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7500000011

第11章 衣食住行(2)

【灵源万应茶】

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传说,灵源万应茶的创制人是明代灵源寺沐讲禅师(张定边)。他采集红茶、鬼针、青蒿、飞扬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莲等灵源山独特的青草药,加入上等的茶叶,并配以中药精心炮制,名为“菩提丸”,以供患病僧尼煎服及善男信女取用,世代传为秘方。1951年,灵源寺僧王广武把“菩提丸”改制成“灵源万应茶”,具有疏风解表,调胃健脾之功能,对伤风感冒、中暑痢疾、腹痛吐泻等疾病疗效显著,药茶远销海内外,经久不衰,广受欢迎。

【苏垵茶】

烧开水的茶壶,晋江人称“茶”。磁灶东面的苏垵村是生产茶的著名村庄。苏垵茶外形美观,质量优良,不易破碎,水易燃滚,很受用户的喜爱。它的主要特点是茶装水放置于烘炉顶,燃烧不久就会发出哼哼哼的声音,好像提醒主人水快要烧开了,因此民间流传着一句形象生动的歇后语:“苏垵茶——见火哼。”

【午时盐】

端午节有“合百药”之俗,农村常于是日午时炒“午时盐”,往中药铺购藿香、香薷、大腹皮、苏叶,或加捣碎的生姜、橘皮、佛手、香橼,和盐炒熟。储于小罐,可供中暑、感冒、胃肠不适冲泡饮用。

【大麦茶】

端午节,用大麦加小茴、盐少许,在锅中炒微焦,储放供夏日烧作茶水饮用。据《本草纲目》:“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下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保五脏,化谷食之功。”

【青草茶】

旧时晋江乡村,每至暑天,总就地采集一些清凉无毒的青草药晒干煎茶,以防暑降温。其中常用的有:石香薷、车前子、六角英、鬼针草、胡颓子叶、刺仔花、金银花、甘菊花等,于农家尤为经济实用。

【仙草冻】

明万历《泉州府志·物产》“草之属”记:“仙草,捣烂绞汁和面粉煮之,虽三伏成冻,七邑俱有。”仙草冻加红糖水为暑天清凉降温上品。今已做成罐装饮料。

【石花膏】

明万历《泉州府志·物产》“菜之属”记:“石花菜,生海屿中,夏月煮,凝冻,调姜醋食之。晋江、同安、惠安出。”今暑日尚多见售石花膏者,但食法与古不同,唯冲泡蜜水,作为清凉饮料。

【番薯酒】

番薯,又作“蕃薯”。明何乔远《闽书·南产志》记:“蕃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可以粉,可以为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清道光《晋江县志·物产志》记:“酒,晋人常饮,惟醇酒即宋之醇酧及今之老酝。其用酒糟蒸造者为烧酒;用白粬蒸造者为甜酒;取白甜酒和烧酒煮成者为蜜林檎,然皆少。今用番薯造酒,糯米浸甜自佳。”晋江为番薯产区,故盛产番薯酒。直至20世纪80年代,晋江酒厂倒闭,番薯酒遂成绝响。

【大麦糊】

大麦又称为牟(通麰),去壳后可以煮食,虽然粗粝,在以往粮食匮却的时代,却是穷人的主粮。《晋江县志·杂志》记:“杨公廷相为诸生时赤贫,而躯貌丰伟……尝自言:岁惟大麦及萝卜菜熟时一饱耳。”张瑞图为诸生时,亦是“一家尽粥牟”。相传宋幼主南逃经过晋江时,因饥饿向一农家求食,农家饷以大麦糊,以干仔鲑下饭。宋幼主平生未见过此物,问其名。随从遂以“珍珠粥”、“凤眼鲑”答之。故大麦糊又有“珍珠粥”的佳名。

【蠘鲑】

蠘又名梭子蟹。外壳双头尖如梭子故名。壳有紫点,螯有棱而长,牝者圆脐,有黄膏,牡者尖脐,无膏,名“步青”。出在冬春之交。海边人家每取鲜蠘,去壳盖及腮、肠,剁作碎块,拌以姜蒜,加少许酱油,即可食用,味极鲜美。盖有古闽越人喜食水产,不觉腥臊之遗风。

