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无止境。目标一旦达到,激情立马平淡,新的欲壑难填。
收养皇太子,授人以柄的“缺口”堵上了。自己强壮了,就想欺负别人,这恐怕不是王皇后一个人的弱点。
不同之处在于,普通人有点阿Q精神,欺负人的顶多遭人耻笑,被欺负的大不了挨顿揍,没什么大不了,王皇后却因此搭上了性命。
——不仅搭上了自己的小命,连对头的性命都搭上了。
奇了怪了。两人相争,一死一伤或两败俱伤都有可能,怎么会两条命都搭上?
没错,王皇后的目标,正是萧淑妃。
太子妃熬成皇后,良娣熬成淑妃,地位高了,俩对头的脾气也大了。
弥补了“无子女”这个先天不足,王皇后牛了。
人一牛,就容易主动开火。
萧淑妃有生育能力。
萧淑妃不仅有生育能力,还为皇帝生了个儿子李素节!
萧淑妃不仅为皇帝生了个儿子,儿子还得到高宗宠爱,被封为雍王!
天性的嫉妒,和对萧淑妃的恐惧,让王皇后必欲除之而后快。她不是没想过:万一哪天,皇上心血来潮,废太子、立雍王,废皇后、立萧氏,那么,即便皇上不杀自己,荣华富贵,也会烟消云散……
可惜,王皇后除了吹吹枕边风,没有什么谋略,又不狠毒,注定败下阵来。
皇后整天说萧淑妃的坏话,萧淑妃知道后,仗着年轻貌美,气冲冲到高宗那里申辩。唐高宗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痛苦不堪。
作为皇帝,只有婚姻,只有性,没有爱情,甚至——连追求爱情的自由也没有。
想到这一点,高宗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高阳公主。至少,她有追求爱情的自由。
烦了,皇帝真的烦了。
皇帝一生气,把双方都冷淡了。这个结局,皇后始料未及。不过,她依然不死心,即便豁出去,也不能让萧贱人得逞。只要自己在皇后位子上,就有机会。
她在等待。
649年春末夏初,唐太宗去世。按皇家惯例,唐高宗要守孝三年。这三年,不能有大的娱乐活动。当然,暗地里搞一些,进进娱乐场所,会会小蜜,只要不被发觉,也无伤大雅。唐朝风气开放着呢。
高宗还是比较小心的。
漫长的三年,总算挨过去了,可以正大光明地游乐了。高宗长吁了一口气,压在心底的夙愿,终于可以了断了。
又是春暖花开。太宗忌日到了。高宗颇多感慨,到寺庙给老爹上香、祈祷,也好散散心。
因为大小老婆争斗,高宗索性谁都没带,只带若干随从去了。
出游归来,细心的皇后发现了问题:此番归来,皇帝咋有点魂不守舍、坐立不安呢?定有蹊跷。
高宗性格随和,即便前番大小老婆内斗惹得他不高兴,皇后还是敢于晒一下自己的妩媚,发动美女攻势,从软耳朵皇帝口中套点秘密。
受不了皇后“媚功”,皇帝把心事和盘托出。
皇帝的心事,有点摄人心魄。王皇后鬼迷心窍,偏偏要刨根问底,皇上也就据实以告:
皇上:“我喜欢上了一个女人。”
皇后:“哦?好啊。”
皇上:“一个出了家的女人。”
皇后:“啊?”
皇上:“一个侍奉过俺爹的女人。”
皇后:“啊!”
……
这个女人,就是我们的大唐一号超女,武、则、天。
皇后的惊讶,非同小可。惊讶之余,又有点感动:皇帝真是厚道人,这么隐秘的事情,对自己居然毫无保留。
王皇后脑海中上演着高阳公主的爱情故事。她重复着,重复着:他喜欢上了一个尼姑,一个尼姑,一个尼姑!
这家子人,一个个喜欢的不是和尚,就是道士,今儿又出来一尼姑!
理了理思绪,权衡利弊,王皇后作出了后悔一生的选择。
“皇上,难道您不厌倦被指定的婚姻吗?我觉得,从高阳公主到您,都有点追求自由的基因。何必活得那么累呢!”
皇帝感动中……
“虽然在感业寺,可她并不是正宗尼姑,可以还俗。头发剃了,可以再长。曾服侍过太宗,这段经历虽无法改变,可人一出家,等于与世俗绝缘,洗清了前半生的经历。”
“你的意思是?”
“让她蓄发,还俗,入宫。”
“成吗?”
