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8000000006

第6章 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硕士、博士,学校是一个人受教育最系统、最完备、最全面的场所。教育系统承担的最主要的责任是文化复兴工作,这也是我们老师承担的最主要的责任。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初中这一阶段尤其重要。初中是十字路口,也是一个孩子的脾气、个性、兴趣、爱好,伦理、道德成型的时候。

——许嘉璐,《中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初中仍处于两难中:一方面是理想化的选择——实施素质教育的愿望和被认同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功利的选择——考试指挥棒下淘汰式的教育。两难中,我们不可能一相情愿地搞素质教育,因为孩子升学是广大家长最大的愿望。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在两难选择中找到一个结合点,实现“育人前提下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找到了这个结合点,也就找到了为初中教育“解结”的关键所在。

——温彭年,《谁解初中教育“千千结”》

写在前面的话

1983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同志接受《中学生》杂志的采访,对初中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说:“初中同学是从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的少年,是打好‘德、智、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同学们要珍惜你们的黄金时代,努力争取三好,使黄金时代发出灿烂的光彩。”

二十多年过去了,初中学生、初中教育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南翔同志提出的“黄金时代”的说法并没有过时。初中时期是学生在智能、个性、情感等方面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学生真正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人”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

在三年的初中阶段里,有些学生、家长不太重视初一,觉得“后面还有两年”,有时间去“补”、“改”。我想,这与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初一有关。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开始,也是初中三年的基础。基础如果打不好,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总体来看,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一之后,要经历一个“调整——入门——适应”的阶段。度过这个阶段后,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将逐渐走上正轨,但与此同时,潜在的分化已悄悄开始。其实,孩子们在初一面临的挑战,丝毫不比初二甚至初三少。

孩子们要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校园……只要我们这些成年人回想一下自己刚刚走上新工作岗位,第一天上班的情形,就不难理解他们在这些变化面前要经历怎样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波动。教师和家长都要帮助他们去适应、去参与,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初中生。

孩子们要面对中学新的管理方式,初中不再像小学那样老师盯得紧、管得严、扶得多,而是坚持正面引导,依靠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己管理自己。就像一个一直被扶着走路的人忽然要自由奔跑一样,有点踉跄,摔几个跟头,走一点弯路在所难免。教师和家长要抱有宽容之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慢慢成长。

孩子们要面对“多、新、深、广”的中学课程,老师再也不会把知识一点点掰开揉碎,慢慢“喂到他们嘴边”。只靠考前突击和多记、多背、多写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于是,不少小学时的白天鹅成了初一的“丑小鸭”,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能进行心理调控和学法指导,这些孩子就可能慢慢滑向严重分化的边缘。

不过,教师和家长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外部的因素,一个成功的初一、一个成功的初中、一个成功的人生,最终要靠的还是孩子们自己。有人曾问我,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有什么本质性的不同?我的回答是:从初一开始,孩子们就要逐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的“人”的觉醒和完成,将从初一年级开始。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

从年龄上看,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其实只长了一岁,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由小学生向初中生的关键性转变。这些转变,有的是自然而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动”实现的;有的却需要人为介入,以调控转变的方向和速度。而后一种转变,如果是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合力,其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如果其中的一方拖了后腿甚至起了反作用,学生的关键性转变就会困难重重。

人的成长有整体性,但也有阶段性。从小学到初中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初一学生出现了一系列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自主。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一整个学年,特别是第一学期,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尽快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

初一学生身上的内在矛盾

任何人的身上都存在着内在矛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只有一个方面;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不可能是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他(她)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因为内在矛盾的某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所致。

初一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初一,甚至一个成功的初中,应该是从认识学生身上的内在矛盾开始的。而且,初一学生身上的内在矛盾,在相当程度上贯穿于学生初中生活的始终,因此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开始成熟”与“依然幼稚”的矛盾

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比如,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且日益脱离经验水平,开始向理论水平过渡。又如,在一般用来描述思维水平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五个维度中,初一学生在深刻性和批判性上已经较小学生有所发展。可以说,初一学生已经显示出初步的“成熟”。

但是,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情感状态、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不够理性,表达缺乏思想性。从思维角度来看,初一学生的批判思维还处于比较片面的阶段,有引导思维走向深入的意愿,但是思维的深刻性显然还不足。

