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9900000032

第32章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技巧与方法(7)

现场是电视新闻的核心,是电视记者的圣地。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存在与发展的基石。

1997年4月1日,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开播前,其主播吴小莉在个人宣传片中有言:“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对未来,我的自我期许是,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

记者遵循的是“有新闻发生就有我在场”。CNN的海湾战地记者彼得·阿奈特(Peter Arnett)、CNN战地玫瑰克里斯蒂安·阿曼普尔(Christiane Amanpour)、CNN现场报道卡特里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的安德森·库柏、伊拉克战争中凤凰卫视的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北京“非典”战役报道中的柴静、“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张泉灵等等都因突发性事件的及时现场报道而声名鹊起。

第一节现场采访报道意义

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对新闻的当事人、见证人进行采访,在现场就事态发生、进展进行的即时报道,已越来越成为电视媒体传送信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纪录片大师伊文思(Joris Ivens)在说到新闻电影纪录片与电视新闻有所不同时也曾说过“采访是电视的专利”,观众看得见的采访活动,已成为电视新闻的特色、标志。

一、采摄传播方式的变革

形象化传播是所有以图像为传播符号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优势。由于传播技术、手段不同,形象化传播又产生各自不同的特点。过去,我们在认识电视传播优势时,强调它与电影相同的形象化传播特点,在形式上也重视继承电影的手法,而没有更深层地去分析它和电影的形象化传播,因技术、手段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之处,以及由此带来的电视传播特有的优势。记者在现场出镜采访报道,正是在认识到电视传播与电影传播的不同后探索出来的、能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特有优势的方式,是电视新闻摆脱传统的电影新闻模式而成为有电视特色的报道方式的体现。电子采摄手段(现场新闻采集系统ENG)发明后,电视记者由采摄合一逐渐转向采摄分家,记者工作由以摄影为主转向以拍摄、采访并行工作,电视记者的形象也由肩扛摄像机拍摄转为手持话筒在新闻现场作采访,记者的采访活动由摄像师拍摄下来呈现在屏幕上。于是电视采访由观众看不到的屏幕之外的活动转向在电视机上观众看得见的采访过程。记者在镜头前作采访,就其意义和内涵已经有别于传统意义的采访了。以往的新闻,报纸、广播包括电影模式的电视新闻,采访是记者调查研究的过程,报道是采访的结果,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只是作为调查的手段。而现在的现场采访中,采访活动已经不仅仅是调查的手段,也是报道传播的手段以及节目的重要内容。在电子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电视卫星传送、重大事件现场直播更使采摄、传播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革。现场直播不可缺少的是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报道,现场的采访报道在丰富电视采访内涵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外延,使电视采访除了搜集材料、调查事实、印证之外,还体现在记者借助于采访活动中的视听因素发挥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渲染气氛,沟通情感。现场采访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对话交流的语言信息,还有采访对话的环境方式、过程等所产生的效果。

成功的现场采访是电视记者与报纸、广播记者共性化的采访活动和电视个性化的采访活动的结合,是作为调查手段的采访和作为报道手段的采访的结合。报道实践证明,电视记者只有在对新闻事实做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成功地驾驭现场采访。可以说,屏幕下面的调查性采访是做好屏幕上可视的现场采访所不可缺少的必要准备。从这一意义上说,调查性的采访活动是现场采访报道的先期采访,正因此,电视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新闻采访共性技巧才能熟练地驾驭现场采访。同“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一样,电视采访的个性与共性也是不可分割的。

纵观一些电视节目中,由临时客串的记者、主持人做现场采访,通常让观众感到虚假、做作,所以不为观众所认可,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先期的采访和资料收集。一些主持人只根据编导事先设计、规定的问题去问,或只会问一些“您感想如何”、“您有什么想法”等老一套问题。采访中缺乏主动的双向交流,必然导致肤浅。既然采访(现场采访)在电视节目中是“无处不在”的,那么主持人必须具备记者、编辑的新闻业务素质、修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节目的水平。在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报道中,更不能临时拉人来出镜作采访记者。在镜头前做采访报道的记者应该事先参与调查性采访活动。

