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2100000074

第74章 “老乡们对文化人都不错”

——访《读书》主编沈昌文在今日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有句众所周知的流行语:“南有《随笔》,北有《读书》”。前者飞扬文采,后者遍播书香,二刊之名,誉满儒林。这里,我要向读者诸君介绍的《读书》主编沈昌文,就是当年的“向阳湖人”。

作者和沈昌文1969年秋,沈先生下放到原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时,已近不惑之年。他和妻子白曼颐带着母亲及女儿,举家南徙向阳湖,连北京的房子都卖了。干校总部设在“四五二高地”,即甘棠上祝吴门口山处。他所在的人民出版社编为十三连,驻汀泗烧制砖瓦;夫人是位医生,住校部医院。这种夫妻同一干校,两地分居的奇观,在那时却司空见惯。承蒙组织信任,他在连队担任了通讯员,负责和校部的联络。从汀泗骑自行车到甘棠需40分钟,这样公私可以兼顾,和家属见面的机会多一些,竟也令人羡慕……

时隔20余年,沈先生在家中热情接待了我的来访。谈起咸宁,他饱含深情:“我觉得鄂南是个好地方,而且老乡们对文化人都不错……”

我问何以见得?他答道:“尽管干校搞阶级斗争,并没有怎么妨碍我们和当地群众的交往。白大夫还给不少农民看过病,更是受到不少照顾,附近湾子的农民过春节,还热情送来糍粑拜年。尤其到了后期,‘五七’战士和当地人接触增多,返京后还有联系。如汀泗邮局有位叫王祖喜的同志,曾给我不少帮助,我从干校回来后,他还上北京看望过我。”

我们随意聊天,显得十分轻松。坐在一旁的白大夫(现任北京阜外医院门诊部主任)也说起笑话:北京图书馆有位同志姓孙,在向阳湖作广播员,预报天气老是不准,有次开一个场面较大的会,几个连队的人都参加,问了气象员,说那天晴转多云,结果还是下了雨,许多人坐在露天地里,淋成落汤鸡,于是“天气预报、胡说八道”的顺口溜不胫而走,传遍了干校。

往事如昨。沈先生又谈起昔日难忘的人和事:“我社编辑朱南铣,是位红楼梦研究专家,身体虚弱,生活清苦。有个礼拜天休息,他非常兴奋,因离婚后连里批准再婚,便一人上街喝多了酒,回来时头重脚轻,不慎掉进塘里淹死了。他是我们这个系统最有成就的人之一,怪可惜的。至于荒唐的事就更多了。有一段时间,上面下指标,要求一个晚上挖出一个‘五一六’分子,搞逼供信,不讲假话交代所谓问题,就要受体罚。北大毕业生唐一国,不幸成了怀疑对象,被逼无奈,只好逃跑,抓回后受到加倍处罚,斗了9天9夜,以后却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回忆是苦涩的。我转移话题,问沈先生:“您所知道的向阳湖文化人还有哪些?”他稍加考虑,历数起几位近些年读书出版界有影响的人物:宋木文、刘杲、薛德震、范用、林尔蔚、李侃……

我听说王蒙先生的父亲也曾下放到向阳湖,便请沈先生方便时也帮忙打听一下。真是凑巧得很,这时,住在附近不远的王蒙打来了电话。谈完工作上的事情,沈先生马上接着在电话里说:“我这里来了位咸宁地区的同志,不知听谁说你的父亲在向阳湖干校呆过,我好像没听说,啊?是有这事呀?那好极了,你能不能在电话里稍微说几句呀?”我接过话筒,简明扼要介绍了咸宁地区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进展情况,王蒙先生闻之欣然,回答说:“我父亲王锦第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在向阳湖劳动了3年多,回京后已于1983年病逝……”

搁下电话,沈先生补充说:“我们经常通电话。刚才,他对我们近期刊物有点想法,找我聊聊。”我早有所知,王蒙先生对《读书》杂志特别感兴趣,曾称赞它带来的不仅是书的信息、知识,带来的更有一种清明和冷静,一种科学和理性的自信。诚哉斯言!

