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029

第29章 数字新媒体形态概述(16)

二、手机与信息传播——通信工具转变为大众传播工具

手机的发明本是出于“通信”的动机而非“大众传播”,但是我国自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以来,手机传递的信息逐渐由声音到纯文本,又发展到图片,进而到融声音、图片、文字、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形式,信息传播的范围由个人逐渐转为大众,手机的功能由通信发展到听广播、看小说、读新闻、看电视、发邮件、玩游戏……在手机从通信终端逐渐向信息终端跨越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了。

由于是新生事物,关于手机媒体的定义还比较模糊,现从新闻传播学角度为手机媒体下一个定义:手机媒体是以移动终端为基础,以双向互动为主要传播方式,以传统媒体和高速普及的通信网络为依托的新兴媒体。

手机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其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手机文化传播,如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小说、手机博客,也包括手机影视传播,如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摄像,以及手机延伸传播,如手机广告、手机上网、手机搜索等。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制订的《新闻出版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到,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已经在我国纷纷涌现,它将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种新媒体,手机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不到10分钟,国内几十万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短消息获知这一重大新闻。而“非典”等重大事件在传统主流媒体报道之前,手机信息就已传开。

2004年3月,中国手机娱乐网站——空中网对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手机直播”。只要是中国移动的彩信用户,并且曾经使用空中网提供的彩信服务,即可免费得到这次手机直播的信息。这是国内第一次用手机进行大型活动的实时报道。

2005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首次实现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两会”无线网站开通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访问人次超过300万,总页面访问量超过1500万,强国论坛总发帖量超过15万条,注册用户过10万。这次合作是主流媒体首次利用无线互联网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

2005年10月12日,众多用户通过手机直播观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通过手机短信获得及时而丰富的新闻。

2005年12月6日,中国领先的新媒体搜狐隆重推出其全新版手机搜狐网——www.wap.sohu.com,并宣布新版手机搜狐网将与中国新闻社、《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及国内8省市权威媒体共同举办中国首届手机新闻图片摄影大赛,让广大手机用户充分体验即将到来的3G时代,体验手机上网的时尚魅力与实用功能。

2005年12月16日,在中宣部、国新办、信产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人民网、新华网和千龙网共同主办的“掌上天下”手机网站开通,标志着国家主流媒体全面进军手机媒体领域,在引导舆论和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伴随着3G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所支撑的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手机在突发性社会事件中的作用更为突出。突发性事件既可能由一些细节引起,也可能丝毫没有任何预兆,其特点是高度不确定性,演变迅速,而且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影响很大,使秩序失去平衡,甚至瘫痪。由于手机的传播速度快,在人们还没有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甚至还没来得及打开电脑时,事件已经通过手机扩散到了千千万万的手机用户群中,于是手机顺其自然地充当了“第一播报员”的角色。

正是这样快速的传播,再加上信息内容可以通过手机更改但又无法证实其可靠性,因此也可能滋生谣言,危害社会。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有效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迅速上升的高普及率,手机又是解决危机、发布公共信息的一项有效途径。手机在传播中对危机的漫延与化解,使人们不得不对其在特殊情况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认真省视和深入研究。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手机也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联系手段和发稿工具。手机口述发稿和短信发稿是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有效途径,而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现场图片和视频资料传到媒体更是非常难得。

多媒体信息服务和具有拍摄功能的手机使随拍随发新闻现场图像成为现实。记者可以用手机自带的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用手机录音器录制声音,再用手机书写功能写下几句说明,并立即把它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个人邮箱或者直接传到另一部彩信手机上——一则现场报道就这样完成了。CNN在2001年4月报道中美军机相撞时就已经使用类似的视像电话了。目前手机拍摄的照片分辨率很高,色彩还原也比较好,完全可以胜任新闻图片的要求。普通大众也可以利用手机来收发静态与动态画面,抓拍新闻不再是新闻工作者的专利。

三、手机媒体的多样形态

1.手机短信媒体

短信是指通过手机发送文本型消息。每条短信长度有限,一般限制在70个汉字以内。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1992年发出。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短信(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当年,中国的短信发送量是10亿余条。也许是因为与移动通信费用相比,短信费用低廉,也许是因为文化影响,维持人际沟通的强烈需求,短信在中国高速发展。2001年,仅中国移动的短信发送量就是159亿条,2007年11月6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曾预测“手机短信业务量有望由去年的3500亿条增长至4000亿条。”令世人瞩目的还不止是短信数量的增长,而是更为智慧地把短信作为信息传播手段,把短信演变成一种新媒体。实际上,手机从个人通信工具演变为大众传播工具的过程中,短信“功不可没”。首先是短信头条,然后是手机报,然后是各种各样的以短信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利用方式。在经济领域,是短信下载挽救了处在泡沫破灭后低潮期的三大门户网站,给它们带来了现金流。而在公共领域,手机短信已演变成一种公众信息工具。也许可以说,短信的新媒体化,提醒人们去发现手机的新功能,以不竭的想象力开发手机这种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粘着度最高的信息终端。随着城市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以及手机SP服务的开展,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手机族”熟悉的一种沟通方式。手机短信具有覆盖面广、指向性强、成本低、接收率几乎百分之百的优势,全球范围的新闻、娱乐、教育等领域纷纷锁定手机短信的传播功能。

