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7200000013

第13章 先贤礼记(2)

一个平常的墓茔,安下一位不平凡的魂灵。万历四十五年(1617),陈第病逝于世善堂,享年77岁。埋葬于浦口官岭戈沃山中,炉山护其西,可门扼其北,五虎守其南,马祖列其东,静谧中蕴含钟灵。其墓单人葬,建于明代天启三年(1623),占地面积42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龟背内封土形坟丘,墓穴外观呈“风”字形,三合土构筑,宽5米,进深4.3米,坟前还有5平方米的墓埕。墓碑高0.6米,宽0.4米,镌刻“明一斋陈先生墓”,上款刻“向丁坐癸天启癸亥”,下款刻“友人黄琮、门人徐亮造”。就这样一座古朴守拙的坟墓,泰然若定,自有一番庄严气度。

陈第墓正前方,是美丽的官岭海湾,闽江、敖江入海口交汇处,海阔、沙白、浪平。相传,明嘉靖时,倭寇频扰邑县沿海乡村。戚继光将军奉命入闽抗倭。陈第多次陪同戚参将视察官岭等前沿,重兵防范敌情,使官岭一带百姓免受倭患之灾。陈第逝世后,乡人感其德行,请求陈第友人把墓道碑立在离陈第墓东南1.5公里的官岭村中,碑高2.75米,宽0.73米。上端雕刻双龙抢珠图,碑座正面刻一回首鹿。碑正中镌刻“明一斋陈先生墓道”,落款“岭东友人黄琮题,浙东门人徐亮立”。古碑静穆,然而陈第的许多神异故事,却一并流传至今。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第(1541-1617),连江凤城玉荷西人,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陈第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勤学好问,“性无他嗜,唯书是癖”。《闽贤纪要》载,陈第少壮聪慧,有胆有识,早年在云居寺挑灯夜读,一天晚上,更深夜静,有虎在寺前作祟。陈第处变不惊,大声叱咤,从容应对,虎惧逃遁,碰落廊石。于是作《叱虎诗》,记其事,传为佳话。

陈第故居位于县城龙西铺化龙桥边,明代建筑,坐北朝南,五扇四间,三合土地面,石基垒火墙,穿斗式木架构,青灰瓦面翘角,门口石板铺就厝埕,二进通间隔着明亮的天井。大厅门坊额题“倦游庐”,前有古井,后有花园,厅前右侧建立起闽中著名藏书楼——“世善堂”。陈第藏书主张“藏以致用”,那是历史记忆的原点。天启六年(1626),陈第的孙子陈肇复奉父命将其修筑一座四进三间的院落,取名积庆堂,引《周易.坤卦》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含义,后代迭经修葺改建。20世纪80年代末旧城改造时拆建为商住房。

陈第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明末,倭患频繁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民不聊生,为了祖国安宁、打击倭寇的侵扰,陈第曾上书给戚继光,献“平倭策”,在马鼻海滩,戚家军利用渔民的生产工具“土撬”,穿梭往返泥泞的滩涂,出其不意地一举全歼了入侵倭寇,大获全胜。万历三年(1575),陈第于福州任教官,授业解惑兵家攻防策略要诀,结识都督俞大猷,大猷又举荐于戚继光,教以兵法。出守古北口,后任游击将军,坐镇蓟门10年,颇有军功。

“读千卷书,五经注其四,文人高风在;行万里路,九州遍其八,遗迹佳话多。”台湾学者陈大络先生撰写的这副对联,概括了陈第文儒的一生。陈第善诗文,喜欢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潜心治学,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尤其是万历三十年(1602)他随沈有容赴台剿倭,万历三十九年(1611)再次出游,深入考察台湾高山族风土人情,他坚持“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的音韵研究理念。除《一斋诗集》外,陈第引人注目的还有《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易杂卦传古音考》、《读诗拙言》等著作,特别研究古音韵,成为中国古音韵研究的集大成者。所著《东番记》为我国研究台湾首篇珍贵历史文献。这是一个跨越久远历史、留下飞跃海峡东岸的感人的历史印记。

1991年陈第诞辰450周年之际,两岸15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连江,举办陈第学术研讨会,对陈第的学术成就进行见仁见智的探讨。连江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贤,在县城中心建陈第公园。公园内绿树翠柏,碧水喷泉,鲜花簇拥。高7.6米的陈第石雕像,高大魁梧,腰佩宝剑,手执书卷,高瞻远瞩,意气风发,儒将风范,一展雄风。家乡人民永远景仰这位传奇的历史先贤。

2008年6月8日

董应举结庐八仙岩

八闽五大名山之一的青芝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儒释道和谐共处,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历史人文可圈可点。读了林忠庆先生的《青芝山探秘》,我心旌搏动,茅塞顿开,似乎回到“名宦乡贤”董应举曾经与青芝山八仙岩喜结道缘的岁月。

