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6200000018

第18章 新闻发布会问答博弈(4)

有经验的记者往往从新闻发布会的主要议题和公众关注的话题设计提问,但即使如此,为在同行竞争的新闻发布会上出彩,提高本媒体的知名度,记者也需要在大范畴中寻找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分析2000年“两会”六场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提问,记者提问共计66个。每场新闻发布会平均1小时,到场200多名记者,只有11名记者可获得提问的机会。中国内地记者的提问范畴多集中于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中国加入WTO问题、通货紧缩问题、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等。境外记者的提问还涉及中国的反腐败、电信产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香港基本法、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等。如何缩小提问的范畴,找到其中的最佳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击中问题的关键,突出提问的特色,成为记者提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从组织工作的成败中寻找公众感兴趣的新闻,而新闻发言人则总想把记者引导到自己可控制的话题中。这就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判断力,舍去次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2003年4月3日,国务院举行的防治“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用大段的时间来谈防治情况。等张文康陈述完毕,第一个提问的UBI记者没有接过张文康当天的话题,而是联系张文康前一天的话题提问:“前些年卫生部一直讲艾滋病是外国的疾病,您昨天也表示,尽管广东最先报告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例,但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广东就是非典型性肺炎的原发地。我想问这个病原体发生地在哪里?它是不是比‘找到病因加以治疗’更重要?”

(二)尖刻犀利,涉及敏感

中央电视台记者曾说过:“台港澳记者们反映,过去大陆记者提问多是一些政治口号型的‘大陆货’,今年则较多地涉及了一些敏感的领域,触及一些比较韩国记者提问尖锐的热点问题。这反映了大陆记者优良的素质和国内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诚然,我国大陆记者在提问方面的开放性、直接性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在尖锐犀利的提问技巧方面还做得不足,需向境外记者尤其是西方记者学习借鉴。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是不是永远挂下去?”实际上,法拉奇想通过这一尖锐的发问,了解我国政府对毛泽东的看法和态度,而邓小平是当时回答这个问题较合适的人选。邓小平的回答也直接利索:“永远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的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在我国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境外记者这一风格表现得相对突出。2001年,英国记者提问:“请问您是否真的认为,江西的一所小学是由于一个孤僻的、脑子有问题的人背了两袋子鞭炮炸毁的?您是否担心,由于您这样一个说法,使得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当时海外媒体关于“万载县芳林村小学使用学生做鞭炮”、“爆炸发生时,学童正在把引信装进鞭炮里”、“事件发生是有人在课堂里用纸试炸药威力,结果火花使炸药爆炸”等报道沸沸扬扬。英国记者以事实开头的提问达到了效果。朱镕基明确表态“不管事实如何,国务院和我本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今天向全国人民承诺,一定从这件事情吸取足够的教训,完善和重申已经制定的法规,绝对不能允许学生和未成年的儿童进行有生命危险的劳动。如果因此导致生命的损失,一定将县长、乡长、镇长立即撤职,并依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对省长也应该给予行政处分”。这样的表态正是记者迫切需要得到的,具有强烈的新闻冲击力。2003年,温家宝当选为新一任国务院总理。在当选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总理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其中德新社记者的提问直截了当、言简意赅。他问道:“朱镕基当选总理的时候,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他比起来,你觉得你的工作风格会怎么样?”对这一单刀直入的提问,温家宝作了朴实而真挚的回答。

