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1500000041

第41章 纪伯伦《先知》导读

学习提示

纪伯伦的生平。《先知》的思想内容。《先知》中所表现的关于“爱”、“美”、“宗教”“自由”等方面的思想。《先知》语言的哲理性、艺术性。《先知》与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之间的关系。

生平与创作

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布舍里村。他父亲赫利勒·纪伯伦是个贫穷的牧人,贪杯好酒,母亲虔诚善良。当时许多贫穷的黎巴嫩人抱着对西方文明的种种梦想,背井离乡迁往美洲地区谋求生路。1895年纪伯伦12岁时,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哥哥、两个妹妹和纪伯伦去了美国波士顿,纪伯伦的母亲和妹妹从事缝纫,哥哥进了一家商店打工。纪伯伦则进了当地的一家侨民学校学习。他学习很勤奋,并酷爱绘画,还得到了一些画家的指点。

1898年,为了学习阿拉伯民族语言,他独自返回黎巴嫩,进入贝鲁特希克玛学院,学习阿拉伯语、法语和绘画。这期间,他除了刻苦学习功课之外,还在《觉醒》杂志上发表诗作。

1901年,纪伯伦返回波士顿。在1902-1903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小妹妹、哥哥和母亲相继病逝,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903年,纪伯伦开始在波士顿的侨民报纸上发表散文诗。1905年,他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得到当地一个女子学校校长玛丽·哈斯凯勒的赏识,两人成为朋友。后来,哈斯凯勒资助他去巴黎学习。纪伯伦到巴黎后,曾先后在几所绘画学院进修,并曾得到罗丹的指点,艺术上有了长足进步。纪伯伦在巴黎苦学三年,这期间除了学习绘画之外,还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游览了罗马、布鲁塞尔、伦敦等历史名城。总之,在巴黎的三年,纪伯伦扩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后来能创作出兼有东西文化之长、独树一帜的作品,是与他在巴黎的这一段经历分不开的。

1910年,纪伯伦返回美国,先在波士顿住了一段时间,后迁往纽约。1920年,他和旅居美国的阿拉伯作家努埃曼、艾敏·雷哈尼等人一起创建了“笔会”。“笔会”对阿拉伯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笔会”为中心逐渐形成了阿拉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旅美派”(又称“叙美派”)。

1931年4月,纪伯伦病逝。

纪伯伦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用阿拉伯文创作,作品以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音乐短章》(1903)、《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1908)和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其中,《折断的翅膀》是其小说的代表作。这些小说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对贫苦人民寄以极大的同情,抨击统治者的暴政,揭露教会的虚伪。他的小说风格纤细,情节淡化,情感浓烈,有散文诗化的倾向。后期主要从事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其中用阿拉伯文创作的作品有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集》(1920)、《珍趣篇》(1923)和长诗《行列》(1918),用英文创作的作品有散文集《疯人》(1918)、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流浪者》(1932)、《先知园》(1933)和诗剧《大地诸神》(1931)等。(其中《流浪者》和《先知园》是作者去世以后才出版的。)在阿拉伯传统文学中,没有散文诗这种体裁,是纪伯伦把这一体裁首先引入了阿拉伯文坛,并使之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纪伯伦用英语创作的这些作品较少叛逆的精神,更多地赞颂美、爱和希望。文笔清丽、优美,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纪伯伦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文学思想和技巧,又对阿拉伯的文学传统有所继承,所以他的创作兼东西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纪伯伦风格”。他的散文和散文诗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中散文诗集《先知》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内容简介

散文诗集《先知》共由28节组成。它虽然不是小说,但也有一条情节线索。它讲的是一位智者亚墨斯达法在阿法利斯城住了十二年,等待他的船到来,接他回他生长的岛上去。如今船来了,他要走了。在阿法利斯城,他受到人们的尊重,人们称他为“上帝的先知”。人们知道他要走了,都聚集在他周围,要求他留在阿法利斯城,他只能用沉默和眼泪回答他们。最后他们来到广场,预言者爱尔美差知道亚墨斯达法一定要走,所以请求他在临走之前谈谈他自己,谈谈他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之间的一切”。于是亚墨斯达法依次讲了爱、婚姻、孩子、施与、饮食、工作、哀乐、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逸乐、美、宗教、死26个方面的话题,然后告别离去。现在将其中几个方面的内容略作介绍:

《先知》中首先谈到的是“爱”。其观点主要是爱需要人们无条件的服从,爱在给予人幸福的时候也会使人遭受磨练。“爱虽给你加冠,它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爱是无功利性的,它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那么以爱为基础的婚姻怎样呢?作者认为婚姻的双方要相互信任,彼此奉献自己的心,但是作者也强调,两个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彼此相爱,却不要做成爱的系链”。在论“孩子”中,作者认为要给孩子以爱,但是不要向他们灌输思想,因为孩子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只是借父母的身躯而来,却不属于父母。父母是弓箭,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关于“施与”,作者认为不要为了求得名誉而施与,要毫无保留地施与。作者认为工作要以爱为基础,他把工作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认为人们在劳力不息的时候,就是爱了生命,要充满了爱心去工作。谈到“哀乐”,作者认为哀乐是统一的,欢乐是去了面具的悲哀,它们是不能分开的。同样善与恶也是分不开的,“因为,什么是恶,不只是‘善’被它自身的饥渴所困苦么?”关于“自由”,作者认为人们真正获得自由的时候是他们不再以自由为标杆的时候。谈到“理性与热情”,作者认为二者也是不可分的,单有理性和单有热情都是不完善的,既要让热情歌唱,也要用理性来引导热情。谈到“友谊”,作者说友谊的基础是爱,友谊的目的是“寻求心灵的加深”。谈到“逸乐”,作者说:“逸乐只是一阕自由的歌,我愿你们全心全意地歌唱,我却不愿你们在歌唱中迷恋。”谈到“美”,作者认为只有美自身才可能引导追求美的人,美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美是生命。论及“宗教”,作者说:“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你的宗教。”

分析与评论

《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这本书纪伯伦从十八岁时就开始写,经过多次修改,于1923年才正式出版,可以说是纪伯伦半生心血的结晶。纪伯伦非常重视它,在1921年《先知》尚未定稿时,他说《先知》是他的精神“至今孕育的最好的婴儿”,并表示为了写完《先知》,“即令我的生命随着它的结束而结束也罢”。纪伯伦在《先知》中借亚墨斯达法之口,说出了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爱是纪伯伦散文诗中表现最多的主题之一,《先知》也不例外。在纪伯伦心中,爱是崇高的,即使爱的“路程艰难而陡峻”,也要“跟随着它”;即使爱的剑刃会伤毁人们,也要“屈服于它”;即使“它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也要“信从它”。纪伯伦理想中的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无私奉献的爱:“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既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纪伯伦不仅认为夫妻之间要彼此相爱,“彼此赠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保留”;要给孩子以爱,而且把爱与工作也联系了起来: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这种充满了爱心的工作态度显然与那些把工作看作是负担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他还认为做买卖要“用爱和公平来交易”;朋友则是“用爱播种,用感激收获的田地”。我们知道,时光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但纪伯伦却说时光像爱,“是不可分析的,没有罅隙的”。可见,在纪伯伦的眼里,爱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美是《先知》要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纪伯伦先列举了几种对于美的看法,然后指出,这些人都是在谈论他们那“未曾满足的需要”,接着他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美也不是表面的现象,而是一种内在的心灵的感受:“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她不是那你能看到的形象,能听到的歌声,却是你虽闭目时也能看见的形象,虽掩耳时也能听见的歌声。”这里纪伯伦显然是在强调一种精神的美,这种美当然要高于那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带来的美。所以这种美是永恒的:“她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美也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它和生命是统一的:“在生命揭露圣洁的面容的时候的美,就是生命。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纱。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其实这里纪伯伦是以形象的语言谈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

