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9300000006

第6章 组织管理与社会责任(1)

内容提要

管理者所在的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管理者的活动要受到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了解与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设法适应或改变环境。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管理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对于改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还必须对投资者、顾客、员工、竞争者、环境、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大力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和组织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组织环境的构成

2.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

3.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及意义

技能目标

1.初步具有管理组织环境的能力

2.认知并有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初步具有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

案例导入

向科的困惑

苏北某市是江苏最贫困的市之一。该市只有极个别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科创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原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变压器,但经营不佳,亏损严重。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市政府决定以比较低的价格将科创公司让民营企业家向科买断产权,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买断的条件是在原有的四百多个工人中,只保留一百多人。向科是一位精明能干且素质高的企业家,受过高等教育,在特区搞过经营。接受后,他进行两项改革:一是提高科技开发的投入比重;二是提高销售成本比例。前者由1%提高到5%,后者由3%提高到12%。两项措施都比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经营。不过,这些高比例的销售费用中相当一部分被产品推销人员用来作为回扣或向有关人员送礼打开市场。向科认为,现在该企业的产品虽然在同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不是最高,但前景很乐观。另外,在改制后的第二年,他解雇了原企业留下的部分工人,估计不需要多长时间,保留的一百多个工人中还有相当多要被解雇。

向科认为,他已陷入经济与道德、企业自身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困境中。首先,作为本地的窗口企业,它的发展必将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然而,提高销售成本会滋长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不道德现象,形成不正当的竞争。其次,低价买断产权时,承诺接受一百多名工人,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难以达到他的管理要求。于是,要么花大量经费培训这些工人,要么解雇他们,这样做,要么不能履行改制时的承诺,要么会导致新的社会问题。为了本企业的发展,向科选择了后者。

3.1 组织环境

3.1.1 组织环境的含义与分类

1.组织环境的含义

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条件和力量的总和。任何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自我封闭的,其管理也不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的,管理者必须时刻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可以说,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2.组织环境的分类

科学划分组织环境的类型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一般来讲,以组织界限来划分,可以把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根据环境系统的特性来划分,则可将环境划分为简单—静态环境、复杂—静态环境、简单—动态环境和复杂—动态环境四种类型。

本书主要按组织界限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内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即组织履行其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例如组织的物理条件、人员的社会心理因素、组织文化因素等。物理环境要素包括工作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声音(噪音和杂音)、色彩等,它对于员工的工作安全、工作心理和行为以及工作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物理环境因素对组织设计提出了人本化的要求,防止物理环境中的消极性和破坏性因素,创造一种适应员工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工作环境,这是实施有序而高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心理环境指的是组织内部的精神环境,对组织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心理环境制约着组织成员的士气和合作程度的高低,影响了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目标的达成。心理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归属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等。

组织文化环境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的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考核奖励制度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等;二是组织的精神文化,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经营管理哲学、组织的精神风貌等。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即组织外部的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与因素。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时刻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外部环境和特定外部环境。一般外部环境包括的因素有: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一般外部环境的这些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是间接的、长远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导致组织发展的重大变革。特定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企业组织而言的,包括的因素有: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竞争者、公众团体等。特定外部环境的这些因素,对企业组织的影响是直接的、迅速的。

从总体上来说,外部环境是不易控制的,因此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能影响到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动。对外部环境做分析,目的是要寻找出在这个环境中可以把握住哪些机会,必须要回避哪些风险,抓住机遇,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组织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变化速度加快,综合性的作用日益显著。

①一般外部环境。

经济环境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国内、国际的经济状况及经济政治。其主要表现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资源、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市场供求与竞争、国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经济领域的对外开发程度等。经济环境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状况、经济状况、竞争态势等,市场因素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组织最为关注的环境因素。市场容量越大,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改进服务的压力也越大。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有效的管理又能推动经济环境的改善。

科技环境是指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展状况、技术政策、技术立法、技术发展方向和潜力等。科技力量对管理者和企业有着重要意义,技术的创新使一些已有产品一夜之间变得过时,迫使组织不断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管理者如果想让自己的组织避开危险,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对技术环境做出迅速而适当的反应。另外,信息技术的变化改变了组织内部工作的性质和管理工作本身,高科技的信息通信技术使远距离办公成为现实,组织管理者监督、协调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发生了质变。

