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5500000068

第68章 管理你的时间

每人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工作却相差悬殊。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是事倍功半,会利用时间的人则可事半功倍。

(1)对时间进行计划管理

对时间的使用不能干了算,而要算了干。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小时、按天、按周的先后时序排好,然后按计划逐个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把工作安排得紧张而有节奏,并尽力把不可控制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善于在不可控时间内处理事务,使用时间最忌把时间切成零星的碎片,不能把一件完整的工作肢解为几次完成。

要尽量把自己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时间多少要依工作的需要而定,集中得过多,也会造成浪费。一般来说,时间集中较多的人,往往是时间利用率最高的人。

(2)对时间的使用也要计算成本

凡是劳而无功或得不偿失的事尽量不去做。计算时间的单位不要用小时,而是用分钟。越小越有助于督促自己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假定一个部门平均每人月收入400元,这400元占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的27%,则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为:400÷27%=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为7.5小时,每月工作23.5天,则每人每月工作时间=7.5×23.5×60=10575分钟。每人每分钟创造的价值=1482÷10575≈0.14元。

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个人工作5天,则办此事的成本为3×5×7.5×60×0.14≈945元。

(3)善于区分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对自己的工作要分轻重缓急。

工作一般分三类:急件,必须马上办;优先件,尽量去办;普通件,有空去办。应把主要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抓住了关键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4)利用最佳状态去办最难和最重要的工作

一个人在1天的不同时间里,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

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动都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人的智力、体力和情感都显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也就是人体内“生物钟”的作用。管理者应该找出自己在1天中,什么时间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效率最佳的工作时间,来处理最重要和最难办的工作,而把精力稍差的时间,来处理例行公事上。

(5)把常规的工作标准化

如何办理经常性工作,它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照章办事。同样的问题出现后,把具体情况和处理办法写下来作为日后处理同样问题的范例。这些范例经过逐渐修订改进而形成标准化,这可使领导者摆脱琐事的缠绕。领导者要保持优化的工作秩序,先是考虑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逐步规范化,不能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更不能顾此失彼。

(6)抓住今天,不唱明日歌

只有当天完成当天的任务,而不是拖延到明天,时间利用率才能提高。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指出:“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动性。”

立足于“今天”,珍惜“今天”,运筹“今天”,凡今天能做的事,绝不能推到明天。明朝文嘉有文《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主,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做人今日始。”有些主管上任之后,仍不改平日养成的拖沓作风,导致政绩平平。

(7)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时段,在两件事之间的空余时间。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可以增加工作密度,加快工作节奏。

(8)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做任何事情,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缩短时间。有成效的主管并不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自信自己的时间是充分的,总认为自己还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

(9)复合工作法

人的大脑是划分区域的,如听觉区、视觉区、语言区……各个区域有不同的使命,据说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同时兴奋起来,因此有些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有些应酬或不重要的会议,领导者不去又不行,去了又觉得失去不少宝贵时间。这时一方面表面应酬,另一方面可思考其他工作问题。

(10)有效地利用节约时间的工具

如个人备忘录、台历、工具书、通信簿、计算器、电传、电话、电子邮件、VCD 机、录像机等。工具齐全、适用,用起来方便、顺手,就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开好一个会,除了对目标、议题、议程作总体规划、用好开场白、连缀语、结束语和应变语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问题应该注意。

(1)做好会务工作

例如时间问题。在什么时候举行会议,常常直接影响会议效果。在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里,每周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销售主任在本单位举行的销售会议。这个会议被安排在星期一上午举行,这个公司的领导说:“如果你上周销售情况差,那你得在星期一上午召开的销售会议上听听别人的经验;如果你上周销售情况好,那你得在星期一上午召开的销售会议上讲讲自己的经验。”

要是一个人散会时浑身是劲,那他有整整一周的时间把劲使出来。有个学校在星期六下午召开校务会,会议上决定的东西要等过了一个周末才能贯彻,无形中就抵消了会议的效果。

会场的布置也值得注意。例如环境是否安静,光线是否充足、空气是否流通都应考虑。就说会议桌的布置,一般说来应做到几点:一是应便于主持人观察到所有与会者,如果会议桌过于狭长,而主持人又坐在长边的中间,他就无法和每个人形成目光交流;二是应有利于会议气氛的烘托。例如与会者围成一圈,讨论的气氛就容易出来,而所有与会者都朝一个方向坐,就制造了一种典型的听取发言的气氛。主持人在会前应当选定。

