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7600000028

第28章 积德行善的传统

“仁”被中国人列在“五常”之首。从这个字的结构上看,“人”和“二”两个汉字构成了“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其中包含的隐喻——“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这是基于字的结构组成所做出的推论,而在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按照这一思路继续深究下去,善于观察的人自会从中受到启发。但是那些有必要对此做深入考察的人却没有做到这点,他们常常根据自己肤浅的理解,断定中国人是不仁的。这是非常缺乏根据的看法。孟子的话常常提醒中国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佛教的教义也教导人们要温和仁爱,虽然两者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对中国人的性格都产生了影响。而且,中国人的性格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功利性。他们的行善方式多种多样,毫无疑问,中国人的这些方式中存在着诸多变通之处。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所实施的各种善举,设立育婴堂、麻风病院、养老院和免费学校这几项举措发挥的作用还不错。但是因为中国基本上没有完善的普查制度,所以我们无法确切得知这些善举实施的力度。李修善教士曾经对中国中部地区的慈善机构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汉口有三十家慈善机构,每年的支出在八千英镑左右。但应该说明的是,这种情况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在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一数量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当遭遇洪灾和饥荒的时候,灾区各处都会有巨大的施粥棚出现,也有很多人捐赠冬衣给灾民。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举措,很多情况下,也是百姓自发的举动。他们的行为当然应该受到称赞,而且在中国,这种仁慈之举随处可见。碰到荒年,大批的难民就会从乡村涌入城市,城里人允许他们借宿在车棚等闲置的处所,实际上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举措。饥饿难耐的大批难民如果感到实在无处安身时,他们肯定会采取强硬的手段来满足这一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难民进行安抚是最明智的做法。

李修善教士并没有将中国各省的会馆列入慈善机构之中。会馆是用来帮助那些无法回乡,或者客死他乡之后,无法运回家乡安葬的同乡人的。这是一种具有保险性质的类似同乡会的一种机构,或许中国人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在一些大善人所写的有关“行善”的书里,我们在发现他们一边对自己能记起的恶行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对自己实施的善举却大加赞赏。通过作恶与行善之间的比较,他可以计算出自己在阴曹的生死簿上的寿数。因为多做善事,可以补偿因作恶而消减的阳寿。这种思想完全暴露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功利特性,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单纯地考虑到自己的来世。中国人行善的举动通常都带有这种为求来世有好报的动机。但是如果公开自己的这种动机,很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1889年4月,杭州的地方官员试图从茶馆的每一杯茶水中抽税,并用这种形式征集来的税款救济遭受洪灾的灾民。对这一古都人民采取的这一方式,让人联想到1773年波士顿人征收茶叶税的行为。当地的官员竭尽全力劝导城中的居民,并正式贴出公告,讲出“倘若乐善好施,当有好报”这样的道理。显然这一行动没有被百姓所认可,他们联合茶馆抵制了这一命令,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中国,这种联合起来抵制“好报”的情况并不常见。基本上,人们都希望得到“好报”。出钱为穷人买棺材;收集散落在野外的无名尸骨;捡拾字纸焚烧,以免对神灵不敬;买来活鸟活鱼放生;有些地方还赠送病人具有神奇疗效的膏药;免费接种疫苗;廉价出让甚至免费赠送劝人向善的书籍,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做的善事,这在中国人的善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从我所观察到的情况看,对人表示善意并不是这些人行善的主要目的。他们所做得这些善举都有着差不多的内容,不会花费行善者太多的心思和本钱。比如他们会站在河岸上等到渔夫打上鱼之后,把鱼都买下来再放回去。这种做法当然比挨家挨户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要轻松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讲究实惠的中国人心里,鱼一旦放回水里,鸟一旦飞回空中,就意味着达到了行善的目的。至于在这之后,那些鱼和鸟的生存情况将会如何,善人们对此并没有义务负责到底。他们只要将自己的善行记录下来,就回复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也不会为放生的结果而担忧。然而,“善门易开而难关”,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仁慈”会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影响,但他们也懂得承担责任的风险,因而,慎言慎行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有位居住在中国内地的传教士,被当地的一名乡绅请去为一个可怜的乞丐医治眼病。因为只是白内障这种小毛病,所以教士很快就治好了乞丐的眼睛。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后乡绅又把他叫去,责备他不应该医治好乞丐的眼睛,致使他失去了行乞的理由,所以为弥补这一过错,要求教士把乞丐带回去作看门人。有时候,一位寡言的善良老妇人也会偶尔款待那些她认为值得招待的老年客人,当然,这些人都是不公命运的牺牲品。对此我们都会略有耳闻,但实际上发生的事例要比我们知道的多一些。

