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记书
作家王友铭住在单位的文欣斋家属院。自从长篇小说《说三道四》出版,引起社会关注后,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炙烤得难受。
因他成了名人,大院里几乎都认识他。一出门,就像名演员登场,人们向他行注目礼,给他打招呼。认识不认识的,他都要认真地点头、回话,稍不注意,便有流言蜚语袭来:“瞧,那就是大作家,看见他摆谱了吧!”“作家又怎么了?哼,不也是两个肩膀扛着个头?何必鸭子掉进茅坑里——臭跩呢!”
唉!做名人累呀!
他决定搬家,搬得离文欣斋越远越好。于是,他和住在某大杂院的一个老同学调换了住房。
搬进新居,心情一下子变了,像笼中鸟儿放归天空。周围的人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周围人,再用不着没屁扯风的应酬了。每天早晨,他穿个大裤衩子,在院中心小花园体育器材前锻炼,一会儿跳木马,一会儿翻单杠,直练得浑身冒汗,才回家吃早饭。早饭后,坐在电脑前,敲他的新长篇《人过中年》。心情愉快,艺术细胞便十分活跃,不到中午,就能敲出一两万字。然后关机,伸伸胳膊踢踢腿,哼一支小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大约在新居住了三个月的时候,40万字的《人过中年》就杀青了。沉淀了一段时间,又做了一次修改,就将新出炉的大作寄往出版社。轻车熟路,很快得到出版社总编的认可,再度推向社会。于是,王友铭像入锅的大虾——再一次被炒红了。
又一圈劳累开始了。人们关注他,问候他。他再次应酬,点头、回话,认识不认识的都主动向人们打招呼。
王友铭决定再次搬家,搬得离市中心越远越好,人群越稀的地方越好。他想,作家像一粒种子,应悄悄埋在沃土里,慢慢享受滋润、发芽、出土、生长的过程。一旦收获了果实,就要将种子埋进新的土里,进行新的“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