【烰番薯】

番薯有多种食用方法,烰番薯即其中之一。烰,就是把食物放在火灰中烤熟,也写作“煨”。唐小说《邺侯外传》:“唐李泌在衡岳,有僧明瓒号懒残,泌察其非凡人,夜往谒之,瓒发所煨芋啖之。”烰番薯兼有香甜的风味,在食物匮缺的时代,为农家儿童喜爱的食物。可放在灶膛的余烬中烤熟,也有在田野里用土块搭成空心小塔子,用草烧热,然后置番薯其中,把土塔砸烂掩盖,等沙土把番薯烤熟后挖出食用,这样烰番薯可免外表过焦,更加好吃。

【立冬食狗肉】

晋江农村养狗,不唯用来看家守门,也用来屠宰吃肉。屠狗在我国已有久远的传统了,《史记·刺客列传》就记载燕国高渐离曾以屠狗为业。故唐代文学家韩愈《送董邵南序》有“为吾吊望诸君之墓,而观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之句。本草谓狗肉有性温,补气,活血,御寒;安五脏,轻身益气,益肾补胃等功效。故农村习惯在立冬食狗肉,以强身健体,安度寒冬。

【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晒干,俗称豆豉脯。加盐和水腌制,用于调味、佐饭。是以往晋江农村最普通的下饭菜。《齐民要术》卷八有《作豉法》。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就提到作豆豉的事,可见其历史悠久。

【菜瓜脯】

菜瓜脯、豆豉历来为晋江农家的家常菜,俗语“腌一年好菜瓜脯、豆豉,配一年好物配(下饭菜)”。初夏菜瓜收起,洗净晒蔫,一层层加盐和豆豉脯(也有不放豆豉脯的)放大瓮中。上用数块石头压住,直到菜瓜渗出的汁水淹没石块,可适当减少石块分量,使菜瓜不至飘浮上来,陶瓮的受力也不会太大。然后用布巾,竹匾盖上,使苍蝇不能下蛆。尔后就可日日取用做菜了。而加豆豉腌制的菜瓜成蜜黄色,叫酱瓜,尤其甘美,其汁还可做酱料调味。是道地的天然食品。可惜这种昔日的家常菜今已少见。

【“五大姓”】

晋江历来粮食匮缺,只有海产比较丰富。“民饭稻羹鱼为甘,于肉食不敢羡也。”故以往办酒席首求饱腹,一般席间要上面线、米粉、面条、芋头、术米饭等食物,俗称“五大姓”。

【和兴上包】

“上包”是一种以面粉和番薯做原料,外以精面擀皮,中夹砂糖馅,松软甘甜,老少咸宜的传统食品。晋南一带婚丧喜庆多用“上包”送礼。小孩满月、四月日、度晬要用“上包”分发亲友;结婚时男方送的盘担要有一担“上包”;老人寿庆,“上包”就是寿桃;老人过往,“压礼”就送“上包”和粽子;安排酒席,常用一道“上包卷炕肉”的菜色,让客人在吃饱喝足之后还能给长辈带上一份好吃的,所以又叫“孝子菜”。“上包”以金井“和兴”糖品店制作的最有名。该店创办于19世纪80年代,至今有120多年历史,已传至第四代。由于选料讲究,工艺独到,做出的“上包”质地松软,甘甜不腻,色泽滋润,富有弹性,储放数天不变质,深受人喜爱。海外华侨回国,每常指名要买一些“和兴上包”带去给亲友品尝。

【浒苔菜】

明万历《泉州府志·物产》“蔬之属”:“浒苔菜,生海中,细嫩者名湿苔,稍粗者名海苔,晋江出。”浒苔状若长发,色青,于冬季自然发生于浅海滩涂上,初生细嫩,至开春渐老,终被潮水卷去。取细嫩浒苔洗净晒干,用油焙,可用作清明包润饼原料。亦有人用少许盐腌做菜,然易变质不可久放。以往近海之人常捞取作猪饲料。现已开发为饼干等食品的配料。

【甕菜】

即蕹菜。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引种的多种作物之一。明万历《泉州府志·物产》“蔬之属”:“甕菜,茎节似竹。此菜来自东夷古伦国,以甕盛之,译不能通,单言甕菜。能解野葛之毒。”《闽书》记其:“蔓生,花白,茎中虚。摘其苗,土压之辄活……漳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水上,如萍根浮水面,茎叶皆出于苇筏孔,南方奇蔬也。”现已成为本地夏季的大路菜。

