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又出了一件案子,官拜“太子洗马”的韦季方等人,遭到弹劾。处理这件案子的,正是大奸臣许敬宗。
机会来了,怎容错过?许敬宗逼迫韦季方,要他把长孙无忌牵连进来。没想到,韦季方是条汉子,坚决不同意,以刀自刺,奄然待毙。
许敬宗于是找高宗汇报,说长孙无忌和韦季方等企图谋反,韦季方畏罪自杀未遂。
高宗将信将疑。
第二天,许敬宗伪造供词,称长孙无忌谋反,证据确凿。高宗大怒,将长孙无忌贬官,下令许敬宗等人,严查此案。
许敬宗先斩后奏,逼令被贬的长孙无忌自杀,而后捏造供词,无中生有的谋反事件,终成白纸黑字。高宗看到无忌“供状”,更加愤怒,不分青红皂白,把无忌兄弟子侄,一并处死。谋反案牵连多位老臣,几乎一网打尽。
捏造谋反罪名,害死吴王李恪的长孙无忌,在若干年后,同样以谋反罪名遭诬告而死。
灭了长孙无忌集团,彻底驾驭了皇上,武后集团前途光明。
天有不测风云,变故又起。
人是会反思的。唐高宗柔弱,不等于智障。
时间慢慢溜走,在高宗心底的那些创伤,慢慢愈合,他恢复了一些理性。堂堂一国之君,受制于女人,行吗?
当年,武昭仪之女暴毙案,王皇后“魇人”案,一个个浮现开来,越来越蹊跷,甚至越来越清晰:唐高宗感觉到,这两起案子,很可能是武则天的计谋,目的是陷害王皇后。
不寒而栗。武则天如果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能杀死,就不能杀死皇上?
长孙无忌谋反案,也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疑点,所有证据,都很容易伪造。一国之主,怎能相信轻易就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并以之为证,杀害大臣?
疑团缠绕。这些疑团的核心,是一个人:武皇后。
废掉她?唐高宗壮着胆子,琢磨着。
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心腹上官仪找来一块商量。上官仪说:换,该换,早就该换了。
正合朕意。就让上官仪当场起草诏书。起草完毕,上官仪告退。
高宗壮着胆子,看了一遍,准备绕开皇后,第二天一上朝,直接昭告天下。
武皇后,悬了。
可惜,唐高宗有胆无识,有谋无略。
他忘了,自己身边,全是武后眼线;他忘了,隔墙有耳。
上官仪走了没多久,一个身影急匆匆闪入,从高宗手中夺过诏书,撕个粉碎。高宗一看,魂飞魄散: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武后!
命悬一线,武后哪还有半点政治家的风度?朝高宗破口大骂,又推又扯。
唐高宗哪敢说半个不字?
废后大戏,旗偃鼓息。
高宗尚且如此,上官仪哪还能保住性命?武后诬他串通废太子李忠谋反,高宗无奈,把亲儿子李忠和心腹上官仪,以及其他“涉案人员”,全部杀死。
又少了一个儿子,又是自己下令杀死。
平息了“废后风波”,再次实现了对高宗“挺谁谁死”的心理折磨,武则天松了一口气。哪成想,按下葫芦瓢又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武后注意了敌对集团,做到了“知彼”,却忽视了己方阵营建设,出了漏子,让她后悔不迭。
她最喜爱的宠物之一,李猫猫(李义府),死了。
怎么死的?找死呗。这种人,权倾一时,背靠武后,若非找死,如何能死?
李猫猫猫性十足,仗势欺人有点过火,居然欺负到皇帝头上了。
此人本来就劣迹斑斑,结党营私,党同伐异,飞扬跋扈,颐指气使,朝廷上下,已是天怒人怨。
引发众怒,有人告到了高宗那里。虽然知道他是武后心腹,高宗还是很生气,把他叫来,训斥一番。
李猫猫啊李猫猫,这回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武后可以瞧不起皇上,你算什么东西?
李猫猫听罢皇上训斥,脸色大变:“谁告诉陛下的?”
高宗又惊又气:“你竟敢问朕这个?”
李猫猫也不谢罪,昂首拂袖而去。高宗的鼻子差点气歪了,血压急剧升高:“这个猫崽子,简直活腻了!”
一思量,朝中能动得了李猫猫的,只有老臣李勣了。前文说过,李勣功绩显赫、权倾朝野,不同的是,在王皇后废立之事上,他倒向了武后。但对李猫猫这种小人,他也十分厌恶。
找李勣,这一步走对了。李勣一审,李猫猫恶贯满盈,罪状不少,将其流放,随后死去。
朝野称庆。武后面对舆论大潮,也是无可奈何。她还不可能对支持自己的老臣李勣下手。权衡利弊,忍了吧。
忍了一出,又来一出。
过了几年,大唐第一奸臣、武后第一心腹许敬宗,得病死了。这又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作孽太多,岂能长寿?
