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3600000039

第39章 结论: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3)

其次,如果说将某美剧论坛(如“伊甸园美剧论坛”)群体认同建构中的“边界”作为前文所提及的一个个圆中最小的一个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那个稍大圆的圆周便是“美剧迷群”群体认同建构中的“边界”,而当笔者深入分析这“边界”时却发现它其实是两条。第一条出现在“美剧”迷与“其他剧”迷之间,尽管一些“美剧迷”对这个称谓有些抵触,但经过笔者的深度访谈后发现这种抵触针对是“迷”这个称呼,而内群体成员对“美剧”的认同度是相当高的,这种高认同度源自于美剧迷群的内群体成员将“美剧”与“其他剧”进行比较和积极区分这一群体认同建构过程;第二条“边界”在将美剧网上迷群视为亚文化群体时浮现了出来,而这一范畴内的群体认同建构过程是通过“亚文化的抵抗”这一“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的方式来呈现的。一方面,内群体成员们通过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如对美剧文本理智和批判性的解读、加强网络社区管理、提高论坛内容质量和档次等,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对“迷文化”、“网络文化”负面理解和定义做出积极的抗争;另一方面,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内群体成员,美剧迷们从对媒介产品主流传播方式的抵抗和对主流媒体消费的颠覆中获得了快感,如明知在网络中传播美剧不受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但成员们仍然乐此不疲,又如大部分美剧迷都是在网上获取美剧文本,而对主流媒体的消费几乎接近零,这些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抵抗和颠覆行为及观念都是对作为亚文化群体的群体认同建构。

最大一个圆的圆周通过本研究的仔细考察和分析被锁定在了收看美剧这种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边界”上。美剧迷群与其他“迷群”如“歌星迷”、“体育迷”等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身处跨文化传播当中,他们接受的是承载美国文化价值观和美国意识形态的电视文化产品,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群体认同自然而然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由于文化认同“存在”和“变化”的双重性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等问题,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作为文化群体的群体认同建构过程呈现出消极和积极的两面。一方面,当中国美剧网上迷群面对美剧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时,他们对美国自由与开放的社会多元性、子女教育与婚姻态度的家庭观念和尊重隐私与平等的人际交往等认同较高,并且不自觉地将它们与中国进行比较,这些比较基本是在解读美剧文本并通过网上论坛发表其结果的媒介使用过程中完成的,但其群际比较的结果并不理想,并且造成了群体认同的消极建构;然而,当内群体成员面对本群体——“中国形象”在美剧中被歪曲和诋毁时,“民族主义”开始在内群体成员的血管中活跃和流动起来,他们一反先前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赞赏和认可,纷纷将矛头指向侵犯我内群体的外群体——美国,一系列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将内群体文化认同积极的建构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无论中国美剧网上迷群所建构的文化群体认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收看美剧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性的确是吸引中国美剧迷群的重要原因,“跨文化”这一特征在这个迷群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中国美剧网上迷群是一群异常活跃的受众,也是一群积极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受众,而表现活跃以及积极建构这些过程都是在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中产生和实施的。本书的研究所得想说明的正是,能动的受众如何摆脱媒介对他们的控制和操纵,跳出媒介为其建构的身份认同框架,反客为主、积极主动地通过媒介使用进行身份认同的建构,论述至此似乎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研究设想和目标。

第三节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展望

通过本研究系统、深入的考察、分析、阐释和归纳,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作为能动的受众通过媒介使用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被充分展现了出来,这是在本书研究取径——“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视角下完成的,是将整个研究问题放入文化的、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的结果。虽然本研究将美剧网上迷群大部分的实践活动在文化层面的作为归为一种身份认同的建构,但这只是一种研究切入的视角,就整个“迷文化”研究而言,可以展开的空间还非常大。笔者在近9个月的考察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问题,但由于研究视角、篇幅和时间等因素而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展开,因而在全篇末尾做一些展望,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得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首先,迷群中的“迷”虽然是一个看似固定的概念,但在实际网上迷群的环境中他们呈现出的是变化的和动态的特质。笔者通过考察发现,他们从成为一个美剧迷到加入网上迷群,从一般的迷到积极活跃的迷,从只关注美剧的迷到积极参与迷群其他实践活动的迷,再从对迷群归属感很强的迷到渐渐疏远迷群的迷,这些微妙却又复杂的转变和发展过程都不是偶然发生和一蹴而就的,其身后的一些终极原因也许在心理机制、社会机制或文化机制等层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探究与发现。

