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5500000019

第19章 中国戏曲

第一节 中国戏曲概述

中国戏曲,简单讲,就是一种以中国式歌舞演故事的古老戏剧。它以说唱风格的剧本,程式化的肢体表演语言,地方化的音乐唱腔,自成体系的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舞台美术语言,构成了中国独具魅力的融歌、舞、曲、杂耍和绘画为一体的古典风格的戏剧样式。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的发展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张凯、张跃、唐宋元、邓滔著:《戏曲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3页。]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了原始歌舞,随着氏族的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提高。正是这些歌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步步迈进。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产生了职业艺人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16世纪的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有《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在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曲曲种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而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的戏曲曲种就是昆腔。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和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也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体看来,中国戏曲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说唱表演并重的戏剧形式,既包容了空间艺术(如美术),又包容了时间艺术(如音乐),并把诗词、歌唱、话白、舞蹈和杂技等各种艺术手段高度地综合起来,巧妙地构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中国戏曲艺术历经发展,形成了不同流派和风格。一方面,不同流派或剧种在当今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今天的戏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国内外各种流行艺术正不断冲击着戏曲舞台,中国戏曲丧失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二是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占据了人们不少的时间和心理空间。

然而,值得欣喜的是,戏曲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各大专院校知识阶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许多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开设了戏曲讲座或戏曲艺术鉴赏课,高雅戏剧进校园活动、校园戏曲活动悄然变得时尚起来。

相关链接“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习惯上称戏班或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梨园”一词来源于唐代,用来指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戏曲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一、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中国戏曲是舞蹈、音乐、文学、美术、武术以及杂技等各种艺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民族性,这也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显著特征。在戏曲舞台上,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曼妙的舞姿,还可以听到委婉动听的旋律和唱腔,观赏到美不胜收的服饰以及画工精美的脸谱。

(二)虚拟性

虚拟性是指没有实物或道具的表演。也就是说,尽管舞台上没有与剧情相关的道具或场景,但演员依然可以通过表演将所需场景表现出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表演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同时借助演员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观众的想象、理解来完成对情境的描画。

(三)程式化

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戏曲程式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是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动作皆有固定的程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还在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和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

二、中国戏曲的分类

戏曲的分类一般按照戏曲活动不同需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按不同声腔变化,多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大类。板腔体类戏曲主要是按上、下句腔型的板式变化来演绎唱腔和伴奏旋律音乐,代表剧种有京剧、豫剧和秦腔等。而曲牌体戏曲主要是按曲牌联套方式演绎唱腔旋律、音乐伴奏,代表剧种有昆曲和川剧等。戏曲按照音乐声腔还可以分为梆子腔、皮黄腔、高腔和昆腔,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戏曲声腔源于古代四大腔,即弋阳腔、昆山腔、海盐腔和余姚腔。

2.按不同题材和表演风格等一般又分为古典传统戏和现代戏。古典传统戏如昆剧《牡丹亭》、京剧《海瑞罢官》等,现代戏如京剧《红灯记》、川剧《变脸》等。

3.按不同创作方式一般又分为剧本创作、表演创作、音乐创作和舞台美术创作等。剧本创作又分案头创作和舞台呈现;表演创作又分为肢体语言创作、演唱表演和台词表现;音乐创作又分唱腔设计和伴奏设计等;舞台美术创作又分为布景、服装、化妆、灯光及音响等。

4.按不同演出形式一般又分为舞台表演类、庭院坐唱类和清唱类。坐唱表演类戏曲一般有音乐伴奏,无人物肢体表演;而清唱类戏曲一般无音乐伴奏,却可能带有一定的肢体表演。舞台表演类戏曲一般唱、念、做、打齐全,并且有完整的音乐伴奏和人物肢体表演呈现。可以说,舞台戏曲表演类是戏曲最完整的交流类型。

第三节 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与行头

一、中国戏曲的角色

中国戏曲的角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和性格等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类型。后来由于不少剧种把“末”行逐渐归入“生”行,因此又有了生、旦、净、丑四种类型的说法。

“生”行是男角色,又有小生、武生、老生之分。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挂胡须,在念白、唱腔上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所扮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的不同而分翎子生(也叫雉尾生)、纱帽生、扇子生、穷生和武小生;武生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功架并重,短打武生着紧身短装,偏重于武打技巧;老生也叫“须生”,以唱功为主,风格挺拔苍劲,须的形状分“三绺”、“五绺”和“满”三类,儒雅文人多用“三绺”,勇武将帅大多用“满”,“五绺”则为关羽专用。

“旦”行是女角色,根据所扮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和老旦等。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裙子,所以又有青衣之称,主要扮演庄重的中青年妇女;花旦扮演的多是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的青年妇女;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多在神话剧中扮演女仙或女妖;刀马旦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比较注重唱做和舞蹈;老旦扮演老年妇女。