尽管举了这么多行善的事例,但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地说,“诚心诚意”很少见于中国人的善行之中。当发生像大饥荒或者黄河决口这类大的灾祸时,负责有关事宜的地方或中央政府的官员们总是能够迅速赶往灾区,视察灾情。但这一切并不能起到真正救济灾民的效果。很多时候,赈济措施缺乏统一部署,难以照顾到全局。正像这些接连发生的灾祸一般,政府往往只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常常在灾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停止就济。特别是在早春时节,长期的饥饿和人口的拥挤经常使他们陷入极度的虚弱之中,这个时候他们也最容易生病。官员们只能拿出一点点救济款,打发他们尽快回到原籍以便恢复生产。对此官员们解释道:“赈灾款毕竟有限,无法帮助到每一位灾民。而田里有农活要干,如果回去干活,到秋后他们总会有粮食吃。”然而事实上,官员们都很清楚,天气转暖之后很容易爆发瘟疫,灾民们如果在这之前离开的话,就不会造成大范围的瘟疫传播。在地方政府看来,小范围的灾难毕竟比大量的死人对自己官职的触动要小。

这样的考虑,也同样体现在“腊八施粥”这一慈善主题的活动中。要说明中国人的行善只是体现于表面上这一点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最为典型的事例。按照中国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那些没有完成行善积德心愿的人被满足的日子,大约在这一整天,穷苦人都有机会得到最为慷慨的施舍——质次价低的稀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行善”,也是积德的捷径。但如果碰上好年景,就不会有多少乡下人来喝粥——哪怕是在最穷的农人家中,也有比这更美味的粥喝。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减少施粥人的热情,也不可能使他们意识到应该把粥做得好喝一些。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实施自己的善行,即便效果不如往年。整整一天过去了,还没有施舍出去一碗稀粥,最后的结果是,粥汤被施舍给猪吃了,善人们也就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安乐窝了。他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虽然没有一个穷人来为他的“宴席”捧场,但他已经尽到了施舍的责任,问心无愧了。但是倘若碰到不好的年景,粮价飞涨,这一位德财兼备的大善人又会有理由不去“行善”——“实在施舍不起了!”

在前面我们曾谈到,中国处处可见成群结队的乞丐。从一定角度上看,人们的施舍行为也就是在为自己交保险。正如西方人所看到的那样,乞丐在城市中集结为各种帮派,相互间争斗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没有家室,独处世间,无所畏惧。一名乞丐保持着特有的“勤勉”,坚持不懈地向一位店主乞讨。倘若遭到拒绝,店主就会因此面临更大的麻烦——成群的乞丐会赖在店前不走。如果店主不能满足乞丐们变本加厉的要求,那么店主就没法做生意。常居于本地的店主和乞丐都十分清楚这一点,因而乞丐所获得的施舍才会永不间断。

同样的道理,经过一番变通之后,也非常适用于个体救济那些随处游荡的难民身上。从诸多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善人们救济灾民的目的并不在于“恩泽”他人,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中国人行善的动机,就像在赌博中掷出四个点一样,无论怎样,自己都一定会“一往无前”。

说到中国慈善机构的缺陷,我们要非常明确地指出:任何机构,无论是具有盈利性的还是非盈利性的,中国的压榨系统都有办法从中获得好处,因为中国政府的触角已经伸到了每一个组织之中。把所有救济粮款都占为己有并非易事,然而,每逢灾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灾民们的悲惨境遇都不足以让各级官员们大发慈悲,将那些原本属于他们的救济款发放下来。而当时的情形是,一方面,公众都在关注紧急的灾情和讨论重建家园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救济款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从未被公开过,因而,很难想象那些贪官们不会利用如此便利的敛财机遇。

中国人所能够了解到的西方文明,常常是他们被迫接受的最糟糕的部分。在他们眼中,非基督教国家无法与遍布慈善机构的基督教国家相提并论。或许由此他们能够意识到构成这一现实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我们还应该提醒他们注意一个发人深省的细节:汉字的“仁”字,并不像其他有关情感的汉字那样,以“心”作偏旁,或是“心”字底。中国人所表现的“善”通常只是表面文章,而毫无诚心。这样的情况,我们实在是见得太多了。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都应该发自内心的实施真正的慈善行动,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仁慈”——中国人普遍缺乏这种真心实意的心理状态,这的确算不上是人类的一种进步。要想让中国人具备真正的仁慈之心,就必须经历一番西方人经历过的思想改造,那么这种美德必将成为中国人人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作家们的威尼斯

    作家们的威尼斯

    本书运用许多趣闻轶事与文章史料,为读者翔实丰富地点出威尼斯迷人的文学图像,并穿针引线地勾勒出文艺复兴以来环绕着威尼斯的人文、艺术、建筑、生活与逸事风流的华丽世界。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不断发现这座城市的新视角,形塑出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话,至今影响深远。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传奇素描,引领读者进入这座荡漾着拜伦、歌德、蒙田、卢梭、乔治·桑、普鲁斯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学迷与威尼斯迷不可不读的城市文艺史。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脉遗书

