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1900000005

第5章 心系“苏维娅”

蒋氏夫妇以为,光慈与他曾经关爱的那个小妹妹,会随着生命的酝酿、成熟,结出美丽的爱的花朵。可是随着两个生命的成长与演进,他们却像两条平行的铁轨伸向远方,并且慢慢地越岔越远。

1917年夏秋之交,蒋光慈经白塔畈同乡兼结拜兄长、芜湖省立第五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李宗邺的推荐,结束了在白塔畈家中大半年的无所建树的生活,来到省立第五中学读书。

这所中学坐落在芜湖的赭山上,前身是清朝末年的皖江中学。历任教员有章士钊、陈独秀、柏烈武、苏曼殊等人。这些名流当时住在位于长街徽州码头的“科学图书社”楼上,一面教学,一面响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号召,进行革命宣传。他们的流风余韵,在芜湖影响很深。省立第五中学还聘请了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留日学生,在学界深孚众望的刘希平和《新青年》编辑,在朋辈中富有才名的高语罕担任教师,胡适和皖督孙少侯也来学校讲过学,对学生们影响也较大。——蒋光慈以蒋宣恒之名,被编入该校丙班学习。

除了蒋宣恒的名字外,他又公开自号“侠生”,表示一生要行侠仗义。他说:“我之所以自号侠生,将来一定要做个侠客,杀尽这些贪官污吏,削尽人间的不平!”后来,他又由痛恨卖国辱民的北洋军阀政府,发展到愤世嫉俗,想离开混浊的人世去当和尚,所以又将“侠生”改为“侠僧”。

一位精力充沛、整装待发的年轻战士,正在四处求索。

新文化运动,使原来处于沉沉黑暗之中的中国青年迅速觉醒,逐渐摆脱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桎梏,大家都在追求新思想,解救为内忧外患所困的祖国。实用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都闪烁着一种新奇的魔力,为青年们乐此不疲地追寻和探索。

1918年,省立第五中学的部分学生,在刘希平、高语罕的支持下,组建了一个“安社”。“安社”是无政府主义组织,取其“无政府主义”的音译“安那琪”的第一个字为名。无政府主义当时刚刚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但同时又被北洋军阀政府宣布为“异端邪说”“其祸甚于洪水猛兽”。十七八岁的蒋光慈,虽然还不可能看出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更不可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去批判无政府主义,但他以大无畏的勇气成为“安社”的干将,旗帜鲜明地在多篇文章中表述自己的信仰,表现了自己革命的反封建的一面。

安社当时编发了一份油印小报,名为《自由之花》,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时在全国特别是安徽影响颇大。安社成员还轮流在芜湖《皖江日报》的副刊《皖江新潮》上发表诗作,内容多与反列强、反军阀、反封建有关,蒋光慈是发表得最多的一位。

同时安社还公演了波兰名剧《夜未央》,在学校的师生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夜未央》的作者,是波兰作家廖抗夫。其女主角安娜的原型是俄国女革命家苏维娅,她因参加1881年3月1日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同年4月3日被沙皇杀害,年仅二十八岁。当时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刊物《新世纪》,曾载文介绍过她的事迹,并刊出她的照片。那照片,年轻、美丽,两只大眼睛坚定地凝视着前方,英气逼人。

蒋光慈细读了《新世纪》上的文章,细读了廖抗夫的剧本,并组织参加了《夜未央》的公演。

《夜未央》剧情紧张,扣人心弦:男主角华西里陷入爱情与革命的冲突之中,内心极其痛苦,随时想求一死解决矛盾。当压迫来临、青年们所组织的和平宣传遭受镇压的时候,华西里主动承担了暗杀总督(原型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任务。他临行前,向所爱的安娜表白了爱情。安娜支持华西里,并担当了暗杀行动中掌管信号灯的任务。行动开始时,安娜心中异常痛苦,但她仍然毫不犹豫地点亮了信号。一声巨大的爆炸之后,华西里与总督同归于尽,安娜也昏死过去。昏迷之中,她仍然大声疾呼:“前进呀,前进!”