2001年7月《扬子晚报》开通“扬子随身看”(手机短信息业务),成为全国首家新闻媒体主办的手机短信息新闻服务品牌。2005年8月份,湖南联通与湖南红网联手推出精品新闻短信服务——CDMA手机新闻杂志,开创了短信杂志的先河。各大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都开通了短信新闻订阅服务,并按照新闻内容或重要性进行分类,短信新闻服务已经比较成熟。另外,由于手机短信的文本格式和容量决定了它的传播速度和操作方式比视频和图片便捷得多,因此在突发性事件中使用手机进行信息的传播多以短信的方式进行。当然,受其技术的限制,新闻短信无法达到传统媒体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在相同费用支出下,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的信息量远小于报纸,更不用谈文本信息之外的广播电视和网络信息了。新闻短信存在的局限性催生了短信的升级版——彩信。

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大移动通信服务商所提供的短信服务大体上包括以下方面:天气预报、新闻、航班信息、股票行情、外汇价格、话费查询、e-mail通知等业务,另外还有与银行联网,向用户提供银行账户查询、转账、电子支付等手机银行业务;集体用户与短信中心联网,向集体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信息批发业务等。

2.手机报纸

目前手机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彩信手机报,就是报纸内容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方式发送到手机。彩信是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的简称,新闻信息内容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数据等多媒体形式发送到手机终端,用户可以离线观看。2002年10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彩信业务。由于手机报彩信模式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多张报纸的完整内容,因此,手机报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包括报头、版次、标题、照片甚至广告的完整报纸,资讯十分全面。

另一种是WAP版,是手机报订阅用户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只是通过手机,比电脑上网要方便,无论何时何处都可以阅读相关新闻。目前国内已开通的手机报大多采用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高性能的手机终端支持,没有彩信报的使用广泛。

2004年7月18日,国内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了手机与报纸联姻序幕,每天在第一时间将该报的新闻图文发送到定制用户的手机上。自此手机报在我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渐呈一派兴旺之势。杭州、广州、深圳、重庆等各城市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手机报。目前,全国已有100多家手机报,涵盖了30多个省市。

2004年12月,重庆各大报纸联手推出《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版。

2005年4月5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手启动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

2005年10月1日,中国移动推出“中国手机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手机报业务。到10月底,仅一个月时间,手机报全国读报用户就突破100万户。

从2006年初开始,随着技术的提高,资金实力、用户群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的手机报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出现了一个争先恐后创办手机报的高潮,内容形式更加丰富,个性更加突出。到2006年12月底,手机报全国读报用户突破100万户。

2007年2月28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开始面向全国正式发行手机报。

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新华社推出的“十七大手机报”发刊6期创造了高达1.5亿份的发行量,其中最高一期发行量突破3000万份,这一发行数据是世界上任何一家纸质媒体都难以企及的。

2008年2月26日,《中国日报》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全国第一份中英文双语手机报《手机报——ChinaDaily》,以彩信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其主要内容均为中英文双语对照。

中国移动2008年5月11日还推出了WAP手机报奥运英文版,为北京奥组委打造首个手机版奥运官方网站,包含新闻图片、竞赛、场馆等13大类220个栏目。并通过手机上网的WAP平台建立奥运频道,实现了掌上奥运,围绕奥运测试赛、火炬传递、奥运会、残奥会等内容全面展开各种报道。

除了手机报,手机出版也是手机与纸媒体对接的产物。由于技术原因,当前手机出版最活跃的是手机小说,2004年,我国第一部手机连载小说《城外》发布。这篇共4200字的小说被分割为60个章节,每篇70个字发送给手机订户。同年8月该手机小说的版权被电信运营商以18万人民币的价格买断。除了通过短信阅读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手机接听等多种方式欣赏《城外》。《谁让你爱上洋葱的?》、《距离》等手机小说也相继在手机用户间流传。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电子杂志等手机多媒体出版物也将诞生,为受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

3.手机广播手机广播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分为两种: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广播设备,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这属于手机自身功能,所以此处说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2003年8月由吉林移动与吉林交通文艺台合作推出的“用手机收听广播项目”正式启动;

2004年9月重庆电台与重庆吉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的手机广播业务项目,借助高科技手段,把重庆广播电台各频道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引入手机通信领域;2005年3月北京电台试水3G,下半年推出6套手机广播节目;2005年7月上海开通手机广播电台“SMG手机电台”;2005年8月手机游戏中心网的消息宣称,一种用于手机的移动广播平台近日在香港正式开通。用户除了能在手机和计算机上进行多媒体信息实时广播外,还可将手机变成广播频道;

