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9600000008

第8章 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7)

《韩诗外传·卷四三十一章》上说“伪诈不可长,空虚不可守,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是说伪诈不能长久,好像空虚不能存,腐烂的木块不能雕刻,没有感情就不能久处。《诗经》说:“室里撞钟,声传室外。”这是因为伪的终究是伪的,伪的不能是真的,作伪者终有一天会自我暴露的。

齐威王即位之初,不理政务,委给左右侍臣,国家不治,官吏或贪污腐化,或饮食终日无所事事,因而政治腐败,贪污成风。威王左右的侍臣,得到贿赂,坏的被说成好的,恶的被说成善的;如不向他们行贿,好的被说成坏的,善的被说成恶的。于是好官被诬陷,坏官得好誉。阿大夫就是因贿赂威王左右侍臣而得到赞誉的,虽然阿大夫存在严重问题,但因其报假材料,齐威王信其左右侍臣之言而被蒙蔽了。

由于政治腐败,国力日弱,常受邻国侵略,丧师割地,齐威王开始有所感觉,加上淳于髡巧妙地进谏,齐威王很快便觉悟振作起来。于是他亲理政事、整顿吏治、深入调查,好的表扬,坏的惩治以至杀头。这样,阿大夫再也不能作伪了,他的真面目终于暴露出来。于是被召进京师,齐威王宣布其罪状:“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当即杀了阿大夫,并将齐威王左右侍臣受贿且曾经为阿大夫赞誉的也杀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由于齐威王扬善惩恶,官吏不敢作伪,老实工作,因而后来齐国大治,国力加强,各诸侯国也不敢来侵略齐国了。

不作伪,不欺诈,不仅是治国之道,更是安身立命之道。伪诈是不可长久的,唯有以诚意之心待人处事,方可在这世上赢得一寸立足之地。

【原典】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①。

【注释】

①先致其知:致,至。知,认识。

9欲诚意,先致知

【译文】

想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必先让自己有足够的修养、知识。

对学养知识的追求永不知足

《大学》为什么要把“意念诚实”和“修养知识”这两样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挂起钩来?这是有道理的。所谓“知书达理”,读书学习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学得做人的大学问。所以修养知识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的所行所想基本上就处于一种混乱、无知、野蛮的状态,意念诚实自然就无从谈起了。从这一点出发,对于今人来讲,要想修养自身,学习就是头等大事。

对待学习,要想学有所成,首先要抱有一种不知足的心态。

晋平公在七十岁那年还想学点东西,可是他又怕太晚了,于是他对大臣师旷说:“我想请教先生该怎么做。”师旷反问道:“你为什么不点一支蜡烛来照明呢?”晋平公不解地埋怨师旷道:“我在跟你讲正经事儿,而你怎么跟我开玩笑呢?”师旷赶忙回答道:“臣怎么敢戏耍君王您呢?臣只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好比早晨的太阳;壮年时好学,好比中午的太阳;而老年人好学,好比在晚上点起蜡烛照出的光明。用蜡烛照出的光明,尽管范围很小,可是它总比在黑暗中行走好得多吧!”晋平公听了以后恍然大悟地说:“一点也不错!”

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若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即使是百岁老叟,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即使比不上别人,但跟自己比未尝不是一种超越。只要行动起来,就比原地踏步要强得多。

人们常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比喻在取得很高的成就后争取更高的成就。倘若取得成就之后自高自大,那是不会再有更深造诣的。

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他们过于自高自大,而是因为信心不足。他们总是以时间、年龄、精力等一系列的借口将自己束缚在一个不能继续学习、提高的位置上,从他们的心里就认为自己不能学习了,他们才学习不到任何东西。

对别的事情我们应该多一些知足常乐的心态,然而对于学习,我们最好永远都不知足,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

人生在世不能自我陶醉,要经常地、客观地与别人做一下比较,找出不足,继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而不应该讳疾忌医,这点我们就应该多向西汉的郑庄多学习学习了。

西汉景帝在位时,郑庄还年轻,官也小,只做到了“太子舍人”的官职。

在当时来说,郑庄的才学并不高,但是他却喜欢卖弄,他常对别人夸口说:“现在是太平盛世,我的才学没有用处。如果不是生不逢时,那么我的职位是决不会这样低的。”

郑庄只叹怀才不遇,便不再精研学问,人们在背后都讥笑他。一次,郑庄的朋友带他参加一个宴会,座上都是高才大儒。郑庄在旁听他们谈论学问,很多都是他闻所未闻的,他一下惊呆了。