(三)讲究策略,注重交流

日本记者将采访对象与记者的关系比喻成鼓与鼓槌,认为“鼓能敲出各种声音,但是,如果敲得不好,敲法拙劣,它就发不出令人满意的声音了。鼓由于敲击日本记者提问者的力量不同,而改变着音色。敲不出好的声音就责怪鼓坏的大有人在。这种人只能说他思想贫乏,思想贫乏的人是敲不出美好的音色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与新闻发言人的关系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发布会是以人际传播方式进行的新闻传播,互动与交流成为一问一答中包含的核心元素。提问的策略性和交流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即使面对高官或其他权威人士,记者在提问时也可适当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得到真情流露的回答。美国记者威廉·曼斯特采访肯尼迪时,发现肯尼迪总统内阁成员80%和肯尼迪本人年龄相仿,于是问道:“您是否是一个年龄沙文主义者?”这一提问引起了肯尼迪的兴趣,原定10分钟的访谈竟然进行了三个小时。美国记者怀特·汤姆索采访尼克松,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足球谈起。法拉奇采访邓小平,从他的生日谈起。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亦采用了这种方式。2002年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向朱镕基总理提问:“跟1998年您第一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相比,现在看起来,您虽然同样地帅,但是略显疲劳。我的问题是,操持一个有13亿人口国家的大事,我难以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朱镕基总理记者招待会您能否谈一下,在您管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最让您头痛、最让您难以入睡的问题是什么?在您担任总理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事情,可能现在还没有完成。您能否讲一下哪方面是否做得还不够?”这一提问的中心是“您作为中国的总理,最感头疼的问题是什么”,但是这位美国记者用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铺垫。当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讲出“您虽然同样地帅”这句话时,引起包括朱镕基在内的在场所有人的会心微笑。而他“略显疲劳”的话语使朱镕基作出了令人动容的回答:“我比1998年是不是显得疲倦,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作何评价。不过我想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人总是要老的嘛。但是,这四年来,我始终丝毫不知疲倦地在进行我所担负的政府的工作。”然后,他谈到“最感头疼的农民的收入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2)情绪交流是无声的提问、无声的语言。为了便于与提问对象的交流,有时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迂回提问,讲究策略性。芭芭拉·沃尔斯特采访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时,问道:“有人说你是独裁者,你同意吗?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回答他们,你会怎么说?”这一提问就比直接问“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独裁者吗”更为策略,更容易使对方接受并愿意回答。又如,198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记者刘振敏到北京十三陵水库采访植树造林活动。当时有记者问邓小平有何感想,遭到拒绝。刘振敏从侧面入手提问,获得成功。刘振敏问:“小平同志,1958年您不是来过吗?”邓小平回答说:“是呀,那是修十三陵水库。”刘振敏又问:“现在有什么变化?”邓小平回答:“现在满山都是树哇!”刘振敏接着说:“您说过植树要坚持20年。”邓小平回答:“是呀,植树要坚持20年,100年,1000年。年年都要搞,世世代代搞下去。”

(3)有的时候,记者并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欲扬先抑,或者欲贬先褒。曾经有记者问英格丽·褒曼:“大家都高度赞扬你的新片,可是某某导演好像有不同的说法,你怎么看?”又如,“贝蒂先生,这部影片看来一定能获几项学会奖,你的表演也受到几乎所有评论家的高度赞扬,只是约翰·西蒙却说……”

(四)比喻对比,形象生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用比喻和对比方式提问,其优点在于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术语简单化,或使两个不同的事物建立起某种联系,让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受众都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一旦比喻或对比不当,便会给新闻发言人抓住提问漏洞,直接或委婉地拒绝回答。

1998年,法国《世界报》记者以对比方式向朱镕基提问:“当中国在考虑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正是韩国的大财团非常成功的时期,但是最近这些大财团纷纷出现了问题,有的还垮台了。他们失败的经历会不会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产生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国是否会放慢国有企业改革的速度?”这一提问的对比使用不当,没有考虑到两国的具体国情和相互关系,朱镕基先表示对韩国企业的经验不作评论,然后将话题转到亚洲金融危机不会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上。

