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5200000022

第22章 论夏衍的品格与成就(10)

夏衍:文艺界领导的楷模

童萃斌

2010年是夏公诞辰110周年。我作为长期在文联工作过的老同志,在缅怀夏公时,感受最强烈的一点是,夏公不愧是文艺界领导的楷模。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像他这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艺界领导;是他的高风亮节,是他的身体力行,是他的人品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文艺界树立了一座丰碑、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来重温夏衍1991年秋写在《懒寻旧梦录》(增补本)中的这么一段话:

从上海解放到1955年7月我调到北京,在上海工作了六年,在华东局和市委,我都分管宣传、文教。所以我接触最多的是知识分子,最使我感动的也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后来我被攻击得最厉害的也就是我对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我青年时代到过日本,解放后访问过印度、缅甸、东南亚、东欧各国和古巴,就我亲身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认为世界上最爱国、最拥护共产党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这在全世界都是很普遍的,但像中国知识分子那样真心实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这就很不寻常了。我记得很清楚,1951年我访问民主德国,当时的总统皮克单独接见我的时候,他就说:德国有最优秀的思想家、艺术家,但现在由于他们不了解共产党,所以许多作家、演员还在西欧和美国,他真诚地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到他们的祖国。我50年代两次去捷克,情况大致和德国相似。捷克斯洛伐克人热爱自己的民族,有自豪感,但在集会或单独会见的时候,很少谈到政治,几乎没有人敢谈到当时的执政党。在东欧,各国都有党领导的文化部门,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都不关心政治。在罗马尼亚,有一位曾在中国读过大学的文艺评论家公开对我说,作家的任务就是写作,不写作而去当官,他就失去了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这一切和中国很不相同。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大作家如蒲宁、小托尔斯泰,以及不少演员都跑到西欧和美国,连高尔基也在国外呆了十年。而中国呢?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仅没有文艺工作者“外流”,连当时正在美国讲学的老舍、曹禺,也很快回到了刚解放的祖国。当然,这不只限于文艺界,科学家也是如此。被美国人扣住了的大科学家钱学森,不是经过艰难的斗争,而回到了祖国吗?在上海解放初期,我接触过许多国内外有声誉的专家、学者,如吴有训、周予同、徐森玉、傅雷、钱钟书、茅以升、冯德培,以及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等等,不仅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坚守岗位,而且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写到这里,不免有一点儿感慨:中国知识分子这样真心地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而四十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遭遇又如何呢?众所周知,1957年的反右派,1959年的反右倾、拔白旗,1964年的文化部整风,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首当其冲的恰恰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但找不到顺理成章的回答,只能说这是民族的悲剧吧。

读到这里,我们这些文艺界的“过来人”更有谁不感慨呢?!都说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界人士的桥梁,夏衍从首任“华东文联主席”,到复出后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这“桥梁”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急流骇浪的冲击!然而,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信念始终不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始终不变,这是多么地不容易呀!

在著名的《武训传》事件中,夏衍不但代人受过,承担领导责任,自己做了检讨;而且在《人民日报》发了毛泽东亲笔改过两次的社论、文化部发了通知的前提下,他也只在上海开过两次电影界的一百人左右的会,基本上没有搞运动。当然,单凭他一个人是顶不住当时那么大的压力的,好在有周总理和陈毅的撑腰。周总理在电话中告诉夏衍:“关于《武训传》的事,我已和于伶通过电话,你回上海后,要找孙瑜和赵丹谈谈,告诉他们《人民日报》的文章主要目的是希望新解放区的知识分子认真学习,提高思想水平,这件事是从《武训传》开始的,但中央是对事不对人,所以这是一个思想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上海不要开斗争会、批判会。文化局可以邀请一些文化、电影界人士开一两次座谈会,一定要说理,不要整人。孙瑜、赵丹能做一些检讨当然好,但也不要勉强他们检讨。”陈毅也找夏衍谈了话:“这是一个思想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你们不要紧张。本来有不同意见各自写文章商讨就可以了。现在《人民日报》发了社论、文化部发了通知(指文化部电影局5月23日的通知),这对文化、教育界就造成了一种压力,特别是对留用人员,所以你们要掌握分寸,开一些小型座谈会,不要开大会,更不要搞群众运动。你们可以公开说,这是陈毅的意见,也就是市委的决定。”在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夏公团结和保护了多少党内外的知识分子,从《武训传》事件中就可见一斑。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夏公同许多老同志一样,惨遭磨难,目损肢残。但他才从秦城监狱释放回家,还没有完全恢复自由,所谓的“结论”上还留着尾巴时,一见到《人民日报》的袁鹰,仍然像过去一样关心报纸的工作。他反复地说到两件事,建议报纸注意:一是要澄清所谓“文艺黑线”问题,把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文艺界大是大非搞清楚。二是要纪念那些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摧残致死的文艺家,清除泼在他们身上的污泥浊水,替他们恢复名誉,他说这是我们这些幸存者的责任。在谈到这两件大事的时候,他神情肃穆,语调凝重,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自己的灾难。他这两条建议,对动乱初定后的报纸文艺宣传,实在具有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面目的作用。他还亲自写了一大批怀念和悼念文章。如《忆阿英同志》、《悼金山同志》、《忆健吾》、《韬奋永生》、《忆达夫》、《纪念郑正秋先生》、《怀念袁牧之同志》等等。他更关注一些长期被冷落、已经鲜为人知而实际上对革命、对人民有特殊贡献的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过他的《一个被遗忘的先行者——怀念“左联”发起人之一童长荣》和《回忆杨贤江同志》。还刊登过他一篇短文,回忆他在30年代受周恩来和潘汉年的嘱咐,单线联系隐居当时上海法租界里的一位秘密共产党员杨度。人们都知道杨度是当年袁世凯的“智囊”人物,有名的保皇派,若无夏公此文,谁能想到他后来思想转变得那么大,竟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战士!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众电影》2000年第10期登载过一个小故事,题目叫《夏衍与严月娴》。