天灾人祸,武后无可奈何。所幸这几年来,自己权势越来越大,死个许敬宗,倒也无所谓。
李猫猫、许敬宗或倒或死,说明一点:武氏集团并非无懈可击,她有弱点,那就是在“己方阵营”建设上。
眼光向外,别人的弱点、短处,一清二楚,能充分利用,自身反省不足。
她残暴地杀死王皇后、萧淑妃,也是一例。这种残暴,固然震慑了对手,却也让同党胆战心惊,悄然戒备,以免遭遇同样下场。
如此暴虐,难免离心离德。武则天也清楚这一点,掌权后有所收敛。
若干年来连续对外,武后羽翼已丰。但只关注了朝廷和政治斗争,却忽视了后宫。
然而,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
这好办。不就成了熟饭了吗?武后阴冷一笑,杀戮,又要开始。
不那么血腥了,但更残酷。
唐高宗清楚地知道,自己实在不是武后的对手,于是举手投降,认输,做个甩手皇帝,洒脱快活。宣布:朕为天皇,武后为天后,有什么事情,天后也可裁决。
高兴!武后当然高兴了。梦寐以求,梦想成真。
不料,正为政事焦头烂额、为社稷操心的当口,后宫传出一些消息,让“后宫之主”大跌眼镜。
原来,高宗色胆包天,居然和武后的姐姐好上了。
武则天的母亲姓杨,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老二,老大早年守寡,老三已经去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老二成了皇后,一家人都封了官。武则天的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
武则天貌若天仙,姐姐也不差,妩媚动人,老美人一个。韩国夫人仗着妹妹权势,来去皇宫,毫无避忌。
不料,唐高宗见了韩国夫人,心中暗喜:大姨子也不错啊,和武后有一拼。三来两去,一个色心未泯,一个饥渴难耐,勾搭上了。
高宗不是胆子小吗?怎敢和大姨子勾勾搭搭?
他心里有数:我宠幸别人,武后就要加害,我宠幸你姐姐,你总不忍加害吧?
人一旦色迷心窍,不仅智商会降,记忆力也会减退。高宗忘了,武后连自己的女儿都敢杀。
事情往纵深发展。
韩国夫人有个女儿,一样妩媚可爱。高宗见了,也没放过,又宠幸上了。韩国夫人有皇帝做靠山,庆幸还来不及,哪敢有别的想法?母女共侍一夫,和当年唐太宗同纳萧后以及隋炀帝之女杨氏有一拼。
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如此艳事?何况武后有忒多眼线?
宫内心腹其实早就知道,只是看武后忙于政事,不忍心打击她。女强人的悲哀啊!
武后最终还是知道了,差点吐血。
唐高宗若是宠幸别家的女子,下场恐怕早就和王皇后、萧淑妃一般,碎尸万段了。可这一次,是自己的亲姐姐、亲外甥女啊!
不那么明目张胆,不那么血腥,悄悄地进行。但,杀戮就是杀戮,永远残酷无比。
武后佯作不知,邀韩国夫人来到宫中,欢笑如故,谈笑自如,暗中下毒。
高宗不明就里,以为韩国夫人暴病而亡,掉了几滴眼泪,哀悼了大姨子一番。念及韩国夫人的女儿,母亲新丧,十分可怜,就封她为魏国夫人。
武后不便阻挠,暗中算计。
外甥女毕竟年轻,不知险恶。封了一品夫人,对高宗更是感激不尽,献身以报。高宗越加怜爱,几乎想把她封为妃嫔,只是碍于武后,不敢开口。
武后察言观色,早已明白。
这天,机会来了。两位大臣向皇宫进献美食,武后秘密在食物内下毒,然后派人去请魏国夫人前来享用。听说二姨召唤,外甥女欢快而来,吃了美食。没多久,毒性发作,七窍流血,一缕芳魂,随风逝去。
武后佯作惊恐,叫来高宗。高宗又惊又怒,下令杀了那俩大臣。
武后一箭双雕,一份食物,死人若干。
至此,武则天已杀死了如下亲人:亲女儿(存疑),亲姐姐,外甥女,对了,还有一个外甥,共四人。
这个亲外甥,名叫贺兰敏之,是韩国夫人的儿子,和被毒死的魏国夫人是兄妹关系。魏国夫人被毒死,高宗十分悲痛,哭着对前来吊唁的贺兰敏之说:“我上朝时,这孩子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就死了呢?”
