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8300000015

第15章 马拉之死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Jacques Louis David法国

马拉是雅各宾党的三巨头之一,是大卫的好友。前一天他还见到马拉在澡盆里办公,出事后又赶到现场,怀着“为马拉报仇”、“让人民看到敌人是多么凶残”的愤怒情绪,他迅速地完成了《马拉之死》。在这幅画上,人们很少感到精心计划的均衡、对称,以及古代雕刻的“典雅风格”,而是从一个真实的形象上,体会到那个特定的时代气氛。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迟轲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画风严谨,技法精工,在艺术创作上始终严守着庄重和谐的传统精神,从不妄自偏重感情。比起前辈大师,大卫的作品没有鲁本斯的热情,缺乏普珊的理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英雄主义的颂扬赞美之情。虽然画家恪守着将个人情感抛弃于绘画之外的原则,但在当时法国大革命时代,作为艺术主将的大卫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大潮中几经沉浮,致使作品成为他思想历程发展的最好见证。

雅克·路易·大卫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历史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才能的肖像画家。在法国大革命的年代中,他画了大批肖像画,画中的主人公,以其冷静沉着的姿态和雍容的气度而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同类作品。

在《马拉之死》中,大卫跳出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框框,以极其简洁、朴素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完成了对肖像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马拉被刺后那悲剧性的一幕。画面上所有的景物和细节都与画家要表现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刻地刻画出这位革命者的伟大。由于大卫对革命的信仰有着无限的激情,从而赋予了《马拉之死》这幅作品极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二者完美结合,达到了资产阶级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因而大卫这幅作品不容置疑地成为纪念碑式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名作。《马拉之死》像一蓬火星,点燃了人民对反动势力进行讨伐的熊熊烈焰。

卫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发生在1793年的巴黎的真人真事和现场。整幅画既平易近人,又具有宏伟的纪念碑形式。画面的取景、环境安排、道具选择、人物姿态完全按真实记载,但又经过极其精心的筛选而避免过分日常生活化。同时在构图上留出上部大片平面的背景,使马拉的人体具有雕塑感,也加强横线构图结构的稳定感。从而,这幅画既使人感到朴素生动,又使人觉得是一座庄严永恒的丰碑。

马拉是个物理学家、医学博士,亦是活跃的革命分子、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和《人民之声》报主编。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民众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称为“人民之友”。马拉在早年间为躲避保皇派的迫害,长期在阴暗潮湿的地窖里工作,因此患有严重的皮肤湿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7月13日,马拉在家中被吉伦特派的特务、25岁的科尔黛女伯爵刺杀了。马拉是大卫的挚友,当他去拜访马拉时,被朋友这种忘我工作的伟大精神所震动,决定把马拉工作的情形作为肖像描绘下来,不料就在几天后,发生了这不幸的事。大卫抑制住自己的悲愤之情,用朴素真挚的绘画语言、庄严肃穆的不朽形象,留下了历史风云的伟大见证——《马拉之死》。

画家有意将画面上半部处理得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及莫大的悲痛之感。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大卫”有如石碑上的铭文。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马拉之死》生动地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这是一副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大卫成功地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

大卫的《马拉之死》是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在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艺术是人们从事创造美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人从审美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审美体验、认识和掌握的最高形式。艺术品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或审美愉悦的东西,是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产物。自有人类历史就有人类的艺术活动,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绘画属于视觉艺术。

大卫对马拉被刺这一真实事件的再现从立意、构思、构成和完成,整个过程就这样清晰和明了,不愧为新古典主义的大家手笔。

《马拉之死》中的马拉浴室血腥的场面是被画家掩去了。看似马拉还在思考着,还在不停地写,表达了马拉为革命终日忙碌。背景色调灰暗,增添了庄重、肃穆与恐怖。马拉表情恬静安详,还那样气定神闲,好像在反思他的人生,反思法国大革命,反思人性自由、政治民主、人际博爱、人权平等的启蒙主义主张,仿佛他在接受“洗礼”,在大革命腥风血雨中沐浴。

