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5300000008

第8章 朱生豪的英国戏剧翻译与莎士比亚(1)

《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巨大的文化系统工程。近年来莎学研究会亦频频召开。2007年11月,朱生豪故居修复开放仪式暨莎士比亚学术研究会在朱先生的家乡浙江嘉兴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我国莎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标志,它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莎士比亚早在120多年前就被介绍到中国,而他的作品则是在“五四”运动后才传入我国。从1921年田汉所译《汉姆莱特》到1978年出版莎氏全集,其间浙江翻译家对莎剧翻译的贡献有目共睹,朱生豪更可谓功不可没。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施咸荣把《莎士比亚全集》的编辑工作看做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北京大学教授吴兴华先生曾经被誉为“燕京才子”,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他翻译莎剧《亨利四世》的上、下篇,写过一些很有水平的莎剧研究论文,是有深邃丰富学识的莎学专家。迄今为止,我国已有四部《莎士比亚全集》:一部是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朱生豪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一部是台湾远东公司出版社的梁实秋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还发表了一系列莎士比亚翻译批评的论述,包含了许多莎作翻译的真知灼见;一部是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方平主译的《新莎士比亚全集》;还有一部是1955年由台北世界书局出版的朱生豪、虞尔昌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些译者中除方平先生外皆浙江人。而鲜为人知的是,1947年我国世界书局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译作传到海外后,欧美文坛为之震惊。许多莎学研究者简直不敢相信中国人会译出如此高质量、流畅如诗的莎剧。这位天才的译者就是浙江著名翻译家兼诗人朱生豪先生。1954年、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虽然分别对朱生豪译本进行校订、出版《莎士比亚全集》,但朱译本是重要的奠基者,他是翻译界的英雄,一点儿不亚于在战场上拼杀的英雄。国内学界对朱生豪一生莎剧翻译贡献的重视一方面可以从《朱生豪传》(吴洁敏、朱宏达,1996)、《诗侣莎魂》(朱尚刚,1999)、《朱生豪书信集》(朱尚刚整理,2003)等相继问世刊出,可是更以两件事为佐证:一是1988年8月,发行量高达十万册的《文汇月刊》率先刊登《朱生豪传》的部分重要章节,把此前鲜为人知的莎剧译者的动人事迹公之于众,破解了莎剧译者之谜,二是1989年12月,在朱生豪逝世45周年纪念日,中国翻译家协会上海分会草婴、方平等20余人慕名专程来到嘉兴朱氏故居,给朱生豪遗孀宋清如赠上一幅锩有“译界楷模”四个大字的匾额。随着中国莎学的逐步普及,朱生豪的名字越来越为海内外的朱译莎剧读者所知晓。朱生豪的动人事迹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当代名家名师的视野。

第一节 才子佳人:淡泊人生及译事活动

朱生豪虽然一生短暂,壮年不幸殇逝,但他早年即精彩博涉古今中外文学,尤精英文。他4岁时,便由母亲和叔祖母启蒙,始读《千字文》《百家姓》。他自幼异常聪颖,四、五岁就能背诵《三字经》《神童传》,每天习字背书,十分自觉。5岁入学以后,便开始读《山海经图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大部头古典小说。他在高中时代就读了兰姆姐弟的《莎氏乐府本事》。朱生豪逐渐浸润在莎士比亚的动人剧情和楚辞的优美诗句中,时与哈姆雷特一起分担忧伤,时与屈原一起神游天地,朗诵起来更加有声有色,慷慨激昂。

中学阶段就嗜书如命的朱生豪就已对莎氏如痴如醉。他似乎已经深深懂得莎氏所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鸟儿没有翅膀。”后来进入依山傍水的杭州之江大学,受一代词家夏承焘等的熏陶浸染,谆谆教诲,崇尚以“自然的声音来表达真诚的感情”。山上的红叶歌鸟,流泉风涛,塔影暮鼓,江边的晨暾晚照,渔歌萤火,秋江涌潮,陶冶了他的性格。毕业后,朱生豪到世界书局,与林汉达、葛传桀等著名英语学者同事翻译。从此走上翻译之“险途”。与那些留学欧美之士比较,朱生豪未曾跨出国门一步,甚至“北端没有涉足过长江,南边没有跨越钱塘江;只是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宠儿,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的才子”【1】。

