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4000000026

第26章 道南理窟——武夷山九曲走笔

张建光

望着父亲手书“道南理窟”最后一笔镌上九曲岩壁,马应壁长长地舒了口气。父亲马负书乾隆元年中了武状元,可一辈子敬仰理学大家。提督福建陆师镇守闽疆二十余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武夷山勒刻“道南理窟”四个大字。谁知平常军务繁忙后来疾病发作,理想却无法实现。事有凑巧,天遂人意,乾隆四十四年,马应壁任职崇安(今武夷山市),终了父亲遗愿。这方擘窠石刻确属非同一般。马应壁在题跋中说:“窃念先大夫欲以理学渊薮,发山川之秀灵,非寻常题咏岩泉者,此何可弗镌,而遗山灵憾!”儿子认为,父亲这方大字不得不刻,否则武夷山灵都会遗憾。因为它揭示了理学的渊薮。

“道南理窟”里的“道南”,指的是孔孟之道向南传播;而“理窟”,说的是理学荟萃之地,有如当年送江淹之梦笔的郭璞所云“京华游侠窟”的窟之意。更耐人寻味的,是马家父子题跋的位置。“道南理窟”题刻在五曲之西,晚对峰东麓,与此隔溪遥遥相对的是当年游酢的“水云寮”和朱熹的“武夷精舍”。

游酢于公元1099年到武夷山,筑寮五曲云窝铁象岩上,潜心研究经史,刻苦著书立说,广为聚徒讲学。专家知道,程颢、程颐是理学创始人“二程”。游酢、杨时以“程门立雪”的行动就学于大师门下。程子望着他们归闽的背影说过“吾道南矣”。他们载道南归闽北后,真的担负起儒学新发展的重任,而武夷山是道学南传第一站,游酢则是“道南”第一人。大概一百年后,游酢的后裔游九言也像马应壁一样,怀着十分的崇敬在崖壁下刻下了“水云寮”三个大字。

中国文化由北向南转移有其深刻的原因。人们常把唐宋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经历了大唐盛世后,五代十国给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数十年间,帝王几易十姓,兵举不息,生灵涂炭。南方成了向往之地。虽然交通闭塞,关山阻隔,但却成为避乱苟安之地,更是文人士大夫理想的“世外桃源”,及至到了南宋,东南一带更成了人们理想向往之处。有词云:“安莫安于福建。”大理学家邵雍当时就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南方地气至矣。”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收拾了五代十国那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权更迭的局面,宋太祖踌躇满志地吟唱“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和残月”,自比普照神州六合的太阳。但史学家们认为他建立的宋王朝更像“阴晴圆缺”的月亮,而且是到不了满月的月亮,如同钱钟书所喻:宋太祖设想的那张不容他人酣睡的卧榻,“从八尺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虽然他常常夜不能寐,还总是惦记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到了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国大军南下,1126年虏徽、钦二帝北去,北宋王朝结束。南宋王朝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和中国军事版图变化相同的是文化地理也发生深刻的变化。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西汉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风光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了隋唐愈发壮大,佛教中国化产生了禅、华严、天台等宗派,几乎倾国信奉佛教,大有与印度一样成为佛教国家的趋势。而在东汉产生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与佛教斗争中也逐渐发展起来,加上人们错误认为老子与唐皇同宗,因而道家势力也十分强大。原先儒释道三教鼎立成了佛道压倒儒学的形势,当时一流学者几乎都出入佛道,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文化思想的儒学奄奄一息,卫道士们大声疾呼儒家道统已到了中断的紧要关头,唐朝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在北方着手建立新儒学。北宋之后,新儒学又岌岌可危,道统再一次面临覆灭的危险。文化落后的金国承担不了发展儒学的重担,中华民族文化存续兴亡的地理坐标只能向南转移。

江南不乏名山胜地,何处方是中华文化涅槃之所?南宋大理学家张栻断言,“当今道在武夷!”历史怎么会这样青睐闽北的武夷山,将华夏文明继往开来重任空降于此?让我们先来看看闽北的地理区位。水路未开之时,中原进入福建非经闽北不可。陆路入闽主要是三条路径:一是翻过闽赣交界的杉岭,从今日的光泽进入;二是越过闽浙交界的仙霞岭,从今日的浦城进入;三是跨过闽赣交界的分水关,从今日的武夷山进入。值得注意的是分水关与江西铅山相邻,到其河口码头仅八十里。当时它是江浙闽粤货物、人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由河口转上饶便进入信江航运。通过这条水路可通浙江常山、江山,然后沿钱塘江往杭州,直抵南宋的首都。王世懋在其《闽部疏》中说,“凡福之绸丝、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橘,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关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既然有货北运,自然有人南来。一方面福建“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足以避乱,安下书桌做学问。另一方面如果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闽北又是北客返回中原最近最易的地方。南唐之后掀起一拨又一拨移民福建的浪潮,而闽北武夷山一带则是他们落脚的首选之地。