【菠蔆菜】

即菠菜。亦早期海外引种的蔬菜。叶质细嫩可口,故有俗语“要吃(得)吃菠蔆,要穿(得)穿绸裙。”明万历《泉州府志·物产》“蔬之属”记:“此菜出西域颇棱国,颇讹为菠,俗呼赤根菜。”晋江本地至今仍呼其本名。

【奈跋】

清道光《晋江县志·物产志》“果之属”记:“奈子跋,一名番石榴。青黄皮,皮肉膏子皆可食。气重味甘。多食不伤人,性止冷泻。”明人何乔远《闽书》、《名山藏》记载摩尼教传说:摩尼光佛乃道教始祖老子转世——“老子西入流沙五百余岁,当汉献帝建安之戊子,寄形柰晕,国王拔帝之后食而甘之,遂有孕,乃期擘胸而出。”又谓:“柰晕者,禁苑石榴也。”即老子由奈跋转生为摩尼光佛。基于这一传说,泉南一带不用奈跋供神佛。俗语“奈跋无上三界桌”。

【茉莉花】

《闽书》:“茉莉,原出波斯国,移植南海。嵇含《草木状》作抹利,《王十朋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泉州旧志作木丽,本胡语,随人意会而已。杨慎《丹铅录》:《晋书》都人簪素花,即今末莉花也。是花皆夜开,有单叶者,有重瓣者……《欧冶遗事》:果有荔枝,花有末丽,天下未有。”茉莉花早年从海外移来,曾成为闽地特色花卉。因其芳香,还利用来窖茉莉花茶。晋江妇女亦喜用来簪头、佩带。

【青草药】

明万历《泉州府志·物产》、清《晋江县志·物产志》“药之属”都登载数十种地方出产的药物,多数是草药。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当地的一些植物可以疗疾治病,通过不断实验和积累,形成许多验方,在民间流传。旧时缺医少药的农村,利用青草药治病,既经济又方便。在治疗一些皮肤疔疮、外感发热等疾患时也确有明显的功效。故俗语说:“青草药,现敷现退癀。”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青草药一度得到大力倡导。

【范志神曲】

神曲是一种保健药茶。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晋江下浯村人吴亦飞,在泉州通天宫口开“承志药店”(后改范志药店)并行医,潜心研读医书,认真分析时行各种神曲之短长,经再三取舍增减,最后选取52种中草药,经三次发酵,三次曝晒,再文火烘烤,储藏4个月,至散发清香气味即成,名为“范志万应神曲”。所谓“范志”者,崇尚宋代名相范仲淹,以“不为名相为良医”立其志也。神曲问世后,风行海内外。1918年吕宋嘉华博览会以其确有驱内解表,除胀健脾、利水燥湿,消食止泻之功,评为“世界良药”。晋江居家必备,广为传用。

【午时茶】

端午节正午所取的水,称午时水。用此水泡制藿香、苍术、神曲、陈皮、麦芽、苏叶等中药,名为“午时茶”。这种茶保存越久越好,对发散风寒,化湿消导有效。

【厚烟】

或称红烟,为烟丝的俗称,用烟草切丝焙制而成,置烟筒或用烟纸卷捻成呐叭状点燃吸用。烟草大约在明季由吕宋传入闽地,继而传遍中国。明末学者方以智《物理小识》:“万历末,有携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渐传至九边,皆含长管,点火吞吐,有醉而仆者。崇祯之末,严禁之,不止。其叶似春不老,叶大于菜,曝干之后以火酒炒之。曰‘金丝烟’,北人呼为‘淡巴菇’,或呼为‘想不归’,可以驱温发散,然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救,其症吐黄水而死。”清阮葵生《茶余客话》:“烟草一名‘相思草’,满文曰‘淡巴菇’,初出吕宋,明季始入中国,近日则无人不用。虽青闺稚女,金管锦囊,与镜奁牙尺并重矣。”晋江一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农村尚多见吸烟筒、吸自卷烟丝者,之后因经济状况较好,大多改吸香烟了。

