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纣为无道,武王于是东伐纣。至于河上,雨甚雷疾,王①之乘,横振而死②。旗旌折,扬侯波③。周公进曰:“天不周矣!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恶,故天降吾祸。”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甲子④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纣城备设而不守。亲擒纣,悬其首于白旗。(《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九》)
【注释】
①王:底本作“正”,今依意改。
②横振而死:意指被惊雷震骇而暴死。“横”通“惶”,“振”通“震”。又当以“乘横”连读,“横”通“黄”。“乘黄”,古注为神马名。
③扬侯波:不详。疑乃“扬洪波”,指河面上掀起惊涛骇浪。
④甲子:六十干支纪日法的首位。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在甲子开战,当日大胜。周初青铜器《利簋》铭文开头几句即是:“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可见地上地下文献记载是一致的。
【译文】
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于是向东进发去讨伐他。军队来到黄河边上,大雨倾盆而至,雷电大作,武王所乘战车的马匹都被震死了,大小战旗被风刮断,河上掀起汹涌的波浪。周公说:“上天不保佑周人了!想来是我的君主德行尚未达到最好,而百姓们(对这次兴兵)深恶痛绝,因而上天给我们降下了灾祸。”姜太公听了这话,便把罪人拉出去杀死在河里,(然后)擂鼓不断,率领大军先行到达殷地,天下各诸侯国都随之前往。甲子那天,大军到达牧野,发兵讨伐商纣王。纣在城池上设防守备,但没有守住。(周武王)亲自捉获了纣,把他的首级悬挂在白旗上。
[68]春以长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盾在前:此四时应天之法也。(《太平御览·三百三十五》)
【译文】
在春天要把长矛放在前列,在夏天要把大戟放在前列,在秋天要把弓弩放在前列,在冬天要把刀盾放在前列:这是四个季节对应天道的方法。
[69]武王寝疾十日,太公负王。乃驾骛冥之车,周且为御,至于孟津。
大黄参连弩,大才扶车,飞凫电影,方头铁槌,大柯斧,行马,渡沟飞桥,天船,鹰爪方凶铁耙,天阵,地阵,人阵,积楹临冲,云梯,飞楼,武冲大橹,云火万炬,吹鸣①。(《太平御览·三百三十六》)
【注释】
①这段逸文颇紊乱,译文从略,可参看下文《龙韬·农器》《虎韬·军用》有关古代武器装备专名的注释。另,这里当“胥”字形讹,“凶”当“胸”字,音(gū孤)。
[70]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太平御览·三百五十八》)
【译文】
统领车骑的将军,如果马不俱鞍,勒绳没有准备的,一律斩杀。
[71]纣囚文王于里,散宜生命受而行宛、怀①。条涂之山有玉女三人,宜生得之,因费仲②而献之于纣,以免文王。(《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一》)
【注释】
①宛(yuān冤)、怀:在今河南省南阳一带。
②费仲:纣的宠臣,为人好贪利。
【译文】
商纣王把周文王囚禁在里,散宜生接受命令(救文王)而到宛、怀一带。条涂山有三个娇美如玉的美女,散宜生得到她们,通过费仲进献给纣王,因而救出了文王。
[72]文王祖父寿百二十而没①,王季百年而没,文王寿九十七而没。②(《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三》)
【注释】
①没:通“殁”,指去世,死亡。
②王季:名季历,古公亶父最小的儿子,周文王的父亲。武王灭商后,追尊古公为太王,季历为王季。
【译文】
周文王的祖父活到一百二十岁的高寿而去世,王季活到一百岁而去世,周文王活到九十七岁而去世。
[73]文王闻杀崇侯虎①,归至酆,令具汤②沐。(《太平御览·三百九十五》)
【注释】
①崇侯虎:崇指今陕西西安市西沣水侧,即西周丰邑酆邑所在。商王封崇国的首领虎为侯,故称崇侯虎。崇侯虎是商王的帮凶,周人的死敌。《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②汤:热水。
【译文】
周文王听说杀死了崇侯虎,回到酆,让人准备好热水洗澡沐浴。
[74]以死取人谓之勇。(《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
【译文】
用死亡相威胁来让人服从叫做勇。
[75]文王拘里,求天下珍怪而献之。纣大喜,杀牛而赐之。(《太平御览·四百六十七》)
【译文】
周文王被囚禁在里,(他让人)求得天下的珍宝怪兽而进献给商纣王。商纣王十分高兴,杀了牛赏赐给文王。
[76]文王问:“守土奈何?”