“净”行也是男角色,也称“花脸”或“花面”,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根据所扮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等。正净又称“大花脸”,一般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男性角色;副净俗称“二面”、“二花脸”或“架子花脸”,大都扮演净角中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表演上重功架、念白和做功;武净也叫武花脸,以武打为主。

“丑”行中大都是男角色,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俗称三花脸。丑行的白粉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方形、元宝形或倒元宝形(又名腰子形)、枣核形等几种。根据人物不同,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丑有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之分。丑行中,有些是扮演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有的是扮演机警、伶俐、幽默的角色。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像渔夫、农夫、樵夫、酒保、更夫、差役、书童和乞丐等,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方巾丑,头上戴着一顶方巾,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一般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袍带丑指扮演的人物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茶衣丑,穿着蓝布褂子,多扮演劳动人民角色。武丑要善于念白和武功,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

相关链接龙套,戏台上四人一组扮演士兵或衙役的角色叫龙套。龙套由表演者所穿的龙套衣得名,这几个人代表了千军万马。龙套在舞台上的活动有一定程式,如升帐或坐堂分站两厢的叫“站门”;引导主人前行并开路的叫“圆场”;在上下场门附近斜列两行伺候主人上场或下轿的叫“斜门”;在双方交战从兵刃下穿过叫“钻烟笼”;分从两边上场叫“二龙戏水”等。龙套表演讲究“站如钉,走如风”,龙套在站堂助威时要像磐石一般伫立不动;一旦跑动起来,又如燕子掠过水面。舞台上的气氛,有时是靠龙套跑出来的,所以又叫“跑龙套”。龙套以头旗为主,二、三、四旗为副,要听头旗指挥。他们常打着红门旗、飞虎旗和月花旗,演出神话时还要打凤旗、水旗、火旗或云旗等,所以也有称为“打旗的”。

二、中国戏曲的脸谱

纵览中国戏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剧中人物极少以素面示人,而多饰以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忠、善、奸、恶。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极富有夸张性的化妆艺术,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段。戏曲脸谱出处不一,一部分脸谱是从古代舞蹈的假面中脱胎而来,在戏曲的表演中慢慢形成的;另一部分是从民间的祭祀和宗教仪式中遗留下来的,由庙里的菩萨神像脱胎形成。

戏曲脸谱变形大胆、夸张,正所谓“粉墨青红,纵横于面”。它采用写意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将点、线、色、形有规律地组织成装饰性的图案,以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并形成了戏曲脸谱的程式。

可以说,戏曲脸谱即是戏曲人物的表征,从脸谱主要用色上就可区别或代表剧中人物的性格,“如赤者忠勇,黄示猛烈,白属奸诈,黑主戆直,青多妖邪或绿林盗寇,金银则恒为神怪仙佛,无不各有定义,不得混淆紊乱”。对此可以这样理解,京剧脸谱的色彩十分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和气度。具体而言: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奸诈、飞扬、肃杀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黄色代表枭雄、凶猛的人物形象,如宇文成都;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形象;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正如戏剧家张庚先生所言:“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下面是京剧中部分脸谱谱式类型:

整脸:是在整个脸部涂抹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窝和纹理表现人物的神态。如涂红脸的关羽、涂白脸的曹操。

三块瓦脸: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平整的像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如《铁笼山》的姜维为红三块瓦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

六分脸:由整脸变化而来,它保留脸颊主色,把脑门的主色缩为窄窄一条使面部主色占面部的十分之六而得名。如《群英会》中黄盖勾红六分脸。

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减去两颊主色,只留正额主色,然后在脸上各个部位增加复杂的辅色和纹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李逵探母》中李逵勾黑花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僧道脸:也叫“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基本也是整脸的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眉、眼、鼻、口等各个部位表现太监特点。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勾法有揉色和填色之分,所以主色效果又有不同。如《法门寺》中刘瑾揉红脸,则是写实的肤色夸张。

元宝脸: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脑门保留本来的肤色或揉微红色,两颊涂白,形成元宝形状,用以表现身份不高的人物。如《五人义》中严佩韦。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神仙脸:由“整脸”和“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文丑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和小妖等角色。

三、中国戏曲的行头

“行头”是对传统戏曲服装的统称,包括盔、帽、蟒、靠、官衣、褶子、靴和鞋等。有时行头也泛指一切演出用具。

按照演出用具,行头又分为衣、盔、杂、把四箱。衣箱是指服装箱;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杂箱是指化妆箱;把箱,即旗把箱和道具箱。

按照戏曲服饰来分,可分为头发、翎子、髯口、帽翅和水袖等,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作为表演的工具,起到增加戏剧性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戏曲赏析

一、秦腔

(一)秦腔概述

秦腔,是起源于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之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