其次,本研究所关注的“迷文化”是针对一个群体,也就是迷群而言的,但根据布尔迪厄的研究,任何既定的“迷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社群,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层级,迷在其中分享共同的兴趣,但在相关的知识、接近迷对象的权力以及地位声誉上,同时也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如何”和“是什么”建立起了迷的地位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同时,将网上迷群视为一个虚拟社会,其很多特性都与真实社会类似,因此迷群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行为”同样属于有待进一步考察和分析的范畴。正如一位美剧迷在接受笔者访谈时曾说过:这里其实就像个小社会,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非常相似,有时有些人是为了躲避现实世界而来到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但你会发现这里也有人际关系、也有等级地位、甚至还有钩心斗角,有时还真让我学到不少呢。

笔者在具体的考察过程中也发现,美剧网上迷群内部存在等级之分,这个等级不是靠经济资本决定的,而是与“迷文化资本”和“迷社会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由于所谓“等级”而引发的“人际关系或交往”的发生、发展以及正负影响,连同迷群所迷对象在其中的作用等就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复杂的研究方向了。

第三,笔者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发现了网上迷群中一群非常特殊的迷,那就是“伊甸园美剧论坛”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而本研究之所以没有把他们单独列为一个子群来关注,而是将其与其他美剧迷归为一类来探讨,一是因为本书主要探究的是迷群如何通过媒介使用建构身份认同,出于逻辑清晰之诉求而没有再多生枝节;二是因为他们也是美剧迷,只不过更活跃和积极罢了。但同样都钟爱美剧,同样都是收入不错、学历较高的年轻人,为什么这群人愿意在毫无经济报酬的情况下额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因为他们比一般美剧迷更爱美剧?还是他们比一般美剧迷更有奉献精神?他们与一般美剧迷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这些关系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如果是变化的又是在什么环境和诱因下发生的?这些表面貌似简单的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最后,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中的“网上”说明了这个群体所依托和存在的是一个虚拟空间,它与美剧迷们所生活的真实的现实社会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考察是片面的,因为迷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的实践活动与人际关系,反之,迷群在网络空间中长期的实践和所感所悟也会对其真实世界中的社会行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前文所提及的某美剧迷由于在网上迷群中的制作视频编辑等实践活动而造成现实世界中换工作的例子。因此,网上迷群中主体所存在的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属于可以进一步深究的范畴。

任何一个研究永远都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研究议题中可以探讨的内容实在是异常丰富,作为研究者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就其中多彩的内涵在细小的层面上逐一展开考察和论证,而这些也都需要坚持不懈、刻苦细致的研究态度为其保驾护航。因此,本书也许是笔者将“迷文化”作为受众研究的一个开端,如导论以研究对象美剧迷的帖子拉开序幕一样,本研究将以一位美剧迷在接受笔者访谈时说的一段话作为结束:非常高兴有人能进行这样的研究,美剧目前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中还属于小众,但其实喜欢它的年轻人很多的,你看这么多的美剧论坛很繁荣就知道了,而且大家在网上的活动非常丰富,我觉得这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我不懂这是什么,但如果能有人关注和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