2.“自我实现”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少年期的孩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自我意识日趋明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个人的形象、“脸面”看得很重。刚入学时,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等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引导得当,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同时,初一学生的个性还没有真正成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学生之间的情绪感染性强,做事有从众心理。因此,其意志力往往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例如,有些学生在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又如,有研究表明,初一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能够自己部分执行的,不到学生总数的三成,能很好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只占学生总数的一成左右。

3.“寻求独立”与“依赖他人”的矛盾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因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有些学生更是将教师、家长必要的管教视为对自己的“压制”,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各种规则视为自己要突破的“牢笼”。

但在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实际上缺乏真正的独立生活、学习、思考的能力,也往往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表现出对学校和家长既“推”又“拉”的矛盾状况。更有趣的是,初一学生的独立倾向,基本是以成人世界为旨归,但是他们在另一方面又试图突破成人世界的管束,表现出心理、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矛盾性。

4.“放眼向前”和“留恋过去”的矛盾

学生跨入初中,接触到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师和同学、新的学科,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同时中学较为严格的管理和沉重的学习压力,又会使初一学生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往往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些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地方。关键就在于教师和学校怎样作为,要充分利用、激发学生内在矛盾的有利方面,尽量消解不利方面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是中学生啦!

审视新天地,应对新挑战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新生,有的很快适应了初中的学习,不断取得进步;而有的适应初中生活的时间却比较长,进步不明显,甚至出现对初中学习不知所措的窘况,很是苦恼。为此,学生、家长、教师都需要对初一新生即将面对的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八中初中部的刘天明、张新蕾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这些变化。刘天明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1.环境变了

首先,大环境变了。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人才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学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思考型人才更能适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基于此,也要求教育紧跟变化。举例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进行从学习观念到学习实践的转变,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是一个“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由被动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于这样的转变,初一新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然这个适应的过程是要伴随阵痛的。

学生走进了一个新的学校,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该如何和他们相处?心里没底,忐忑不安。那些一直有父母牵引,老师领路的同学,在相对有些自主性学习的中学阶段,就有些不适应了。由于班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选校班级尤为明显),他们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彼此之间存在着戒心,甚至猜疑,因而都紧闭心扉,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往往会使人消沉,离群索居,如不及时调整,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2.你是中学生了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别人就把你当中学生来看待了,再也不把你当小学生来看待了,对你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学校德育处以及任课教师、班主任宣布各种守则和条款(如班规)来约束学生,而那些严格的管理条款及处罚措施令刚进校的学生也可能会感到畏惧,无所适从。

3.知识内容变了

由于小学课程少、知识简单、压力小,一些学生自己觉得学习比较轻松,养成了贪玩的习惯,而到了中学,因课程的陡然增加,教学内容加大,使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快节奏、大容量的初中学习生活,从而造成其学习焦虑,甚至厌学、逃学。

4.教师教法变了

初一新生对任教的老师抱着复杂的心态,一是不了解老师的教法、特点,二是爱拿新老师与小学老师来对比。而大多数中学老师不会去顺着他们,不少老师的教法或对待学生的方法与小学老师截然不同,这就加剧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向往,当然也就阻碍了他们适应中学生活的步伐。

5.身体心理变了

青少年时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又叫青春期,这是第二性征出现至性成熟及身体发育完全的一段时期。一般观察认为,女孩子从十一二岁即开始青春萌动,男孩子则要迟两年左右。人到了青春期,身体形态、器官系统以及内分泌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的发育异常迅速。而初一新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由于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一时不能适应生理上的急速发育,使身心失去平衡,从而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冲突。

张新蕾老师将初一新生面对的变化定义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危机,她引用美国学者舒马赫(Schumacher)的研究成果,列出了小学生过渡至中学的十八项大挑战:

家长参与减少;

老师数目增多;

休息时间缩减;

评核准则及程序改变;

朋辈压力增加;

男女生发展速度不对称;

小圈子或朋党风气形成;

环境陌生及欠缺人情味;

自我承担要求提升;

年长同学的威吓;

与来源不同的同学难以融合;

家长期望不合理;

对课外活动欠缺经验;

不熟悉学校程序上的运作;

作业篇幅的增加;

青少年期的烦恼;

社交技巧不成熟;