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国内外的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政策法规等。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管理的社会属性有不同的决定作用;政治形势的状况及变动趋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从而关系到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国家的政策关系到资源的配置状况、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与市场需要、企业内部制度与政策以及人员心理等。法律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律是否完善和公正;社会成员、管理者是否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执法是否严格、公正等。一方面管理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规定,及时掌握其变动情况,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和相关国家的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另一方面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完善内部的规章制度,重视法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依法进行管理。

社会和文化环境。组织的社会环境是与组织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俗、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以及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等。文化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这里主要是指教育、科技、道德、心理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水准等,影响着组织系统的各种文化条件的总体,我们称之为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社会成员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观点等。一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有较大差异,管理者要注意研究被管理者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研究组织所处的区域变化环境,合理选择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

自然地理环境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地理条件的总和,包括矿产、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这些自然条件主要是组织所存在的地理位置以及这一地理位置上的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源、动植物、陆地和水中的矿藏等自然物,这些自然物相互联系和作用,组成了整体性的结构。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的一个特定部分,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但是作为组织的自然环境,它又总是与人的某种社会活动相联系,是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资料来源。在劳动过程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然物进入了人的实践活动范围,成为组织管理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主要决定组织的资源优势或劣势,组织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趋于利而避其劣。今天环境科学的日益发达,使组织有更多手段来预测和防范自然条件的突变。然而,自然环境的变化,仍然应当引起管理者们的充分注意,以把握面临的危机或机遇。相对来说,自然环境的变化速度是比较缓慢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周期要快得多,对组织的威胁也要更大一些。

②特定外部环境。

供应商是为企业供应用提供产出或服务的投入资源(如原材料、零部件、流动资金或员工)的个人或组织。包括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工具、能源及土地和房产的各类供应商;为企业提供资金和信贷资金的股东、银行、保险公司等组织;在高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个体和中介机构等。另外,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供各种劳务和服务的机构,如货物运输、设备修理、员工培训、环卫清洁及保安等服务机构,也都构成企业的供应商。企业供应商的品质、数量或类型的变化,既会给企业带来机会,也会给企业造成威胁。因此,供应商对组织经营发展有实质性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供应资源的丰富程度、资源的质量和价格、供应渠道、协作关系、激励方式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组织生产产品的质量、成本和利润。管理者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这些机会或威胁做出及时、适当的决策,否则将使企业在竞争中陷入劣势。

分销商是指协助组织促销和分销其产品给最终消费者的组织。分销商由中间商、实体分配组织、营销服务机构、财务中间机构等构成,是组织能否进入和占领某一特定市场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决策企业如何销售其产品或服务,对企业业绩有重要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选择授权经销商来销售它们的产品或服务,也有很多实力强大的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自行销售产品或服务。

消费者是指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在商业发达的社会中,企业的产品(尤其是消费品)通常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才能到达最终使用者手中,这样,不仅消费该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产品在离开生产企业之后所经历的各环节的销售商,也都可能成为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是组织服务的对象,是组织利润的来源。所以,消费者是组织面临的最主要的特定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类型可以细分为:个人家庭用户、企业组织、政府部门、其他机构等。消费者的需求量和潜在需求、购买能力、需求的变化趋势,消费者的需要和特点,消费者的爱好、购买动机和习惯等都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之上的。管理者确定企业的主要消费者,提供给他们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影响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竞争者主要是指组织在经营与产品销售方面遇到的能够提供与其类似的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所有的组织,甚至是垄断组织,都有一个或更多的竞争者。竞争者是企业面临的最直接、最具有威胁性的一种力量。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不能忽视自己的竞争者,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竞争者除了现有竞争者还包括潜在竞争者,它们都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威胁。潜在竞争者是指在特定企业当前的具体环境中并不存在但可能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例如,一种新产品开发成功会引来许多企业加入。这些新进入者将加剧竞争,给原有企业造成威胁,侵占其原有的市场份额。

公众团体是指对实现本组织目标有实际或潜在利害关系和影响力的一切组织和个人的综合。组织所面临的公众主要包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群众团体、新闻媒介、社区居民、一般公众等。政府机构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需要从全社会利益角度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必要地调节和控制。而工会、妇联、消费者协会、绿色和平组织、新闻传播媒介等各种特殊利益团体和公众的利益代表团体,也会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某种影响和制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公众团体对组织行为的客观影响,满足它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从而谋求组织持续稳定的发展。