(2)掌握宣布开会的时机与方式

主持人不同于发言人,他不应过多地卷入到会议发言中去,他应当超脱于一般发言者之外。但是,这并不是说他对会议内容无动于衷,相反,他是会议的组织者与控制人,只不过是他更多地运用无声的语言手段干预会议。

例如开场时主持人的行为举止就很重要。他走进会议室时要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初始形象对会议就有影响作用。如果他步履缓慢,犹豫不决,那就给人一种不果断的印象,为会议定下拖拉的基调;如果他阴沉着脸,紧锁着眉头,那立刻给会议罩上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会议主持人应当是挺直腰板,充满信心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当他坐下之后,大多数与会者的注意力会集中到他身上,但仍然有些人在低声交谈,可能还会有些迟到者还未坐定。这时主持人既要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又不宜点名要某人某人安静,因为那样会在被点名人心中树起一层敌意,即使是不点名地高声呼喊“请大家都安静,我们开会了”也是一种费力不见效的笨拙办法。高明的主持人总是通过自己的神态举止来集中大家的注意力。他稳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向那些已经准备开会的人微笑致意,然后把目光射向那些还在说话的人和还未坐定的人。这时,那些已经准备开会的人也会将目光射向同样的目标,那样还未准备开会的人会立刻感受到大家的目光,于是迅速做好开会的准备。这时,主持人要对他们微笑一下,并环视一下会场,然后宣布开会。

(3)制止开“小会”

在开会时,当某人在发言时,常有些人在那里开小会。这种行为一是对发言人的不礼貌,二是破坏了会场的整个气氛与纪律,所以必须制止。但如何制止呢?点名是不妥当的,不但那些开小会的人会极感难堪,而且整个会议也会被打断,主持人应通过自己的举止而不是通过语言来控制局面。比如他自己全神贯注地注视发言人,以自己的神态影响带动其他人;此法不灵,则可以向那些开小会者示以善意的提醒目光或手势,要他们集中精神;如果吵闹声太大,主持人则可以亲切友好的方式请发言人暂停发言,然后把身体后靠到椅背上,沉默不语,这样,全场就会感觉到局势的严重性,开小会者立刻会集中注意力了。这样主持人再把身子往前靠一靠,向大家报以微笑,这时既控制了局势,又强调了会议的友好气氛。然后再把目光转向发言人,请他继续发言。

于是会议就正常地进行下去了。

(4)鼓励发言

主持人主持会议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将更多的人吸引到会议中来,鼓励他们发言,搞浓会议讨论气氛,扩大会议效果。

主持人在说过会议开始的开场白以后,就需要请与会者发言了。如果不是预先定好了发言人,那么,主持人就要做好开场白和与会者发言之间的衔接,不要出现大的停顿。因此,在与会者未能及时响应主持人的开场白的时候,主持人就应当慎重,这要注意两点:一是应该使用引导语,如果不用引导语,直接说:“你谈点看法,好吗?”就很可能失败。再一个要注意的就是称呼语应在前,而不要放在后,比如应该说:“老李,请你谈点看法,好吗?”而不应该说:“请你谈点看法,好吗?老李。”

因为后者会使“老李”措手不及,要一二秒钟才能反应过来,破坏了会议的节奏。

再如会议上也常出现向某人提出问题的情况。如果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有值得深入讨论的必要,主持人就应趁势然而又不露声色地把其他人也拉进来。例如当老王对小刘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照你的看法,我们公司开发这种新产品将带来多少直接经济效益呢?”主持人可以这样说:“谢谢你,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但我想在请小刘回答之前,请问一下大家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其他问题?”这种说法达到了两个目的,不仅给了小刘以准备的时间,不至于措手不及而难堪,更重要的是趁势将其他与会者吸引了过来,扩大了会议的讨论面。

可见,提高开会效率是多么重要!

