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5500000020

第20章 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

其他艺术篇

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并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形式。实用艺术融物质实用功能和精神愉悦功能为一体,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相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基本特征。

实用艺术是最常见、最普及和最具大众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同人们的劳动生产、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普及意义上的美育功能。

第一节 建筑艺术

人类由穴居野处到搭木辅泥为巢再到建房造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筑巢还是造屋,其最原始、最直接的动因是为了遮蔽风雨、保暖祛暑和防范保安等。由此可见,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以实用为要义。伴随人类社会生活的逐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建筑物开始承载审美意蕴。然而,这并不意味所有的建筑都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建筑与建筑艺术不完全是一回事。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和,是人类用物质材料建造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273页。]建筑艺术是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赋予建筑物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使其具有形式美或象征性,并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依照功能,建筑可划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类型。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除特殊的艺术特征和表现语言外,它还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带有强迫性。

一、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在学科归属上,历来视建筑为造型艺术、美术范畴,事实上,它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型艺术,也并非纯艺术,它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有着质的不同。首先,建筑的首要功能是实用,它是为用而造型,而非为造型而造型,其审美功能是建立在实用功能之上的,建筑不会因“美”而弃“用”。

所谓实用性是通过建筑物功能的目的性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建筑的目的是为人所“用”,而非为人所“看”。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功能性、坚固性和强迫性几个方面。

功能性是说建筑物的用途及其形式指向。通俗地讲,即建筑或其形式结构是干什么用的。它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要适用于主体的活动需要,外部形式适用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如体育馆,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内部结构上,既要达到运动项目的要求,还要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我国古建筑中的“飞檐”结构,颇使庞大的建筑在外观形式上具有灵动之美,而发明创造“飞檐”的初衷并非为了建筑形式的美观,而是为了解决建筑自身的采光和防止雨水飞溅等技术问题。[王强、李维世、宋焕起主编:《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43页。]在其他造型艺术中,美可以是最高规则或唯一目的,而建筑艺术却必须与实用及其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固性是建筑实用性最根本的体现。建筑作为人、财、物耗费巨大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人为、地震、火灾或战争破坏,否则会长期存留下去。所以,无论是粗放简陋的还是精良美观的建筑,人们在建造之初所把握的基本原则就是结实和稳固。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外建筑史上的许多遗存都是坚固耐久的例证。正因为它们的坚固和耐久,才成为一定时代社会的“铭文”、民族文化的“纪念碑”,并非为后人的感慨和缅怀而专门建造的。

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人们逐步从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摸索并建立了一系列的造型规律。比如,对称与均衡、结构与比例、数比律等等,虽说这些规律关系建筑的形式美,但追根溯源,这些规律依然源自于“结实和稳固”。也就是说,建筑的审美属性是依附于其实用功能和坚固耐久上的。试想,一座高大而华丽的楼房,如果经不起风霜雪雨而摇摇欲坠,那么无论它具有多么漂亮的造型和迷人的色彩,使用了多么昂贵的建筑材料,它的存在不仅不会使人们产生美感,反而会使人们产生焦虑、不安、惋惜等不良情绪反应。

建筑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它的实用还体现在强迫性上。一个正常的人可以不听音乐,不欣赏书画作品,不观赏戏剧,但不会对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不可能不居住房屋。既然没有人能离得开建筑,那么它的存在与否也不会因个体的好恶而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是否自觉自愿,也不管你有无兴趣,你都要面对各种类型的、不同形式的建筑,而且这些建筑会“逼迫”你产生各种心理感受或审美评价。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部分建筑才能称其为艺术。从古到今,人类在建筑的非实用性方面的花费,以及创造性投入都是相当惊人的,这在许多经典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艺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拉萨布达拉宫和巴黎圣母院。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文化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建筑,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追求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要求,即二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好比“皮”与“毛”关系。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实用、坚固、美观建筑三要素,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实际效用,它既是建筑师们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审视建筑艺术的基准点。

(二)空间造型与所处环境统一和谐

建筑艺术是通过形体、尺度、比例、色彩和装饰等表现手段,以及建筑的造型规律,来创造占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这种空间既包含建筑自身的空间,也包含建筑所处的环境空间。可以说,建筑就是以形态各异的内外空间来满足实际需要的,尤其是各种不同类型空间的巧妙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它的审美特征在空间形式上得以彰显。