3.1.2 组织环境的管理

1.组织环境的特性

组织环境是组织系统所处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与组织及组织活动相关的、在组织系统之外的一切物质和条件的统一体。组织环境是相对于组织和组织活动而言的,只有相对于组织和组织活动的外部物质和条件才具有组织环境的意义。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但只有当人类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活动,从而产生了对这些活动的管理,而且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人类的这种活动相关联之后,才成为组织环境。因而,组织环境的性质与内容都与组织和组织活动息息相关:与一定经济组织的经济管理活动相联系的是经济组织环境;与一定军事组织的军事管理活动相联系的是军事组织环境;与一定教育组织的教育管理活动相联系的是教育组织环境;等等。这些组织环境都是与一定组织和组织活动相对应的。具体来说,组织环境具有以下性质。

(1)客观性。组织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随着组织中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它的存在客观地制约着组织的活动。作为组织环境基础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条件是物质实体或物质关系,它们是组织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对组织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2)系统性。组织环境是由与组织相关的各种外部事物和条件相互有机联系所组成的整体,它也是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将它称为组织的外部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要素,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相互关联,形成一定的结构,表现出组织环境的整体性。组织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任何子系统都要遵循它所处的更大系统的运动规律,并不断进行协调和运转。人们的管理活动就是在这种整体性的环境背景中进行的。

(3)动态性。组织环境的各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各种组织环境因素又在不断地重新组合,不断形成新的组织环境。组织系统既要从组织环境中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也要向组织环境输出各种产品和服务,这种输入和输出的结果必然要使组织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使得组织环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种环境自身的运动就是组织环境的动态性。组织环境处于经常的发展变化之中,使组织内部要素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平衡经常被打破,往往形成了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组织必须及时修订自己的经营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通过调整组织系统输入输出的结果,来促使组织环境更加有序化,朝着有利于组织系统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组织环境的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征说明了组织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的运动着的系统。正确分析组织所面临的环境中的各种组成要素及其状况,是任何一个管理者进行成功的管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形成、发展和灭亡有着重大的影响。组织环境为某些组织的建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蒸汽机技术的出现导致了现代工厂组织的诞生。某些环境的变化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某些组织未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而已不复存在。在当代和未来,组织的目标、结构及其管理等只有变得更加灵活,才能适应环境多变的要求。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不是组织对环境做出单方面的适应性反应,组织对环境也具有积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组织主动地了解环境状况,获得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通过调整自己的目标,避开对自己不利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环境的状况和变化,使之适应自己的活动和发展,而无须改变自身的目标和结构;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创造和开拓新的环境,并主动地改造自身,建立组织与环境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另外,组织对环境的反作用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对环境的破坏。这种消极的反作用又会影响组织的正常活动和发展。

具体来说,管理与所处的环境(主要指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

(1)对应关系。组织的管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社会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上的多种因素总是不可避免地在组织内部体现出来。以一家企业为例,社会上的环境可以划分为经济、技术和社会三大环境,那么,企业内部就与之相对应,存在着经营、作业和人际关系三大管理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是一个微缩了的小社会。

(2)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例如,一家生产企业从市场上搜集情报信息,并购进原材料;再将加工完的产品到市场上销售,并通过广告等形式向社会广泛传递有关产品的信息。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些活动的管理行为,必然同环境之间存在交换关系。

(3)影响关系。影响关系表现为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社会上的各种人文环境及心理氛围必然对社会组织的成员及管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谋求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决定、影响和制约关系。

3.组织环境的管理

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以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谋求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1)了解与认识环境。管理者要能动地适应环境,首先要了解、认识环境,这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管理者要把对环境的了解与掌握纳入重要管理事项。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环境的信息,掌握关于环境的各种因素与变量,把握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对各种环境变量做到心中有数,始终保持对环境的动态监视与整体把握。

(2)分析与评估环境。在掌握组织环境的大量信息,对组织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估。要划分与确定环境因素的类型,确定环境对组织与管理影响的领域、性质及程度的大小。例如,根据一些因素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将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还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将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分为稳定环境和动态环境。

