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900000022

第22章 真诚(1)

诚心诚意地生活,首先,要求我们不欺骗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其次,要求我们真诚地面对他人,不要伪装良善来欺骗他人,不要失信于人。如此才能拥有王阳明所说的那个纯明无瑕的良知,才能获得人生的欢乐。

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诚

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一天,弟子管志道问:“荀子说‘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诚’,但程子并不赞成这个观点,这是为什么?”

王阳明回答说:“这也不能就认为不对。‘诚’字也可以从存养身心上来理解。‘诚’是心的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要思诚。程颢先生说‘用诚敬的心存养它’,也是这个意思。《大学》里说‘要端正人心,必须先端正他的思想’,也是如此。”在王阳明看来,用诚敬的态度生活,就是致良知——恢复心的本体的表现。

佛家有一句话:“心香一瓣,有诚则灵。”是说看一个人是要从心而论的。当然这不是说没必要修行了,不然,打着“心香”的旗号,胡作非为,岂不是戏弄了佛家的宽容与智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圣人孔子就感叹人们“诚心”的日渐趋下,发出“吾不欲观之矣”的喟叹。古代的禘礼,是国家的大典,全民的大典,皇帝要斋戒沐浴七天或三天以后,才代表全民出来主祭,而且要全副精神,诚心诚意,十分郑重,等于是一个宗教家的大祈祷,绝对不可马虎。但随着当时文化的衰败,即便在郑重的禘礼上,人们也不再心诚:禘礼开始以后,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献神禘的酒以后,就想着赶快走,隆重的祭礼不过是在走形式,应付了事。这样的情形,怎能不让孔子感叹:“我实在不想看下去了。”为什么不想看?就是认为何必勉强作假,而丧失了这件事的实际精神呢!

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事情都逐渐走向“形式主义”,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宣誓,只要举起手来表示一下,心里完全没有肃庄恭敬的诚意,完全是为了做而做,为了结果而做,失去了诚心,也就失去了做事的意义,自然也就享受不到做事的快乐。

在一个禅者看来,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源自心,而所有问题的解决,同样源自心。

有一天,奕尚禅师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聆听。等钟声一停,他忍不住召唤侍者,并询问:“刚才打钟的是谁?”

侍者回答:“是一个新来参学的和尚。”

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把那个和尚叫来,并问:“你今天早上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打钟呢?”

和尚不知道禅师为什么这样问他,于是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啊!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说:“不见得吧?你在打钟的时候,心里一定在想着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真心诚意的人才会打出的声音啊。”

和尚想了又想,然后说:“禅师,其实我也没有刻意想着什么,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之前,一位师父就告诉我,打钟的时候应该想到钟就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敬佛,用一颗禅心去打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说:“往后处理事务时,不要忘记持有今天早上打钟的禅心。”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小和尚将来一定可以修成正果,原因就在于他虔诚的佛心。

心诚不诚,也许骗得了别人,但终归骗不了自己。虽然,结果的好与坏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有一些因素是由心而定的。忠诚地对待自己的理想、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坦诚地对待自己的亲朋……好的结果就会出现,忠诚度、真诚度、坦诚度越高,好的结果就会越早出现。

心诚则灵,怀着一颗永不放弃、至死不渝的真诚心,就会给人带来永不言败、锲而不舍的精神意念,好的结果自然水到渠成。很多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一颗虔诚的心,才做出了伟大的事业。因此,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我们都要固守一颗虔诚的心。虔诚的心是对正念的把握,是对信念的秉持。纤尘不染,杂念俱无,集念于一处,力量就是最大的。

化解那些不必要的猜疑

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

王阳明认为,存心去体察别人的欺诈与虚伪,是后世猜忌、阴险、刻薄的人做的事。只要存有这一念头,就进入不了尧舜圣道的大门了。由此可见,猜疑他人,只能使自己离“致良知”的道路越来越远。

猜疑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发生在恋人之间,会阻碍感情的发展;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猜疑心理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哪怕是一点点猜疑,也可能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猜疑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怀疑自己。我们的心胸时而被猜疑打开,时而又被猜疑关闭。猜疑是一种矛盾心理的体现,过分猜疑极容易转变成病态;而过分相信,又很容易被他人愚弄。猜疑使我们遇事犹疑,不能果断地处理问题,从而错失许多良机。猜疑会产生许多痛苦的细胞,使我们长夜难眠,因此,化解那些不必要的猜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自己。正常的人是很难摆脱猜疑的,良好心态基础上的猜疑使我们保持理智,而狭隘的猜疑使我们丧失信心和斗志。

两个人结伴横穿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剩下的那个健康而饥渴的人对同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他把手枪塞在同伴的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3小时后,每小时对空鸣枪一次,枪声会告诉我你的位置,这样我就能顺利找到你。”