首先,表现在建筑的空间造型上。一方面,同其他造型艺术家一样,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理论家也会受到时代的各种文化思潮,或诸如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所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信仰有别,建筑形式和造型风格也各不相同。比如,那些西方19世纪取得辉煌成就的古典式宫殿、陵墓和教堂建筑,就是复古主义建筑思潮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建筑的空间形式与建筑自身的功能紧密联系。在充分发挥建筑物功能的基础上,与其空间形式相匹配的立柱、柱头、雕塑、飞檐、贴脸和图案等建筑装饰,从造型和色彩上会把建筑的艺术形象加以发展和具体化,构成一种审美意境。作为社会活动中心的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艺术特征。例如,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宏伟的空间造型、壮观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层次繁复的建筑立面,使其建筑形象显得庄严稳重、气势雄伟,同时又朴素大方、典雅精致。

依使用要求,建筑的内部空间造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廊、门厅是人流聚散的枢纽,其空间尺度要适合于该建筑物的人流量,且宽敞明亮,路径便捷,这样会使人产生较强的秩序感和安全感;厅堂等共享空间既要宽敞,又要有较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自然环境,以便供人们休息、娱乐、用餐和观赏之用,会使人产生舒畅、松弛之感。一些特定的内部空间,诸如演播厅、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示厅、阅览室和实验室等,在以不同的空间造型来表现其功能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容气量,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就建筑内部空间造型而言,除严格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标准外,还有更高的艺术要求,而艺术方面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室内空间的尺度、容量、色彩以及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绿化、照明配置、水体、雕塑(刻)、装饰物的设置都是创造空间艺术效果的手段。[时天光、陈伟新:《建筑艺术欣赏》,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4页。]

其次,表现在建筑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上。建筑是空间环境艺术,它既占据长、宽、高三维空间,同时还具有时空的延续性,即时间加空间。因此,也有人称:“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四维空间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可能欣赏到建筑物的整体,只能看到它的部分。比如,一幢坡顶房屋,在一个观赏点上,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要想看到它的全部,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移动自己。换言之,只有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外而内,从前到后,绕建筑而周行,才能获得完整的建筑形象。如果是一个建筑群,那就更为繁复,需要观赏者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观赏位置。人们就是在这种位置的不断变换中、时空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也正因为这种时空的延续性,建筑的艺术形象才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环境会成为构成其审美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非建筑物搬家。而建筑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原来的效果不复存在,之后又会出现新的审美效果。比如,古埃及宏大的金字塔,置于广阔无垠的大漠之中,方显角锥体建筑物刺向青天之感和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并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同其壮观。如果将其搬到绿荫无限的森林之中,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在中世纪狭窄、曲折的街巷中,方显耸入云天、直刺苍穹、与主同在的气势,如果放到宽阔的大街或广场,其结果不得而知。所以,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协调与统一,是建筑艺术的又一特征。

(三)象征性与抽象性相融合

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就一般的建筑而言,它的形式往往是使用功能或内部空间的外在显现,它并不刻意去负载形式以外的精神内容或多余的信息。就像一幢漂亮的住宅楼,说它漂亮是指它的外观形象,即它的形式,形式并不隐喻什么,也不象征什么,人们所感受到的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的愉悦而已。

建筑艺术不可能像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细腻地描摹或再现现实生活;

①时天光、陈伟新:《建筑艺术欣赏》,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页。

更不能像小说、戏剧、电影艺术那样表达复杂的思想认识或情绪情感,它对意识形态、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的反映总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因为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运用大量的线、面、体形、空间和色彩等艺术语言创造出符合审美规律的、拥有内部空间的物质实体。由于实体的外在形式受内部空间的制约,它通常以抽象的象征、朦胧的隐喻、宽泛的模拟等艺术手法来创造其艺术形象,并以整体的视觉效果和氛围作用于人,引起人们或庄严肃穆,或轻快活泼,或富丽堂皇,或朴素大方的情感反应,这就是建筑形象及其所处空间环境与人们的情感共鸣或联想的结果。因此,有人称建筑艺术是抽象艺术和象征艺术的代表。