    武脉遗书

    世间资质最高者为九脉。一个可能成为九脉至尊的孩子,却被神雷劈中。一本神奇的石书,有着一个头顶香炉的熊猫做器灵。熊猫名为嘟嘟,却喜欢用竹子打人,自称小爷。武脉遗书打破一切规律,世间资质最高不是九脉而是十二脉!天地奇才都是渣!嘟嘟:“看小爷调教出一个至尊来!”
  • 羽落尘埃

    羽落尘埃

    慕慕的新文开坑求支持《穿越之帝妃倾城》http://novel.hongxiu.com/a/659344/****************************************************************************本文讲述的是叶飞羽与爱她的三个男人的故事。叶飞羽的初恋情人李承业娶了XX富豪的女儿蔡文丽,但仍与她保持恋人关系,蔡文丽是一个报复心、占有欲、控制欲极强的女人,她找到叶袒露身份后,叶飞羽酒吧买醉,蔡文丽雇人在叶的饮料里下药,企图让她身败名裂,机缘巧合,叶飞羽被林实秋所救,在药力的作用下,两人发生关系,林对叶一见钟情。一年半后,叶飞羽毕业后,李承业通过关系将叶飞羽安排在朋友的公司,而叶并不知情。工作中,叶飞羽和林实秋再次相遇,在林实秋的追求,两人很快确立恋爱关系,叶飞羽以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姜爱美因为长相酷似叶飞羽,成为李承业的地下情人,并成为他破坏林叶两人关系的工具。姜爱美是个身世凄惨,还有个身患重病的两岁女儿,在她了解了林叶两人的关系后,她决定破釜沉舟,将叶飞羽取而代之,并暗中找人加害叶。在重重加害下,叶飞羽能安然无恙吗?她能守护住自己的爱情吗?她会被迫接受李承业吗?******************************************************************************面对无法得到的爱情,他们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李承业说:“我就是要让你身败名裂,看他到时候还会不会爱你,接纳你,只有我才是真的爱你,不管你做过什么,不管你身名如何,也不管你爱不爱我,我都要你!”林实秋说:“我一定要为你报仇,不惜任何代价。”李幼尘说:“不勉强,不离开,不放弃,只要你需要我,任何时候我都会在你的身边。”******************************************************************************蓦然回首,千帆过尽,最后守护在她身边的人会是谁?***********************************************************
  • 红尘落尽

    红尘落尽

    这是发生在民国初期豫陕交界处的一个真实故事,叙述了一个江南女子文韵在北国乡村的一连串扑朔迷离的奇遇,从而揭示出人性的真本来。
  • 玄黄九歌

    玄黄九歌

    一代战神灵均无端被封,看着自己的国家在眼前覆灭,经历千年他终于破封而出,开始了残酷的复仇之路。那不灭的号角,永恒的战歌沸腾着洒不完的热血。
  •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的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不乏精彩之笔。借文与史兼长的笔法,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与可读性、亲和力与感染力。见解独到,透纸可现。在论述中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收录了作者个人读书历程的心得和体会,其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见解独到,透纸可现。在论述中闪烁着作者的智慧。 全书共分“雄杰”“红颜”“族群”“现象”“文化”五个部分,具体包括《英年早逝惜贾谊》《宫闱角逐话女人》《姜太公的无道子孙》《流人屈原与伟人毛泽东》等。
  • 妃常致命

    妃常致命

    穿越了,旁边居然还有只萌宠小狼?!本来穿做公主也不错,而且还有非凡伸手,谁知道那个嚣张的紫云城帝君居然来提亲!哼,不就是成亲嘛,进王府,气宠妾,看谁斗得过谁!那神马丐帮帮主玉玲珑,笑面阎罗祁笑天,都给本公主滚开,姐一个人逍遥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修奇才

    武修奇才

    何谓奇才?无论修炼武力,还是凝聚武棺神力,都要另辟奇径,这就是真正的奇才!武沈本为培凉镇一父母双亡且流落他乡的外姓孤苦少年,虽是习武资质尚可,但因自身经济条件而无法购买昂贵灵药浸泡肉身,使得武艺进展平平,但一次山中奇遇之后,让这个本应在修炼道途上无所建树的普通少年,一夜之间成为了众人口中的奇才,拥有号称练武百科全书的绝赋天资,无论是复杂玄奥的战技,还是拥有毁天灭地威能的神力,各种身法招数,仙法魔功,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快领悟,并且完美演绎。武者,随着带着一口棺,棺在人在,棺亡人亡!本书读者群号:《193433852》欢迎入群。
  •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鸟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健康不衰老 先养腿和脚

    健康不衰老 先养腿和脚

    本书共九章,包括了解腿脚经脉循行,掌握腿脚穴位功效关注腿脚健康,了解全身状况腿脚反射区域多,勤加按摩不易病腿足养生祛病,按摩手法与注意事项腿足SPA,缓解身心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