秦腔也称“乱弹”或“梆子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等地。从秦腔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自清代以来,秦腔艺人魏长生两次带班入京,第一次演出因为唱腔单调,未能够引起关注,后对唱腔及板式进行改进,终于在二次进京时轰动京城,自此秦腔传遍全国各地。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一带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和甘肃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一带的称南路秦腔。可以说,有相当多的戏曲种类都是在本地音乐曲调、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结合秦腔的因素发展而来的,秦腔可以算得上是京剧、豫剧、晋剧以及河北梆子这些剧种的鼻祖。

秦腔的音调高亢激越、气势雄壮,最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和凄楚悲切的情绪。故有人又把唱秦腔称为“吼秦腔”。因其主要伴奏的打击乐器为梆子,故节奏鲜明有力,表演朴实、豪放、粗犷,极富于夸张性。其唱腔可分为欢音腔和苦音腔两种。欢音腔欢快明亮、刚劲有力,适合于表现欢腾、轻快、喜悦等感情;苦音腔浑厚深沉、激昂高亢,适合于表现悲伤、凄苦等感情。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和转椅等。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秦腔作品赏析——《十五贯》

1.剧情简介:江苏淮安有熊氏二兄弟,父母早亡,哥哥友兰撑船养家供友蕙读书,友蕙书房与邻居开米店的冯玉吾的童养媳侯三姑住处相邻。老鼠穿墙打洞后,把冯玉吾交于儿媳的钗环带到友蕙书架上,鼠洞内还有冯的十五贯铜钱,友蕙害怕老鼠咬书,买来鼠药掺进饼中,竟被老鼠拖至隔壁,被年幼的小丈夫锦郎误食致死。友蕙用书架上不知来历的钗环到米店换米,却被冯玉吾以他与侯三姑通奸谋杀亲夫告知官府。县官过于执判二人死刑,秋后问斩。而无锡姑娘苏戍娟随母改嫁屠夫游葫芦,后来母亲又去世,屠夫的肉铺也难以为继。一晚,游葫芦借来十五贯钱准备重新开张,醉酒后和苏戍娟开玩笑说是她的卖身钱,苏戍娟连夜逃往姨母家,流氓娄阿鼠见大门洞开,偷走十五贯钱并杀死屠夫。熊友兰从商人陶朱夏处得知弟弟的消息,并获赠十五贯钱,途中与苏戍娟相遇一起结伴而行,被人扭送至无锡府衙,此时过于执升任无锡推官,以通奸谋杀罪判二人死刑。清官况钟接任苏州知府,堪问案情,发现疑点,亲自到淮安熊友蕙处查访,发现墙壁中的鼠洞,十五贯钱和药饼均在其中,洗清友蕙与侯三姑冤情。后况钟又到常州私访,套出娄阿鼠口供。至此,兄弟二人的冤情全部洗清。

2.欣赏提示:作品围绕由十五贯钱而引发的两起冤案展开,从侧面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冤狱遍地的黑暗现实,着重描写了下层社会及人民的生存状态。下层人民无辜遭到不平的待遇,屡遭不幸,冤屈坐牢;腐败的官员不辨是非,草菅人命,使得像剧中的熊氏兄弟、侯三姑、苏戍娟等奉公守法的平民百姓惨遭冤屈,还无法申诉。而游手好闲、偷窃成性的娄阿鼠则能够逍遥法外。幸得“况青天”为民请命,为百姓主持正义,最终洗去好人冤屈,惩治了恶人。

相关链接甘肃的秦腔历史悠久,很早就形成了东、南、中三个艺术流派,它的舞台气氛热烈火暴,演员提倡做工,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在行当上侧重于须生和花脸艺术的发展。甘肃秦腔自有其特点,是不同于陕西秦腔的又一大流派,其形成的历史与西安乱弹只在伯仲之间,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有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李夺山、李映东、岳中华和陈景民等,且风格独特,并形成了如“郗派”、“耿派”等艺术流派,特别是“耿派”的脸谱,驰名全国。新一代的甘肃演员有“陇上三俊”美称的窦风琴、张兰秦和谭建勋等。

二、昆剧

(一)昆剧概述

昆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在演变过程中,昆剧曾经有“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和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昆剧的唱腔轻柔婉转,舞姿细腻优美,武功技术卓绝,表演情真意切,融诗、乐、歌、舞、戏于一体。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大剧种。

昆曲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发音吐字比较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美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昆剧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舞蹈性很强,并与歌唱紧密结合,是集歌唱、舞蹈、道白和动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昆曲的角色行当也划分得十分细致:老生分外、末和副末;小生分官生、巾生、雉尾生和鞋皮生等;旦角分正旦、刺杀旦、五旦、六旦和老旦等;净丑分大面、白面、二面和小面等。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此外,如今的昆剧服装在遵循昆剧穿戴规制的基础上,在具体形式及手法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出简约的风格,其色彩也呈现出“淡雅之美”色彩风格,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又不失昆剧高雅。