正是建筑艺术的这一独特性,使人们很难描述一个建筑形象的具体情节或内容。即使是具有较强象征意味的纪念性建筑或宗教建筑,其外在形式与表达方式也都是抽象的,或者说是广泛的、朦胧的。一座建筑并不能具体表达它有怎样的观点,建筑形象所能反映的仅仅是形式化,而且只能是一般的形式化,不可能出现诸如悲剧式、讽刺式或漫画式的形象;建筑形象本身也没有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由国旗和天安门图案构成的,而天安门原本是封建王朝的大门,今天却成为伟大祖国的象征;堪称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原本是民族交往的障碍、刀光剑影的防御工事和战争的产物,而今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建筑艺术的这一特征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也是更深层次的,它在那些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的建筑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是拿破仑一世军威、强权、傲世的象征。北京天坛不仅以线条、平面、色彩、环境以及整体布局给人以形式美感,更有超出其形式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暗合“天圆地方”的寓意,高度抽象地渲染着上天至尊、皇权的神圣与神秘。天坛占地面积达272公顷,比故宫要大三倍半,但它的大部分面积为苍松翠柏,只有天坛圜丘和祈年殿两组少量的主要建筑。这种对比足以让人感受到上天的浩瀚和苍茫,特别是处于旷野无际的白色圜丘,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崇高感,其震撼程度似乎超出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跨上圜丘石级,抬头仰望,只见苍穹,不见建筑,更是激发出人对上天的无限敬畏和崇仰。可见,它的形式已不仅仅是形式,能够给人的也不再是纯粹形式美的愉悦,它具有一种抽象的、象征性符号的意味,具有极强的精神功能、情感效用和表现力。[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63~164页。]

所以,天坛乃至诸如此类建筑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我们能够看到或认识的精神内容和情感内涵,其抽象性和象征意义是非常广泛且博大精深的。昨天它可能是皇权的象征、战争的遗迹、宗教的标志,今日它可以是国家的象征、文化的代表、民族的骄傲以及和谐共处的佐证。

(四)综合艺术与工程技术融为一体

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同时它也具有时间艺术以及某些艺术门类的审美特点和基本元素。歌德、雨果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据说贝多芬在创作著名的《英雄交响曲》时,也受到巴黎圣母院等建筑的启发。因此,贝多芬曾深有体会地说过:“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大师们的认识与体会是深切的,这是因为建筑及其物质材料规律性的组合,会给人带来类似音乐节奏和韵律的美感。简单地说,建筑的空间造型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而且这个空间序列是置于时间之中逐步铺陈的连续与重复,如此规律性的连续与重复就会表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进一步说,建筑的乐感表现源自其高低、起伏、错落、疏密、虚实、远近和色调等,并蕴含在建筑内外空间的规律性变化之中。正是这样,人们所能看到或感受到的关于建筑形象的一切,好似音乐艺术中的旋律渐强、减弱、重复或休止等一样,给人带来了极强的乐感,人们也因此会将音乐与建筑联系起来。

可见许多建筑其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内容是丰富的、风格是多样的,除建筑自身形象外,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环境艺术和园林艺术等等多会参与其中,并与建筑成为一体,以艺术集合或整体呈现在人们的审美视野之中。

建筑艺术的创作,需要大量的物资材料和工程技术的支撑。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总是体现着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古埃及金字塔、古罗马竞技场均以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石料加工和运输的能力,掌握了建筑测量和起重等工程技术;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由于采用了当时人们已经掌握的框架式肋骨拱券结构,才使得许多此类教堂尽显高耸入云的外部形态。我国古代建筑大多为砖瓦、木结构,且有“秦砖汉瓦”、“鲁班造锯”之典,无论是从古建筑遗迹还是文献来看,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砖瓦烧制、木料加工等工程技术,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技术,人们才能造屋而弃巢穴而居。伴随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丰富,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工程质量和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构想。在我国,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国家体育馆等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含量和艺术性的建筑应运而生,并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正如意大利现代建筑家奈尔维得所言:“建筑是,而且必须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非是技术加艺术。”[转引自王宏建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75页。]可见,就建筑的这一审美特征而言,艺术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也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建筑艺术的发展才能更加辉煌。

二、建筑艺术的欣赏

建筑艺术欣赏,是欣赏主体通过对建筑形象的主观把握与悉心体验,感受其形式美与表现力,在体味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与情感共鸣的审美活动。[王强、李维世、宋焕起主编:《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1页。]

面对庞大的建筑艺术体系,要领略它的美,首先欣赏主体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如艺术感受力、文化素养、知识阅历以及良好的审美心理等。其次,了解掌握建筑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建筑艺术的形式美

建筑艺术是以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其内容的,而且建筑艺术的形式尤为重要,它不仅以一个直观的“外形”来表现自己的性质,同时还要以一个可供进出和使用的美的“内容”(内部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实用功能。无论其外部形式还是内部形式都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来展开。所以,对建筑艺术欣赏有“置身其中和超然物外”之说,既可以从建筑外部进行,也可以从内部进行。

从建筑艺术的外部形式看,建筑的整体造型要和谐统一,而局部富于变化。在整体与局部、丰富与单一、对比与协调、均衡与对称之间由造型艺术的形式美的法则来协调,其手段就是对比律、同一律、节韵律、均衡率和数比率。不同的建筑造型配合不同的调节手段,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或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使人产生生动之美;或素朴大方、纯净单一,使人产生静态之美;或高低起伏、进退有致,使人产生动态之美;或造型要素重复有序、明确单纯,使人产生节律之美;或强调对称、严谨而理性,使人产生庄重之美等等。

