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0400000045

第45章 从“济天下”到“持论公正”——从史学视角考察中国新闻评论的精神传承(2)

三、“文人论政”与中国文人的办报传统

1941年5月15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系将最佳外国报纸荣誉奖章授予《大公报》,同日,作为报社总编辑的张季鸾,在为此撰写的社评《本社同人的声明》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报有一点与各国不同。就是各国的报是作为一种大的实业经营,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这一点,可以说中国落后,但也可以说是特长。”张季鸾的这段话,概括了近代以来国人自办报刊的一个显著的传统——“文人论政”。

何谓“文人”?按《辞海》的解释是“读书能文的人”,亦即读书人、儒生抑或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文人论政”理应是中国知识分子悠久的文化传统,先秦以来各个朝代流传下来的论说名篇,很多可以视为“文人论政”之作。但实际上,除先秦诸子外,传于后世议论国是、政事的论说文,其绝大部分作者已非普通的“文人”,而是身为朝廷官吏的文人。“学而优则仕”、“由士而仕”的传统,使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界定至今莫衷一是。

西方对于“知识分子”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私利之上的。”中国“文人论政”传统,除因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因素外,更深深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中。费正清曾说“中国有过一个强烈而确有感召力的传统,每个儒生都有直言反对坏政府的道义责任。”这一传统世代传承,敢言直谏而不畏生死者数不胜数。由“文人论政”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风骨,已成为超出论说文之外的一种文化传统与精神传统。

而张季鸾所说的“文人论政”,主要是指自近代报刊以来相对于“洋人办报”的“国人办报”,特别是“国人办报”中的“文人办报”而来的一种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办报主张的是林则徐和魏源,而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王韬是“文人办报”的早期实践者之一,他曾明确表示创办《循环日报》的目的,是借“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王韬在他的第一篇公开谈论现代报纸的文章《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中,对《泰晤士报》的政治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几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盖主笔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刊登于该报新闻版《中外新闻》上的论说文,是利用报刊“文人论政”的直接表现。有学者甚至认为:“王韬首先开启了中国文人以报议政、以报参政,乃至以报通达政坛、从而掌政主政的风气。”

梁启超是继王韬之后“文人论政”的又一代表。在他担任总撰述的《时务报》上,除他自己撰写的《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著名政论外,还先后刊登了严复的《辟韩》、汪康年的《中国自强册》、赵向霖的《开议院论》等直指政事、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的政论文章。将报刊视为国家“耳目”、“喉舌”的梁启超,始终把办报,特别是发表政论与议论国是联系在一起,将“文人论政”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另一个与梁启超同时代的报刊政论家,是最早将西方的进化论和社会改良学说引入中国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他利用政论抨击封建君主制度,宣扬西方民主思想。据查,在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共发表42篇政论,半数以上出自严复之手。

而英敛之创办的《大公报》,自1902年创刊后,因直言谈论而倾动一时,“言论报国”之风至清末达到高潮。

《大公报》推崇的“文人论政”,就是:“以其所见,是其是,非其非”,“本人民的立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之间,容或有偏差或欠准确,要之亦可为事实所纠正。”

自诩为继承“文人论政”传统的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15年里,将这一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胡政之在1944年出版的《季鸾文存》的序中写道:“季鸾是一位新闻记者,中国的新闻事业尚在文人论政的阶段,季鸾就是一个文人论政的典型。”作为一名报人,张季鸾以“新闻救国”、“言论报国”为理想,凭借手中的笔,以社评为载体,针砭时弊,议论国是,坦陈时政,分析变局,其言论不仅奠定和提高了《大公报》的社会地位,也每每对当局或时局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大公报》还素以“敢言”著称,无论是针砭时政,抨击权贵,还是为民请命,代民立言,张季鸾时期的《大公报》社评,都以鲜明的个性体现着这位“文人加报人”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追求。

有学者认为,“文人论政”的典型方式是新记《大公报》时期的“星期论文”。这个于1934年初开辟的评论栏目,专门刊登社外名家的评论文章,胡适、丁文江、梁漱溟、傅斯年、梁实秋、杨振声、张申府等当时的知识精英,大都曾任“星期论文”的撰稿人。该栏目延续了十五年之久,不仅体现了大公报的言论水平,也是“文人论政”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发扬。

曾为《大公报》撰写社评并主持过笔政,后任《文汇报》总主笔、总编辑的徐铸成,也极力推崇“文人论政”的思想和做法,为了恪守《文汇报》的民间立场,他三次拒绝国民党的投资,成为这一思想的身体力行者。