对宗教的看法是《先知》必然要表现的一个内容,这从“先知”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先知”这个题目本身就带有宗教色彩,在伊斯兰教中,穆罕默德就是一位先知,并自称是最后一位先知。纪伯伦怀有浓重的宗教情结。他幼时生长于伊斯兰教气氛浓厚的黎巴嫩,而家里人信仰基督教,他五岁的时候还曾经独自上山去参加耶稣受难日活动。虽然纪伯伦后来写了反对教会的作品,但那是因为他觉得教会违背了耶稣教诲,压迫欺骗穷人。所以,他的大多数作品里都充满了浓重的宗教气息,《先知》也不例外。但是,纪伯伦除了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宣称“上帝死了”的尼采哲学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先知》中表现出的宗教思想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有所不同。纪伯伦要表现的是上帝、自我与他人的同一。在《先知》出版以后,他和好友努埃曼谈话时曾经说:“耶稣是你我一样的人……在我这里,他是位有毅力的男人,就像他曾是一位慈悲的男人。”以后他写了《人子耶稣》。显然,这种思想在《先知》中就有所表现了。在谈论爱时他说:“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的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在谈论理性与热情时他说:“只因你们是上帝大气中之一息,是上帝丛林中之一叶,你们也要和他一同安息在理性中,运行在热情里。”他还把宗教和人的事业、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宗教岂不是一切的功德,一切的反省,或者那不是功德,也不是反省,只是在凿石或织布时,灵魂中永远涌溢的一种叹异、一阵惊讶么?谁能把他的信心和行为分开,把他的信仰和事业分开呢?”他甚至直接说:“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你的宗教。”“假如你要认识上帝,就不要做一个解谜的人。不如举目四望,你将看见他同你的孩子们游戏。也观看太空:你要看见他在云中行走,在电中伸臂,在雨中降临。你将看见他在花中微笑,在树中举着他的手摇动着。”从以上论述来看,纪伯伦的宗教观是以人为中心来建构的,也可以说纪伯伦的宗教观有些泛神论的色彩。

自由是《先知》中另一个重要的话题。纪伯伦对“自由”的理解与人们平常的理解有所不同。首先,在他看来,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正是对人们自身的一种束缚:“在城门边,在炉火光前,我曾见你们俯伏敬拜自己的自由,甚至于像那些囚奴,在诛戮他们的暴君之前卑屈、颂赞”。“实话说,你们所谓的自由就是最坚牢的锁链,虽然那链环闪烁在日光中,炫耀了你们的眼目。”其次,在他看来,现在的社会中根本没有真正自由的人。在《先知》之前的《暴风集》中,纪伯伦曾在《奴隶主义》一文中谈及人类的不自由,其中写道:“自我降生始,七千年过去了,我所见到的尽是屈辱的奴隶和带镣铐的囚犯。”文中还提到无论是劳工、商贾、大兵,还是官宦、国王、牧师,都是奴隶。这种思想显然在《先知》中也体现了出来:“噫,在庙宇的林中,在城堡的影里,我曾看见你们中之最自由者,把自由像枷铐似的带上。”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只有那求自由的愿望也成了羁饰,你们再不以自由为标杆为成就的时候,你们才是自由了。”怎样才能实现自由呢?纪伯伦认为自由的实现不仅仅要废除不公平的法律,废黜暴君,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的独立:“假如那是个你们要废黜的暴君,先看他的建立在你心中的宝座是否毁坏。”“假如那是一种你们所要抛掷的牵挂,那牵挂是你自取的,不是别人勉强给你的。假如那是一种你们所要灭除的恐怖,那恐怖的座位是在你的心中,而不是在你所恐怖的人手里。”

另外,纪伯伦在《先知》中还谈到一些互相矛盾的事物:施与和接受,哀与乐,罪与罚,善与恶,生与死等。在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体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观点。如哀乐是密不可分的:“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善与恶是相对的,“什么是恶,不只是‘善’被他自身的饥渴所困苦么?”“在无数的事上,你是善的,在你不善的时候,你也不是恶。”生与死是同一的:“假如你真要瞻望死的灵魂,你当对生的肉体大大地开展你的心。因为生和死是一件事,如同江河与海洋也是一件事。”“气绝”是“把呼吸从不息的潮汐中解放,使他上升、扩大,无碍地寻求上帝。”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方传统思想的影子。