“成。”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武媚娘“争宠”,排挤萧淑妃。把她从寺庙里解救出来,武媚娘自然感激涕零,知恩图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争宠”的目的,的确达到了。武则天帮王皇后挤垮了萧淑妃。可惜,她没对皇后感激涕零,反把她撕成了碎片。
皇后如此体贴,高宗就差高呼“理解万岁”了。有些细节问题,国家元首亲自出马不方便,皇后出动,就舒坦多了。
作为报答,他自然也立下了“不辜负皇后”的空头支票。只可惜,到后来,局势已不可控。
障碍之一,是武尼姑的头发问题。王皇后主动请缨,派了侍从,屁颠颠找到武尼姑,说了通皇后的大恩大德,如何开明,如何体谅,如何同情这对恋人,如何支持爱情自由云云,让武尼姑蓄发。
武媚娘虽然聪明,一时也参不透其中奥妙:莫非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不过,发还是要蓄的,毕竟有皇上做后台。她对自己的能力和手腕,很有信心:皇后下套又如何?大风大浪过来,我武媚娘什么没见过?
武媚娘很有心计。皇后的人来,她拉拢、收买;皇上的人来,则不仅仅是拉拢、收买,还要刺探、打听宫内消息。
宫中这些人,都是势利眼。武媚娘现在不仅是皇上的红人,还成了皇后的红人,哪个不想巴结?武媚娘略施手段,宫中情况,已经了解详尽。王皇后的目的,也猜出几分。冷笑。
就这点本事,还配当皇后?高宗有这样一个愚蠢的皇后,真是苍天有眼。
按照中医理论,头发与肾,关系密切。《黄帝内经》认为,“发为血之余”,肝主藏血;而肝肾同源,肾主藏精,精生于血,其华在发。
因此,人如果肾亏,精力不充沛了,头发可能就不那么“乌黑浓密”了。
武则天活了80多,六七十岁的时候还有很多男宠,恣意玩乐,看来肾功能很好。肾好,意味着头发好,长得又黑又快。
武媚娘的头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生长着,其速度,大大出乎皇后的预料。迎入皇宫之时,媚娘已青丝过耳,稍微打理点假发,便可发鬓垂肩,与当年风貌,毫无二致了。
龙心大悦,龙体发痒。两人以干柴烈火的速度,缠绕到一块了。
王皇后不可能没有醋意,只是一筹莫展。“夺床”既然失败,就专注于“夺权”吧。至少当下,武媚娘对自己十分谦恭。她悬着的心,多少放了下来。
武媚娘在唐太宗时代,被封为“才人”,行政级别不算高,正五品。这说明太宗虽然好色,但不乱封。
唐高宗不象老爹那么有心计、有谋略,喜欢的人,他恨不得掏给人家五脏六腑、龙肝龙肺。这种性格,让他很容易乱花迷眼,丧失判断。
才五品,咋行?起码,也得正一品吧?
皇后的级别,自然比正一品还高,属于“超品”。后宫正一品封号,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淑妃的封号,已属萧氏,别人不能再用,其他三个一品夫人职位,估计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有空缺,非武媚娘所属。
正二品有九个封号,第一位的是昭仪,可能这个封号还是空缺,唐高宗就对大武说:“武姐姐,将就一下,先给个正二品吧。”
当年的武才人,摇身一变,成了今天的武昭仪,官阶“三级跳”,够可以了,可武昭仪不满足。几番耳鬓厮磨,唐高宗经受不住,想给她晋升一品,可一品职位“名额已满”,高宗“因人设岗”,给武昭仪另拟了个“宸妃”封号,也属一品夫人。
宣布武昭仪晋升为宸妃的诏书,遭大臣阻挠,没有下成。但皇宫里面,那些溜须拍马的,已把武昭仪视作一品夫人了。
从唐高宗对武姐姐行政级别的重视看,她的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利用武昭仪,排挤萧淑妃,无异牛刀杀鸡。
皇后在旁赞美,武昭仪发动媚功,皇帝哪还顾得上萧淑妃。偏那萧淑妃又是个直肠子、烈性子,轻轻松松着了武昭仪的道儿。
武昭仪全力讨好王皇后,对级别比自己高的萧淑妃,却不咸不淡,语中带刺。
萧淑妃哪晓得武昭仪的厉害,不知深浅,去皇帝那里告状。武昭仪口才高超、能言善辩、左右逢源,加上王皇后的违心赞美,皇帝哪里会信萧淑妃?反倒觉得萧淑妃心胸狭隘、小肚鸡肠、谗害他人。
萧淑妃被冷落了。
下一个目标:王皇后。武昭仪早有打算。
从后宫斗争开始,武则天就表现出了高超的谋略和技巧。她无愧于谋略家的光荣称号。
