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7600000042

第42章 多元的信仰 (2)

黄河之水年复一年地从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山谷中流出来,然后流过几百英里,最终汇入大海。它几次改道,跨越了六至七个地理纬度,从扬子江口开始,一直延伸到渤海口。但是不管黄河水流到哪里,哪里都会深受其害,甚至将它流经过的地方变成一片不毛之地。宋代注释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就像一股强大的水流,注入了中国人的思想的小溪。黄河的水已经泛滥了七个世纪,在它的周围留下一片片寸草不生、毫无神灵可言的土地。

这一时期,这个民族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支撑他们精神生活的思想。这时的道教已经退化成一种对付妖魔的法术体系,虽然它曾经从佛教的理念中借鉴了大量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而儒教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或者说完全没有满足人们先天的需要,而佛教本身就是提供这种满足的。每一种信仰的指导形式,都会受到其他指导形式的影响而发生极大的改变。对于那些乐善好施的人来说,他们愿意赞助任何一种提供行善途径的组织机构,并且认为自己的做法没什么不好的。任何一种神,只要在在某个特定方面能够发挥如人所愿的影响,那么这种神就一定会得到人们的青睐,就像一个恰好需要一把新伞的人,会走进任何一家卖伞的店一样。对于自己所崇拜的神,中国人从来都不会刨根问底地了解这个神的一些情况,如同一个要买伞的英国人不会问这把伞的来源,以及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伞的一样。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很有学问人,以讨论中国的佛教徒和道教徒的人数为话题进行的演讲。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与调查英国,抽十便士一包的香烟的人数是多少,或者有多少人吃菜豆是一样的。如果有人想抽十便士一包的香烟,而且又有能力买到,那么这个人便可以抽;谁喜欢吃菜豆,而且又买得起,那就可以吃。对于中国最有名的两种“教义”来说,其情况也是这样的。任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想要举行一场佛教仪式,而且还请得起和尚,那么他就可以花钱请一个来,他自己也因此变成了“一个佛教信徒”;如果他需要一个道士,那么他也可以同样请来,这样一来,他又变成了“一个道教信徒”。

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请和尚还是道士,都是无所谓的。而且他还可以同时将他们请来,这样,他既是“一个佛教信徒”,又是“一个道教信徒”。因此,一个人可以成为儒教兼佛教兼道教的信徒,而且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佛教吞并了道教,而道教有吞并了儒教,最终,儒教又吞并了佛教和道教,因此“三教合一”。

对于中国人与他们的“三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语言的组成的关系进行说明。撒克逊语、诺曼底语和丹麦语都属于我们的语言。但是,即便我们能够判定自己民族的起源,然而我们对词汇的选择,仍然不会因为自己血管里流着撒克逊人的血液的多少,或多少诺曼底人的血液,而发生丝毫的改变。我们对词汇的选择,最终是取决于我们的思维习惯,取决于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词语。学者在说话时可以使用许多拉丁词语,其中还可以混杂一些诺曼底词语,但是农夫则主要使用表意平直的撒克逊词语。但无论是学者还是农夫,撒克逊语是我们语言中最底层的基础,其他语言不过是补充。

在中国,儒教就是他们信仰的基础,因此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儒教徒,这一点与所有的英国人都是撒克逊人一样。而在这个信仰的基础上加入多少佛教或道教的观点、词汇和实践,则是酌情而定的事情了。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同一个仪式中融合了“三种教仪”,其中的不和谐与矛盾,其实并不比我们将不同民族的词汇编织在一个句子里所遇到的多多少。

若想使一个中国人了解,两种信仰形式之间是互相排斥的,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什么叫逻辑上的互相矛盾,而且他们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似乎有一种能够调和两个互不相容、命题各异的本能,但实际上,这种本能却是不顾两者之间的关系而生拉硬扯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所接受的智力训练,可以说是为融合这两种不相容的信仰提供了条件,就像液体可以通过内渗和外渗达到融合一样。他们已经把“学术上的兼容并蓄”带到了逻辑上的自杀地步,但是他们不会明白这一点的,即便有人告诉他们。

将不同的信仰机械地结合在一起,便会出现两种非常显著的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违背了中国人有条有理的本能。事实上,中国人是因这种本能而闻名的,而他们的这种本能充分地展示在对官员级别的划分上,他们将官员的级别划分为九品,从一品到九品,各有其自己的标志,而且不同的级别有其不同的权限。也许有人曾经在中国的众神中寻找一种类似这种等级森严的划分方式。但是最终,他们却没有找到一点线索。