郑庄越听越惊,他向朋友说:“这些人其貌不扬,想不到有如此才能,他们都是高官吗?”朋友神秘道:“他们是朝中大儒,平日难得一见,我们只管多听多看好了。”

郑庄参加完宴会,神情一下严峻起来,他对朋友说:“想起我从前自夸己能,真是太无知了。和那些人相比,我不过是个孩童罢了。”朋友安慰他说:“那些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你不必自卑了。你我都还年轻,以后未必不及他们。”郑庄认真道:“同样为人,我不能和他们差距太大,我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郑庄从此发奋苦学,一有时间他便拜访名儒,虚心地请教学问。他常常通宵达旦地接待有才能的人。

一次,郑庄招待宾客,宾客夸他年纪轻轻便学问了得,郑庄苦笑说:“在下从前不知天高地厚,以至耽误修习,虚度不少时光,今日想来犹有愧疚,先生就不要夸我了。”宾客感叹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不要自责太过,有些事还需自我安慰才是。”

郑庄送走宾客,自语道:“明知自己不足,就该迎头赶上,否则就是终生遗憾了。”

郑庄如此求进,学问和声望都日渐提高。汉武帝即位后,有人便推荐他,说:“郑庄求学不止,从没有满足的时候,他这样的人是不可久居下位的,否则便埋没了人才,对国家也是损失。”

汉武帝曾当面考问郑庄的学问,郑庄一一作答,没有一点错处。汉武帝夸赞他,郑庄急忙道:“臣的学问浅陋,不值得陛下夸奖,陛下所问恰是臣所知道的,臣能回答无误不过是侥幸而已。”

汉武帝欢喜道:“你能如此谦虚,足见你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朕对你十分期待。”

郑庄先后担任了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直至升任了九卿之一的右内史。

郑庄位居显官,也是谦恭如常,他对家人告诫说:“有些人一旦有了权势便要飞扬跋扈,结果招来大祸,这是因为他们太自满了,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啊。我虽为高官,但比我强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不可高傲示人,更不可做出违法的事来。”

郑庄从不直呼小吏之名,和下属谈话,他也用词谨慎,害怕伤了人家的自尊心。他赞誉士人和属下官吏时总是说:“我不如他们,也许我命好的缘故,才有今日的高位。”人们一致称赞郑庄,把他视为自己学习的典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并不可怕,也不丢人,关键是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多多学习,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只要做到“先致其知”,就能克服自身不足、迎头赶上。

【原典】

致知在格物①。

【注释】

①格物:推究事物的本质原理。据朱熹解释:“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四书注集》)

10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译文】

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事物的本质原理。

有才智、见识才可有真知灼见

周围的事物不会时刻因你而变,人的命运往往决定于自身的才智、见识。因为有才智、见识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原理,继而也就有了深刻的见解,对外部环境时局的变化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大任,才能获得他人的青睐。

西汉文帝时,张释之的哥哥张仲十分富有,张仲对弟弟有求必应,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和照顾弟弟。

一天,张仲和张释之闲谈,张释之说:“哥哥对我好,可是我整天无所事事,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想干点事业,以后就可以自立了。”张仲说:“你吃穿不愁,安享富贵,这不是最好的事吗?别人羡慕你还来不及呢,你就不要多想了。”

张释之和哥哥说了他想当官的志向,张仲十分支持他,花钱为他在朝中谋得一个小官,张释之高兴万分地上任了。

张释之尽职尽责,可是十年过去他还是没有升迁。他感到对不起哥哥,他也觉得自己不是当官的材料,于是便决定辞官回家。

大臣袁盎学问高深,和张释之有一面之缘。他听说张释之准备辞职,急忙来看他。张释之对袁盎说:“哥哥为我花费了很多钱财,都怪我不争气,到现在也没混出个人样,我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呢?”

张释之虚心求他指教,袁盎说:“事情不会改变,而人的见识却可以让它改变。老实说,你还要加强学习,只有知识丰富了,你才能提出不同于常人的真知灼见,这样才能让别人器重。你只知勤劳做事而不增加自己的学识才干,这是你不能升官的原因,你要设法弥补,时候还不算晚啊。”

张释之依照袁盎所说,从此加紧学习,凡事留心,多些思考,他的见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天,汉文帝来到上林苑的虎圈,开口便问各种禽兽的具体数目。负责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回答不出,而一个小吏却答得一点不差,于是汉文帝指责官员失职,夸奖小吏能干。

张释之当时正陪同文帝,他见群臣都附和文帝的说法,于是唱起了反调,他说:“周勃是功臣,但他不善于言辞。秦时重用能说会道的人,可这些人只注重法规条令而不体察民情,结果导致国家衰亡。由此可见看人要看他的实际才能,而不能看他会不会夸夸其谈啊。”