从建筑艺术的内部形式看,要从其内部空间的大小和结构、空间的分割和连接、空间功能和作用和室内的装饰美化等方面与人们活动之间的关系来审视,即在适用性基础上去体味是愉悦舒畅的还是压抑不快的,是开放自由的还是封闭拘束的,是轻松活泼的还是稳重严肃的,是对历史的眷顾还是对现代的诠释等等。

第29届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鸟巢,无论其内部形式还是外部形式均堪称经典。鸟巢的外部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其外形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直率地把建筑结构裸露在外,自然形成了朴素简单、新颖别致、独一无二的外观形象。内部空间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满足竞技项目和运动员需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了观众,91000个坐席环绕赛场呈收拢结构,上下层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并且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中国红”和“长城灰”两种座椅颜色,为鸟巢打上了浓重的中国烙印,“中国红”是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的不朽象征,“长城灰”则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二者的结合运用既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又预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二)回顾建筑艺术的历史文化

建筑艺术的发展与人类历史、民族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面对古老的建筑艺术,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建筑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和民族宗教等影响下,由于建筑物的形制、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不同,表现手法和风格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史前时代的木骨泥墙奠定了中国建筑结构的基础,衍生了以佛教建筑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以规划严整、规模宏大著称的隋唐五代时期的都城建筑艺术,以宫殿建筑为主体来体现城市规划思想的明清皇室建筑艺术,以及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用的园林建筑艺术等;在西方,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造就了高超的工程技艺、完美的建筑轮廓与比例,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哥特式建筑凸现建筑的艺术效果与结构技术的协调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法国古典建筑在自然流畅中透出内在的张力和开创性。不同的建筑艺术都打着时代的烙印,显现着特有的艺术风貌。

(三)置建筑艺术于其环境之中进行分析

环境是建筑艺术赏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脱离了环境,建筑艺术会黯然失色,甚至其原有艺术价值或风貌不复存在。所以,在欣赏建筑艺术时,应将建筑置于所处环境之中并作为共同体进行品位。建筑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建筑艺术所追求的就是与建筑环境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在体现建筑功能适用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的和谐,追求环境价值的最大化,因为创建舒适、健康、优美的建筑环境也是建筑活动的目的。

一般而言,建筑环境包括道路交通、绿化美化、山石水体和建筑小品等。建筑环境的统筹会在区域地理、气候条件、民俗文化和民族宗教等普遍规律制约下,突出主要建筑在局部环境中的地位,以起到空间控制和标识的作用。包括环境材料、饰物色彩、肌理、质地的选择,山石造型、水体水系的配置等都是围绕渲染这一环境氛围、增强舒适性和艺术价值而展开的。因此,主要建筑物一旦脱离这一环境,其原有的地位、空间的控制和标识作用就会改变。所以,建筑环境与建筑艺术往往是一个整体。

可见,环境在建筑艺术欣赏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伴随欣赏者位置的变换,建筑物及其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每个细节都在不断变化,它们共同为欣赏者呈现出变化无穷、景象各异的艺术画面。也就是说,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既可以突出建筑的形象美,又能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中外经典建筑艺术赏析

(一)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闻名于世界。长城的修筑始于战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秦、赵、魏、齐、燕、楚等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出于自卫都兴建了长城。秦兼并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的突袭,于公元前213年兴起了修筑长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赵、魏的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整个工程征用民工30万人,连续花了1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今岷县),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东抵辽东的长城,全长达3000多公里。

汉代除重修秦长城外,又修筑了内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长城,以及凉州西段长城。凉州西段长城北起内蒙古居延海(今额济纳旗境内),沿额济河,经甘肃金塔,西到瓜州、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整座长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构成了一个严整的防御体系。

汉以后的北魏、北齐、隋、金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过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则进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6700公里。整个重修过程前后达100多年,可见工程的浩大和艰巨。其中,山西以东的长城采用内部夯土,外面用砖石砌筑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长城全用夯土筑成。整座长城上又建有很多关城,关城都建在地势险峻的要地,著名的有嘉峪关、居庸关和山海关等。其中嘉峪关是现存长城关城中最完整的一处,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气势雄伟,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相传在修建这座雄关时,不但设计和建造技艺高超,而且连用料的计算也非常精确。在关城建成之后,仅剩了一块砖,这块砖被后人放在重关的小楼上,作为纪念。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长城则只剩下一些遗迹了。