缺乏基本技能。

为此,舒马赫特别指出,小学生在升上中学之前、开学期间及开学之后,都需要教师、家长适当地协助及支持,以使其社交、心理及学业不至于陷入困境。

虽然舒马赫描述的是美国中学新生的状况,但我认为有许多情况与我国的实际颇为相似。国内某大型教育机构曾经在某中学初一迎新活动中,要求在场约二百位初一新同学列出进入中学后的三个最大的疑虑,除了一位同学表示没有外,其余同学列出的疑虑,按照重复率排列的前几项依次为:

害怕跟不上,成绩差及留级;

担心没朋友及难与同学相处;

担心功课多,难以应付;

害怕不熟悉学校的环境及设施;

担心中学科目多,内容深奥,不明白老师的讲解;

害怕校规太严,会触犯校规;

忧心老师太凶,过于严肃;

担心不熟悉时间表的运作,上课时间过长。

该教育机构还对初一学生的所有疑虑做了分类,并进行了相应统计:

由此看来,学习方面的变化是学生们最为关注,也最为担心的。我们不妨对此做一些详细的分析。

第一,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在升入中学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成绩积分或等级的下降,从而影响自己的信心。特别在八中初中部这样的优质初中,初一新生身边全是各小学的尖子生,竞争空前激烈,对于很多孩子,由原来的前几名变成现在的几十名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课程和学习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学习科目增加,独立学科越来越多。主要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外,又加上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几门新课,还有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其次是学习内容难度急剧提高。不仅知识容量越来越大,而且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很大差别。小学的学习,主要是要弄清“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初中的学习不仅要弄清“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还要弄清“为什么”,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很难适应的。

第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学老师重在“助学”,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大;中学老师开始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得一些在小学时懒惰、毅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记忆和简单理解,到了初中,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如果不善思维,只习惯于记忆,就很容易掉队。

第四,作业量增大,难度提高。小学的作业不仅量少,而且多为反馈式、趣味性作业。初中的作业内容多、门类多、任务复杂,研究性、思考性作业比较多。学生如不适应这个变化,就会使学习活动杂乱、被动,所学内容也得不到有效的巩固。

第五,考试次数多,灵活性强,厉害程度高。比起小学来,初中的考试次数明显增加,而且考试检测的已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试卷的容量和灵活性均远远超过小学阶段。此外,由于不同层次班级间的学生流动、借读生的学籍发放等问题都需要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这使得初中的考试有了更高的厉害程度,对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纵观上述的种种变化和学生的种种疑虑,我想,把初一称为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恐怕并不为过。面对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采取全面的应对之策。八中初中部这些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下面概括的一些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策略一:以学生为主体,寻求教育合力。学生能否成功转变,顺利适应初中的生活,其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因此,心理教育也好,学法指导也罢,我们都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力图唤起学生的内在转变。在这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初一新生自进入中学第一天开始就应该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要主动适应、积极转变,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要树立“我能行”的自信意识,相信自己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积极、阳光的心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角色转换。

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也必须寻求家庭教育的支持,以形成教育上的合力。争取家长配合的最佳方式是教师的家访,通过家访不仅能使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家表现、个性形成原因,为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供条件,也能为个别望子成龙心切但又对子女的心理、生理发展认识不足的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多年来,八中初中部一直坚持初一新生班主任做家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策略二:加强班级建设,帮助适应环境。学生的学校生活,主要是班级生活。因此,八中初中部特别重视初一新生的班集体建设,以情感为纽带、以规则为支撑,让学生尽快形成融入新集体的归属感。同时,我们还注重开展各种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校园、联谊活动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便于学生很快地熟悉自己身边的人,迅速进入新的集体生活。

策略三:加强养成教育,注意习惯形成。初一新生理性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有一些学生也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八中初中部从一开学就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积极引导为主,选择适合初一学生的方式开展教育,同时特别注重抓住细节进行养成教育。

策略四:注重心理辅导,及时解决问题。初一学生已开始步入了人生的重要阶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八中初中部特别注意全面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安排专业教师专职进行心理辅导。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又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心理波动和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策略五:进行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进步。八中初中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合作,逐步在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具体指导和强化训练。同时,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做到了根据学情适时调整,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过渡,从两个关键时段开始

六年级的暑假,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经历了长期的紧张学习,结束了忙碌的“小升初”,这60天该好好休息了。

客观情况也确实如此,小学因学生已经毕业而不留作业,中学则因为学生还未报到也无要求,这么一个难得的“空白时期”,不好好休息,更待何时?