对曰:“君必从事于富。弗富不足为人,弗与以合亲。疏其亲则因,失其众则散矣①。(《太平御览·四百七十二》)
【注释】
①这段逸文当来自《文韬·守土》,淆乱不清,宜从正月文校读。译文从略。
[77]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太平御览·四百八十二》)
【译文】
周武王攻打商王朝,乘船渡河。兵车渡河后,把船只毁坏在河里。姜太公说:“太子替父亲报仇,现在只能死拼,无可生还,所经过的渡桥要全部烧毁。”
[78]武王问太公曰:“贫富岂有命乎?”
太公曰:“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武王曰:“何谓盗①也?”
公②曰:“计之不熟,一盗也;收种不时,二盗也;取妇无能,三盗也;养女太多,四盗也;弃事就酒,五盗也;衣服过度,六盗也;封藏不谨,七盗也;井灶不利,八盗也;举息就礼,九盗也;无事燃灯,十盗也。取之安得富哉?”
武王曰:“善!”(《太平御览·四百八十五》)
【注释】
①盗:指无谓消耗,不知不觉中的浪费。
②公:太公。“太”字疑是脱落了。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贫富难道命中注定的吗?”
太公回答:“做起来不细心严谨,严谨了却不能富实,这是因为‘盗’在他的屋里。”
武王说:“什么叫盗?”
太公说:“计划不成熟是第一种盗,收种不及时是第二种盗,取妻没有能耐是第三种盗,养的女儿太多是第四种盗,不做事专喝酒是第五种盗,穿衣服太奢侈是第六种盗,收藏东西不严是第七种盗,挖井起灶不利是第八种盗,作息按部就班是第九种盗,没有事点灯耗油是第十种盗。有了这十种无谓的耗费,哪里还能富起来呢?”
武王说:“说得好!”
[79]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太平御览·四百九十六》)
【译文】
天下的人吵吵闹闹,都是冲着利去的;天下的人忙忙碌碌,都是奔着利来的。
[80]文王既出里,召周公旦筑为灵台①。(《太平御览·五百三十四》)
【注释】
①灵台:古台名,意指通达神明之台。
【译文】
周文王从里放出来后,召见周公旦,让他修筑一个灵台。
[81]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失。”
太公曰:“为国之在失者,为上作事不法,君不觉悟,是大失也。”
丈王曰:“愿闻不法。”
公曰:“不法则令不行,令不行则主威伤;不法则邪不正①,邪不正则祸乱起;不法则刑妄行,刑妄行则赏无功:不法则国昏乱,国昏乱而臣为变②。君不悟则兵革起,兵革起则失天下。”
文王曰:“诫哉!”
(《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八》)
【注释】
①正:依古韵,作“止”。
②此句下《群书治要》引《文韬》有“不法法则水旱发,水旱发则万民病”一句,译文据补足。“病”与“发”古韵不谐,当作“疾”。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希望听你讲讲,治理国家大的失误会表现在哪里?”
太公说:“治理国家的大失误表现在,在上的人做事不符合法度,而国君又不能觉察,这便是大的失误。”
文王说:“希望听你讲讲不符合法度的危害。”
太公回答:“不符合法度,那么政令就推行不下去;政令推行不下去,国君的威信就会受伤害。不合法度,邪恶就得不到制止;邪恶得不到制止,祸乱就会发生。不符合法度,刑罚就会胡乱施行;刑罚胡乱施行,赏赐就会给予没有功德的人。不符合法度,国家就会陷于混乱;国家陷于混乱,臣下就会起来反叛。不符合法度,水旱灾害就会发生;水旱灾发生,民众就会怨恨。君主对此如果没有觉察,战争就会爆发;战争爆发,君主就会丧失天下。”
文王说:“警觉起来吧!
[82]文王闻①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
太公曰:“贵法令必行。法令必行则治道通②,则民大利,民大利则君德彰矣。”
文王曰:“法令必行,大利人民,奈何?”
太公曰:“法令之必行,则民③利天下,是法令利④之必行大利人民也。”(《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八》)
【注释】
①闻:作“问”。
②“治道通”三字当重,属下句。
③“民”字疑是衍文。
④“利”字疑是衍文。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希望听你讲讲治理国家应该看重什么。”
太公说:“看重法令的坚决推行。法令得以坚决推行,治理国家的道路就能开通;治理国家的道路得以开通,民众就能获得大的利益;民众获得大的益,君主的德行就能得到彰明。”
文王说:“法令坚决推行,大有益于民众,这说怎么讲呢?”