【车仔烟】

或称烟支,为香烟的俗称。香烟的流行约在清光绪年间。光绪十年张焘撰《津门杂记》云:“紫竹林为通商码头,广东人处此者颇多。原以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最先,类多师法泰西所为也。尝以纸卷烟,吸而食之。故冯白华诗曰:寸余纸卷裹香烟,指夹欣尝啜味鲜。倘使延烧将近口,唇焦舌弊火牵连。”晋江一地为侨乡,得外洋风气,吸食香烟者颇众,且历来将请烟作为待客之道,尤其以新娘新女婿第一次回娘家请客,要遍席每人整包地送香烟,成为一种铺张浪费的陋习。在当前风俗改革中受到摈弃。

【弓鞋】

旧时缠足女人所穿鞋的一种。长三寸左右,布制或缎制,鞋面绣花鸟图案,也有作凤头形的。古时用于跳舞,不拘男女。后来用作美观,专用于女子。宋代后,流播民间。晋江妇女缠足穿弓鞋始于何时不详,但从南曲和梨园戏中出现的“弓鞋短细”、“弓鞋倒拖”等唱词推断,可能宋元时期已有。

【木屐】

古代鞋式。据唐代颜师古云:“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起源甚古。《异苑》载:春秋时人介之推,随晋文公逃亡十九年,后晋文公返国执政,一一封赏他的追随者,唯介之推“不言禄”,隐居绵山不出。晋文公放火逼其出山,不幸被烧死在一株大树下。晋文公念其恩德,砍下那树做成木屐,每念及此即俯视木屐叹道:“悲乎足下。”据传此乃木屐制作之始。晋代南北朝已通行。有连齿木屐、高齿木屐、平底木屐等不同种类。男女屐式略有区别,《晋书·五行志》称:“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至少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据五代人王保定《唐摭言》记载:京师长安,长者皆着木屐,嫁妇亦穿之,而女屐多施以彩画,并以彩带系之。旧时晋江城乡穿木屐者多,几乎遍及家家户户,男男女女。着屐以图随意,轻便,但在重要场合,如访友、会客、赴宴不宜,否则有“仪容轻慢”之嫌。

【草鞋】

亦称“草履”、“芒鞋”。用稻草混合旧布条编成草索,再织成鞋底,两侧及前后各扎一“草鞋耳”,然后用麻绳贯穿起来即成。起源极早,据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草鞋为黄帝的臣子所制,历代沿用。晋朝雀豹《古今注》:“汉文帝履不借(草鞋俗称‘不借’)以视朝是也。”这是说汉文帝刘恒穿草鞋视察朝事。连皇帝也穿草鞋临朝,可见草鞋在汉初不仅流行,而且时尚。以后各种新鞋日增,草鞋身价日贱,以至完全沦为山野村夫的垫足之物。晋江旧时的挑夫、轿夫、车夫以及负担扛物的农夫,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多穿草鞋。僧人,穷士亦穿。皆以其轻贱易得,价廉实用故也。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咏草鞋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绣花鞋】

亦称“绣鞋”。平底、圆口、缎制鞋面绣有简易花卉禽鸟图画或图案。晋江妇女巧于针指,多自制。佳节良辰穿上此鞋,即美服饰,亦炫手艺。

【珠仔浅拖】

这是一种密头女拖鞋。用五色小珠子在鞋面上串缀成花鸟图案,绚丽、美观。初为旅居海外的晋江华侨从国外带回,后侨乡妇女多仿效自制,风行一时。

【凤冠】

冠饰。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象征吉祥的凤凰,故名。秦汉时代始有此物,原为贵族妇人所专用。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入庙行礼才戴凤冠。其制历代多有更革。明朝九品以上命妇皆可用。明清时一般妇女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旧时晋江女子出嫁亦戴饰有凤凰的礼冠。

【霞帔】

霞帔是一种绣有霞彩图纹的服饰,故名。胸前披挂两条绕过头颈的彩练,下垂一颗金玉坠子,典雅、华贵,始于晋代。《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红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可见初始原为妇女礼服,历代沿用。宋以后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能穿,并随品秩高低而异,即一至九品有不同标志。后流入民间,为新妇服饰,不再为贵族妇女独享。旧时晋江女子出嫁,以凤冠霞帔为礼服。

【裙】

裙是一种下衣。古代男女通用。后专指妇女的下裳。马缟《中华古今注》:“古之前制,衣裳相连。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裙上加翟衣,皆以绢为之。”汉、魏六朝仍有男性穿裙,以红紫黄绿为多,而红裙最为流行。唐代妇多穿长裙,且裙的样式增多,有多幅裙、间色裙、绣花短裙、曳地裙、束腰裙等等。旧时晋江妇女平时少穿裙之俗,唯结婚、喜庆节日穿上红裙,中老年妇女为多,以增喜气,以兆吉祥。抗战胜利后,“番仔衫裙”(一种连衣裙)随华侨回国流播晋江城乡,成为年轻妇女的流行服式。