昆剧剧目丰富多彩,剧本创作极富文学价值,如《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和《西厢记》被称之为四大经典昆剧。

2001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昆剧作品赏析——《惊梦》

1.剧情简介:这是汤显祖名著《牡丹亭》中的一折。讲述的是宋代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正值青春年华,杜宝希望女儿能够知书达理,因此特为她请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秀才陈最良教授功课。而老秀才所教授的都是封建礼教的内容,杜丽娘在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了礼教的极大束缚,深感压抑。《诗经·关雎》中对爱情的描写,触动了杜丽娘心中压抑的情思。她的伴读丫鬟春香,引领杜丽娘偷偷地游览花园。在闺房之中被困许久的杜丽娘,流连于满园的春色,心中暗自感叹自己的青春虚度,满怀热情却找不到可以倾诉之人。杜丽娘在苦闷之中昏然睡去,在梦中的此花园,她遇到了年轻秀才柳梦梅,二人一见倾心,堕入爱河,互诉爱慕之情。在梦中,她的真实情感得以无拘束地表露和宣泄,就在二人情意绵绵难分难舍的时候,杜母不合时宜地叫醒了杜丽娘,打断了她如醉如痴的梦境。

2.欣赏提示:“惊梦”只是《牡丹亭》中的一折,是全剧的开端,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剧情,主要人物也只有杜丽娘及春香主仆二人。但是,相对于全剧来说,它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怀春少女的一次游园经历,唤醒了心中被压抑许久的天性。从表面来看,从杜丽娘游园到梦中被惊醒,都没有引人入胜或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这折戏所表现的却是一个少女人性复苏与觉醒的全过程,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对青春、爱情的向往与赞颂。剧中有大量需要由演员来处理和表现的段落,唱腔上的处理,念白上的把握,表情上的塑造和动作的设计等等,处处都体现出表演者的演出功力。《惊梦》“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浸润着浪漫主义的感伤之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是古典戏曲中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爱情戏。

三、京剧

(一)京剧概述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前身为徽剧,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和“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京剧经著名艺人程长庚等人的改良,使得声腔、板式、剧目行当等逐步完善并规范化。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已经相当完善与成熟。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戏曲的各种艺术成果,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并对其他的地方戏曲品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被称之为中国的国粹。京剧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京剧流派通常以演员的名字命名,而不同的行当又分为不同的流派。比如,老生有谭派、杨派和马派等,旦行有荀派、程派和梅派等。

谭派,为谭鑫培所创立。它是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现为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共有七代人,这无论是在中国京剧史上还是世界戏剧史都是难得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艺术流派,它以唱、念、做、打技艺全面,注重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其唱腔圆润柔美,巧俏多变,富有表现力。所以,谭派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以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为代表的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甚至,连享誉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了谭派的启发和影响。

梅派,为梅兰芳所创立。从师承来说,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从吴菱仙学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学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梅兰芳不仅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功底扎实,而且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兰芳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另外,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及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许多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程派唱腔最能体现年轻女性忧愁、悲伤的内心世界。其唱腔优美,跌宕起伏、如泣如诉,令人荡气回肠,美不可言。程派后继有一批年富力强的艺术家,如李海燕、刘桂娟、张火丁、迟小秋和李佩红等。

马派,由马连良创立。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马连良原宗谭鑫培,早年曾受萧长华、蔡荣桂的悉心教导,后以贾洪林为依归,在做、念、武打等方面刻苦自砺,并采取贾洪林低、柔、巧、俏的唱腔和唱法,后又师事孙菊仙、刘景然,吸收刘鸿升、高庆奎的唱法,同时观摩余叔岩的演唱艺术,多方面的艺术营养使其创立了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马派。

除了以上四大京剧流派外,还有尚小云创立的尚派、余叔岩创立的余派、杨小楼创立的杨派和荀慧生创立的荀派等京剧流派。

(二)京剧作品赏析——《群英会》

1.剧情简介:故事取自于《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回。曹操率领军队数十万南下入侵吴国,诸葛亮奉命来到吴国与周瑜共商合力抗曹事宜。曹操的谋士蒋干是周瑜的故友,曹操特派其过江来访并打探消息。周瑜知道蒋干有劝降之意,就设群英会予以款待,并约定在席间不谈军情。夜间周瑜与蒋干同室而眠,蒋干盗取伪造的书信急忙赶回曹操军中。曹操见信大怒,下令杀了水军将领蔡瑁和张允。但随即就发觉自己中了对方的反间计,便又命蔡瑁之弟蔡中与蔡和赶赴东吴诈降。而东吴的周瑜担心诸葛亮才高于己,便故意为难于他,要他三日内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借用草船在大雾之夜渡江,曹兵疑有敌来犯,万箭齐发,诸葛亮得到十万支箭向周瑜交差。周瑜又与黄盖订下苦肉计,让黄盖假意投降。蔡中、蔡和不知其中原委,将此事密告曹操,曹操信以为真,认为黄盖投降。周瑜与诸葛亮商议用火攻曹,令庞统也在蒋干的引荐下假意降曹,并同时以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为由献上连环计,把曹军的战船全部用铁链连上。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借东风,黄盖以投降为名,乘船进入曹营,火烧战船,同时东吴与蜀国派兵夹攻,曹操大败而归。