还要说明的是,纪伯伦虽然以先知的口吻说话,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在《自知》一篇中,他明确表示:“不要说我找到了真理,只要说我找到了一条真理。”(这里的“我”当然是泛指人们,也可见纪伯伦的态度)。在最后的《言别》一篇里,他说:“我只不过是用言语说出你们意念中所知道的事情。”

综上所述,《先知》表达了纪伯伦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他的朋友——《纪伯伦传》的作者努埃曼说:“当纪伯伦用他的想象,蕴涵着全部精神之美的时候,他渴望着将它传达给人们。”《先知》就是纪伯伦精神之美的结晶。

因为《先知》表达了纪伯伦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所以其语言具有丰富的哲理性。纪伯伦在谈到社会和人生问题时有很多引人深思的论述。比如谈“逸乐”,他说:“逸乐只是一阕自由的歌。我愿你们全心全意地歌唱,我却不愿你们在歌唱中迷恋。”“在娱乐中你们应当像花朵与蜜蜂。”在论“时光”一节中,他说:“昨日只是今日的回忆,而明日只是今日的梦想。”在论“教授”(即讲授知识)时,他说:“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会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在论“法律”时,他说:“你们喜欢立法,却也更喜欢犯法。如同那在海滨游戏的孩子,勤恳地建造了沙塔,然后又嬉笑地将它毁坏。”《先知》的成功除了语言具有哲理性之外,更在于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述他的思想。纪伯伦是一位诗人,虽然《先知》中富含哲理,但这些哲理是以诗的语言来表述的。在《先知》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形象,比如:

你们有些人说:欢乐大于悲哀。也有人说:不,悲哀是更大的。

我却要对你们说,他们是不能分开的。

他们一同来到,当这个和你同席的时候,要记住那个正在你床上酣眠。

——论哀乐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假如你的帆或舵破坏了,你们只能泛荡,漂流,或在海中停住。

因为理性独自统治,是一个禁锢的权力,热情不小心的时候,是一个自焚的火焰。

——论理性与热情

除了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之外,还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亚墨斯达法象征纪伯伦,阿法利斯城可以说是象征美国或者纽约,他要回去的岛则象征黎巴嫩。据努埃曼说,在亚墨斯达法第一天进城的时候最初寻找他、相信他,最后又请求他讲述“生和死之间的一切”的那个女子爱尔美差,象征在纪伯伦生活中不断资助他,给了他很大支持的玛丽·哈斯凯勒。

《先知》中这些优美的诗句和诗句中体现出的智慧征服了广大的读者,西方人称《先知》为“东方赠与西方的最美好的礼物”。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在1927年读到《先知》时,就为它“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所吸引,后来将它译成中文,并于1931年出版。

纪伯伦受尼采的影响非常深,努埃曼在《纪伯伦传》中说:“尼采是他最重要的向导,最大的助手,也是他孤独中最伟大的友人。没有他的陪伴,没有查拉斯图拉同他一道漫游,他就不会存在。”事实上,《先知》确实受到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影响。许多学者都已经指出,《先知》的构思与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非常相似,如尼采塑造的查拉斯图拉是一位先知,尼采通过他表达自己的思想,纪伯伦塑造的亚墨斯达法也是一位先知,同时他也是纪伯伦思想的代言人。查拉斯图拉和亚墨斯达法都是在客居外地十几年,离别异乡的时候对送别的人们讲述人生真理的。但是,我们也看到,虽然构思相似,纪伯伦却在尼采的旧模子里注入了全新的思想。查拉斯图拉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超人,他对宗教是持否定态度的;亚墨斯达法虽是先知,但是如前所述,他却并不否定宗教,只不过他的宗教思想与传统的宗教思想有所不同,他也不高高在上,他与众人是一体的:“你们的心搏曾在我的心中,你们的呼吸曾在我的脸上,我都认识你们。是的,我知道你们的喜乐与哀痛,在你们的睡眠中,你们的梦就是我的梦。”所以,虽然借鉴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形式,但这并不妨碍《先知》成为世界名著。