如果我们问一个中国人:“玉帝”与如来佛相比谁的地位更高。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我们的做法也是徒劳的。哪怕在“万神殿”里,神灵的排列次序也只是暂时的,而且是偶然的。在中国人所崇拜的神灵的世界里,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等级制度。而如果这种极端混乱的制度出现在我们人世间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就相当于处在了一个长期的无政府状态。在“三教堂”里,这种无等级划分就表现得很明显。在那里,并列供奉着孔子、如来佛和老子的塑像。而对于塑像的摆放位置,我们一般认为应该把最受人尊敬的放在中间,而这个人就应该是孔子,如果不是他——因为他从未自称为某种神——那就应该是老子。有理由相信,关于这个摆放排序的问题,过去的中国人一定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在我们所听到的争论中,几乎都是对如来佛有利的,尽管这位释迦牟尼是一个外国人!

这种混合性的信仰所带来的第二个结果,也同样意味深长。那就是,任何一种信仰都能把人类的道德本质贬低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对于这一点,倒是有一条规律与此相对应:质次的钱币总是无法避免地被较好的钱币所取代。即使儒教中存在所有高尚的格言,却也不能令人们完全消除令他们对道教大加描述的众多妖魔鬼怪的恐惧。经常听到人们说,在现今所有文明的国家中,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迷信。这还真是一句地地道道的实话。即使是富有的商人和博学的学者,都从不害羞于让别人看到,他们每个月会花两天的时间,去祭拜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和老鼠,并且在它们的牌位上还写着“大仙”二字。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动物对人的命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听说前几年,中国有一位最著名的政治家,竟然跪在一条水蛇的面前——而这条水蛇对于自己能够成为水神的化身而感到无比荣幸。这位政治家认为,这条水蛇一定是前朝某位奇迹般制服河水泛滥的官员的化身。因为在中国,一旦洪水泛滥,人们便把蛇当作神来崇拜,而且各个地区都存在这种习俗。在距离河水较远的许多地方,只要人们在陆地上发现蛇,便将它视为神灵,并且人们的这种观念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洪水退了,人们便会载歌载舞,纪念神灵的恩赐。因此,蛇也就被人们放在托盘上,放进一座为它而修建的庙宇里,或者是其他的公共场所。当地的知县以及所有官员,每天都要到那里跪拜烧香。而在河套地区,人们将河神当做雨神。但在稍远一些的内陆地区,人们将战神称作是雨神;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无论人们居住的地方离河远近,他们只向观音求雨。其实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种做法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因为他根本不会去思考、推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统一的,即使有人明确指出其做法是荒诞不经的,可他也丝毫不会明白什么。

在众多与求雨有关的祈祷中,我们时常会想到另外一个有趣且意味深长的事实。《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著作里,作为主角的孙悟空原本仅仅是一只从石头里崩出来的猴子,但是当它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和发展,竟然变成了一个人。有的地方,人们将这位想象中的角色当作神来崇拜,但不是河神和战神。这个例子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在真实与想象之间,中国人对神与人的划分完全没有分界线。对于西方人来说,原因和结果是互相关联的。中国人能够向一只自己想象的、不存在的猴子祈求降雨,我们真的是无从推测,他们心中关于因果的直观感受究竟是什么样的。

可以说,中国的神是纷繁复杂、种类颇多的,因而对于我们来说,弄明白中国人是如何面对这些神的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两种答案:一是他们既崇拜这些神,却又忽视这些神。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人,他们曾估算出每年中国人在香烛等方面的花费是多少。当然,这些估计数字所依据的是某个地方的“确定”花费,然后再乘以这个国家与此类似的地区数,就得到答案了。但是,这种所谓的“统计”方法却是最没有准确性的,因为它好比让一个人去统计一群蚊子的数量,因为“数累了,也就随便估计一下了”。

如果我们将中华民族看作是一个整体来对其下结论的话,我们是很难把握它的特点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中国人在寺庙里的情况来说明。当一位从广州来的旅行者,走在陌生的地区时,他看到这里的寺庙香烟缭绕,就断言说,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是最崇拜偶像的。可是,当他了解到这个国家的另一面后,他便感到自己的这个结论下的有些早,因为他发现许多庙宇都是无人问津的。除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之外,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来。有的时候,即使是初一和十五,却也没有人来,甚至是新年伊始也无人造访。不久这位旅行者便发现,成千上万个处在偏远地方的寺庙,几乎被人们彻底地遗忘在久远的年代里了。即使人们偶尔会修一修庙宇,但也不会对它有过多的关心。旅行者发现,在人口众多的几百英里之内,几乎看不到一个出家人,而且也没有道士、和尚。在这些地方,妇女基本上是不会到寺庙去的,小孩子也只是听任其长大,大人们不会教导他去求神赐福。但是在中国的另外一些地区,情况就截然相反,人们已经将表面的崇拜仪式,渗透到他们每天的生活之中了。

