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0200000018

第18章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1)

跟林汉达先生一同看守

高粱地的时候

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

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五七干校”种了一大片高粱,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教育家林汉达先生(当时七十一岁)和我(当时六十五岁)两人一同躺在土岗子上,看守高粱。躺着,这是“犯法”的。我们奉命:要不断走着看守,眼观四方,不让人来偷;不得站立不动,不得坐下,更不得躺下;要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分头巡视,不得二人聚在一起。我们一连看守了三天,一眼望到十几里路以外,没有人家,没有人的影儿。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人来看守我们这两个看守的老头儿。我们在第四天就放胆躺下了。

语文大众化

林先生仰望长空,思考语文大众化的问题。他喃喃自语:“揠苗助长”要改“拔苗助长”,“揠”(yà)字大众不认得。“惩前毖后”不好办,如果改说“以前错了,以后小心”,就不是四言成语了。

停了一会儿,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我开玩笑地回答。

他忽然大笑起来!为什么大笑?他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说: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林先生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先生补充说: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儿,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你查过词典了吗?”我问。

“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他肯定地告诉我。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叫人钦佩!

乐观主义

我问他,你的乐观主义是从哪里来的?

他说,我信教,也就是信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告诉我,历史总是前进的,后退只是暂时的曲折。

他问我:你不也是乐观的吗?

我照抄他的说法:我信自然规律,等于信教。

那一天,天上没有云,地面没有风,宇宙之间似乎只有他和我。他断断续续地谈了许多有哲理的笑话。什么“宗教,有多神教,有一神教,有无神教……”。

“先生之成为右派也无疑矣!”我说。

“向后转,右就变成左了。”他笑了!

三化和三性

谈得起劲,我们坐了起来。我们二人同意,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通俗化是叫人容易看懂。从前有一部外国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如果改译“风流遗孀”,观众可能要减少一半。口语化就是要能“上口”,朗读出来是活的语言。人们常写,“他来时我已去了”。很通俗,但是不“上口”。高声念一遍,就会发现,应当改为“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去了”。规范化是要合乎语法、修辞和用词习惯。“你先走”不说“你行先”(广东话)。“感谢他的关照”不说“感谢他够哥儿们的”(北京土话,流气)。“祝你万寿无疆”,不说“祝你永垂不朽”!

林先生进一步说:“三化”是外表,还要在内容上有三性:知识性、进步性、启发性。

我们谈话声音越来越响,好像对着一万株高粱在讲演。

太阳落到树梢了。我们站起来,走回去,有十来里路远。林先生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群言》,一九九○年五月号;《之江校友》,一九八七年六月《特刊》)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的公子张芝联教授来访,嘱张允和和我写文章纪念我们敬爱的张校长。张允和和我都是在张校长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当然立刻答应。我们商量,两人各写一篇,因为我们夫妇两人是先后同学,得到张校长教诲的时间不同。可是两人都迟迟没有动笔,因为越是想把文章认真写好,越是难于动笔。不幸,在二00二年八月十四日张允和去世了!这个晴天霹雳把我打击得呆若木鸡!她临终前没有来得及把她想要写什么告诉我,十分遗憾!日前张芝联教授来催我的文章,希望我代替张允和写些回忆,并且给我看俞信芳先生的《张寿镛先生传》的书稿。使我感到既惭愧又紧张!

张允和是光华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女生中的一个。那时候是上海各大学实行男女同学的开始时期。光华大学建造了女生宿舍,女同学组织女同学会,在选举第一届干事和会长中,张允和被选为会长。当时的学生会要参与学校的校务工作,张允和于是跟张校长就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有一件事,张允和念念不忘。光华大学每年举行学生演讲比赛。在某次比赛中,张允和得到的评分跟另一位男同学相等,两人并列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担任评判委员会主席的张校长将投最后一票决定谁是冠军。张校长经过退席考虑之后投了张允和一票,于是张允和成为冠军。一个女同学成为大学演讲比赛的冠军,不仅轰动了光华大学,也轰动了当时上海的大学界。这是张校长提倡女权的一次模范行动。一枚金质冠军奖章,成为张允和的传代之宝。

