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1600000017

第17章 平凡而又伟大的公益慈善人物(3)

没有上级的号召,也没有组织的要求,十三位农民兄弟自愿到灾区救灾,一个最简单的念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正如宋永志说的:“当年我们遭灾时,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救援我们,现在四川遭了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一定得赶过去搭把手。”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4岁的宋志永在震后第三天因重度肺炎而生命垂危,是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救灾小分队中年已六旬的王加祥,回眸当年全国各地医疗队来唐山支援的感人场景,他由衷地说:“咱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知道知恩图报。”因此,无论是在郴州还是汶川,都是他“回报的时候”。

他们的义举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生动的、最朴素的诠释。他们淳朴和至善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知恩图报”,是十三位农民兄弟的朴素心愿,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担当。十三位农民兄弟的侠义之举,充分体现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将成为长久地留在我们心间的宝贵精神财富。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13位唐山的农民兄弟组成的“唐山青年志愿者突击队”让13亿人都为之震撼。于是,13亿人的力量有多大,这13个人的力量就有多大。

祖国的绿色种子——王有德

王有德1954年出生于宁夏灵武市一个回族家庭。曾经水草丰美沃野千里的家乡是他儿时的乐园,可随着过度放牧,土地植被退化,风沙一天天逼近家园。十几年里人们背井离乡,前后有20多个村子、3万多人被迫迁移,200多种动物随之消失……“从那时开始我心里就跟沙漠较上劲了,一定要把毛乌素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王有德说。

1985年,王有德调任宁夏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想到的林场。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粗放管理和陈旧观念,生产已多年徘徊不前,职工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生活十分贫困,三分之二的人要求调走。

“先治穷,让职工富起来;再治沙,让沙漠绿起来!”深入调研之后,改革林场现状的动力和改善职工生活的使命感开始汇聚成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在王有德心里萌动。

“要使林场彻底摆脱困境,必须从管理上动手术!”他力排众议在林场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当年,全场完成造林5093亩,减少抚育成幼林费用2.5万元,实现纯收入9万多元,白芨滩林场实现了“起死回生”的大逆转。

为了筹集更多治沙经费,王有德顶着压力四处贷款筹钱建实体,柳编厂、机砖厂……沉寂多年的场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从1976年到林业系统工作至今,王有德和植树造林打了30多年交道,他记不清自己种了多少棵树,造了多少片林,但他清楚地记得这些树什么时候需要防虫治病,什么时候该施肥浇水,长年累月,他的指甲缝里钻满了抠不出、洗不净的泥土,身上是抖不尽的沙子。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步行八九公里,往来于各个绿化点之间,口袋里一直揣着剪子,可以随时修剪树枝;包里装着锯子、卡尺、手电筒,方便晚上装卸苗木;车上总是放着衣服、铁锹和干粮,饿了就将就吃一口,困了,就凑合睡一宿。”白芨滩管理局副局长魏蒙说。

“爱场如家、爱林如命。”王有德这样诠释白芨滩精神。寒冬腊月,他带领职工顶着凛冽的寒风在沙丘上扎草方格;春天为了多植柠条、花棒、沙柳,他们吃在沙区,睡在野外;风沙不停地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地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和职工们风里来沙里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沙进人退、人进沙退,共完成治沙造林48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百万亩,建设沙地果园4000多亩,兴办5个多种经营公司,建立1000余亩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对外承揽100多处绿化工程,创收1亿多元。315名职工建设和管护着148万亩自然保护区,以每年治沙造林3万亩的速度,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昔日黄沙满天、生态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林场,如今已是物种丰富、生态优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些外援林业科研项目纷纷落户,白芨滩被国内外治沙专家誉为世界综合治理沙漠的杰出典范。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林场还开发沙地果园、建立苗木花卉培育中心、发展养殖业、兴建设施温棚。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有德劳动时明显感觉力不从心。20多年的关节炎让他的步履看起来有点艰难,坐骨神经痛发作时,王有德晚上睡觉只好跪在沙发上。下基层时,王有德随身带了一副左边没有镜片的近视镜,他的左眼已经接近失明,他说:“左眼已经提前下岗了,看什么都是一片片的,模糊不清,现在基本不用这只眼睛看东西。”