我国学术界对朱生豪在艰难困苦中矢志译莎之动因时有探讨。真正让朱先生“饭可以不吃,莎剧不可不译”的当是其对莎剧的笃爱。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代文豪,其作品卷帙浩繁,仅戏剧就有7部之丰。莎士比亚又是一位独步千古的语言大师,其戏剧语言极其丰富,计有上、中、下三格,从高雅庄严到诙谐风趣应有尽有。【2】要将这高难度的英文经典译成它国语言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非一项可以一蹴而就之事。朱生豪先生所处环境和所拥有条件恶劣:贫穷、疾病、炮火“交相煎迫”。朱氏依然莎译不辍,与短短10年之中不失“神韵”地译出37部莎剧中的31部半,“??替近百年来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3】。朱生豪之所以执意译莎,源于其对莎剧的热爱(兴趣),他自己即有言在案:“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4】因此,译莎对他肯定是乐趣,也是动力。事实上,在朱氏译莎的过程中,虽然艰辛备尝,却是“痛并快乐着”的。恰如朱尚刚整理其有关信件时所发现,自从朱译莎以后,朱生豪在信中表现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译莎工作津津乐道代替了对“孤独”、“寂寞”、“无聊”之类的抱怨。而这“津津乐道”又来自朱氏与莎翁之“知音之情”和“契约之灵”【5】。用朱先生自己的话说:“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6】“会心”二字当是译者与作者心灵息息相通之最好注解。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原作魅力传达给其他人正是许多译家孜孜以求的,朱生豪译莎亦当是把自己所得的那份“会心”与他人分享。至于他竟要“饭可以不吃,莎剧不可不译”,那只能说他早已将那份“会心”内化成一种力量,甚至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他在《译者自叙》中所言:“莎士比亚为世界的诗人,固非一国所可独占;倘因此集之出版,使此大诗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国读者之间,则译者之劳力,庶几不为虚掷矣。”【7】

在肯定“爱国思想”是朱氏莎译重要动力之余,我们还不能忽视“经济”原因。据宋清如回忆,“朱生豪经济生活贫穷,他想等莎剧出版之后,有一些经济了,再结婚”【8】。当初的出版合同证明:“世界书局以每千字两块钱的报酬,与朱生豪签订了翻译莎剧的合同,一边交稿,一边付酬。”翻译工作极为艰辛。朱生豪在日记中写到:“在完成之前,我是不得不坚持像现在一样猪狗般的生活,甚至于不能死??等这工作完成之后,也许我会自杀。”然而,噩梦还在后面,1937年8月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搜集各种莎剧版本及诸家注释、考证及评论著述一两百册,连同已译出交给世界书局的9部译稿,全部成了战争的殉葬品。逃命回嘉兴时,小提箱里只装有牛津版的《莎士比亚全集》。1939年冬,朱生豪回到当时《中美日报》担任编辑,仍然紧抓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莎剧的书籍资料,“坚持翻译莎剧,随时交稿以取得当时还能得到的一点稿费,藉以度日糊口”。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朱生豪舍弃全部衣服用品,丢失了图书资料和近四年的颠沛流离中所补译的莎剧,以及自编的三本诗集,他成了生活无着落的失业者。在屡译屡毁的情况下,朱生豪回到常熟,继续奋力译莎。综上所述,兴趣、爱国思想、经济三个原因构成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原动因。