其实,小学毕业只说明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了,而这个暑假过得好不好,对学生开学后的学习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八中初中部一直非常重视这个“特殊暑假”的安排,在暑假开始之初就分别召开学生会议和家长会议,对暑期的工作做相应的部署。我们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大致如下:

暑假的第一任务是休息,但休息又有高级和低级之分。高级的休息是有规律地生活,不睡懒觉,不疯狂地上网玩游戏,能制订好暑假计划,既保证休息、娱乐也不放弃必要的学习,比如说要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多读好书,外出游览,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还有体育锻炼等。

暑假的第二个任务是拿出一定的时间预习初中的主要科目,为一进入初中就能很快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八中不办小升初衔接班,也不提倡学生盲目地报社会上的课外班,更不主张学生在假期就先把初一课程学上一遍,这样容易出现夹生饭的现象,反而会影响初一的学习效果。

由于学生在暑假中主要是和家长在一起,在此,我想对家长在这个暑期可以采取的一些教育举措稍作建议。现在有些家长非常迷信小升初衔接培训班和初中家教,这其实是误解了“衔接”的意思。所谓“衔接”,不等于“先学”,而且由于中学课程与小学课程差异甚大,“先学”在实际上也很难做到。我认为所谓“衔接”,最重要的是意识的初步树立和习惯的初步养成,家长在这个暑假内应该多在这两方面下工夫。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目标。教会孩子树立大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诸多目标形成计划,并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慢慢形成独立意识。可以逐步减少在学习、生活上对他们的帮助,加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完成暑假作业时,家长要求孩子设置难题本,把遇到的难题抄写在专门的本子上,并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途径。

再次,家长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培养学生养成学前制订计划、学后总结反思的习惯,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要求孩子制订作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写作业,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孩子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又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置笔记本,以课外书、电视节目等为内容,要求孩子边看边做记录,逐步培养其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的习惯。

最后,家长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拓宽孩子的视野。比如,为孩子开列阅读书目,并提出阅读要求,让孩子自主选择;或者可以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这些活动都能增加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有助于其个性、思想的成熟。

除了暑假,小学生向初一学生过渡的另一个关键时段是开学初期,特别是开学后的两到三周。这几周是学生陌生感、紧张感、不适应感达到峰值并渐渐衰减的阶段,也是适合初中阶段的意识、习惯、方法慢慢形成、内化的初始阶段,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我曾读过一篇题为《开学做好十件事》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些内容,我觉得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要上好初一,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头,需要尽力做好十件事:

第一,心中有打算,行动有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在第一周就逐步定下自己的打算,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

第二,定好一日生活制度,开始建立新的习惯: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安排自己每日的生活制度,并认真执行。

第三,注意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优点:主动结识每个同学,了解他们的个性,虚心学习他们的优点。

第四,学习每位老师的优点,记住每位老师的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带齐学习用品,掌握每门课的复习方法,这对学好每门功课非常重要。

第五,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为了使新组建的集体更加团结奋进,更像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需要每一个成员热情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六,上好第一节课:每位科任老师一般都会用最精练的话,介绍学习该学科的好方法。认真听好这些方法和要求,不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还能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第七,高质量完成作业:把每一次作业当作考试对待,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轻易求助别人。

第八,认真预习和复习功课:许多小学生并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在中学开学的第一周,要有意识地养成预习、复习功课的好习惯。

第九,建立“备忘录”:初一的功课多,要求也多,因而易于忘记。准备一个专用的“备忘录”,将需要做的事情记上去,时刻提醒自己完成任务。

第十,放学后直接回家:抓紧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及时告知父母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家长也应该特别重视“起始”阶段。入学前后,家长要了解和掌握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除了参加学校、班级召开的家长会之外,要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联系。这样才能使家长的要求符合实际,与学校一致。我也看到一些家长,孩子入学已经一两个月,却连任课老师的姓名、联系方式都不清楚,这样就谈不到家校一致,为孩子的发展努力了。