二、现代电视传播理念的体现

现代电视传播理念的确立是和电视技术进步、电视采摄、传播方式的变革相联系的。当技术上经历了胶片拍摄、ENG的电子新闻采集、EFP的现场制作传播,到今天,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只要记者到现场进行报道,即时就可以通过卫星传递向全世界传播,这一技术发展为现代电视传播理念的确立起到促进作用。

日益发达的电视传输技术,使新闻发生和观众的接受同步,使新闻时效要求从今日新闻今日报道,转向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信息技术革命也逐步改变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尽可能要求记者在现场做采访报道。现代电视传播理念,追求的是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以满足观众现场同步地参与、感受事件。通过形象化的立体信息传播和各种信息来源的汇集,尽可能扩充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播含量。现代意义的现场报道,强调的是报道与收视的同步性。它符合现代观众的要求,他们在收视过程中,不再盲从被动地接受灌输和说教,而注重自身的选择和重新建构。现场报道在形式上是记者和观众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打破了心理隔阂,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感。现场报道使记者不再是现场新闻信号的“二传手”,只要条件允许,提倡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以第一手材料,即亲身经历告知观众他的所见所闻,比如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报道、“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神六”报道等等。来自现场的独家直播报道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具优势的法宝,也是电视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场采访报道让观众从传播中因看到现场而参与进去,这不只是报道形式上的变化,也是电视节目制作理念的实质性的突破。

现代媒介传播的经验证明,有受众参与的电视节目是最受欢迎的。观众之所以接受、赞扬现场采访报道的形式,就因为它让人们参与进去,实现有效的双向交流传播。人们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直抒己见,可以面对面地讨论甚至展开争议。现场的直观公开,也提高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屏幕上记者手持话筒对在现场被访对象的提问以及被访人的回答,都直接地传达给了电视观众,使更多看电视的观众产生了上电视发表观点、见解的参与意识。现场报道、现场采访的新闻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传播的旧观念,逐渐地培养了观众的自我参与意识。

第二节现场报道的特点及技巧

一、现场报道的界定

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报道。现场报道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起步于美国电视界。80年代CNN则把它推向高峰。每当世界上发生大事,CNN记者即在现场作报道。现场报道通过卫星同步传播,把电视新闻时效推到极致,也因此成为观众最受欢迎的报道形式。应当说,中国电视媒体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认识到电视现场报道的优势并积极发展这一报道形式的。

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还不够近。”1998年2月,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陷入僵局,战争一触即发,全球都在关注巴格达局势,世界重要新闻媒体聚焦海湾。2月11日,中央电视台赴伊拉克特别报道组一行8人,带着包括一个卫星移动地面站和两部海事卫星电话在内的当时最先进的电视设备,以及防弹背心、防毒面具、急救卡等战地记者的全部装备,从北京出发。

中央电视台特别报道组受命去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采访报道,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世界级新闻机构展开电视新闻大战,让中国观众在同一时态上看到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巴格达采访直播的新闻事件。当中国电视观众看到中国记者举着带有“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标志的话筒在巴格达的现场采访,特别是看到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Kofi Atta Annan)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记者水均益也跻身众多世界级新闻记者之列,并得以向安南提问时,既满足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需要,也让他们为中国电视记者能置身世界重大事件的现场、且发回自己的报道这一进步而自豪。1998年底,武器核查问题谈判彻底陷入破裂,美、英对伊拉克发动名为“沙漠之狐”(Resert Fox)的轰炸,在巴格达现场又一次出现了水均益的身影,中国电视记者远赴巴格达作现场报道受到国际传媒的特别关注。这一行动本身,也成为一条新闻,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记者在发回的报道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在现场众多的记者队伍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电视记者。”约旦的报纸也报道了中国电视记者到来的消息。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派记者出国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也从媒介角度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这其中,中央电视台军事记者冀惠彦拍摄的第一条战地新闻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在2003年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凤凰卫视战地玫瑰闾丘露薇作为一名女性记者,站在伊拉克战场上为中国观众发回了现场报道。在俄罗斯别斯兰事件中,凤凰卫视首席记者卢宇光的现场报道也体现了凤凰卫视在世界电视媒体竞争中的追求。可以说,记者现场报道,现场直播方式也是中国电视媒体与国际电视传媒接轨的反映。