1942年5月1日,经过十年的苦恋之后,朱生豪与原杭州之江大学同学宋清如终成眷属。《现代》主编施蛰存称颂宋清如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得你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那“云雾乎沉千幛月,十三层塔管斜阳,短韵写云蓝,花外星辰,秋香横笛,满身淡月”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触发了宋清如潜在的文学才能。夏承焘先生为他们题词:“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到1944年上半年,朱生豪共译出31部莎剧,多年的超负荷工作,脑力透支,使朱生豪身体受到严重摧残。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终于闭上他那双睿智的眼睛,带着对爱妻稚子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带着“殚精竭虑,历尽心血”没有能够全部译完莎剧全集的深深遗憾,离开人世,终年33岁。

青年翻译家朱生豪自认是理想主义者,是自由的渴慕者。他把莎翁所写的37部剧作,归纳成四类,即戏剧、悲剧、史剧和杂剧。他认为写得最好的则是《哈姆雷特》。这是莎翁在38岁的盛年所写。他非常欣赏莎翁的人物性格创造。他说《哈姆雷特》陈旧的故事,经莎翁的再创造,陈旧题材、历代人物都会凸显出他们活生生的性格特征,在广大观众的眼里都会觉得他们有血有肉。比如莎翁着重描写哈姆雷特思前故后,进退畏难,迟疑不决,以致坐失良机一误再误的性格。这种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中。

朱生豪译事活动如下:

1933年7月,到上海世界书局工作,任英文编辑。世界书局任职时,头几年参与编译了《英汉四用词典》(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同时编译《世界少年文库》(《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鲁滨逊漂流记》)。

1935年,与世界书局正式签订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合同。

1936年,第一部译作《暴风雨》脱稿,8月8日写成《译者题记》,接着翻译《仲夏夜之梦》。

这一年将历年诗稿整理成册,共三集。9月译雪莱《西风歌》。

1937年,先后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等喜剧;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随身只带有牛津版莎氏全集和部分译稿,寓所被焚,世界书局被占为军营,朱生豪历年搜集的各种莎剧版本及诸家注释、考证及评论著述一两百册,连同已译出的9部译稿全都被焚。8月26日回嘉兴,继续译莎。

1938年,下半年回上海继续在世界书局任职,并重新搜集资料,继续译莎,译成《钟先生的报纸》《如汤沃雪》《新诗三章》,并在《红茶》文艺半月刊发表。

1939年,到《中美日报》任编辑,此时因工作繁重,虽译莎不曾间断,但进度不快。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冲入“中美日报”馆,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丢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与译稿,三本诗集及宋清如的诗集两册一并被毁。

1942年,成了生活无着落的失业者,然而他译莎剧的决心却更坚定了,他说,“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5月1日与宋清如结婚,6月与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重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每天除了吃饭很少跟家人交谈,以全部精力从事莎剧的翻译。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九部喜剧。

1943年,用仅有的两本字典译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三部悲剧;年底次第译出另八篇悲剧、十篇杂剧。

1944年,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编完《莎士比亚喜剧全集》三卷;写完《译者自叙》《第一辑提要》《第二辑提要》《第三辑提要》,编《莎翁年谱》,并打算在年底翻译完全集。(《译者自序》凝练了朱生豪对莎士比亚戏剧及其翻译的总体认识,并叙述了自己翻译莎剧之经过及所持之原则,成为其生命精华之所集),到上半年共译出31部莎剧,6月初翻译到《亨利五世》第二幕时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于12月26日去世。

同类推荐
  • 无涯集

    无涯集

    本书收录了浦江清先生的《屈原》、《八仙考》、《论小说》等几篇专论,其余则是从他的笔记、讲稿、日记、书信等各类遗稿中整理出的短文。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闻一多作品集》本书分为红烛、李白篇、雨夜篇等部分。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爱·教育

    爱·教育

    本书是成都市“爱心的传递——师德大比武”教师文集。收集了数十篇教师写教师、教师些学生、学生写教师的优美记实散文,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一个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正气,唱响了主旋律!
热门推荐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残花