贺兰敏之痛哭不已,连称不对,心存怀疑。
心腹把两人的对话汇报给武后,武后不由疑惧:“这孩子怀疑我,早晚是个祸患。”决定下手。
贺兰敏之人长得英俊,生性风流,韵事不断。这倒罢了,偏偏他不知好歹,居然对皇上看好、准备选作太子妃的美女下手,仗着权势,逼而淫之。
武后想要处理他,实在易如反掌。把罪状往高宗那里一摆,高宗还有何话说?流放。
光流放,武后还不放心,秘密派人用马缰绳把他勒死,以绝后患。
亲人间的杀戮,没有结束。
自从李猫猫、许敬宗死了,武则天的事情似乎就不大顺。高宗一放权,麻烦事比原来还多了。
有人说,唐高宗大智若愚,柔弱只是表象,当年太子之争,就是一例。当真如此的话,那高宗染指大姨子,就有报复嫌疑——把武则天的妒火引向她自己的亲人,让其自相残杀,借机给王皇后、萧淑妃报仇。
处理完“后宫艳事”,又一场风波接踵而来。
还是家务事。
唐高宗现任太子李弘,是武后亲生,他似乎继承了更多的高宗基因,为人宽厚,认为母亲的一些做法,太过残暴。母子之间,隔阂渐生。
萧淑妃给高宗生了两个女儿,因为母亲被废,也被幽禁。年龄已大,早该嫁人了,可谁敢给她们做主?
转眼之间,两人都已30多岁。太子李弘看不下去,找老妈说情。武后很生气:你怎么如此敌我不分?不过,还是给了点面子,让两个公主,嫁给了卫士。
太子娶的大老婆比较贤惠、守妇道,可就是不那么八面玲珑,武后很不喜欢。太子不敢违逆母亲,冷落了太子妃。
有一天,太子要陪高宗外出,去合璧宫。临行前,武后给他们送行,赏赐太子美酒、美食。太子也没戒备,酒足饭饱,跟老爹出发。到了合璧宫,肚子越来越胀,找大夫、吃药,毫无效果,呻吟了几天,居然死了,年仅24岁。
又多了一个冤魂。
高宗很喜爱李弘,儿子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他痛不欲生。他再次做出了叛逆之举:太子,按皇帝之礼下葬,谥为“孝敬皇帝”。
这一点,或可成为武则天毒杀亲子的佐证。父子俩如此要好,一旦儿子登基,恐怕对她不利。
李弘有三个亲弟弟,老二李贤,老三李显,老四李旦,都是武则天所生。
老大死了,老二李贤成了皇太子。他的命运,依然悲惨。
武则天害死王皇后、萧淑妃,噩梦不断,听了道士的话,和高宗一起常住东都洛阳。都城长安,由皇太子监国,处理国家大事。
新太子李贤,能力不错,受人称道。这本是好事,却令武后不快。有人进谗言,说李贤英武,颇似太宗,武则天心下恐惧,于是亲撰《孝子传》等书籍,让太子看。无非是提醒太子:别太张狂了,你老妈还活着呢,早请示晚汇报,不可少!
太子十分聪明,窥破母亲意图,不由怨恨:儿子干得好好的,您何必嫉妒?天下居然有不愿儿子出息的母亲?
罅隙渐生,武后故伎重施,指使人诬告太子谋害大臣,将太子废为庶人,打入大牢。这还不罢休,居然要“大义灭亲”,杀了李贤。
唐高宗苦苦哀求,暂时保住了李贤性命。只可惜,保得了初一,保不了十五。何况,他自己也时日不多了。
闲话休提。
老二被废,老三李显成为太子,也是战战兢兢。
唐高宗接连遭受爱子去世、被废的打击,病情更重,老态龙钟。武皇后虽是徐娘半老,依旧妩媚动人,风采不减当年。老态高宗,成了包袱,恨不得早早甩掉。
医生给高宗诊病,武后横挑鼻子竖挑眼,做了35年皇帝的唐高宗,眼见气息奄奄了。
公元683年,高宗病逝,结束了自己的“傀儡”皇帝生涯。
从个人来讲,高宗是个多灾多难的皇帝。就国家而言,高宗的30多年,也是多灾多难,洪水,地震,没消停过。
唐高宗在朝廷上能力一般,对待内宫,更没什么好办法,但他自有他的长处。软弱,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仁爱,对民众来说,这很可贵。他当政期间,推行了一些仁政,百姓还算安居。不像那些很注重“政绩”的皇帝,表面横刀立马,血气方刚,决绝勇敢,却以百姓遭殃、生灵涂炭为代价。
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宗一死,武则天没了障碍。政治上,她更加游刃有余,更冷血的斗争,拉开帷幕。生活上,她更加放纵,以“赶英超美”的大跃进速度,发展着自己的情人和面首。
历史,进入了武则天时代。