同类推荐
  •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本书见证了石油人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重重困难面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顽强精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对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萌芽、先驱、基础、基地和摇篮的作用。这些在书稿中真诚、详细、专业、实事求是地一一记载。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每位父母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轨迹,化解孩子成长危机。全书通过对高中生一些心理疾病着手分析,同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全书凝结成36条宝贵的教育智慧,帮助高中生父母更好地认识根源,解决实际问题。 改写高中生的命运轨迹,化解高中生的成长危机。本书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日常表现入手,帮助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们认清这些现象的根源,提供调整和改变的方法。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我就是爷们儿

    我就是爷们儿

    什么是爷们儿?今日长剑在手,何日击天灭地?双脚踏翻尘世浪,一剑舞动惊琼宵!一生大笑能几回?兄弟相逢须醉倒。一生绮恋又多少?红尘如梦舞翩跹。江枫重生于天元大陆一世家纨绔子的身上,开始了他征战天下,傲剑苍穹,踏上了一条属于爷们儿的道路。
  • 月老师哥:师妹不下嫁

    月老师哥:师妹不下嫁

    待我将你身边异性一一许配她人,我看你还能嫁谁。师哥很讨厌,第一次见面,他欺负师傅。到凡间更可恶,她想吃冰糖葫芦,他说她牙疼,吃多了会掉牙。还险些害她毁容。讨厌,她开始怀疑,师哥除了欺负她,还会做什么?“拉红线……”什么,师哥竟然要把她男神许配她人,他这是要和月老抢饭碗么?什么?师哥又撮合一对。她凌乱了。什么?师哥把小兽也许配她人……她算是明白了,她身边的异性都被他惦记着,这是要她孤独终老的节奏么?
  •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贺欣欣编著的《海伦·凯勒》内容介绍:海伦·凯勒在年幼时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海伦·凯勒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机构,终身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她的温柔与果敢征服了她同一时代的人,并让这首生命的昂扬赞歌一直谱写下去,影响了一代义一代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一起来翻阅《海伦·凯勒》吧!
  • 剑道皇者

    剑道皇者

    一次灭门之祸,带来一次机遇,是就此沦落,还是走上巅峰?独闯天下,走上复仇之路,是大仇得报,还是遗憾终生?争霸天下,红颜相伴,兄弟在旁,成就一段无上霸业!
  • 人道异种

    人道异种

    钟小杰是一名从警校毕业的小百姓,跟老爹经营者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他本以为自己这一生会平平凡凡的度过,但是刑警部队一个从普通民众中招聘特种人才的消息使他的命运不知不觉得发生了转变。面对十二部门的欢迎,前女友的归来,女上司的青睐,钟小杰发现自己幸运之余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世界上出现了类似丧失的东西——鬼尸。
  •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幸福靠自己》内容简介:一个光着脚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结伴而行。光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双鞋,饥饿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餐饱饭,但是当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时,他们突然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鞋穿,但至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虽然饥肠辘辘,但身体还是健康的。而轮椅上的人说:“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活着。”
  • 成贵那么重要吗

    成贵那么重要吗

    自古都有许多贞洁烈女,她们都是不畏强权的巾帼英雄。她从小出生在官宦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进宫侍奉皇上。可是她不像其他女子那样,一心想着亲近皇上。因为她从来都不甘心只做一个妃子。她能做到吗?这深宫之中岂能让她这般而为?她有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
  • 妾色

    妾色

    “你是不是该给我一个解释?”与他成亲一年,两个月前暴病去世的女人此刻竟然悠闲的逛着街,而她身边四五岁的男娃为何该死的越看越像他?“公子是谁啊!”好!竟敢明目张胆的糊弄他,就是因为他宠妻如命!他堂堂楚王!还怕治不了这个小女子!捉回去,慢慢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生如风尘

    生如风尘

    许多年的时光风蚀,始终磨不平那个与你相关的故事时常触痛我心窝的棱角。
  •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经济规律就像一把无形的手,它总是在默默地指挥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懂点经济学,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所混淆视听,难以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下的经济原理和真实情况。《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主要从生活中的消费陷阱、经济学智慧和经济学揭秘三大方面来介绍经济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