    残花

    "少年时期的一次相遇让彼此在脑海里刻下了对方的影子,一纸信书的许诺带走了她此生第一次思恋。她在找,他却忘了。当她再次相遇他,陌生相视,冷言寡语。危难中,埋藏在少年身上的身世秘密一朝公布于天下,他能否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然后回头看,他所珍惜的又是否可以永驻。紫坠玉澈,十年思,双年候。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毫无目的。如果伤痛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记住彼此,如果离开可是是治愈的良药,如果失去的痛可以过眼云烟,可能我们就不会因此而伤痛。楔子一夜流星飒沓十年思双年候残羽落花日重一日岁更一岁静?心莫念旧一朝重开一朝花碎?自讽自嘲无忆失她守天下叹。回头看紫坠玉澈相视相念相不见"
  • 灵光一现

    灵光一现

    咔嚓一声脆响,在黑幕之中,雨声中穿梭。一条隙缝蘧然在混沌仙府形成,闪电犹如游龙一般,直达府内。混沌之眼流转不息,难道命运真就注定?我偏要逆天改命。
  • 执手望年华

    执手望年华

    灰姑娘巧遇白马王子,是幸运?还是最大的不幸!他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永远的高高在上,俯瞰众生。他爱你的时候,可以将你宠上天堂。他绝情时,也能将你推入地狱。她放弃梦想,远离亲人只为和他在一起。他却毫无留恋的远赴巴黎,抛弃了她与尚未出生的小生命。痛过,伤过,绝望过,才明白,她不过是他圈养的宠物,灰姑娘即便拥有了水晶鞋,也变不成高贵的公主。五年后,再相逢,他是国内知名建筑业巨子,有令人艳羡的殷实背景与门当户对的未婚妻。她是炙手可热的亚洲第一性感小天后,追求的男人趋之若鹜。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她再次出现在他身边。从未想过自己的心还会为她而痛。“对不起,请问你哪位?”她微微一笑,妖冶如罂粟。几米说: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的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 阳光的心态(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阳光的心态(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棵小树草;于是,你有些自卑。其实,你和别人一样也是一片风景。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发光发热;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
  • 类人传说

    类人传说

    一个类人少年,身负灭族的血海深仇,却是人类世界浩瀚城的第一公子。虽身怀绝技、天赋异能,却苦练炼气久久不得志。嘲笑、恭维使他身居云端又若弗如人下。他不愿!他不甘!他不服!他发誓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终有一日站立于大陆之巅,成就自己的使命与夙愿!
  • 维摩经疏卷第三

    维摩经疏卷第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甜蜜热恋:校草的专属丫头

    甜蜜热恋:校草的专属丫头

    双亲被一场车祸无情夺去生命,她被迫寄人篱下,无意闯入四大校草的世界,生活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恋爱的季节里,让她与众美男甜蜜不断,和校草们在一起的日子里,纯女能否矜持依旧俏丫头颜甄与绝色校草甜蜜热恋,且看她如何一女御众男,智斗各色美艳狐狸精,上演史上校园最华丽群恋剧。
  • 开往梅陇的地铁

    开往梅陇的地铁

    本书收录了韩昌盛的作品,包括《开往梅陇的地铁》、《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十六岁的盛宴》、《我的青春谁做主》等70部,主要以青春类、校园类小说为主。
  • 古钢琴三部曲

    古钢琴三部曲

    四个人的命运,一本破旧的日记,一架古钢琴,揭露了一段风尘的历史。至今无人知晓音乐家究竟为何而诞生?通过残存的资料,重现历史的真相本书作用了传统的西方奇幻小说的文风,和古老哥特式文学风格的巧妙结合。本小说一章字数5000+更新略满但永不断更希望支持书中每一处的描写,都与剧情挂钩,在仔细的阅读中,读者可以自己发现剧情的蛛丝马迹。希望读者享受慢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