在这里,我想建议家长同志们也充分利用好这个暑假,做一些深入的教育思考。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不少学生进入中学后,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应,不能安心学习。因此,家长同志们不妨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想想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进入中学的学习状态。

八中初中部的心理咨询室曾经接到过一名初三学生家长的电话,家长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孩子的状况特别不好,我知道她特想学好,可是行动上她还是那么散漫。我这个急呀,但是她又不让我管她,一回家就把门关上,我也不知道她在干什么。有几次我进去发现她在看小说,我就和她急了,现在我一和她说话她就烦,脾气也特别大,一句话说不对就嚷嚷。您说这可怎么办,马上就要中考了……”

心理咨询室的张老师问这位家长:“孩子在小学怎么样?”

家长的回答是:“小学时还不错,在班里总是前几名,还是学校的大队委呢。学习也没让我们操这么大的心。”

张老师又问:“孩子上初一的时候状态怎么样?”

家长的回答是:“上初一的时候,孩子感觉很高兴。学习也还过得去,我们也就没多管,一想孩子大了,就让她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吧。”

张老师再问:“您觉得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

家长想了一会说:“好像从进入初二开始就有一些变化,成绩出现了下滑。当时我们也没有在意,认为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可好像一直就没好起来,反而越来越差了,现在说她还不听。”

仔细看完这段问答,我们就会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初三中考的压力是一个诱因,真正的原因是适应不良。孩子进入初一后并没有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其实孩子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年的时间,但是家长没有发现。只是快中考的时候,才关注孩子的表现。如果能早一些帮助孩子调整的话,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古人有云:“春日酿成秋日雨。”我觉得用来形容初一年级的工作特别合适。初一“适应”得好,初三的结果也就会比较好,反之亦然。在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方面,家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甚至可以说,家长的学习任务一点儿也不比学生来得轻。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认真、冷静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教学。我认为,家长要做到三个“有数”。

第一,对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要心中有数。

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而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家长对孩子在这个时期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一定要心中有数。如果仍然把他们当成“长不大的孩子”,继续施行“包办加命令”的教育方法,必然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特别不能理解,小学时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间变了,变得你说东他偏说西,变得无法交流。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独立意识与依赖并存。所以,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家长,我们也需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希望家长们了解:有时候孩子反叛,不是反对家长,而是反对权威。

第二,对小学与中学的主要区别要心中有数。

如前面所说,小学与中学比较,无论在课程设置、授课方法还是在教育管理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孩子上中学后,所学科目、作业量以及班级活动都在逐渐增多,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渐向自律型转化,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较大的课堂密度不适应,对各科老师的不同要求记不清,很可能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作业、小测验甚至考试中出现偏低的分数也并不奇怪。此时我们切不可在惊呼“如此退步”后横加指责,而应鼓励孩子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寻找差距,克服困难。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适应中学的生活。家长要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小学,孩子靠死记硬背或小聪明就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在中学这是不可能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总是说:“我就是不学,我要是学了肯定……”这些孩子用自己不学作为聪明的标志,拒绝努力,害怕失败,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但上初中后学习需要更多的主观努力,这是由中学的学习特性所决定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做事情的坚持性。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进入中学后学习中的感受,启发孩子认识中小学的不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走上“轨道”。

第三,对孩子的实际水平与潜力要心中有数。

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父母,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评价,期望值不可与孩子的实际水平相差太大。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或帮助孩子制订计划时,应选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使孩子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上进心和求知欲。家长应调节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让孩子量力而行。就好比摘苹果,您给孩子定的高度是他跳起来都摘不到的,他就没有去摘苹果的动力了;如果您给孩子定高度是他不用跳就可以摘到的,他就不会跳,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若您定的高度是他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那么他会信心十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家长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以活动促适应

新课改以来,教育专家们经常讲一句话:“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来说,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切中了过去中小学教育的弊端,那就是对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关注不够,“流水线”式的教育太多。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在实践层面情况并非如此。就“学生”整体来看,这句话是正确的;就学生个体来看,情况就未必了。如果要求学校去适应每一个学生,那么学校如何办学?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比如开设选修课、实施导师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去关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但这只是学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开空间,创造条件,与学校去适应每一个学生并不相同。

