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1800000021

第21章 诚信道德与人生幸福(1)

道德与人生

每次谈到人生都感到一种沉重,人生于世,长于斯,人的生命比之于宇宙,比之于星辰,是何等的卑微,无异于蚍蜉比之于大树。时间、空间,无极、无边,人就在宇宙的漩涡中空灵地飘摇。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日月星辰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停驻,曾经沧海,如今丘墟,行走是时间永远不变的旋律。潮起潮涌,日出日落,原来人如此的渺小,不过是世上匆匆一过客。人的一生如果要用历史来丈量或许只是某个平凡的瞬间,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无论在台上如何辉煌,或是在地上何等堕落,死亡必定在某个未知的转角等待我们。造物主的刻意安排不禁让我们像曹操一样苦叹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既然生命诚可贵,如果人生长在世上只是为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只是为了行尸走肉,那么生命就失去了意义。那我们该用怎样的躬行才能诠释生命的意义,成就生命的绿洲?帕斯卡尔在《思想论》中说:“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考”。会思考的人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学会了思考我们就懂得明辨是非善恶,学会看清真假美丑,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于是,我们懂得了人生于世上,不仅要遵守各种各样受法律强制执行的金科律例,还需要信行一定的道德准则。或许道德带有一定的自觉倾向,即使你不遵守也不会受入狱鞭杖之行。可是一个缺乏道德的人生必然是一个黑白的人生,没有道德相伴的人生,从未为国分忧,从未为民谋福,只是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地上霜”,这样的生命是不值得庆贺的,也是不值得度过的。只有拥有了道德的人生才是一个充实的人生。由此观之,我们的人生决不可摈弃道德,人一生的最高追求应是道德,止于至善,上善若水。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孔子作为万圣师表,他用他的一生践行道德,并且也言传身教了无数修身行道的准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者,至于仁,行于礼,发于心,践于善,道德是君子一生追求的目标。“物格而后知至,知之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儒家思想中一贯强调的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道德追求。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人生道德准则方面给予了我们大量的参考,其中论语作为孔子对弟子讲学的语录,多次提到了道德之重要性和为人者该如何践行道德。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孔子用他的一生教化世人要追求道德,行善积德,同时也用自己的一生去亲行道德之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中说人有四心:恻隐之心孔,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此四心可解释为道德上的准则,即要求我们要保住清白洁操,关注苍生疾苦,极尽孝道礼仪,辨清是非善恶。另外,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要舍生取义,成就生命的道德殿堂。人生的最初道德是良知,人生的最高道德则是为家国利益奉献小我利益。孔孟教导我们:人生存于世上,只有把生命赋予道德,博爱容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拒绝乌流浊众,坚持君子之举,生命才会充满灵动,才富有意义。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践行道德,舍利取义,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屈子投江,王安石被贬,苏武牧羊,杜甫颠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观“山河破碎风飘絮”,夜来“铁马冰河入梦来”。古代先贤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去谱写一曲人生高歌,去履行人性大义。可能他们没有那些受尽统治者恩宠的王侯将相的珠光宝气,可是他们的人性光辉载入史册,万世流芳。当年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正是“身世浮沉雨打萍”。面对敌国的万钟利诱,生死威逼,依旧保持凛然大义,奋笔疾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昔时英雄踪影早已无处可觅,只剩荒冢一堆,杂草四处,可是,在人们心中,他们永远存活,永垂不朽,他们用生命成就了人性道德,他们让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人的一生不过白驹过隙,岁月无声消逝,所有的一切终将殊途同归。我们可以给予这个世界的只是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就是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履行道德要求,除了赡养双亲,抚育儿女外,还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尽己所能奉献一生,尽瘁为民,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人类发展。没有道德的人只是一个沉默的羔羊,没有道德的人生无异于过眼浮云、驿外清风,只有贯注了道德的人生才拥有了存在的意义,人的生命也才富有了价值。

岁月如歌,庭前花开花落,世上人聚人散,生命依旧如此匆匆,谁为谁青梅煮酒,谁为谁梅子雨冷,又是谁为谁披尽金戈铁马誓死赴黄沙。看到了初升的太阳,看到了落日的余晖,于是一天过去了;看到了初升的太阳,看不到落日的余晖,于是一辈子过去了。人生苦短,可是丈量生命质量的从来都不是长度,而是深度。当我们把生命赋予道德的含义,肩负道德的职责时,我们才能挖掘生命的深度,我们的生命才会拥有不一样的体验,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背上道德的行囊,然后去远方追逐你生命中的理想吧,要相信,下一个转角的风景一定很美,要知道,在日暮殆尽之时,你将会收获一个美丽的黄昏。