【汉装衫】

男性便服。初为大裾,后改对襟,故俗称“对襟衫”。开襟的正面,自上而下缝上布制“纽筋”五、七副,前襟上下左右皆缀敞口衣袋。配上宽简深裆汉装裤,古朴、平淡。上世纪50年代后渐少见,现在除个别老人穿外,几乎消失了。

【马褂】

原为满族男性套装。是一种穿在长衫、长袍之外,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故名马褂。满人入关初,穿着者只限八旗士兵。康熙间,八旗子弟均穿马褂以示勇武。雍正后,服者日益增多,终至普遍流行。以黄马褂为最贵,非特赐不得穿。当时晋江人穿的马褂,多为缎面,骆驼绒里,既御寒、又美观。一些较有身份的人穿上大裾右衽的长衫,再套上马褂,是为礼服。此褂只在富人穿,不入平常百姓家。

【旗袍】

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黄、白、红、蓝旗。编入旗籍的满人称为旗人。旗籍妇女穿的袍子称旗袍。满人入主中原后(顺治年间),旗袍始在中原流行,并从北到南传到闽南一带。原来是直统式、宽腰、下摆大,不开叉。几经更革,改为高领、宽襟、紧腰、下摆开叉,且开襟处有镶、滚等工艺装饰。多作礼服,常出现在宴会、舞会等交际场所。

【裘】

皮毛衣之一种。其特点是毛在外,皮在里。许填《说文解字》:“裘之制毛在外,故像毛。”此物上古已有。《诗经·秦风》:“君子至上,锦衣狐裘。”裘之最贵者为白狐裘,次有虎、豹裘,再次为狼、犬、羊裘。晋江所见之裘,多为羊羔裘和中间夹棉的棉裘,至于狐裘、虎裘、豹裘则极为少见。

【东石布】

明清时,东石从北方大量运入棉花,土法织布,土法染布手工作坊相当兴盛,一九三一年首办丽山布厂,此后相继创办云锦、东安、华艺、振东等人力和机器织布厂。新中国成立后,东石八家布厂合并为东联织布厂,一九五九年合并为国营晋江纺织厂。花色品种,名列前茅,有线呢、被布、帐罗三大类,除销售省内外,尚有产品加工出口。东石布是当时福建省出名的纺织品。

【粗布服】

明万历《泉州府志·风俗》云:泉……封疆逼狭,物产峣瘠。

蚕桑不登于筐茧,田亩不足于耕耘,稻米菽麦、丝缕绵絮,由来皆仰吴浙……俗尚敦朴,自昔已然,诸诣黉塾市肆者,踽踽一布袍,士以素,庶人以缁,冬夏迭更,聊顺寒暑。清道光《晋江县志·风俗》:晋居首县,亦闽中下邑,都人士罕见五彩彰施。崇俭黜奢,穿着粗布服的习俗在晋江,特别在晋江农村,保持了很长的年代。

【白布袍】

《晋江县志·杂志》谓:“隆(庆)、万(历)时,士皆着白布袍。李文节公取亲,内白布袍,而与友借色衣其上……”至今结婚时,男子准备“上头”(结婚典礼)衣裳,也要有一件白衣,不以为不祥之服。

【披风】

一种长外衣。无袖、对襟;披在肩上、长可及膝;无纽扣,领口有布带系于颈,可遮风御寒,故称“披风”。男女均用。此服古代已有,明清时流行。明代方以智撰《通雅》一书,对披风的制作有详载。清代曾是妇女礼服的外套,绣有花纹,缀有珠宝。晋江民间则用缎面、绒里,作为风衣,以御寒保暖。

【膝裤】

膝裤,非裤,为旧时妇女专用的胫上饰物,亦保暖。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载称:“是以吕蓝衍《言鲭》……谓袜即膝裤。”但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制各异。此物从夏商周的“角袜”演化而来。明清时期闽南亦流行。清末民初,在晋江尚见有妇女用膝裤。清代叶梦珠《阅世编》曰:“膝裤,旧施于膝下,下垂没履。……或彩镶,或绣画,或纯素,甚而或装金珠翳翠,饰虽不一,而体制同也。”老年妇女穿的膝裤多蓝黑,中青妇女则红绿,皆饰花边,注重美观。膝裤之用甚久,最后被袜所取代。

