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进入工作状态,六十岁退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在职场中度过,不论我们是哪个年龄、处于职场中哪个点位上,如何度过每一天,下一步怎么走,向哪个方向前进,都是我们日常思考的课题。纵观职场中人,做法分为两类:一是,随意而为,过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儿算哪儿,没有计划性,即感性职场;二是理性职场,就是有意识地按照事前的严密规划行事,在每个拐点处进行理性的预测、判断,决定下一步方案。职场上理性的人按照大标的箭头方向前进,经过的每个步骤对大目标都有价值有意义,不是废棋。
职场上成功者比例很少,而理性职场原则将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极大地缩短到达目标的奋斗进程,最大限度地少走弯路,贯彻理性原则的办法即按照路线图行动。
战争中,各级指挥员的手中少不了作战图;出门旅游,失去导游图岂不迷失方向,很多时间浪费在错误的行程中。按照路线图行动,可以不断激励我们向着大目标进取,避免于无谓之处浪费宝贵的时光和精力,从每段经历中都有所收获,从而使一生过得精彩和欣慰。
目标是什么?什么是成功?不同的人标准不同,如果尚未想过,那么现在为自己写一份墓志铭吧,上面所写即你的人生目标。
很多人没有相关意识,因而按照路线图行动的人少之又少。那么有了意识后,如何去行动呢?有三项锦囊之计:(1)设计一款适合自己的路线图。(2)节点处综合各种因素预测并判断,选择下个步骤。比如,如果判断自己在此处发展已到头,无论怎样被挽留,都应离开,然后按照自己的路线图指示方向走。(3)果断的行动力,职场不偏爱优柔寡断、一团糨糊的人。
综合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思考判断,难度巨大,谁也不可能每次都正确,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件,很多事件类似多棱镜,具有多面性和假象,准确判断谈何容易!何况感性、惰性和侥幸心理经常跳出来左右我们的思想。因此理性职场的发展路径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居多。
Monster,我的同事,是典型地按照路线图行动并完满实现阶段性目标的人。
临近新年,我去中国电器集团看望做高管的朋友G,办公室里他正和一位三十几岁身材魁梧的人谈话,这位就是Monster。
Monster是世界著名通讯公司Sacle的中层技术经理,和公司签订的五年劳动合同两个月后到期,他正在物色新机会。中国电器集团有意向成立研发中心,但筹备期很长,机会尚不成熟,不是Monster的首选。
我所在的公司刚刚成立,正在寻找硬件实验室负责人。我们的公司名气和规模、办公环境和地点、技术条件和基础以及现有团队和人员素质,与Sacle相去甚远,我原以为Monster根本不予考虑,没想到,Monster非常感兴趣,约好第二天在Sacle的员工餐厅一起吃午饭。
员工餐厅像五星级酒店,服务生一律着白衬衣红马甲,打红色领结,左手托食物盘,右手背在腰后,轻手轻脚地为零点的员工送餐。
“我们的办公条件很差,终年见不到阳光,没有员工食堂,中午得自己想办法,也没有班车,没有交通补助。”我告诉他。
“这些都是枝节,我早先在事业单位工作,骑车上班,中午带饭,不是一样挺好吗,我关心的是你们的企业战略、目标,给我什么title(职务),我是不是独立负责建立和管理硬件中心?我有没有进*?”