严月娴自1925年至1955年,共参加拍摄近50部电影,其中不乏进步佳作。在夏衍的印象中,严月娴是一个热爱电影艺术、多才多艺的好演员。

银行职员毕云程是影迷,喜收藏电影说明书和电影资料。1982年春,经电影界朋友介绍,他慕名拜访严月娴。严月娴终身未嫁,那时孤身独居上海,解放初期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5年因种种原因辞职,从此惜别影坛,在家赋闲,生活不免拮据。交谈中,她向毕云程吐露了无所事事的苦闷心情,说看到改革开放欣欣向荣,在家坐不住了,渴望出来工作,晚年为社会奉献余热。毕云程是热心人,为她奔走呼号,但无着落。一天,毕应邀出席电影界茶话会,听到一个消息: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在北京一次会议上谈及30年代初期他曾改编过一部电影故事片《春蚕》,剧中女主角名叫严月娴,还说一直牵记她,不知她还在不在上海,近况如何?这是上海一位与会者亲耳听夏公说的,所以在茶话会上传递了这个消息。散会后,毕云程直奔严月娴住处。严月娴听说夏公还想着她,不禁一阵惊喜。但她很爱面子,不愿主动求夏公帮忙为其安排工作。毕云程也认为自己是小人物,攀不上身居高位的夏公,何况夏公不认识他。思来想去,毕云程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征得严月娴同意,由毕出面,致函夏公。字斟句酌,言词恳切,信中大意说:久闻夏公大名,今日冒昧致函,转告一事。严月娴孤身一人,目前仍住沪上,在家赋闲,生活仅靠海外妹妹接济。夏公伸出援手,当能助她摆脱困境。她已年过花甲,重披歌衫已难胜任,能否推荐她到上海文史研究馆任职……不到一周,上海文史研究馆派人登门拜访严月娴,送来三份表格,郑重地对她说:“本馆已决定聘你为馆员。”正巧那天毕云程到严家作客,他为严月娴代填了表格,次日送出。三天后聘书送到严家。严月娴约毕云程到她家见面,激动地说:“来人说此事是夏公出面,在信上批了推荐意见,转到上海有关方面办成的。”毕云程笑着说:“我猜想此事也是夏公促成的。他很了解你,而且一直关心你啊!”严月娴眼含泪水,赞叹地说:“是啊,夏公高风亮节世人皆知,提携后进有口皆碑。当年我主演《春蚕》距今已有49年,他还记得住我,今日又帮了我大忙,我不知怎样感谢他才好。”

1985年10月23日,严月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68岁。一些电影老观众说,在二三十年代影坛上,严月娴曾是位颇有影响的女演员。她去世太早了,真有点可惜。毕云程对笔者说:“她虽非高寿而终,但晚年得到夏公的关心,精神上有了极大的安慰,她生活是很愉快的。弥留之际她曾对我说,夏公是她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人。”

说起夏公的高风亮节,人们可以“听其言”。

夏衍在回忆录中说:

乔冠华对我说过:“性格就是命运。”这对我说来似乎还有一点道理。十年浩劫伤残了我的躯体,但这不仅没有改变我的性格和信念,从噩梦中醒来,相反地似乎还增添了我的勇气。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几次大难不死,也许可以说是侥幸,但久经折磨而未改初衷,这是因为我对祖国,对人民,对全人类的解放还是抱着坚定的信心。我暗自庆幸“文革”末期(1974年初到1975年秋)在独房中得到了读书和反思的机会。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还会遭遇到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暴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乱竟会持续十年之久?我从苦痛中得到了回答:科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思想没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扎根。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思想阻碍了民主革命的深入。解放后十七年,先是笼统地反对资本主义,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进步的东西也要反掉,60年代又提出了“兴无灭资”、“斗资批修”这样不科学的口号。十七年中没有认真地批判过封建主义,我们也认为封建这座大山早已经被推倒了。其结果呢,封建宗法势力,却“我自岿然不动”!1957年以后,人权、人格、人性、人道都成了忌讳的、资产阶级的专有名词,于是,“无法无天”,戴高帽游街,罚站罚跪,私设公堂,搞逼供信,都成了“革命行动”。反思是痛苦的,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竟随波逐流,逐渐成了“驯服的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当然,能够在暮年“觉今是而昨非”,开始清醒过来,总比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要好一点。我还是以屈原的一句话来作为这本书的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们更可以“观其行”。远的不说,单从他在家乡杭州所做的几件事来说吧。

1981年5月23日,夏衍以81高龄拖着“劫后余生”的病体,携儿赴杭州旧居忆故园情,会旧时友,慰游子心。这天,报社的两辆轿车早早地在新新饭店门口停好,刚刚下楼的夏衍发现周围围了一大群人。说了一句:“怎么,衣锦还乡呀?”

随行的省文化厅的沈祖安连忙解释:“大家都是闻讯赶来的,没有通知过。”

“要么,你们去吧。我不去了。”夏衍从来都认为在共产党执政的时候,官和民不仅是应该地位平等,而且当官的应该为人民服务,一向反对出行时前呼后拥,这时他有些生气了。

结果,只有一辆轿车悄悄地驶进了庆春门外严家弄……

此后,他每隔几年便来杭一次,或去大学校园与莘莘学子座谈,情切意浓,感人肺腑;或将自己从国外所得奖金捐给故乡,促成教育基金会的诞生;1989年,夏衍还把毕生节衣缩食而收藏的102幅珍贵书画全部捐献给了浙江博物馆,尤以“扬州八怪”的作品和白石老人晚年所作的《贝叶秋蝉图轴》为珍贵。这些珍品上都钤有“仁和沈氏曾藏”一枚闲章。而当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公厅主任齐燕铭给他篆刻的原文是“仁和沈氏珍藏”,夏衍一字之改,足见其品行之高洁。正如他一再表示的,“这些收藏都属国家的,我只是代为收集而已。”

而对于他的杭州旧居,有关部门曾就修缮之事征求他的意见,夏衍表示反对。后因要将旧居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他才表示同意,但要求“不要突出我个人”、“也不要奢侈”。惟一提及的是后院的两棵树:“那桑树是为采桑养蚕用的;一株枇杷树,树叶是煎煮后用来治咳嗽的。”

繁荣文艺创作是文艺界的主要任务。夏公几十年来力排“左”、右干扰,不怕被戴上“离经叛道”、“资产阶级人性论”等大帽子,为百花齐放的文艺园地辛勤耕耘和灌溉。

电影《五朵金花》的作者赵季康,曾一度回到家乡浙江,在杭州市文联任专业作家。我因工作关系(时任杭州市作协秘书长)到过她在莫干新村的家。尽管她当时的心情还没有从“文革”中遭受迫害和婚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但言谈中还是忘不了在夏公亲自提携和指导下成功创作《五朵金花》的情景: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十分注重这些为国庆赶出来的作品,对送上来的作品亲自过目,当他看了《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后,对当时电影界存在的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美感和轻松愉快的状况很不满意。他将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找来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夏衍说:“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可以推荐一个人来写。”

夏衍要推荐的那个人就是赵季康。赵季康是浙江嘉善人,16岁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曾任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记者。1960年转业到作协昆明分会任专业作家。她的作品多反映西南少数民族生活,笔调细腻委婉。

不久,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根据夏衍的指示将赵季康、王公浦夫妇叫到昆明,在作了一番简短的说明后,对他俩说:“给你们一个礼拜的时间,赶快编个故事,要是编不出来,国庆就赶不上了。”

“一个礼拜?这么短时间能写出来吗?”赵季康听了有些急。好在她和丈夫早在1955年曾经去过大理,赶过“三月街”,不到一周便写就了电影《七朵金花》的提纲。

剧本交到夏衍那里,夏衍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就某些故事情节及艺术表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对赵季康说:“这个剧本可以拍3部电影了,一部电影只有105分钟,你应该心中有数,剧本拍成电影还得花大力气改编。”赵季康于是又对剧本进行了大幅修改,把原来的“七朵金花”改为“五朵金花”,减去了“水库上的金花”和“采茶金花”。夏衍看了修改后的剧本很是满意。不久,《五朵金花》的剧本就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并获得了好评。

剧本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导、怎么拍了。中宣部和文化部将执导《五朵金花》的任务交给了长影导演王家乙。夏衍叮嘱王家乙:“不要搞政治口号,要表现出山河美、人情美,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好!”