2.欣赏提示:该剧目是京剧传统剧目之一,是京剧三国戏当中的经典。这出戏的演员行当齐全,除了旦角之外,几乎包含了生行、净行以及丑行的各个类别,塑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诸葛亮的机智、周瑜的猜忌、曹操的自负、蒋干的愚蠢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该剧情节紧凑,动人心弦,历来最能荟萃名角,大都是明星荟萃的合演剧目。《群英会》曾成功地集中了谭派、马派、叶派、张派和裘派诸名角艺术家,共同演绎了一出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

相关链接京剧之“四”。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和宋德珠;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四大坤伶: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和杜丽芸。

票友:京剧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的称谓。“票友”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些八旗子弟常常凭着朝廷发给的“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为清王朝做宣传。由于八旗子弟都是业余演唱,于是后来人们把业余演唱京剧的人称为“票友”,票友演戏叫“票戏”或“玩票”,票友转为职业演员叫作“下海”。在京剧界中,票友下海成为专业演员乃至名家的不少,而科班出身的演员拜票友为师的也大有人在。

四、越剧

(一)越剧概述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越剧吸收了话剧和昆曲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先后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和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著名的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和《西厢记》等。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越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念更加开放。在创作演出、题材、风格上更加多样化,二度创作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越剧服装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的特色,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成为我国戏曲服装中另一种服装风格样式。越剧早期演出,男角多不化妆,后来演古装戏,仿效绍剧,学水粉化妆法,即白粉底、红胭脂、墨膏描眉眼。20世纪50年代初期,越剧基本形成具有剧种风格的化妆特点,这就是吸收传统的水粉化妆法色彩鲜明的优点和话剧化妆柔和自然的长处,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线条清新、五官分明的化妆风格。越剧景物设计以局部为主,布景留有较大的表演空间,由观众的想象去意会全局。

2006年5月,越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越剧作品赏析——《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个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几乎中国所有的地方剧种都对这个故事做过精彩的刻画,还被拍摄成电影和动画片等,是唯一一个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1.剧情简介:富家女子祝英台因为女儿身不能进学堂读书,于是女扮男装求得父亲同意前往杭州求学,途中偶遇同是求学的梁山伯,因志趣相同,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同窗三载,祝英台爱上了梁山伯,祝父思念女儿,祝英台回家探望,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传意,暗示爱情。梁山伯忠厚纯朴,不知其意,而祝英台情急之中谎称以“妹”相许。待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子,赶到祝家求婚时,英台已被许配给太守侄子马文才。二人于楼台相会,凄然而别。梁山伯回家后忧郁而亡,祝英台被迫结婚,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风雨大作,坟墓裂开,祝英台跃身而入,二人化作蝴蝶翩然而去。

2.欣赏提示: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和舞美设计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新中国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剧中二人因无法对抗封建社会的礼教而双双死去,但却歌颂了他们追求美好爱情以及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并且给这个悲剧以相对完满的结尾,二人生不能同衾,死要同穴,且化作美丽的蝴蝶畅游人间,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关链接袁雪芬,越剧演员,工正旦,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她积极倡导越剧改革,不仅在唱腔和表演方面博采众长,而且在排演制度、灯光、布景以及服装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她的改革,为越剧和其他剧种演员争先仿效,并为后学者所师承。其代表剧目有《香妃》、《红粉金戈》、《王昭君》、《山河恋》、《祥林嫂》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五、黄梅戏

(一)黄梅戏概述

黄梅戏,前身是安徽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和《女驸马》等。黄梅戏角色行当分工可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由于演出剧目的需要,又出现了刀马旦等行当。

20世纪50年代,在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严凤英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流畅,韵味丰富,明快抒情;加上道白多用安庆方言,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显黄梅戏特色。

(二)黄梅戏赏析——《女驸马》

1.剧情简介:少女冯素珍的父亲与李兆廷的父亲同为朝廷官员,二人自小一起玩耍、学习,培养出深厚的感情,因此两家也给二人订下婚约。但未曾想数年后,李兆廷的父亲遭到陷害,家道也日渐衰落。冯素珍的父亲便提出了退婚,又要将冯素珍许配于他人。冯素珍暗中接济李兆廷,向他赠送钱财,岂料被家人发现,冯父遂诬陷李兆廷为盗贼。冯素珍为了救李兆廷,女扮男装冒名进京参加考试,并一举得中头名状元。高中之后,冯素珍被招为驸马,也在此寻获失散多年,已是朝廷重臣的哥哥冯益民。大婚之夜,冯素珍向公主倾诉其中的原委,使得公主向皇帝求情赦免了她,最终化险为夷。最终,冯素珍被皇帝招为义女,并与李兆廷得以团圆,公主则与八府巡按冯益民成婚,皆大欢喜。