汉文帝听了他的话,认为与众不同,实属高论,对他开始刮目相看。汉文帝一回到宫中就把他的官职连升数级,任命他做了宫中的总管。

俗话说“事在人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探究事物的本质原理,既无能又无识,那么他就不可能有什么真知灼见,好事也会让他办糟,更谈不上力挽狂澜了。这样的人不要抱怨世事难为而应从自己身上查找不足。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就能做到加强修养,在学识和对事物的认识上高过常人,才能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

【原典】

物格而后知至。

11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

【译文】

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达到认识明确。

推究事物原理可避祸保身

物极必反,周而复始,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比如很多人都在孜孜以求名利权势,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的风光,却看不到他们潜在的危险。于是,非要争得你死我活,到最后落得个凄凉的下场,甚至身家性命难保。其实只要能探究这些事的原理,做到认识明确,就完全可以避免祸端发生。

春秋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家的人如过江之鲫。然而,兵家之所以称得上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主要是由于有孙武其人。

孙武在历史上的主要事迹发生在吴国。按道理他应该留在自己的家乡齐国发展才是,可是具有隐士之风的他可能看不惯齐国内部的尔虞我诈、争名逐利的争斗,遂毅然离开了父母之邦。孙武到达吴国之时,吴国正值多事之秋。吴王阖闾是位胸有大志,意欲有所作为的君主。阖闾想使吴国崛起,首要的打击目标就是近邻、也是强邻——楚国。只有打击了楚国,吴国才有出头之日。就这样,阖闾的意图与受到楚平王迫害从而全家被杀的伍子胥不谋而合,遂决意对楚一战。面对强大的楚国,伍子胥也没有把握必胜,于是他找到了隐居于吴的孙武,认为有了孙武的帮助,灭楚报仇不成问题。

伍子胥先后七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盛赞孙武之文韬武略,认为若不平楚便罢,若要兴师灭楚孙武首当其选。

就这样,孙武和伍子胥一道,主持吴国军事。吴王称霸心切,孙武一上任他就要兴兵伐楚。但是孙武认为,吴楚已经连年交战,士卒和百姓都很疲惫,需要休息,况且楚国尚十分强大,时机未成熟。同时,他和伍子胥还建议,把军队分成三支,每次派一支去袭扰楚国边境,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只要把楚军调动出来就行,达到疲敌、劳敌之目的。一支行动另外两支则在家休整。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吴国日渐强大起来,军队被孙武训练得如铁军一般,能攻善守。而且孙武还扩充和完善了吴国水军,设有大翼(后勤船)、小翼(战舰)、突冒(冲撞敌船的突击艇)、楼船等各色水面战船,既可运兵又可水面作战。这就使吴军在水网纵横的江汉地区如虎添翼。

公元前506年,楚国派兵包围了蔡国都城上蔡。蔡人拼命抵抗。并联合唐国,向吴国求救。

面对求救的蔡、唐使臣,吴王阖闾请孙武和伍子胥裁夺。孙武说:“楚国之所以难攻,恰是因为它的属国众多,现在晋国一号召竟有十七国响应,内中不少是楚的属国,说明它已经众叛亲离了,这正是攻楚的时机。”而伍子胥也同意孙武的说法,建议吴王出兵伐楚。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大学全鉴

    大学全鉴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身边的哲学(下)

    身边的哲学(下)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 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叔本华超级成功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超级成功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困惑;永恒;幸福;人格;财富;生存;生活的意志;人性与道德;存在的得失等。
热门推荐
  • 独霸后宫:史上最丑皇妃

    独霸后宫:史上最丑皇妃

    苏慕辰奉启帝之命上天山寻找能长生不老的天山雪莲,却被当地族人当成外来入侵者,打成重伤,就在奄奄一息时遇到了云素素,云素素将他救回王宫里,这段时间的呵护照料让苏慕辰喜欢上了这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伤好之后,就去和突厥王告知自己此行的目的,天山雪莲在西域一带是神母的象征,更是突厥的至宝,怎肯轻易相送,便和晋朝谈了个条件,如晋朝十年之内不攻打西域各国,突厥王愿意把自己心爱的女儿云素素嫁给太子做侧妃,天山雪莲则作为嫁妆一同奉送。两人这时都已芳心暗许,可谁也不愿开口面对自己的感情,直到云素素出嫁当天,苏慕辰闯入洞房,对她说,你等我三年,三年后,我一定带你走。
  • 铁血湘西