从社会现实来看,恐怕不会有哪一个职场新人会奢望自己供职的单位来适应自己,即使是初来乍到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必须去适应单位的文化与传统。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多谈谈“学生适应学校”并非是对课改精神的违背,相反,我认为教师和学校有义务帮助每一个学生去适应新环境。

总的来说,适应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可以分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两种,而两者的主要分别,在于个体自我变化的动机及感受。前者个体将自己安放于被动及无奈的位置,感觉当然不好受;后者个体把自己放置于主动地位,能看到在自己掌握范围内的选择,会因看见自己的变化而感到兴奋。教师和学校就是要促进积极适应的形成。八中初中部的心理教师张新蕾设计了一些活动,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小的启发,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系列活动一:新学校新要求

1.小学生、中学生

目的:了解小学和中学的不同之处,更好地完成角色转换。

你是一名中学生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你有什么感觉吗?(让学生把他们内心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进入初中,很多方面和小学时不同,你知道有哪些?

为什么中学和小学的要求会不一样呢?(让学生感受到小学和中学的要求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长大了,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

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有较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要有哪些能力呢?

要尽快适应中学生活,顺利持续地发展,就要具备上述能力,请你具体谈谈该怎么做呢?

2.谈谈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

目的: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有的把初中生活想得很美好,有的把初中生活想得很可怕,还有的想在初中阶段来个咸鱼翻身。通过我们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小学生活是:

我想象中的初中生活是:

3.我们的学校

目的:外在环境是最好适应和熟悉的。中学校园和小学校园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是环境变好还是变坏,变大还是变小,肯定存在着变化。只要有变化,就会有适应的问题。

根据下列提纲,写出你对学校的了解:

(1)我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2)我们学校有哪些建筑:

(3)我们学校有多少个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

(4)校长室在;德育室在;教务处在;

总务处在;阅览室在;医务室在;

计算机教室在;初一年级组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

(5)我们学校的校风是: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

校歌的内容是:

系列活动二:新学期新打算

1.我的拼图人生

目的:让学生从进入初一起就为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到前进的方向,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制定的目标,帮助他们分析,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很多初二、初三的学生都说自己初一这一年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现在真的很后悔,初一应该好好学习。

活动:先给学生一个不带图画的拼图,你将如何拼;第二次,面对带有图画的拼图,你将如何拼。想想自己的生活和拼图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吗?一年之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六年之后呢?制定我们自己的目标,请在目标上标注时间期限。

2.教师自由安排案例分析

(具体内容从略)

系列活动三:新班级新朋友

有缘千里来相会。

目的:尽快熟悉班集体、认识新同学,积极进行同学交往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好方法。

活动一:请你记住我

两个学生一组。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较快地彼此熟悉和了解,请你告诉大家你的名字以及你的名字的含义,然后由你的搭档介绍你的爱好、特长、性格特点、习惯动作或习惯用语。当你的搭档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含义以后,你也要把你对他的了解介绍给大家。没有轮到你站起来说的时候,请尽量多地记住其他同学的名字和特点。

我的名字的含义是:

我的爱好或特长有:

我的性格特点是:

我的习惯动作与习惯用语是:

我搭档的名字是:

我搭档的爱好或特长有:

活动二:他是谁

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都是比较敏感和关注的,能够被记住名字是被别人尊重和接纳的表现,同时也会缩短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依次站起来,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每个同学的名字。根据声音的多少,判断有多少同学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同时检验一下,你说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

报告老师:这节课,我一共认识了个新同学。

活动三:我的名片

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名片收集起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利于同学的进一步了解。

姓名:日期:

我喜欢同学称呼我为:

我最喜欢的格言是:

我最敬重的人是:

我最爱读的书是: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

我送给全班同学的一个愿望是:

实践证明,这种活动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比起老师干巴巴地解说一些道理,或者简单地安排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要好得多。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最关键的是调动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身能力,促使其积极适应、主动适应。

一个基础薄弱班的第一学期

以上,我简单介绍了八中初中部在帮助初一新生转换个人角色、适应初中生活方面的一些思考和部分做法。下面,我想借数学组王悦老师的视角,具体展示八中初中部一个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看看他们在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发生了哪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发生的。

