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11

第11章 香港故事(2)

电懋在50年代声势独大,但自1962年开始就出现了竞争对手--有本钱与之匹敌的是邵氏兄弟。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半岛的邵氏影城正式启用。邵氏的资金来源并不像国泰集团那样来自跨国企业,而是来自公司本身的业务:当时邵仁枚负责东南亚的几百间邵氏电影院,最初是购买别人的片来放映,后来他们决定自己开拍电影,就用电影院赚到的钱投资。那年代的东南亚华人没有很多消遣,周末多数会一家大小到电影院,加上邵氏电影一向不俗,所以他们的生意发展得很好。一部电影通常上映一周左右,因为人家不会重看上星期已看过的片子,就是说,邵氏一年大概需要出品五十二部电影。

电懋和邵氏竞争激烈,喜欢抢拍一样题材的电影(例如《武则天》及《杨贵妃》),率先上映的就会赢得票房,后来者就好像在重播旧片,乏人问津。其中一部抢拍的戏是《红楼梦》。因为个人喜好,我父亲最想拍的也是《红楼梦》,并安排让张爱玲写剧本,可惜被邵氏抢了先,电懋觉得也没有必要再拍。电懋1971年结业后,这个剧本下落不明,我父亲的一个朋友想去找,但找不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剧本到哪里去了。电懋之所以结业,是因为陆运涛在1964年去台湾参加亚洲影展途中,因空难身亡。5关于空难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有人说是劫机导致撞山,言之凿凿,张大春在《城邦暴力团》中也提起过这件事。陆运涛辞世后,业务由其妹夫朱国良打理;1971年正式关闭了制片部,再顺势把永华制片厂转让给嘉禾。

我父亲在电懋时,主要有三个工作地点。第一个是电懋在九龙尖沙嘴美丽华(也就是现在弥敦道美丽华酒店)的办公室。第二个是九龙牛头角的永华片场,这片场至少有两个厂,可以同时拍不同的室内戏。我小时候到片场,见他们拍戏前总要响铃,示意现在要拍戏了,请大家安静。第三个地方就是我现在的家,他们就在这里讨论剧本。我们这个房子位于加多利山嘉道理道的山景大楼,不少明星就住在附近的太子道,来这里很方便。为什么当时大家都住在这一带呢?原来沿着太子道走到九龙城就是机场,过了机场再经过一片荒芜之地就会到达片场,一众明星为了方便,就聚居太子道一带了。

他们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首先写好剧本,再排版印出来,然后大家拿着剧本讨论。通常开会的有正、副导演以及制片和主角。讨论时间非常长,有时从下午一直谈到夜深。他们会不断饮咖啡或茶,甚至靠抽烟提神,往往弄得烟雾弥漫,所以每次碰到他们开会,我都会连忙躲进房间。

从1957年到1963年,父亲在电懋担任过六十多部电影的制片人,最成功的包括张爱玲编剧的《南北一家亲》和王天林导演的《野玫瑰之恋》等。他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一共有两部,一部是在电懋之前所编的《有口难言》,另外一部就是在电懋期间的《南北和》(1961年)。其实《南北一家亲》也是我父亲编剧的,但只署了张爱玲的名字。我的猜测是张爱玲写了第一稿,但她实在不了解南北文化的冲突,我父亲便改了很多,考虑到张爱玲的名声,他最后就仅仅署了她的名字。

父亲编的剧本中,最满意的应该是喜剧片《南北和》(1961年),那是根据他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的。从1949年开始,香港人口膨胀,上百万的人从内地涌来,文化冲突很厉害--不仅语言上,还有价值观等方面。我父亲会听粤语,但说得不好,常自嘲每次打的,总自以为是用地道的广东话说出地址,而司机却听得一头雾水。

《南北和》的前身,是电懋贺岁晚会里的舞台小品,以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文化差异为主题,因为广受好评才改编电影。《南北和》的主角是两个裁缝,一个北方人,一个南方人。南方裁缝在香港多年,注重的是和客人的交情;北方裁缝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货品质素和价钱公道。彼此发生种种冲突,结果两家子女巧结良缘,大家才冰释前嫌。电影用喜剧手法讽刺当时社会的各种偏见,既能解颐,也发人深省。那年代的南北冲突,也许不下于今天香港人和内地人的冲突,但现在许多人只会怨恨,似乎略欠幽默感。