    铁血湘西

    一部再现近代大湘西人民百年斗争的史书!一部引人走进大湘西人火样情感的诗书!《铁血湘西》是一部最湘西的长篇小说!《铁血湘西》从乱世的家仇私怨切入,以湘西纵队的始末为主线,纵横开合地艺术再现了中国近代大湘西数十年各类人物生存较量的漫长岁月和宏阔场面。各派党、政、军要员和地方武装首领间错综复杂的恩仇关系、十分尖锐的生死斗争和成败得失的最终归宿尽收眼底;奇险的湘西铁血战事,奇秀的湘西山水画卷,奇异的湘西神巫文化,奇妙的湘西人物心灵史尽显其中;大湘西山水养育的智者、勇者、仁者、信者、文者、武者,无不跃然纸上。
  • 蓝玉镯传奇

    蓝玉镯传奇

    林颖因跳崖回到现代,失去记忆,并生下遥梦雪,当她取回记忆后,因思念上官云峰成疾,最终死在曾经穿越的那片海滩。转眼遥梦雪逐渐长大,学会了林颖擅长的二胡与她经常弹唱的歌曲。二十岁生日那天,舅舅林天豪带着遥梦雪去拜祭她的母亲,并把曾经送给林颖的蓝玉镯转送给遥梦雪,由于回家路上刹车失灵,双双坠崖,一命呜呼。遥梦雪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婴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禁地死囚

    禁地死囚

    本书原名《禁地死囚》。盗墓贼闻天际为报杀父杀母之仇沦为死囚。行刑前夜,被名为“禁区”的秘密组织带走,自此踏上了成为超级战神的通天之路!激战修炼秘术的异族勇士,猎杀岛国秘制的生化僵尸,横扫世界各路宗派……让他没想到的是,所有死亡任务背后都存在不可告人的诡异关联,都指向了一个复活战争恶魔的灭世阴谋!面对人性阴险、兄弟情仇、白富美诱惑,且看小毛贼闻天际如何绝境逆袭。
  • 重生在超体

    重生在超体

    父亲被人陷害入狱,母亲改嫁后染上毒瘾,十二岁以后的他,形同孤儿,高一辍学北上,他发誓救回父亲,父子团圆是他的心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失去了生命,重生在超体世界,他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心愿吗?救回父亲后,已经无比强大的他,又该何去何从?作者是学生,因此不会更新太快,偶尔想写才写,大家不要太捉急,受不了的自行离去吧~~~
  • 花影扶疏

    花影扶疏

    佛曰“轮回”,若不寻求解脱者,将于六道中无休无止。可何谓“解脱”?红尘千丈,空说舍弃又何易?-“终不过一场经年大梦,梦醒之时,曲终人散。”珠钗琳琅缀我青丝,端坐高阶睥我江山,却只有呢喃给自己听。大汉史诗,韶华宫词,九重凤阙,未央沉浮。金银珠玉非我所求,锦衣绸缎非我所盼。到头来终不过一句未央无忧,长安何解?“愿伊人不老”我留于江南巷口,含笑看过客,孤倚一菩提,明眸流转即未央。“愿岁月安稳”我静坐落花庭前,闲看天边云,自赏一架花,锦瑟流年即无忧。“愿浮生静好”我轻哼古谣小调,暗香染衣枕,独烹一壶茶,年华如歌即长安。-“我佛慈悲,若有轮回,信女楚氏唯愿独赏凉夜,一人清欢。”
  • 给孩子的人生先修班

    给孩子的人生先修班

    番红花细数理性妈妈的独门教养绝活,她讲求随时随地培养下一代的品格,多让孩子贴近大自然,多陪孩子接触各种价值观,多方面开拓孩子的眼界,此外,更着重于在小脑袋中种下经济观念的幼苗。孩子的吸收力与能量超乎想象,陪孩子成长茁壮的过程中,我们也跟着变成更好的大人。
  • 道友请留心

    道友请留心

    你想长寿吗?来当心医吧!你想泡妞吗?来当心医吧!你想赚钱吗?来当心医吧!道门弟子刘新,奉师命下山发扬心医之术,奈何有心而无力。看着形形色色的美女,只好高声叫道:道友,请留心!
  •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一家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发生一场变故,父亲的离去,姐妹的交际情深,不过那都是场梦,穿越后,她将面对十二玉女的劫数,一场激烈的着力斗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女主角苏暮暮又会如何脱离苦海,解脱玉女的宿命呢?
  • 巅峰帝战

    巅峰帝战

    兵解转世!谁将苍生掌中握、睥睨六界休阻我弃尽了怯懦,点三世烽火,斩断俗尘阡陌(真的能斩断一切超脱自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