绵延万余里的长城穿越在崇山峻岭、急流溪谷等险峻的地段之上,修建工程之艰巨是难以想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概和聪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测量技术、规划设计、建筑技术、工程管理以及军事技术的高超水平。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长城之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长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伊斯兰建筑的典范——泰姬·玛哈尔陵墓

泰姬·玛哈尔陵墓,也称泰姬陵,是印度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陵园之一,被世人称为人间建筑的奇迹。陵墓位于新德里200公里外北方邦的阿格拉城郊,亚穆纳河南岸。泰姬陵占地17万平方米,由前庭、正门、花园、陵墓以及两座清真寺组成。

陵园中间有一个十字形水池,中心为喷泉。从陵园大门到陵墓,有一条用红石铺成的直长甬道,甬道尽头是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陵墓。陵墓主殿建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寝宫居中,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四角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圆塔,其特别的地方是,每座圆塔均向外倾斜12度,若遇地震灾害4塔则向外倒塌,而不会累及主殿。主殿寝宫分5间宫室,中央宫室里置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空石棺,寝宫墙壁上,有珠宝镶成的佳卉繁花,光彩照人。陵墓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相同的用红砂石筑成的清真寺翼殿。

陵墓主体材料均为沙·贾汗喜欢的纯白色大理石,在白色的大理石上镶满了各种颜色的宝石、玛瑙,并拼缀成美丽的花纹图案。无论从任何角度,泰姬陵的完美造型,总会使人百看不厌,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自然光线中会显现出不同的姿态。每天朝霞初起时,一轮红日伴着亚穆纳河袅袅的晨雾,泰姬陵自香梦沉酣中苏醒,静谧安详。也许正是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才能有这般的泰然自若。中午时分,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南亚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傍晚是泰姬陵最妩媚的时刻,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在月光的轻拂下,即将安寝的泰姬陵清雅出尘,美得仿佛下凡的仙女。它的和谐对称之美与陵前水池中的影落融合在一起,好似两座陵墓交相互映,创造了令无数观赏者惊叹不已的奇迹。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却没有通常陵墓所具有的冷寂,在碧空和常绿树木、草坪的映衬之下,陵墓更显洁白光亮、肃穆端庄、典雅精致。

泰姬陵形态雄浑高雅,轮廓简洁明丽,汇集了印度、中东及波斯的建筑艺术特点,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相关链接泰姬·玛哈尔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5代君主沙·贾汗的爱妃。她入宫19年,于1630年生下第14个孩子后死于南征的军营中,时年39岁。她临终前向沙·贾汗提出3个要求,其中之一便是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丽陵墓。沙·贾汗为了寄托对她的思念,见证他们之间的爱情,用2万名工匠花费22年时间,耗资500万卢比,完成了这座震惊世人的大理石建筑艺术,作为爱妃的长眠之所。有人说在泰姬陵完成后,他有意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以纯黑大理石为材料、结构相同的陵墓,并与泰姬陵遥遥相对。然而,在他晚年,其子篡位夺权,将他囚禁于阿格拉堡内,甚至不让他看到泰姬陵,沙·贾汗只能透过一块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数里之遥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1983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泰姬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节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旨在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所创造的美的场所。它以具体的物质再现创造艺术形象、营造美的氛围,是一种与实用功能、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是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有生命的艺术。

具体而言,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造型手段,通过山水地貌改造、树木花草栽植、建筑营造和园路布置等途径,建造成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园林除传统的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和植物园等以外,现在还包括森林公园、城市广场、街道绿化地带、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等。

一、世界园林艺术

由园林的实用功能和所处位置的不同,人们给予园林上述许多名目。事实上,在地域、政治、文化、宗教、经济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园林艺术呈现出许多特点不同、风格迥异的流派或类型。归纳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三者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特别是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无论是风格造型,还是文化价值,均占据世界园林的重要地位。

(一)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发端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由于强调实用性,园林的初期形式较为单一,多以规则园圃围圈绿篱、内植经济作物为主。之后,中庭式柱廊园出现,水池、花池、喷泉、雕塑在造园过程中大量应用,这对古罗马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园林营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欧洲园林中,法国园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发展迅速并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当时的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园林崇尚“人工美”,园林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由于法国园林受建筑艺术的影响较大,将园林与建筑视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形成典雅却不失统一的园林景观,同时还强调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其艺术性。在审美理念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的“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他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精致秀丽、均衡稳重的凡尔赛宫园林,成为这一时期的典范。凡尔赛宫园林以府邸建筑为轴线,沿府邸—花园—林园续展,并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伸和背景,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园林整体,可谓构思精巧。整个园林布局严谨有序,花坛、路径、水池和经过修剪的草坪、整齐划一的绿篱匹配有致,加之园林规模宏大,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舒张的园林景致。此外,精美的雕塑点缀在平展坦荡的园景之中,通过尺度、节奏的调节既富高雅华丽的格调,又显丰富和谐的蕴意,堪称世界园林经典。