道德与幸福

什么是幸福?这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这里主要从伦理学范畴来考察。如果按照人们现在达成的比较理性的、具有比较完整意义的共识,对幸福的概念应当作如下的表述:所谓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的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

在这个定义里,至少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幸福首先是个体的一种“内心满足”,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幸福的价值意义,不仅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意图,重要的是某种意图得以实践之后的感受。

二是幸福的发生是建立在个体对幸福的预期的基础上的,在某种幸福感发生之前,是因为他心中有预定的目标和理想。只是这种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才引发了幸福的感受。

三是幸福关涉的实质内容包括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两个方面。当然,物质生活的幸福与精神生活的幸福是否始终需要保持强烈的一致性,二者可不可以背离,是需要具体探讨的。即精神生活的幸福可不可以建立在物质生活的不幸福基础之上?仅有物质生活的幸福,但同时遭受着精神生活的不幸福,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历史上,确实引发了许多的思考。

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不可能按图索骥般地按照如上所述的幸福涵义去追求对幸福的把握,人们没有这样的耐心。显然,人们对幸福的认识与把握很早就出现了,由此所形成的幸福观也是精彩纷呈的。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最早对幸福做理论上探讨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梭伦。他认为幸福不是由财富决定的,还需要有德行。梭伦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幸福不是单纯的物质生活领域的幸福感,还需要与社会道德伦理要求相符合。而道德伦理上的满足更在精神领域,所以,幸福应当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对幸福的理解与把握,一如中国哲学思想的思维传统,重在人们的情感与感受,缺少理论上的逻辑推理与严密的体系。幸福的涵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它可能是物质生活上的,也可能是精神生活上的;可能有明确的伦理道德指向,也可能自始至终就没有伦理道德的思考。

如《尚书·洪范》中提出幸福的5个方面的内容:“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终命。”这样的幸福,你能说没有物质上满足,没有精神上的感受,没有道德的考量吗?所以,中国人的感觉向来是很直接、很周全的。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建立在物质决定论基础上的,认为人们对幸福的看法,既与他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分不开,也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条件决定的。共产主义道德学说中的幸福观与以往其他的幸福观存在本质的区别:

一是强调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对立统一。集体幸福内含着个体幸福,个人幸福的实现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

二是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统一。物质生活的幸福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离开精神生活的幸福,一切幸福就失去了保障;

三是注重幸福与道德的有机统一。幸福是在道德的生活实践中实现的,背离道德的生活实践,产生不了真正的幸福。

这里思考的重点是幸福与道德的关系。从逻辑思维上看,道德与幸福的关联有4种可能的情况:一是道德与幸福完全一致;二是道德与幸福毫无关联;三是道德高于幸福,幸福成为道德的偶然性附属物;四是幸福高于道德,道德成为谋取幸福的工具之一。

如果说道德的深层含意,就是遵道守德。那么,其浅层含意,就是规范人类的行为,使之沿袭正确的准则,以互利性为基础,或者是以利他性为基点,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在利他性前提基础上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给自己奠定了未来幸福的基础。这是从这个角度讲,换一个角度讲,遵守道德也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

理解了《道德经》、《易经》、《论语》的含义以后,感触最深的就是——德是万福之源!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哪里?世俗中有许多人认为金钱能给人带来幸福,所以穷其一生都在拼命地追求金钱。在生活中使尽了损人利己的手段,却始终都与金钱无缘,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挣扎;也有许多人通过投机取巧、欺诈隐瞒等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金钱,但是却无法摆脱生老病死、天理良心的折磨,金钱在给人带来了短暂的快乐之后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是非与烦恼,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由此看来,即使拥有了物质财富,也并不意味着就拥有快乐与幸福。

其实,人的幸福与物质财富无关,却与人的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都与道德有关,中华文化就是道德文化,道德修养才是做人的根本。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其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道德之上。“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所言“仁者”,意即道德高尚之士。“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远超过常人。道家的老子则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欲上贪得无厌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损害健康而与幸福和快乐无缘。老子的经典著作以《道德经》命名,可见道德也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人世间的大善莫过于修德。能保持心性善良的人,必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信赖,必能遇难成祥,德是万福之源。而德行不好的人,必遭大家唾弃,遇到困难也没有人帮助,必会郁闷而终。自古以来,道德一体,修道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修道。只有大德之士才能拥有大智慧,大智慧是对宇宙真理的认识和把握,没有大德,永远不可能达到大智,这是人的思想境界所决定的。

对于人来讲,最可怕的莫过于心灵成为顽石,一颗只能听懂私欲召唤的心,乃是万恶之源。因此,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学习,要重视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教育我们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内心体验,重视精神的愉悦,重视自身道德的修养。人的幸福与道德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即德福冲突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公正问题,是一个应该按照德行分配或享有幸福的问题。