有一年,女生宿舍忽然起火,幸亏发生在白天,没有人受伤。但是,楼房烧毁,行李和书籍付之一炬,造成生活和学习的许多困难。张校长亲自前来指导救火,并为每一个女生解决具体的困难。张校长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要临危不惊,镇定应付,理智处事,先重后轻,使学生受到一次为人处世的教育。女同学感受深刻,都说张校长爱生如子。

在一九二五年上海“五卅惨案”之后,要为圣约翰大学离校师生创办一所私立大学,这是一件非常重大而又万分艰难的事业。启动这件重大事业,首先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来担任校长,这位校长既要能得到学术界的尊重,又要能为创办大学筹划经费。上海各界一致推举张寿镛先生,他是清代学者,曾任江苏省财政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当时担任淞沪道尹,张寿镛先生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应承了这个时代的呼唤。

创办私立光华大学有三大问题:生源问题、师资问题和经费问题。生源问题不大,因为有离校学生作为基础,再添招一些新生就可以了。师资问题比较难。著名学者不一定肯来新办的大学。张校长首先聘请到当时威望最高的两位教育家——朱经农先生和廖茂如先生,通过他们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壮大离校教师的队伍。不少著名学者出于爱国心,欣然前来光华任教。光华的教授阵容光辉夺目,胜过圣约翰大学,成为当时全国大学界的翘楚。最难的问题是筹划经费。张校长是理财能手,在全国爱国气氛中,捐款终于源源而来。张校长动员离校同学,劝自己的家长踊跃捐输,得到离校同学家长王省三先生捐助上海近郊地皮一百亩,又得到菲律宾等地华侨留学生家长捐建三座堂皇的教学主楼。这样就立刻兴工建筑新的校园。光华大学建校比较顺利,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勇气。可是如果没有张校长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是不会得到如此成功的。

当时有一个紧急的大问题:不能等待新的校园建设完再开学,必须立即开学,继续学业,不使弦歌中断,否则离校师生就会离散。这时候,张校长有两位得力的助手,一位是陈训恕,一位是史乃康,他们都是离校同学。在离校时候已经毕业,没有来得及拿文凭。他们是筹备光华大学紧急开学的两位重要助手。于是,在上海霞飞路租用民房作为临时宿舍,租用空地建设几个芦席篷临时大课堂,使教学工作立即开始。我就是在芦席篷临时大课堂里聆听当时多位著名学者的教诲的。张校长也时来芦席篷临时大课堂对学生讲话。这一幕筚路蓝缕的悲壮场面,希望不要被历史遗忘了。

史乃康是我中学的先辈同学,他听到我经济困难,付不出学费,就告诉我:校长室需要一个文书员,将在同学中招考,半工半读,你可以去报考。考试结果,我被录取,免除学费,每月还有三十元津贴,这就解决了我上学的经济困难。我的工作是按照规定书写往来中英文的书信。在工作中,我学到许多张校长的办事方法。

我们青年同学常常议论张校长。大家认为,张校长以清代科举出身的儒家学者,能自学成为理财能手的现代人才,这种自学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在一九二五年的时候,国民党北伐节节胜利,江南人民大都寄希望于国民革命。国民政府任用高官,首选英美留学生,张校长能在这个环境中得到重用,因为他有别人难于企及的才能。他弃官办学,不是官员下台,寄生于学校,而是认定教育事业比政治工作更有远大的建国作用,然后决心改变任务的。

张校长的办学原则是,按照当时公认为先进的英美教育方法,实行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校中行政人员很少。校长、教授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直到一九四九年,光华大学的附属中学还是上海各中学中的优秀典型。

在抗日战争中,张校长请会计界元老谢霖先生为代表,到成都去开办一所成都光华大学分校(成华大学)。这件事说明张校长的远见。他不主张战时暂时到后方躲避一下,战后立即撤回原地,在后方不留痕迹,而是要把大学教育扩大到教育落后的中国西部,作为开发西部的长远打算。这在今天高呼开发西部的时候,值得怀念。