2.欣赏提示:这部戏是属于喜剧风格,前半部分略显悲愁,但是全剧洋溢着斗争的欢笑和胜利的喜悦。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婚姻和道德的态度与认识,颂扬了冯素珍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谴责了嫌贫爱富的不道德的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的本质。其中“绣楼独叹”、“谁料皇榜中状元”、“手提羊毫喜洋洋”、“民女名叫冯素珍”等都是很精彩的唱段。《女驸马》是继《天仙配》之后在中国戏曲界影响较为深远的剧目。

相关链接严凤英(1930-1968),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本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她12岁拜严云高学唱黄梅戏,因族人、家庭所不容,后离家出走正式搭班,改艺名为凤英。1946年在群乐剧场演出,以《小辞店》、《游春》轰动安庆。之后,又得著名老艺人丁永泉指点,辗转演出于贵池、青阳农村和安庆、皖南等地区。1949年后,又拜北昆名演员白云生为师,不断汲取兄弟剧种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艺。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历任演员、副团长,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文革”中,她被指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自杀身亡。

六、豫剧

(一)豫剧概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因抗战时期河南人多流落至西北地区,故甘肃和新疆等地也广为流传。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即大净(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

豫剧的主要特点:首先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豫剧一向以唱见长,一般吐字清晰、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易为听众听清听懂,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其次,豫剧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另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豫剧不断革新,创作由俗到雅,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且表演艺术日臻完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豫剧作品赏析——《穆桂英挂帅》

1.剧情简介:北宋年间,杨家将为国征战,男儿多数都为国捐躯,血洒疆场。因朝中奸臣当道,杨家因此隐居河东,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此时,西夏番王挑起战事,佘太君的重孙杨文广和金花一再请命要去京城打探消息。二人进京后,恰逢朝廷在校场比武点将,杨文广以高强的武艺,箭射金钱,又刀劈了奸臣之子。朝廷将帅印交付二人要其带回,让二人请其母穆桂英挂帅应战。穆桂英对朝廷已经失去信心,打算捆了杨文广将帅印归还。佘太君以国难为重劝解,穆桂英决定挂帅出征。

2.欣赏提示:《穆桂英挂帅》是豫剧的一大经典之作,全剧突出表现了穆桂英挂帅出征前的思想斗争,尤其是“出征”一场的“辕门外三声炮”唱段,长达百句,细腻地抒发了穆桂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壮志豪情。此段豫剧语言质朴流畅口语化强,唱腔的节奏鲜明、酣畅淋漓、吐字清晰,表演风格的乡土气息浓郁,成为豫剧的经典剧目之一。此剧是豫剧名角马金凤的代表作。1958年拍摄成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

相关链接常香玉(1923-2004),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义人。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和周海水为师,初学武丑、小生和须生,后专演花旦,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青年演员的培养。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华南和中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美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同时也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醇厚,格调新颖,以声带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晰,细腻大方,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七、评剧

(一)评剧概述

评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发展而来,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形式,并形成剧种,采用全套河北梆子的乐器伴奏。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表演上在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和爱莲君等流派。1935年在上海演出时正式命名为“评剧”。1950年以后,《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和《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和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和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民间特点。

(二)评剧作品赏析——《花为媒》

1.剧情简介: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青梅竹马、两小情笃,相誓永结百年之好。王母抱孙心切,托阮妈为俊卿说亲。阮妈为他说合了才貌出众的张五可,俊卿不从。王母几经询问,俊卿吐露真情,非月娥不娶,决不移情他人。王母无奈,又托阮妈去月娥家说亲。月娥之父李茂林认为男女私情,有失大体,坚决不允婚事。俊卿得悉此情,病况日重。王母忧心如焚,阮妈献计,怂恿俊卿去张家花园相亲,她认为只要俊卿见到五可,定会喜爱五可,便可玉成此事。但俊卿病重,不能前往。阮妈又生一计,请其表弟贾俊英代为相亲。俊英与五可在花园会面,五可见他一表人才,举止潇洒,赠与定情信物红玫瑰一朵,以示相许。俊英将红玫瑰转赠俊卿,俊卿坚拒不受,阮妈又向王母献策,不妨先将五可娶来,俊卿势必就范,王母颔首,相约定期迎娶。月娥闻讯,不胜痛苦,月娥母深谙女儿心事,乘其父不在家中,采用冒名送女之计,抢先将月娥送到王家与俊卿拜堂成亲,待五可花轿到来时,他们已经完婚。五可见状,怒不可遏。她大闹花堂,随即闯进洞房,严词质问俊卿,俊卿语塞。阮妈见此情状,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发现站在一旁的贾俊英,即将他拖入洞房。于是,两对情人,笑逐颜开,各遂所愿。

