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甚至外商独资企业也在较迅速地发展。它们的增长速度不可忽略。如果说乡镇企业过去依靠自己比较灵活的机制而不同于国有企业、城市“大集体”企业,那么中外合资、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经营机制比乡镇企业还要灵活;如果说乡镇企业过去一直依靠某种政策优惠而在市场上一显身手的话,那么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在政策优惠方面也不比乡镇企业差。乡镇企业再不狠下决心进行产权改革,根本无法与机制更为灵活的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相匹敌。还应当看到,中外合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也是乡镇企业在与之竞争时的不利之处。
从乡镇企业自身发展与地区发展的角度说,乡镇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而不再是乡镇政府的附属物。通过产权改革,乡镇企业与乡镇政府真正脱钩了,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就不能再把乡镇企业当做自己的直辖企业,也不能再把乡镇企业当做自己的小金库了。这不仅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乡镇的廉政建设。
某些地区在乡镇企业产权不清晰的条件下,由于一些盈利的(甚至不盈利的)乡镇企业被当地的乡镇基层政权机构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视为乡镇基层政权机构的小金库,于是一方面,乡镇企业的活力受到极大限制,农民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大受挫折;另一方面,这也成为某些乡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腐败的表现之一,破坏了乡镇基层政权的形象,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并使得乡镇的政治经济生活不正常,使得当地社会难以安定。可见,按照乡镇企业产权明确化的原则来调整乡镇基层政权机构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巩固乡镇政权和保证社会安定的政治问题。
报纸、电视中已经披露过不少乡镇干部胡作非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他们的胡作非为往往同他们成为乡镇企业的“太上皇”有关——他们把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集中于自己一身;从乡镇企业随意支取货币;把自己的各种开销(包括挥霍浪费的开支)拿到乡镇企业去报账;控制乡镇企业用人与招工的大权,把亲戚朋友塞进企业;私分乡镇企业的利润、甚至公积金和公益金……这种靠乡镇企业的经济力量来支撑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胡作非为,固然应从法律和政纪上严肃处理,而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改革、使乡镇企业同政府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农民作为乡镇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加以考察。如果乡镇企业不进行认真的产权改革,那么农民作为所有者的身份就是虚的,没有实际内容,这样农民对乡镇企业资产的关心程度必然受到很大限制。当乡镇企业的财物和利益受到侵占时,仅有虚名的农民所有者难免会想:“反正企业又不是我们的,何必多管闲事呢?”更糟糕的是还有人会想:“要拿大家都拿,难道只准你们拿,不让我们拿?”
乡镇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后,每个投资者在乡镇企业中的产权中都有清晰而确定的份额,这样农民作为所有者的主体意识必定大大增强,对本企业的资产及其保值增值状况也会更为关心,因为企业的经营好坏成了一个有关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时再有人(包括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任意侵占企业的利益,农民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听之任之了。
当然,单凭乡镇企业产权的明确不可能根除一切腐败现象,但这毕竟有助于乡镇政府同乡镇企业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有助于乡镇企业未来的自我发展。
阅读后的思考:
如果说国企改革我们还算熟悉的话,那么产权对我们来说似乎就有些新鲜了,毕竟它是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逐步为大家所熟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几乎不用在产权上动什么脑筋——反正都是国家的,也就是大家的。可现在谈起了产权界定,你是否曾有过一种要“分家”的感觉呢?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厉以宁教授以其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阐明了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在企业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以产权改革为中心,就业优先并兼顾物价稳定”是厉以宁教授一直以来主张的改革思路,如果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关注身边的变化,你就会发现改革的实践恰好印证了厉以宁教授的主张。如果你不曾留心过,那就不妨结合厉以宁教授的论述,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大事,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这会使你对厉以宁教授的思想有更深刻的体会。
企业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代理制与国有控股制
代理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被国外学术界所承认的事实。国有控股制则是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为了有效地管理国有资产而考虑采取的方式。那么在国有控股公司里代理制是如何进行的呢?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厉以宁教授为我们做了如下分析。
所谓代理制,是指出资人在组建企业之后,选择代理人来经营企业,出资人与代理人之间建立契约关系。出资人之所以要选择代理人经营企业,主要是由于出资人亲自经营的成本与收益同代理人经营的成本与收益相比,选择代理人经营要优于出资人亲自经营。