加入邵氏影业

1962年,我父亲给陆运涛写了一封辞职信,内容大意是:辞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私人原因是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太少,另一原因是这份工作渐渐出现很多其他事务,既不是他熟悉的,也不是他感兴趣的(如管理财务、出入机场、参加派对、开漫长的会议等)。有时总公司不汇钱来,他就无法给员工支薪,压力之沉重,令他身心疲惫,累得连话也不想多说。而且他旧病复发,本该早两个月就动手术,但因公事一拖再拖,所以他不得不辞职休养,否则一定会弄垮身体。最后他在辞职信上说,希望1963年1月前离职。结果陆运涛极力挽留,只批准他放病假,直到后来他身体确实撑不下去才正式离职。1964年,我父亲病得很重,有一次竟要送他到玛丽医院抢救,最后才幸运地逃过一劫。

那时我父母也认识了后来的影业大亨邹文怀、名导演胡金铨等,他们都是美国之音的同事。我父亲在1996年去世时,邹文怀还用他的劳斯莱斯载我们到火葬场,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坐劳斯莱斯。关于我家与邹文怀的关系,现在也不妨谈谈。他是上海圣约翰大学1949年的新闻系毕业生,跟我母亲相差八届。来香港后,他在1951年进美新处主持美国之音,1959年入邵氏,1970年创立嘉禾。

60年代中期,邹文怀在邵氏晋升为制片主任。那时我父亲刚离开电懋不久,邵氏正急速扩张,一年要拍五十二部电影,又不能粗制滥造,邹文怀便找上我父亲。他希望父亲可以担任邵氏编剧部总监,又知道父亲厌恶办公室政治,所以不用他上班,只要他指点一下公司的编剧就够了。我父亲觉得条件合适,就在1965年加入了邵氏。

当时邵氏有两个编剧把我父亲视为老师,就是邱刚健和丁善玺,他们会把写好的剧本给我父亲修改。这些工作对父亲来说很轻松,而且还没有办公室政治。但毕竟这两个徒弟是邵氏的人,而邵氏又是电懋的死对头,所以他们每次来我家做客,一碰上有人按门铃,父亲便会叫他们立刻躲进厨房-如果访客是电懋的人,气氛便会很尴尬。当时父亲虽已离开电懋,但不时还有人来找他改剧本,甚至问他该怎么写。

当年拍电影跟现在一样,只要找到一条成功的方程式,便会不断重复。像李小龙不停地拍功夫片,即使他死了,还是有人按照那模式继续拍下去,希望成为第二个李小龙。当这模式走到末路,市场上不受欢迎了,才会出现成龙的功夫喜剧。当年邵氏一套惯用的模式就是用黄梅调拍杨贵妃。邵氏的电影其实不难拍,诀窍不过是为某个明星度身定造一些剧情而已。但编剧偶尔也会忽发奇想,希望拍一些冷门题材,这时我父亲便会协助他们分析,看看是否可行。有次邵氏想拍足球电影,我父亲便评论:四分之三的观众是女人,她们不看足球,剩余的四分之一男人又有多少是踢足球的呢?结论是这种电影不可能卖座。如此说来,他一定不会同意周星驰开拍《少林足球》了。

关于父亲那两个徒弟,我觉得邱刚健比较有趣。他非常热爱电影,在台湾跟朋友合办了一本电影杂志,叫《剧场》。来港加入邵氏后,他送了好几本《剧场》给我父亲,但父亲没有看,就堆在我房间的书柜上。当时我的房间很小,只有一个铁柜和一张床。我有空就会看这些杂志,我记得有些内容很冷门,纯粹是满足编者的个人兴趣,应该没什么销路。我倒从中学到不少新事物,例如他们曾经把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剧本翻译成中文,其中有让-吕克·戈达尔的剧本,很意识流,没头没尾的。那本杂志除了翻译,还有一些原创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邱刚健写的一篇《我是上帝》,十几页都是四个字“我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是上帝”……这不是纯粹为了满足作者的个人兴趣吗?

我所认识的电影明星

1966年和1967年,我父亲在家养病,闲着没事,每天看很多份报纸。当时有派报纸服务,很方便,父亲便一口气订了十几份。我记得当中的《银灯》和《明灯》都是娱乐新闻报,只有四页,多数是报道某某明星在启德机场出现之类。昔日的明星会给记者面子,请他们到半岛酒店喝下午茶,不会被狗仔队跟踪偷拍。我当时还有一本相簿,里面满是有关父亲的剪报,可惜现在不知哪里去了。

因为父亲是电影圈中人,我小时已见过不少明星。父亲在电懋时职级排行第二,故每逢年初二就有很多人来拜年,我最喜欢就是伏在阳台,看看有什么明星上来。要说哪个女明星最美,我首选胡燕妮。她已息影多年,2004年一度复出与刘德华合演《龙凤斗》,我看后只觉得风华不再。