【大裾衫】

传统服饰。大襟掩胸,式样简单少变化。有领有扣的,用布纽扣。有领无扣和无领无扣的,均在右衽穿一带子,以结代扣。旧时晋江妇女所穿大裾衫,多为黑色或深蓝色,唯少女少妇用的布料稍娇艳,缝制时有缀以花布扣,或于斜襟及下裾镶滚一道别色花边。

【中山装】

中山装,为孙中山先生始创,故名。1923年,孙中山提出“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并从“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出发,吸收南洋华侨中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的长处,亲自设计而成。上装为翻领、对襟、五纽,上下左右各一软盖凸袋;下装为开裆暗纽,左右侧及右臀部各一软盖暗袋。时在广州,由黄隆生裁制。后不断改进,成为近代男性服饰的代表样式。整肃、大方、显示出一种时代精神。辛亥革命后,中山装逐渐在晋江城乡流行,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薯榔衫】

薯榔衫亦称涩衣。在晋江风行一时。史志载,明代,东石染织业繁荣,沿海人开始染布织衣。染衣用的是棉布(亦称帆布)。用荔枝木或龙眼木破皮碎块在大锅里熬煮两三小时,待锅里的水变成红色涩水,浇洒在帆布上,连续三四次,便染成褐色帆布。涩衣体积小可整件放在涩水桶里浸泡,晾干后再浸,反复两三次即成。染过的帆布变厚,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涩衣也有此特点,适合渔民穿。“文革”期间,全国男女“一片绿”的穿军装,而晋江特别是沿海,不管工农商学干部以及妇女多穿涩衣,有的文艺队伍的演员还穿着涩衣上台演出。后来,荔枝、龙眼树木材供不应求,即改用薯榔替代,故称薯榔衫。《晋江县志·物产志》“货之属”,介绍薯榔:“茎蔓似薯,根似何首乌,皮黑肉红,染皂用之。”

【棕蓑】

亦称“蓑衣”。一种用棕蓑编制的雨衣。春秋战国时已有用蓑草编成的“蓑衣”,《仪礼》有载。“蓑衣”一词,常见于历代诗家的诗作,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上世纪80年代前,晋江农家普遍备有蓑衣箬笠。

【草笠】

用草编成的帽子,故名。形圆、顶尖、广约二尺许,光泽明亮,柔软轻便,用于遮阳挡雨。由笠演变而来。起源甚至早。《诗经·小雅》有“南山有台”句。“台”者,“须”也,“须”即“莎草”。此草可编织草笠。旧时晋江所见皆用麦草或海边一种柔韧的水草编缀,为家庭工艺。

【斗笠】

用竹篾编织,夹以竹箬衬底的一种硬质帽子、圆形、尖顶、面大,用以遮阳挡雨。先秦已有。《诗经·小雅》中即有记载。唐宋时,戴笠非常普遍。旧时晋江常见有赤脚光膊,头戴斗笠,身穿棕蓑的农民在雨中劳作。

【白鹄笠】

这是一种用硬纸制成的帽子,内衬细布,前后有帽檐,下系带,形奇色白似鹄(天鹅)。原产越南。民初由旅居越南的侨客带回,为晋江人所喜爱,渐流行开来,可遮阳防雨,亦具异国风韵。六十年代后曾风靡一时。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亦常戴此种帽。

【鸭舌帽】

原由南洋传入。为工人用的一种便帽。多用单色呢布或花格呢布制成。其形扁阔,状如鸭舌,故称鸭舌帽。抗战胜利前后曾流行于闽南一带。

【瓜皮帽】

传统男帽。清代多为士大夫燕居时所戴,后流行民间。《松下杂抄》载:“皇子戴玄青绉纱,六瓣有顶圆帽,名曰瓜拉冠。”瓜拉冠就是瓜皮帽。如半截西瓜,故称瓜皮帽。一般由优质黑呢裁剪成瓣缝制,顶端正中置一小圆球。可作便帽或礼帽。

