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2400000019

第19章 战略突围:从轻纺优先到外向型经济(3)

1987年3月,我们在绍兴县进行10县(市)调查,一天上午去柯桥镇考察,顺便看了轻纺市场。市场设在104国道边上,原公共汽车站的楼房里,几间不大的门面,卖的人和买的人都很少。我们和县里干部都不看好这个市场,县里也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捎带着的考察项目介绍给我们。

就在这之后,这个市场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1988年10月,这个后来被称为中国轻纺城的市场,建成了第一个比较规范的交易区,随后很快就扩展为东、中、北、西四大交易区。目前,中国轻纺城是亚洲最大的纺织专业市场,占地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经营人员5万余人,日均客流量8万~10万人次,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07亿元。

后来几次去柯桥,看到轻纺市场那庞大而热闹的经营场地,看到柯桥由于市场的快速发展,日益发展成为一个热闹的中等城市,想到曾轻蔑地把它作为一个捎带着的考察项目,顿时觉得虽置身于浙江经济大潮之中,但其实也不可能读懂她的全部故事,我们自己头脑中也存在着大量无形的框框和成见。

浙江无愧于“市场大省”这个称号,专业市场是浙江流通体系的主体。

2007年,全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08个,年成交额821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义乌小商品市场和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最大的市场,成交额分别列全国第一和第二。

(二)“兴商建县”

义乌是浙江的市场大市,然而在改革开放早期,发展市场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当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自发地从廿三里镇转移到城区湖清门一带时,一个必须及时回答的问题摆在当时的义乌县委和县政府面前:是允许,还是禁止;是积极支持引导,还是消极回避。

这在当时是有争议的。但是,必须从义乌的实际出发来作出正确的决策,显然是当时义乌领导班子的共识。

义乌的实际是什么呢?义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缺少资源和连续两次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全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义乌人均耕地只有6分多,除了粮食外,主要的经济只有两头乌猪、糖蔗和蜜枣。且由于耕地不足,上述三种经济特产的发展潜力有限。义乌也没有像样的矿产资源。与此同时,义乌失去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南地区那样发展农村工业的机遇,义乌也失去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宁绍地区发展农村集体工业的机遇。

1980年,义乌农民人均收入名列当时全省69个县、市的第50位。

严酷的事实使县委、县政府看到,发展义乌经济,使义乌人民早日富起来,必须充分发挥义乌的优势。义乌的优势在于“两通”,即流通领域的经商优势和浙赣铁路穿越全境的交通优势。当时发生了一个日后广为流传的故事。

1982年5月的一天,义乌农妇冯爱倩走进义乌县委大院,和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谢高华“吵了一架”。冯爱倩不明白,自己没工作,到城里做点小买卖,为何要被赶来赶去,还要被罚款。他们的争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冯爱倩在20多年后回忆说,“我60年代把户口迁到了农村。当时的生活太苦了。

1980年,我每个月农历初一、初四、初七,到廿三里赶集,做点小买卖。因为其他日子生意没得做,就到义乌城里摆摊。露天摆摊,按当时的政策,是要‘割掉’的。我被人家赶来赶去,又要罚款,实在没办法,就想找政府反映反映。我找过谢高华三次”。

谢高华20多年后回忆说:“对于这类摆摊的行为,政府没有明确的态度。

但老百姓要摆摊,打也打不掉,赶也赶不跑,批也批不倒,生命力这么强,也让我思索。我组织了一些干部进行调查,发现这是老百姓为了生存找出路,是一个好现象。”

1982年9月5日,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之后,义乌县委作出了一个当时被人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开放位于义乌湖清门的小商品市场。

随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的一号《通告》问世了:“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今天,时任金华地委书记的厉德馨功不可没。出现市场发展苗头后,厉德馨专门派了金华报四位记者去调查,金华地委做出了“关掉红灯开绿灯”的决策,支持小商品市场发展。

“兴商建县”,这是义乌县委、县政府在1983年提出的义乌经济发展思路,在当时引起较大震动。1991年1月中旬,笔者奉当时任省体改委主任董朝才之命,去义乌调查小商品市场,当时担任义乌市长的毛光烈,与笔者长谈两个多小时。毛光烈告诉笔者,这一发展思路,直到1990年前后仍有争议。