王家乙看到剧本后,为慎重起见,他又带着作者赵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五人来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王家乙却怎么也找不到拍电影的感觉。作曲家雷振邦问赵季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

赵季康一听精神一振,说:“可以啊!”并即兴朗诵了一首:“阳雀飞过高山顶,留下一串响铃声……”

雷振邦一听高兴了:“太好了,真是太优美了!”

王家乙听了赵季康的朗诵,情绪也一下子上来了,说:“好,好,就按这个调子写。”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季康思如泉涌,一口气写完了《五朵金花》中所有的歌词,雷振邦又花几天工夫为歌词谱好了曲。

《五朵金花》这部影片拍成后先后在中外46个国家放映,有的观众,包括贺龙元帅,看了10遍也不厌。当时的陈毅副总理每次出访最喜欢带上这部影片。

美丽的七彩云南给了赵季康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甜蜜,但伴随着残酷的政治运动,这片美丽的红土地也给赵季康留下了心灵中难以痊愈的伤痕。1978年,赵季康孤独地离开了她曾经深深爱过又深深恨过的七彩云南,回到了家乡浙江。1984年,53岁的赵季康独自到了美国,开始了旅美写作生涯。

在那个非常年代,不仅赵季康,许多无辜善良的人们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五朵金花》的主角扮演者杨丽坤,在政治运动中惨遭迫害,身心俱残致精神错乱,从此活在一个寂寞的世界中,永远离开了她喜爱的荧屏。

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五朵金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中,《五朵金花》被评为10大影片之冠。

夏公作为文艺界领导的楷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类推荐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行书字帖三希宝帖、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孤独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孤独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热门推荐
  • 帝女杀手:腹黑魔君欺上身

    帝女杀手:腹黑魔君欺上身

    他是秋水为神,白玉作骨的天下第一美人,笑里藏刀,高不可攀。她是寂寂无名的小小杀手,拈花取人命,杀人于无形。外貌上,她高攀,身手上,他低就。所以无论怎么比,她……似乎都是个炮灰。颜如洵曾说过一句话,他说:“能被她如此全心全意地爱着,是我此生最大幸事。”她说他高不可攀,殊不知他早已悄无声息,将她放在了心里。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呆杀手想要将自家主子吃干抹净的故事。
  • 我想变僵尸

    我想变僵尸

    僵尸本身是人变的有超出人的智慧和超出人的体能
  • 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财务常识

    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财务常识

    本书内容包括:管财要管什么、管理者更要看得懂财报、贯穿全流程的财务管理、明明白白发工资等。
  • 相门庶女:冷帝的杀手狂后

    相门庶女:冷帝的杀手狂后

    父慈女孝?姐妹情深?夫妻恩爱?当庶妹取而代之,对她百般凌辱;当父亲见死不救,断绝父女关系;当夫君将她铁镣加身,割腕取血,棒杀她腹中亲子;她才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他们为的,不过是她的身世!!
  • 彼岸花下的爱恋

    彼岸花下的爱恋

    她们曾是世界五大家族中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却因为一次家族灾难沦落成为冷血无情的杀手。十年之后,他们重生回归,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复仇,但是当他们遇见帅气多金的校草时,又将发生怎样的逆转?
  • 彼岸不醉九霄醉

    彼岸不醉九霄醉

    飞舞的曼珠沙华是这夜的使者破开时空的界限,只为那抹生存的味道。“我只想安安静静,细览一方风景,你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挑起杀戮,如此,便依了你们。因为这死亡,是杀戮的终点,但是,也是你们噩梦的开始”黑色的油纸伞于空中飘旋,成千上万的曼珠沙华自此而出,染红了夜的天空,百鬼于封印中侵袭,狰狞的撕扯着,其过之地,花草枯亡,怨魂魔舞,屠尽!他说:“姐姐,我的心为你跳动,只此一次,此生不改”他说:“再高的权利也不敌你的一颦一笑,跨越生死,只是想在你身边,所以,女人,你逃不掉的”可是,又有谁知道,这天下之大,竟是容不下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曼珠沙华的故事。
  • 大乘入道次

    大乘入道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必听的数学故事

    必听的数学故事

    《必听的数学故事》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三国创业史

    三国创业史

    刘霸在第一百次相亲失败了之后,穿越到了三国,穿越当天死了老爹老娘,刘霸成了孤儿。在大汉政府的帮助下,刘霸终于不用饿死,成了一名光荣三国农民,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在三国干出一番事业,考虑到和魏蜀吴争夺天下难度太大,刘霸果断的决定做一个有钱人,于是开始了他在三国的创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