谈及“文人论政”,不能不提到储安平和他的《观察》周刊。这本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最终被国民党查封。“由于《观察》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超然态度创办的,所以它能够在具体政治具体态势的评价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进行畅所欲言的自由评说,体现了知识分子在事业之外对社会的关心。”

纵观百余年的中国新闻史,有学者提出,“文人论政”得以成为一种传统,“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民间报刊的空间,二是经济独立,三是知识分子能保持人格独立。”离开相应的主客观条件,无论“文人办报”还是“文人论政”,难免会困难重重。

“文人论政”是作为报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办报传统和职业理想,但这种理想始终未能达到,也很难达到其“理想”的目标。来自政治、经济等外部的种种压力与制约,以及自身的局限与困惑,始终让“文人”出身的报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着艰难,甚至痛苦的选择。但无论如何,这种理想在今天,正在以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借助于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哈贝马斯有关“公共领域”的理论,被人们重新提起。

四、“持论公正”与中国报人的言论主张

“持论公正”是历代文人发表议论、撰写文章的重要原则。

作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王韬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一文中明确提出“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于1902年6月17日创刊的《大公报》,其创办人英敛之在《大公报出版弁言》中也将其定为办报宗旨:“今本报但循泰东西报馆公例,知无不言,以大公之心,发折衷之论,献可替否,揭正抑邪,非以挟私挟嫌为事,知我罪我在所不计。”这里提到的“折衷”,主要是指只问是非曲直,而不管任何政治势力的“脸色”如何。

秉承这一办报理念,张季鸾在1926年新记《大公报》的发刊词中写道:“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他认为,报纸并非为一党一人之私有,而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并独立地提供新闻和言论。作为《大公报》办报宗旨和发行宗旨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也是张季鸾写作社评的最高指导原则。这一指导原则在实行中具体表现为“立意至公、存心至诚、忠于主张、勇于发表”的言论信条。

作为一张独立的民间报纸的社论主笔,张季鸾言论的“四不”原则一是“不党”,即“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二是“不卖”,即“不以言论做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收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断不为金钱所左右。”三是“不私”,即“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人不为政党所用,不为权势所迫也”;其四是“不盲”,即“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言。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陷于盲。”简言之,“四不”原则强调的是持论公正,言论独立,立言为公,态度严谨。这种追求,尽管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却集中表达了康梁之后中国新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职业理想。

对此,张季鸾有过明确的表述:“中国报人本来以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为理想,是自由职业者的一门。其信仰是言论自由,而职业独立。对政治,贵敢言,对新闻,贵争快,从消极的说,是反统制,反干涉。近多年来,报纸逐渐商业化,循着资本主义的原则而进展。其结果,只有大规模经营的报纸,能以发达,已不是清末报业初期文人办报的简陋情形。此种商业性质,其本身限制了言论自由,但因经济雄厚之故,对于报人职业的独立,却增加了保障。所以从大体上说,中国报业是走着英美路线。”

韬奋也把“大公无私”放在办刊的第一位。他曾说:“撰述评论的人最重要的品性是要能严格的大公无私,在言论方面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动机要绝对的纯洁,要绝对不肯夹杂私的爱憎私的利害在里面,要绝对秉着自己的良知说话,不受任何私人或团体的指使威吓利诱,或迁就私人的情面而做违心的言论。我深信任何刊物的信用——也就是刊物的命脉——最最重要的是这一点”。他认为,言论的独立精神是一个报刊“生命所依托的唯一要素”。韬奋一生办了多家刊物,始终维护“言论公正”这一原则。

如果说“客观公正”的报道是一种“确实的消息”,那么“持论公正”的评论就是一种“负责任的评论”。因此,“持论公正”在作为中国历代文人立言标准的同时,更被视为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中国近现代报人的言论主张,与今天新闻学术界与实务界大力倡导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今天,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竞争的加剧,新闻评论开始成为表明媒介思想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新闻媒体和广大公众有了越来越大的言论空间和话语权利,对这一空间和权利的收紧或滥用都会伤害到社会和公众本身。为了更理性、更成熟地利用这一空间、行使这一权利,我国的媒体管理者、从业者和普通公民,如何真正了解和继承中国新闻评论的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承,包括其中“持论公正”的原则,应该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同类推荐
  • [苏]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发展与列德涅夫《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选读

    [苏]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发展与列德涅夫《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总是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以及相互间的竞争的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唯一可供取之不竭”的一项战略资源。“过去,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尤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已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通过教育发掘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潮流。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我的非诚勿扰