2.欣赏提示:剧本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改编于清代宣统年间。叙述了两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情节紧凑,表演幽默,舞台气氛张弛适度。其中的重点坐楼、观花和洞房等是评剧中百看不厌的经典折子戏。此剧曾被越剧、豫剧等剧种移植,广受赞誉。新中国成立后,此剧由新凤霞、张德福、李忆兰和赵丽蓉等名家拍成评剧电影,更是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

八、甘肃地方剧种

(一)甘肃剧种概述

甘肃作为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其艺术氛围及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承担的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现状调查》的研究中表明,甘南藏戏、陇剧、高山戏、陇南影子腔、曲子戏、灵台灯盏头和秦腔等是在甘肃流传较广的主要戏曲品种。

陇南高山戏是甘肃省一个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发源于陇南高山地区而得名。陇南高山戏唱腔曲调挺拔高亢、委婉悠扬、明快活泼、朴素健康。高山戏的表演情趣独特、舞姿别致,男角以跳、摇为主,粗犷豪放,女角以扭、摆为主,质朴豪爽,主要伴奏乐器武场有云板、鼓乐子、大鼓、大钹,文场多用树皮制作的“大筒子”、“土琶琶”和二胡。新中国成立后,高山戏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陇南市五一秦腔剧团创作排演了一批高山戏剧目,参加了全省戏剧调演(会演)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1975年现代陇南高山戏《开锁记》参加了全国文艺调演,从此走向了全国。

陇剧是甘肃独有的地方戏曲,原名陇东道情。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又称这种皮影班子为“一驴驮”。环县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1916),一生从事陇东道情的改革活动,制定并改进了道情的音乐及声腔,增添了四弦、二股弦和水梆子(梆铃)等乐器,对道情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此后道情唱腔又发展为东南西北四路,其中许元章、耿颢贤、史学杰、敬廷玺等艺人是各路唱腔的著名代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运用道情形式编演街头剧进行宣传活动。1949年以后开展了对道情音乐的搜集整理活动。1958年建立了专业队伍,从事道情艺术的全面发掘、改革和提高工作。《枫洛池》一剧标志着陇剧的诞生,该剧曾于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同年年底定名为陇剧,并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

如果说环县道情艺术是“陇上奇葩”,那么陇剧正是这朵奇葩结出的硕果。陇剧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音乐上,陇剧的演唱方式比较自由,曲调流畅,节奏明快,近似说唱。曲调首尾的拖腔叫作簧,唱时称嘛簧,嘛簧悠长婉转,韵味浓厚,富有地方色彩,它是构成陇剧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使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加突出,而“嘛簧”则成为陇剧表演的一大特色。陇剧使用的乐器也有较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扬琴、提琴和一些铜管、木管乐器,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

陇东道情原无脚色行当,由影人的不同造型标示行当的不同,因此,陇剧上舞台后,不像其他大剧种有自己的脚色行当传统可继承,而是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经过边实践、边摸索、边研究,逐渐创立了自己的脚色行当。目前主要行当有生行,包括小生、须生、老生;旦行包括小旦、正旦、彩旦、老旦、武旦等;净行分大妆与二净两行;丑行分官衣丑、公子丑与小丑等,在表演上以“三小”为中心(小生、小旦、小丑)。旦角头饰参照皮影人物造型和唐朝仕女图的发饰,突破了传统戏曲包头的形状。自创“云髻燕尾”发型,设计出单髻、双髻、弯髻和环髻等多种独特的燕尾发髻式样,前贴鬃角,后拖伞辫,大体接近古代妇女的化妆扮相。服饰则采用改良戏装型,样式大方舒展,色彩鲜艳柔和,图案花纹精细考究。总之,陇剧是在一般戏曲身段基础上,吸收皮影造型、陇东秧歌、地游子等民间舞蹈提炼加工而成的。代表剧目有《谢瑶环》、《假婿乘龙》等。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陇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陇剧作品赏析——《官鹅情歌》

1.剧情简介:剧情取材于陇南市宕昌县官鹅沟一个古老的恩怨情仇传说故事。鹿仁寨氐族部落与金羊寨羌族部落,为争夺水草丰美的珍珠大草原发生争斗,氐族部落首领达嘎被羌族所俘,后虽获释但难解心头之恨。达嘎之子官珠为报父仇伪装流浪汉潜入金羊寨,被羌族部落首领木隆之女娥?的真情所感化,抛弃了复仇的利剑,选择了爱情的花环。但在中秋节隆重的迎亲盛会上,由于氐寨巫师班萨的阴谋和羌寨总管铁布的嫉妒,双方暗藏刀兵,再起战端。官珠的表姐黛娜将毒刀刺向娥?官珠挺身保护情侣中刀身亡,两寨首领把仇恨之箭射向对方,娥?以身挡箭,倒在爱侣的身旁……一对恋人的殒灭,化解了两寨恩仇。两族人民为了永久纪念官珠与娥?把他们共同的家园命名为“官鹅沟”。