因为身体原因,王悦老师离开了班主任岗位,转而承担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一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尽管王老师事先已经对这个班级的基础有所了解,但是9月1日的新学期摸底考试,却还是让她大吃一惊:全班38名同学参加考试,全班平均三十多分,最高分五十多分,看不到一名及格的同学。问卷调查后,王老师发现在小学阶段接受过课外数学训练的孩子很少。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后,王老师还发现班级中有一些单亲家庭,父母因工作经常出差、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也较多。学生成长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可现实情况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差;家长舍不得投入时间、精力真正去帮助孩子。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王老师一不气馁,二不焦虑,而是采用了理性、巧妙的应对方式。

第一,正视差距,树立信心。一个不理想的成绩,常使学生心情焦虑,烦躁。身为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孩子,使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积极的心态下开始学习。在讲评试卷时,我没有对孩子们说一句责备的话。我问他们:“在六年小学课内学习中,你们感觉所学的知识难吗?”大多数孩子回答说:“不难。”我说:“这说明你们中的大多数同学具备较良好的学习能力。这次考试涉及了一定数量的难题,我们中的一些同学没有学过,所以没考好,这不怪你们。面对今后的学习,你们有信心吗?”孩子们面对老师的宽容和信任,一起回答说:“有!”

第二,注重习惯,立好规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必备的保障。第一节数学课,我没有讲新知识,而是与孩子谈了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学习好的问题。我说:“每一个人都想创造学习的神话,创造这种神话的方式其实很平常:一是抓住课堂学习这个主要阵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二是抓住回家这个第二阵地——有数量、有质量地完成作业,这两个方面是获得优秀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如果这两个方面不好好做或不认真做,只会凭空增添你学习的困难,甚至走进恶性循环的怪圈。”我的言语是诚恳的,透过学生们的眼神,我看到了他们的认可。在开学之初就与学生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为我日后要求的提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初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将各种要求想得细、提得细。比如笔记本、作业本的准备,作业改错的格式、测验改错的格式。我要求学生改错时,首先要抄原题,然后写出详细步骤,同时用红笔标明错因。开始时全班没有几个人能按要求去做。此时,我想与其批评做不到的,不如表扬能做到的。我一次次展示班里做得好的同学的改错。如今,大多数同学已能按照要求认真改错了。

第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这个班有个孩子,母亲是空中乘务员,父亲工作也很忙,学习基本没人管,上课也爱说话。但有一次测验改错,他不仅改得认真,符合要求,还主动针对这次测验写了一份简短真诚的小结。我想,虽然在知识上他还有许多不足,但通过这次改错,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因此在班级中、在家长会上我都对他进行了表扬。这以后的每一次改错他都完成得很好。上学期末,他的数学成绩从入学时的二十多分进步到统考时的六十多分。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们也需要,再差的孩子也需要。当我想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给他们讲题时,总是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做。他们在感受着一次次的尊重与信任时,我也渐渐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我的教育也越发有实效性。

第四,严格要求,营造氛围。尊重学生并不是纵容学生。在教学中,我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困难是课堂纪律问题。这些孩子在学习上都存在着较大的畏难情绪。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差,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差,突出的现象是上课走神、说话。学生最宝贵的学习时间是每天课堂上的45分钟,如果这45分钟利用不好,课后即使用再多的时间弥补,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因此严明课堂纪律是我在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件事。课上某个同学第一次随意说话时,我会一边讲课一边看他一下;第二次还说,我会停下讲课再看他一下;第三次再说,我会走下讲台走过他身边,轻轻拍他一下或点一下他的名字。但课后我一定要与他做沟通。孩子的毛病不是一天形成的,在纠正他毛病的过程中也需要老师的耐心与恒心。

通过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我感受到,越是基础差的孩子越需要良好的听讲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有人说,教师对待学生就两个字,一个是“严”,一个是“爱”,我觉得还要加上一个字,就是“智”,也就是教师的教育智慧。从王老师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肯定能感悟出这三个字沉甸甸的内涵。半年的工作结束了,期末考试时,这个班参加了全区B卷(B卷比A卷的标准高、难度大)的统考。优秀率为20%,及格率为87%(全班只有5人不及格),最高分为95分,平均分为74分。尽管这个成绩并不突出,但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基础,这个成绩的含金量却一点也不低。