两人分手后,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个人满腹狐疑地躺在那里等候。他看着手表,按时鸣枪,但他一直以为只有自己才能听到枪声,他的恐惧加深,一会儿认为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过了一会儿他又想一定是同伴找到了水,却弃自己而去。到应该开第五枪的时候,这人悲愤地想:“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到我的枪声了,等到子弹用完之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只有等死了,而在临死前,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时该多么痛苦,还不如……”于是他颤抖着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不久,那个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是他们找到的只是一具尸体。

在沙漠里等候的人不是被沙漠的恶劣环境吞没,而是被自己的猜疑毁灭。面对友情,他用猜疑代替了信任。猜疑是可怕的,由于不相信别人,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丢掉了性命。虽然在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我们免不了对自己的情况产生怀疑,但如果对任何事都无端怀疑,整天疑神疑鬼,就是病态心理了。这种人整天忧心忡忡,总觉得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有人在评论自己,议论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总有人跟自己过不去。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忙不完的工作,没有人有闲情逸致去管别人的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猜疑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办法。”要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当你疑心别人在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先观察一下,看你的猜疑是否正确。不妨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这样,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多深入调查了解,能避免感情用事。多疑的人应对别人直言相告,坦诚相处,彼此间有了信任,猜疑的根源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产生了猜疑,则可以主动与对方接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多沟通思想,互相交心通气。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并且,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有利于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因多疑而引起的焦虑苦恼也将一扫而光。

真诚的力量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真知,一个真诚恻怛。

王阳明曾对弟子聂文蔚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良知的自然明白呈现就是真诚恻隐,这是它的本体。用致良知的真诚恻隐去侍奉父母便是孝,敬从兄长就是悌,辅佐君主就是忠。这一切都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隐。”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要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

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人家是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王阳明认为“唯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在他看来,“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在谈到格物致知和诚意时,王阳明说:“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即必须要先有诚意,然后才能在事物上格致,否则就会无从下手。所以,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讲究“诚”,而这个“诚”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坦白。

同类推荐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热门推荐
  • The Flying U Ranch

    The Flying U Ran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白之华

    秋白之华

    这本《秋白之华》主要描述的就是一个女人的史诗:我笔下的这个个城市,曾住过这样的一个女子,爱一个人致死,挚爱成痴,把爱的矜持裱褙成诗。写一首女人如诗,每当动情的时候,婉转的相思;写一首女人如诗,每当日暮夕词的时候,染黄了心事。
  • 不后悔

    不后悔

    本以为不可能的两个人,却爱上了,纠缠,融入对方的世界,爱如初吗?“未来,你还会跟我一起吗?哪怕死?”
  •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是我10年作品的精选。其中,有两个关键的“题眼”,一曰“奋斗”,二曰“咖啡”,“奋斗”是姿态是精神是途径,“咖啡”是结果是目标是一种悠然的氛围。
  • 银星

    银星

    [这本书写的不大好所以忧矽打算不写了。等忧矽想好怎么写后再写……读者可以先弃坑了……对不起的撒!]自尽后竟魂穿异世,附在了大陆人尽皆知的废物身上!不过好在有莫离空间绑身,灵泉秘籍,应有尽有。灵武双修,炼神丹,契神兽……直至某男从天而降,邪魅一笑,“爱妻,你是我的了!”语气不容反驳。“呸呸呸!谁是你的啊?”某女一脸的嫌弃。但转而又痞痞的说道,“跟着姐,姐护你一生一世!”“好!”某男笑着回道。
  • 向着光明

    向着光明

    这是一只小狐狸的故事,一只叫做狐玉小狐狸的故事。被上山砍柴被“猎人”抓住,却对猎人产生了感情,在被爱人遗忘后,狐玉改如何找回曾经。
  • 阴阳秘术之鬼瞳

    阴阳秘术之鬼瞳

    寻龙点穴、赶尸秘术、养蛊御鬼,神秘道术秘法揭开,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你还能相信你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宁无心本不信,可是当所有事情的发生跟自己的梦境一模一样的时候,宁无心曾经平静的生活就此发生了改变。
  • 飞

    一切从美丽的草原开始,一切又在美丽的草原上结束了!飞走了!带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带者自己渴求自由幸福的梦想!去了太阳神殿,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个灵魂被放逐是一种堕落,一个生命被放逐是一种追求,一个理想被放逐是一种升华,一种自由被放逐,换来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恒久不变,一种源远流长,一种不管用何种方式表达的精神。飞是为自己而飞,更是为理想而飞。
  • 太上三洞表文

    太上三洞表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第一甜心

    豪门第一甜心

    一场醉酒,她误惹恶魔,原以为只是一场恶梦,怎料恶梦无止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