一种伟大的思想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能够诞生,离不开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离不开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同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更是“脱不了关系”。一代又一代的贤哲总要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才能继往开来探索真理。新儒学不是凭空出世,她不仅要梳理完善自家的道统学说,还必须从道教、佛教以及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集各种思想的先进因素之大成,而这些条件武夷山恰恰都能提供。武夷山自古以来便是三教同山,儒释道各呈异彩。道教起于东汉,但武夷山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举行过准道教活动的盛典,“干鱼祭祀武夷君”和“幔亭招宴”的传说就是证明。五代十国之前的著名道士杜光庭在创立的华夏道教“三十六洞天”体系时,就把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几乎与朱熹同时期的白玉蟾以武夷山为基地,把北方的道教神仙系统和原武夷山的道教神祗武夷君、皇太姥结合起来,成为道教南宗五祖。历史上武夷山的道院、道教活动场地有数十处。南宋前期,武夷山一带是国家道教文化的重心之一。武夷山佛教初兴于唐朝,至宋已成鼎盛之势。当时佛教已经中国化了,继慧能禅宗南宗之后的“五宗七家”直接和间接的创始人三分之二是闽籍僧人,他们大都云游过武夷山,且与理学人物过往甚密,像临济宗下的杨岐方会派的代表人物大慧宗杲,在朱熹著述中反复被提到。其弟子道谦曾为朱熹问禅之师,两人经常一起吟诗、赏帖、论学,道谦圆寂,朱子亲自撰文祭之。至于武夷山本土得道的扣冰古佛更为闽王之师,千余年来纪念他的民间“蜡烛会”光焰不灭,南方诸多寺院都供奉着古佛塑像。与扣冰悟道有关的“天心永乐禅寺”,有五象朝圣之形,又处武夷群山中心,被人称为掌握山外青天的枢纽,赢得“华胄八名山”盛誉。至于散落在群山中以崖居形式建成的佛寺更不计其数,宋朝的武夷山佛教香火甚是灿烂。武夷山与儒教更具有不解之缘。历代皇帝任命武夷宫的主管提举多达82位,其中有刘子翠、朱熹、吕祖谦、张栻、辛弃疾、陆游、叶适、黄幹等硕儒圣贤,他们也是当时全国最知名的学者。理学南传后,杨时授徒罗从彦,罗又传道李侗,李侗再教朱熹,薪火相传,蔚为大势。武夷山中有据可考的书院就有48所,密度为全国之冠,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五曲溪畔朱子亲自擘划和创建的“武夷精舍”,董天工在《武夷山志》中称其为武夷之巨观。南宋前期,武夷山已成为中国文化基本形态的荟萃之地。

思想与山水无涉却有关。那年文学大家余光中回闽南拜祖省亲,顺便游览武夷山,在这里他似乎寻找到了中国文化之根,临行前为武夷山写下了“千古灵山,九曲溪水”题词。著名的复旦大学学者蔡尚思教授说,他研究了中国自然美的山水已达两百多个,认为武夷山超过了徐霞客最赞美的黄山,因为黄山山奇而不如武夷山的山水俱奇;而九寨沟则水奇而山不奇;桂林江水可游而小山不可登,也比不上武夷山既可登又可乘筏;庐山的水在山之外,也不如武夷山的水在山之中。武夷山的山水俱佳,在国内外都是难比的。所以,我有小诗一首:“朱熹是先贤,武夷为名山;人地两相配,唯有此间全。”厦大研究理学专家高令印教授也认为,武夷山水陶冶朱熹既仁且智,从观赏武夷山水动静中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还是回到马应壁目光聚焦的五曲山水。公元1184年,朱子在溪边隐屏峰下建成武夷精舍,开门讲学授徒,论道著述,下学上达,致广大、尽精微、格物穷理。他不无自信的在其《九曲棹歌》中吟道:“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林间有客帝王师,万古之心是天地之心,是理学之心、中国文化之心。朱子和他的同道借着这方仁山智水,伴着棹船声声,倾心营造笼罩百代的理学大厦。他曾自谓“过我精舍,讲道论心,穷日继夜”。吕祖谦来过,辛弃疾来过,袁枢来过……朱子和他们上下几千年纵横求索,终于“集大成而续千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万世一定之规”。然后,精舍里走出了黄幹,走出了蔡元定,走出了朱熹两百多个弟子,载道前往八方,四处点燃真理火炬。