2.欣赏提示:全剧情节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事情节曲折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既有两个异族部落之间世代争斗、难以化解的矛盾,又有以五尊神代言人身份出现的氐寨巫师班萨兴风作浪,更有官珠表姐黛娜和羌寨总管铁布出于嫉妒推波助澜,因而剧情悬念迭起、波澜横生、戏中有戏、引人入胜。其唱腔和表演,吸取了陇南民歌、高山戏和现代音乐舞蹈的成分和元素,对陇剧原有的唱腔板式和表演程式进行了大胆革新和创造,同时又吸收了话剧、歌剧以及电影、电视等表现手法,使全剧节奏明快流畅。该剧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思考与实践

1.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

2.组织同学排演话剧《茶馆》片断。

3.仿照制作一种秦腔脸谱。

4.分别观看一部外国戏剧和中国戏曲。

同类推荐
  • 呵护朦胧身心

    呵护朦胧身心

    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同学们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眼泪。他们就像土中刚刚发芽的种子,摸摸索索地想要冲破土地的束缚,想望一望蔚蓝的天,要看一看五彩斑斓的世界,想特立独行地干自己想干的事。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本书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回味趣味横生的历史瞬间。
  •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创新中感受快乐、在教学中体验快乐、在培养中得到快乐、在沟通中享受快乐、心理健康永远快乐、爱学生的教师最快乐。
热门推荐
  • 重生电影世界

    重生电影世界

    重生了,奇怪的是十二年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各种超级英雄乱入的电影世界,然后更多诡异的事情上演了,蝙蝠侠成了他的弟弟,小绿魔成了他的哥哥,夜魔侠成了他的同学,钢铁侠成了他的跟班,还有…他不知道变成了阳光青年的布鲁斯?韦恩还是不是那个黑暗中的蝙蝠侠,冷酷无情的马特?默多克还会不会成为那个坚守正义的守护者,还有变的古怪的托尼?史塔克真的是未来的花花公子钢铁侠?他不会承认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影响,他最初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好吧,是个宅男!但一切身不由己啊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真理的国度

    真理的国度

    想尝试一下纯学科性质的作品是否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学模式,虽然艰深了一些,但是各人有各人的看点,各取所需即可。目前有两部的构想,为未来数学漫记的构思。
  • 《萌三国:小盆友也要爱》

    《萌三国:小盆友也要爱》

    原谅我这只是创错的废文QUQ一年前手抽创的QUQ希望大家无视嘤嘤嘤
  • 神话破灭

    神话破灭

    神话中万兽的不朽传说,赋予人性后的重新演义。
  • 麻衣相术

    麻衣相术

    美女,我看你身上不日就有凶兆显灵啊。韩少堂的精彩人生开始了,且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子女“爱而有教、严而有慈”,从而使子女们成“龙”成“凤”呢?我们不妨向古今名人请教。本书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精选出近两百位名流人物,讲述他们的受教育经历或教子育女的故事,希望您能从中学习到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未来成功者。
  • 笑书笑傲

    笑书笑傲

    强者就是弱者逐渐向上升。怪客独臂。爪如刀、快如风。鱼跃龙升、笑傲千雄。历经沉浮、睥睨众生。
  • 麻辣王妃三休夫

    麻辣王妃三休夫

    赌女意外穿越到唐朝。被当做乞丐塞进了花桥,嫁给野兽辽南王,传闻他将原王妃推下城楼活活摔死!洞房花烛,仓皇逃脱,丫丫的,休了他,野兽追了半壁江山,缠绵一夜,却遭遇真假新娘,美女穿越到古代,野兽追逐到现代。一休王爷,傻子才嫁疯野兽;二休王爷,不要妨碍我回家;三休王爷,霸道我就甩了你
  • 鸿蒙圣祖

    鸿蒙圣祖

    新书《仙之三国》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一道金色闪电划破长空,随之狂风暴雨,大浪滔天,冲破了吴郡海盐城的堤坝,百姓损伤无数,州郡官员为保仕途,欺上瞒下罔顾苍生。十二年后一个叫做屠龙会的杀手组织在扬州声名鹊起。此组织专杀作奸犯科之人,诸公恨不得寝其皮,噬其骨。不久之后屠龙会在扬州销声匿迹,一个叫做夏玄的男人如流星般横空出世!(PS:看书请收藏,别忘记了投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