近十年来,中国电视媒体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场报道。许多电视媒体在新闻栏目中都加强了记者的现场报道,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经济信息联播”、“足球之夜”、“体坛快讯”等栏目,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直播北京”等栏目都在努力尝试各种形式的现场报道。而诸如攀登珠峰直播报道、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报道、2008年雪灾报道,“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等一系列特别报道的现场直播,都在实践的锻炼中把记者驾驭现场报道的功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现场报道的典型形式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在镜头前对事件作简要的介绍;随着他的报道,画面有序地展现事件现场真实情景;然后又回到记者对事件的简要归纳或评述上来。在这个过程中,还常常穿插记者在现场向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以及有关人士进行的采访。换句话说,记者的活动贯穿于整个现场报道的过程之中。观众通过屏幕,不仅可以了解事件的全貌和全过程,而且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记者的采访能力和新闻敏感,从而缩短了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感、可信性。

为充分发挥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记者采制现场报道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场报道所反映的是正在发生或发展的新闻事件。

2.记者必须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紧跟事件的客观进程,不失时机作进入画面的报道和现场访问。

3.记者应密切注视事件发展进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和采访手段,边观察、边访问、边叙述、边点评,报道始终与新闻事件保持同步。

4.活动于事件现场的记者应与整个报道班子(如摄像、照明人员等)协调一致、默契配合,尽可能采录有关事件的现场画面和现场音响,包括谈话同期声、环境音响。

电视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就像导游一样。一个优秀的导游,除了要对有关旅游点的知识了如指掌,还要把最精华的东西及背景材料向旅游者作介绍。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也是这样,他要引导观众去观看新闻事件现场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并尽可能地通过镜头前的采访与报道向观众简明扼要地介绍其来龙去脉。总之,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是活跃于新闻现场的采访者、报道者;离开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活动,便没有电视现场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那种新闻片加上一般采访画面的报道,那种把播音员由演播室请到现场作开场白式讲述的报道,并不是名副其实的现场报道。

二、现场报道特点

1.时效性强

在我国电视屏幕上,现场报道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场录像,这是利用现场拍摄的录像素材,经过必要的编辑加工后播出的;另一类是现场直播,一般是把转播车开到新闻现场作同步报道。

直播中的记者现场报道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由于传递接收同步的技术特点,观众看到的就是事件现场的真实情景。因此,直播式的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观察、报道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播式现场报道,有效地体现了电视新闻传播迅速——现在的事件现在报道——和观众“亲临现场”般的同步参与的优势。比如,2009年,中央电视台联合四川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14家媒体,从不同地点对长江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使观众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角度观赏到这一盛况。

2.现场感强

现场报道采用现场采访、现场抓拍的方法,把新闻事件的客观进程和记者整个采访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再加上现场音响、访谈同期声,以及与画面配合一致的现场解说,不仅让观众看得见,听得着,而且可以唤起观众的亲历其事、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现场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观众从屏幕上看到了新闻现场、事件进程,因而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报道内容。这是现场报道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新闻调查《北京“非典”阻击战》中记者柴静头戴口罩、身着防护服站在医院里的出镜报道,其身后是病房现场以及忙碌的救护场景,为观众还原出一个紧张的“非典”战场。

3.动态感强

现场报道可以使记者在现场追踪现场时态的发展,展现事件的动态,是行进中的报道。记者在现场报道,对新闻事件变动的环境、氛围等有着最直观的印象,因而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可以随时跟踪事态发展,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报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现出很强的节奏感。比如前文列举的凤凰卫视2008年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吴小莉的现场报道不仅及时给观众带来前方信息,而且推动节目不断往前发展,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过程。

4.信息量大

电视新闻报道中长期存在的弊病之一是声音与画面两张皮。声画脱节、各行其事的结果,必然是削弱传播效果。造成声音与画面脱节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把新闻稿(解说词)与画面机械地割裂开来,作为两个工序分头处理,然后加以合成。现场报道同时摄录画面与声音,把现场同期声与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效地再现了现场的气氛,又能深入浅出地表达谈话内容。