但经过那几年的实践,这条发展思路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具体化了。毛光烈说,义乌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个“商”字既是指发展各种市场、搞活流通,更是指商品经济的“商”。他们认为,要通过发展市场带动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把市场发展形成的商业利润及时转化为工业投入,带动工业发展。

事后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是正确的,义乌市委、市政府走通了这条路。

(三)个私经济孵化器

1990年前后,浙江各地的商品市场发展汇集成为一股巨大的洪流,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经典的说法是:“办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这句话后来在国内被到处引用。关于市场对于浙江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平台,三个器”的作用。

1.形成低成本的交易平台专业市场冲破了国合商业的体制约束,经营者兼具老板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具有高度的经营灵活性,薄利多销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除了个别新品种外,专业市场的绝大多数商品的毛利是按分或厘计算的。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专业市场是一个集中的交易场所,由此产生交易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因此,专业市场的存在不仅为大规模集中交易提供了一种硬件环境,而且给交易者带来了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形成了专业市场特有的三大中心功能。

——交易中心。这首先是一个区域概念,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成为某类商品或若干类商品相对较为集中的交易场所。即使日后专业市场作为一种交易方式逐渐衰落,由专业市场发展形成的这种区域交易中心仍有可能存在。

——储运中心。巨大的物流伴随着巨大的仓储运输,这也是专业市场商品集散功能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农民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前摊后厂”式的发展模式中,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区域性商贸城镇,事实上是一个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经济系统。

——信息中心。巨大的商品流必然产生巨大的信息流,集中交易的突出经济性之一表现为信息上的规模收益和共享性。

2.市场体系的哺育器

市场的发展,使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竞争观念进一步增强,经营者自觉适应市场,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销售产品,充分发挥和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浙江各类市场的蓬勃发展冲破了传统体制下单纯利用计划直接配置资源的羁绊,形成了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商品市场发展本身。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促进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全省市场体系迅速发育形成。

3.个私经济的孵化器郑勇军认为,专业市场具有社会结构变迁助推器的功能。专业市场的这一功能,是由其微观特性所决定的。专业市场由于其特有的资金要求较少、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经营规模灵活、进入门槛非常低等特点,特别适宜于个人创业者起步时的创业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第一批创业者,口袋里没有钱、脑袋里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周围环境也不认同他们,在市场设摊,是他们创业起家的最好选择。正因如此,浙江有相当一批企业家,最早投身于专业市场经营,在专业市场掘了个人的“第一桶金”,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专业市场培养了浙江的一大批老板,成为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批积极、健康的力量。现为绍兴县恒美花式丝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源祥,1994年从国营绍兴华舍绸厂辞职,在绍兴轻纺市场着重做新型面料生意,到1997年已经积累了500多万元个人资产。

4.当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专业市场解决了个私经济和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产品销售和原辅材料来源等流通问题,大大促进了浙江农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也为浙江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市场带动了小城镇的联动发展,全省60%以上的农村小城镇是随市场发展的,走出了一条农村工业→专业市场→城镇发展→外向拓展,“四位一体”的发展之路。专业市场通常还给当地带来滚滚财源。义乌小商品市场税收从零开始增长,1990年达到2148万元,占当年全市财政收入的24.0%,所以有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官员特别热衷于建市场,结果导致了一批“空壳市场”,可见任何一个好的事物,都是会物极必反的。

(四)低成本的双层经营体制

专业市场并不是浙江改革开放以后特有的经济现象。“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城隍庙的豫园商场、南京东路的中央商场,就其经营方式而言,都可以归类为专业市场。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大量这样的市场。位于东京闹市区的秋叶原电气街,经营方式与位于杭州秋涛路的浙江家电市场并无二致。秋叶原电气街位于东京台东区,在东京车站与上野公园之间,在大致两个街区的范围内,有几百家专业销售从剃须刀到计算机、工业用控制柜等各种电气产品的商店,价格通常比别处便宜5到15个点,家电销量占日本10%。从秋叶原往西四、五站,就是浅草,是一个以经营小商品为主的庙会式的市场。

专业市场虽然不是浙江人的专利,但能把专业市场做到极致的地步,却是浙江人的创造,而这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这里有两个制度需求因素,得以使专业市场成为浙江市场体系的主体:一是小资本、大规模经营的需要,二是与社会信用水平低下和结算工具缺乏相适应的一种经营方式。