言及《读书》,我情不自禁也谈起与此刊的缘分。自它1979年创刊至今,我一直坚持订阅,印象最深的是丁聪的漫画,冯亦代的“西书拾锦”、王蒙的“欲读书结”等专栏,还有近年由沈先生主笔的“编辑室日志”和“阁楼人语”,满纸玑珠,耐人寻味。见他不时地点点头,我插话道:“《读书》编辑部寥寥四人,您的手下只有3位女编辑吴彬、赵丽雅、贾宝兰,工作量够大的。”沈先生谦虚地说:“我主要是帮他们筹划筹划,这3位女同志都四十上下了,工作都很努力。”我又顺便问他是否写过关于干校生活的文章,他说自己老老实实、一心一意做编辑,所以无暇他顾。我敬佩之余,顿生感慨:《读书》杂志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恐怕是许多专著所不能及的!

沈先生继续叙述道:“1971年初,周总理指示要出学术著作,北京方面才想到向阳湖这批人了。我被奉命召回,担任了学术著作编辑室主任。不料想没多久又被戴上‘复旧’的莫须有罪名,再度下放干校,然后又再度返京重新工作。别的不多讲了,单说我们这个刊物。这是在陈翰伯先生倡导下办起来的,第一任主编是陈原。1980年我接手编《读书》,1986年以后兼任三联书店总编辑,1993年退居二线后又专职编刊。截至1995年11期编到200期,我本人编了188期。”

我感叹道:“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些向阳湖文化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读书》杂志今日的辉煌。”他表示同意:“文化部系统去了那么多精兵强将,回城以后大都是从事文化工作,自然执牛耳的多。”说着,我们扳起指头数了一下,仅以文坛几家有影响的大报刊为例,像《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当代》、《人物》的主编或副主编,都有“向阳湖人”。

与君一夜话,其乐也融融。我又问道:“《读书》杂志以文化品位高著称,能否请您再谈谈自己编刊的独特主张?”沈先生不假思索,潇洒作答:“《读书》能办到现在这个样子,主要是坚持和发扬了老前辈的一些主张,像陈翰伯、陈原。陈翰伯先生曾经说过,《读书》不应只是办刊物,更不是教训读者的地方。我当初写文章,有一篇学‘两报一刊’的口气,告诉读者我们应该如何如何,陈先生把我找了去,说编辑和读者地位平等,怎么能说应该怎样。你要是编《人民日报》,代表党中央,可以这么说。而《读书》不是机关刊物,不能那么讲。我听了很受教育。还有陈原,最早提出把《读书》办成‘不是什么的什么’,不是评论的评论,不是书评的书评,形式上看不出,实际上是这样,这才算得好文章,才耐读。陈原还提出,《读书》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可以批评各种各样的人,就一条,不能打棍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近年也提出‘三三四四’的主张,即编刊物要做好两条:一是‘说三道四’,议论事情有感而发,有时甚至看似与自己未必相干之事,也不妨说长道短,文章观点要突出,把道理讲透。二是‘不三不四’,文章要有吸引力,形式必须灵活,没有一定之规,不照搬照套,所以《读书》发表的文章往往是不成体例的……”

沈先生的宏论,我听了如夏日饮冰,畅快无比。只是因时间关系,我们的谈话匆匆结束。离开沈家,我不禁想起他很欣赏的一副对联:“潇洒送日月,寂寞对时人”,暗自思忖,从向阳湖走出的文化人培养了多少读书种子啊,这也正是沈先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到欣慰的。