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新闻从舆论宣传扩大到广泛的信息传播,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现场报道通过记者在现场对新闻来龙去脉的简要介绍和评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新闻不宜深入的局限。有人提出,早期的影像新闻,由于画面(无声的面面)不能表现过去,不能表现心理活动,不能表现观点、概念,因而电视新闻只能是浮浅的。有了同期声,记者在现场报道和采访的语言介入,既可以讲过去,也可以讲心理活动,述说观点、见解,电视新闻就冲破了各种局限。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并非是唯一的工具。在人际传播中,人们不仅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也广泛地运用非语言符号,如手势、眼神、表情、动作等。现场报道通过语言传播可以在相同播出时间内传播更多的有效信息,还可以充分发挥电视画面与声音、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的双通道的传播优势。在现场报道中,记者和新闻事件的有关人物不仅运用语言,而且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姿态传递有关信息。这些表情和动作只要恰当,都可以起到加强、扩大语言传播信息的作用,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感情共鸣。因此,现场报道对观众的接受兴趣的影响,也比其他报道形式更为强烈。

5.可信性强

直观形象是电视显著的传播优势。直观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起点和捷径。现场报道、采访的同步影像,使观众可以通过电视画面直接看到新闻事件的发生经过和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报道的真实情景。报纸、广播记者要把采访现场情况先写成文字稿或录音,然后以文字或声音传播给读者或听众,而受众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力,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再现现场。这一传播的过程使很多信息被抽象、被损耗了。通过任何细致入微的描写所传达给人的信息,都不能像人们自己直接看到的事物那样真切。受众看报纸或听广播时,对文字和声音的理解又会因为每个观众的理解差异而使信息受到不同程度的耗损。然而直观形象的传播能真实地、无损耗地保持事件原貌。形象的直观性,使电视现场采访完全公开化,观众无须凭借想象和联想去猜测现场,而是直接感知现场采访活动和新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让观众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比如“5·12”汶川大地震中徒步体验灾区交通的张泉灵在新闻现场发回的报道。2008年5月14日,张泉灵站在被地震摧毁了的213国道的巨大山体前,通过现场直播解答了全国电视观众的疑惑:为什么救灾队伍迟迟无法抵达重灾区。“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张泉灵:向世界报道被誉为“灾区最美的记者”》,2008年06月11日,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记者与现场的融合,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

6.可视性强

电视新闻形象化传播的特点,使其较之其他媒介报道更具有可信性。影像新闻也是在现场拍摄的,但如果出现声画两张皮、形象不典型这种常见画面,观众同样会感到厌烦,不爱看,此类新闻也就失去可视性。现场报道声画结合,画面具有指向性,只要参与报道的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默契配合,把现场最真实、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的、充满生动活力的形象呈现给观众,观众就会产生信任感,形成收视兴趣。可视性强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基础,如果报道无可视性,观众转换了频道,报道信息量再大,其效果也是等于零。

在批评性报道中,现场报道段落往往作为以形象画面语言为实证报道的证据,揭示事物的真相。比如《焦点访谈》“追踪陈化粮”《焦点访谈》2006年11月14日播出,《焦点访谈》2006年第四季度金奖、最佳采访奖。这期节目中,记者在吉林省万顺华饲料有限公司的仓库里现场抓起一些陈化稻谷、剥开外壳,在镜头前给观众展示这些已经变了质的稻谷,从而为记者的现场调查提供一个完整的影像叙事段落,用实证性的镜头揭示这个公司储存的陈化粮。

7.对新闻的结构作用——统领新闻

现场报道在电视节目中可以起到统领报道的结构作用。

在新闻电影纪录片式的报道中,全片的结构、前后段落的转换等一般都是用解说词的内容转变和画面编辑转场来过渡。而许多有大量现场采访的节目,则以记者、主持人在现场的报道作为主线贯穿整个电视节目。在这类节目中,现场报道起到了结构段落的作用。这类节目通常没有第三人称解说,后期编辑时画面也不太零碎,而以声画合一的现场语言作为完整的段落组接起来,整个节目结构以此为起承转合。在这类节目中,电视记者除了要考虑报道线索、主题、角度,熟悉采访对象,还要对整个报道活动进行整体构思和精心设计。在现场报道前就构思好段落结构;以自己的报道点评,或以提问引出采访对象谈话内容作为段落过渡因素;或者以报道作为开始与结尾。比如《新闻调查》“双城的创伤”这期节目结尾,记者柴静跟着被访对象小孙爬上一个十几米高的大土台子上,在小孙还没接受完采访就不辞而别以后,记者顺势在大土台子上做了出镜报道作为整个调查的结束:在这个谈话当中,看到孩子离开,你知道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还有很多谜没有解开,他还有很多话很难说出来给我们听,我们只知道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有很多从来没有被人了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许就是他们后来相继服毒的原因,其实在整个双城少年服毒事件的调查当中,到最后我们才发现最后的谜其实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怎么样去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记者的出镜报道是在小孙欲言又止的采访现场之后自然生发出来,出镜记者做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开放式的镜前报道。报道与现场结合紧密、设计精巧,不仅是对整个调查的收尾,也升华了节目的主题。