(3)能动地适应环境。在对环境科学评估、正确分类的基础上,要研究与选择对待不同环境的办法。一般是采用依据分类区别对待的管理办法。①对于一般外部环境,是所有组织共同面临的,而且是个别组织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采取主动适应的办法。管理者要从组织环境既定条件与因素出发,去研究、解决本组织的问题,千方百计地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发挥本组织适应环境的优势,因势利导地寻求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以获得组织的发展。②对于特定外部环境,既是本组织直接面临、影响巨大的环境,又是本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所以,管理者要积极干预,创造条件,使环境朝向有利于本组织的方向发展。③对于稳定环境,管理者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和规范进行预测与计划,并实行较为稳定和长期的战略与政策。④对于动态环境,管理者则要加强监测,并采取权变管理模式,灵活应变。比如在职权配置上给基层实体以更大的自主权,以便让其独立地、灵活地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

3.2 管理道德

3.2.1 管理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1.道德与管理道德

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道德一般可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类。其中,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和履行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以及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源。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所调整的关系是管理关系,规范的行为是管理行为。管理关系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相互间的特殊的职业关系。管理行为是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中的行为,与一定的管理职权和管理责任联系在一起。管理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协调组织和社会的关系,能够激发组织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对改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管理道德的特点

(1)管理道德具有普遍性。管理道德是人们在参与管理活动中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为指导而提升、概括出来的管理行为规范,它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无论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管理,还是单位、部门、家庭和邻里的人际关系管理,都应当遵守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要求。

(2)管理道德具有特殊的非强制性。人类最初的管理,是属于公权的、人人都可以平等参加的管理,没有强制性。与之相应的调整管理行为规范,即管理道德也没有强制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酋长在氏族内部的权力,是父亲般的、纯粹道德性质的,他手里没有强制性的手段。”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管理便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具有阶级的性质和内容。它依靠国家或组织的权力实行管理活动,具有强制的性质。但是,与此相适应的管理道德并没有改变其非强制的性质。不过,管理道德在内容上侧重于调整和约束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在社会作用上则侧重于依靠被管理者的舆论影响管理者的行为,从而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具有特殊性。

(3)管理道德具有变动性。人类的管理活动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作为调整管理行为和管理关系的管理道德规范,也必然随着管理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性质单纯、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发展极其缓慢,与之相应的管理道德的内容也简单、规范也少、发展也缓慢。到了近代,随着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管理方式的制度化和管理目标的多样化,与此相应的管理道德的内容也随之增加和丰富,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是当代科学管理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管理道德的变化和发展。

(4)管理道德具有社会教化性。道德教化是一个古老的概念,重视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重视德治,所以都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管理道德,应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道德教化思想,高度重视管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尤其应当强调组织管理者的道德示范和引导作用,使管理道德的意识、信念、意志、情感更加深入人心,并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对于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管理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分支,具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应当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科学管理的新特点和新形式,认真总结管理道德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适时调整道德规范,构建科学的管理道德体系,使它不断丰富和完善。这对于进一步协调和调整管理行为和管理关系,建立公平、和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友善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对于保证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道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 管理道德的内容

管理道德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调整和协调各种管理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管理道德包括的范围较广,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资料来源:http://wiki.mbalib.com/wiki/%E7%AE%A1%E7%90%86%E9%81%93%E5%BE%B7]。

1.组织管理目标的道德

任何管理都是组织的管理。组织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者为了使其管理目标可行,都要或多或少地考虑它的目标的道德性。原始社会的氏族公共事务管理,其目标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其道德目标是为了维护氏族组织成员的生存。到了阶级社会,组织的管理目标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不同阶级的组织管理,其管理目标也有不同的道德要求。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一切管理的本质和目标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生产的管理目标,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这种管理目标与道德要求的一致性,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2.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手段的道德