【手指】

妇女手饰。亦称“指环”、“戒指”。有金、银、铜三种。金戒指有嵌真珠、翡翠、钻石的,有雕花卉图案的,有刻“福”“寿”“富贵”字样或姓名的。样式繁多、工艺精巧。初为女性专用,后男女均用。戒指原为古代后宫妃嫔因有身孕,或逢经期,或有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接受皇帝驾幸,在手指上戴个金属小环,以示禁忌。后来这种小环传到民间,几经改制,渐成为一种手饰,沿用至今。

【手】

传统腕饰。古称“跳脱”,又称“手镯”。以金、银、玉制成,束于腕。汉代即有此物。东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唐诗人李商隐《中元诗》:“羊权虽得双跳脱,温峤终非玉人台。”历代均流行。晋江妇女挂的手主要有扁环、草索环二种。富家女儿出嫁时手环有多至数副,重至数两上斤的。除手鑧外,还有手链,甚至有系于脚踝的脚、脚链。

【钻耳】

妇女耳饰。十五岁内的小女孩,由人用银针在其耳垂上钻一小孔,以佩戴耳环、耳勾或耳坠等饰物。男子亦有穿耳,但少见。先秦已有“钻耳”的文字记载。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云:“穿耳施珠曰铛。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今中国人效之耳。”钻耳之俗,至东汉已甚普遍。代代相传,蔚成风气。

【拍粉】

即傅粉。一种传统面饰。就是以粉涂面。古时拍面用米粉。汉魏时,男子亦拍粉。《汉书》记载,汉惠帝时,出入宫中的郎官,侍中,日常皆傅脂粉。唐代,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俱侍宫中,亦皆傅粉施朱。后来,拍粉即渐渐成为女人专利。晋江妇女爱美,喜欢“拍粉咬胭脂”。

【咬胭脂】

妇女唇饰。“胭脂”又称“燕脂”。古时晋江妇女采撷一种能分泌红色液汁的胭脂花咬在口唇上,使口唇染红,故名“咬胭脂”。此俗起源有二说:一说始于纣,取燕国红蓝花汁凝之;一说始于秦,取西方燕脂草制成,故称“燕脂”。历代流行,可涂抹口唇和面颊。唐诗人杜甫诗:“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画眉】

妇女面饰。用一种青黑色的颜料“黛”画眉毛,使眉目分明,容颜娇丽。此俗古已有之,见载秦汉典籍。《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至汉魏六朝,黛已成为女子的必备之物,画眉之风甚盛。唐以后,画眉的方法和式样日渐多。据载唐玄宗曾令画工画“十眉图”,有小山眉、鸳鸯眉、月棱眉、涵烟眉等等。历代诗词中提到的“纤纤初月上鸦黄”、“眉染远山青”、“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等等,皆写画眉事。

【染指甲】

妇女指饰。晋江女子染指甲,昔已有之,非今始有。旧时多用胭脂花,取其汁涂于指甲上,鲜红、不易褪色。外地或用凤仙花、指甲草,有十指全染,有只染小指、无名指的。此俗形成于宋之前。宋弁阳、周密《癸辛杂识》详载以凤仙花取汁,入明矾少许染指甲事。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亦载:“凤草飞红,绣女敲而染指。”

【簪花围】

晋江妇女古来爱美,尤爱美的鲜花。外地少见的头饰“簪花围”,形象而生动地凸现晋江妇女对美的憧憬与追求。凡挽头髻者,无论少妇或老妪,清早梳好头,就把事先用麻丝串缀好的含笑花串,茉莉花串、夜来香花串,一串串一圈圈地簪戴在脑后头髻周围,把整个头髻拢成一个色彩缤纷,芳香洋溢,蝶恋蜂随的美丽小花园。平日妆扮如此,作客探亲或喜庆日子更是如此妆扮。据说,这与宋元时代来泉州定居的阿拉伯人引种国外花卉,用鲜花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有关。

【留嘴须】

传统面饰。即男人留胡子。晋江人也有留胡子的,常见的胡子样式有一字胡、八字胡、仁丹胡、长胡等几种。一般三十多岁留胡,五十岁左右蓄胡。古人以无须为耻,至汉代仍以多须为美。三国蜀汉大将关羽,就有“美髯公”的雅称。此俗周代已有。