同类推荐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本书内容包括:大国文化要义、西方外交文化本原、俄罗斯外交文化本原与战略文化变化趋势、日本外交文化本原、中国外交文化本原。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热门推荐
  • 阵噬天下

    阵噬天下

    一个卑微的生命,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在坎坷的命运面前,他如何挑战自我。在世人的面前,即使低微的实力,依然能给人无限的震憾。乾坤阵一出,谁与争锋!且看杨一帆扬帆而起,破浪而去……
  • 徐志摩文集3

    徐志摩文集3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英雄联盟之封神之战

    英雄联盟之封神之战

    前世的世界亚军,带着失落穿越到地球的平行世界。这是一个电竞统治全球的世界,以电竞来解决各国的纠纷,而《英雄联盟》就这么的统治了地球。莫舒能否在另一个世界中闯出自己的未来,能否完成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敬请期待。
  • 坟头花有毒

    坟头花有毒

    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很偏远的山村小学当老师。第一天晚上,我就被宿舍后面窗边的野花给,老教师告诉我,这所学校十几年来只来过三个女老师,前面两个都是在八月十五晚上死的,而且一直找不到凶手。我是第三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我被人强迫穿上红嫁衣,手里拿着白灯笼,给宿舍后面窗边的那些野花磕头。最后还被花藤蔓绑住了身体,我,被迫嫁给了山村老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花的最强贴身杀手

    校花的最强贴身杀手

    “为什么让我去?难不成就因为她进了保镖界黑名单?”“没错,正因为她进了保镖界黑名单才要你去啊!”“靠,她是保镖界黑名单第七,为什么还要我去当她的保镖?我可是杀手啊!”“正因为没有保镖敢接她的case,才会让你这个杀手去啊!”“…………”杀手界第一杀手叶轻宇被师娘劝去当一个高三生的保镖,据叶轻宇所知,这个校花特别讨厌外人,她的保镖没有一个可以毫发无损地离开她的别墅的,但这个任务是为了报恩,叶轻宇只能前去当她的保镖,接下来叶轻宇又会怎么样呢?能当好这个保镖吗?还是中途离开呢?据某人的占卜,叶轻宇活下去的希望就在平海市!他,能否活下去呢?
  • 鼎尊

    鼎尊

    修仙,有时候是一种寂寞;杀戮,有时候是一种无奈!当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洪荒逆转唯我独尊!
  • 惊世妖娆:异女傲苍穹

    惊世妖娆:异女傲苍穹

    (完结文)一朝醒来,她竟来到了一个以贩卖人口为生的古村,虽然农活不会做,做饭洗衣更不行,却仍是被人当作奴隶来使唤;更有甚者,居然还把她当作妖怪,想要烧死?!某女怒了!她不过就是有个异于常人的能力,想要打打酱油,混混日子,真的那么难吗?!殊不知,她正一步步陷入一个更大更深的局。痴缠不休的邪魅王爷,白衣飘飘的翩翩少年,喂喂,她想要的从来就只有那个勾人心魄的俊美男子好吗?!执他之手,打包带走!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干细胞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干细胞

    本书从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阐述了干细胞的基本性能、基础应用、种类化分、研究情况及历程。
  • 邪王的天才宠妃:绝色天下

    邪王的天才宠妃:绝色天下

    她,幻溟大陆传说般的风云人物,十六岁步入天玄,天赋更是无与伦比。毁她容?没问题,也得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本。羞辱她?没问题,也得看看你有没有机会张嘴了。想追她?没问题,也得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频频出现高手想灭了这个强大的存在,可却有人暗地里频频出手相救。“丫头,你就是我的了。”某男张狂大笑。“切。”她不屑一顾。看她如何跨遍天下,引得众人追捧。
  • 饮剑诀:如梦佳人

    饮剑诀:如梦佳人

    在他的面前,神也为之惊,魔亦为之惧!在他的眼中,一切阴谋诡计不过是幼稚的玩笑,所有奸险小人都只是无知的顽童!他做起事来就像闪电,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他说出的话就像流星,哪怕星沉陨寂,也决不改变初行的方向……他,就是赵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