2005年日本正式开通了名为“Mocasting”手机广播平台,成为全球首个整合Blog(博客)、Podcast(播客)、Webcast(网络播放)以及手机广播(Mocast)于一体的3G多向流动多媒体个人广播平台。尽管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手机广播,但是性能却远远不及Mocasting。听众可以利用Mocasting技术,在手机上建立自己的广播频道,成立个人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向全球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实时播放自己的录音,甚至短片;……

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全世界将有1.2亿用户收听收看手机广播电视节目。

在技术条件的支撑下,手机广播迅速崛起,它超越了地域、时间和收音机或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在传播效率和接收条件方面表现出传统广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用手机听广播,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对广播电台来说,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对于电信部门来说,也开发了新的商机,更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而直接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广播听众。

同类推荐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梁天成诗词及语录

    梁天成诗词及语录

    这是我以及一些朋友说的经典的语录,和我自己的诗词
  • 肖邦

    肖邦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 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 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王莲凤编著的《肖 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主要以其成长历程 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 人)》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 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 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明明如月

    明明如月

    明末清初的扬州,是烟雨江南里一个耀眼的繁华存在。一个,是给明朝后宫进贡香粉的粉晴轩江府;一个,是忠心为国的任府;一个,是清朝安插在江南的细作王府。且看以扬州十日屠城为大背景的明朝子民如何在乱世末路里,演绎属于他们的地老天荒。用尽长长短短的一生,去谱写出了哪些爱恨情仇,最后如何保卫家国和天下?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势力的较量,究竟孰是孰非?所谓的春秋家国梦,情仇爱恨,究竟孰轻孰重?最终的一切,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是否还可回得去曾经的那些感动?
  • EXO之冰山女配要逆袭

    EXO之冰山女配要逆袭

    (这是其实一个表面高冷,实际内心有些逗比的女主面对帅气十足的男主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她是冰冷妖媚的顶级杀手,却因为吐槽小说第一女配第二天起来——变成了苦逼的女配!当杀手成了女配,华丽逆袭!却发现女主只不过是装饰。白莲花女主快滚开,就这样可怜的女主成了炮灰!
  • 只爱吴世勋

    只爱吴世勋

    虽然是帮忙发表,但是作者才华还可以!内容不错的嗒!
  • 紫色薰衣恋的约定

    紫色薰衣恋的约定

    爱情甜蜜之时,总是叫人愉快,只是这欢笑能够持续多久,欢笑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呢?她是一个豪门千金意外邂逅三个男生。一个冷酷霸道,一个温柔帅气,一个聪明睿智。她将何去何从呢?片段一:‘谁若敢动她一分,我必叫他十倍相还;谁若敢再伤她一毫,我定让他生不如死。’‘放弃你,除非不能再爱你’片段二:‘就算害怕,就算被拒绝,我也不会放弃的,即使,那结果是……让你讨厌我,但是我依然不会放弃,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你慢慢地爱上我’片段三:‘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只有我不想要的,却没有我得不到的。’
  • 沧玦王朝一星骷

    沧玦王朝一星骷

    混沌骤开,天地初现。大陆初,灾祸丛生,人间地狱。直到人族中八位首领率众人杀异兽,平灾祸,灭夷族。八人合力共创一个朝落,后世称为沧玦。百年之后,沧玦帝王沧圣帝被告知沧玦将有破灭之灾。是阴谋亦或真实?浩瀚星海,何为解决之道?翩翩少年,却是命轮之择?我愿等你一世,即使你恨我入骨,但求负你也不愿失你。一段爱恨情仇,热血和阴谋的故事在这片大陆上悄然展开……
  • 天诛神剑

    天诛神剑

    神州浩土,强者林立,道法纵横;风痕凭借一部剑谱,一柄神剑,傲视九州;历经重重天劫,是升仙?还是守护倩影,守护一方百姓?杀伐也好,情仇也罢,执剑,不惧天下。
  • 豢凤

    豢凤

    儿时的一场华美的梦,她是天底下最受宠爱的皇女,受人仰慕。新帝登基,皇帝不是她,可她却成了争斗的牺牲品。受牢狱之苦,只觉得此生已尽。她曾经约定,要娶到心爱的王君。她曾经无志,只想做个逍遥王爷。可,命运不由她。
  • 傲剑凌神

    傲剑凌神

    陆尘出生在剑道独尊的世界,唯有觉醒剑魂才能成为剑修!有人剑魂觉醒是绝世神剑,有人觉醒是诡异木剑,也有人觉醒的是不入流的剑魂……出生在弹丸之国的普通少年陆尘,凭借着神秘不凡的天降剑魂,从此走上了屌丝逆袭的道路,打破大陆千万年铁则!谁还敢说剑魂由天命,成就凭天定?……………………求收藏、推荐、点击,能求的都要啊啊!!!PS:弄了个书友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一聚。群号:1681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