此外,在欧洲园林中,地位比较重要的还有意大利台地园和英国自然风景园。

(二)阿拉伯园林

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巴比伦和古波斯,主要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其显著特点是,在造园过程中将植物和水法运用到极致。

公元前5世纪,波斯就有了人为隔离自然的园林——天堂园,它四面有墙,园内种植各种花木。在西亚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水向来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命脉。因此,西亚地区很重视水的有效利用,对水的爱惜和珍视到了神化的地步,水自然也被应用到造园活动中。

8世纪,被回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伯帝国继承了波斯造园艺术,并有了新的发展,即园林的格局以“田”字形为基准,用纵横轴线自然将园林分作四区,十字形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做园林的灵魂,并使水在园林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将园圃处理成低于园林地面的下沉式,以便更好保持园圃土壤的水分,置主要建筑于园地的一端。这种格局在阿拉伯地区被承传下来,成为传统造园样式,影响遍及中东、印度和西班牙等地。例如印度泰姬·玛哈尔陵园就深受其影响。

(三)东方园林

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并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始于殷周,秦汉时期主要采用以湖水为中心、堆山建岛、修筑宫苑方式的造园布局,初显中国园林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修建的北海、中南海、颐和园和恭王府花园等均为依山而建。这种“一池三山”的造园格局成为中国园林的鲜明特点,当代园林也多采用这一格局。所以,中国园林的建造也总是采用各种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形成变化、对比和层次,以达到“步移景异”的审美效果和意境。

中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理论及其造园实践对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影响巨大,同时对西方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把杭州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18世纪,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将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介绍到英国,使英国造园活动一度出现了“自然热”。伴随着世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关注与了解,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东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可见,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东方园林艺术中,日本园林虽然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较大影响,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比如,以水为中心,设置岛、山、瀑布和亭、台、桥、榭的“池泉式”;有低矮的石组、树木以及平坦园圃的“平庭”园;以茶室为主体,辅以石路、树木、花草和灯笼的“茶庭”园等。[王宏建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79~180页。]总之,日本园林的风格以细腻、雅致而著称。

二、中国园林艺术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分类

按照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园林可分为三种类型。

1.北方园林。多利用自然地形建造,规模宏大,风格粗犷,富丽堂皇。大多处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所在地,以北京地区园林为代表。

2.江南园林。园林面积较小,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风格雅致精美,园中多小桥流水和常绿树,水石相映。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3.岭南园林。树木花草终年常绿,多河流,具亚热带风光,园中建筑物高而阔。具代表性的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余荫园)等。

按照园林的拥有者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1.皇家园林是供帝王、皇室宗亲休憩享乐的园林,所以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体型高大、富丽豪华。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室外戚、王公官吏或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规模较小,淡雅素净,常用假山假水,园中建筑小巧玲珑。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园林艺术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具有实用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园林的实用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游憩、玩赏的场所,这就使得园林更加突出审美性和观赏性。特别是中国园林,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筑山理水,“师法自然”

在造园艺术上“师法自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总体布局符合自然规律。如峰、涧、坡、洞等景象要素的组合、山水的生成要顺应自然;二是园中景象追求天然野趣。如假山峰峦的拼叠效仿天然山石纹理,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水系常作自然曲折、高低起伏状,以效法天成。

为表现自然,筑山成为造园的要素之一。计成在其《园冶》中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和峭壁山等17种“掇山”形式。清代将其发扬光大,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酷似天然峭壑,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砌法合理、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燕园和上海豫园,都是明清时园林造山的佳作所处。

水是园林最富生气的因素之一。“无水不活”道出了水在园林中的重要意义。园林水系多以表现水面如镜或烟波浩淼寂静深远的意境取胜。人们或观赏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等等。中国园林中虽然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中国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以营造池水无边的视觉感受;

二是隔,以筑堤横断于水面、架曲折石板小桥、涉水点以步石等方式,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是破,对较小水面,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等以乱石为岸,形成怪石纵横、犬牙交错之景象,并植配细竹野藤、朱鱼翠藻,虽是一洼池水,却颇显山野风致。

2.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无花木美感顿失。花木对园林景致起着衬托丰富的作用,其植配与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关。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等。