同样是向朱镕基提问,1999年,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问道:“如果我在香港打个电话给美国总统克林顿,每分钟只要0.98港元,要是我打电话给您,每分钟就要9.8港元,是10倍的价钱。这次发现从北京打电话回香港,每分钟从原来的8.1元降到了5元。我们知道竞争可以降低通话费用,提高服务质量。请问总理,您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加快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步伐?”这一对比提问明白易懂,朱镕基对此给出了“引进竞争、继续降价”的明确答复。

2000年,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以比喻方式向朱镕基提问:“现在外国人不太理解的是,中国政府表明如果台湾无限期或者拒不同意同中国大陆就实现和平统一来恢复谈判的话,中国大陆方面就要对台湾动武。但是,很多人觉得中国大陆方面如果说要对台湾动武的话,可能就会促使很多台湾人希望能够实现同中国大陆的统一。他们觉得好像看不出这方面的逻辑。记者招待会现场这是不是就像有的人和他的夫人离婚后威胁她说,如果你不回来同我团聚,再同我重续前缘的话,我就把你杀掉。您觉得这中间有什么逻辑呢?”这一“离婚”的比喻运用不当,朱镕基以“你讲的这个例子很有趣,但是跟我的讲话风马牛不相及”拒绝回答。这说明比喻不当会招致提问的失败。

199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黄虹在陕西省程安东省长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中西部经济发展问题是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代表认为,中西部应该采取‘大合唱’的方式来求发展。请问程省长,陕西省在这场‘大合唱’中应唱什么‘旋律’?”一名香港记者赞许说:“这个‘合唱’和‘旋律’用得好,比喻贴切,问得巧妙,又正好迎合了新闻发言人想谈的(也是大家关心的)主题,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比喻使用得当的例子。

记者提出问题之后,主动权大部分在发言人那里,对方回答不回答,如何回答,都是问者无法控制的,况且发布会时间有限,如何抓住时机,问出高水平的问题,同时又保证对方给出满意的答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西方记者往往新闻敏感性较强,提问的技巧也较高,他们在新闻发布会上显示的职业精神和提问艺术,值得中国记者思考和借鉴。

同类推荐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金羊毛的寻找者

    金羊毛的寻找者

    本书收集了78篇研究人类学这一课题的文章,且内容都只涉及我国本土民俗文化,如《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茶艺美学论》、《论镇物与祥物》、《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注重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而辛苦获得,因此,不似其他有些研究课题,书斋气十足。
  • 酷短信之祝福满堂

    酷短信之祝福满堂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热门推荐
  • 性格决定做人

    性格决定做人

    俗话说: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有与生俱来的部分,也有后天的因素,而后天因素是相当重要的。环境之于人性格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以磨炼改变一种性格,又可以促成和加重另外一种性格。因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做人方式是很难把握的。而每个人的性格又并非单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诚然,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并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要靠每个人的意志,靠自觉调节的能力。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一个善于抑制冲动的人,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以供参考借鉴。
  • 魔域圣主

    魔域圣主

    魔族少主落羽,偶然获得上古秘法,得轩辕大帝之法转生到下界。寻找传说中的境界。
  • 小宝乱清

    小宝乱清

    现代青年小宝,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在经历了许多如反清复明、三番之役、收复台湾、清俄战争等大事件,数番风云诡谲之后,小宝终于发现,那些历史的真相,竟也已经与他本人渐渐融为一体,无法分开。千古一帝?当真有那么神奇么?*请各位不要乱贴“投鞑”的标签,配角的政治观点和言论不代表主角。
  • 风流批命师

    风流批命师

    一位特种兵,穿越异界行,打架,我擅长,你人多?没关系,加特林机枪等待你。牛X的魔导士?你注意点背后的狙击枪!美女不鸟我?以后别求我。跟我抢宝物,先问问我的火箭筒
  • 妖气冲天:毒蛇王妃

    妖气冲天:毒蛇王妃

    她是玺国最尊贵的女子,未来太子妃同时也是全天下人的笑柄!意外穿越,现代少女魂归古代,废柴?草包?废了你老二看你还敢不敢说,琴棋书画一样不会,但一样能打得你们屁滚尿流!听说她一见太子就犯二,可是现在……这情形怎么好像反过来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衙内当国