和我父亲比较熟的明星,电懋时代的应该是尤敏。她住我们附近,就在嘉多利家族的圣佐治大厦。她当过两届亚洲影后,婚后就息影了。她曾经和自己的母亲为了钱而对簿公堂,她母亲控告她不给家用,不供弟弟读书,致舆论指责她不忠不孝,令她受尽压力。那段时间,我父亲为尤敏出庭做证,证明她的收入有多少。我父亲指出,尤敏没有不给家用,只是她母亲要求的数目太大了。这件事成了当年娱乐八卦中的大新闻。1996年,尤敏六十岁时去世,跟我父母一样都葬在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坟场,我每次去那里扫墓,都会顺道看望一下她的灵位。

另外,父亲跟李丽华也颇熟络。在《私语张爱玲》一文中,父亲写道:“(李丽华)脸部轮廓极好,工作态度更是有口皆碑,无怪走红影坛历久不衰,有’长春树‘之称。我们同她相熟后,知道她坦率风趣,说话刮辣松脆,有时三字经都会出口。”我不常见到李丽华,也没有听过她的三字经,但我跟她的儿子倒是同学。

还有一个明星林翠,她的哥哥曾江是当时香港电影界少有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很有书卷味。他有一段日子好像失业,百无聊赖,便来我家吃午饭。那时的厨子老李是山东人,没什么文化,说的国语带山东口音。他认得曾江,但从不知道名字,所以只称呼曾江为“来吃饭的那位先生”。家里没有其他人时,曾江就会跟我玩,就在那张从上海搬来的餐桌中间放一块木板,我们两人打起乒乓球来。这么多年过去,我再也没见过曾江,只知道他已经从“小生”晋升为“老生”了。

林翠的前夫是秦剑,是一个导演,拍粤语片出身。他到我们家喜欢说欧美电影术语,如蒙太奇,大家都觉得他不懂装懂,所以给他起了一个花名叫“懵太奇”。

另外一个明星是王羽,我们认识他时,他是邵氏的签约演员,刚从内地来香港,没有名气,只当闲角,一个月只有几百块收入,住在邵氏片场的宿舍。王羽跟我说,他以前是上海市蛙泳选手,因为蛙泳有利于打水球时抢占位置,后来便加入了水球队,但他说参加水球比赛中,打架比游泳更重要。没有电影拍时,他就常常来找我玩。我跟他一起打乒乓球,打十三张,玩上海的扑克牌游戏“打赤脚”。林翠与秦剑后来离了婚,秦剑自杀,林翠就嫁给了王羽。

王羽与邵氏签约时是基本演员,1967年拍《独臂刀》后成为巨星,《独臂刀》也奠定了武侠片在影坛的地位,大家一窝蜂去抢拍。后来王羽脱离邵氏,到台湾拍电影,我听说王羽在台湾是黑道上的大哥。这么多年来我也没有再见王羽,前几年看到他在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武侠》里演七十二地煞教主,出镜时间不长,但那一声大喝“什么!”依然架势气派十足,不见得其他人能办到。

以上是我对当年那些明星的印象,至于他们对我父亲又有什么印象,实在不得而知。但那时在电懋还是童星的邓小宇,近日在《我的“国际电影”情意结》一文中却忆起我的父亲。他说:“宋淇是当年电懋的高层,尤敏、葛兰她们称他作Stephen。小时候我不知道宋淇是学问家,当然更不知道他们夫妇和张爱玲的渊源,只识得叫宋淇叔叔。后来长大了,在《明报月刊》看过他写过多篇有关《红楼梦》考据和美学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宋淇叔叔就是学术界极具名望的林以亮。最后一次见到宋淇是《号外》创刊不久,有天中午在加连威老道一间川菜馆”枫林阁“碰到他。他居然不单认得我,还知道《号外》以及我有份参与《号外》,更称赞我们做得很好,我是开心了不止半天,简直是一世!世上确是没有能比得到你敬重的前辈嘉许那么令人gratifying(有满足感)了。”

因病退出电影圈

其实邵氏对我父亲很好,知道他抱病在身,从不硬性要求他必须做完什么工作,也不用做行政管理工作,只需监管剧本。1965至1967年,我父亲担任邵氏的编剧总监,月入大概三千多块,在当时算很高,我母亲在美国新闻处月入才千余元。当然,我父亲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人,自小被祖父熏陶,年轻时又办过剧社,加上他在电懋也是负责监管剧本。他在邵氏为剧本把关,电影甚受欢迎,所以公司也觉得聘请他物有所值,不用担心花冤枉钱拍烂片。