厉以宁教授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实现国有控股公司体制,并就国有控股公司的代理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假定是私营企业(包括私营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都不可避免地会选择代理制;而国有企业不管规模多大,都有必要实行代理制,因为出资人是国家,国家的投资不可能由国家直接经营,而必须由国家选择的代理人来经营。这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国有企业要不要实行代理制,而在于实行什么样的代理制,如何选择代理人,以及代理人与作为出资人的国家之间如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契约关系。
首先是确定多层次的代理关系。国有控股公司通过自己的控股行为,通常建立一个由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组成的体系。代理制在这种情况下是多层次的——层层控股,层层代理。这样既可以做到产权清晰,职责分明,又可以使各个层次的代理人有效地行使经营权,实现利润目标。
国家是出资人,而经营国有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都是代理人。至于如何选择代理人,通过代理人市场是个合适的途径。代理人市场实质上就是职业企业家市场。这些有可能被选为国有控股公司体系各层次代理人的,应是既有经营管理责任心,又有经营管理能力与经验的职业企业家,而不是行政官员。职业企业家作为代理人,同作为出资人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投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而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不仅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也应是双向选择,自愿结合。
被选择为代理人的职业企业家一旦经营管理国有控股公司体系中某一层次的公司后,应为双方共同商定的资产经营管理目标(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和利润目标)而尽职。为此,健全关于代理人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就变得格外必要,它们将使得代理人的行为规范化,并尽最大的可能来实现公司目标,以及增加自己的收入。
在建立国有控股公司时,人们普遍持有的三种顾虑是: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政企能真正分开吗?国有控股公司建立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能被制止并能保值增值吗?国有控股公司体系各层次公司的经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不会被无理解职吗?厉以宁教授对此的回答是:只要真正建立起国有控股公司的代理制,上述三种顾虑都可以消除。
如上所述,如果国有投资主体在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建立国有控股公司,并通过市场选择代理人,那么政府作为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与国有投资主体作为投资者的职能就分开了,政资分开是政企业分开的保证;如果被选择的代理人同出资人之间建立了契约关系,并实现了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那么在代理人受监督、受约束同时受激励的前提下,国有资产在公司范围内就可以免于流失,并有较大可能保值增值;如果代理人已经成为职业企业家,并且聘用和解聘代理人都按照契约的规定来办理,那么代理人在担任经理后不仅可以充分施展才能,而且不应有被无理解职的顾虑。
企业的兼并重组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行,结构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大而全,小而全”导致了大量的盲目重复建设,成千上万的企业都有产权重组并购的需求。如何实现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进而搞活整个国民经济,是实质性改革的一道难题。下面是厉以宁教授针对企业兼并重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
按照国际惯例,企业扩大生存空间有“两步棋”可供选择,一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寻求企业的扩张,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兼并。后者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资源重新配置。
企业兼并在国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世纪的100年间,美国就发起了5次企业兼并浪潮。其中90年代初的第五次兼并达到近1万亿美元,而且跨国化趋势明显,“强强联合”的趋势明显,最能说明问题的是1996年英国电信公司与美国通信公司合并后组成的协和公司,年营业收入高达400亿美元之巨。美国还多次修改有关法律,放宽对企业兼并的限制,进一步推进了企业兼并浪潮。
对此厉以宁教授指出,美国企业并购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扩大生存空间,避免因竞争而带来的两败俱伤;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会得到强化,进而提高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那么,美国企业兼并的浪潮对中国企业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厉以宁教授认为,企业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当前,中国“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成本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败下阵来。但各方面对企业兼并又都有所顾虑——地方政府怕“出乱子”,主管部门怕“丢面子”,企业法人怕“丢位子”,职工怕“饿肚子”,金融部门怕被讥笑为“败家子”,于是一些企业关起门来宁愿自己搞活,也不愿动“外科手术”,最终是自己走向毁灭。其实企业兼并与“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相合的。“抓大”为极少数具有规模经济、处于行业领先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小灶”,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全速快跑,真正形成国际上响当当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企业兼并便是形成大企业的“推进器”。
其次,企业兼并可以把高负债率降下来。背上了沉重的利息包袱的企业未必就没有出路,它很可能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但要把过高的负债率降下来,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显然是“力不从心”,通过兼并恰好可以实现企业的优势互补,一大批企业将甩下包袱,轻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