《夜未央》的内容既壮烈,又有点浪漫。它所反映的革命者勇于献身的精神,同蒋光慈“一定要做个侠客,削尽人间不平”的抱负一拍即合。看着刊物上苏维娅那张勇敢、坚定而又美丽的照片,他的心中犹如点亮了一盏明灯:苏维娅是革命的象征,圣洁的象征,更是爱情的象征!寻找苏维娅那样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应作为自己追求的一个目标!——蒋光慈心潮澎湃,当众赋诗:“此生不遇苏维娅,死到黄泉也独身。”

可是,在黑暗的中国,在茫茫的人海中,能够寻到自己的苏维娅吗?似乎很难。

寻找苏维娅,最好当然是到她的祖国去找。可是,蒋光慈自1921年7月到达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以后,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加之生活艰难,“爱情”这两个字,被他压在心底深处,从不让它抬头。一直到后来,随着生活的日趋安定,学习逐步步上正轨,光慈的心头慢慢地笼罩起家国之思、亲友之念。爱情,寻觅苏维娅的想法,也像一颗种子,在这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的心中萌发,慢慢长起稚嫩的幼芽。

那年春天,蒋光慈的沙眼病犯了,看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无法坚持学习。于是,学校便安排他住进了医院。寂寞、清静的病房,增添了他的孤独感。住院之余,他最爱去的就是图书馆。

东方大学图书馆里有一位年轻的管理员,名叫安娜,二十多岁,是一位工人的女儿,身材颀长,有着一张秀气的脸,一头分披的金发。秀发在脑后随意地拢起,扎起两条松松的辫子拖到身后;蓝色的大眼睛像两汪碧潭,清冽而幽深;微翘的鼻子下一张小小的嘴,妩媚而红润。每当她笑起来的时候,随着朗朗的笑声,小嘴张开,现出整齐的珍珠般的牙齿。安娜年轻、活泼,充满朝气,无论是站立或走动,总是显得青春焕发、青筠滴露,宛如俄罗斯大地上的一株英姿飒爽的小白杨。

安娜负责借阅图书的登记。她早就注意到蒋光慈了。这个瘦高个子的中国青年,略显苍白的脸上,五官俊美。鼻梁上架一副宽边眼镜,更添了几分文气。他每次来都是借一摞书,两三天就看完,按期归还,然后又借一摞。他在窗前连眼睛也不抬,办完手续后,默默地转身走开。安娜想多同他说几句话。于是一天,她脸上挂着幽默的神色,郑重其事地喊道:“乌特金同志!您看书的速度好快啊!”

“乌特金”是学校给蒋光慈起用的俄国名字,是从俄文“鸭子”变化来的。蒋光慈十分讨厌这个名字。安娜听说过蒋光慈不喜欢这个名字,之所以这样喊他,是故意“炒话”,意在挽留他在窗前多待一会儿。

果然,安娜这一招收到了效果。蒋光慈的脸上立刻起了红潮,由于激动,两片薄嘴唇微微颤抖(他在激动时,总是流露出这个毛病)。他看一眼安娜,也是郑重其事地说道:“安娜同志!请你喊我‘蒋光赤’!”

“您在登记册上写的名字,就是乌特金嘛!”安娜忍住笑,一脸无辜地说,“怎么,我喊错了?”

“应该喊我蒋光赤!”

“应该喊您乌特金!”

“蒋光赤!”

“乌特金!”

“哈哈哈哈”安娜终于忍不住,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笑得花枝乱颤,连眼泪也笑出来了,看到蒋光慈着急较真的样子,这才收了收笑意,真诚地说道:“我在同您开玩笑呢,请别计较!从今以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都喊您蒋光赤。光赤,是红色的光芒吧?这名字好!”

“谢谢。”光慈弯腰鞠了个躬。

这是他俩第一次较长时间的谈话。自此以后,蒋光慈来借书再也不是默默无语了。

一天,安娜背个小挎包,踏着大学林荫道上金灿灿的落叶,精神抖擞地去上班。在图书馆的拐角处,遇到在林荫道上漫步的蒋光慈。他好像在背诵着什么,是俄语单词?还是他所钟爱的诗歌?不清楚,反正他在咕咕哝哝地说着什么。安娜觉得他那样子很有趣,在走到他身旁约有五步远的地方突然停住,高声朗朗地招呼道:“蒋光赤同志,早上好!”

“好,好,”蒋光慈似乎遭到了奇袭,忙不迭地扶了扶眼镜,“啊,是安娜同志!您好,早上好!”

安娜并没有移步。她大胆地凝视着蒋光慈,笑道:“蒋光赤同志!您在小声地说什么呀?”

“呀!”蒋光慈被她问得不好意思,红着脸笑着承认道,“是在念一首诗。”“诗?什么诗呀?”爱好文学尤其爱好诗歌的安娜,更感兴趣,迫不及待地追问。

“是布留梭夫作的《暴动》。”蒋光慈红着脸,小声地答道,“这首诗是追念威尔汉的。你读过吗?”