同类推荐
  • “轻模式”03:风筝式督导

    “轻模式”03:风筝式督导

    本书是以新上任的经理王小云为主人公,针对其上任之初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布置任务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员工理解执行出现偏差;事无巨细凡事亲自过问,指导过多,使员工觉得不被信任;指导过少或不指导又使工作目标出现偏差或问题;没有激励机制,做得不好的挨批评,做得好的被忽视,造成人才流失,等等),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风筝式督导,打破了目前企业管理中“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
  • 新增值税转型会计操作实务

    新增值税转型会计操作实务

    本书附有新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对比,新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对比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对比,以便学习查阅。
  • 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本书的宗旨就在于通过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期在此之中有助于矢志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经理人们,学习这些经验并将这些先进经验“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管理的模式。一套好的管理模式,是成功企业管理实践与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具有参照性、借鉴性与可复制性。本书荟萃了美国管理模式、曰本管理模式和中国管理模式的精要,管理者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管理精华,并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力。
  • 马云是这样创业的

    马云是这样创业的

    才华与容貌成反比、“骗子”、“疯子”、“狂人”、打开“藏宝洞”的现代版阿里巴巴、草根创造的全球神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带着梦想起航、初次“下海”的惊险传奇、改变一生轨迹的“触网”、不容易的“中国黄页”、男儿当有冲天志、开启湖畔时代……
  • 新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新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本书主要介绍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战略与管理,目标市场营销及各种营销策略等。
热门推荐
  • 跌金莲

    跌金莲

    一株金莲跌乱世,东海蓬莱修正法。下山历遍人间劫,破见善恶方是我。
  •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献给还在畏惧改变的你。有多少人如此将就着过着每一天?总是看着很忙碌、总有借口、总能自我安慰、总会安于现状不去改变。“明儿再说吧。”“时间还早,我再睡一会儿。”“世界那么大,怎能看得完?”“我们两个能凑活着过。”……《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让我们:面对生活,拼尽全力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面对理想,要永不言弃而不是随意放弃。面对婚姻,是因为爱情才在一起,而不是因为合适。面对一切未知,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撑起坚强。其实一世并不长,既然来了,就要活得漂亮。
  • 无限聊斋

    无限聊斋

    陷入聊斋世界,方石无法挣脱这场可怕的梦魇束缚。一个个凶险万分,暗藏杀机的聊斋故事接连上演,他如何才能解脱?
  • 倾覆年华:摄政王的倾城妃

    倾覆年华:摄政王的倾城妃

    鸢尾的花语是想念你,这便是一个盛开在鸢尾里的故事。陈国公主重生前世,这一世她不会再活在世人的言语与脸色中。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却甘愿为她受尽一切。他是神秘莫测的冥王,耗尽千年的修为只为默默的守护着她。
  • 重生之宠后

    重生之宠后

    武力值爆表的外星女穿越了!嫁给快入土的皇帝老头就够悲催的了,更悲催的是大婚当日成了寡妇,做了太后,还收获年龄比自己大的便宜儿子一枚……“母子”携手终于坐上了那把黄金大龙椅!可是,某一天,便宜皇帝进了她的门,目光灼灼的说道:“你做太后还不够格,皇后还勉强能胜任!就这样吧,谁让朕知人善用呢?!”一代太后,降级皇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口才成就你

    让口才成就你

    本书围绕“为什么口才可以给你加分”以及“如何让口才给你加分”等问题,在“好口才是做人做事的一把利刀”、“好口才的关键在于把握说话的分寸”、“坚守原则才能达到口才的高境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男神老公好给力

    男神老公好给力

    “我要她!”两大家族的相亲,他舍弃了聪慧的姐姐,选择了痴傻的妹妹;大婚之日,他却一脸嫌恶:“看到你这个傻子,我就恶心!”她哭着跑上街头却惨遭车祸,醒后竟恢复了聪慧;“你这个傻子,竟然没被撞死!”他一次次对她施以残暴,她忍辱继续装傻;“我爱你。”唯一令他动心的是一个戴着半脸面具的神秘女人,然而……“你不配说爱!”女人却一次次残虐着他的心;当面具破碎的那一刻,他才方知自己深爱的女人竟是……
  • 忠肃集

    忠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共生

    共生

    伊南和伊洛是一对亲姐妹,她们被父亲抛弃多年,仅靠母亲艰难维持生计。她们因为母亲的意外离世而生活无着,又因父亲的被杀而一夜成为巨额遗产的继承人。她们成绩优秀、聪明过人,却必须小心隐藏起身上的疤痕。她们一体共生,却像两只刺猬,即便是相爱,也不懂得如何靠近。她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但是为什么刑警乔安南总觉得不对劲呢?现实永远比你想象中残酷,案情永远比你想象中复杂,人物永远比你想象中纠结……这个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你无法承受的,你如果翻开,就必须要接受。
  •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宝感应要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