同类推荐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毛泽东为什么能

    毛泽东为什么能

    这是一本所有怀揣理想、敬畏历史的人都应阅读的书。本书没有从时间线索梳理毛泽东的生平,而是独辟蹊径,从修身立志、文治武功、战略决策、用人艺术、文学情怀等十二个方面,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缔造新中国,为什么能站立潮头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什么能影响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什么能成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成功者。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穆里尼奥传

    穆里尼奥传

    在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开赛之初,有人问穆里尼奥,他的波尔图队能否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这项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合理:就在四个月前,波尔图捧起了欧洲联盟杯,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六支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赢得国内联赛冠军和欧战锦标的球队。然而,尽管有如此光荣的执教战绩,尽管这个葡萄牙人有着天生的自信,他还是认为举起“大耳朵杯”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穆里尼奥看来,冠军杯的终极荣耀应该属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和曼联这样的欧洲足球巨人。据他说,当时很多人和他的看法一样--波尔图这样的“鱼腩部队”在欧冠赛场上仅仅是陪太子读书,挣一些俱乐部需要的电视转播费而已。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热门推荐
  • 魔道亡者

    魔道亡者

    道,万物存在的根本。人,有人道。物,有物道。神,有神道。魔,行魔道!本书讲述一个从地球探索而来的少年,从凡人一步步走向魔道的过程。身在异界的少年契青每做出一个行动都会深思熟虑,剑士,术士,圣士。狐妖,水魔,圣灵。身处异界靠着机缘结交朋友,靠着朋友登上顶峰!“一路上没她不行!”“有你陪在我身边真好!”异界!玄灵大陆!玄冥届!玄灵学院!灵兽!幻方!天地玄黄!
  • Maitre Cornelius

    Maitre Cornel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域少女之恋:蓝月幽魂录

    魔域少女之恋:蓝月幽魂录

    天下用剑者的圣地,追求剑仙之道的灵剑峰弟子雪飘丹初涉红尘。往京城路上结识的迷途的师徒、温文尔雅的剑士、天真娇憨的少女又是什麽来历呢?
  • 青春恋曲之深情浅缘

    青春恋曲之深情浅缘

    青春里的那一段深深的爱,你付出了所有的心思和牵挂,奉上你可以能为爱情付出的所有,只可惜,情,那么深,缘,却那样浅,你们流泪的放开了彼此的手,可是爱情在时光的隧道中,被诠释的更加璀璨动人,青春的恋曲早已成为你心上跳动的一根最美的旋律……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嫡女翻天:毒医凰后惑君心

    嫡女翻天:毒医凰后惑君心

    现代女化身古代女,波澜不惊的凤眸再次睁开,潋滟的风华,一袭红衣,傲绝天下,谁与争锋。一支玉笛,一曲音杀,她强势回归,只因当初的一纸承诺。他是一渊之皇,噬血残忍,狠厉无情,却在见她的第一眼,卸下一身狂傲,化身成为绕指柔。世人都说白诗羽冷心无情腹黑狡诈,他却说:“她只是没有遇见我”。当强者碰撞上强者,是否会掀起别样的风云,亦或者是携手共看浮生轻若云。
  • 太古神主

    太古神主

    他出生卑微,却意志坚韧,不甘平庸。一次意外,让他传承圣诀,化龙重生,从此踏上辉煌霸道的武道之路。他从蛮荒城池中走出,踏入宗门林立、强者为尊、天才如云的诸天万界,修真龙术,掌天劫雷霆,凝练不灭身……
  • 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高中毕业的刘紫涵在大学认识了陈磊磊,在他们即将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陈磊磊又移情别恋,和刘冰冰在一起,紫涵后来又遇到了司晋南,一个帅气的男生,本来以为自己的爱情会就此绽放的,哪知道司晋南只是在欺骗她,被爱情一再伤害的她心里始终相信,自己会收获自己的爱情!
  • 绝色战神:草包四小姐

    绝色战神:草包四小姐

    她,神界仅次于神主的存在。她,将军府的草包四小姐。当她变成她······这一世,她,便是那草包四小姐!她,将让些欺她,辱她之人,一一除之!你很强?那我比你更强!她,必将傲视群雄!你不负我,我便用真心相待。你若欺我,我必千倍还之!
  • 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

    您有多久没带孩子亲近自然呢?有多久没有去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呢?本书搜集了有关大自然的心声的故事,让你的孩子在家里,便可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书中感受自然的神奇,同时亦可培养孩子关爱自然的情感。放飞孩子的思绪,让孩子亲近自然、探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