,更换“总其事者”。那么,找谁来领头儿合适呢?……

永乐帝反复思忖。蓦地,一颗光光的和尚头,三角眼儿,“形如病虎”的黄皮子老头儿便浮现在他的脑里。

对,还是道衍合适。道衍最懂他的心思了。道衍是那种“归儒不尽而为墨不终”的人物,他的脑瓜,是能兼收百家的。那就由他来主持“大典”的修撰吧!

道衍现在已经不是僧录司的左善世了。

从永乐二年四月开始,他恢复了姚姓,被皇上赐名广孝,并授以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从六品官一下子提升到文职最高的从一品。这就与他的“靖难”第一功臣相符了。

道衍怎么又会接受了皇上的封赏呢?他是真心做和尚,还是真心想做官?或者,他又想做和尚,又想做官,鱼与熊掌兼得?对此,当世的人说不清,后世的人也说不清,甚至道衍本人也说不清。

关于道衍接受封赏这件事,当然还是由皇上先提起的。据说,那日早朝时,永乐帝蓦地想起道衍已久日不见,怪想念的。便令随堂太监问一声,僧录司的道衍来了没来?太监把话传过去,过了老大工夫儿,道衍才气喘吁吁蹒蹒跚跚地进殿。

永乐帝问:“斯道先生近日忙些什么?”

道衍勉强说了个“老臣无事……”就喘作一团,且以袍袖不住地拭汗。脸色瞧上去也不太好看。退朝之后,永乐将道衍单独留下,君臣来到东便殿。永乐吩咐:“给先生看座。”然后又说:“方才见你气色不顺,莫非有何烦心事吗?”

道衍连连摇手:“无有无有!今太平盛世,老臣高兴都来不及呢,哪有烦心事?”

永乐笑着打量他说:“朕与卿肺腑之交,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卿定有不顺心之事,但说无妨!”

道衍的黄脸儿微微一红:“其实亦无大事。让陛下操心,真令臣惶惶不安……”

“啊呀,小事对朕说说亦可呀!”

“这个……”道衍似乎头一回说话吞吞吐吐。见永乐的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只好吐露胸臆:

“臣上朝前待漏门外,因有话要同吏部尚书谈,历五阶而上,谈毕又历五阶而下。老臣年迈不堪趋奔,因此心中怏快。”

“哦,原来如此!”永乐心里在笑,脸上却是一派严肃。果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听出道衍弦外之音了。便说:“先生找吏部尚书说话不方便,朕找先生说话亦不方便。不过朕找吏部尚书说话却是极方便的。先生的话,就由朕说便是!”

恰好这一天,永乐召来吏部尚书蹇义等商议东宫官属。这一天道衍便成为了太子的师傅,官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从此而后,这老头儿再与吏部尚书说话,就不须“越五级而上”了。

道衍虽除授太子少师,受皇上隆恩(皇上与他对话,辄呼“少师”而不称姓名),但他却仍未蓄发,仍未接受府邸和宫人。他仍住在天界寺里。上朝时穿官服,退朝后仍是一袭僧衣。于是,人们都觉得他是个怪人,难以捉摸。

道衍做了少师两个月后,凑巧他的家乡苏州一带遭水灾,永乐帝令他前往赈济灾民。接受了这份钦差,他百感交集。阔别家乡二三十年,当年出家时孑然一身,而今回乡却是前呼后拥,从者甚众。当他又路过镇江北固山时,忆及当年怀才不遇时的诗句:“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又想起他赠袁珙的诗:“凌烟阁上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如今他已实现了抱负,已位极人臣,衣锦还乡,何其荣耀!然而,遗憾的是他人也老了——已届“古稀”了!

道衍在苏州期间有几段轶事,为后世人们添枝加叶,津津乐道。

同类推荐
  • 古龙传

    古龙传

    古龙先生在武侠文学世界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诸多传奇,他命运跌宕,历尽悲苦;嗜酒如命,绯闻不断;挥笔成书,又挥金如土……总之,他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为他造就了双重传奇。本书将着重显现古龙命运的传奇性,并深刻地解读古龙先生作品背后的悲喜情怀,与此同时融入对古龙作品的品悟,从他作品中的内容,结合他当时的经历,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以及创作来源,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并引起读者的兴趣,与读者产生共鸣。本书不仅给读者呈现一个武侠笔者的传奇故事,更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豪侠灵魂。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楚留情

    楚留情

    机缘巧合中,楚留情得到一把绝世神剑,没想到这把绝世宝剑却引出一场惊天阴谋,楚留情在这场阴谋中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想要化解这场危机,他必须不断变强,当自己变得强大无比时,才有能力扭转乾坤!
  • 爱在细微之处

    爱在细微之处

    以章节题目为主的短篇故事,以爱为名,或是温暖,或是悲情,或是无奈,千般姿态只是为你。
  • 异世神巫

    异世神巫

    同在一所大学的陆鸣和他的小弟郑涛无意间的到了上古神巫舜的传承,同时穿越到了异界,陆鸣成了舜的传人,郑涛则和舜的神兽赤龙结合,兄弟俩一起闯荡异世。
  • 综漫之混沌魔虚

    综漫之混沌魔虚

    当海贼王里的恶魔果实成为练体强者运气与实力的证明。当死神里的斩魄刀与鬼道成为天赋出众的魂修者标志。当火影忍者里的查克拉与各种忍术成为各属性修元者与武技的诠释时。一个穿越来到异界的青年孤儿,因肉身灵魂的不契合无法修元、魂、魔而备受欺凌,当他在无尽的绝望中一步步排除身上桔梗,踏上这条荆棘满布的修士路时,强者的金字塔谁又能让他停下。“自然究竟是何元素,虚实又为何物,时空又代表着什么,我都不懂,我只知道我要逆了这天。”“我不恨天夺我五百载,我只想留住每一个我想留住的人...仅此...而已。”
  • 探索与实践

    探索与实践

    本书共收录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教师的论文50余篇,主要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本书总结了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末世鬼才

    末世鬼才

    邵易复活了,带着他那一副纯由原能塑造的身体。在一次训练时,无意中竟然学会了极点状态这个BT技能。自此,怪物是什么?战神是什么?顶着个硕大到会发亮的弱点在邵易眼前晃来晃去,这不纯找抽吗?一枪过去,一切都是浮云。什么?你说你有绝强的力量?哦,不好意思,我曾经练到过一本太极密卷,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呃,你懂的。
  • 逆天书神记

    逆天书神记

    少年江杰,幼年遭逢家庭巨变,身负血海奇冤,受尽打压、委屈,却在艰难逆境中成长、进步、征战,纵横天下,终成一代星空书神。
  • 重生之新生

    重生之新生

    她,一个父母厌弃的小孩,和奶奶相依为命的长大。然而,十八岁,奶奶也永远的去了,只留一个玉镯给她。她在想活着是为了什么?一个人,一个人,一直一直……可是,她还得活着,奶奶说,你要活着。她很听话。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孤单寂寞的她,本以为这一生就将如此老去,但是在一个雨夜的电闪雷鸣中,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她,重生了。重新拥有了亲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玉镯的空间让她有了资本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让她有了别人永远想不到的奇遇。不张扬,不随意。用心爱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是老有人企图破坏他们的生活,危害她认可的人。于是,她爆发了!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力量下都是纸老虎,谁要妨碍她,她就给谁好看!
  • 神龙腾飞

    神龙腾飞

    无论是现实还是网游,龙的子民永远披着智慧与勇气永立于颠峰之上。若你是龙的子民,若你想知道什么是畅快淋漓,流连忘返,激扬澎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