关键概念

旅美派 纪伯伦风格

思考题

1.简要说明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与后期创作的不同。

2.试分析纪伯伦在《先知》中表现出的宗教思想。

同类推荐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新探案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新探案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烽火岛(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烽火岛(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希腊人民为争取自由的战斗中,法国军官亨利。达米被莱来到希腊参加了解放希腊人民的战斗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随后他又和希腊海盗们展开了较量。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地理知识,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妻色撩人:腹黑老公深深爱

    妻色撩人:腹黑老公深深爱

    提前十五分钟回家,却看到闺蜜和老公缠绵在床上。“言明,我们离婚吧。”“想离婚?行!告诉我那个男人是谁?”四年前的新婚之夜,她被喜欢恶作剧的伴郎团下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老公就睡在身边,她以为是他,但十个月后老公却将一张亲子鉴定摔在她的脸上。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认定是她给他戴绿帽子。他用无爱的婚姻束缚她,折磨她,报复她。终于……一个高大的身影挡在她的身前,俯视群雄般的大声宣布:“孩子是我的,有什么不满都冲我来。”所有人都震惊了。谁都没想到,他,竟然是孩子的父亲。
  • 地行纪

    地行纪

    我为刀俎,人为鱼肉。外星物种入侵。人类失去了最后的防线。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想活下来。虽然人类进化了很多次,但是敌人却如洪水猛兽。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绝望是否有曙光存在?
  • 蛤蟆精都市行

    蛤蟆精都市行

    若干少女为何独守空房?几名老太太为何痛哭游街?大量女式内衣为何不易而飞?是何人如此狠心?是金钱?是仇恨?请关注蛤蟆精都市行特别节目∶《王青背后的故事》-------------------------------------------------神仙啊,妖魔啊,人妖啊。这些,可以有!变态啊,狗血啊,虐主啊,这些,真没有!嗯,总的来说,就是一只小青蛙在大都市里,到处乱蹦的故事……
  • 厚道的人生成功课(MBook随身读)

    厚道的人生成功课(MBook随身读)

    厚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更是一种以良好人品为核心的做人做事哲学。《厚道的人生成功课》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等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观点,以使读者于世事浮沉中感悟做人做事的技巧与道理,在工作、生活以至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童年与青春

    童年与青春

    大早上的我还在睡觉,妈妈就把我叫起来,让我跟表姐一姨妈去割猪草。没办法,只好起来了,出门时感觉妈妈怪怪的。中午回来时,妈妈躺在了床上,不会说话,还受伤了。我懵了,这是怎么回事?
  • 恋君无殇

    恋君无殇

    骑马射猎,从此与大汗双宿双飞,就在我以为这就是此生的幸福时,我从天堂走向了地狱。从没有一见钟情,从没有半分的爱,一切都只是表象,我成了他的奴儿。
  • 源来凯玺欢我

    源来凯玺欢我

    "想死吗?那就离我远点!”黑道?杀手?社会?集团?大哥大们,通通让到。看小女子如何守住爱情。开朗女生却有不为人之的难过,无人地,她就像死了一般的宁静。
  • 我的宝贝哑妻

    我的宝贝哑妻

    她是个哑女,意外救了他。他愿意娶她,但只是为了在异岛能够生存下来。跟着他离开回到他的家,因为是哑巴,她一直很乖巧,直到婆婆恶意打她骂她,而她肚子里的孩子更是被他亲手弄掉后,她终于心灰意冷离开。【本文与《假戏真做:校草的爱很受用》为系列文】
  • 逍遥君李长风传

    逍遥君李长风传

    绝世美男李长风在发掘夏启墓时穿越到夏朝时成了绝世丑婴,父母的离开,而现实情况与记忆历史中的差异。又该如何一步步的发掘?一切尽在穿越之夏王朝
  • tfboys的纯真爱恋

    tfboys的纯真爱恋

    第一次见面,他以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粉丝;再次遇见,他惊悉她是ssgirl组合的队长!一场游乐园之旅,他们的甜蜜爱恋也就此展开!当她惊悉自己童年那段最美的友谊,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场笑话!而他也因为那个所谓的她的朋友来指责她!而她又情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