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别称】黄药根、大苦、木药子。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块茎单生,球形或圆锥形,直径四~十厘米,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的球形或卵形的珠芽。叶互生;叶片广心状卵形,先端尾状,基部宽心形,全缘;花单性,雌雄异株;小花多数,黄白色,呈穗状花序,腋生;花基部均有苞片2个,卵形,先端锐尖;雌雄花花被均6片,披针形,雄蕊6,花丝很短;子房下位,3室,花柱3裂。蒴果下垂,长椭圆形,有3个膜质的翅。花期八~九月。果期九~十月。块茎冬初可挖,晒干。
【生长环境】安徽、湖北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生于山谷、河岸、路边或杂林边缘。
【性味功效】性平,味苦。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药子100克。
用法:与大枣10枚同水煎2次,取汁混合加入冰糖20克,浓缩至150毫升。1日内分次服完,每日再服,3剂为1疗程。
主治:顽固性哮喘。第二方:黄药子300克。
用法:捣碎,加65度白酒1一斤,装坛内封固,用糠火围绕4小时后,将坛放入水中浸一星期,过滤。每次服10毫升,2小时1次,每日六~七次。
主治:肉瘿。第三方:黄药子半斤。
用法:取上药,水煎。熏洗患处。
主治:硬皮病。第四方:黄药子九~15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口服,每日1剂。
主治:气瘿。第五方:黄药子30克。
用法:切片烘干,研细末,每日0.3克,1次或2次分服。10日为1疗程,停药3~5日再进行第二、第三疗程。
主治:甲状腺肿大。第六方:黄药子60克。
用法:浸泡于500毫升的酒中,待药出味。每次服5毫升,每日2次。
主治:气瘿。第七方:黄药子半斤。
用法:加水煎熬。趁热熏洗双手指。
主治:MCTD双手硬皮样改变和雷诺氏症者。第八方:黄药子半斤。
用法:水煎2次,再加白酒400毫升,组成药液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
主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射干
【别称】乌扇、金锁匙、铁扁担、老君扇、鱼翅草、金蝴蝶、冷水丹、开喉箭。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根茎鲜黄色,须根多而粗壮。茎直立,茎生叶2列,扁平,剑形,基部抱茎,叶脉平行。夏季抽出长约1米的花茎,总状花序顶生,二叉分歧,花橘黄色而带有暗红色斑点。蒴果椭圆形,有3条纵棱,3瓣裂。种子黑色,近球形。秋冬采根茎,晒干。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旷野,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解毒利咽,祛痰止咳。
【验方精选】第一方:射干450克。
用法:加水六七升,煎煮1小时后,过滤加食盐120克,擦洗患处。
主治:水田皮炎。第二方:射干750克,加水13千克。
用法:煎约1小时,加盐120克,保持药液温度在30~40℃,搽患处。
主治:水田皮炎。第三方:射干150克。
用法:加入猪油300毫升中,文火煎至射干焦黄,去渣冷却成膏。每次1匙,每日四~五次,含服,连用1个月。
主治:慢性单纯性咽喉炎。第四方:鲜射干30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鲜射干、鲜茜草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乳腺炎。第五方:射干适量。
用法:病程长及体质壮实者用20~25克,病程短及体弱者用12~15克,加水煎汤。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乳糜尿。第六方:鲜射干10克,土茯苓6克,葛花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热咳嗽多痰。第七方:射干15克。
用法:水煎后加入适量白糖。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
主治:乳糜尿。第八方:射干15克,白茅根10克。
用法:酒、水各半煎服。
主治:跌打损伤。
黄荆
【别称】黄金子、布荆子、五指柑、五叶黄荆。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具长柄;小叶片椭圆状卵形,中间的小叶片最大,两侧渐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每侧具浅锯齿,上面淡绿色,下面白灰色。夏开紫色小花,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核果球形,褐色。秋季果实,夏采叶、秋冬采根,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南部各省及长江流域。生于向阳山地。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温。祛风,除痰,行气,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荆叶30克,黄皮果叶15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5日。
主治:预防疟疾。第二方:黄荆适量。
用法:捣烂搽患处,或水煎洗患处。
主治:荨麻疹。第三方:黄荆子一斤,酒曲30克,白糖半斤。
用法:黄荆子、酒曲分别炒黄,共研细粉,加白糖拌匀,每次服6克,小儿1~2克,每日服4次,开水送服。
主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第四方:黄荆子15克,胡颓子叶10克,蒲公英15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慢性气管炎。第五方:鲜黄荆60克,鲜鬼针草60克,金银花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胃肠炎。第六方:黄荆叶15克。
用法:水煎当茶饮。
主治:感冒。第七方:黄荆嫩叶适量。
用法:捣烂,睡前夹入脚趾间,维持1晚。
主治:脚癣。第八方:黄荆枝叶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主治:风湿骨痛。黄精
【别称】黄姜、老虎姜、鸡头参、节节高。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全株无毛。根状茎黄白色,肥厚,横走,直径3厘米左右,由多个形如鸡头的部分连接而成,节明显,节部有少数须根。茎单一,圆柱形。叶四~七片轮生(白及黄精叶互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长八~十二厘米,宽五~十二毫米,先端卷曲,下面有灰粉,主脉平行。夏开绿白色花,腋生,下垂,总花梗长1~2厘米,顶端2分又,各生花1朵;花被筒状,6裂;雄蕊6个。浆果球形,熟时黑色。根状茎入药,秋、冬采收,切块,置蒸笼中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
【生长环境】分布于全国各地。可栽培。生于阴湿山坡林中。
【性味功效】味甘,性平。补脾润肺,养阴生津。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精1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用药2个月以上。可同时口服黄精片。
主治:药物中毒性耳聋。第二方:黄精100克。
用法:加入75%的酒精250毫升,密闭浸泡半个月,过滤取汁,与普通米醋150毫升和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
主治:手足癣。第三方:黄精15克,杜仲15克,伸筋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腰痛。第四方:黄精30克。
用法:水煎2次,得药液约100毫升,加入冰糖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日。
主治:小儿蛲虫病。第五方:黄精20克,百合20克,陈皮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虚咳嗽。第六方:黄精30克,猪瘦肉120克。
用法:水炖。
主治:骨蒸痨热。第七方:黄精干品15克。
用法:切细,与大米50克、水500毫升、冰糖适量同煮,用小火煮至油,调入陈皮末2克,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之。