    衙内当国

    一个有点厌世情绪的人,莫名穿越到了北宋,获得了第二次人生。稍微让他觉得有点困扰的是,他变成了高衙内。所以,上梁山还是不上梁山?这是一个问题。当然啦,这个问题可以放到后面再考虑。高衙内的第一个战场是东京汴梁,这个城市里隐藏的黑暗和秘密,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 恋倾城:王子有点冷

    恋倾城:王子有点冷

    “这算是第二次投怀送抱吗?”少年语气轻蔑。“这才是投怀送抱。”眼前少女的脸不断放大,微凉的唇瓣感受到了来自另一世界的温热。一段奇葩的相遇,耀眼的褐发少年,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加速运转……本就不平的生活,伴随着少年的出现,愈发飘起了乌龙泡泡。他和她绯闻连连,当他对她说“有你的地方就有我”时,她却慌了……她不安,却又非常清楚,她心里一直住着的那个人——即使远在北方的楠城,她也愿追随他的脚步。正如一首歌——像疯了一样~~
  • 第七妾

    第七妾

    她孤星带煞,虽是姚府庶出小姐,但却常年被人欺凌,猪狗不如。他救她于水火,怜她护她,日日的朝夕相伴令她动心之后,转眼又冷情的将她送给了那当今风流狡黠的端王。她被他以毒所控,只能披着嫁衣成为端王府的第七妾,然而端王府水深火热,危机四伏,她于端王府如履薄冰,只得一改懦弱,却不料在与王府之人斗智斗勇之际,也引出了一个个的惊天秘密。她只为安生保命,不愿惹事,却不料端王及其他几名所识男子对她纠缠不断,更未料到那令她牵挂动心的人仍是不放过她,竟是一层层的逼着她入了火海深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极品宝镜

    重生之极品宝镜

    纵观徐宝镜一生,她都在与“天煞孤星”的恶名抗争:十二岁,先丧父,后亡母;十六岁,收养了她的堂叔在一场意外中落得终生残疾;二十二岁,新婚前夕,未婚夫离奇失踪再也不曾出现过……四十四岁那年,徐宝镜孤零零一人,饥寒交迫,死在了脏乱的地下室!死不瞑目的徐宝镜再一睁眼,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980年。这一年,徐宝镜11岁。这一年,徐宝镜父母俱在。这一年,徐宝镜还没有弄丢与她同名的传家宝,她白嫩的脖子上,带着一面小铜镜………………这一世,她不会再弄丢属于自己的机缘,手持家传宝镜,她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以镜探灵,在赌石界,她是断玉识翠的徐先生!以镜鉴物,在古玩场,她是声名鹊起的徐大师!以镜观人,在医学界,她是口口相传的徐神医!徐宝镜:重生一次,我要做学霸,做精英,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做个内外兼修的白富美,出任CEO,迎娶高富帅!
  • 洗冤恩仇录

    洗冤恩仇录

    北宋年间,黄河大水,朝廷拨发白银八十万两,粮食十万担赈灾然而到了灾区,白银却变成了石头,粮食变成了泥沙。一时间黄河两岸灾民流离失所,饿死的尸骨成堆,活着的哀嚎遍野。朝廷下令京城六扇门彻查,一年后,户部尚书因为贪污赈灾银被诛九族,随行武官兵部侍郎被诛三族,受此牵连的大小官员纷纷被降罪下狱。当时:午门城外血流成河,护城河内三年血腥。十年后,江湖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刺客,死者皆是眉心一剑。京城六扇门,应天府大理寺,神侯府,……相继卷入其中一个义重如山的无情剑客,何以黑白不分,无论贪官清廉一应皆杀。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要有怎样的城府,才能蛰伏隐忍,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