光华大学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激起的“五卅运动”而创办,又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的战争中被炮火毁灭。一九四九年后,所有私立大学一概收归国办,光华大学的光辉历史未能再呈现于中国。历史不会忘掉张寿镛校长创办光华大学的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张寿镛先生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从清代学者自学理财,成为现代理财专家,树立自学成才的典范。二、收集、编辑、影印《四明丛书》,成为考据文献专家,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具体贡献。三、在艰难危急中创办光华大学,伸张民族正气,培植建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中国树立根基。张校长说:“莫为一身谋,而有天下志;莫为终身计,而有后世虑。”张校长的言行,我们应当好好学习。

俞信芳先生的《张寿镛先生传》,是一部多年心血、广收博引、实事求是、慎重下笔的精心著作,有历史和文献价值,对今天想要了解不久以前真实历史的读者,是极有价值的读物。

二00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时年九十八岁

切音字运动百年祭

一目了然初阶

卢戆章(一八五四—一九二八)的“中国切音新字”厦腔读本《一目了然初阶》在一八九二年出版,到今年整整一百周年。这是中国人民自觉地提倡“拼音化”的开始,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拼音化”的重大缺陷。在《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公布、汉语拼音教育一天天扩大的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百年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首创功劳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从“中国切音新字”的发表到“注音字母”的公布,这一阶段的拼音化运动,被称为“切音字”运动。“切音字”运动的特点是:创造民族形式字母、声韵双拼。“注音字母”最后从声韵双拼发展为“声介韵”三拼,仍旧没有全部音素化。民族形式字母不便在国外流通,于是又公布国际通用字母的“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是“国语罗马字”的改进,并使国内国外统一用一套字母。这就是“拼音化”运动一百年来已经走过的历程。

“思入风云变态中”

一八九二年是甲午战争的前夜。这时候国事动荡、人心震撼。《初阶》里面有一幅插图,画着一个人,一手按书、一手执笔,正在苦苦思索。旁边写道:“思入风云变态中。”“思变”是当时的时代思潮。

值得注意的是:一百年前的卢戆章,已经认识到汉字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的发展是“字体代变、趋易避难”。他说:“字体代变:古时用云书鸟迹,降而用蝌蚪象形,又降而用篆隶八分,至汉改为八法,宋改为宋体字,皆趋易避难也。”这里有三个“用”字和两个“改”字。“用”就是“利用”;“改”就是“改革”。既然历史上一再“利用”过、“改革”过,今天为什么不可再“利用”、再“改革”呢?

有人对他说:“子真撼树之蚍蜉也!汉字神圣,一点一画无非地义天经,岂后儒所能增减?”卢戆章“一笑置之”。他何以能“一笑置之”呢?因为在他的思想里,文字“神圣”观念已经被文字“发展”观念所代替了。

两个发展层次

“拼音化”有两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国采用各自的民族形式字母,不求相互流通。第二层次是,各国采用国际通用字母,也就是“拉丁字母”,便利相互流通。“二战”以后,世界各国进一步实行“拉丁化”。战前有六十多个国家用拉丁字母,战后用拉丁字母的国家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个。战后新独立的国家无例外地都实行了“拉丁化”。采用民族形式字母的国家越来越少了。

汉字在历史上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以及古代和近代的中国国内许多少数民族,在东亚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二战”后,越南废除汉字,正式改用拉丁字母。朝鲜北方废除汉字,完全用本民族的谚文字母。朝鲜南方用汉字和谚文字母的混合体,但是“教育汉字”减少到一千八百个,而小说一般全用谚文字母。日本用汉字和假名字母的混合体,但是规定常用汉字一九四五个,法律和公文用字以此为限,其余都用假名字母。完全用汉字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国了。“汉字文化圈”不断缩小。汉字不是在扩大流通范围,而是在缩小流通范围。汉字所让出的地盘都由拼音文字占领了。

同类推荐
  • 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生活智慧

    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生活智慧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在步入社会前,给孩子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使你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热门推荐
  • 轩燎华