王有德说:“我治沙取得成果的每一步,都是伴随祖国不断进步而取得的。我要做祖国的一粒绿色种子。”“两种工作不能推脱:一种是必须做的;一种是自己喜欢做的。”“防沙治沙,既是我喜欢做的,又是我必须做的。”“只要有力量,只要能动弹,就要种树、治沙。如果有一天不能劳动了,还可以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沙海中总有我的工作……”

2008年7月1日,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宁夏银川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王有德在万众瞩目中点燃了圣火盆。“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作为老林业工作者,我会积极发扬奥运精神,让治沙造林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势头更强,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奥运。”王有德的话铿锵有力。

2007年4月,王有德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治沙英雄”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治沙人。2009年,王有德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大学生支教者——徐本禹

徐本禹1982年出生在山东聊城郑家镇前景屯村一个贫寒农家。从他有记忆起,他就知道村里最矮的土坯房是自己的家。父亲教了一辈子乡村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只到2003年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才涨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所以,1999年初秋,当他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武汉,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心里是忐忑的、茫然的。他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念完大学。

其实,徐本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早已被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看在眼里,挂在心里。不久,学院将他列入特困生进行帮扶,为他安排了一个打扫楼道的勤工助学岗位。从得到第一笔勤工助学报酬开始,徐本禹就不断得到党团组织和老师同学在经济上、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帮助。华中农大对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历来十分关爱。徐本禹在大学的四年中,通过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特困生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得到上万元的资助,此外还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这些爱的甘露滋养了徐本禹的心灵,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别人给了我一碗饭,我要还别人一碗肉”!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001年12月一个晴朗的周末,徐本禹像往常一样乘公交车穿过繁华喧嚣的街道,从武昌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不经意地读到《中国少年报》上一篇报道《当阳光洒进山洞……》:“当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想起在乡村小学教书的父亲,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觉得这一切是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

2002年6月,徐本禹同另外四个同学组成了赴贵州社会实践小分队。他们顶着酷暑走遍武汉三镇,募集到了三大箱衣物、一大捆图书和500元钱,踏上了去贵州山区的征程。经过辗转和颠簸,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周围山寨的村民知道大学生支教队要来,特地把崎岖的山路重新修整了一遍。到达狗吊岩村,行李还没有整理好,徐本禹就直奔魂牵梦绕的岩洞小学。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只要不下雨,徐本禹和同伴就会去村民家里进行社会调查。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深深震撼了徐本禹。村里90%以上的农户都欠债2000~3000元,不少农户辛勤劳作一年,收获只够吃半年,无力供孩子上学念书。那些孩子们每天都要背着背篓上山打猪草,他们用稚嫩的肩头为父母分担着艰难的生活。最让徐本禹受不了的是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神。那一双双纯净如山泉、明亮如水晶的眸子,一眨不眨地望着你,那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一晃就结束了,徐本禹要回校继续他的学习。

2003年春天,徐本禹以372分、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变成了伸手可及的现实!当天晚上,他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他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愿望,还是实践自己向孩子们许下的阳光下的诺言回山区支教?

经过一整夜的思索,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鼓足勇气对父亲说:“我不想读了,我想去贵州当一名志愿者!”在电话的那一边,父亲很失落地叹了口气,默默地挂上了电话。徐本禹后来写道:“我非常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但我想父亲一定会支持我,因为儿子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对山区的孩子许下过诺言,我说了就一定要做到!贵州山区太贫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化作一种力量,驱使着我无论如何要再一次走进岩洞小学。”

当时,徐本禹并不知道,学校已经开会研究了他的申请。学校认为,徐本禹的选择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贵精神,支持他、帮助他,则是大学应当履行的职责。学校决定为徐本禹保留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并在他义务支教期间为他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

2003年7月16日,徐本禹带着社会各界捐赠的3000册图书和几大箱衣服登上列车,去实践他阳光下的诺言。随行的还有7名大学生。临行前,徐本禹从自己刚获得的6000元国家奖学金中拿出2400元交给辅导员崔蜜蜜老师,请她给自己一直资助的湖北沙市孤儿许星星每月寄100元作为生活费。