对付王皇后和萧淑妃,她的策略,截然相反。
搞垮萧淑妃,“上上”联合,联络高层首脑——皇后、皇帝,从高层寻找突破口。
对付王皇后,联合“下人”,从基层突破。
她明白,对付王皇后,如果还采取“上上联合”策略——争取皇上冷落皇后,弄不好会重蹈 “萧王争”覆辙,导致皇帝厌倦家庭斗争,最终“离家出走”,另寻所爱。
这一点,武昭仪比王皇后高明许多。
萧淑妃为了对付武昭仪,也采取过“上上联合”策略——到皇上那里诉苦,结果怎样?失败。
皇帝不吃这一套,就另配新药。
新药是“联合下人”。如何联合?这是个问题。
皇后不是萧淑妃,不是说扳就能倒的。何况,皇后是个好同志——虽然有点弱智,不贪污,不走私,不贩卖军火,不倒腾毒品,也没什么桃色新闻,除了智商不如武昭仪,几乎铁板一块。
一般人,尤其是女人,对手铁板一块,咱就偃旗息鼓,随遇而安吧。
武昭仪不。她不是一般人。
她的原则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上。
只要是人,就有弱点。何况是皇后。
唐代后宫,等级严格,级别高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是品级很低的下人。
有一种下人,封号为“尚宫”,就是普通宫女,论级别,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大约相当于九品。
颇有心计的武昭仪,在这些九品宫女身上,下功夫了。
因为她发现,皇后的弱点,就在这里——和宫女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宫女多来自民间,没多少修养,也带来了一些民间习气,比如爱嚼舌头、爱议论等等。
皇后的生育问题,在底层宫女的私密空间,自然是热点之一,这也最让皇后嫉恨,对下人,看谁都不顺眼。
光她也就够了,偏偏母亲魏国夫人柳氏,仗着女儿是皇后,在宫内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宫女们多有怨言。
武昭仪知道,和皇后相比,自己属于弱势。要想以弱胜强,必须找到对方“命门”,挖出对方弱点,发挥我方长项,以弱胜强,唯有此道。
她知道皇后的命门是没有子嗣,自己的第一要务,是生儿子。生儿子,是“安内”,斗皇后,是“攘外”。攘外必先安内,练好内功,伺机反扑,以弱胜强,则可取而代之。
问题是,肾功能再好,儿子也不是今天想明天就能生出来的,就算运气好,起码也要10个月吧?
武昭仪等不急,她开始织网。一道密布在皇后身边,看不见的网。
利用底层宫女对皇后的不满,施以小恩小惠,拉拢、收买,没多长时间,皇后的心腹,逐渐被“反间”成功,成了武昭仪的眼线、卧底。
武昭仪满指望王皇后和自己一样,也搞点风流韵事出来,借机发难。哪料王皇后不好这一口儿,严守妇道,其他方面,也规规矩矩。
武昭仪当然不会弱智到把“对下人不好”作为把柄。这在等级社会,再正常不过,甚至你没有威严、不耍威风,反倒不正常。
弱点没有发掘出来,外资不灵,只能内需拉动——自己创造吧!
运气不错,关键时刻,武昭仪怀孕了。
要啥来啥,武姐姐暗暗得意。孩子在宫中意味着什么?地位,价值。母亲再卑贱,儿子也是龙种啊。
天遂人愿。武则天在651年重入皇宫,第二年孩子出生:男孩!
高宗给孩子取名李弘。“弘”有光大、发扬之意。这个名字,隐约透露出把此子作为继承人的意思。生了儿子,已让王皇后大为恐惧,这个含义特殊的名字,更让她如入冰窟。
武则天入宫仅一年,形势就逆转。对皇后来说,真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无奈之下,只好和曾经的敌人——萧淑妃,走向联合。
论年纪,武则天比王皇后、萧淑妃都大,她没有理由不着急。儿子一天成不了太子,自己一天做不成皇后,在后宫斗争的旋涡中,就随时有翻船的可能。
废掉李忠,把尚在襁褓的李弘立为太子,目前还不可能。废掉王皇后,也很难,年轻的高宗懦弱却不昏庸。没有过错、没有把柄,如何废掉?
所以,对武则天来说,目前的策略,首先是保住自己的“专宠”地位,不让皇帝接近其他女人。肚皮还要争气,努力“造人”,最好都是儿子,儿子越多,自己成为“太子他妈”的概率就越高。
然后呢?——皇后啊皇后,你不是不犯错吗?好,我替你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