立在五曲隐屏峰下,极目山水之外,遥想当年游酢、杨时载道南来,播下理学的种子。历史选择了朱熹,朱熹选择了武夷山,他用九曲活水、灵山云雾,他用毕生心血和学达性天的智慧,培育出理学的参天大树,从而数百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天空中呼风唤雨。武夷有幸,拥有朱熹,便拥有中国文化的标高;朱子有幸,怀抱武夷,才能够为天地万民立心。他们都有幸,天地人三才生辉。“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丛书”整合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风格的实力作者和作品一同进入市场,给图书文化市场带来回归理性的厚重作品。“纪实中国丛书”策划出版的作品以源于生活、贴近现实,贯穿生活哲理的写作态度,给阅读者带来一种久违的理性阅读、人文阅读的回归。
  • 敬重与惜别

    敬重与惜别

    本书是张承志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此书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疾呼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 清风拂尘

    清风拂尘

    本书收集了作者90年代中期至今的48篇散文,包括《绝版英雄》、《何处是故乡》、《放飞生命》、《霜寒路远》、《沉重的翅膀》等。
热门推荐
  • 皇极天尊

    皇极天尊

    天云大陆,蛮荒纵横,妖兽肆虐,武道昌盛!一个被世人称为蛮荒的地方,一个平凡家族的普通少年,在一次狩猎比赛中意外吞食了一颗神秘的果实,从此走上了不同寻常的道路。
  •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清王爷替嫁妃

    冷清王爷替嫁妃

    她被迫嫁他为妃,心不甘情不愿。他娶她为妃,心里却念念不忘其他女子。他妻妾成群,她不争不抢,甘愿把他拱手送人。他和她却渐生情愫,看她如何玩转后宅,驯服小妾。
  • 杀手皇妃:误获帝王心

    杀手皇妃:误获帝王心

    她,一个性情冷淡而冷酷的杀手。他,一个外表邪魅,高深莫测的帝王。她和他本来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她被安插在他身边做一枚棋子,从此有了交集。她看着他冷冷地说道:我们只是合作,不需要为对方付出任何东西。他挑了挑眉同样看着她,冷冷地说道:我,不会为你付出任何东西。
  •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窈窕熟女祸古代

    窈窕熟女祸古代

    一场异国古堡之旅,让她离奇的穿越,那只古老玉佩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失身不要紧,千万不要失心!对于男人,想要彻底的控制他就要比他更狠更绝,这男人竟敢如此对她,那他就要付出代价!她立志玩遍古代,奈何英雄逐鹿,天下大乱,她……自此身不由己!
  • 仙路永恒

    仙路永恒

    永夜大陆,百族林立,诸雄争霸,一条争仙路,乱动天地之局。那一年,少年走出大荒。。。。。。
  • 血族异类之转角殊途

    血族异类之转角殊途

    那年盛夏因一场意外她变成了吸血鬼,从此告别过往,即使她一点都不想。为了恢复人类的身份,她和朋友历尽坎坷:追杀、卧底、陷害、生死挣扎......“难道做吸血鬼不好么?”他问。“不好!假如我是个人类,我的那些尚是人类的朋友怎么会卷入你们的斗争?他们都不会死!”“那么,你要为你无辜死去的朋友向血族宣战吗?”“你说呢?”她终于抬头,眼里的恨意和愧意深无穷尽。当命运的轮盘转动,你所能做的,无非是在被碾碎或屈服中选择一条路。或许,会有柳暗花明,或许,更加万劫不复.......
  • 不抱怨不生气不失控

    不抱怨不生气不失控

    成功,因宽容和积极而充满机遇;失败,因抱怨和消极而困难重重。优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心若改变,情绪就会改变;情绪变了,行为就会变:行为变了,习惯就会变;习惯变了,性格跟着变。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左右人生。人的一生,最大的陷阱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命运,请先掌控自己的情绪!
  • 误租逃妻

    误租逃妻

    安氏集团总裁,有钱有势,有型有脸,却在婚礼上被心爱女人无情抛弃,花了五年时间的找寻一无所获,母亲的抱孙心切,迫于无奈,签下契约,她五年前逃婚,五年后以另一个身份成为了他的契约女友,逃离不是不爱,是因为太爱,太多的阻碍横亘在她面前,让她不得不用欺骗和冷漠来掩饰那颗炙热的心,即使两人都被伤的的体无完肤也没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