中国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所以对花木的选择也有较高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枝干的姿态,追求自然而优美;二讲色美,树干、树叶、花朵具有丰富的、自然的色彩,如枫叶、翠竹、紫薇和白皮松等;三讲味香,清香自然、淡雅清幽。总之,园林花木讲究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此外,园林中古树名木,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因此当建筑物与古树名木冲突时,多舍建筑以保全古树名木。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园林建筑不仅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园林风格。所以,中国园林多采用古典建筑,既为景观,又为观景。亭台楼阁,轩馆斋榭等,经园林设计师巧妙构思和布局,就会汇集功能、结构、造型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加之室内古色古香的陈设与布置,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彰显建筑的审美效果。建筑美、陈设美、环境美相互映衬,共同构成园林佳景。

常见的园林建筑有殿、阁、楼、亭、堂、馆、轩、斋等,它们都可作为主体建筑布置,但园林通常以一个建筑物为主体,辅以一个或多个副体建筑,建筑物之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在建筑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意义上的对称、均衡等艺术效果,多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比较灵活,富于变化。通过对比、呼应、映衬和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形成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可谓居中能观景,观之能入画。

4.书画艺术,表达情感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具有揭示意境、润饰景色的作用。佳园需有书画墨迹且运用恰到好处,方显“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花草、树木构成的物象,升华到精神文化境界。

园中墨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和碑记等。其内容多为前人诗句的引用或略作变通,部分为文人墨客即兴创作,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匾额、楹联还是题刻、碑记,既能够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又能够起到点景作用,为园景锦上添花,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用于厅堂。厅堂里张挂几幅书画作品,清逸高雅,书郁墨香氛围自生。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园林艺术更加完美风雅。

(三)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虽为实用艺术,但极富诗情画意,且意境深远。在把握园林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其欣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范山模水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这是自然山水给园林的启示。“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即道出了山水在园林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了山水间的依存关系。园林要再现自然、接近自然,就必须有山有水。理解这一点,才能够体验到园林的美妙境界。

2.动静结合

园林观赏有静观、动观之分,且动、静有机结合。所谓静观,就是游者多驻足观赏;动观,有较长的游畅路线,在漫步中观赏。动与静,依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而为。一般而言,规模较小的园林或庭院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如苏州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处颇多,有槛前细数游鱼,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易静中生趣。

规模较大的园林多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如拙政园径缘池转,廓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妙在移步换影,行中生趣。

3.仰俯有别

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园林欣赏也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和空间感,而且园中高柳、杏梢,自然会把视线引向仰观。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是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山际安亭,水边留矶,皆是引人仰观或俯观的景致。

4.空间分隔

空间分隔意在突破园林空间,并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这是对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的处理,同时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起来或扩展开来。比如,漏窗既能起到分隔作用,也会使局部空间通透、流畅,具有隔而不断的视觉效果。看漏窗内,玲珑剔透的纹饰,丰富多彩的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格调和形式美感;透过漏窗,竹树花木摇曳迷离,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形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5.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名胜也好,园林也罢,为什么使人百看不厌呢?景象怡人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诗情画意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例如,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庭院中匾额有砖刻、石刻,联屏有板对、竹对、板屏和大理石屏,外加石刻书条石,这些墨迹比具体形象更耐人寻味。驻足其中,书香扑面,亲切宜人,顿觉心怀舒畅,博得人人称妙、个个传诵。

(四)著名中国园林欣赏

1.皇家园林艺术的杰作——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耗时90年,占地约564公顷。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野之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为中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四部分。宫殿区地形平坦,位于湖泊南岸,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构成;湖泊区面积约43公顷,由8洲岛组成,湖中错落洲岛将水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平原区介于湖区和山脚之间,此处林木茂盛,地势开阔,一片碧草茵茵,颇具蒙古草原之风光,这里有万树园和试马埭;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4/5,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他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之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这使得园林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北京故宫的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鲜明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有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他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1994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承德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拙政园占地面积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其中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中部面积约18.5亩,是拙政园的主区,也是其精华所在,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此部以水池为中心,池中遍植荷花,临水修建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亭台楼榭,有的亭榭直出水面,可谓池广树茂,景色自然,颇具江南之特色。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其间“倚玉轩”、“香洲”与“荷风四面亭”呈三足之势,都可随势赏荷。中部建筑物名称大都与荷有关,这是初任园主王献臣在借荷喻己清高的品格。此外,中部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以及精巧的园中园——