董应举,字崇相,号见龙,1557年出生在连江县琯头镇塘头村。古镇的山水濡染了他的睿智,留下了他青少年以及中老年时代的足迹。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授广州府教授、擢太仆卿兼河南御史、又迁工部侍郎等职官,仕途坎坷。从政期间政绩颇佳,不仅是一位尽心尽责、克己奉公、不畏权贵、忧国忧民的良臣,晚年辞官回乡后,还是一个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乡贤,兴利除患,助教兴学,不惮其烦,开发百洞山。

林先生在文中说,在八仙岩组的天门洞中,南北两向均有人工凿成的等高凹痕,似为前人搁置屋梁所用。再翻董应举写的《崇相集》,1615年,即他65岁时,曾在“答叶阁下”的信中说:“八仙岩,某筑室处也。”这个开山遗址,应是他结室与八仙为伍的初始阶段居住的第一个遗址。

第二年,“董公又在八仙岩附近建了一座山馆,号梅花楼”。事后,董公在《崇相集》中曾两次说到这件事。那一年,他在给“答苏鹤楼”的信中说:“筑一土室,因室为门。”又在给《答陈元凯书》中说:“今乃筑一土室,招山客掠耕云隙。”这两次描述,一讲石门,现有还在;二讲掠耕云隙,石门上边确有一块平地,这应该算是他开山时居住的第二个遗址。

《崇相与八仙为伍的遗址在哪里》中还说,据山下的老人反映,20世纪40年代初,当地有个名叫阿响的道士,还收秦川村一个叫赵金伙的人做徒弟,找到董应举八仙岩结庐遗址,修路整地,并用石头、土坯、瓦片盖座简易的道观,后因遭台风毁了。

董应举酷爱故乡山水,在砍柴人的指引下,他发现了青芝山神奇的八仙岩。有了这个庐,董应举经常在这云雾缭绕的山上,精骛八极,神驰物外,置身于八仙之中,仿佛与仙家为伍,浮游于天地经纬之间。开发百洞山时,他说:“结庐青芝,开山辟景,贵在学道、悟道、行道。”他很艰辛,但无官身自轻,生活得逍遥自在。

董应举常常向朋友介绍青芝风貌,他对八仙岩有着特别的情缘,董应举跟明代首辅叶向高(福清人),同朝为臣。叶向高亦喜好山水,早年曾与董应举一起在青芝山的“三友岩”、“五曲洞”苦读四书五经,最终功成名就。至今,仍流传着叶向高、李九我、董应举月下邂逅梅花仙子,董应举朦胧听见仙子窃窃私语,不经意间回望聆听,仙子惊呼“三人同行三宰相,回首一个是侍郎”的美丽传说。

董应举曾对友人说:“遍游三山五岳,无如故土八仙。”他徜徉八仙岩周遭,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一个角落都有景致,还常以此抒怀。如他在《为百洞题》中云:“山川到海别生奇,洞壑连天今始知。未省蓬莱能得似,直疑人在少安期。”又题:“三岛十洲安知吾里是非,洞水福地得之海角焉奇。”充满着浓浓的山乡情结,表达了达观的思想境界。他欢娱山水,在青芝寺旁建有梅花楼,经常邀请文人墨客同游青芝山,写了许多名诗名句镌刻在石壁上,为青芝山增添了几许诗情。梅花楼也成了“因之纪瑞”、“山称百洞重江南”的一大胜景。

面对琳琅满目的“仙人跨鹤”、“梁王拜忏”、“罗汉守山”、“仙翁醉酒”等天成美景,遥对太虚洞,我在栩园同乐亭的旁边,发现了大石岩朝南的一面有草书“太虚洞”题刻。《崇相集》里留有《太虚亭诗》“有迹非真隐,无心即太虚”的名句。一石一洞一景,诚如《道德经》言,“道大而虚静”。他常常挥毫题咏,从心田里流淌出道的情缘、诗的韵味。我三番五次琢磨青芝山时,对他传奇般的经历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也成为我探究他与道教信仰的特殊关系的切入点。

董公在《与林清海书》中说:“弟初得八仙岩,谓是奇怪绝耳。”八仙岩地处孟溪之上,覆釜之麓,青芝山西隅,是一个重峦叠嶂上的悬崖,面积虽不大,但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它壮观的想象空间及石林风景。丛岩凌空,妙在雾中。奇岩怪石,展露山魄,一石一胜,鬼斧神工。形似黑脸巨眼的铁拐李、“正阳祖师”的钟离权、长生秘术的张果老、潇洒风趣的吕洞宾、精于占卜的何仙姑、玩世不恭的蓝采和、轻狂不羁的韩湘子,以及慕念仙道的曹国舅,八仙神通,栩栩如生,造就了“八仙岩乃百洞山第一奇观”的氛围。