主治: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
黄花倒水莲
【别称】黄花参、鸡仔树、黄花吊水莲、观音串。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3米,全株有甜味。根粗壮,淡黄色,肉质。树皮灰白色。叶互生;膜质,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具短柄。总状花序顶生,下垂;花黄色,左右对称;萼片5个;花瓣3片;雄蕊8个,花丝下部合生;子房上位,芝室。蒴果阔肾形,扁平。种子有毛,一端平截,一端突起。花期夏季。它的全株可入药,夏、秋采收。
【生长环境】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生于山坡树林下或沟谷、丛林中。
【性味功效】味甘,性平。补益,强壮,祛湿,散瘀。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花倒水莲30克,鸡肉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妇女产后虚弱。第二方:黄花倒水莲30克,千斤拔30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或与鸡肉适量煎服。
主治:气血两虚的子宫脱垂,脱肛。第三方:鲜黄花倒水莲叶适量。
用法:捣烂敷伤处。
主治:外伤出血。第四方:黄花倒水莲30克,续断30克,土党参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阳痿。第五方:黄花倒水莲15克,地耳草30克,广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慢性肝炎。第六方:黄花倒水莲30克,童雌鸡1只。
用法:共炖烂,分次食之。
主治:病后体弱,气血虚亏。第七方:黄花倒水莲30克,鸡血藤30克,土党参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贫血。第八方:黄花倒水莲10克,栀子15克,灯心草6克,淡竹叶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失眠。
黄毛耳草
【别称】地蜈蚣、扑地蜈蚣、石打穿、过路蜈蚣。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长20~50厘米。全株密被黄绿色细长柔毛。茎细长,呈铺散、匍匐状,节上有须根。叶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有时稍钝,基部稍圆,或为广楔形,托叶连合成披针状,膜质,有齿。花淡紫白色,数朵丛生于叶腋,蒴果扁球形。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林地、灌木丛下。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平。清热解毒。祛湿通络。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毛耳草30克,贯众30克,车前草30克,金樱子根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乳糜尿。第二方:鲜黄毛耳草150克。
用法:水煎服,酒为引;另取鲜黄毛耳草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主治:毒蛇咬伤。第三方:黄毛耳草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中暑吐泻。第四方:黄毛耳草6克,马鞭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疟疾。第五方:黄毛耳草30克,金撄子根15克,贯众、车前草各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丝虫病乳糜尿。第六方:黄毛耳草30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鲜黄毛耳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主治:乳腺炎。第七方:黄毛耳草30克,夏枯草、紫花地丁、龙葵、半枝莲各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食管癌。第八方:鲜黄毛耳草适量。
用法:捣烂,火上烘热,趁温搽患处,每日2次。
主治:跌打损伤。
黄连
【别称】王连、支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5厘米。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叶基生,叶柄无毛;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3全裂;花茎1~2个,与叶等长或更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苞片披针形,萼片5个,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二~四月开花,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花药广椭圆形,黄色;蓇葵六~十二个,具柄,长六~七毫米。三~六月结果,种子椭圆形,褐色。立冬后采收为宜,晒干,撞去粗皮。
【生长环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栽培或野生。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泻火,燥湿,解毒,杀虫。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连15克。
用法:用乳汁浸泡药物,浸泡1日后,点涂患处,每日3~4次。
主治:麦粒肿。第二方:黄连粉0.6克。
用法:每日4~6次,口服、并用1%黄连液漱口。
主治:白喉。第三方:黄连素适量。
用法:口服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肺结核。第四方:黄连素适量。
用法:口服每次0.4克,每日3次,连服1~3月为1个疗程。
主治:Ⅱ型糖尿病。第五方:黄连10克。
用法:用250毫升开水浸泡,冷却后,每日早晚洗患脚。
主治:脚湿气。第六方:黄连一斤,白糖一斤,食醋500毫升,山楂片1000克,加开水4000毫升。
用法:混合浸泡约7日,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毫升,饭后服。
主治:萎缩性胃炎。第七方:黄连6克,菖蒲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鹅口疮。第八方:黄连适量。
用法:磨成黄连粉口服,每次0.6克,每日4~6次。
主治:大叶性肺炎。
黄芩
【别称】经芩、腐肠、元芩、空肠。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茎方形,高20~55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点。光滑或仅在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七~八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萼钟形,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唇形,筒状,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表面初白色短柔毛;雄蕊4个,雌蕊1个,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八~九月结果,小坚果,近圆形,黑色。长3~4年的树根为佳,挖取晒半干易除去皮,再晒至全干。
【生长环境】东北、华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多生长于向阴坡地、路边、灌丛下。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泻实火,除温热,止血,安胎。
【验方精选】第一方:黄芩适量。
用法:选子芩去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次日炙干。如此浸炙7次,然后研为细末,用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晾干。每日70丸,早晚温开水各服1次。
主治:妇女更年期月经紊乱。第二方:黄芩12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