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乾隆年间的改建,形成了工巧、造作的艺术风格,但水石部分依然与中部特点较为接近,特别是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和溪涧堪称苏州园林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水池呈曲尺形,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轩”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顿感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感清风之爽。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明崇祯四年(1631)刑部左侍郎王心一遭贬而得名。占地约31亩余,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和缀云峰等。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总之,拙政园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象精致怡人,布局疏密自然。楼阁轩榭以池水为中心有致续展,其间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和花卉构成了一幅宁静幽远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所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景象,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中的实景再现园中: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引人入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唯有该园同时享有这四项桂冠。

同类推荐
  • 仓储与配送

    仓储与配送

    全书共12章,着重介绍了仓讲与配送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仓库的功能和分类、仓储设施、仓储管理、信息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和特殊货物仓储管理等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商品配送、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的管理,配送成本的经济指标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跨国配送,配送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每章都安排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等。既可作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资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仓库、港口、场站、物流中心、企事业单位的物流管理部门的物流业务培训用书。
  • 《弟子规》新解

    《弟子规》新解

    《〈弟子规〉新解》共有8课、18节。其中,第一课“总叙”和第七课“亲仁”各一节。每课每节的题目都用原文表示,如第二课“入则孝”其中第一节的题目是:父母呼应勿缓。
  •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它们大多是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古代诗文和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少成语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读书随处净土”。因读书,便能从世俗的喧嚣中寻处绿荫,而书总也不因了你的冷遇弃你而去,它只会在原处静静地等你回来,然后将你的心浮气躁变为气定神闲。“书不厌百回读”,有的书让你心动,有的让你牵情,有的摄魂,有的惊涛骇浪、奔腾呼啸,有的风平浪静、天海一色,有的清澈舒缓、波澜不惊……这一部散文集,给你的是感动,让你在感动之后对生活满怀感恩。
  •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Tom Swift And His Giant Cannon

    Tom Swift And His Giant Cann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云稿

    白云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道编

    明道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完美隐婚:腹黑老公有点坏

    完美隐婚:腹黑老公有点坏

    云水城谁人不知,温家三公子是个花花公子,更是传闻温家三公子有断袖之癖,年过三十没有结婚,是因为他的心里藏着心头好。乔木槿更是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和这样一个有着断袖之癖的男人有了关系。只因为一个意外,从此以后。她是他的妻,他是她的夫。而他明明是温家的三公子,却偏偏隐瞒自己的身份,没房没车没存款,就连老婆手上的戒指都是租来的。婚后,他跟着她挤在她的出租房里,白天混吃混喝,晚上混睡还是混睡。一言不合就撒娇。直到有一天他被媒体拍到带着女伴出入温家大院,她挺着八个月的肚子威胁他:‘温齐越,今天你要是不给我交代清楚,休怪老娘把你扫地出门!”
  • 对世界绝望时让我拖你一起下水吧

    对世界绝望时让我拖你一起下水吧

    关于一个宅腐的家伙莫名其妙被拖到异世界之后的一些生活啊。。写简介好麻烦啊,自己去看了啦!!
  • 洋码头乡村诗集

    洋码头乡村诗集

    本书主要搜集了当地几百年的民俗诗集文化,讲述了朴实的老百姓有关的生活和节日的热爱,虽然文章的内容不太全面,表达的还是那种想吐人对生活的热爱,希望更多的读者提供宝贵的意见进行评价。
  • 狂帝

    狂帝

    这是一个不问前尘,不求来世,只求轰轰烈烈,我命如妖的传奇故事!
  • 诛破九天

    诛破九天

    神域,神皇至尊坐镇,无人敢犯神威。魔域,魔君笑傲苍穹,独霸一方天下。冥界,冥帝俯视天下,谁敢高声放歌。阿修罗界,无数强者林立,通天彻地的大帝们各执掌一片无垠世界。……孤儿千盛自困境中迅速崛起,战天才,杀列强,拥美女,以血红的双眸望穿三界,缔造无尽绚烂的传说。
  • 仙路炼魔

    仙路炼魔

    来到修真界的赵远,决定凭借三阳诀改变以往的人生。一心成仙,却又一念成魔。何为仙?何为魔?且看一个普通人来到修真界,如何搅动乾坤。(写字不易,觉得还不错的话麻烦收藏推荐。)
  • 败犬女,别来无恙

    败犬女,别来无恙

    古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四个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人。婉约荷花般的李慕思、娇艳玫瑰般的严梅、冷傲冬梅般的魏晓燕、清丽百合般的徐莉莉。她们个个光鲜靓丽、出类拔萃,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爱情?人们说女人是要被滋润的,不然就要枯涸掉……可是有一群人她们说她们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