马拉属于那个时代,那是一个要张扬理性却激情焕发得令人昂奋的年代。他唤起人们的理想,让人们憧憬美好的理性王国。马拉充分吸吮了启蒙主义思想的乳汁,法兰西民族的罗曼蒂克滋润了他,波澜壮阔的大革命锻炼了他。大卫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他最关心他身边发生的事,尊崇理性,写出真实的新古典主义手法在他的这幅名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艺术的真实。艺术家大卫没有亲历现场,但他构思描绘了真实的场景,给人们以最大限度的现场观感。大卫想象力和意境的凝固似乎在流动着画家的思想情感。合乎理性的描绘给人们造成马拉真的是这样被害,他遇害时的神态、形态和场景就是这样的真实的感觉。真实是艺术美的基础,美在真实。而艺术美和现实美不是一回事,它反映的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积淀的创作美。艺术的真实和历史事实不一定完全符合,它有虚构,是艺术家和观众皆有主观参与的一种真实,是一种灵动的真实。艺术的美需要画家的点睛,相反,如果呆板地反映客观对象的真实,就难以体现美的真谛。艺术的真实是逻辑的真实,是符合理性的真实。

《马拉之死》也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它取材于真人真事。历史的真实同样也需要人们的主观参与。历史事实是客观实在,是业已过去的事实。今人无法也没有必要把它还原。它不像自然界的现象,是可重复和可实验、实证的。所以,历史有因果律,而无同一律。历史就是无始无终的时间的一部分,包括刚刚过去的一刹那,都属历史;过去是历史,现在和未来也即将成为历史。今人了解历史的真实,要进行大量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趋近历史的真实。从这种角度来看,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是统一的。

《马拉之死》就是一幅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统一的杰作。虽然这幅画作无法更多地展示马拉本人的性格及其内心世界,事实上,这位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兼物理学家、令人崇敬的革命家也是张狂了些。就连罗伯斯庇尔也是头脑过热,只是丹东能反思先师的教诲。马拉的死成为1793年红色恐怖的导火线。丹东提出“要珍惜人类的鲜血”,结果被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罗伯斯庇尔及其追随者也于1794年头颅落地。马拉死了,丹东和罗伯斯庇尔也走了,雅各宾派完了。这也似乎造成了这样的看法:革命非得流血,非得制造死亡的堆积,革命就是红色。更有意思的是,大卫用理性的画笔却描绘出非理性的凶杀和暴力,是十足的恐怖题材。

《马拉之死》充分表达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相统一的美,感人肺腑的悲壮的美,沁人心脾的气质之美。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200多年了,马拉这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也可以盖棺定论,但反思这段历史,前瞻现实和未来,意味依然隽永。而大卫的这幅不朽的画作《马拉之死》也注定成为不朽,这是对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颂扬!

(杨庆国)

雅克·路易·大卫于1748年出生在法国,他是一个巴黎富商的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一种出奇的热情。布歇很喜欢外甥的才能,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孩子对舅舅那极具装饰性的轻漫风格很不喜欢,布歇于是推荐他拜在古典派画家威恩门下。

20岁时因创作了《斯特拉托尼》一举成名,并获得了皇家美术学院赴罗马学习的奖学金。在古典主义的故乡学习期间,大卫深深地被古代巨匠们的艺术史迹所吸引,热衷于创作以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为题材的作品,同时他也成为雅典城邦共和制和罗马共和议会制的向往者,并积极关心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

1784年,大卫在路易十六的委派下完成了《荷拉斯之誓》,他为此还享受了在卢浮宫吃住的待遇,不过大卫并没有完成像皇上希望的那样作品。《荷拉斯之誓》反映了对革命的新高潮即将到来的期盼。根据罗马著名的悲剧,大卫用向老父宣誓出征的三兄弟,对比女人们为个人感情悲伤的渺小形象,歌颂了为真理而献身的英雄,与当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一起成为鼓吹革命思想的客观工具。不久,大卫又创作了《布鲁克杀子》,这幅作品的思想理念同《荷拉斯之誓》如出一辙。