现场采访报道的结构作用还可以采用记者在报道、评点、采访交流中的背景材料介绍作为段落转换。

同类推荐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热门推荐
  • 书录

    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世倾心:君上爆宠逆天妃

    世世倾心:君上爆宠逆天妃

    “墨染风璃,倘若我受伤了,你会怎么办?”“陪你一起流血一起痛,你好我好。”“那我每月大姨妈来的时候呢?”“照此不变。”“我此生注定是不凡的,我不可能过那种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会守护你。”“我要平定天下。”“我陪你。”“我要征服六界。”“我陪你。”“我这辈子不可能会有身边人。”“那我就做你的身后人。”沐千玥第一次红了眼眶。“墨染风璃,你为何会爱我胜过爱自己。”“爱没有原因,有原因的不叫爱。”“世上好女子那么多,为何独独爱上了我。”“一见钟情,你便是我的独一无二。”“当初如若不是陌如玉带我回来,我们还有现在吗?”“有。就算没有,我也会让它有。””
  • 黑龙

    黑龙

    霸天集团的总裁龙霸天,也就是霸天集团的创始人。霸天集团是这个城市里最大的集团,甚至在整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是比较有名气的集团。然而作为霸天集团总裁的他却还这么年轻。这令所有人都非常敬佩他。龙霸天刚从车里出来,在场所有女的不禁都尖叫了起来,特别是那些二十几岁的那些,她们都各自摆出一副诱人的样子。希望能让龙霸天看上,哪怕是一夜情。如果真是这样,她就真的得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 恐龙召唤师

    恐龙召唤师

    恐龙召唤师!恐龙召唤师!恐龙召唤师!超爽的YY,一个你绝对没有见过的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命运因你而改变

    命运因你而改变

    她的生活并不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只身前往他乡,在这里,她因为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直想要的幸福。
  • 盛宠太子妃

    盛宠太子妃

    她继承郡主之位,赐有封号,更有五池封地,却在大婚前夕被退婚,价值连城嫁妆被抢,她也命丧黄泉。再睁眼眸,她华丽重生,抢回万两嫁妆。她一改容忍懦弱姿态,冠绝天下,却招惹上贪财太子无法抽身。他是一国太子,却是人人口中所说的病太子。红尘纷乱,剑峰轰鸣只为她坚守一块乐土。十里红绸铺地,长剑染血争天下。他说:成我太子妃,许你一世宠。
  • 玉台新案

    玉台新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年男人健康读这本就够了

    中年男人健康读这本就够了

    中年男性的健康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和个人的幸福。《中年男人健康读这本就够了》对中年男性关注的健康理念、常见病预防保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运动养生、科学饮食、心理及性保健等方面的常识进行重点介绍。根据中年男性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本书针对其常见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相关保健养生方法和知识,为中年男性提供指导。
  • 政治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政治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秦始皇如何霸气一统六国,刘邦如何成为布衣天子,武则天如何成为千古第一女皇?答案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谋略机智成就了他们。《政治家成长故事》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了著名政治家们的辉煌一生,主要内容有:第一良相魏征、乱世中的雄杰曹操、北宋改革政治家范仲淹、千古一帝康熙等故事。
  • 九灵独尊

    九灵独尊

    九灵大陆,武道为尊,丹道为辅,这是一条无法改变的规则,武道之巅峰,绝顶天赋之终极目的,也需踩着弱者的尸体前进。星球之人程峰意外重生于九灵大陆程氏家族,与之同姓名的程峰身上,取长补短的结合,不被家族重视,屡遭歧视的程峰,开始翻江倒海......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