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4900000033

第33章 关于人才的使用(1)

选拔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怎样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人才自身的特点,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是古今中外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本章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先秦诸子论人才的使用

1.察能授官

“能”主要指实际工作水平,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本领。

先秦诸子主张授官要根据人的才能。《管子·权修》篇指出:“察能授官”是使用人才的总原则。管子认为:“授事以能,则人上功。”“毋与不可,毋强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又说:“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

强调只有根据人们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才能鼓励人们积极争取立功。认为不能交给一个人不可做、不能做,或他不了解的工作,因为那叫勉为其难。强不能为能,强不知为知,结果只能劳而无功。还认为如果没有根据人的才能用人的君主,也就没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臣子。

墨子也主张因能授官:

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听其言”,即考察一个人的学识和思想水平;“观其行”,即考察一个人的实际表现,看是否言行一致;“察其所能”,即了解一个人有什么特长、有多大能力,然后才授以官职。能力大的做国家级官员,能力中等的做地方长官,能力低的做基层官员,官职的大小要与能力的大小相当。他又说:如果一个人本来能力不强,“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人为地加官十倍,结果只能是有其位而无其能,有其职而无其才,既害己又害人。他认为,人的才能有高低,“尚贤使能为政而治”,“以下贤为政而乱”。也就是说,有能者为政自然得治,无能者为政自然会搞乱,所以应该“量能予官”。

荀子也主张“无能不官”,“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认为没有能力的人不能任命为官吏,对于贤能者所给的等级地位,要与他们的贤能程度相当。

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

即根据能力授官,使大家能担负各自的任务,各得其所,并根据贤能程度的高低,分别任命为三公、诸侯、士大夫等。他主张整个用人制度都应根据这个原则确定。“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就能收到“言必当理,事必当务”的效果。假如不这样做,“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忠臣诚能,然后敢受职,所以为不穷也。”能力小而任重职的人,除了粹骨折腰再没有其他的出路。臣子按自己的能力接受职务才不至于陷入困境。

“分不乱于上,能不穷于下,治辩之极也。”君主安排等级名分不混乱,臣下按能力接受职务而不至于陷入困境,国家的治理就达到最好的地步了。

2.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物不齐,才有高下,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先秦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用人原则:“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

最早提出这一原则的是齐国的管仲。他说:

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夫虑事定物,辩明礼义,人之所长而之所短也;缘高出险,城芭之所长而人之所短也。以峨芭之所长责人,故其令废而责不塞。

又说:

明君之举其下也,尽知其短长,知其所不能益,若任之以事。贤人之臣其主也,尽知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若量能而授官。上以此畜下,下以此事上,上下交期于正,则百姓男女皆与治焉。

这种扬长避短的原则,不仅用人者应该掌握,被用者也应该掌握。被用者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接受自己不能胜任的官职,这样才能做到才当其任,达到功成事立的效果。否则就无异于让猿猴司礼义,让人去攀绝壁了。

《晏子春秋》记载了齐景公与晏子的一次谈话。景公问古代圣王用人有什么经验,晏子说:

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编(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厌,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诌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上大略也。

他指出地不同生、人不同能是个客观规律。这也就是说土地各有所宜,种地要因地制宜;人也各有长处和短处,各有不同的才能,用八就是用他们的才能,而不能强迫他们去些做不到的事。

郑国的名相子产,发现了四个各有特长的人才:子羽“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且“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于是用其所长。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由于子产发挥了这些人的特长,因此“鲜有败事”。这正是“任人所长,不任其所短”原则的具体运用。

齐国的名士鲁连,也曾向孟尝君讲过这一道理。他说:善于攀援树木的猿猴,如果处于水中,不如鱼鳖。日行千里的良马,要历险乘危,就比不上狐狸。曹沫奋三尺剑而劫齐桓公,迫其归鲁侵地,“一军不能当”,但让他放下手中剑,而操锹镐耕地,那肯定不如农民。如果这样用人,就叫做舍其所长,责其所短。

“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韩非子也反对弃人所长,用人所短。他说:用人之长,避其所短,就像让鸡司夜,让狸扑鼠一样,任务完成得很好,上边就可以无为。君主偏偏自以为有本事,事情就不合理了。上边要表现自己的能力,下边则打肿脸充胖子欺骗上边。上边卖弄口才和智慧,下边也会乘机讨好。上下都把事情看得轻而易举,偏偏去做自己无法做到的事,国家就治理不好了。

3.士不得兼官

具有法家思想的人都强调工作效率,根据“察能授官”、扬长避短的原则,战国的慎到提出了“士不得兼官”的思想。

他说:

士不得兼官,工不得兼事,以能授事,以事受利。

做官的不能同时兼任几个职务,做工的不能兼任几个工种,要根据他们才能的大小分配工作,按照完成任务的优劣给予报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也不至于影响其他工作。

《吕氏春秋·博志》篇说:

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

用志褊(遍)者无遂功。

一心不可二用,两手难于同画方圆,样样事都要干,结果是样样都完不成。

韩非子在《用人》篇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原则。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英明的君主使各种事情互不牵涉,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其他职务,所以能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人们不在同一件事上用力,所以就不用争功。为此,他主张一人一职,尤其反对能力相当的人同做一件工作。他认为那样做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把事情搞乱。他比喻说:

令王良、造父共车,人操一鞭辔而入门闾,驾必败而道不至也。今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矣。

王良、造父都是驾车的能手,如让他们共驾一辆车,就会进不去门,上不了道。田连、成窍都是弹琴专家,如让他们共弹一张琴,就会弹出一些怪声而不成曲调。只有让一个人承担一项工作,才会“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4.君子不器

管仲曾说过这样三句话:

治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

它反映了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的基本态度。尽管管仲也讲为政应始于爱民,但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是以救世主的身份讲爱民的。因此,在他眼里,广大人民就变成了会说话的“六畜”,而他所要使用的人才也变成了草木。尹知章注解说:

用草木者,时入山林,轮辕不失所宜,樵苏各得其所。

这就是说,人才像草木那样长在山林中,当权者无论想做车轮、车辕,还是想打柴取草,都可以随心所欲,因材而用。这虽然含有用人所长的意思,但却把人才当成了会说话的工具。这种思想被以后的法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在这一点上,孔子倒比管仲和法家多一点民主性。在《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认为人才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不听任别人的任意摆布,因此,不能把他们当做器具使用,而应以礼相待,尊重他们的人格,承认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

5.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和疑人不用是使用人才的又一原则。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建立在臣子对君主或对事业的绝对忠诚和君主对臣子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只有被用的人不是可怀疑的人,而用人者又能对他绝对信任,才会出现用人不疑的事迹。比如魏文侯明明知道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却偏偏派乐羊去进攻中山。

因为他通过大量事实和别人的介绍,知道乐羊忠于自己的事业,会大义灭亲,而且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当乐羊包围中山国后,中山国王果然派乐舒前去讲情,希望乐羊退兵。乐羊却把乐舒批评了一顿,说他不应该到这样的国家做官。这时,朝内外有许多人写信给魏文侯,说乐羊对中山国围而不攻,是看了他儿子的面子,是徇私情,误了国家大计,建议魏文侯临阵易将。魏文侯毫不动摇。中山国王一气之下杀死乐舒,并煮成肉粥给乐羊送去。

乐羊竟不动声色,一饮而下,然后对中山国发动总攻,终于灭掉了中山国。乐羊得胜回朝后,魏文侯赏给他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并非金银财宝,而是朝臣攻击乐羊的奏折密信。这使乐羊进一步认识到:“中山之举也,非臣之力,君之功也。”认为没有魏文侯对他的信任,就没有灭掉中山国的胜利。这就是流芳百世的魏文侯“藏书任将”的故事。

《左传》等史书上还记载了不少此类故事,其中有个故事反映了一个国君是怎样从用人而疑转变为用人不疑的,也很有启发意义。这个故事说的是晋楚泌之战时,晋军大败,晋国国君想处分主帅荀林父。有个叫士贞子的大臣劝谏说:

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晋君感到士贞子言之有理,就放弃了自己的错误主张,继续信用荀林父。后来,荀林父果然为晋国立了大功。晋君不忘士贞子当初的劝谏,赏给他一个县的土地。这说明要做到用人不疑,不仅与国君有关,与他周围的人臣也有关系。

齐桓公放手任用管仲,实际上也属于用人不疑,这则是由于桓公的师傅鲍叔与管仲有生死之交,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桓公从大量的实践中也看到管仲杰出的才能和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君臣之间、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间的了解、信任是十分可贵的。

《说苑·尊贤》篇记载了桓公与管仲的一次谈话。桓公问管仲:

怎样才算害霸?即怎样就会危害自己的霸业?管仲说:

不知贤,害霸也;知而不用,害霸也;用而不任,害霸也;任而不信,害霸也;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这五个问题都是有关用人政策的问题。它说明只有知人才能善任,也只有知人才能用人不疑,才能不使小人参之。

能否正确对待对人才的诽谤攻击,也是能否做到用人不疑和是否失掉人才的大问题。管仲说:

毋监于谗言。毋听谗,听谗则失士。

谗言即在君主或其他当权者面前说别人的坏话。这种爱说别人坏话的人古已有之,至今并未绝种。管仲说:

毁訾贤者之谓訾,推誉不肖者之谓譬。訾誓之人得用,则人主之明蔽,而毁誉之言起。任之大事,则事不成而祸患至。故日:訾窖之人,勿与任大。

訾,即毁谤非议;皙,即称赞坏人。对于那些毁谤贤才、称誉坏人的人,切不可任命他们做大官,否则就要坏大事。又说:

信小人者失士。

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

认为小人总好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攻击别人,抬高自己,吹捧自己的狐朋狗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蒙蔽当权者。如果这种人得势,自然会“失士”;在这些人得势的地方,真正的1人才不需被别人赶走,也会自己主动离去。这种局面不改变,当然谈不上用人不疑。

荀子也说:“世之灾,妒贤能。”又说: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蔽公者谓之昧,隐良者谓之妒,奉妒昧者谓之交谲。交谲之人,妒昧之臣,国之秽孽也。

“交谲之人”,即诡诈、欺狂之人。国君身边有一批这种蔽公、隐良的妒昧、交谲之臣,耳边听到的都是对贤良的坏话,这就更难做到用人不疑了。因此,荀子说这是国家的一种灾难。

当然,先秦诸子中也有人认为贤者、智士是不可信任的,国君必须用权势控制他们。

同类推荐
  •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体制问题有时候是政策问题。大的体制一般由国家来制定,小的一些体制则由我们自己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就是说在国家既定的体制之下地方上仍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确定和解决,即制定符合地方教育发展的体制,或者说存在着如何把国家好的体制变为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政策体制的问题。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大学竞争论

    大学竞争论

    本书分为理论篇、本体篇和谋略篇,共七章,内容包括大学竞争的发展论、大学竞争的环境论、大学竞争的理念和制度论、大学竞争的质量论等。
热门推荐
  • 校园之语

    校园之语

    虽然我是新人,但是我会努力的把它写好的,希望大家喜欢~~!
  • 交友日记:学会如何交朋友

    交友日记:学会如何交朋友

    选择朋友在任何时期都不能急于求成,防止因择友、交友不慎带来的烦恼和损失,择友不当则会导致后患无穷。科学的择友原则是:朋友之间要志同道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性格互补、优点互补、共同进步。在明确“交友观”的基础上,广泛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朋友时,要保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广泛地与人交往,在交往中观察分析他人,既要坚持应有的择友原则,选择最亲密的朋友、值得交往的朋友,也要考虑与不同的人建立层次不同的伙伴关系,决不滥竽充数,不加选择地接纳。。
  • 转身遇见鬼

    转身遇见鬼

    一个个惊悚的短篇恐怖鬼故事,够胆你就来看!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告诉我们人人都会生气,然而如果你能达到超脱的境界,就能成为非常人所能及之人,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你、我和他终究是过客,何必时常为了一些不足挂齿的事而“怒发冲冠”,或者因为一句无意的闲话而“怒火中烧”,生气之后,事情没有解决,反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人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误了事,懊恼不已,这不仅会自毁形象,而且需要日后的努力修补,然而“破镜难圆”,很难修复得好,由此可见,生气确实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之何用?
  • 流云芜草

    流云芜草

    每天清晨推开窗户摸到第一缕阳光时的心情,一如十三年前我飞身将那个镶着“流云芜草”几个镏金大字的牌匾挂到十几尺高的门楣上时那般没着没落。
  • 错嫁军婚有瘾

    错嫁军婚有瘾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说拍就拍的写真,一次意外的来临遇到一场不可思议的婚礼。米粒从来不以为自己是个幸运儿,发生的种种让她迫不及待的结束旅行开始逃离,然而可怜如蝼蚁又岂能逃脱定位芯片的追踪......一场荒唐的婚礼,邂逅一个可口的新娘,上官耀的世界开始霓虹闪耀,他说你是我碗里的米粒,看你如何跳出我的碗......当米粒遇到上官耀,当小教师遇到大军官,深山支教都逃不掉的追踪,或许这就是缘分......“上官耀,难道你不用上班吗?”“当然要上班啦,我现在的任务是拿下你!”某男邪魅的笑声在空寂的山谷里回荡,颤抖了某颗小米粒的小心肝“我是从呢还是不从呢还是从呢......”
  • 生如青草

    生如青草

    当柳树从九十九台阶一阶一阶走下来的时候,这时的他,声音彻响天地间“凡胎到翻天,谁敢与我为敌。”
  • 古尸泪:醉者丑颜

    古尸泪:醉者丑颜

    异世大陆上的土儿,无能力无容颜无奋斗的霉运土儿。一朝被病弱缠身的高凉公子所见,在看到事事连个普通人都不如,霉运缠身,亲情缘薄,小人逼近,想早死却活的比谁都活的久的土儿,怒了!想他高冷十足的高凉公子福缘深厚,家人欢喜,能人靠近,想久活而不得志时,心里是不甘的。其实是心疼了,见不得她弱弱的活在他的眼皮底下,见不得她的良善渐渐被黑暗吞噬,见不得她甘愿弱小等待死亡,拖着拽着给了她精彩的人生。土儿终于从尘埃变成了那明珠,手中捧着的是曾经的人生,再没有了欢喜。
  • 傲世孀后

    傲世孀后

    她一生坎坷飘零如浮萍,三为人妻,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见多了朝政上的尔虞我诈,在后宫阴谋手段中九死一生。她的一身傲骨满腹才华,是为家国弃爱恨,还是愿换一人心,白首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