手段是为实现一定目的或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的途径、方法、办法和策略的总和。任何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组织管理者对手段的选择。而所选择的手段是否正当(即手段是否道德),会直接影响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在实现其管理目标时采取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奴隶主阶级民主派曾要求对奴隶采取一些怀柔的、宽容的政策,以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奴隶主阶级贵族派却继续坚持严厉的压迫政策,激起了奴隶们的极大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在反对奴隶主阶级****制度的革命斗争中,曾经采取过一些小恩小惠的政策,给农民一些好处,对吸引农民参加革命确实起了较好的作用,但封建地主阶级掌权之后,又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剥削和压迫农民,结果导致农民起义连绵不断。资产阶级高举“自由、民主、博爱”的革命大旗,对封建****制度采取了无情揭露和批判的斗争手段,这对于吸引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参加革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掌权之后,由于仍然奉行极端利己的道德原则,因而在其实现生产管理的目标过程中,又采取了各种不正当手段,如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招收童工,压低工资等,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工人,以此来达到其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总是“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达到不道德的目的。”与资产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要求一切组织管理者在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而选择的所有手段都必须是正当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它坚决反对一些组织管理者为达到其私利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做法。它还要求人们对诸如偷工减料、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造劣、哄抬物价、宣传虚假广告等不正当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和谴责。

3.人际关系管理的道德

人际关系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定社会的人际关系管理,除受社会性质决定之外,还受血缘、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这种管理的复杂性和管理层次的多样性。调整和协调不同的或同一种人际关系中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即处理和协调邻里人际关系、老乡人际关系与家庭人际关系、夫妻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各不相同的。中国长期流传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虽是老话,却说明了人际关系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滥用等价交换的原则,使人际交往中出现许多“关系网”现象,使人们感到********、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范人们的交往关系,使人们的人际关系沿着平等、和睦、协调和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就成为管理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人事管理的道德

任何的组织管理,都是通过人来执行其管理职能,通过人的活动来实施的。因此,如何管理好人、如何用人,不仅要考虑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而且要考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历代许多国家管理的决策都重视用人的德才要求。从汉代的举贤士到明清的八股文取士等取才用人制度,都要求入选者不仅要有才,而且要有德,即忠君爱国、举孝廉、不犯上。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在网罗人才的过程中,也很重视其所用人才的政治、宗教和道德的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我们的用人制度更应该重视道德的要求,必须坚持用人的德才兼备和知人善用的原则,反对“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的做法,使我们的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道德化。

5.财物管理的道德

物资钱财是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资钱财的组织根本不可能进行管理。但是,有了物资钱财的组织,也不一定能实现有效的管理目标,因为物资钱财总是要交给组织机构的人员去掌握和运用的。这时,财物管理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与财物的道德风险就会成正比。如果管钱管物的人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我之物勿用”等最起码的道德意识都没有,必然会利欲熏心、贪污挪用、化公为私,这就必然会动摇或削弱组织管理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了许多巨大的贪污案件,以及贪污人员的低龄化,都足以说明我国财物管理制度的薄弱和财物管理人员道德意识的缺失。因此,如何规范财物管理人员的行为,加强财物管理方面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管理道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3.2.3 四种道德观类型

1.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是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制订决策的一种道德观点。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提倡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并符合组织利润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功利主义也有可能导致组织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权利至上的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管理决策必须在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包括隐私权、良心自由、言论自由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的前提下做出。权利至上的道德观在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在组织中也有消极的一面。

3.公正主义的道德观

这种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制订、实施和贯彻组织规则。实行公正标准同样会有得有失,它保护了那些其利益可能未被充分体现或被忽略的利益相关者,但它也会助长组织降低风险承诺、创新和生产率的意识。

4.综合社会契约的道德观

综合社会契约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个方面的因素。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一是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社会契约,这些“现实的”或“现存的”社会契约构成了企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源泉;二是一个群体中较为特定的人当中较为特定的契约,这些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同类推荐
  • 现代管理学基础

    现代管理学基础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础、计划管理、组织管理、领导、管理控制、管理创新等。
  •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本书精选了十二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知识,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工作中顺利地做出经济决策和选择,出色地领导所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下属的敬佩和上级的尊重。
  • 7天打造顶尖店长

    7天打造顶尖店长

    店长是企业提高业绩和管理水平的关键,也是贯彻服务宗旨的前锋,尤其在连锁企业中备受重视.与市场上其他的管理者培训图书相比,本书操作性较强,内容涵盖面大,行文通俗等,可作为系统培训的教材,也非常适合店长们的自我培训。
  • 海外营销:网商成功之道

    海外营销:网商成功之道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让中国制造业面临了更加难以掌控的局面。中国制造业是出口转内销,还是打造海外自主品牌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出口转内销面临怎样的困境,以及海外发展应当遵循怎样的路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做出选择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本书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挖掘新经济形势下市场内在的传统营销学本质,通过品牌、销售、供应链3条主线整体阐述了数字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中的全球化品牌之路。力求能为传统制造业寻求新的蓝海战略,避免过度激烈的竞争提供理论参考。
  • 黄金投资一点通