    轩燎华

    没有什么比自由更美好,但如果连仅剩的一点点自由都被上了枷锁,你是准备一飞冲破天际,还是隐藏实力待他日笑到最后呢?
  • 盛世凰歌

    盛世凰歌

    前生,她冷心绝情,为复仇放弃一切今世,她为爱而战,发誓要守护所爱为了帮助父亲,她建立银河帝国,以绝强的军事实力闻名天下暗夜尊王亲赐封号‘冷月’,成为暗夜四大圣主之一龙。凤、麒麟……万兽臣服五界尽皆效忠,十大主神献上了他们的忠诚……风云变幻,事实沉浮,看她如何演绎一场属于她的盛世传奇……因为上课的原因,所以本书只能周更,希望大家能真心喜欢这本书。
  • 风月赐我相思局

    风月赐我相思局

    "大婚前,他说,娶她为妃,除了每天狠狠要她,给她王妃之尊外,什么都不会给她。可他却不知,她把自己的命亲手奉给他,让他救他心爱的女子,孤注一掷,只为能在所剩不多的余生与他为伴。生命最后,她目光凄然地望着他疑似慌乱的脸,笑了:“墨渊,来生唯愿素不相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绝情王爷绝色妻

    穿越之绝情王爷绝色妻

    战雪纷飞,前方战事紧急。血,染红了满地的白雪。大雪纷飞中,一身黑衣的男子左手持长剑,右手拿佛珠,他的周围遍地的尸体,所有人都是被活生生的拦腰斩断,血流成河,大雪飘飘荡荡,落在他的周身,黑色的长袍上没有沾上一滴血。她,是他的爱,是他的心,是他的魂,更是他的命。他爱她,更胜于自己,但最终她还是为救他而死,就死在了他的怀里。他恨自己,恨自己没有保护好她,恨……她,善良可爱,聪明可人,爱上他,她从不曾后悔,如有来生,她还是会如此。一生的相爱,一生的命中注定,一生的相知相守,一生的等待,他们的命运的齿轮终究会重合在一起,这次,是她走向他,还是他走向她。命运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这回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争战频仍、兵戈不断的国家。在几千年阶级社会发展史上,发生战争的次数数以千计。其规模之浩大战况之惨烈,性质之复杂,种类之繁多,以及作战指挥艺术之高超,都是举世闻名的。《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将对中国战事做出详尽的介绍。
  • 婚令如山:总裁你真坏

    婚令如山:总裁你真坏

    陆景琰,你说你心机多重”陶堇年气鼓鼓的指责陆景琰陆景琰向前一步抱住了陶堇年“夫人,冤枉啊”“你还冤枉,你说那个男主角签约是不是你从中作梗。”好不容易有个明星符合自己书中的男主角形象,就被陆景琰给破坏了“是他觉得自身能力不够,所以退出了。”“你,我要离家出走。”“夫人,你走可以,但是你可不能把老二带走”“你。。说什么”“对,就是你想的这样”“我不想再生啦”“这可由不得你啊,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帝破天

    武帝破天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武徒、武师,大武师…是这个世界的等级,想要获得尊重只有冲向高的等级,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是否能够纵横这片大陆!
  • 逆天废柴之狂妃太难追

    逆天废柴之狂妃太难追

    他是尊贵九爷,腹黑深情,邪魅强势,杀伐天下,扮猪吃老虎;世人笑她废柴无能,唯他宠她上天至死不渝;“你必是我的妃,我生命中唯一的女人!”她的男人酷拽霸天,抱她纤腰昭告天下宣示主权。有人急报:王爷,某仙子重伤,临死欲再见您一面!某爷:她谁?我们不熟。她扶着她男人的肩,笑得花枝乱颤,艳惊了天下!
  • 废材特工妃:皇叔就宠我

    废材特工妃:皇叔就宠我

    [停更停更,请勿跳坑!]十里穿越了,但是……她竟然穿到了自己写的小说里!真是惊喜(xia),不过呢,她是作者她怕谁,可以一路开挂,畅通无阻!突然某皇叔邪气地说:“玖~”让十里顿时面红耳赤,男主失控了怎么办,在线等!
  • 迷失的城

    迷失的城

    在古老的迷失之地,有一座城,埋葬着回忆与悲伤......唯美短篇小说为你打开尘封的往事,回首过去的故事。本书带杂,有不同种文风,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