综观先哲们的论述及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得出幸福的涵义:幸福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历史环境中,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对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依照需要、欲望、目的的类型,把幸福划分为物质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利己幸福、利他幸福、过程幸福、结果幸福等。

幸福不是一种天赋的观念,也不是人们的意识和情感所固有的,其观念来源于社会生活,实现条件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提供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要使社会安定,秩序正常,除法制手段外,还有道德手段,从古今中外道德的发展变化中得出伦理学界较为接受的道德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道德规范和德性是道德的两种基本形式。人的幸福与道德的关系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同类推荐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优秀小学生快乐作文一点通

    优秀小学生快乐作文一点通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书中的作文写的都是同学们的真实生活,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其中既有对人物的刻画,又有对景物的描写;既有校园趣事,又有多彩课堂的真实记录;既有丰富的嬉戏玩耍的片断,又有认真学习的场景;既有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思想,又有情绪低落烦恼时的内心独白……每篇作文都充满了质朴又不失活泼的语言特点,值得小学生们仔细阅读和学习,相信阅读本书会使每一位小学生获取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过程更加快乐,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热门推荐
  •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修长的手掌狠狠禁锢住她纤细的手腕,“你到底想怎样?”倔强的小脸仰起,“我想怎样?是你欺骗了我。”对她一见钟情无尽的宠溺却不料只是为了利用自己报复仇人,“既然你利用我,休怪我如何对你。”他阴沉着脸,狠厉的将她按压在墙上,用力一挥衣襟断裂的声音响起,“你这个恶魔。”她惊恐万分,却逃脱不开……
  • 召唤兽

    召唤兽

    一个全新的关于女娲后裔的成长历程,一个在人类世界中长大的女娲后裔在妖魔鬼怪的世界里历经各种危险,在危险中收货爱情,亲情,友情!
  • 石榴裙下的富豪

    石榴裙下的富豪

    仁兄弟8位都是富豪,他们与许多优秀女性,错综复杂的纠葛,从辉煌走向覆灭,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人生经历。作者开放文笔,极力展现人性光辉和黑暗
  • 雾海

    雾海

    自古人们就传说:这天地,上有三十三重天,乃世间最高统治;中有无数劳苦百姓,喜怒哀乐且邪正坏好;下有幽冥鬼府、掌握生死轮回,十八层地狱。但还有一方,人们却鲜少知晓,此地亦正亦邪,不受天庭管辖,不理阎王召唤,所寄生之生灵,能偷窥天地生死,世纪更替。而他,竟然踏足了此地...
  • 寻梦王妃

    寻梦王妃

    魂穿异界只为追求梦中刻骨铭心的爱人,从医圣到魅妖,从王妃到圣女,身份扑朔迷离,经历曲折多变,究竟哪个面孔,代表她真正的身份?美如谪仙的他、神秘威严的睿王爷、圣女国圣皇子,她的真爱究竟在何方?
  • 不二皇后

    不二皇后

    创世神之女优风吟,意外穿越到了异世界的古代,重生为家族庶女。母亲被迫害致死,为了给母亲报仇,她揪凶手,摆迷局。为护奶娘,她斗家宅,争四宗。在她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只能活到20岁。遇上了最爱的男人,不想离开他,这份爱,能否感天动地?
  • 赖印

    赖印

    这篇小说充满着梦幻色彩。驯兽师的狮子死后制成了标本,摆放在博物馆成为全体狮子的象征,而驯兽师执着地要把这个狮子叫回它的名字:赖印。小说提醒每个人真正存在的权力,个人的情感、经验与生命召唤着自己的世界,命名着自己的事物,这也许是对抗被宏大无名强硬命名与吞噬的唯一出路。
  • 神鬼阴阳门

    神鬼阴阳门

    在外飘荡十几年的古乐城,在回家的车上遇到另一个神秘的美艳女孩,却不料怪事接踵而来。共宿旅馆之后的离奇命案,冤死的妇女,纠缠不休的鬼魅,女孩手上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味,到底谁是凶手,这些事件之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本书精心编写的侦探推理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小学生面对扑朔迷离的案件,根据故事中提供的蛛丝马迹,通过逻辑推理,就会灵光一闪,智破奇案。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书中还设置了让小学生开动大脑的拓展小栏目,趣味十足,让小朋友调节疲劳的神经,同时不知不觉中提升思维能力。
  • 造化万界

    造化万界

    世人皆知世间有造化,可世间又有何人真正明白何谓造化……造化者,乃是生死不由天,只手遮乾坤……宇宙天河,有万界曲中,天地无极,方始出阴阳,乾坤造化,皆万物由生,大千世界,始出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