    黄金投资一点通

    本书分章介绍了黄金基础知识、黄金投资工具、黄金投资基本面分析、黄金投资技术面分析、黄金投资技巧与风险管理。全书结构合理,条目清晰,将黄金投资者想知道应该知道的黄金投资知识,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一一列举,文字通俗易懂、简便实用,是广大黄金投资者认识黄金市场、决胜黄金市场的重要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的人生基本已成定局,因此,40岁女人应该顺应自己的人生轨迹,懂得取舍之道,让自己在人生的后半程走的更加从容和顺畅。40岁,女人必须要面对现实,这是生命中的分水岭,在这里青春一去不复返,精力衰了,容颜老了,感情淡了,责任重了,前途远了。看看以前,感觉自己的所得是如此之少,想想以后,让自己迷惘的事又是如此之多。但无可否认的是,40岁之后的路依然漫长,40岁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你必须对你未来的人生负责,灵活取舍,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该留住的留住,该改变的改变,这样你才能获得一种与年龄相称的坦然和从容。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年,他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在父母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他在家中搭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能借到的戏剧剧本。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的那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尽管安徒生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终于踏进了文坛“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 只道是雾梦

    只道是雾梦

    在匆忙的人生中经历了多少故事,已经历风霜的心底有多少抹不尽的的记忆,而那记忆里全都是一个叫靳辰的影子。
  • 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

    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舰长

    超级舰长

    肖天林原本能够进入最高级的联邦星际舰队,成为一名让人敬仰的星际舰队的一员。但是,他却突然不声不响的放弃了,连他最好的朋友都无法理解,为他的行为痛惜不已。肖天林的生活开始偏离普通人的运行轨迹,这一切只因为一艘神秘的袖珍型飞船的出现……**********************恳求推荐!请看书的朋友看完书后,顺手投上几张推荐票,谢谢了!
  • 有关大舅的话题

    有关大舅的话题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无处释放的青春

    无处释放的青春

    《无处释放的青春》是一部校园爱情小说。在重庆读书的“我”在百无聊赖的一次操场漫步中,无意中发现一张被丢弃的照片碎片,却拼凑出一个美丽女孩清秀的模样,照片背后还用拼音写着MSN用户名zuoshaomei.带着疑问,我踏上了回乡的火车,在火车上结识了在重庆读大学的邵美,让我惊奇的是:她竟然和我批凑出来的照片上的女孩长的一模一样。我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而后“我”与邵美开始了现实中的热恋、同居。在一次和邵美的矛盾中,我加了那个拼凑出来的MSN,进而认识了少梅,并通过网络少梅纠缠着···
  • 可乐神汤密码(慢慢长大系列)

    可乐神汤密码(慢慢长大系列)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的成长轻喜剧。一肚子鬼点子的哥哥李多乐,贪吃又捣蛋的弟弟李多米,漂亮姐姐顾小西,再加上麻辣妈咪刘芳和一个一肚子故事的作家爸爸李天明,从家庭到学校,这麻辣一家人的爆笑事儿,荒唐事儿,感人事儿层出不穷。李多乐服用了李多米调制的可乐神汤后陷入重重危机;儿童彩票“刮刮卡”大奖时速惊心动魄,背后又是怎样的邪恶骗局;超爆笑超感人的亲子互动“聪明宝贝俏妈咪”隆重上演;李多乐、李多米为何能凭一个错别字登上了报纸;神秘午夜出现的无脸人是谁,李多乐在古文中又发现了怎样的捉鬼秘诀……
  •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赘皇

    赘皇

    *书名:赘zhui(第四声)皇,发现有的书友读成ao(第二声)皇,特此注明*江陵是唐家的上门女婿(就是入赘),无意间被召唤到另外一个世界,成为那个世界的召唤人。那个世界,到处充满着脑元素,人们通过修练,吸收空气中的脑元素来提升自己的智力。而江陵作为这个世界的召唤人,属于极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在这充满脑元素的世界里,连杀人方法,都是别具一格。你见过……颜色会杀人吗?-------------------------------------请大家不要忘记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