    我的非诚勿扰

    作者从个人视角讲述了《非诚勿扰》台前幕后为人所不知的一些节目内幕、受观众关注的女嘉宾的故事,以及作者本人对《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作客嘉宾老师乐嘉、黄菡的个人经历和对其人生建议的评价与解读。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记录了很多源自心灵深处的关于爱和生活的感悟,希望通过与大家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处于新恋爱时代中的人们。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大卫·考波菲尔(下)

    大卫·考波菲尔(下)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之一,本书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作者的自传。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考坡菲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具有人道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正面典型,从中体现出作家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广阔图景的巨著,使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 戏中戏

    戏中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生修神传

    长生修神传

    新书:《纯阳真仙》书号:1991075**××**××**××**××**××**××**××**××**××**简介:前世的仇人,今生通通打倒;前世的遗憾,今生通通弥补。前世的极品天才、绝世妖孽……今生,通通都是浮云。身怀无上法决,大修士重生少年时代,在修真界迅速崛起,踏入修道巅峰,成就纯阳真仙。【请多多支持新书】
  • 宇宙谜团

    宇宙谜团

    宇宙是个大迷宫,人类是个万花筒,真是奥妙无穷,神秘莫测,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现象和生存环境简直捉摸不透。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对于那些无限的奥秘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
  • 重狂尊神

    重狂尊神

    九天大陆,一道魂识被人追杀逼不得以入一位不务正业的废物少年体,恰在此时来自异界的一道魂同入少年体内,原体魂魄被股能量冲灭,从此废物成为了天才。谁欺我,日后将覆灭。我将主宰世界,吾乃重狂尊神。
  • 倾心如故:火辣娇妻别想逃

    倾心如故:火辣娇妻别想逃

    她本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小公主,可一个阴谋,让她失去了一切。她愿意为了颠倒整个世界去摆正他的身影,可他却在她失去一切时,决然离去。四年的光阴,让她彻底蜕变之后,强势归来,她只想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再不愿跌入他爱情的泥沼。可他却将她圈入怀中,“秦念芯,你休想再逃走第二次。”“靳慕寒,我告诉你,只要我还活着,别说是第二次,无论多少次,我也一样不会留在你的身边!”她冷漠地望着眼前她曾经寄托一切的男人。“那我就逮到你愿意留下来为止!”靳慕寒勾唇邪魅一笑,低头品尝思念已久的芳泽。一场追逐游戏就此展开,一切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 哲道神座

    哲道神座

    这是一个哲学家掌握魔法的世界,一切的魔法都来自于哲学家的思想学说,掌握哲学学说,领悟无限哲道……一头黑发的华文带着前世的哲学记忆来到这个哲道世界,为了骑士的荣耀,为了圣法师的荣誉去战斗吧!
  • 豪门小甜妻:休想逃

    豪门小甜妻:休想逃

    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她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是纨绔子弟心中的最美女神。她放着自己家的公司不待,却偏偏要跑去别人的公司当什么小秘书。他是驰骋商界的天才,是人们眼中的高冷总裁。小时候的承诺,他一直都记得。他想要找到她,明明感觉她就在身边,可是每次看到的却是那个傻傻呆呆的小秘书。不知不觉间,自己看眼前的这个女孩,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当豪门千金变身呆萌小秘书。总裁,你准备好了吗?
  • 暴富年代

    暴富年代

    《暴富年代》有着对当年困顿生活里温暖友爱的无限眷恋,也有对今天物质丰富,但人心叵测的无奈和失望。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历史的演进,它力图探询出其真实的发展脉络。作者选择了一个南中国的乡镇企业——龙口电子厂作为故事的起点,从“能人”余世杰抓住改革机遇顺应中国国情,开展“关系营销”讲起,到不拘一格启用南下创业的研究生何家全、欧阳成和孙洋,引进现代化生产工艺、营销手段和管理模式,把加工作坊发展成真正的工业企业,再到何家全、孙洋敏锐抢占先机进军信息产业………在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里,作者把中国企业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清晰呈现,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段忠实的纪录。
  • 冥帝心上宠

    冥帝心上宠

    “千年前,我为你栽种冥萝,多么希望你能张开眼睛,再看一看我,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别慌,我在!”可惜,我失败了。我不仅失去了你,也赔偿了自己的性命…第二世,我欠他人一条命,当那人提剑刺向我时,我没做抵抗,身死,魂离。你抱着我的尸体哭了很久。但是我没想到,你竟挥剑刺向自己,大雨接连下了一个星期,我的眼泪就像这场大雨一般。”当游离在异世的魂魄,再度重返旧世,寻亲、夺权,踏上不凡的路途。故地重游,心情迷茫,眼神扫过熟悉的一草一物,嘴里发出长叹。一双手臂揽住自己的细腰,结实温暖的胸膛紧贴自己的后背,温柔磁性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别慌,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