与此同时,在去年的评教评学活动中,学生们给了王悦老师百分之百的满意率,甚至有的孩子在评语中写道:“最欣赏王老师,她讲课有耐心,对同学非常好,是一位极出色的老师。”一般说来,数学是基础薄弱班的学生最“头大”的科目,数学老师也比较容易吃力不讨好,但学生们却给了王老师这么高的评价,我想,这件事本身也说明这个班级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学化”的过程,开始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了。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热门推荐
  • 懒仙第一夫

    懒仙第一夫

    你弃我,她害我。就连我的亲爹亲娘都嫌弃我。你说我是累赘,她说我是狐狸精。亲爹亲娘说我是扫把星。好,十年之后,定是我回归之日,到那时,我送你们去见阎王老头可好?
  • 公元四千年

    公元四千年

    公元四千年,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力远远大于整体社会需求,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完美取代了人工的程度。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共产主义。人类在银河系建立了无数社区,每个社区都由公民选举的九人参议院共同管理社区制度,而每个社区又会选举出一人担任整个银河联邦的议员。银河系一共有十个社区。银河系就处在这样十人议员的参议院统治之下。人人都过上了当有所需,随时取用的共产主义生活。
  •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理论与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共分为9章,全书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的创新点;介绍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选择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的相关理论;介绍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政策以及定向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的特征;介绍美国等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经验等。
  •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还记得那个帅气,极具正义感的陈浩南么?他也叫陈浩南,只不过两人性格截然不同!静看一代古惑仔的诞生----陈浩南。
  • 笑对风雨

    笑对风雨

    在都市丛林中的工作生活对人生选择的磨练与因果之间必然冲突引发的剧情。一群普通不同阶层人物命运碰撞,激发出来的冲突与行为结果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故事,牵引出跌宕起伏的际遇改变,而在改变当中又在种种因果关系里头牵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勇气和怯弱的斗争。
  • 曲江歌女

    曲江歌女

    本书原著名为《绣襦记》。关于它的原著者,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今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十大悲喜剧集》编者认定的明代无名氏。我在改写时,将其改名为《曲江歌女》。这是因为原名费解,不通俗不响亮,又因为有人曾改用过此名。我认为《曲江歌女》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份,并有地名界定,通俗而又响亮。李亚仙是唐代人,是京城长安曲池风景区的著名歌妓。她与书生郑元和真诚相爱。就是郑元和穷得沦为了打莲花落的街头乞丐,甚至被他当太守的父亲郑儋打死后弃之而去的情况下,李亚仙仍然不变心地将他救活并爱之如初;最后,还劝说与激励他发愤攻读,高中了头名状元。
  • 七之魂隐

    七之魂隐

    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中国女孩,一个对爱情执着坚定的日本男孩。他们的爱情何去何从?一个个事件的背后,每个灵魂都向你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异国,同性,身残,牢狱,外表,时间,金钱地位,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一个关系着灵魂的问题,他,她,它,请你和我一起见证他们的故事。
  • 唐朝马贼王

    唐朝马贼王

    一个现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回到唐朝,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长安城里的一名小富豪,过上了声色犬马的幸福生活。然而就在他原本已经打定就这样过上一生时,因为一次邂逅,他欲抢劫被送去和亲的公主……
  • 卿本妖娆:魔王请上座

    卿本妖娆:魔王请上座

    前世,她是魔鬼杀手——默;今世,她是废物少爷——寻清漓;前世无奈自杀,今世被迫隐藏;又是谁,戴上那一层又一层厚重的面具?是你,还是我?又或是他们?新生与谎言,爱情与亲情,谁才是那个藏的最深的?又是谁,曾在耳畔呼唤那个早已褪色的名字?“煌,等我,等等漓,漓马上就来了!”“若是有一天,你消失在这个世界,我会让这个世界的一切为你陪葬!”
  • 绝地之恋:雪莲之中的微恋

    绝地之恋:雪莲之中的微恋

    一朝重生十二岁少女,怀着苦闷的心情离家遁走,路过一横尸遍地的小巷,却见巷子内一绝美男子在吸食人血,什么情况?她尽量保持平静的情绪想要偷偷离开,却被该男子当场发现并捉住了……他说,我可以不杀你,但你以后要做我的属下。她心底冷笑,面上却装作无奈,点头答应。笑话,让她屈居人下?想都别想!打不过你,我还跑不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