双层经营是专业市场的一个基本特点。专业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市场经营场所的建筑物,早期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中后期以企业为主,建造和经营管理;二是摊主,或称为经营户、个体户,他们采取集资、租用、购买等方式,取得市场内摊位的经营权。

市场硬件经营者的收益主要是摊位租金。其短期收益取决于摊位出租率,长期收益则与摊位平均收益有关。如果摊位平均收益较高,市场硬件经营者就可以提高摊位租金,从而具有较高的长期收益。经营户的收益则是其摊位经营收入。

这就构成两个具有不同经营特点的经营实体。市场硬件部分的投资规模较大,由工商部门或企业投资或集资,比较容易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同时由于采取以长期出租为主的经营方式,风险较小,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经营摊位的资金规模需求通常很小,有利于民间个人投资创业;由于日常经营由众多个体户承担,分散经营风险,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经营灵活的特点。市场硬件设施的经营者与个体户之间,形成了高度互补的经营格局。

专业市场形成了一种小资本、大集聚和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的格局。从摊主的角度而言,只要用小规模投资,就可以享受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的环境。

因此,低的进入门槛与规模化经营有机结合,极大地降低了小规模资本状况下的交易成本。专业市场还由于其规模经营的特点,较好的实战训练环境,极大地降低了个体经营户的学习曲线,促使他们迅速提高经营能力。

同类推荐
  • 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100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伟大变化,都同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系的。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作者以经济学为视角,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三农”问题进行了阐释,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二是经济理论研究;三是乡村发展。
  •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热门推荐
  • 戮祖

    戮祖

    万般造化,不过渺渺!真龙命运,捏碎便是!无上传承,打爆即可!吾一吼,九天十地,无不战栗!吾一出,普天之下,谁不匍匐!吾一怒,八荒大地,莫非敌血!吾乃戮祖——饮敌血,踏尸骨,杀伐天下。吾将开辟,尸骨铺就的至尊路。
  • 山河夙锦

    山河夙锦

    我是个很平凡的人,但我的姘夫并不平凡。望着他那双如幽暗深邃眼睛,和时不时嘴边勾起的弧度,感觉自己已经沉陷。当朝太子威风凛凛,殊不知,自己头上有顶大花绿帽。
  • 自为墓志铭

    自为墓志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转身遇见青花瓷

    转身遇见青花瓷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就被小时定下的娃娃亲逼婚,可是他现在是个混混而且纯粹就是玩玩,不答应,不答应竟然就打人,人渣,父母被摁倒在地打,陌生男子来救。人我给你赶走,父母我送他们出国避难,但是我有条件:你要跟我领证,你可以继续做你原来的事,只要跟我领证,而且你所有的费用我都会支付,只要你好好活着。我虽然觉得不靠谱还是签了字,我不知道这只是我悲剧的开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监督制度创新

    监督制度创新

    《中国国家高级公务员市场经济课程培训能力的开发与研究系列教材:监督制度创新》深入阐述了监督制度创新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廉政文化建设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监督制度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要求,而后者是前者的政治保证;监督制度创新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关键,而后者是前者的主要目标;监督制度创新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结晶,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同时,提出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逐步铲除腐败的基本途径。
  • 载花船(残本)

    载花船(残本)

    《载花船》又名《新刻小说载花船》每卷演一故事,署“西冷狂者笔”。是一部世情小说,描摹了当时的世态人情,以及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
  • 神魔墓

    神魔墓

    上古时期,神魔纵横,连年征战,终遭天罚,天降神山,埋葬诸神,上古落幕。万世轮转,轮回现,诸神出,气运聚,乱世谁为天......
  • 玉佛缘

    玉佛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金融业,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宣讲了很多年,但像包头市商业银行那样,真正能把客户服务做好的中小城商行却并不多。确实,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是对原有金融服务的发展,在某些环节甚至是彻底地颠覆。这确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们中小城商行需要变革体制、调整人员、转变观念但是,中小城商行要生存就一定要改革服务模式。没有新的服务模式,中小城商行的广大客户就会流失,中小城商行最终就要死亡
  • 人在重帘浅梦中

    人在重帘浅梦中

    重生后她成了盛荣王朝北齐国的一名丫鬟,丫鬟只是一个表面身份,而她则是十大世家上官家族的下人继承人,如今又为何会到皇宫成为一名丫鬟,她又会在盛荣王朝有哪些爱恨情仇【新手不喜勿喷,这是脑补了很久的文只是想写下来让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