同类推荐
  • 历练党性的熔炉

    历练党性的熔炉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发展历程的史实类著作,反映了该校创立、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一代代党校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该书共分六章,即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和“文革”前期、恢复时期、正规化和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训时期。
  •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智库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世界“新”格局下的大国博弈中国版“NSC”:大国安全标配全球化2.0版:美拟借“一体两翼”战略重塑世界格局“习氏风格”与中国外交新格局、新战略等。
  • 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福建省社科联于2011年4月至12月组织了以“管理创新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宣传。
  •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用自己终生实践来做出回答的课题。
  •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全部日记,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演变,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本德、陈云、邓小平的题字,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报道和评价、雷锋精神内容的书包括雷锋生平、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及其在现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讲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展现了雷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同时,书中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些珍贵题词图片,给读者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最新最完整的诠释。
热门推荐
  • 女性私密保健指导

    女性私密保健指导

    本书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皮肤的疑问、毛发的困惑、外阴的隐私、月经的烦恼、乳房的疑虑、性爱的疑问、更年期的苦恼等女性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答和指导。
  • 大爆发户

    大爆发户

    钱多多说:咱做暴发户就要有暴发户的样子!于是,光头,拇指粗的项链,劳力士手表,一身休闲西装,手拿老式大哥大,头抬的比天高,这就是钱多多的装束。一个爆发户,被卷进一场豪门的争斗,龙争虎斗,暴发户的精彩生活,敬请期待。
  • 残昱

    残昱

    传万物有百相,人族亦是如此,妖魔便是人族的百相之一。曾经的世间千疮百孔,诞生了一个名为狸追的仙人,平了战乱,却将万物推向另一个深渊……稻禾是个奇怪的女子,身份成谜,又为何被封存在湖底数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巳神族的遗孤冷冽有背负着怎样的宿命?她与冷冽、蔺祺之间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纠葛……
  • 神级高手

    神级高手

    佣兵王者,接到保镖任务,成为职业保镖。为了兄弟,他可以以身犯险站立沙场。为了女人,他可以柔情万种,怒发冲冠博得红颜一笑。在守护兄弟和女人之间,光阴似箭,却已名震内外!
  • 月心法神

    月心法神

    我本不渴望获得强大的力量,也不需要让人畏惧的名号,只想与你平平安安生活在这异界大陆。只要有你,我的世界就不会黑暗。可是你究竟为什么离开我?是神的胁迫!好,我弑神。是魔的利用!好,我杀魔。我本低调,是你们的逼迫让我不得不高调,只为了用最终的力量让你回到我的身边。
  • 消逝的武者

    消逝的武者

    不知什么时候,人类出现了一种新的修炼的体系,名叫魂术。以灵魂沟通天地之力激发一种或多种能力。这种修炼体系十分的容易,渐渐取代了武者法师等修炼方法。久而久之古老的修炼传承已经消失。魂术是怎样诞生了却无人知晓。偶然间,一个落魄的少年得到了武者的传承,重现当年的武者神威,逐渐揭开了当年武者消失的秘密。
  • 冥界生死簿

    冥界生死簿

    民生,是个孤儿,从小在山上长大,18年来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整天对着的就是自己的养父,养父是个猎人,当初在山下小溪边捡到了小民生,因为不知道名字,就给他起名民生(平民百姓所生),一个贫民百姓生来没办法养才丢掉的孩子...养父能给他的就是不饿肚子,教他打猎,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他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没有朋友,甚至都不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突然的一个晚上,山腰上传来了像鞭炮一样的声音,民生不知道怎么回事,声音好像还越来越近,养父知道了叫他藏到树上去,那是见到养父的最后一眼...
  • 华墨落

    华墨落

    他,本为一村遗孤,蒙墨秋不弃,收为唯一弟子,赐名叶雨希,希寓意为大雨中唯一的希望,他立志要像师父一样守护天下,华瑶……而他,是六界瞩目的华瑶灵尊,因为责任,一生无妻无子,将叶雨希看做孩子,让他,护他,所有人都不相信小徒儿,而他却依然坚信……不为什么,只因他是他的徒儿,他与自己的境遇相似到极点。此文越后面会比较虐,声明一句,此书是近乎亲情
  • 掌尘世间

    掌尘世间

    他是最后一名殿堂弟子,身上肩负着殿堂的传承与复兴。看他如何逆了这世间仇人,让这薪火燎原、、、
  •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