3年后,大卫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刻画了这位古代的大哲学家悲壮地接过盛满毒芹草汁的杯子的瞬间,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古典主义三角平衡的构图理论在这幅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歌颂“为信仰而死,虽死何憾”的精神。

罗伯斯庇尔是雅各宾派的革命巨头,他与大卫的私人交契也很深厚,在他的举荐下,大卫于1789年加入了这个著名的左派政党,开始了他卓有成效的政治活动。他担任过国民议会的主席,取缔了皇家美术学院,组织建立了革命艺术家协会并开展工作。

1793年,巴黎的又一次大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然而外国封建势力和本国的反动叛乱使这个动荡的时代变得异常紧张。就在这一期间,大卫创作出他那幅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不朽之作——《马拉之死》。

1794年7月27日,法国爆发了“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的政权失败了,罗伯斯庇尔等一大批革命家被送上了断头台,大卫也被捕入狱。大卫出狱后反思过去的林林总总,觉得自己表现得太过极端,有背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所以他创作了一幅名叫《萨宾妇女》的绘画。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随后上台执政,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很欣赏大卫的才华,授予他掌管艺术事业的实权,晋升他为男爵。大卫于是又从先前的逡巡不前中清醒过来,热衷于为拿破仑帝政服务,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歌功颂德功效的作品。

1814年,波拿巴帝国崩溃,波旁王朝复辟,旧日宫廷的首席画师大卫被流放到比利时,邻国的人民热烈欢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此后的10年间,大卫依旧勤于创作,77岁时逝于布鲁塞尔。

同类推荐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热门推荐
  •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项前进向前进

    项前进向前进

    续写《重返20岁》,前进乐队成功之后的故事和主唱项前进与主Rap的新成员发生的爱情故事,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磨难慈悲心

    磨难慈悲心

    出生在一个贫困村子里的懵懂少年经历了各种生死磨难后,本以为一生就如此过去的他,却在临近中年时偶遇一位武林高手,经过各种刁难拜师成功!本以为可以成就武林高手,谁想到随之而来的确是江湖恩怨,血海仇杀,感情纠葛,终成为一代宗师,笑傲江湖!
  • 我用青丝换你衣袖飘飘

    我用青丝换你衣袖飘飘

    一夜间她青丝变成了白发,她却笑的比谁都灿烂,他要回来了。“姑娘,请问你找谁?”他用陌生的眼神看着她。“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也罢只要你能回来就好,其它的都不重要。只要他还活着。”从此墨府就多了一道风景线,无论墨情少爷到哪,总会有一个白衣女子跟在他身后。“姑娘为什么你每天都跟着我?”他很不奈烦地说道。“因为我答应过你,只要你能够回来我就一直将侍在你身边。”“什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埃拉西亚传奇

    埃拉西亚传奇

    我的朋友你是否记得那黑暗笼罩的岁月幽灵在大地上穿行太阳变得暗淡月亮变成血红江河已经干枯世界不再生长生命漫漫的长夜里是谁?如同划过暗夜的流星马蹄声带来我们的王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王,象照亮暗夜的火炬,如同滋润万物生长的雨水吹拂康萨斯草原的风天神派来拯救我们的战士他高呼着把大众唤醒他带领我们作战他迎来长夜过后的黎明黎明前倒下去的勇士们英名永远在世间传诵当他离去时告诉我们如果黑暗再度来临拥有黑十字星标记的人将会再次举起双龙旗那将带来胜利的鼓声---------摘自埃拉西亚吟游诗人诗歌
  • 女儿不懂妈妈要说

    女儿不懂妈妈要说

    青春期的女孩儿像朝气蓬勃的花朵,她们既单纯又容易叛逆。心理和生理的微妙变化让她们既好奇又害怕,而涉世未深也会让她们难抵一些危险的诱惑。
  • 蓝色国土:向960万说不

    蓝色国土:向960万说不

    中国的国土面积,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享有完全主权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新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更新国土概念,走出黄土地,驶向蓝海洋!
  • 点绛唇:宫奴

    点绛唇:宫奴

    门扉吱呀一声,打破了这死亡一般的寂静,她知道,他来了......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