走过八仙岩,沿一条山径石阶进入中部及至东部景区,便又看到另一番美丽景观。抬头前望,阳光下的青芝山像泼翠洒绿似的,往里走,达摩落履等各个景点错落有致,诱惑眼球,在树荫流动中,隐隐约约犹如一幅黑白相间、疏密有致的水墨画,散发着景区神秘幽深的气息。走进青芝山,一个关于八仙与董应举道缘的神奇故事,就这样经年不衰。它总是那么令人神往,叫人迷恋,让人魂牵梦萦。

“播风顶下半山间,独有一坡耸丛岩。远觑云雾奔腾过,幻似浮槎渡八仙。”便是形象刻画八仙岩“天开灵境留仙住”的神来之笔,幻化出董应举与八仙岩不解之缘。往事如烟,开山鼻祖董应举造势青芝山,在他为周边景观命名时,表达他达观的思想境界。字里行间透着对故乡的爱和对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我知道,他为了寻找景观的素材,为了探寻灵感,踏遍了青芝山的每一条山径,每一处台阶,每一道拐弯,每一个幽洞,每一沟小涧,留下了他专心创作的足迹和身影。在八仙岩面前,董应举不仅是一名拓荒者,还是一名乐逍遥的道教信仰者。在青芝山的日子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日月怎样重辉,山野上、峰峦下、雨天后、氤氲中、草木间,八仙岩自有天然妙趣,总要闪现他与其子鸣玮一道,劳苦功高的身影,他致力芟除芜秽,开拓景观,使青芝山“众奇始出”,渐成一方名胜,给故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白云岩上日悠悠,仙去何须色相留。惹得世人笑顽石,红尘堕落几千秋。”董应举开发故乡青芝山,人与自然和谐的渴求特别强烈,展现了寄情于山水,忘情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微妙感受,有一种“物我玄会”的美好境界。

2012年2月6日

林森钟情青芝山

被世人称为“寺产青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的青芝山,开发以来,因其秀丽的风光,厚重的人文,神奇的传说,深受游客的青睐。因此,也成为八闽五大名山之一。

“智者乐山”,林森自幼就酷爱青芝山。他一生中九上青芝山。如果不是后来忙于国是,他或许会更加多次地上山。就说1923年他刚刚辞去福建省省长之职时,如释重负似的奔往青芝山,尽管当时心情郁闷,但一上山来,仿佛一切烦恼就抛至九霄云外,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怡养。可见,对他来说,青芝山既可排斥世事纷纭,又可以宁静致远。

“啸余庐”,是林森1923年建筑的隐居之庐,俗称“林森公馆”。这幢中西合璧的乡村别墅,小巧玲珑,依山傍洞。外表上看,没有什么亮眼之处,但隐蔽于绿树山岩之中,却体现出了林森的别出心裁。它与周遭的一片瓦、东觉岩、桃园洞、一线天、三友岩等名胜融为一体,山青、林茂、石伟、洞幽、庐美,印证了民谣“左青龙,右白虎,前珠谷,后鹦鹉,坐莲花,卧如意”所道出的幽美环境。

时光对于人生的挫折,无以言喻,其结果是心智之树的长青。林森静思不为物欲所动,公馆里那简陋的居室,器重珍物空空如也,只摆设水牛角、铁犁头等物件,再现了农耕传统最后理念的激情挂念,表露他一种民生的强烈意识。

林森向来喜欢植树栽花,陶冶山水。走进青芝山,他把原先荆棘丛生的荒凉山地,种上成片青松、修篁、翠榕、金桂、相思树和三角梅等,且乐此不疲。任民国政府主席后,又上山来,在一线天岩石缝隙间栽种香樟。如今香樟径粗两人合围大,虬根崩开巨岩,坚挺向上,犹如一把把巨伞顶天立地,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名山增色不少。

更为人称道的是,林森喜爱字画收藏。林森公馆成了字画收藏处。公馆中曾留藏于右任字幅和何香凝的水墨画——观音大士坐像等名人字画,“十年动乱”期间大部分被洗劫,后来,一小部分转藏于省博物馆。1933年,林森将西藏活佛九世班禅赠送的一尊缅甸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安放在“啸余庐”后面的东觉岩下,把檀香如来佛送给青芝山寺院,让更多人观瞻。