我的介绍基本和Monster对新机会的要求吻合,他承诺一个月后到位。
五年前,Monster从底层工程师做起,目前担任项目经理,薪酬是五年前的五倍,但是,近两年没有任何进步,而且香港顶头上司不懂技术,妒忌心重,Monster认为自己已触到玻璃天花板,没有上升通道。从自身条件来看,已全面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再加上成熟的年龄和阅历,自信能够去带领一支团队,做一番事业。
“你为什么选择现在走?以前没有机会吗?”我问。
“以前有不错的机会,但我不想走。现在我可以走了:我合同到期时,可以全部带走公司这五年来额外给我的15%的住房公积金,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他说,“在Sacle是典型的外来和尚好念经,我在这里过得不错,但不会有发展了,没准儿越混越差。如果出去干三年,做到CTO,再回来,就属于高级人才引进,比一直待在这儿发展得快。从Sacle跳到小公司,工资肯定增长,比现在收入高,还可以多见见世面,增加带团队的管理经验,一举多得。”
“那你还回得来吗?”面对如此理性的职业规划,我深表怀疑。
“这里毕竟是国际企业,管理规范、先进,人性化程度高,比较稳定,是中年后最好的落脚点。国际企业胸怀宽广,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有空缺职位,出去的人随时可以回来,因为熟悉情况,比新人上手快,外国老板可精明呢,他们才不傻。我的职业规划是,三年后回来,高升三级,收入是现在的三倍。这三年里,我要有能力上的真正进步。”
边吃边谈,转眼已是下午3点半,有人刚来上班打卡,那是昨晚加班执行弹性工作制的员工。不时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员工走过,外企常常表现得比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还要“社会主义”化。
Monster没在约好的日子来报到,原来Sacle一直做工作不让他离开。Monster找了人力资源部,直言不讳对香港上司有意见,属于被迫离职,希望公司给予补偿。至于离开的事,他说,因劳动合同到期,已找到下家,必须得走,今后有机会仍愿意再回来效力。
就这样,离职时Monster为今后再回来做了伏笔,而且不久果真收到HR打到卡里的五万元。“今年给家里的上缴任务完成一半了,呵呵。” Monster对自己这一转折点的收获相当满意。
春节过后,Monster上班了。总监职位,薪酬是过去的2倍。
Monster工作努力,能力强,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硬件实验室,自主开发的产品通话清晰,稳定性好,同时我帮他招聘组建了几十人的技术团队。
老板很赏识Monster,希望利用这项成果引进风险投资,多次带着Monster和上游厂商、风险投资商洽谈。
树叶开始飘落,大地一片金黄,一个秋天的下午,Monster找我出去散步。他告诉我,他接受了一个新的OFFER,将很快辞职。
原来,年初我的朋友G规划的中国电器集团研发中心几个月前已经成立,现如今被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收购。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很高,拓展力度强,投入资金后,不满意原公司的国企作风和员工,四处寻找合作项目和优秀人才。在洽谈合作过程中,民营集团老板看中了Monster。
Monster将加盟的新平台,投资上亿,目标是跻身中国行业前三名并上市,Monster负责开发高级终端,职位是技术总监。
我们当然极力挽留Monster,总裁动员所有中层以上的干部轮番上阵游说,开出很有诱惑力的条件:提至副总裁、薪水再翻一倍,赠送干股。
Monster很冷静,丝毫不为所动。他对我分析他坚决要走的原因:1.老板的承诺经常不兑现,他手下几名老员工的经历就是证明。
2.公司比较小,不敢投入,现在重视他仅是利用初步成果融资圈钱,没有长远目标和设想。固步在现有产品上,他大材小用,不能大展身手,不如新OFFER提供的平台大,影响力大,作为大。
3.他现在仅做后台产品,受到研发、软件、产品等环节严重牵制,未来他负责面向直接消费人群的完整产品,独立决策空间大,而且更易被社会认知。
Monster走了。G告诉我,如果Monster年初不来我们这儿,直接去中国电器集团研发中心,和现在相比起码有两个不同,1.薪酬不可能这么高,Monster现在的薪酬是Sacle的3倍,比我们公司多50%;2.职位不可能这么高,他在Sacle是较低的项目经理,在我们公司是技术总监,而且有了带中型团队的经验,这才有了精明的民营老板放心让他做技术总监的基础。
Monster开始比较受重视,负责的产品一度为公司赢得行业声誉,两年后一款主打产品失败,他的处境急转直下。企业难免急功近利,利润是生命线,Monster负责的亏损业务被砍掉了。
春节后刚上班,我接到那时正做猎头的妹妹的电话:“你认识Monster吗?原来Sacle的。”
很长时间没联系过,我不知道他的近况。
“我为Sacle推荐了几个高级技术顾问,HR看中Monster,让我做他近三年的背景调查,我让他推荐被调查人,他对我说‘汪漪啊,我所有的情况她都了解!’”
我妹妹听得呆住,扭头打电话问我:“姐姐,他不会开了第三只眼知道我是你亲妹妹吧,咱俩长得一点也不像啊。”
“啊,是吗?”我想起了三年前Monster离开Sacle时对我说的话,“现在Sacle给他薪酬多少?”我问妹妹。
“和他现在持平。”
我很感慨:正好整整三年,他真的又回去了,薪酬恰好是当时的三倍,职务升了三级。三年前,他对我说:“这里毕竟是国际企业,管理规范、先进,人性化程度高,比较稳定,是中年后最好的落脚点。国际企业胸怀宽广,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有空缺职位,出去的人随时可以回来,因为熟悉情况,比新人上手快。我的职业规划是,三年后回来,高升三级,收入是现在的三倍。”
按照职场路线图走来,不虚掷每段经历,冷静准确地预测每个拐点,勇敢地设计自己,果断采取行动,为壮丽人生奋斗,无怨无悔。这应该是职场成功人士的剪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