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即他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剔除。他提出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思维经济原则推翻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最初他的主张受到当时人们的大声质疑,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它早已跳出了原先狭窄的领域而重新获得了新的意义,被后人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但许多复杂的东西其实都是有害无益的,复杂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会被自己制造的复杂、麻烦所压制、累倒。电影《上帝也疯狂》讲述的故事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原始丛林的原始生活与现代社会繁忙、复杂的生活,让无数观众体会到人类自己把自己撵入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死角。复杂的现代都市生活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可是身处于此天堂的人们却并没有如上帝般那么快乐。复杂的群体中最令人纠结的莫过于人心的揣测,这也是来自原始丛林离上帝最近的人所难以理解的。简单的人难以理解复杂环境中的人和事,得到的却是最真的快乐。
这部影片让我感慨:事情的成功总是来自于简单的单纯。在我们做过的很多事情中,绝大部分其实是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的,真正决定事情结果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通常隐藏在繁杂的事物中,如何找到这一小部分就成了整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找到关键部分,去掉多余活动,成功就会显山露水。这里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功成名就后的显赫地位、物质上的满足,身心的愉悦、感情的动人心魄、纯洁干净的灵魂等都是一个人经过蜕变获得的成功。
上学期间班上经常有这样的同学:不浪费一分一秒,每天忙忙碌碌拼命地学习,班上有任何活动都不参与,不与同学们结伴出游,不去逛街,不享受任何年轻人该享有的乐趣。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觉得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但遗憾的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往往都是特别爱玩的学生。学习成绩很棒的学生都不会吝啬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寻找乐趣。其实,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极其复杂未必就能驶向成功的港湾,相反,那些简简单单的人总是很容易就能抓住成功的关键点,做起事来总是事半功倍。
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但要把事情变简单却很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了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简化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主张追求简单,并不是说简单的头脑和简单的行为。我们更强调的是一种无欲望的追求,欲望太强,人就变得复杂,思想就会产生混乱,反而抓不住重点,错失眼前的收益。成功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很简单,戴尔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人都用上高质量低价格自己想要的个人电脑;比尔·盖茨的目标是不要让微软在18个月内破产。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定势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即“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这也是保持事物的简单化、对付复杂与烦琐的最有效方式。简言之,就是抓住根本,解决实质,不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率地把事情处理好。有时候简单的想法更能出奇制胜。
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说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
同样的问题,采用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研制一台X光监视器不仅要花时间和精力,还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相比较而言,采用电扇的方法更简单、更直接,也更有效。只要我们能勇敢地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奥卡姆剃刀定律实际上和道家的思想体系很类似,讲求的是顺应之道。如果硬是把顺其自然发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伤神费心肯定是在所难免,关键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这才是最得不偿失的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