同类推荐
  • 我把阳光寄给你

    我把阳光寄给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读者》。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温暖一生的棉鞋,成功的秘诀,丑陋的苹果,向上帝借一双手,美丽生命的出口,藏在掌心的秘密,没有人拒绝微笑,失去双腿的飞翔。相信自己是一颗珍珠砂,去迎接岁月的淬砺、生命的打磨,你的人生一会光亮圆满。
  •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常说人生如戏,也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戏剧里的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都在自己手里。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感悟生命,宁静美好!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长街短吻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长街短吻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长街短吻”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有对婚姻的彻悟,有对爱情的渴望,更有对逝去恋人、爱人或情人的深切怀思,每一篇每一段都是爱的低语,都是情的凝结。这些文字和他们的主人或许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这充满时光味道的字迹却还是一再一再地打动我们柔软的心灵!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长大成人培养女孩气质

    长大成人培养女孩气质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给家长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让你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帮助孩子校正成长的方向,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爱情传说 (上部)

    爱情传说 (上部)

    不要说,爱走了,可以重来。缘尽了,可以再续。可以爱上一万年,却依然留不住掌心中的那份缘。两个人,在反反复复的生命轮回中,相逢,相遇,相爱,缠绵,直到缘尽缘散去。原始社会,森林之王与心爱的女人,血腥的爱恋中,是什么让他们不得不血腥的收场?奴隶社会,一代绝世王妃爱上了奴隶,以血溅透了生命的尽头。封建社会,浪子燕青和爱妻双宿双飞,结伴山水,却缘何人鬼相隔?资本主义社会,潇洒而多情的公子为何会血溅青楼?直到今天,一对平平常常,却惊心动魄的爱恋着的人又要如何收场?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的心,珍惜世间——所有的爱,分分秒秒。
  • 武神世界大龙套

    武神世界大龙套

    宅男王波穿越啦!一觉醒来竟然发现来到了一个武修世界,还好,在这里票子不是生存决定因素,而是拳头!嗯?可是波哥手无缚鸡之力啊,怎么办?还好,有种穿越叫金手指自动携带式,这不,波哥在醒来第一时刻,就发现了他第一个了不得的技能......
  • 抗战胡匪

    抗战胡匪

    日寇入侵,国破家亡。少年胡飞一把火将至亲的遗体和自家的住宅同时火葬,从此之后上山为匪。胡飞即是胡匪,江湖报号满天飞。除汉奸、战日寇,纵横华夏与万恶的倭奴势不两立。身披抗日义勇军的光环,本是大名鼎鼎的胡匪头子,行的却是保国为民之事。东北、新疆、晋绥、在兰封、在万家岭、在南昌,神州大地到处都留下过胡飞战斗的身影。身负血海深仇,只要是和日寇的战斗,胡飞无不勇往直前。一支具有强烈胡匪风格的军队往来纵横在中华大地,他们神出鬼没,他们呼喝向前,他们勇不可当,他们就是英勇的抗日义勇军!
  • 女王霸爱

    女王霸爱

    想她二十一世纪商业女强人居然被一杯咖啡呛死了,找阎王算账居然被一个小鬼一脚踢飞,这让她颜面何从!!异世重生,且看她怎么玩转世界。说她是妖女?!没事,这是她的骄傲!!说她地位低?!没事,那她就混个女王出来给世人看看!!谁说女子不如男?!来人掌嘴!!【由于家中网被老妈断了,所以不能天天更文!!没耐力等的亲们勿进!!另外,欢迎各位多提些意见、捉捉虫,不过如果是骂人请早日咽下!!如果以上几点都符合您,欢迎进入!!】
  • 踏天至尊

    踏天至尊

    战神大陆,妖魔并起,兽族林立……众生为求王者求长生,乱天动地!薛宗血脉不纯,备受欺辱,直到得戮神诀,才知自身为踏天道体!从此便携半部戮神诀,修至强战技,带九族血脉从蛮荒地界走出,逆天而起!只为救亡母、护爱人,踏天成神!我若逆天,谁人可挡?天若有怨,践踏无妨!
  • 帝子灵女:黛珑玄沐

    帝子灵女:黛珑玄沐

    她清雅若水,却为了他转世轮回;他高贵邪魅,却为了她沾染尘埃。她灵动娇俏,却为了他跌入世间;他玩世不恭,唯独她,是他的逆鳞。她们,是灵女;他们,是帝子。比身份?随便一个分分钟秒了你;比家产?用金子砸死你;比武力,呵呵,你想怎么死?当天之骄子和绝世才女碰撞:腹黑,狡诈;灵巧,霸道。会有怎样的火花?
  • 我的余生都用来爱你

    我的余生都用来爱你

    那年的樱花,已开始不知不觉得凋落。头顶的流星,已在我们的爱情中,悄悄地的划过。犹记,你绝美的容颜,盛若夏花,此生有幸遇见你,足矣。只是不知,你还记得那年我们的约定吗?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灵校园

    通灵校园

    秦晗——通灵家族的一员,在开学第一天发现了英俊男生的彭小东身上竟有死灵附身。而朋友小薰又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陈柏铭,围绕着这几个俊男美女甜蜜爱情的同时,灵异事件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