太公说:“法令得以坚决推行,天下就广受其益,也就意味着法令得以坚决推行,就大有益于民众了。”
[83]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于首;履虽新,法以践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太平御览·六百八十四》)
【译文】
崇侯虎说:“现在西伯侯姬昌是身怀仁德而善于谋略。虽说帽子破旧了,依照礼法,还是应该戴在头上;虽然鞋子是新的,依照礼法,还是应该踩在地上。(姬昌既已僭越)我们可以抓住他羽翼未丰的时候来设计除掉他。”
[84]武王伐殷,丁侯①不朝。太公乃画了侯于策②,三箭射之,丁侯病。困③卜者占云“祟在周”,恐惧,乃请举国为巨。太公使人甲乙日拨了候着头箭,丁④日投着口箭,戊已日拨着腹箭,丁侯病稍愈⑤。四夷闻,各以来贡。(《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七》)
【注释】
①丁侯:商朝末年的一个诸侯。
②策:简策,古代写字和绘画用的竹片。
③“困”字为“因”字形讹。
④“丁”字前当脱“丙”字,依例译补足。
⑤以上说的都是一种古代的感应术。
【译文】
周武王攻伐殷商的时候,丁侯没有入周朝贺。姜太公就把丁侯画到简策上,用三支箭射他的画像,丁侯因而得病。丁侯通过占卜的人卜问,说:“祸的源头出自周人”,丁侯非常害怕,于是便请求献出国家臣属于周。姜太公派人在甲乙那天拔掉射在丁侯头上的箭,丙丁那天拨掉射在丁侯口中的箭,戊已那天拔掉射在丁侯腹部的箭,丁侯的病渐渐好转了。四方诸侯听说这件事,各自都来朝贡了。
[85]欲伐大国,行且有期王寝疾,千①日不行。太公负之而起之,日:“行已有期,君不发,天子闻之,国亡身死。胡不勉之?”王允言,如有②病者。(《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九》)
【注释】
①“千”,宋本作“十”,以据改。
②有”,宋本作“无”,以据改。
【译文】
准备好了攻打大国(商殷),行动日期也已定下,武王卧病,十天没有起床。姜太公把武王背起来,说:“行动日期已定下,殷商天子听说的话,我们就要国破家亡了。为什么不能奋勉呢?”武王听从他的话,就像没病的人。
[86]武王伐殷,得二大夫而问之曰:“殷之将亡,亦有妖乎?”
其一人对曰:“有。殷国常①有雨石②,大者如,小者如箕。常六月雨雪,深尺余。”
武王曰:“大哉·妖也!”
其一人曰:“非殷国之大妖也,殷国之大妖三十七丈。殷君喜射人。喜以人饴③虎。喜剖人心。喜杀孕妇。喜寡人之女,孤人之子。喜刑祸。喜以信为欺,欺者为忠;忠谏者死阿谀者赏。以君子为小人,小人为上;以丈辩为相,以女子为政;急令暴取,万民愁苦。喜田猎弋④,出入不时;不避大风甚雨,不避寒暑。喜修治池台,日夜无已;大宫百里,宫中九市。喜为酒池糟丘,牛饮者三千人;无长幼之序,贵贱之礼,喜听谗用誉,所爱者专制而擅令。无礼义,无忠信;无圣人,无贤士;无法度,无升斛;无功赏,无罪诛。此殷国之大妖也,其余不可胜数,臣言不能尽⑤。”
【注释】
①常:通“尝”,指曾经。
②雨石:陨石。
③饴(yí仪):喂。
④(bì毕)弋:网捕与箭射。
⑤这段逸文异字别句散见各书,如《太平御览》八百七十四、二十一、五十一、八十三,《群书治要》,《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等。今为统勘一过聊备参阅,故译文从略。
[87]武王问周公日:“诸侯攻天子①,胜之有道乎?”
公曰:“攻礼为贼,攻义为残。失民为匹夫,王攻失民者也,何天子乎?”(宋戴《鼠璞》引)
【注释】
①诸侯攻天子:以诸侯身份攻打天子,指周攻商。
【译文】
周武王询问周公说:“诸侯去攻打天子,胜了的话,能算合乎道义吗?”
周公说:“攻打守礼的人叫作贼,攻打守义的人叫作残。失去民心的人是匹夫,王攻打失去民众的人,哪里是去攻打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