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上帝给人美好人生的祝福,也是给上帝的礼物。犹太人说: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1.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钱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够我用的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拼命的去赚钱。
犹太人:金钱能给予我们某种保护。所以,我们不会放弃赚钱的机会。
对犹太人来说,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第二重要的事还是赚钱。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大把大把地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而从来不会在乎这钱是从哪儿来的。这种金钱观,有时难免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当然,这只是少数的一部分人,大多数的犹太商人是合法地大赚其钱,他们知识面广博,反应敏捷,判断准确,靠自己的智慧赚取金钱。
犹太人认为赚钱是天底下最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能赚到的钱不赚,那简直就是对钱犯了罪,要遭上帝惩罚。犹太商人赚钱强调以智取胜。犹太人认为,金钱和智慧两者中,智慧比金钱重要,因为智慧是能赚到钱的智慧。也就是说,能赚钱方为真智慧。这样一来,金钱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人金钱中,才是活的智慧;钱只有化人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钱。活的钱和活的智慧彼此难分。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所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像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
犹太商人罗恩斯坦是靠国籍致富的曲型商贾。
罗恩斯坦的国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并非在列支敦士登土生土长,他用钱买来列支敦士登国籍。他买此国籍的目的何在呢?
处于奥地利和瑞士交界处,列支敦士登是一个极小的国家,人口19000人,面积157平方公里。这个小国与众不同,国内征收的税金特别低。这一特征对外国商人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于是,引起各国商人们的青睐。为了赚钱,该国出售国籍,定价7000万元。获取该国国籍后,无论有多少收入,只要每年缴纳9万元税款即可(不分贫富)。
因而,列支敦士登国便成为世界各国有钱人向往的理想国家,他们极想购买该国的国籍,然而,原来只有19000人的小国容纳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买到该国国籍也并非易事。
但是,这难不倒机灵的犹太商人。罗恩斯坦就是购买到列支敦士登国籍的犹太商人之一。
他把总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国,办公室却设在纽约。在美国赚钱,却不用交纳美国的各种名目繁杂的税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国交纳9万元就足够了。他是个合法的逃税者,减少税金,获取更大利润。
罗恩斯坦经营的是“收据公司”,靠收据的买卖可赚取10%的利润。在他的办公室里,只有他和他的女打字员两人,打字员每天的工作,是打好发给世界各地服饰用具厂商的申请书和收据。他的公司实质上是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代销商。
提及斯瓦罗斯基公司,便想起罗恩斯坦致富的本钱——美国国籍,下面是罗恩斯坦的一段故事。
斯瓦罗斯基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是奥国的名门,他的祖先世世代代都生产玻璃制假钻石的服饰用品。精明的罗恩斯坦最初便看准了这家公司,只是时机未到,他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时机终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因为在大战期间,曾奉德国纳粹党的命令,制造军用望远镜等军需晶品,所以将被法军接收。当时是美国人的罗恩斯坦,悉知情报后,立即与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进行交涉:
“我可以和法军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不过条件是,交涉成功后,请将贵公司的代销权让给我,收取卖项的10%好处,直到我死为止,阁下意思如何?”
斯瓦罗斯基家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他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为保住公司的大利益而接受了他提出的全部桌件。
对法国军方,他充分利用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斯基家接受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予以接收。”
法军哑然,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接收美国人的公司是毫无正当理由的,况且美国对于法国来说,是惹不得的。
以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轻松自在地赚取销售额的10%的利润。
罗恩斯坦的致富,是国籍帮了他的大忙,以美国国籍为发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国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赚取大钱!
犹太人就这样。
国籍也成为赚大钱的媒介。应当留意,生意无禁区既指交易内容上无禁区,也指交易对象上也无禁区。
犹太人作为一个世界民族,她独立于世界划分为多少个意识形态势力范围之外,只存在一种意识形态——耶和华上帝及其律法。所以,尽管二战前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热火朝天,美国犹太人与苏联犹太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照样做生意,充其量再请上一个瑞士的同胞。难道各国政府对家庭内部的交易活动也要干预吗?
经商使犹太人掌握了大量金钱,但这却又变成他们新的“罪恶之源”,成为他们受到敌视、遭受迫害的另一主因。
对于犹太人来说,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反犹迫害不知何时会发生,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
因此,犹太人和金钱就这样走进了一个“魔鬼循环”:
为了生存,为了获得金钱这一“保护神”和“护身符”,犹太人必须拼命地挣钱,尽可能多地积累财富;而他们积累财富的手段,以及他们的财富本身,却又成为招致他人嫉妒和敌视的原因,最终导致反犹运动的发生。
他们靠钱生存,也因钱而受害。但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还得不断地去赚钱。
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犹太民族逐渐成了一个擅长赚钱和做生意的民族,在生财、理财和积财方面表现出了某种特殊的能力。
2.理财是致富的前奏财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理财、理财,没钱怎么理财啊?还是等到我把钱赚好了再想怎么去理财吧!