“读过,读过!”安娜的眼睛霎时亮起来,像黑夜里闪烁的星辰,“我很喜欢这首诗!”说着,迎着早晨有些凛冽的清风,高声地背诵起来:“伟大的人啊,/你穿着红的衣,黑的衣/暴动起来,/好一似翻天覆地;/那数千年的执权者/逃跑了,逃跑了,/不能抵御。……”

蒋光慈高兴极了,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知音。他随即简直有些手舞足蹈地加入了安娜的背诵:“啊!暴动,/你永远的光明,/永远的自由,/永远的新鲜,/好似那深山流瀑的清水。……”

接着,他们讨论起布留梭夫的为人。原来布留梭夫和白芒德,原是俄罗斯文坛上齐负盛名的“象征派”的双星。可是,十月革命爆发时,白芒德跑到国外去了,艺术生命也就此死亡了;布留梭夫不仅没有跑,还接受了十月革命,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为新兴的无产阶级国家的文化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因此,他受到了俄国劳动群众对他由衷的尊敬。在讨论到《暴动》一诗时,光慈和安娜也一致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正是诗中的那一句:“啊!破坏啊!我庆祝你!”

“革命者就是要敢于破坏旧的!”蒋光慈有些激动,“打碎旧的世界,才能建设起一个新的世界。”

“像我们俄罗斯这样,建起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世界。”安娜补充了一句。

他俩谈得非常投机,也非常合意。分手的时候,初升的太阳穿过树林空隙,洒落在安娜的身上,照亮安娜披落有致的金发,和她明丽、活泼的笑脸。蒋光慈一时愣住了。他忘记了握手,只是呆呆地,从眼镜后面定定地凝视着她,这张脸,这一情景似乎是在哪里见过。脑中迅速滑过一串名字。

安娜——苏维娅——安娜……

在他的思绪里,排在前面的“安娜”,是《夜未央》的女主人公安娜;排在当中的“苏维娅”,是剧中安娜的原型——女革命家苏维娅;而排在后面的“安娜”,则是沿着苏维娅所开辟的道路正在前进的眼前的安娜!能像今天一样与这么一位聪慧的知己畅谈,不正是自己多少年来梦想的事情吗?联想,在电光闪烁的刹那间完成。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蒋光慈在心中暗暗惊叹了一声,“眼前的安娜,不就是我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苏维娅嘛!”

安娜被他看得不好意思,脸红了,挥一挥小手,转身走了。矫捷的身姿,在阳光中熠熠生辉,迅速地消失在图书馆的门口。

自此,蒋光慈更爱往图书馆去了。每当蒋光慈借书时,总是能得到安娜尽心尽意的指点,特别在文学作品上介绍得格外细致。因此,蒋光慈除读了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契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之外,重点则读了十月革命后活跃在苏俄文坛上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如高尔基、爱伦堡、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以及“谢拉皮昂兄弟”、“十月的花”等文学组织中一些作家的诗歌、小说和文学论著,他感到如鱼得水……

这份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向两人的心灵深处发展。蒋光慈,缓慢地、无声地逐渐滋润着安娜的心,走向安娜的心灵深处。她爱这个高大、英俊而又温文尔雅的中国青年。他不仅懂诗,而且还会写诗。他的那些诗比别德内依含蓄多情,比叶赛宁热烈奔放,似乎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这样的人,是值得为他奉献一切的。而蒋光慈呢,一直把安娜当做心中的苏维娅,一直当做自己追求的天使。

但是,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势必要回到祖国工作。自己的祖国正处在军阀横行、豺狼当道的时候,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他能留在这里,只为给心爱的姑娘带来幸福吗?“爱一个人,就应该对她的一生负责!”这是他的信条。因此,每每看到安娜渴求爱情的眼神,他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回国前夕,蒋光慈写了一首《与安娜》,九曲回肠,欲言又止,表达了自己想爱又不敢爱的矛盾心情:

……

若说你对我无情罢,

我决不相信!

若说你对我有情罢,

为甚你又这般庄静?

有几次我想放胆地向你说:

“安娜啊!我爱你。”

但我都勉强忍住

……

时间不能多留我了,

我要离开红色的莫斯科——

回到那灰色的中国做工去。

我的安娜啊!

我不愿意留恋你,——

留恋你徒增加我的失意。

但不知他年重游俄土的时候,

我能不能再与你重新相迎?

人世间有多少不满意的事!

我是最不满意的人中之一。

倘若我能永远地

领会你的微笑,

享受你的安慰,

那么,我有多么幸福呢!