支教工作也远比他预计的困难,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病倒了,继而一个接一个离去了,但是徐本禹却坚持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岩洞中的小学因徐本禹的努力开始迅速发生变化,来上学的学生由原来的140人增加到现在的250人,学校也搬进了新建的校舍,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大的教授彭光芒和一位教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归来后,他俩把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的工夫,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不少热心的网友更是将这篇帖子整理后发到了国内外各大论坛。从发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9天,这篇帖子在各个网站点击总数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帖子的。他们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

同类推荐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本书试图从美国社会的现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理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今日美国的一些风貌。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热门推荐
  • 热土丹青

    热土丹青

    本书围绕“独山子百年发展历程”这一主题,宣传1897年至2011年独山子的发展历程,向人们所讲述的是一百多年来独山子人所进行的开天辟地的事业,惊天动地的事业,翻天覆地的事业。“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让历史忠诚地告诉未来,让未来永远地不忘历史,激励当代人不断开拓创新,让后来者理解创业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
  • 试婚格格

    试婚格格

    什么!试婚格格!也就是挂着好听的格格二字,其实就是大婚前夜替真正的格格去试试驸马爷有没有阳痿,断袖之癖等“隐疾”的宫女!妈的!自诩绝不会出口成脏的于紫痕边骂边从床上跳起来。岂料额头狠狠贴上古式雕花檀木床的横梁。“咚”一声重响,她虚弱的身躯滑落到地上。
  • 吸血鬼公主:报仇之路

    吸血鬼公主:报仇之路

    一道雷劈中一个普通的学生,郑雅欣。究竟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在报仇之路上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敬请期待!
  • 结命

    结命

    她的命运是个乌比斯环,一条边,一个面,别无选择的一次次经过起点与终点,她帮那么多人画过结局,然而她的结局又有谁来勾勒?她如何画出那些她不想失去的人的宿命?结命结命,命若在自己手里,谁人来结?
  • 重生之悍将哑妻

    重生之悍将哑妻

    一个苦苦凄凄的女子,历经了前世的欺骗与背叛,一心求死却误入轮回。这样也好,就当是洗尽铅华,浴火而生巧遇今世冰冷男子的几番搭救,命中注定了此生与他的痛苦纠葛。“嫁给我吧。”冰冷眼眸带着寒意,瞧不出半点温存。当我重生是闹着玩的吗?亲爱的老爷,我不过向往平平淡淡的小夫妻生活而已。等你冰山融化解甲归田,再来娶我吧!!主角的穿越方式很危险,读者请勿尝试。
  • 永恒放逐

    永恒放逐

    宇宙初开混沌秩序中孕育出许多强大的生命。他们之间不断的相互竞争。九州大地的界面就被被一个遥远界面的邪恶势力侵入一场大战后诸神接近灭亡,侵入者被封回了原界面。但是封印是有时间限制的。而诸神为九州界面留下了希望。3万年过去了这个传说已经被人们所淡忘而这团力量已经在一群不知名的人身上默默传承着等待苏醒的那一刻···今日在尘府第一个弑神之力的拥有者诞生了。伴随着他的将是传奇的一生。
  • tfboys之伴梦长久

    tfboys之伴梦长久

    “你走!我不需要你的怜悯和同情!”沫熙对着千玺喊着。“沫熙,我没有同情你,你听我解释啊。”千玺拉着正要走的沫熙,温柔的说。。。。。“王源!我说你为什么要欺骗我!为什么?”晓夏眼角流着泪问道。“。。。。”王源却一直沉默。“我只是一个孤儿,而你是大名鼎鼎tfboys的队长,请别骚扰我了。”梦琪背过身说道。“不,不要。。。。”王俊凯喊着。。。。。。。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 讥日篇

    讥日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你不可

    妃你不可

    现代女孩章清婠重生在大夏朝的公侯世家,父母疼,兄长爱,本该是顺遂一生的生活,奈何萧子侑就是她顺遂人生中最大的绊脚石。那个在外人眼中英俊冷酷,不近人情的大夏朝赫赫有名的摄政王,只有在章清婠的面前才能将他不被人知的流氓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章清婠:“我已经有钟意的人了”萧子侑:“是么?那太可惜了,看来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