犹太人:理财是致富的前奏,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就要在赚钱之前理好财。
犹太人认为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人们认为只有在富有之后才谈得上理财,实际上刚好相反:理财是致富的前奏,你不事先理财就永远不会富有。
犹太商人管理金钱的原则是什么呢?犹太商人怎样展开预算和计划呢?有以下十条规则。
(1)把事实记在纸上。五十年前,亚诺·班尼特到伦敦立志成为一名小说家,当时他生活压力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都写在纸上。他并不是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的,而是欣赏这个方法,甚至当他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私人游艇后,这个习惯还保持着。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持有这种习惯。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你我也一样,必须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记录…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做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做三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可依此做一预算。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地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大叫:“我的钱就是这样花掉了?”他们真是不敢相信。你是否也这样?这种可能性较大。
(2)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预算。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孩子的人数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们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她说,预算必须按照各人需要来拟定。预算的意义,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真正的意义在于,给我们物质安全和免于忧虑。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
比较快乐。但你怎么进行呢?首先,如同我所说的,你必须把所有的开支列出一张表来,然后要求指导。你可以写信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索取这一类的小册子。在某些大城市——主要的银行都有专家顾问,他们将乐于和你讨论你的财务问题,并帮你拟定一项预算。有一本名叫《家庭金钱管理》,由“家庭财务公司”发行。顺便提一下,这家公司出版了一整套的小册子,讨论到许多预算上的基本问题,例如房租、食物、衣服、健康、家庭装饰,和其他各项问题。你可以向该公司索取。
(3)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我们的意思是,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什么事也不做,只要设法替公司买到价格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男、女主人,你何不也这样做?
(4)不要因你的收入而头痛。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她最怕的就是被请去为年薪五千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每年收人五千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可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达到这一标准——然而,当他们的收入达到每年五千美元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事扩张。在郊区买栋房子——‘只不过和租房子花一样多的钱而已。’买部车子和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你发觉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快乐——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这是很自然的。我们都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从长远来看,到底哪一种方式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强迫自己在预算之内生活,或是让催账单塞满你的信箱,以及债主猛敲你的大门?
(5)投保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对于各种意外、不幸,及可意料的紧急事件,都有小额的保险可供投保。这并不是建议你从澡盆里滑倒到感染上德国麻疹的每件事皆投上保险,但要郑重建议你不妨为自己投一些主要的意外保险,否则,万一出事,不但花钱,也很令人烦恼。而这些保险的费用都很便宜。举个例子,有位妇人去年在医院里待了十天,出院之后,收到账单——只有八元美金。怎么回事?她有医药保险。
(6)不要让保险公司以现金将你的人寿保险付给你的受益人。如果你投保人寿是为了在你死后能照顾家人,那么我请求你,绝不可让保险公司一次将大批现钞付给你的受益人。
“拥有许多新钞票的新寡妇”将会如何?马利翁·艾伯利夫人可以来解答这一问题。她是纽约市人寿保险研究所妇女组主任。她在全美国各地的妇女俱乐部演讲,指出不让寡妇领取人寿保险金,而改为领取终生收入的好处。她提到有一位收到二万美元人寿保险现金的寡妇,她将钱借给儿子开创汽车零件事业。事业失败了,她现在穷困潦倒,三餐不继。她提到另外一位寡妇,被一位油腔滑调的房地产经纪人所诱,把她的大部分人寿保险金拿来购买一些“保证在一年之内增值一倍”的空地。三年之后,她把土地卖掉,却只拿回最初投资的十分之一。她又提到另外一位寡妇,在领取了一万五千美元人寿保险金的十二个月以后,就必须向儿童福利协会申请补助款抚养她的儿子。
像这样的悲剧,数以千计,不胜枚举。“二万五千美元在妇女手中,平均不到七年就全部花光。”这是《纽约时报》经济编辑施维业?波特在《妇女家庭》月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来的。多年以前,《星期六晚邮》在其社论中说:“众人皆知,由于妇女多半未受商业训练,又无银行替她拿主意,因此她很可能在第一个狡猾的掮客向她进行游说之后,就贸然把她丈夫的人寿保险金拿去购买不稳定的股票。
任何一位律师或银行家都可举出许多这类例子:节俭的丈夫多年省吃俭用存的终生存款,只因为他的寡妇或孤儿相信某位靠骗取女人为生的骗子,而将之全部花光。如果你想在死后保障妻子儿女的生活,何不向J·P·摩根学习?他是当代最伟大的金融专家之一。他把遗产分赠给十六位受益人,其中十二位都是妇人。他留给这些妇女的是现金吗?决不是他留给她们的是有价证券,使这些妇女每月都可得到固定收入。
(7)教导子女养成对金钱负责的态度。在《你的生活》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作者史蒂拉·威斯顿·吐特叙述她如何教导她的小女儿养成对金钱的责任感。她从银行里取得一本特别储金簿,交给她九岁大的女儿。每当小女儿得到每周的零用钱时,就将零用钱“存进”那本储金簿中,母亲则充当女儿的银行。然后在那个礼拜之中,每当她须使用一角钱或一分钱时,就从账簿中“提出”,把余款结存详细记录下来。这位小女孩不仅从其中得到很多的乐趣,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处理金钱的责任感。
(8)如果你是家庭主妇,也许可在家中赚一点外会。如果你在聪明地拟好开支预算之后,仍然发现无法弥补开支,那么你可以选择下述两事之一,你可以咒骂、发愁、担心、抱怨,或者你可以想法赚一点额外的钱。怎么做呢?想赚钱,只需找人们最需要而目前供应不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