但是,安娜啊!

我要与你分别了,

他年更不知道何时

……

别了!再会,再会……

他把这首诗写在一个本子上,并没有让安娜看。可是,安娜对他写诗的本子很熟悉,她在那上面读过蒋光慈写的很多诗。这一次,她又随便翻看,无意中发现了《与安娜》。这不是写给自己的诗吗?她迅速地浏览着。当她读到“时间不能多留我了,我要离开红色的莫斯科——回到那灰色的中国做工去”时,姑娘鼻子一酸,滚出两颗晶莹的泪珠……

人生总是充满遗憾。光慈和安娜的爱情,就是一份遗憾。可贵之处在于,他对这份爱情,一直坚持“长念而永忆”。蒋光慈为安娜写的诗,超过给任何女性,可能是他初恋情真的缘故吧。

心系苏维娅,心系苏维娅。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蒋光慈仍要寻找他的苏维娅。苏维娅是与暴政作斗争的战士,是与黑暗作斗争的英雄。

同类推荐
  •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
  • 王懿荣传

    王懿荣传

    《王懿荣传》全书近40万字,以丰富的材料,全面详实叙述了王懿荣的家学渊源、生平交友、跻身殿堂、金石巨匠、发现甲骨文以及爱国爱民和血洒京师的伟大爱国学者一生的事迹。
  • 开国十少将

    开国十少将

    本书收入王诚汉、朱云谦、萧全夫、张至秀、傅传作等十位少将,介绍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 迷人之谜:丁玲

    迷人之谜:丁玲

    丁玲与比她小13岁的陈明相濡以沫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赞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可20世纪50年代,她又被打为“丁陈反党集团”的头目,“文革”中身陷囹圄……其书如谜,“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 百年银川

    百年银川

    本书一部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的文化宝典,详细反映了老银川的街巷、集市、地名、民俗、民风、民居、民间典故、人文地理,书中蕴含着很多关于老银川的历史知识。
  • EXO之真的,更好么

    EXO之真的,更好么

    集结了各种韩流明星,各公司的社长,你还不来瞅瞅么?如果你还想哪位明星,就在评论区写出来吧
  • 至尊魔妃:鬼帝我不服

    至尊魔妃:鬼帝我不服

    她,世界第一金牌杀手,再次睁眼,竟然穿越成了被长姐杀死的废物三小姐?!空有绝世容貌却无法修炼?!哼!看她如何御兽驭植,炼器炼药,同时还成为最年轻的神!咦?!她的亲生母亲竟然要被抓去献祭?!怎么可以!这位少主,只不过吃了你一个果子,你缠着我有病吧!什么?你要陪我一起打天下?还将所有财富上交?还说会成为最强大的鬼帝?嗯……我考虑考虑!
  • 2050南海血战

    2050南海血战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但战争还是来了。X国依仗某大国的支持,暗中联合了J国和Y国,纠集了规模空前的海空力量,准备把新华国的南海舰队全歼。新华国军舰紧急投入海战,却又遭到三国有预谋的空海力量的突然夹击,新华国损失惨重。三国宣称,新华国从此再无力海战。但是,5艘新华国自行研制的现代航母加入了战斗,南海血战变的异常惨烈---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觉到现代战争的破坏力是惊人的,是你无法想象——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晚清落日(1900-1909)

    晚清落日(1900-1909)

    伴随着义和团最后的呐喊声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枪炮声,中国跨入了20世纪的第一年1900年。这似乎预示古老的中国将延续着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民族危亡、救亡图存、旧与新的搏杀格局。在20世纪的第二个年头的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定了辛丑条约……
  •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婚礼即将开始,新郎和闺蜜跑了?芝麻开门,新郎天降!她冲进男洗手间,捉了个酷男继续婚礼!偶滴神!替身新郎居然是财团首席!惹了笑面虎,心里怕慌慌,她冷汗涔涔想要跑路,却被首席大人拦腰抱起,“老婆,哪里跑!”【婚后争宠大作战】“老婆,臭狗抢了我的床位!”“汪汪汪!”“赐你沙发一张!”“老婆,别遛狗了,遛遛我吧!”“汪汪汪!”“恩准你当小跟班!”
  • 泛鄱阳湖

    泛鄱阳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公主的迷雾恋情

    冷公主的迷雾恋情

    她们,性格各异。他们,冷酷,花心,开朗。她们和他们在经过了无数的第一次后,她们是否能唤起他们的记忆???又是否能和他们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