【文身】

又称“刺青”。所谓文身,即在身体的某一部分皮肤上针刺出某种图案,涂上青色颜料,使永留不褪。史载,早在商周时代的吴越地区就有此俗,乃由原始人在肤体上绘画以为装饰发展而来。晋江原为古闽越地,先民本有文身之俗,至近当代仍时有见之,如在脸、胸、腿、脚、手臂等处刺青黑色各种花纹,有龙、虎、豹、象、狮、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像。

同类推荐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热门推荐
  • 倾国倾城倾天下

    倾国倾城倾天下

    她是一个棺材里接生出来的人因为一场意外而惨死,又因为一场穿越而有了新的人生,却不小心得罪了她一生中最不该遇见的人……他的残忍,他的霸道牵引着她的心,撩拨着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都异能

    花都异能

    少年秦凉,向往着电影中那些冒险家般的生活,总是希望能有一份不平凡的人生,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获得了符文异能,从此发现世界并不是科学的。
  • 帝倾之凤傲九天

    帝倾之凤傲九天

    一朝醒来,忘却记忆,有一种爱叫肝肠寸断,愿来生再也不相见。掉落悬崖,生死未卜,叱咤风云的男人甘愿陪着疯癫的她走红尘,尝百家饭作疯癫事,得罪天下人,他深情地握着她的手道:“只要我爱你就好。”当她华丽归来时,曾经隐藏的阴谋和消失的往事一层一层浮出,曾经相爱的人也都一个一个出现在她身边,她冷眼视而不见,心已死还有何求,战沙场,上朝政,商场反手为天,她以一人之力向世人证明自己天行健,女子以自强不息。
  • 梦魇三国杀世界

    梦魇三国杀世界

    左一飞的朋友赠送给他一款豪华版的三国杀,里面有一张奇怪的紫色卡牌。背面的二维码指引他下载了一款叫做《三国杀传奇》的手游。却被莫名其妙的吸入了手游世界,一个叫做梦魇三国杀世界的地方。从此左一飞开始了他噩梦般的无限之旅,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全新的卡牌设定,超越极限的武将附体。是否能让左一飞活下去呢?
  • 晚安,我亲爱的人

    晚安,我亲爱的人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你每夜临睡前,都满怀暖暖的温柔,想对TA道一声“晚安”?这声“晚安”,TA可能听得到,可能听不到。你或许在TA身边,陪之度过漫长岁月;或许远远注视着TA,从未走近,却也从不舍得远离。想说而不能说,说了又没说够。
  • 恶魔逐爱:恋上杀手女王

    恶魔逐爱:恋上杀手女王

    那一日,湖畔初遇,一眼万年。那一日,雪山定情,托付终身。然,情深似海,却落入武林的腥风血雨之中。“阿好,为什么要杀了我的母亲?”“阿好,为什么你对我的信任这么薄弱?”“阿好,我该拿你怎么办?”“阿好,你回来好不好?”一次又一次,他捂着疼痛的心口问她。她只是面容冷淡的笑着看他,仿佛什么也不在意,转过身却泪流满面......遇见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却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难。【十大世家系列之虐恋情深(一)】
  • Ballads

    Ball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龙史

    变龙史

    筋脉堵塞不能练武的黄龙,巧遇龙家掌门人,又得龙家绝学《圣龙决》,从此飞龙上天,一发不可收拾!龙老爷子更将爱孙女龙秀许配与他,希望他将龙家绝学发扬光大!然而英雄爱美女,更爱江山!黄龙不甘于此,他始终坚信——命运,不能决定他的一生!他天生不是池中物,一遇机缘便化龙!
  • 和亲王妃:王爷相公别凶我

    和亲王妃:王爷相公别凶我

    师父说她要嫁人了,嫁的还不是现代人?神马意思?乖乖,就这样被说中了?人家嫁人都是风风光光的,为啥她嫁人却蹦回落后几百年的古代?什么?还要当和亲公主?不带这样玩人的吧!这个新郎官帅是有那么一点小帅,可是为虾米要在新婚之夜摆张臭脸给她看呢?这样下去还得了?他那么凶,还是有点安全保障比较好。于是乎,赵大小姐新婚之夜让那位黑面神相公签订了完全不平等条约,“第一,做妻子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第二,如果妻子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务必要记住第一条的内容,第三……”嘿嘿!貌似这个不平等条约还是蛮有用滴,每当她做错了什么事情,只要拿着这份合约在王爷相公面前晃晃,总是能安全过关。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